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年昆山预防接种人员专业培训-AEFI及相关疾病监测

上传人:sx****84 文档编号:243152179 上传时间:2024-09-17 格式:PPT 页数:76 大小:9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X年昆山预防接种人员专业培训-AEFI及相关疾病监测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X年昆山预防接种人员专业培训-AEFI及相关疾病监测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X年昆山预防接种人员专业培训-AEFI及相关疾病监测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AEFI,及相关疾病监测,1,一、,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1,、定义,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在预防接种后发生的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反应或事件。包括一般反应、异常反应、疫苗质量事故、接种事故、偶合症、心因性反应。,2,不良反应,预防接种事故,按发生原因分类,3,一、,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1,),一般反应,:在预防接种后发生的,由疫苗本身所固有的特性引起的,对机体只会造成一过性生理功能障碍的反应,主要有发热和局部红肿,同时可能伴有全身不适、倦怠、食欲不振、乏力等综合症状。,发热,:按腋温分为轻度(,37.1-37.5,)、中度(,37.6-38.5,)、重度(,38.6,),局部红肿浸润,:按纵横平均直径分为弱反应(,2.5cm,)、中反应(,2.6-5.0cm,)、 强反应(,5.0cm,),4,一、,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2,),异常反应,:,合格的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过程中或者实施规范接种后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相关各方均无过错,的药品不良反应。异常反应是由疫苗本身所固有的特性引起的相对罕见、严重的不良反应,与疫苗的毒株、纯度、生产工艺、疫苗中的附加物如防腐剂、稳定剂、佐剂等因素有关。,主要有,过敏性皮疹,、,荨麻疹,、,血管性水肿,、无菌性脓肿、,卡介苗接种淋巴结炎,、,过敏性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休克、多发性神经炎、疫苗相关病例等。,5,一、,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3,),疫苗质量事故,:由于疫苗质量不合格,接种后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4,),接种事故,:由于在预防接种实施过程中违反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免疫程序、疫苗使用指导原则、接种方案,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6,一、,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5,),偶合症,:受种者在接种时正处于某种疾病的潜伏期或者前驱期,接种后巧合发病。偶合症不是由疫苗的固有性质引起的。,(,6,),心因性反应,:在预防接种实施过程中或接种后因受种者心理因素发生的个体或者群体的反应。心因性反应不是由疫苗的固有性质引起的。,7,一、,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群体性,AEFI,短时间内同一接种单位的受种者中,发生的,2,例及以上相同或类似临床症状的严重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短时间内同一接种单位的同种疫苗受种者中,发生相同或类似临床症状的非严重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明显增多。