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学_03公共管理的主体

上传人:ll****x 文档编号:243147372 上传时间:2024-09-16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6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管理学_03公共管理的主体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公共管理学_03公共管理的主体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公共管理学_03公共管理的主体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三章 公共管理的主体,第一节 公共管理的主体(1):组织,第二节 公共组织的类型与作用,第三节 公共管理的主体(2):个人,第四节 传统公共组织的困境与变革,1,一、公共组织的概念,(一)组织,所谓组织,就是人们按照一定的目的、任务和形式编制起来的社会集团,是处于一定社会环境中的各种组织要素的有机结合体,是为了实现某种目的而有意识建立起来的人类群体。简单地说,组织是两个以上的人、目标和特定的人际关系这三种要素构成的一种特殊的人群体系。,(二)公共组织,公共组织是以实现公共利益为目标的组织,它一般拥有公共权力或者经过公共权力的授权,负有公共责任,以提供公共服务、管理公共事务、供给公共产品为基本职能。政府是典型的公共组织。此外,以特定的公共利益为目标,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非营利性的非政府组织,也构成了现代社会公共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2,(三)公共组织的基本要素,与其它社会组织一样,构成公共组织的要素有物质要素和精神要素两大类。,1物质要素,(1)人员。,(2)经费。,(3)物资设备,2精神要素,(1)目标。,(2)责权结构。,(3)人际关系。,3,二、公共组织的性质,(一)公共组织与非公共组织的区别,1活动的目的不同。非公共组织追求的是组织成员的私人利益,其目的是为社会中的相关利益者服务。公共组织则以实现公共利益为目标,它追求的是全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全国社会成员的整体利益。,2为社会所提供的服务不同。非公共组织以从事商品、劳务生产为活动内容,向社会提供的是各种不同的私人产品,消费者必须支付货币,才能购买和享用其产品。公共组织则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4,3管理对象不同。非公共组织只能以本组织成员为管理对象,对于本组织之外的其他社会成员的活动则无权干涉。而公共组织的管辖范围则可以是整个社会,对其职权范围内的管理措施,全体社会成员都必须遵从。,4活动的依据不同。非公共组织主要服从商品买卖的价值规律,以组织成员自愿组合、共同订立的规章制度为活动依据,其权力建立在组织成员平等的契约关系之上。公共组织则以国家强制权力为活动依据,以国家法律作为活动的依据和准绳。依法管理是公共组织的重要特点。,5,(二)公共组织的性质,1社会性。,2权威性。,3法制性。,4系统性。,5主动性。,6,三、公共组织的结构,(一)公共组织的纵向结构,公共组织纵向结构分工的职责分配关系是:最高层次的公共组织为决策层,负责制定本部门行政的总目标、总方针、总政策和总的实施方案,最高层次的公共组织,是一个开放的、面向社会的公共组织。,中层公共组织为协调指挥层,负责执行本部门最高公共组织制定的总决策、目标、方针和政策,以此为依据结合本单位具体工作对象的实际,制定本单位的具体工作目标、工作方案,并负责组织、协调、指挥等实施工作。中层公共组织为半封闭半开放系统。,7,基层公共组织为技术操作层,其任务是执行中层公共组织的实施方案,在中层公共组织的协调、指挥之下,负责具体的带技术操作性的工作。其组织基本为封闭型,采用什么技术方法执行任务,纯属公共组织内部问题。基层公共组织为技术操作层,其任务是执行中层公共组织的实施方案,在中层公共组织的协调、指挥之下,负责具体的带技术操作性的工作。其组织基本为封闭型,采用什么技术方法执行任务,纯属公共组织内部问题。,8,公共组织纵向结构形成的公共组织层级制,在公共组织运行中有其优缺点。