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 物 安 全1

上传人:t****d 文档编号:242972354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2.9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 物 安 全1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生 物 安 全1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生 物 安 全1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转基因作物的生物安全,转基因作物(遗传工程作物)的生物安全是指人们在从事转基因作物的研究过程中,从研究、开发、生产到实际应用整个过程中的安全性问题。也就是要对转基因技术本身及其产品可能对人类和环境的不利影响及其不确定性和风险性进行科学评估,并采取必要的措施加以管理和控制使之降低到可以接受的程度,以保障人类的健康和环境的安全。,1,一、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类带来极大收益,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依靠先进的生物技术手段,进行生物体之间基因的转换与重组,改变生物体原有的一些性状,实现集多种生物体优势于一身,已经为解决人类的粮食和医药短缺以及环境问题带来了美好前景。通过应用现代生物技术,对农作物、畜禽品种和水产品的遗传基因进行修饰,可使其品种改良、产量增加、品质提高、抗性增强,比如用现代生物技术改良的棉花洁白纤维长,大米晶莹产量高,番茄红艳个儿大,杨树速生丰产等。,2,正是由于这种十分广泛的市场效益,目前世界各国都在抓紧进行这一领域的研究并取得了显著进展,如转基因牛羊、转基因鱼虾、转基因粮食、转基因蔬菜和转基因水果等都相继培育成功并已部分投入食品市场。中国现有人口超过13亿,并且人口数量仍在增加,耕地却在逐年减少,而经济正在高速发展,环境压力越来越大,因此中国比别国更加需要发展生物技术。目前我国在转基因生物,尤其是转基因作物方面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的速度却十分迅速,转基因抗虫、抗病毒农作物与林木已达20多种,转基因棉花、大豆、马铃薯、玉米、小麦等在进行了田间试验,其中抗虫棉、抗病毒番茄等多个农作物品种已开始商品化生产。,3,2001年度全球的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已达5260万公顷,在13个国家中种植农户增加了550万。2001年世界范围内有7 200万公顷大豆中的46%为GM品种;全球3 400万公顷棉花中的20%是GM品种;油菜2 500万公顷中的11%与玉米1亿4 000万公顷中的7%是转基因品种。2002年,在美国,1/3的玉米、70的棉花、75%的大豆是转基因的;而在加拿大至少有80%的农民种植转基因油菜。到2003年转基因作物面积达6770万公顷,其中油菜的种植面积达720万公顷,占总油菜种植面积的16%,占转基因作物总面积的11%,转基因大豆的种植面积达4 140万公顷,占大豆种植总面积的55%,占转基因作物总面积的61%。,2005年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将近9000万公顷,。,法国、伊朗和捷克等也加入了转基因作物种植行列。,4,1996-2003全球转基因农作物种植面积(单位:百万公顷),5,2003年全球几种主要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单位:百万公顷),6,2001年中国已经有2个品种的转基因作物进入商品化生产,即孟山都公司和中国农科院培育出来的转Bt基因棉花,深受广大棉农的欢迎;有703个申请加入转基因植物的安全性评价,而且有10个不同的作物进入环境释放;中国有46种转基因棉花已经进行商品化生产,而其他作物暂时还没进入市场,但是有243项进入环境释放试验。表1为已经商品化的转基因油菜品种,。