,8,一、,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2,、发生原因,9,一、,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3,、反应诊治,(,1,)一般反应,发热:,各种疫苗均可能出现;,受接种者于接种疫苗后,5,6,小时或,24,小时左右出现体温升高,一般持续,1,2,天左右,很少超过,3,天;,减毒疫苗比灭活疫苗发生反应的时间稍晚;,部分病例会伴有头晕、乏力和胃肠道症状。,10,一、,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a,),忌滥用抗生素、退烧药,。,WHO,推荐儿童退烧最安全、有效的药物是“对乙酰氨基酚”作为原料制成的药品如泰诺林等。(,b,)轻中度发热以观察为主,一般不需特殊处理,可用降热贴、全身温水擦拭等物理降温手段,并适当休息,多饮水,防止继发其他疾病。,(,c,)如热度增高或症状持续时间过长,应及时就医,以免贻误病机。,11,一、,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局部反应,纵横平均直径:弱反应(,2.5cm,)、中反应(,2.6-5.0cm,)、强反应(,5.0cm,),接种局部红肿,伴疼痛,一般,24-48,小时消退;,接种,BCG,:局部红肿化脓或溃疡结痂疤痕;,接种含吸附剂疫苗:部分受种者会出现注射局部不易吸收,刺激结缔组织增生,形成硬结。,12,一、,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a,)局部红肿硬结,1.5cm,,,一般不需要任何处理。,(,b,)局部红肿硬结在,1.5,3.0cm,,可用干净毛巾热敷,每日数次, 每次,10,15,分钟。(,c,)局部红肿硬结,3.0cm,,应及时就医。(,d,),BCG,局部红肿,不能热敷。,13,一、,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2,)偶合症,常见偶合症:,急性传染病,内科疾病,神经精神疾病,婴儿窒息或猝死,14,一、,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鉴别与处置,接种灭活疫苗,不可能引起相应疾病;,接种活疫苗,需结合临床资料、病原学及其它检查;,原因不明或多因素,由调查诊断专家组进行诊断;,明确偶合症诊断后,向受种者耐心解释;,网络直报。,15,一、,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婴儿猝死综合征(,SIDS,),病因,病毒感染;,呼吸系统病变致使呼吸驱动力下降导致肺泡换气不足和缺氧;,呼吸道阻塞,肺表面活性物质消耗增加而致肺泡萎缩,通气换气障碍;,心血管系统病变;,胃食道返流;,辅酶,A,脱氧酶缺乏,脂肪代谢异常;,家族遗传因素;,免疫缺陷;,其它:如母服鸦片、吸烟、分娩时产程短、有窒息或羊水污染及宫内感染等。,16,一、,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临床特点,多见于,1,月龄至,1,岁的婴儿,尤以,2,4,月龄常见,其中,90%,死于,6,月龄前,男性稍多;,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多见于春、秋末和冬初;,人工喂养儿多于母乳喂养儿,早产儿多于足月产儿,尤其出生体重,1900g,者;,病前多有轻度上感,或轻度发育异常;,在睡眠中突然死亡,有的病例有呼吸暂停、心动过缓,缺氧等。,17,一、,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3,),过敏性休克急救处置,过敏性休克特点,:,突然发生,来势凶猛,。一般在接种疫苗后的数分钟至,1,小时内发病。,临床表现,为,面色苍白,、出冷汗、,四肢厥冷,、心悸、,血压下降,、出现休克。严重者心跳停止,甚至死亡。还可以表现为喉头水肿及喉痉挛,出现,气急,、,胸闷,、憋气、紫绀、可因窒息而死亡。皮肤可有,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皮肤瘙痒常在过敏性休克早期出现。,18,一、,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急救处置,(,a,)受种者一旦发生过敏性休克,立即,停止接种,,,就地抢救,,并迅速报告医生,;,(,b,),立即平卧,抬高下肢,氧气吸入,保持呼吸通畅,;,(,c,)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生命体征,尿量,及其他临床变化,;,(,d,),立即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0-3,月龄为,0.05ml(1/20,支,),,,4-6,月龄为,0.0625ml,(,1/16,支),,7-12,月龄为,0.1ml,(,1/10,支),,1-5,岁为,0.125ml,(,1/8,支),,6-10,岁为,0.25ml,(,1/4,支),,11,岁以上,0.5ml,(,1/2,支)。