,优点:,(1)分层负责,使各级政府在各自管辖地域范围内,能做到事权集中,统一指挥;,(2)行动迅速,能及时地根据本地情况做出决策,就地组织实施,并有利于就地监督、控制;,(3)能发挥各个层级公共组织的积极性、创造性,根据本地实际情况主动开展工作;,(4)各层级行政首长负责全面管理工作,有利于培养全面型的管理人才。,9,缺点:,(1)各层级行政首长管辖事务过多,责重事繁,难于事事精通;,(2)容易形成地方的块块分割,不利于各地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与发展;,(3)容易形成地方主义,不利于中央对地方的宏观控制。,10,(二)公共组织的横向结构,1按业务性质分工。按业务性质分工,是指按公共管理的业务性质异同来组成公共组织单位。例如:财政、外交等均为不同的业务,就以此为基础,设置不同的单位。,优点:,(1)符合分工专业化的原则。每个部门只负责某一项业务工作,有利于工作人员熟悉本专业工作,以提高管理效率。,(2)有利于统一管理业务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同一性质的业务由同一单位管理,使公共组织易于统一同一性质业务的方针、政策、法规,避免政出多门的混乱状态。,(3)体现事权一致的原则,便于协调。,11,缺点:,(1)业务事权过于集中,容易形成条条分割,利于不同业务性质工作之间的合作、协调。,(2)分工过细,易造成部门林立。,(3)有些业务性质混淆不清,不易作出明确的划分,易产生组织冲突。,12,2按管理程序分工。按管理程序分工,是指按公共管理工作过程的程序不同来分别设置公共组织部门。公共管理过程有咨询、决策、执行、信息反馈和监督等环节,根据这些程序划分咨询部门、领导决策部门、执行部门、信息部门和监督部门等。,13,优点:,(1)注重公共管理工作的技术方法,有利于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知识;,(2)由于从事该项工作采用同样的技术设备、工作程序,有利于节省人力、物力、财力;,(3)使公共管理中的重要程序有专门机构去完成,有利于提高公共管理的整体效能。,缺点:,(1)工作人员易产生重技术、轻政策,重过程、轻目的的倾向;,(2)在使用上有一定的局限性,只能对那些有较大独立性的程序才可以设置部门,而多数工作程序则无法独立出来。,14,3按管理对象分工。按管理对象分工是指按公共组织服务的人群、财物为对象进行的部门设置。这一分工方式最常见的是政府经济行业主管部门的设置。如农业部、铁道部、交通部,均是按不同对象类别实行分部管理。,优点:,(1)根据服务对象分工,可使公共组织统筹考虑,满足其管理对象的需要。,(2)群众对公共组织的职责一目了然,易于沟通和监督。,15,缺点:,(1)随着管理的对象日益增多,势必导致公共组织部门林立,不利于精简节约。,(2)容易忽视甚至割裂管理对象之间的相互联系,可能产生综合性的工作无人管理的现象。,(3)容易造成本位主义,考虑问题从本部门利益出发,有碍于整体的利益。,(4)按服务对象划分部门往往与按业务性质划分部门发生重复、交叉关系,可能出现互相推诿责任、踢皮球的情况,降低了工作效率。,16,(三)公共组织的主要结构形式,1直线制,2职能制,3直线职能制,4矩阵制,17,第二节 公共组织的类型与作用,一、政府,(一)政府的概念,在国际法意义上,政府是主权国家的要件之一,它指的是某一国家或地区的合法代表者,它是主权国家的代理者。,国家必须具备四个条件:一是必须有人民;二是必须有定居的土地,流浪的民族不是国家;三是必须有一个政府,有一个或更多的人来代表人民,并且按照本国的法律进行统治。,18,政治学中的政府,是统治集团借以实现其统治意志的政治统治机关。政府是国家实体的一部分,是政治组织的核心组成部分。在行政学意义上,政府则专指根据官僚制原则组织起来的国家行政机关。社会学一般将政府视为社会组织的一种,它与一般的社会组织如家庭相比,具有较强的政治性。,综上所述,政府是指国家进行阶级统治和社会管理的机关,是国家表达意志、发布命令和处理事务的机关。政府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政府是指行使国家权力的所有机关,包括国家的立法、司法与行政机关。其中立法机关负责制定法律,行政机关负责执行法律,司法机关负责运用法律审判案件。,19,狭义的政府仅仅是指国家的行政机关,即根据宪法和法律组建的、行使行,政权力、执行行政职能、推行政务、管理国家公共事务的机关体系,是国家权,力的执行机关。这里所研究的对象主要就是狭义的政府。,(二)政府的主要类型,现代国家的政府有三种主要形式:,1总统制政府。总统制是以总统为政府首脑的一种政权组织形式,国家的行政权力集于总统一身,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国家行政机关首脑。