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社区试点建设指南》介绍课件

上传人:hknru****knru 文档编号:243145865 上传时间:2024-09-16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3.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低碳社区试点建设指南》介绍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低碳社区试点建设指南》介绍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低碳社区试点建设指南》介绍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低碳社区试点建设指南,应对气候变化司 田成川,2015,年,7,月,23,日,1.1,指导思想,1.2,建设原则,第一章 基本要求,2.1,实施主体,2.2,创建流程,2.3,分类实施,第二章 组织实施,3.1,试点选取,3.2,建设指标,3.3,规划引导,3.4,设施建设,3.5,运营管理,3.6,低碳生活,第三章 城市新建社区试点,4.1,试点选取,4.2,建设指标,4.3,改造方案,4.4,设施改造,4.5,运营管理,4.6,低碳生活,第四章 城市既有社区试点,5.1,试点选取,5.2,建设指标,5.3,低碳规划,5.4,低碳建设,5.5,低碳管理,5.6,低碳生活,第五章 农村社区试点,6.1,加强组织领导,6.3,健全服务体系,6.2,完善配套政策,6.5,增强交流合作,第六章 保障措施,第一章 基本要求,贯彻落实国家战略要求,科学衔接相关工作部署,突出反映地域发展特色,注重前瞻创新性探索,贯彻落实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主体功能区和新型城镇化战略、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等重大战略部署,将有关理念和要求融入到社区规划、建设、运营管理和居民生活的全过程,结合低碳省区和城市试点、智慧城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棚户区改造、保障性住房建设、绿色建筑、战略性新兴产业、循环经济等各项工作部署,把低碳社区试点打造为集成生态文明建设相关工作的综合平台程,充分考虑不同地域的气候特征、地理特点、发展水平、发展模式等因素,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量力而行、注重效果,科学确定本地区试点工作目标、建设重点,探索各具特色的低碳社区发展模式,贯彻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发挥好政府引导作用和市场决定性作用,推动各类社会主体广泛参与,积累社区低碳发展的新经验、新方法、新技术和新模式,为全国低碳发展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第二章 组织实施,实施主体,将低碳社区试点开展情况纳入国家对各省(区、市)碳强度下降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制定低碳社区试点评价指标体系,加强对试点建设的指导,组织相关政策培训和经验交流,会同有关部门拟定并落实支持政策,开展,“,国家低碳示范社区,”,申报、评审和创建指导工作,工作部署和,统筹推进,国家发改委,拟定本地区低碳社区试点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负责本地区低碳社区试点实施方案评审和试点确定工作,指导本地区下级发展改革部门开展试点创建工作,会同本地区有关部门制定支持政策,根据试点工作进展适时组织对本地区试点进行评估验收,验收合格的授予,“,低碳示范社区,”,称号,牵头推进,省级发改委,应按照国家和本省的建设要求,组织试点社区申报,根据区域实际确定各类社区创建主体,市县会同所在地规划、住建、交通、市政市容、财政、园林、水务等相关部门,建立低碳社区试点建设组织协调机制,指导落实本地低碳社区试点建设工作,组织申报和确定创建主体,市县级,发改部门,