,19,一、,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e,),3,分钟后无好转,可每隔,3-5,分钟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相应剂量,直至脱离危险;,(,f,)用肾上腺素,15-30,分钟后,若症状仍未缓解,,地塞米松,相应剂量(,0-3,月龄,0.5-1.5mg,、,4-6,月龄,0.625-2.0mg,、,7-12,月龄,1-3mg,、,1-5,岁,1.5-3.5mg,、,6-10,岁,2.5-7.5mg,、,11,岁以上,5-10mg,)或氢化可的松相应剂量(,0-3,月龄,15-30mg,、,4-6,月龄,20-40mg,、,7-12,月龄,30-60mg,、,1-5,岁,40-80mg,、,6-10,岁,50-120mg,、,11,岁以上,100-240mg,)加入,10%,的葡萄糖水,10ml,后静注;,20,一、,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g,)如血压仍不回升,须立即静脉输入,5-10%,葡萄糖水,250ml,,加入,去甲肾上腺素,0.5mg,或多巴胺,2mg,,根据血压调节滴速,一般每分钟,15-20,滴;,(,h,)如出现心动过缓,呼吸极度困难,立即进行,心肺复苏,;,(,i,)监护并记录病情变化,每,5-10,分钟测一次血压、脉搏、心率、呼吸、神志等,转院做进一步处理。,21,一、,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4,、,AEFI,监测,(,1,),报告,报告单位和报告人,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种单位,、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疫苗生产企业、疫苗批发企业及其执行职务的人员。,22,报告范围,23,报告范围,江苏省要求发热,37.1,即需报告,24,一、,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报告程序及时限,(,a,),AEFI,报告实行属地化管理。,(,b,)发现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死亡、严重残疾、群体性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对社会有重大影响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时,,2,小时,逐级上报,并填写,AEFI,报告卡或疑似,AEFI,登记表。,25,一、,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c,)发现、接到受种者或其监护人的报告的,AEFI,应及时报告受种者所在地辖区疾控,在,48,小时内,填写,AEFI,个案报告卡。报告卡上带有号的为必填项目,填写时要完整准确。,(,d,),报告内容:,主要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儿童监护人姓名、住址、接种疫苗名称、剂次、接种时间、发生反应的时间和人数、主要临床特征、初步诊断和诊断单位、报告单位、报告人、报告时间等。,26,一、,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2,),调查,除一般反应以外的其他反应均需要调查,(,CDC,为主要开展方,接种单位配合提供疫苗接种相关信息、冷链监测信息等,并协助收集相关临床资料),调查诊断程序:核实报告、组织调查、资料收集、诊断分析、调查报告撰,写。,27,一、,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3,),AEFI,处置原则,受种者或其监护人、接种单位、疫苗生产企业,对,AEFI,调查诊断结论有争议,时,按照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办法有关规定,向,设区的市级,医学会申请鉴定,。,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造成受种者,死亡、严重残疾或者器官组织损伤,的,按照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给予受种者,一次性补偿,。,28,一、,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如果某种或某批疫苗的不良反应率高于预期反应率,应向疫苗生产商获取进一步信息,由区县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由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尽快审慎地做出暂停使用或召回该疫苗的决定,并从另一生产商获取疫苗,以保证免疫规划的正常实施。