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课件

上传人:6**** 文档编号:243109199 上传时间:2024-09-15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1.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课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第三课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第三课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三课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课标要求:,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一、法令出一,皇帝制,二、君权与相权,三、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四、选官制度的历史变化,五、行省的设置,二、君权和相权,材料一:汉景帝时期,窦太后想封其兄王信为侯,景帝不敢独自做主,“请得与丞相计之”。而丞相周亚夫说:“高帝约非刘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不如约,天下共击之。今信虽皇后兄,无功侯之,非约也”。丞相不同意,景帝也只好作罢。,材料,二,:丞相有权任命四百石以下的官员,有权举荐六百石到二千石高级官员。田蚡为相时举荐的官员超过了两千石的品秩。,问:丞相的地位如何?,汉初丞相位尊权重,,实际上是朝廷中掌握行政实权的总理大臣。,汉代至宋代抑制相权的主要措施,(,1,),汉代,汉武帝频繁更换丞相;,形成“中朝”和“外朝”。,(,2,),唐代,实行三省六部制,相权一分为三。,二、君权和相权,(,3,),宋代,设中书门下(习称政事堂),长官称“同平章事”;,设“参知政事”为副宰相;,设枢密院,管军事,长官为枢密使;,设三司总理财政,长官为三司使。,调整相权的目的,:,防范宰相擅权,(皇权与相权矛盾加剧);,力求加强统治,提高行政效率;弥补政事繁多而宰相才干不足的缺陷。,汉武帝时期丞相任职离职情况表,:,姓名,离职原因,任职时间,窦婴,免职,1,年又,2,月,许昌,免职,3,年又,8,月,田蚡,去世,3,年又,9,月,薛泽,免职,7,年又,6,月,公孙弘,去世,2,年又,4,月,李蔡,畏罪自杀,3,年,严青翟,畏罪自杀,2,年又,10,月,赵周,下狱死,2,年又,7,月,石庆,去世,8,年又,3,月,公孙贺,下狱死,12,年又,2,月,刘屈氂,下狱腰斩,1,年又,2,月,田千秋,(,汉昭帝时去世,),2,年,汉武帝在位,54,年间,先后用相,13,人,.,其中除,4,人在任上正常死亡之外,有,4,人被免职,2,人畏罪自杀,3,人被下狱处死,.,频繁更换丞相,决策机构,执行机构,汉武帝设,“,中朝,”,(内朝)抗,“,外朝,”,皇 帝,尚 书 令,侍 中,常 侍,丞 相,御史大夫,太 尉,九 卿,中朝(内朝),外朝,相权一分为二,皇帝(皇权至上),尚书省,执行机构,中书省,制定决策,门下省,封驳审议,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凡军国大事,必由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复奏,然后始付尚书省颁布执行,1,、集体宰相制,相权一分为三,2,、相互牵制,互为补充,避免权臣大权独揽,利于加强皇权,3,、分工明确、相互合作,提高行政效率,4,、君主专制权力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三省的制约,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度,支,盐,铁,户,部,中书门下(政事堂),枢密院,皇帝,财政,行政,军事,三司,宋朝二府三司制,秦、,汉初,汉武帝,隋唐,宋,元,明,在中央设丞相,实质是掌握行政实权的总理大臣,相权,很大,设中朝(内朝,决策机构)抗外朝(执行机构),相权,一分为二,相权,一分为三,三省(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吏、户、礼、兵、刑、工)制,(门下省设三省宰相共同议政场所,政事堂),二府,三司制,行政:中书门下(政事堂),宰相为同平章事,副相为参知政事,军事:枢密院,长官为枢密使,财政:三司,长官为三司使,相权,进一步分割,中书省,长官行相权,废丞相制,相权,废除,趋势: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废除。,史料一:两汉时期,皇帝对丞相待之以礼。丞相竭见皇帝时,皇帝起立,赐丞相座。丞相病了,皇帝还要亲自去探视。隋唐时期的宰相大臣上朝奏事也有座位,史料二:有一天,宰相范质等人向宋太祖奏事,开始大臣还坐着,宋太祖说自己的眼睛昏花看不清,就让他们站到自己面前,指给他看。