实行总统制的国家,其政府机关较彻底地采用了三权分立原则。其中,总统是国家机构中的主要部分,由选举产生,拥有实权。美国是这种体制的典型代表。,20,2内阁制政府。这是一种在形式上由国家元首负责,实质上由政府总理负责的政府体制。在内阁制国家中,国家元首不负实际责任,没有行政实权。总理担负实际行政责任,并握有行政实权。,3委员会制政府。委员会制,或称合议制政府的职权不是由一个行政首长行使,而是由一个委员会集体行使。,21,二、非营利组织,(一)非营利组织的概念,与非营利性组织的有关定义很多,如“非政府组织”、“第三部门”、“独立部门”、“慈善组织”、“志愿者组织”、“公民社会组织”、“民间组织 ”、“免税组织”等等。,我们认为,非营利组织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而是服务社会公众的非官方性公共组织。,22,(二)非营利组织的主要类型,从国际上通行的标准来看,非营利组织的具体分类如下:,1宗教性组织。包括教会、教会的联合组织、协会,福音传道运动。,2社会性组织。包括奉献俱乐部、友爱团体。,3文化性组织。包括美术馆、博物馆、交响乐团、歌剧团、美术联盟、动物园。,4学术性组织。包括私立学校、私立大学、研究机构。,5保护性组织。包括同行业者联合会、工会。,23,6.政治性组织。包括政党、政治后援集团。,7.慈善性组织。包括私立福利团体、私立财团、慈善医院、老人院、看护中心。,8.社会运动组织。包括和平运动集团、家族计划推进组织、环境保护组织、人权运动组织、消者运动组织、女权运动组织,犯罪扑灭运动组织。,根据中国的具体国情,参照国际惯例,可以从管理体制和功能两个角度对我国的非营利组织进行具体分析。,24,一方面,按照管理体制,可划分为公办的非营利组织与民办的非营利组织。,公办的非营利组织是指由政府主办的、不以营利为目的、而是以推进社会公益事业为宗旨的社会组织。从层次角度而言,还可分为中央、地方以及基层政府主办的非营利组织。在某种意义上,政府也属于广义的非营利组织。,民办的非营利组织是指由民间主办的、不以营利为目的、旨在推进社会公益事业的组织机构。,25,民办的非营利组织主要可分为以下类型:,1慈善机构。如中华慈善总会、各种慈善会、慈善基金会。,2社会福利机构。如民间兴办的老年福利院、养老院、护理院、老年公寓、医疗康复中心、文化体育设施、孤儿院、儿童健康娱乐中心。,3文化教育事业。如各类民办大学、职业技术学院、中专、中学、小学、幼儿园,等等。,26,4财团(基金会)机构。这是通过接受中央、地方政府的财政援助或者个人委托的专项基金,而成立的财团(基金会),主要集中在科学研究、文化、教育、社会福利等领域。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等等。,5群众团体。这是由群众自愿组合而成立的各种团体,如同学会、老乡会、动物保护协会、球迷协会,等等。,27,三、公共组织的作用,(一)公共组织是公共管理的主体,(二)公共组织是公共管理活动的基本支点,(三)公共组织汇集和放大了管理人员的力量,28,第三节 公共管理的主体(2):个人,一、公共组织中的领导者,(一)领导与领导者,“领导”一词有两种含义:一是指领导活动,即指挥,、带领、引导、鼓励和影响下属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的过程;二是指领导者,即担任某项领导职责、扮演某种领导角色并实施领导过程的个人或集团。,理解领导的含义必须把握三点:,(1)领导必须有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否则就不成其为领导。,(2)领导者拥有影响被领导者的能力或力量。,(3)领导的目的是通过被领导者达到组织的目标。,29,领导者的影响力可以分为两种:,1权力性影响力。这是由社会赋予个人的职务、地位、权力与资历等所构成的,其特点是对部属的影响带有强迫性与不可抗拒性,以外推力的形式发挥作用,被影响者的心理和行为表现为被动、服从。权力性影响力对人的作用是有限的。,2非权力性影响力。它与法定权力无关,是由领导者自身的因素所产生的,并非外界所赋予的。其特点是自然形成,比权力影响力具有更大的影响,起着权力影响力所起不到的作用。,30,公共管理学还从另外的角度研究领导者的行为,这就是权力基础或者说基础性权力问题。一般来说,领导者的权力基础或基础性权力有5种,即合法权,惩罚权,奖励权,模范权,专长权。,(二)领导者的素质,优秀的公共组织领导者必须具备高尚的思想品德、渊博的文化知识、杰出的领导能力、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康的身体素质。