,对于疫苗质量问题引起的接种事故,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的有关规定处理,并立即召回该批疫苗。,29,一、,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因接种单位违反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免疫程序、疫苗使用指导原则(或明书)、接种方案给受种者造成损害的,依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处理。,对于偶合事件,应加强与受种者或其监护人的沟通,尽量避免因出现偶合症而错误地责备预防接种工作人员。,30,一、,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发生群体性反应或者发生死亡的,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有关规定处理。对于群体性心因性反应,应及早采取措施,防止事件扩大。,受种者或其监护人要求了解情况时,应以耐心、诚实、关心和负责任的态度与其进行沟通,如实提供调查进展情况或调查结果,作出合理解释,并给予诊断、治疗和处理等方面的协助、指导或建议。,31,一、,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4,)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与受理,省、自治区、直辖市医学会建立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专家库,为省级、设区的市级医学会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提供专家。,专家库由临床、流行病、医学检验、药学、法医等相关学科的专家组成,并依据相关学科设置专业组。,专家库成员聘用期为,4,年。,32,一、,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受种方、接种单位、疫苗生产企业,对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结论有争议时,可以在收到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结论之日起,60,日,内向接种单位所在地,设区的市级医学会申请,进行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并提交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所需的材料。,33,一、,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医学会不予受理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一),无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结论的,;(二)已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检察院委托的除外,),,或者已经人民法院调解,达成协议或者判决,的;(三)受种方、接种单位、疫苗生产企业,未按规定提交有关材料,的;(四)提供的,材料不真实,的;(五),不缴纳鉴定费的,;(六)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不予受理鉴定的,医学会应当书面说明理由。,34,一、,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对设区的市级医学会鉴定结论不服的,可以在收到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书之日起,15,日,内,向接种单位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医学会申请再鉴定。,医学会应当自收到有关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材料之日起,45,日内组织鉴定,出具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书。情况特殊的可延长至,90,日。,医学会应当将鉴定的文书档案和有关资料存档,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0,年。