负责低碳社区试点的选取和申报工作,编制低碳社区试点建设实施方案,组织社区居委会、村委会、开发建设单位、社区内相关企事业单位、社会机构和物业公司等参与试点工作,具体组织单位,街道乡镇政府,根据低碳社区试点建设实施方案,协助所在地新区管委会、街道办事处和乡镇政府等相关部门,做好社区低碳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低碳设施的建设和运营、低碳社区服务的引入和规范、低碳文化生活的宣传和推广等工作,具体实施单位,居委会村委会,充分调动房地产开发企业、村镇集体企业、物业公司、业主委员会、规划咨询机构、金融机构、科研机构、碳咨询管理机构、非政府组织和中介服务组织等社会机构积极性,鼓励其参与到试点规划建设、运营管理和低碳生活方式创建的全过程,充分调动其参与,其他参与机构,第二章 组织实施,实施主体,第二章 组织实施,创建流程,工作方案编制,试点申报,和名单确定,实施方案编制,和审核,1,2,3,省级发展改革,委根据国家低碳社区试点工作确定的总体要求,结合本地区低碳发展工作实际,制定工作方案,明确本地区低碳社区试点工作目标、进度安排、基本要求、保障措施。,市县级发展改革部门,组织辖区内社区进行申报。,省级发展改革委,根据本地区试点工作方案,兼顾城市新建社区试点、城市既有社区试点、农村社区试点三大类别,对申报社区进行评审,确定本地区开展的低碳社区试点名单,并抄报国家发展改革委。,纳入本地区试点名单的社区,由主管社区的新区管委会、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负责组织编制低碳社区试点建设实施方案,并经市县级发展改革部门上报省级发展改革委审核通过。,第二章 组织实施,创建流程,组织实施,试点验收,经验总结与推广,4,5,6,试点实施主体,应根据确定的实施方案,做好任务分工、目标分解和进度安排。,各级发展改革部门,应对本地区试点进行跟踪指导,及时反馈试点进展情况和存在问题,指导试点社区对实施方案适时调整完善,加大对试点政策支持力度。效果突出的试点社区可组织申报,“,国家低碳示范社区,”,。,试点建设周期一般为,3,年左右。试点期结束前,由,试点实施主体,编制试点工作总结报告,提请省级发展改革委组织验收。验收工作应参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低碳社区试点建设评价指标体系,,验收合格的授予,“,低碳示范社区,”,称号,效果突出的授予,“,国家低碳示范社区,”,称号。,各级发展改革部门,应对本地区低碳试点经验及时进行总结,对效果突出的典型案例,加强经验交流和宣传推广。国家发展改革委对各地成功经验,特别是,“,国家低碳示范社区,”,的典型做法和建设模式,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并作为我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创新成果,在国际交流合作中进行展示和推介。,第二章 组织实施,分类实施,以城市新开发区域为对象开展的试点,要求社区规划建设用地,50%,以上为未开发或正在开发面积,。,试点要以低碳规划为统领,在社区建设、运营、管理、居民生活等全过程践行低碳理念,。,整体拆迁的旧城改造、棚户区改造项目可按城市新建社区开展试点,。,城市新建社区试点,针对城市已基本完成开发建设、基本形成社区功能分区、具有较为完备基础设施和管理服务体系的成熟社区开展的试点。,要以低碳理念为指导,对社区建筑、基础设施进行低碳改造,完善社区低碳管理和运营模式,构建居民低碳生活方式。,城市,既有,社区试点,农村村民委员会管辖、具有独立规划面积且未纳入城市规划范围的试点村域。,试点要充分利用本地资源能源,优化农村低碳生产和生活方式,完善农村生态风貌,逐步提升农村社区的低碳文化意识。,具有城市社区特点的农村社区参照以上新建社区、既有社区要求实施。