待范质等人回到原处,座位已被撤掉。此后,宰相大臣就只能站在皇帝面前议事了。,史料三:明代自朱元璋起,明文规定“大朝议”须“众官皆跪”。清朝的官僚上朝跪地时间特别长,以至于大臣们都备有特别的护膝。,古代中国又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孟德斯鸠在其,论法的精神,中写道,:“,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变的经验,防止滥用权力的办法,就是,以权力制约权力,”。,三、,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制度,秦朝:,中央:,地方:,西汉:,中央:,地方:,御史大夫,监御史,御史大夫,(州)刺史,御史台,明初至清末:,唐:,提点刑狱司,都察院,历代监察机构的设置:,宋:,元:,御史台(监察御史),如何评价中国古代的监察制?,进步: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监督官员规范执政,防止官员贪污腐败。,局限:,1,、监察体制的实际效能有限(,封建专制的本质决定的),,未能对皇权作出制约。,2,、监察官员和监察机构贪脏枉法的情形司空见惯。,皇帝的烦恼之选官取才,选官制度,隋唐,战国,魏晋,汉朝,西周,世卿世禄:血缘,科举取士:才能,九品中正:门第,军功授爵:军功,察举征辟:孝廉,特点,:,标准越来越科学、公正、客观。,四、选官制度的历史变化,选官制度,世官制,察举制,科举制,实行时间,先秦时期,秦汉至魏晋南北朝,隋唐至明清时期,依据,(选才标准),世袭,才能、品德到门第,考试成绩,(学识和才能),特点,官位世袭,下层人士一般没有参政的机会(官职被限定在贵族范围内),由官吏察访合适人才,至魏晋南北朝发展为九品中正制。,是一种考试选官制度,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局面,为中下层知识分子提供了参政机会,。,材料,3 ,后汉书,许荆传,所记荆之祖八武被举孝廉,欲令两弟成名,便“共割财产,以为三分,自取肥田广宅奴婢强者”。这样,他的两个弟弟以克让之名并得选举。其后武(八武)遂会宗亲,当众宣布使两个弟弟成名的本意,并把自己“理产所增三倍于前”的财产,“悉以推二弟,一无所留”,于是也就获得更大的声誉。,问:如何评价察举制?,它具有封闭性;,以官举士,权操于上,百姓不得参与,民意无从体现,不利于真正选拔人才。,如何评价科举制?,利:,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保证,了专制政府行政人员的来源,有较高文化素养,提高了行政效率。,促成,了普遍持久的读书风尚,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以严格的考试作为选官方式,相对公开、公平、公正。,弊: 考试科目及内容,大都不出儒学经义,特别是明清八股取士,缺乏进取精神和创造意识,束缚了人们的思想,不利真正人才的培养和科技发展; 实质是为皇权服务。,秦,汉,-,元朝地,方行政的设置概况,五、行省的设置,县,州,府,路,行省,元,县,州,路,宋,县,州,道,唐,县,郡,秦汉,地方行政体制,朝代,秦,闽中郡,唐,江南东道,宋,福建路,元,江浙行省,元朝行中书省(行省、省)的创立,1,、设置,全国设,10,行省,中书省,直辖“腹里”(冀、晋、鲁、蒙等部分地区),宣政院,辖区:,藏和川、青部分地区,省下行政区:,路、府、州、县,2,、行省受中央节制,民政,中书省,军政,枢密院,定期觐见制,监察制,省官互迁制,3,、行省设置的意义,行省的设置,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对于加强中央集权,特别是调整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是我国省制的开端,也是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改革,影响深远。,从汉到元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创建包括哪些制度?其演变特点如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制度:中国古代监察制度、选官制度、行省制。,特点,:,(,1,)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分散削弱。,(,2,)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3,)为强化统治,历代不断调整变革监察体制和选官制度。,元代的行省,台湾:,澎湖巡检司,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中央权力不断加强,趋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