,35,一、,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5,)工作要求,严格规范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报告、调查和诊断,按照,全国,AEFI,监测方案,要求,报告要迅速、及时,调查要仔细、全面,诊断要实事求是、讲科学、有依据,出具调查诊断结论要严谨、准确、规范,36,一、,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出现疫苗接种后疑似异常反应或纠纷后如何科学分析,此病或临床症状,常有哪些病原和因素引起?仅仅通过临床体征是否可确认病因?,相关疫苗的生物学特性,是否会引起?在何情况下引起?,疫苗接种时与临床症状表现时之间间隔时间长短,是否符合是因疫苗接种致病的病因引起的?时间关联问题?,如何区分是感染性?还是过敏性的?或如何区分是感染在前的继发过敏反应?,如何鉴别治疗期间药物所引起的不良反应?,采何样本?有何检测方法,?,如何保证实事求是、科学的综合分析每一个指征和指标?,37,二、,接种率监测,1,、,接种率报告,(,1,),接种率计算,某疫苗(某针次)接种率某疫苗(某针次)实际接种人数,/,该疫苗(该针次)应种人数,100%,(,2,),应种人数:本次接种时,在接种单位辖区范围内,常住户口和流动人口中达到免疫程序规定应接受某疫苗(某针次)接种的适龄儿童人数,加上次接种时该疫苗该针次应种儿童中漏种者。,(,3,),实种人数:指本次接种中,某疫苗(某针次)应种人数中的实际接种人数。,38,二、,接种率监测,(,4,),累计接种率计算,某疫苗(某针次)累计接种率,=,某疫苗某针(次)累计实种人数,/,该疫苗(该针次)累计应种人数,100%,(,5,),累计应种人数:指本年度某疫苗(某针次)累计实种人数与本年度最后,1,次该疫苗(某针次)的应种人数之和。,(,6,),累计实种人数:指某疫苗(某针次)的各次实种人数之和。,39,二、,接种率监测,2,、接种率监测指标,根据省市工作要求,,11,种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到,95%,以上,;,麻疹(麻风)疫苗和麻腮风三联疫苗接种及时率达到,90%,以上,;乙肝首针及时率达,90%,以上。,40,三、免疫规划相关疾病监测,全球本土流行国家与脊灰报告病例数,(2000-2013,年,),数据截至,2013,年,10,月,1,日,1,、脊髓灰质炎,41,三、免疫规划相关疾病监测,1988,年,在全球消灭脊髓灰质炎行动成立之初时,每年有,35,万多人因脊灰瘫痪。自那时起,脊灰病例数已经减少了,99%,以上。,仅有阿富汗、印度、尼日利亚和巴基斯坦等,4,个国家从未停止过脊髓灰质炎的传播。他们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包括不安全局势、卫生系统薄弱和卫生状况不佳。脊灰能够从这些,“,流行,”,国家蔓延到其他国家,感染那些免疫接种存在不足的儿童。,42,三、免疫规划相关疾病监测,(,1,),临床表现,主要以,发热、上呼吸道症状、肢体疼痛,为主,部分有瘫痪后遗症,,5,岁以下儿童易感。潜伏期,5-35,天,一般,9-12,天。临床表现多种类型:轻型(隐性感染),90%,、顿挫性、无瘫痪型、瘫痪型。,(,2,),监测病例定义,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所有,15,岁以下,出现急性弛缓性麻痹症状的病例,和任何年龄临床诊断为脊灰的病例均作为,AFP,病例。,AFP,病例的诊断要点:,急性起病、肌张力减弱、肌力下降、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包括,14,种疾病。,43,三、免疫规划相关疾病监测,14,种疾病,(,1,),脊髓灰质炎;,(,2,),格林巴利综合征,(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GBS,);,(,3,),横贯性脊髓炎、脊髓炎、脑脊髓炎、急性神经根脊髓炎,;,(,4,)多神经病(药物性多神经病,有毒物质引起的多神经病、原因不明性多神经病);,(,5,)神经根炎;,(,6,),外伤性神经炎(包括臀肌药物注射后引发的神经炎),;,(,7,)单神经炎;,(,8,)神经丛炎;,(,9,),周期性麻痹,(包括低钾性麻痹、高钾性麻痹、正常钾性麻痹);,(,10,)肌病(包括,全身型重症肌无力,、中毒性、原因不明性肌病);,(,11,),急性多发性肌炎,;,(,12,),肉毒中毒,;,(,13,)四肢瘫、截瘫和单瘫(原因不明);,(,14,)短暂性肢体麻痹。,44,三、免疫规划相关疾病监测,高危,AFP,病例,年龄,小于,5,岁,、接种,OPV,次数少于,3,次或服苗史不详,、,未采或未采集到合格大便标本,的,AFP,病例;或临床怀疑为脊灰的病例。