,1思想品德素质,2文化知识素质,3领导能力素质,4心理素质,5身体素质,31,(三)领导方式,领导方式大体上有4种类型:,1集权型领导方式,2民主型领导方式,3放任型领导方式,指领导者撒手不管,下属享有完全自由,领导者完全放弃领导职责。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领导方式。,4“无为而治”型领导方式。,32,对于上述领导方式的运用,不存在一种绝对的标准。美国管理学家菲德勒(F. E. Fiedler)在大量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有效领导的权变理论。权变理论关注的是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及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该理论认为,一种具体的领导方式不可能到处都适用,有效的领导行为应随着被领导者的特点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这种关系可以用下式来表示:,E = f (L, F, S),其中:E:领导的有效性 L:领导者 F:被领导者 S:环境 f:函数关系,即领导工作受到领导者所处的客观环境的影响,领导方式是领导者特征、追随者的特征和环境的函数。,33,二、公共组织中的一般管理者,(一)领导者与管理者的区别,管理者与领导者是有区别的:管理者是被任命的,他们拥有合法的权力进行奖励和处罚,其影响力来自于他们所在的职位所赋予的正式权力。相反,领导者则既可能是被任命的,也可能是从一个群体中自然产生出来的,领导者可以不 运用正式权力来影响他人的活动。,34,(二)管理者的主要类型与职责,根据在公共管理活动中地位与作用的差异,可以将公共组织中的管理者划分为决策、执行、监督与参谋人员等不同角色。,三、被管理者,(一)作为被管理者的公共组织成员,1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静态划分,2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动态划分,35,(二)作为被管理者的社会公众,社会公众从几个方面影响着公共管理:,社会公众的利益是公共组织和公共管理产生与存 在的基础。,社会公众的意见决定着公共管理的合法性程度。,社会公众的思想、文化素质影响着公共组织的结 构设计。,社会公众的素质影响着公共管理方式的选择。,36,第四节 传统公共组织的困境与变革,一、科层制的基本特征,(一)马克斯韦伯的科层制理论,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韦伯的科层制(或译官僚制)理论,是其庞大的政治社会思想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韦伯认为,任何组织的存在都是靠权威来维持的,而合法的权威主要有三种类型; 一是基于习俗惯例的传统型权威;二是基于领袖个人超凡魅力的超人型权威;三是基于理性法规的法理型权威。他指出每一种权威各有其理想的组织,而科层制则是与法理型权威最适宜的组织形式。,37,(二)科层制组织的特征,具体而言,在公共组织的管理中,科层、制方法的主要方法(特征)是:,1组织标准化。为了完成繁重复杂的工作任务,科层制管理在组织中推行标准化方法,以此提高工作绩效。包括3个方面:(1)分工专业化。(2)工作指标化。(3)人员统一化。,2工作秩序化。秩序是一切组织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科层制管理方法强调在公共组织内部的各要素、环节之间形成有机的联系,使相关组织之间互相协调,密切配合,形成了一个无障碍的工作流。它要求理顺组织内外的各种关系,包括命令服从关系、信息沟通关系、意见反映与反馈关系等。,38,3管理规范化。科层制管理严格按规章制度行事,坚决抵制人情关系的干扰。包括:(1)组织成员之间的关系完全以理性准则为指导,坚决排斥一切人为的、情感的、偶然的因素,尤其是排斥不良人际关系的影响。(2)对所有的人都一视同仁,使组织成员具有平等感和公平感。(3)明确规定每一成员的职权范围和协作形式,使各个成员正确行使职权,减少摩擦和冲突。(4)精确计算组织成员的工作成果,以业绩为依据进行奖惩,公正、客观、合理地处理问题。,39,3管理规范化。包括:(1)组织成员之间的关系完全以理性准则为指导,坚决排斥一切人为的、情感的、偶然的因素,尤其是排斥不良人际关系的影响。