,农村,社区试点,综合考虑城乡社区开发建设成熟度、生活方式特点和低碳建设重点内容等因素,将低碳社区试点划分为三大类,并探索形成符合实际、各具特色的建设模式,试点社区选取要求,试点建设主体确定,试点建设模式选择,试点选取,指标体系,指标的运用,建设指标,贯彻低碳规划理念,低碳规划管理,规划引导,绿色建筑,低碳交通设施,低碳能源系统,水资源利用系统,固体废弃物处理设施,低碳生活设施,社区生态环境,低碳设施建设,推行低碳物业管理,建立社区碳排放管理系统,建立智慧管理平台,运营管理,培育低碳文化,推行低碳服务,推广低碳装修,低碳生活,第三章 城市新建社区试点,3.1,试点选取,(,1,),纳入城市总体规划,符合土地利用规划,有明确四至范围,(,2,),社区开发建设责任主体明确,(,3,),属于地方城镇化建设的重点区域,对带动当地低碳发展具有示范引领作用,(,4,),优先考虑国家低碳城(镇)试点、低碳工业园区试点、国家绿色生态示范城区、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绿色能源示范县、新能源示范园区等范围内的社区,(,5,),优先考虑开展保障性住房开发、城市棚户区改造、城中村改造等项目的社区,一级指标,二级指标,指标性质,目标参考值,碳排放量,社区二氧化碳排放下降率,约束性,20%,(比照基准情景),空间布局,建设用地综合容积率,约束性,1.2-3,公共服务用地比例,引导性,20%,产业用地与居住用地比率,引导性,1/3-1/4,绿色建筑,社区绿色建筑达标率,引导性,70%,新建保障性住房绿色建筑一星级达标率,约束性,100%,新建商品房绿色建筑二星级达标率,约束性,100%,新建建筑产业化建筑面积占比,引导性,2%,新建精装修住宅建筑面积占比,引导性,30%,交通系统,路网密度,约束性,3,公里,/,平方公里,公交分担率,约束性,60%,自行车租赁站点,约束性,1,个,电动车公共充电站,约束性,1,个,道路循环材料利用率,引导性,10%,社区公共服务新能源汽车占比,引导性,30%,能源系统,社区可再生能源替代率,约束性,2%,能源分户计量率,约束性,80%,家庭燃气普及率,约束性,100%,北方采暖地区集中供热率,约束性,100%,可再生能源路灯占比,引导性,80%,建筑屋顶太阳能光电、光热利用覆盖率,引导性,50%,一级指标,二级指标,指标性质,目标参考值,水资源利用,节水器具普及率,约束性,90%,非传统水源利用率,引导性,30%,实现雨污分流区域占比,引导性,90%,污水社区化分类处理率,引导性,10%,社区雨水收集利用设施容量,引导性,3000m,3,/,平方公里,固体废弃物处理,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率,约束性,100%,生活垃圾资源化率,约束性,50%,生活垃圾社区化处理率,引导性,10%,餐厨垃圾资源化率,引导性,10%,建筑垃圾资源化率,引导性,30%,环境绿化美化,社区绿地率,引导性,8%,本地植物比例,约束性,40%,运营管理,物业管理低碳准入标准,约束性,有,碳排放统计调查制度,约束性,有,碳排放管理体系,约束性,有,碳排放信息管理系统,引导性,有,引入的第三方专业机构和企业数量,引导性,3,个,低碳生活,基本公共服务社区实现率,约束性,100%,社区公共食堂和配餐服务中心,约束性,有,社区旧物交换及回收利用设施,约束性,有,社区生活信息智能化服务平台,约束性,有,低碳文化宣传设施,约束性,有,低碳设施使用制度与宣传展示标识,引导性,有,节电器具普及率,引导性,80%,低碳生活指南,约束性,有,3.2,建设指标:,10,类一级指标和,46,个二级指标,贯彻低碳规划理念,低碳规划管理,优化空间布局。,将低碳理念贯穿到社区土地利用规划、城市建设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实行,“,多规合一,”,,倡导产城融合,推行紧凑型空间布局,鼓励以公共交通为导向(,TOD,)的开发模式,倡导建设,“,岛式商业街区,”,。统筹已建区域改造与新区开发的关系,合理配置居住、产业、公共服务和生态等各类用地,科学布局基础设施,加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推行社区,“,15,分钟生活圈,”,,强化社区不同功能空间的联通性和共享性。,加强低碳论证。,根据审核通过的低碳社区试点实施方案,对已有土地利用规划、城市建设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组织开展低碳论证,对上述规划进行完善和补充,并将建筑、交通、能源、水资源、公共配套设施等各项低碳建设指标纳入规划。对新开发小区建设方案开展低碳专项评审。,强化土地出让环节的低碳准入要求,。试点社区在土地出让条件中应将主要低碳建设指标纳入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纳入控规指标体系,进入,“,一书两证,”,(城市规划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审批流程。