,聚集性临床符合病例,同一县区或相邻县区一个月内发生,2,例及,2,例以上,AFP,病例。,聚集性高危,AFP,病例或聚集性脊灰临床符合病例,同一县(区)或相邻县(区)发现,2,例或,2,例以上的高危,AFP,病例或临床符合病例,麻痹时间间隔,2,个月以内。,脊灰疫苗衍生病毒(,VDPV,)病例(简称,VDPV,病例,),AFP,病例大便标本分离到,VDPV,。该病毒与原始疫苗株病毒相比,,VP1,区全基因序列变异介于,1%,15%,之间 。如发生,2,例或,2,例以上相关的,VDPV,病例,则视为,VDPV,循环(,cVDPVs,)。,45,三、免疫规划相关疾病监测,(,2,),监测病例分类标准,脊灰野病毒确诊病例,:,凡脊灰野病毒检测阳性,经省级专家诊断小组审查,临床不能排除脊灰诊断的,AFP,病例。,VDPV,病例,:,从粪便等标本中分离出,VDPV,,经省级专家诊断小组审查,临床不能排除脊灰诊断的,AFP,病例。,脊灰排除病例,:符合下列情形之一,凡是采集到合格粪便标本,未检测到脊灰野病毒和,VDPV,的,AFP,病例;无标本或无合格标本,未检测到脊灰野病毒和,VDPV,,无论,60,天随访时有无残留麻痹,/,或死亡、失访,经省级专家诊断小组审查,临床排除脊灰诊断的病例。,脊灰临床符合病例,:,无标本或无合格标本,未检测到脊灰野病毒和,VDPV,,无论,60,天随访时有无残留麻痹,/,或死亡、失访,经省级专家诊断小组审查,临床不能排除脊灰诊断的病例。,46,三、免疫规划相关疾病监测,(,3,),监测内容,24,小时内网络报告,接报后,48,小时内调查,大便样本采集(麻痹后,14,天内采集,,2,份间隔,24,小时以上,,5g,),,60,天随访,监测医院每旬主动搜索,县级疾控每旬主动监测。,(,4,),监测指标要求,报告率,1/10,万,其他指标均为,80%,。,所有县级以上综合性医院、神经专科医院、儿童医院、传染病医院、综合性中医医院等均为,AFP,主动监测医院。,47,三、免疫规划相关疾病监测,(,5,)疫苗使用现状,OPV,:第一类疫苗,基础免疫:,2,、,3,、,4,月龄;加强:,4,岁,目前,我国只有,3,价,OPV,(固体和液体两种剂型),和单价,OPV,在常规免疫和补充免疫活动中均使用,3,价,OPV,在新疆输入脊灰疫情应急强化免疫活动中使用过单价型,OPV,2,价,+,型,OPV,还无批准生产文号,IPV,(进口):第二类疫苗,IPV,IPV,程序:初免:,2,、,3,、,4,月龄;加强:,1.5,岁,48,三、免疫规划相关疾病监测,49,三、免疫规划相关疾病监测,50,三、免疫规划相关疾病监测,(,6,)江苏省脊灰疫苗使用相关要求,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文件,关于规范使用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的通知,(,苏疾控,2013493,号,),免疫程序要求,a .,已接种过,OPV,但未完成全程免疫儿童,原则上不推荐使用,IPV,。,b .IPV/OPV,序贯免疫程序:对自愿选择接种第,1,、,2,剂次,IPV,的儿童,其余剂次也可选择接种第一类疫苗,OPV,,并按,OPV,免疫程序完成全程免疫。,c .IPV,全程免疫程序:对家长自愿选择接种,IPV,的,,IPV,全程接种程序为儿童出生后,2,月龄、,3,月龄、,4,月龄和,18,月龄各接种,1,剂次,每剂次,0.5mL,。在,4,岁时,按国家规定免疫规划程序可再接种,1,剂次,OPV,,有利于诱导机体产生肠道免疫力。,51,三、免疫规划相关疾病监测,d .,使用统一的知情同意书,52,三、免疫规划相关疾病监测,2,、麻疹,高传染性病毒性疾病,公元,7,世纪首次描述,前疫苗时代几乎所有儿童都受感染,在发展中国家常见而且往往致命,WHO,估计,2008,年全球有,164000,人死于麻疹,53,三、免疫规划相关疾病监测,(根据,2013,版监测方案),(,1,),临床表现,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炎、口腔柯氏斑及皮肤斑丘疹,。发病前,2,天,-,出疹后,5,天均具有传染性,前驱期(发热到出疹)传染性最强,出疹后逐渐减低,疹消退时已无传染性。潜伏期为,6-21,天,平均为,10,天左右。,54,三、免疫规划相关疾病监测,(,2,)监测病例定义,发热、出疹,伴咳嗽、卡他性鼻炎、结膜炎、淋巴结肿大、关节炎,/,关节痛症状之一者,或传染病责任疫情报告人,怀疑为麻疹或风疹,的病例。,(,3,)监测病例分类,实验室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流行病学联系病例、临床符合病例),、排除病例,3,类,55,三、免疫规划相关疾病监测,(,4,),暴发疫情监测,以村(居)委会、学校或其他集体机构为单位,在,10,日内发生,2,例及以上麻疹病例;,以乡(镇、街道)为单位,,10,日内发生,5,例及以上麻疹病例;,以县(市、区)为单位,一周内麻疹发病水平超过前,5,年同期平均发病水平,1,倍以上。