安全政策与绥靖政策课件

上传人:38****5 文档编号:243155738 上传时间:2024-09-17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1.4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政策与绥靖政策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安全政策与绥靖政策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安全政策与绥靖政策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安全政策与绥靖政策,什么是绥靖政策?,对侵略者姑息迁就,用牺牲他国以至本国领土、主权等利益,乞求和平的政策,30,年代英法美统治集团顽固推行的一种既损人又害己的帝国主义政策。,绥靖政策与集体安全相对立,是一种狭隘安全理论,美、英、法等国为了保住既得利益,用牺牲一些局部利益或弱小国家的利益,来满足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欲望,求得自身太平,并尽可能把法西斯这股祸水引向苏联。,一、英国的“绥靖政策”,1,、绥靖政策及其根源,2,、张伯伦的绥靖战略,3,、英国的绥靖政策,1,、绥靖政策及其根源,民族利己主义说,:绥靖政策是帝国主义激烈争夺中处于守势的一方,牺牲弱小国家,保全自己,幻想最后取胜的一个如意算盘,是尽力避免让英国卷入战争的民族利已主义。绥靖政策和希特勒的战争政策形式上虽然不同,但目的只有一个,即都是为了争夺世界霸权。,“反共反苏”说,:对社会主义制度的敌视:既不相信苏联是可靠而强大的反法西斯同盟力量,又认为英德冲突只能对共产主义有利;统治阶级对中欧革命运动和社会主义苏联的恐惧,“,误信敌人”,:被德国的反共口号迷惑,英国始终认为德国的扩张方向是东方,英德通过交易可全面妥协。,均势战略失误说,:英国认为维持欧洲的均势是最好的。欧洲传统,大陆均势政策,的影响下的英国扶德抑法政策,厌恶东欧小国,对苏联的敌视。,害怕战争说,:张伯伦推行绥靖政策,并非企图怂恿法西斯充当反苏运动中的打手,主要还是求和避战的害怕心理在作祟,“,军事力量软弱”说,:,“舆论反战”说,:和平主义思潮的泛滥,厌战、反战情绪强烈;,“经济因素至关重要”说,:英法的衰落是导致其采取绥靖政策的根本原因。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打击,实力日趋衰弱,战后经济问题严重,保守的财政政策造成的军事实力不足,面对法西斯国家的挑战,一心希望稳定国际局势,维护既得利益。,“,赎罪”说,:对德国的负疚心理。,“维持和平”说,:西方国家推行经济绥靖主义,出于三点考虑,:,认为扩大与发展各国经济联系,有助于缓和帝国主义各国矛盾及国际紧张局势,;,认为缓和轴心国家存在的经济困难,有助于抑制它们对外扩张的冲动,;,认为根据商业上有来有往的惯例,经济上的让步可以换取轴心国政治上的妥协,因而制止战争。,张伯伦,(,18691940,年),英国政治家,,20,世纪,30,年代绥靖政策的代表人物。,1869,年,3,月,18,日出生于伯明翰。,1918,年当选下议院议员,,1922,年起历任邮政大臣、卫生大臣、财政大臣等职,为保守党领袖。,1937,年,5,月,28,日,张伯伦出任首相。,面对德意法西斯的威胁,张伯伦对希特勒和墨索里尼作了一系列让步,想借此换取欧洲的和平。他所执行的政策被后人称为“绥靖政策”。,相反默认了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和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并纵容日本侵略中国。,1938,年希特勒出兵侵占奥地利,随后又陈兵捷克边境。张伯伦在下院发表演说谴责德国的侵略行为,但无具体的行动,慕尼黑阴谋,英德互不侵犯宣言,。