,强化项目的低碳管理要求,。将试点社区低碳规划建设指标体系要求纳入社区建设管理工作,对试点社区内项目开展低碳评估。,强化开发单位的主体责任,。建立覆盖一、二级开发和分领域规划设计管控机制。试点社区开发主体应按照低碳理念和低碳建设指标体系要求,进行项目规划和设计。项目单位提交的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等相关项目文件应包括低碳建设指标体系落实情况。,3.3,低碳规划引导,3.4,设施建设,绿色建筑,加强设计管控:,建设单位落实试点社区绿色建筑比重和标准要求;设计单位做好绿色建筑设计;支持试点社区进行国内外绿色建筑相关认证,推行绿色施工:,施工单位参照,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推广工业化和设计装修一体化的建造方式。鼓励开展项目节能低碳评估验收,低碳交通设施,低碳能源系统,路网布局:,推行网格式道路布局,构建紧凑高效社区公交和慢行交通网络,新能源汽车配套设施:,设立社区新能源汽车租赁服务站点,公共机构优先配备新能源汽车,静态交通设施:,合理设置公共自行车租赁、拼车搭乘和出租车停靠设施,智慧交通系统:,开发社区智慧交通服务系统,打造智慧交通出行服务体系,常规能源高效利用:,优先接驳市政能源,推广工业余热或采用冷热电三联供,可再生能源利用设施:,太阳能光电、太阳能光热、水源热泵、生物质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利用设施,能源计量监测系统:,同步设计安装电、热、气等能源计量器具,倡导建设能源利用在线监测系统,3.4,设施建设,水资源利用系统,固体废弃物处理设施,低碳生活设施,给排水设施:,同步规划建设供水、排放和非传统水源利用一体化设施,鼓励雨污分流,同步安装智能漏损监测设,非传统水源利用:,从单体建筑、小区、社区三个层面统筹建设中水回用系统,建设雨水收集、利用、控制系统,创新社区垃圾处理理念:,优先采用社区化处理方式,从建筑设计理念、基础设施配套、管理方式创新、居民生活行为等多层面构建系统,合理布局便捷回收设施:,设立旧物交换站,设置专门的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岗位,科学配置社区垃圾收集系统:,鼓励建设厨余、园林等废弃物社区化处理设施,便利服务设施:,规划建设便民生活配套设施,建立生活信息电子化智能服务平台,合理布局社区物流配送服务网点,,公共服务场所:,合理建设公共服务空间,鼓励建设服务综合体,宣传引导设施:,公共活动空间设立宣传低碳理念和社区低碳试点工作的社区宣传设施,社区生态环境,保护自然景观:,优先保护自然生态景观,鼓励划定禁止开发的生态功能区,促进社区景观绿化与自然生态系统有机协调,推行立体式绿化:,充分利用建筑屋顶和墙面、道路两侧、过街天桥等公共空间,开展垂直绿化、屋顶绿化、树围绿化、护坡绿化、高架绿化等立体绿化,3.5,运营管理,推行低碳物业管理,建立社区碳排放管理系统,建立智慧管理平台,试点社区应建立覆盖社区内各类主体的碳排放管理体系,制定碳排放管理制度,明确各主体责任和义务,建立社区重点排放单位目标责任制,社区内企事业单位和住宅小区物业单位应设置碳排放管理岗,负责日常低碳管理工作,试点社区应结合实际情况,明确碳排放统计核算对象和范围,建立社区碳排放统计调查制度和碳排放信息管理台账,按照社区碳排放核算相关方法学,综合采用统计数据、动态监测、抽样调查等手段,组织开展统计核算工作强能源资源节约管理结合起来,安装自动控制设施,对社区内的公共设施进行智慧管控,试点社区应定期开展碳排放评估工作,并定期向社区居民和有关单位公示反映社区低碳发展水平的指标信息,针对碳排放重点领域、重点单位、重点设施,鼓励推行碳排放报告、第三方盘查制度和目标预警机制,制定有针对性的碳排放管控措施,3.6,低碳生活,培育,低碳文化,推行,低碳服务,推广,低碳装修,在社区建设过程中,项目建设单位应通过悬挂标语、制作墙板、印制宣传手册等多种方式,广泛宣传低碳建设内容,在社区建成投运后,面向社区居民和单位发放低碳生活、低碳办公指南,张贴低碳相关标识和说明,指引入驻单位和社区居民科学利用社区内的公共设施,培养低碳消费行为和生活方式,强化社区服务企业的低碳责任,在社区引入商场、超市、酒店、