,56,三、免疫规划相关疾病监测,(,5,),监测内容,24,小时内网络报告,接报后,48,小时内调查,报告医院采集血样和病原学标本,收样后,3,天内出具血清学结果,,7,天内完成病原学检测,,7,天内病例网络终审,应急免疫,100,人,监测医院每旬主动搜索,县级疾控每旬主动监测。,57,三、免疫规划相关疾病监测,(,6,)应急免疫,工作要点要求:,每例疑似麻疹病人,均由县级疾控中心专业人员进行流调,并应于,7,天内组织对所有接触者(不少于,100,人)不论有无接种史进行应急免疫。疑似麻疹病人周围易感人群麻疹疫苗应急免疫率达到,95%,以上。不出现二代续发病例和聚集性病例(以一个接种单位区域范围内和一个潜伏期内不出现,2,例以上麻疹病例)。,58,三、免疫规划相关疾病监测,(,7,)含麻疹类疫苗接种,8,月龄优先接种麻风(麻疹)疫苗,,18,月龄优先接种麻腮风疫苗;,含麻疹类疫苗是通过鸡胚成纤维细胞(非鸡胚卵囊腔)组织培养制备而成,鸡蛋过敏者可接种;,资料表明对含麻疹和腮腺炎组分的疫苗发生过敏性反应与对鸡蛋抗原的过敏反应无关,而与疫苗的其他成分(如明胶)有关。,59,三、免疫规划相关疾病监测,3,、乙脑,(,1,),临床表现,高热、意识障碍、抽搐、病理反射及脑膜刺激征,,夏季高发,病死率高。,蚊媒传播(主要,三带喙库蚊,),人畜共患(,猪,是主要传染源)。,乙脑主要在亚洲及东南亚和亚热带地区流行。,1871,年日本即有乙脑流行的记载,,1924,年发生,6000,余人的流行,,1934,年从死者脑组织中分离到病毒,确定了乙脑的病原,定名为,日本乙型脑炎,。,我国乙脑开始发生年代不详。,20,世纪,50,年代后经对我国,30,多个城市开展人群感染水平调查,发现隐性感染率较高,说明我国乙脑流行广泛。,60,三、免疫规划相关疾病监测,(,2,),确诊依据,疑似,/,临床诊断,+,血,/,脑脊液,IgM,抗体阳性;,疑似,/,临床诊断,+,恢复期血清中抗乙脑病毒,IgG,抗体或乙脑病毒中和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升高者;,疑似,/,临床诊断,+,急性期抗乙脑病毒,IgM / IgG,抗体阴性,恢复期阳性者;,疑似,/,临床诊断,+,病毒分离阳性。,61,三、免疫规划相关疾病监测,(,3,)疫情处置,对病家周围,50,米范围内居室、畜圈及蚊虫孳生地进行药物灭蚊,居室内灭蚊、防蚊措施跟上;,应急接种,/,查漏补种。,(,4,)免疫预防,8,月龄和,2,周岁各,1,剂乙脑减毒活疫苗;,省厅规定每年,7,月,-9,月上旬暂停接种乙脑减毒活疫苗,但不影响乙脑灭活疫苗接种。,62,三、免疫规划相关疾病监测,4,、流脑,(,1,),临床表现,流脑,脑膜炎奈瑟菌引起,,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皮肤黏膜瘀点,、瘀斑及,脑膜刺激征,。,13,个亚群,,ABC,群为主,。,带菌者和流脑病人是本病的传染源,。潜伏期平均,2-3,天,最短,1,天,最长,7,天。常在冬春季发病和流行。,63,三、免疫规划相关疾病监测,(,2,)流行病学,宿主 人,传播途径 呼吸道飞沫,时间分布 冬末早春是高峰,传染性 有限,64,三、免疫规划相关疾病监测,(,3,),确诊依据,疑似,/,临床诊断,+,血,/,脑脊液,IgM,抗体阳性;,疑似,/,临床诊断,+,恢复期血清流脑特异性抗体效较急性期有,4,倍升高者;,疑似,/,临床诊断,+,细菌培养阳性。,65,三、免疫规划相关疾病监测,(,4,)疫情处置,疫点消毒处理和个人防护 通风换气,社区、学校、工地开展湿式清洁,必要时用,1%,漂白粉澄清液或其他含氯消毒剂喷雾消毒;,晨检制度、密接管理;,预防性服药 头孢类,应急接种 四价流脑或,A+C,群流脑多糖疫苗,66,三、免疫规划相关疾病监测,5,、乙肝,公元前,5,世纪,希波克拉底首次描述流行性黄疸;,20,世纪,30-40,年代,在人血清和黄热病疫苗受种者中发现黄疸病例;,1965,年发现澳大利亚抗原;,20,世纪,70,年代建立血清学试验。,乙型肝炎病毒,(HBV),属,嗜肝,DNA,病毒科,,,抗原种类众多,;,人是唯一已知的宿主,;室温下传染性可保持,7,天以上;,HBV,已发现有,A,I 9,个基因型,在我国以,C,型和,B,型为主;,HBV,感染可以部分导致肝衰竭、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HCC),。,67,三、免疫规划相关疾病监测,(,1,),流行病学,传染源:主要是乙肝病人和,HBsAg,携带者,其中以慢性乙肝病人和,HBsAg,携带者最为重要。,传播途径:医源性传播(血液传播、污染医疗器械传播)、母婴传播(我国母婴传播是,HBV,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接触传播。,68,三、免疫规划相关疾病监测,(,2,)血清学标志物,69,三、免疫规划相关疾病监测,5,项全阴,过去和现在未感染过乙肝病毒,但目前没有保护性抗体,属于乙肝,易感染人群,建议注射乙肝疫苗。