,1939,年,3,月德国侵占整个捷克斯洛伐克后,英国开始采取措施加强防御,张伯伦宣布给予波兰军事保障。,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张伯伦对德国发出最后通牒,在遭到德国拒绝后对德宣战。战争初期,张伯伦并未有效地组织全国进行战争,出现了前线无战事的“奇怪战争”状态。,1940,年,5,月,10,日,德军入侵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直接威胁英法安全,绥靖政策彻底破产。,张伯伦被迫下台,让位给丘吉尔联合政府。,同年,9,月,9,日,张伯伦病逝。,2,、张伯伦的绥靖战略,(,l,)英国准备出卖中东欧小国的利益,牺牲法国的中东欧同盟体系,允许德国以和平方式占有奥地利、苏台德区和但泽等德意志人占多数的地区,以此满足希特勒建立大德意志国的要求;,德国则应承诺,这种变更是按和平演进来实现,,,避免采用可以引起今后时局震荡的手段,,放弃进一步的侵略行动;,(,2,)在达成,欧洲的政治解决,协议后,英国可以,考虑对德国提供经济上的援助,,允许德国在东南欧享有商业和政治上的优先权利,从而消除其对外扩张的经济根源;,(,3,)“作为全盘解决的一部分及平行步骤”,英法两国愿意在殖民地问题上作出某些让步,归还部分原德属殖民地。,3,、英国的绥靖政策,以,1937,年年中为界,前期主要表现为听任法西斯国家毁约扩军,之后则表现为纵容法西斯国家对外侵略扩张。,对意绥靖,张伯伦认为意大利是欧洲棋盘上一只特殊的棋子,它与德国有领土要求的冲突,可以借此牵制德国的侵略;它和德国同属法西斯国家,有意识形态上的“血亲”关系,可以充当英德之间的桥梁。,意大利兼并了埃塞俄比亚、插手西班牙内战,1938,年,4,月亲自出访意大利,签订了,英意协定,。,对德绥靖,张伯伦默认德奥合并,通过,慕尼黑协定,让出了捷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二、美国的孤立主义与,中立法,1,、美国孤立主义兴起,2,、美国中立政策,1,、美国孤立主义兴起,孤立主义代表人物是中西部各州的参议员,代表中西部农场主和与工商业资本家的利益;关心国内市场,提出“坚守美洲堡垒”,反对插手世界事务。,一战:中立政策;,一战结束后:拒绝批准,凡尔赛条约,和不参加国际联盟;,经济大危机后:关注公众国内问题使孤立主义势力再次崛起。,代表中西部财团、一些同德国资本联系密切的垄断财团、各种和平主义派别及宗教、妇女团体。,2,、美国中立政策,1935,年中立法案:“两国或两个以上外国之中间,发生战争或战争在进行中,总统应宣布此项事实,宣布之后,凡以军械、军火或战备,自美国之任何地方或其属地之任何地方,输出而运至该交战国或运至任何交战国所利用之任何中立国港口者,均为违法”。,美国目的是避免战争,但在国际局势紧张复杂的情况下,这种独善其身的政策实际上是一种变相的绥靖政策。,后果是纵容了德意日的侵略扩张、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势,最终也无法避免战争。,1936,年修改中立法,增加两条:一,禁止贷款给交战国;二武器禁运不适用于拉丁美洲。,1937,年,1,月,美国对西班牙内战双方实行武器禁运。,1937,年修改中立法:一是不确定有效期,二是明确了发生大规模内战的国家适用于中立法;三是提出“现购自运”,即美国可以同交战国进行非军火贸易。条件是须付现款,且不得由美国船只运输。,1937,年,10,月,5,日,罗斯福发表著名的“隔离演说”,呼吁建立反对侵略者的“防疫地带”,把侵略者“隔离”起来,以向日本施加压力。,当孤立主义分子群起攻击后,罗斯福迅速降低调子,表示制裁是一个“可怕的字眼”,应该“扔到窗外去”。,罗斯福说服国会拨款重整海军军备,三、苏法集体安全政策,1,、苏联的集体安全政策,1933,年,12,月,联共(布)中央通过了关于开展为争取集体安全而斗争的决议,主张用集体安全的力量反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行动,防止战争爆发。