餐饮、娱乐等服务企业时,应将建设低碳商业作为准入要求,把低碳理念融入到采购、销售和售后服务的全过程,积极推广低碳产品和服务,为社区居民提供绿色消费环境,制定并发布绿色低碳装修指南,引导装修企业从设计、施工、选材等方面提供低碳装修服务,引导企事业单位和居民科学选择装修单位、选购低碳装修装饰材料和产品,试点社区应加强对室内装修活动的规范管理,试点社区选取要求,试点建设主体确定,试点建设模式选择,试点选取,指标体系,指标运用,建设指标,现状评估,方案编制,改造方案,既有建筑改造,交通基础设施,能源基础设施,水资源利用系统,固体废弃物处理设施,生活服务设施,社区生态环境,设施改造,健全物业低碳管理体系,强化社区碳排放管理,运营管理,加强低碳生活理念宣传普及,推广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生活,第四章 城市既有社区试点,4.1,试点选取,(,1,),体现地域特色文化、城市建设特点,考虑社区类型,具有典型性,(,2,),社区管理主体明确,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3,),低碳发展潜力较大或节能低碳、循环经济、资源综合利用等相关工作基础较好,能够对当地低碳发展产生引领示范作用,(,4,),优先考虑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国家循环经济城市试点、节能减排综合示范城市建设、低碳工业园区试点、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城市等范围内的社区,(,5,),优先选择开展老旧小区节能改造和综合整治、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大型公共建筑节能改造等工作的社区,一级指标,二级指标,指标性质,目标参考值,碳排放量,社区二氧化碳排放下降率,约束性,10%,(比照试点前基准年),节能和绿色建筑,新建建筑绿色建筑达标率,约束性,60%,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面积比例,约束性,北方采暖地区,30%,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面积比例,引导性,20%,交通系统,公交分担率,约束性,60%,自行车租赁站点,约束性,1,个,电动车公共充电站,引导性,1,个,社区公共服务新能源汽车占比,引导性,20%,能源系统,社区可再生能源替代率,引导性,0.5%,能源分户计量率,约束性,30%,可再生能源路灯占比,引导性,30%,建筑屋顶太阳能光电、光热利用覆盖率,引导性,10%,水资源利用,节水器具普及率,约束性,30%,非传统水源利用率,引导性,10%,社区雨水收集利用设施容量,引导性,1000m,3,/,平方公里,一级指标,二级指标,指标性质,目标参考值,固体废弃物处理,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率,约束性,80%,生活垃圾资源化率,引导性,30%,餐厨垃圾资源化率,引导性,10%,环境美化,社区绿化覆盖率,引导性,5%,运营管理,开展社区碳盘查,约束性,有,碳排放统计调查制度,约束性,有,碳排放管理体系,约束性,有,碳排放信息管理系统,引导性,有,引入的第三方专业机构和企业数量,引导性,3,个,低碳生活,低碳宣传设施,约束性,有,低碳宣传教育活动,约束性,2,次,/,年,低碳家庭创建活动,约束性,有,节电器具普及率,引导性,50%,社区公共食堂和配餐服务中心,约束性,有,社区旧物交换及回收利用设施,约束性,有,社区生活信息智能化服务平台,约束性,有,低碳生活指南,约束性,有,4.2,建设指标:,9,类一级指标和,32,个二级指标,4.3,改造方案,01,02,现状评估,调查分析。针对辖区内建筑、能源、交通、水资源、固体废弃物及生态环境等各领域,组织开展现状摸底调研,梳理总结社区在发展绿色建筑和节能建筑、节水节地节材、资源循环利用、交通出行、绿化等方面的工作基础、存在不足和问题,深入了解居民、企事业单位和市政基础设施管理运营机构等各类主体的改造需求和意愿。,碳盘查。根据现状评估情况,综合采用社区碳排放核算相关方法学,核算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以及领域构成、人均碳排放量、单位面积碳排放量等数据信息。