(2)对所有的人都一视同仁,使组织成员具有平等感和公平感。(3)明确规定每一成员的职权范围和协作形式,使各个成员正确行使职权,减少摩擦和冲突。(4)精确计算组织成员的工作成果,以业绩为依据进行奖惩,公正、客观、合理地处理问题。,40,二、传统科层制组织的困境,(一)对传统科层制理论的评述,传统科层制理论的基本贡献:,首先,把专业化分工原理广泛地引入组织管理之中,提出了职能化(专业化)管理的原理,为构造科学管理的组织结构及其发展演变奠定了一般的原则基础。,其次,总结概括出管理的基本原理,提出建立理性组织结构的依据,力图构建高效的等级制组织。,41,第三,倡导“理性化法律化”的组织形态,强调组织的运作应以法律为规范。总之,传统科层制组织的研究者们所追求的理想组织是一个目标明确,专业分工,指挥统一,层级节制,幅度适中,权责相称,协调 一致,法规完备,高效合理的组织体系。,42,不足表现为:,第一,他们只研究了公共组织的静态结构,而忽视了对组织的动态方面的研究。他们关注的重点是组织的结构,以及如何分工,如何建立层级节制的体系,如何订立法令规章及工作标准等,未看到如果法规、制度失之繁琐,可能对组织目标的实现产生不利影响。,第二,他们在强调组织的非人格化、理性化时,忽视了对人的主观能动性及多方面的需求的研究。把人简单视为生产工具与经济动物,忽视人的尊严与价值。,第三,他们只将组织当作一个封闭型的系统来研究,而没有探讨组织与其外在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相互影响。,43,(二)科层制组织的内在缺陷,1科层制管理造就了一种刚性的官僚系统,就象一部机器,没有灵活性和主动精神,只有齿轮之间的被动运转。,2采用标准化的管理和服务,忽视人的差异性和多样性。,3排除了竞争的必要与可能,组织成员照章办事,默守陈规,以至造成得过且过、不负责任。,4依靠条块分割的专业化单位来解决不断出现的新老问题,导致机构不断膨胀,职能交叉重叠,44,科层制曾经意味着组织方式的理性和效率。它给公共组织带来的逻辑规范,与装配流水线给工厂带来的逻辑规范一样,十分稳定、公平和精确。但是,公共组织的科层制,形成了一种典型的官僚体制,它专注于各种规章制度和等级节制的指挥系统,导致中央集权、层次繁多、行动迟缓的弊端。如果环境稳定,任务简单明确,社会需求单一雷同,那么传统的官僚体制还是可以胜任的。然而,在新兴的信息社会,人的个性与要求更加多样化和复杂化,事物的变化幅度与速度也大大增加了,科层制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有效地运转,必须采用新的管理方法。,45,三、公共组织的变革,(一)公共组织变革的主要动因,引起公共组织变革的外部因素有许多,可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1经济体制的转轨推动公共组织的变革,2政治制度的更迭导致公共组织的变革,3社会发展程度促进或制约公共组织的变革,4国际环境的重大变化影响公共组织的变革,(二)公共组织变革的目标,1公共组织对外在环境的适应力、改造力。,2公共组织自身的稳定性、协调性。,46,(三)公共组织变革的主要内容,1公共组织职能的变革。从职能作用的领域来看,公共组织是由以政治职能为重心,逐渐向以经济职能、社会事务管理职能、科技文化职能为重心转移的。,从职能作用的性质来看,公共组织是由保卫性、统治性职能为主向管理性、服务性职能为主的方向转变。,从职能的分化程度来看,公共组织的职能是由原来混淆不清向高度分化转变。,从职能行使方式来看,公共组织是由以人治为主转向以法治为主、由以行政手段为主转向以法律和经济手段为主。,47,2公共组织结构的变革。公共组织结构是指公共组织各个要素的排列组合方式。组织结构包括纵向层级结构和横向部门结构。,在横向部门结构上,公共组织的变革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从公共管理的过程来看,正在由重决策、执行部门,轻监督、咨询、信息等部门的倾向,向重咨询、信息、监督部门转变,力求与决策、执行部门相平衡。,从公共管理的作用领域来看,由于“有限政府”的出现,使政府许多微观管理职能交给社会,从而精简、撤并了相应的部门,与此相应,增强了政府对社会尤其是对经济宏观管理部门。,在纵向层级上,整个公共组织结构有着从集权式、尖塔型的结构形式向着分权式、扁平型的结构形式发展的趋势。,48,3公共组织权力关系的变革。首先,公共组织向社会组织还权。 其次,横向分权。最后,在纵向权力分配上,有着集权与分权互相融合的趋势。,作业:1,2,5,4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