,关于建立欧洲集体安全体系的建议,根据党中央的上述决议,苏联外交人民委员部拟订该建议。,(,l,)苏联同意在一定条件下参加国际联盟;,(,2,)苏联不反对在国际联盟范围内缔结抵御德国侵略的区域性共同防御协定;,(,3,)苏联同意比利时、法国、捷克斯洛伐克、波兰、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芬兰或其中某些国家参加上述协定,但法国和波兰必须参加;,(,4,)一旦遭到侵略国的军事进攻,各参加国应相互提供外交、道义和可能的物质援助。,2,、法国的巴尔都外交方针,1934,年,2,月法国现实主义政治家巴尔都出任外交部长,在其他内阁成员的推动下,形成“大联盟”的外交方针。,(,1,)对德国的毁约扩军行动采取强硬立场,不承认其合法性;,(,2,)坚决维护国际联盟,维护欧洲现存的国际秩序和领土边界;,(,3,)加强法国的欧陆同盟体系;,(,4,)创建一个由若干区域性防御公约和互助条约构成的欧洲集体安全体系。,区域性互助公约体系,连接法国及其盟国和英、苏、意等大国的桥梁,由,东方公约,、,法苏互助条约,、,地中海公约,和,洛加诺公约,构成,并必须有主要欧洲大国参加。,英国的外交政策还处于从“扶德抑法”向“扶法抑德”的转变之中,意大利在地中海、多瑙河流域和非洲等地都同法国有利益冲突,尤其是在维护还是修改凡尔赛体系这个根本问题上,法意两国的态度截然相左。,苏联对建立欧洲集体安全体系的热情很高。,联合苏联,3,、东方条约与法苏互助条约,1934,年,6,月巴尔都正式提出,东方公约,草案。,建议签订两个互相联成一个体系的协定,东方公约,,即苏联、德国、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爱沙尼亚、芬兰、拉脱维亚和立陶宛之间的互助公约,,以苏联参加,洛加诺公约,和法国参加,东方公约,为基础的,法苏互助条约,。,苏联分别邀请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三国派代表访问苏联,三国都表示愿意参加拟议中的公约。,巴尔都访问了英国、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说服它们支持或参加,东方公约,。英国起先态度冷淡,后来在持保留条件的前提下同意给予支持,捷克斯洛伐克则积极支持。,德国始则叫嚣,东方公约,意在“包围”德国,当苏、法两国表示不反对德国参加后又声称在军备平等的权利恢复之前,拒绝参加任何国际安全体系。,德国抢先于,1934,年,1,月同波兰签订为期,10,年的,德波互不侵犯条约,,同时声称愿意同所有的邻国缔结这种双边互不侵犯条约,以此来破坏区域性多边条约的签订。,波兰自从分别同苏联和德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后,自以为掌握了保持中东欧,均势,的砝码,只要自己在苏、德之间维持,等距离外交,,就足以维护本国的安全。因此它不愿意先于德国加人,东方公约,。,1934,年,10,月,巴尔都在马赛欢迎南斯拉夫国王亚历山大一世时,同后者一起被法西斯雇佣者刺死。,继任外长赖伐尔在推行,大联盟,外交时,把意大利放在主要位置上,进一步给,东方公约,蒙上阴影。,苏法互助条约,(,1935,年,5,月,2,日),规定一方遭到欧洲国家的无端侵略时,另一方应立即提供援助。,欧洲国家,一词表明法国不承担援助苏联抗击日本侵略的义务,苏联为了不放过每一个制止侵略的机会,作了让步。,苏捷互助条约,内容与苏法条约相同。,附件:只有法国援助捷克斯洛伐克时,苏联才有义务援助,因为捷克斯洛伐克不愿把自己政策的方向由西方转向东方。,法国没有履行条约义务的诚意,反而把它们视为“滑稽剧”和“备用手段”,迟迟不参加预定的三国军事谈判,,企图利用条约加强自己的地位,来改善同德国的关系。,德国重新武装莱因区后,法国又追随英国推行绥靖政策,条约根本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五、英法反德阵线形成,1938,年,10,月,7,日,在德国策动下,斯洛伐克成立“自治政府”。