各地区相关部门应组织开展社区碳排放调研统计分析的专项培训工作。,方案编制,明确目标任务。试点任务既包括硬件设施改造,也包括运营模式和管理手段改进。要充分考虑既有社区设施类型复杂、产权多样等因素,科学确定具体项目的实施主体、实施方式,合理配置资金投入与相关资源。,建立推进机制。实施方案应明确政府部门、社区居委会以及相关参与主体的责任,明确工作程序和组织落实模式。针对拟实施的重点改造项目,建立项目专项论证和专家咨询机制。在方案制定和落实中,要广泛邀请相关单位和居民讨论参与,积极开展宣传引导,调动社会主体支持配合改造实施工作。相关部门应对试点改造方案组织开展低碳专项评审。,4.4,设施改造,既有,建筑,改造,将改造目标任务落实到社区每栋建筑,建筑节能设计、施工单位应根据建筑节能改造相关标准,科学开展设计施工,设计单位应做好综合节能低碳改造设计,改造施工单位应做到绿色施工、文明施工,相关行业监督管理部门要做好改造工程的监督管理与验收,对社区内的规划新建建筑,应尽可能按绿色建筑设计标,交通基础设施,能源基础设施,优化社区路网结构。,打通断头路和瓶颈路,合理配置社区内公共自行车道、人行道及车辆通行道,加强社区与公共交通,“,最后一公里,”,无缝接驳系统建设,改善社区交通配套设施。,增设社区公共自行车租赁服务站点和设施,统筹规划充电桩、充电站等新能源汽车配套设施。增设绿荫停车场、立体停车设备,因地制宜地新建、扩建、改建机动车位和非机动车位,完善无障碍设施和道路指示牌、人行横道线、减速标志、信号灯设置和道路照明等,优化能源供应系统。,推进燃煤替代,进行散煤替代和治理,实现达标排放。在有条件的社区,优先推广分布式能源和地热、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加强供热资源整合,鼓励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推广利用新设备新技术。,鼓励在社区改造中选用冷热电三联供、地源热泵、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技术,鼓励安装太阳能热水装置,实施阳光屋顶、阳光校园等工程,加强社区能源计量改造。,实现能耗数据采集智能化,鼓励建设社区能源管控中心,4.4,设施改造,水资源利用系统,固体废弃物处理设施,生活服务设施,给排水管网综合改造。,优化升级社区给排水管网,探索建立社区内污水分类处理设施,社区节水改造。,完善水资源计量管理,推行小区绿化用水单独计量,实施社区绿化节水技术改造,雨水综合利用。,建设适宜的雨洪水资源化利用系统,完善垃圾分类收运系统。,加强家庭分类收集装置和社区垃圾分类投放容器的标准化配置,完善社区可再生资源回收站点布局,建设垃圾社区化处理设施。,鼓励就近建设餐厨垃圾处理设施,严格社区建筑垃圾管理,鼓励采用多种就地消纳方式进行建筑垃圾处理利用,构建便捷的生活服务网络。,推进,“,15,分钟生活圈,”,建设,支持社区建设旧物交换及回收利用设施,完善社区信息化服务平台。,加快社区物流信息化建设,支持社区便利店等传统设施与电子商务服务有效衔接的消费信息服务系统,提供在线销售服务,社区生态环境,拓展社区绿色空间。,因地制宜推广建筑外墙绿化、屋顶绿化、家庭绿化等,加强社区闲置土地整治,改善社区水环境。,完善社区雨水排水系统,改善社区积水问题。加强社区过境河流、湖泊水体水岸整治,加强水岸景观建设,营造洁净宜居的水域环境。推进社区内水体疏浚治理改造,4.5,运营管理改进,健全物业低碳管理体系,强化社区碳排放管理,对物业缺失、服务体系不健全的老旧小区,应以试点建设为契机,积极引入第三方运营机构,加快建立物业管理体系,同步推行低碳管理模式,对已有物业管理的社区,加快建立低碳物业管理制度、流程、标准,完善低碳管理岗位设置和人员配置。鼓励物业公司集成社会资源,丰富服务内容,提供,“,一站式,”,低碳生活服务。加强水、电、气、热等市政设施和园林绿化的日常维护,试点社区应建立覆盖社区内各类主体的碳排放管理体系,制定碳排放管理制度,建立社区碳排放统计调查制度和碳排放信息管理台账,组织开展统计核算和碳排放评估工作,加强碳排放信息公示,制定有针对性的碳排放管控措施,4.6,低碳生活弘扬,加强低碳生活理念宣传普及,推广低碳生活方式,研究制定有针对性的宣传方案。充分利用社区公共空间,通过专题展板、报栏、社区电子屏,宣传社区低碳改造建设计划、进展及取得成就,鼓励居民参与,举办社区特色低碳宣传活动,定期在学校、展览馆、公共活动广场等开展低碳生活、低碳消费、低碳建筑、低碳技术等低碳体验活动,组织低碳家庭评选,制定低碳生活指南。