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大学物理实验,主讲:程发银,Tel:15086825290,E-mail:chengfy,1,电热当量的测定,一、电热法测热功当量的原理,给电阻丝通电,电功为,V,A,这些功转化为热量,加热液体,使其温度升高。,m,是吸收热量物体的质量,,c,是相应物体的比热,,T,是温度的变化量。,2,通过测量温度的变化,计算出物体吸收的热量,假定电功全部转化为热量,并被全部吸收,则可以计算出热功当量:,实验中,吸收热量的物体有:水,量热筒内筒、搅拌器、电极和温度计。内筒、搅拌器和电极都是铜,温度计吸收的热量很难计算,我们通过多次实验,测出其吸收的热量相当于5克铜在相同条件下吸收的热量。,3,因此,测出温度的变化值后,可按下式计算热量,下标1和2分别指水和铜质材料,,T,f,和,T,0,分别是终温和初温。,因此,热功当量可以表示为,4,C,D,T,2,t,t,1,T/,t/,分,A,B,T,0,二、终温的散热修正,加热过程可以用图中的曲线来表示。在B点开始通电,C点断电,通电时间t,断电后温度继续升高,到D点达到最大值T,2,.,由于在通电过程中存在散热,因此,最高温度T,2,并不是真正的终温,T,f,,要得到,T,f,需进行散热修正。,5,T=T,2,- T,E,E,t,2,C,D,T,2,t,t,1,T/,t/,分,A,B,T,0,在自然冷却过程中,散热速率为,通电的初始时刻,由于温度与环境温度相同,没有散热;,6,随温度升高,散热速率逐渐增大,到最高温度时,散热达到最大,与自然冷却时相同。因此加热过程中平均散热速率为自然冷却时散热速率的一半,即:,修正后的终温,T,f,应等于,T,2,加上一个修正项。,7,如果开始加热时的温度与室温不一致,则平均冷却速率应该为,为开始加热时的冷却速率,记室温为,,则,8,T=T,2,- T,E,E,t,2,C,D,T,2,t,t,1,T/,t/,分,A,B,T,0,F,T,f,t,1,/2,终温的散热修正也可以使用,作图法,求得。,每隔一定时间记录相应温度,在坐标纸上描出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反向延长,DE,,与,t,1,中垂线交于,F,点,,F,点对应的温度即为终温,T,f,。,9,三、实验内容,(1),计算法,称水的质量,m,1,(超过内筒三分之二);,称铜质材料的质量,m,2,(内筒、搅拌器和导流棒);,连接电路(可暂不连电压表),条件:电源电压,20V,,电流表用,2.5A,档,电压表用,200V,档;,记录初温,T,0,;,通电,并用秒表计时;,10,温度超过初温,7,左右时断电,记录通电时间,t,(不停表,继续搅拌),;,温度开始下降时记录最高温度,T,2,及时间,t,1,;,重新计时,自然冷却,t,2,=12,分钟后,记录温度,T,E,;,再次通电,从电流表读出电流,I,,用万用表测出两电极间的电压,U,。,(2),作图法,过程与计算法一样,在t,1,时间内每30秒记录一次温度值,自然冷却过程中每2分钟记录一次温度值。,11,(3),数据处理要求,用计算法计算终温,T,f,,热功当量J,与热功当量的公认值比较,计算定值误差;,作图法:在坐标纸上画出T-t曲线,由图求出,T,f,,计算J,计算J的定值误差。,相关参数,水的比热,c,1,=1.00 卡/(克.度),铜的比热,c,2,=0.092 卡/(克.度),J的公认值 J=4.1868焦耳/卡,12,数据记录,水的质量,m,1,=,g,铜质材料的质量,m,2,=,g,水的初温,T,0,=,通电时间,t,=,s,最高初温,T,2,=,达到T,2,的,时间,t,=,s,自然冷却时间,t,2,=,分,自然冷却后的温度 T,E,=,电流,I,=,A 电压,U,=,V,室温,=,13,谢谢大家!,14,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