,1939,年,3,月,14,日,斯洛伐克总理提索发表了由德国起草的“独立宣言”。,3,月,15,日,德军进驻波希米亚和摩拉维亚。,3,月,16,日,提索致电希特勒,“要求保护”,德军开入斯洛伐克。,3,月,16,日,希特勒宣布成立“波希米亚,-,摩拉维亚保护国”。,1938,年,10,月,德国要求:归还但泽自由市,并在波兰走廊修筑铁路和高速公路,二者享有治外法权。波兰拒绝。,张伯伦企图联合波兰形成东西夹击的态势,以“威胁”德国,使之不敢西进。,1939,年,4,月,6,日,英波公报:准备制定互惠性协定,取代此前英国对波兰的单方面保证。但英国未作出实际性援助。,英国新策略:公开地作出强硬姿态,给德国以警告,暗地里继续进行绥靖政策,让德国知道:英国不能毫无代价地送掉波兰,但如果英德合作的大目标能够实现,波兰也不是不可以牺牲的。,六、英法苏谈判,英国面临压力:一,国内要求联苏呼声高涨。二,法国土耳其要求联合苏联。三,英国政府希望把同苏联谈判作为对德国的压力,万一战争爆发,也能使苏联卷入,苏联虽因慕尼黑勾结增加了战争的危机感和对英法的不信任,但仍未放弃同英法组成反法西斯同盟的企图。,从,1939,年,4,月到,8,月,英、法、苏三国进行了关于缔结互助条约的谈判,主要内容是:三方的义务问题;安全保障的范围问题;间接侵略问题。,政治谈判和军事谈判都没有成功。,失败原因之一:英法无紧迫感,代表团乘船而不是座飞机前往苏联。,法国代表团团长杜芒克将军有本国政府的授权,但在法国军界的地位不高。英国代表团团长德拉克斯是一名退役的海军上将,他甚至连签约的授权都没有。,苏联代表团团长是国防人民委员伏罗希洛夫元帅,地位很高,并拥有签订军事协定的全权证书。,失败原因之二:互信缺失,英法方面,只想利用军事谈判来“威慑”德国,以达到避免战争的目的,而不是真想用英法苏军事同盟来打击德国。它们还企图用军事谈判来牵制苏联。,苏联断断续续地同德国进行了若干次外交接触和谈判,苏联看到英法方面缺乏诚意,又对慕尼黑会议排斥苏联参加记忆犹新,深恐出现一次新的慕尼黑勾结,遂决意中断与英法的谈判,转而与德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七、英德秘密谈判,英国的外交考虑是通过英德的谅解和合作来促成德国放弃进一步扩张。,德国决心通过武力彻底解决波兰,希望借助英德谈判来离间英、法、苏关系。,1939,年,5-8,月,英德谈判。英国始终存有幻想,便利了希特勒分化英苏关系。,八、,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苏联:,1939,年,5,月,3,日,莫洛托夫取代积极主张集体安全政策的李维诺夫;争取英法失败;在慕尼黑会议后,苏联对英法的猜忌和防范之心也日益严重;英德谈判;苏联的外交考虑是尽一切可能确保自身的安全,避免陷入孤立。,德国:为了在进攻波兰时使苏联保持中立;英法苏军事谈判;避免两线作战,集中力量打击英法。,苏德互不侵犯条约,(,1939,年,8,月),缔约双方保证不单独或联合其他国家彼此间进行任何武力行动、任何侵略行为或者任何攻击;,如果缔约一方成为第三国敌对行为的对象时,另一方不向该第三国提供任何支持;,缔约任何一方不加入直接或间接旨在反对另一方的任何国家集团。,秘密附属议定书,划定两国在东欧的势力范围,在属于波罗的海国家(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的地区发生领土和政治变动时,立陶宛的北部疆界将成为德国和苏联势力范围的界限;,属于波兰国家的地区如发生领土和政治变动时,德国和苏联的势力范围将大体上以纳雷夫河,维斯杜拉河和桑河一线为界。,在东南欧方面,苏联关心它在比萨拉比亚的利益,德国则宣布它对该地区在政治上完全没有利害关系。,我国史学界关于,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一些学术观点,一、关于条约的性质,二、关于条约的后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