倡导清洁炉灶、低碳烹饪、健康饮食,减少食品浪费。鼓励总结节电、节油、节气、节煤、节水和资源回收及废料应用等低碳生活小诀窍,推广低碳消费模式。引导社区商场、超市、餐饮等服务机构提供绿色低碳的产品和服务,打造社区商业低碳供应链。鼓励社区居民在房屋装修、电器更换、商品采购各方面选购低碳产品和简约包装商品,推广使用可循环利用的环保购物袋,倡导绿色低碳出行。支持购买混合动力汽车、电动车等低碳交通工具,发展电动车租赁服务。鼓励居民采用步行、自行车、拼车、搭车等低碳出行方式,宣传低碳旅游方式,试点社区选取要求,试点社区推进模式,试点选取,指标体系,指标运用,建设指标,规划编制,规划落实,低碳规划,绿色农房,交通设施,低碳能源系统,垃圾处理设施,水资源利用设施,村域生态环境,低碳建设,完善村庄公共服务,健全村庄公共管理,加强村庄碳排放管理,低碳管理,宣传低碳文化,倡导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生活,第五章 农村社区试点,5.1,试点选取,(,1,),体现所在地区农村建设发展的特点,具有典型性、代表性,(,2,),有健全的村民自治组织或社区管理主体,具备较强的试点建设组织能力,社区居民有参与试点建设的积极意愿,(,3,),具有开展低碳建设工作的基础条件,能够显著改善农村人居环境,(,4,),优先支持列入国家扶贫开发地区、生态移民区的农村社区,优先选取国家生态县、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县、可再生能源示范区等县(市)范围内的社区,一级指标,二级指标,指标性质,参考值,碳排放量,社区二氧化碳排放下降率,约束性,8%,(比照试点前基准年),规划布局,村庄规划,约束性,有,畜禽养殖区和居民生活区分离,引导性,是,绿色农房,新建农房节能达标率,引导性,50%,既有农房节能改造率,引导性,50%,人均建筑面积,引导性,45/,人,交通系统,公交通达,引导性,有,清洁能源和新能源汽车,引导性,有,能源系统,太阳能热水普及率,引导性,80%,可再生能源替代率,约束性,5%,家庭沼气,/,燃气普及率,引导性,50%,固体废弃物,生活垃圾集中收集率,约束性,100%,生活垃圾资源化率,引导性,30%,秸秆回收利用率,约束性,90%,一级指标,二级指标,指标性质,参考值,水系统设施,饮用水达标率,约束性,100%,节水器具普及率,约束性,50%,环境综合整治,生态保护和修复措施,约束性,有,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引导性,有,低碳管理,碳排放统计调查制度,约束性,有,村庄保洁制度,约束性,有,历史文化和风貌管控措施,引导性,有,碳排放管理体系,约束性,100%,低碳生活,低碳宣传设施,约束性,有,低碳生活示范户,约束性,有,低碳宣传教育活动,约束性,2,次,/,年,节能器具普及率,引导性,50%,清洁炉灶普及率,引导性,50%,低碳生活指南,约束性,有,5.2,建设指标:,10,类一级指标和,28,个二级指标,规划编制,规划落实,试点社区要依据所在区域总体规划,编制符合低碳理念和试点目标要求的村庄低碳建设规划,规划编制应确定试点目标和改造、新建内容,规划编制要深入实地调查,坚持问题导向,鼓励村民参与,对已经编制村庄规划的试点社区应参照试点建设指标体系对规划进行碳评估,补充低碳建设内容或制定社区低碳化改造方案,试点社区所在地相关部门应做好试点低碳规划审查工作,将规划中低碳试点建设相关要求落实到农村土地流转、项目招标和土地审批等具体环节中,要加强基层管理人员业务培训,定期评估试点规划实施情况,充分利用村庄广播、村民会议等方式,加强村庄低碳建设相关工作的宣传,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村民理事会等村民组织作用,引导村民全过程参与试点规划、建设、管理和监督,5.3,村域低碳规划,5.4,低碳建设,绿色农房,新建农房。,按照国家绿色农房、农村居住建筑节能设计等相关标准,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推进住宅产业化建造,既有农房。,农房低碳改造工作应与危房改造、抗震节能改造、灾区重建等工作统筹推进。