,135,阳,即所谓的乙肝“大三阳”,其代表急、慢性乙型肝炎,乙肝病毒在体内复制活跃,传染性强。,145,阳,即俗称的乙肝“小三阳”,其代表急、慢性乙型肝炎,,DNA,阴性,肝功正常,说明乙肝病毒在体内病毒复制程度已降低,传染性相对较弱;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DNA,阳性,肝功能异常,说明乙肝病毒在体内病毒复制活跃,传染性强,为乙肝病毒变异所致,需要进行治疗。,245,阳,说明既往感染过乙肝病毒,现病毒已清除,已有免疫力,;,但个别患者在这种情况下出现肝功能异常,乙肝病毒,DNA,阳性,这时要考虑是否有病毒变异存在。,70,三、免疫规划相关疾病监测,(,3,),监测范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管理系统报告的,急性和未分类,乙肝病例。,(,4,),母婴阻断,对,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应在出生后,24 h,内尽早,(,最好在出生后,12 h),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剂量应,100IU,,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10,g,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在,1,个月和,6,个月时分别接种第,2,和第,3,针乙型肝炎疫苗。,也可在出生后,12h,内先注射,1,针,HBIG,,,1,个月后再注射第,2,针,HBIG,,并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一针,10,g,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间隔,1,和,6,个月分别接种第,2,和第,3,针乙型肝炎疫苗。,71,三、免疫规划相关疾病监测,(,5,),意外暴露后,HBV,预防,血清学检测应立即检测,HBV DNA,、,HBsAg,、抗,-HBs,、,HBeAg,、抗,-HBc,、,ALT,和,AST,,并在,3,和,6,个月内复查。,主动和被动免疫如已接种过乙型肝炎疫苗,且已知抗,-HBs,10mIU/mL,者,可不进行特殊处理。如未接种过乙型肝炎疫苗,或虽接种过乙型肝炎疫苗,但抗,-HBs 10mIU/mL,或抗,-HBs,水平不详,应立即注射,HBIG 200,400IU,,并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一针乙型肝炎疫苗,于,1,和,6,个月后分别接种第,2,和第,3,针乙型肝炎疫苗。,72,三、免疫规划相关疾病监测,6,、百日咳,由百日咳杆菌引起的高传染性呼吸道疾病;,16,世纪首次描述暴发;,1906,年分离出百日咳杆菌;,2002,年全球约有,294000,例死亡病例。,73,三、免疫规划相关疾病监测,(,1,),临床表现,百日咳是由百日咳杆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咳后吸气后有特殊“鸡鸣”样高亢声为临床特征。多发生于儿童,病程较长,可持续,2-3,月。,(,2,),监测病例,疑似病例,发生原因不明阵发性痉挛性咳嗽,病持续,2,周以上者。,临床诊断病例,临床诊断为百日咳的病例或持续,2,周以上、无实验室检验结果,并伴有以下,1,种症状者:阵发性咳嗽;高亢吸气声咳嗽;无其他明显原因咳嗽后立即呕吐。,实验室诊断病例 临床诊断病例,具备实验室依据(病原或血清学)。,74,三、免疫规划相关疾病监测,(,3,)青少年和成人的百日咳,病情通常比婴儿和儿童轻,感染可无症状,也可表现为典型百日咳,轻型疾病患者可传播疾病,老年人通常可作为儿童的传染源,年长者往往是百日咳多发病例家庭中的首发病例,而且往往是儿童感染的传染源,75,三、免疫规划相关疾病监测,7,、,新生儿破伤风,(,1,),临床表现,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杆菌产生的外毒素引起的一种严重感染性疾病,以特有的肌肉强直和陈发性痉挛为特点,包括牙关紧闭、颈项强直、角弓反张等表现。,新生儿破伤风是由于破伤风杆菌侵入新生儿脐部,导致全身肌肉强直性痉挛、牙关紧闭。潜伏期为,3-14,天,多数,4-8,天。,(,2,),监测病例分类,疑似病例:任何经过培训的卫生人员报告的新生儿破伤风的病例;或出生后第,2,28,天发生的病因不明的死亡病例和出现吸吮困难的病例。,确诊病例:出生后第,2,28,天发病;发病后不能吸吮或进食困难,随后发生肌肉强直或痉挛;,(,3,),主动监测,监测医院每旬主动搜索,县级疾控每旬主动监测。,7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