既有农房应按照当地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开展节能改造,交通设施,低碳能源系统,垃圾处理设施,水资源利用设施,村域生态环境,在有条件地区,合理设置公交站点、公交线路,因地制宜开通城、镇、村之间的客运车辆,加快淘汰不符合国家和地方环保标准的高耗能、高排放的燃油机动车(船)、农用机械,推广使用液化天然气(,LNG,)等清洁能源车辆,能源供应系统。,推进型煤、液化石油气下乡配送,推广建设规模化的沼气场站,节能低碳设施和设备,。推广清洁节能炉灶、节能吊炕、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采暖设备、小型光伏发电系统、太阳能光伏大棚,以及节能低碳农业机械和农产品加工设备、低碳农业设施,垃圾收运体系。,构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体系,合理配置村域垃圾收集设施,垃圾综合处理系统。,构建县、乡、村三级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加大秸秆露天焚烧整治力度,推广使用可降解地膜。加强农村非正规垃圾堆放点综合整治,鼓励建设联村联片、规模适度的供水系统,建设适宜的小型污水处理设施,优先采用人工湿地、好氧塘等低碳生态处理工艺,加强农村畜牧养殖废水的收集,推广应用适宜的雨水收集利用设施,环境绿化美化。,构建不同层次的绿色景观,因地制宜建设碳汇林,生态修复建设。,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加强荒山荒地造林,加强小流域综合治理,加强对自然保护区、重要生态功能区和生态脆弱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和监管,5.5,低碳管理,完善村庄公共服务,健全村庄公共管理,加强村庄碳排放管理,借鉴城市社区管理和服务模式,在试点村庄推行社区化管理。加强网络、广电通讯等信息设施和便民超市、农资超市等服务设施建设,依靠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多方力量,提升农村教育、卫生、劳动就业、法律、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水平,建立村庄道路、给排水、垃圾和污水处理、沼气等公用设施和水体、湿地、林地等生态系统的长效管护制度,加强历史文化名村、古村落保护,建立健全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的监管机制,鼓励引入专业化物业管理公司,探索农村社区物业管理新模式,鼓励社会企业通过捐赠、投资等方式,在试点农村社区开展公益碳汇林建设,加强农村电力、煤炭、燃气等能源资源计量工作,科学配置入村、入户的电表、水表、气表,建立村庄资源能源统计调查制度和碳排放信息管理台账,定期开展能源资源调查统计,分析能源资源消耗总量、结构和变化情况,评估碳排放水平,制定有针对性的碳排放管控措施,5.6,农村低碳生活,宣传低碳文化,倡导低碳生活方式,把低碳文化融入农村文化建设,开展反映本地特色的低碳文化活动,充分利用农村广播、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宣传栏等,加大低碳文化传播,建立城乡低碳资源联动、低碳信息共享机制,组织开展低碳科技、低碳文化下乡活动,支持开办低碳专题展览,提高村民低碳意识,营造低碳村风、家风和民风,引导村民低碳消费行为,编制农村社区低碳生活指南,在社区超市、小卖部、集贸市场等悬挂张贴低碳产品选购常识、倡议书,鼓励居民选用低碳产品,提倡以勤俭节约方式举办婚丧嫁娶等活动,反对铺张浪费、大操大办,在学校开设低碳教育课堂,普及节水、节电、垃圾分类回收等低碳生活知识,组织评选低碳生活示范户,带动村民形成低碳消费行为习惯,第六章 保障措施,6.1,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协调联络机制,落实目标责任,6.2,完善配套政策体系,整合相关政策,加大财政投入,创新支持政策,6.3,健全服务体系,加强低碳技术推广应用,搭建试点建设服务平台,6.4,增强交流合作,加强试点建设经验交流,加强低碳社区国际合作和宣传,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