,L:表1 商品化转基因油菜品种.doc,7,二、生物技术也可能给自然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潜在威胁,但同时也应该认识到,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造福于人类,也可能给人类带来灾难。生物技术如果使用不当也会对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潜在的不利影响,尤其是当人类不能确保正确合理操作和运用这项技术时,这种影响可能是灾难性的。现代生物技术使基因在人、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之间进行人为的相互转移,而目前人类对这种基因调整后的结果尚无十足的把握。迄今为止,学者们提出生物技术最有可能在以下几个方面给人类和环境造成一些不良后果.,8,1,外源基因对受体作物的影响,外源基因对受体植物的影响包括标记基因对作物的影响、外源基因的插入对作物的影响、外源基因对作物的影响。 在实验室中,在特定的选择压力下,转基因植株具有绝对的选择优势。但是在选择压不存在的自然条件下,转基因还是否有相同的选择优势呢?这些优势体现在作物的生长势、越冬性、抗病抗逆能力、种子产量、种子活力等方面。油菜的某方面的优势和竞争力使它们有可能在某一地方成为优势品种或成为该地区的主导品种,从而破化了该地区的生态平衡。抗虫、抗病、抗除草剂、抗逆等基因确实可以提高转基因植物的抗病虫能力或在有除草剂存在及在极端条件下的生存竞争性,但一旦离开了这些特定的环境,这些转基因植物的生存竞争就不再增加,甚至会丧失生存竞争性。,9,转基因植物对非靶生物的影响,主要包括对近缘生物的影响、对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抗虫基因植物对有益和其它昆虫的影响、抗病毒转基因植物中发生病毒异源包装的活重组的可能性、转基因植株残渣对下季作物的影响。Pham-Delegue等的研究表明,转几丁质酶基因的油菜对蜜蜂光顾每朵花的次数和觅食偏爱都没有明显影响。我认为转基因油菜对蜜蜂的死亡率与对照田的蜜蜂没有影响。但是ZHOU等认为在转基因棉花田的捕食性昆虫比对照田的数量要少。Fuller等认为转基因油菜如果在欧洲田间释放30年可能会使一些可吃鸟类的数量减少。Watkinson等模拟情况下认为转基因抗除草剂甜菜可能对云雀产生影响,。,ZHU通过免疫检测转Bt油菜地中和给转基因油菜地中的生物后认为转Bt油菜地中的放线菌、细菌和真菌与非转基因油菜地中没有显著区别。Drge的研究表明在模拟生态系统的实验室条件下,微生物之间的基因转移是可能的,但是很低,而且他们认为可能在田间条件下微生物进行基因转移是可能的。,2,对非靶生物的影响,10,基因漂流可以定义为将一个群体的基因库转移到另一个群体的基因库。这种基因转移是自然群体中遗传结构的主要决定因素。它也指不同物种或生物群体之间遗传物质的转移,包括花粉飘移和无性繁殖体的混杂。无性繁殖体的混杂可以通过人为的控制而杜绝。基因漂流主要取决于物种的生物特性及各种物理影响因素。不同的作物有不同的传粉模式(如风媒传粉和虫媒传粉)及不同的种子传播模式,两者都可作为转基因逃逸的载体。但不同物种的繁殖方式不同,两这种介导的基因扩散模式也截然不同。,3,防止,基因漂流,11,杂交是由花粉介导的基因漂流的基础。广义地说,杂交可以定义为遗传上不同个体之间的异交。这些不同个体可以是一个至数个基因的差异,也可以是很多基因的差异,有时甚至在遗传上有着巨大的差异(如种间杂交)。植物种内的杂交非常普遍,物种间的杂交也时有发生,。,Rock认为有三种方法可以阻止基因漂流:1)利用无融合生殖方式。无融合生殖方式可以不需要考虑基因漂流。2)利用雄性不育。雄性不育植株产生不成熟的花粉。3)把基因转导进入质体基因组。如线粒体、叶绿体等质体都具有母性遗传的特性。,12,转基因生物产品的食品安全性包括目的基因、标记基因和报告基因对人类的安全性。,目的基因安全性的评估有:天然有毒物质、营养成分及抗营养因子、过敏原、农艺性状、所转基因的稳定性及插入突变、基因的多效性及次级效应。,国外已有儿童饮用转基因大豆豆浆产生过敏反应的报道,美国报道过转基因西红柿导致厨师过敏的事件;在进行转基因作物实验时,一般使用抗生素抗性基因作为标记基因,人食用这种含抗性基因的作物也可能使人体对很多抗生素产生抗性;食用转入生长激素类基因的动植物可能对人体生长发育产生重大影响。,4,食品安全性,13,TU等认为转Bt水稻对明辉13与对照比较对小鼠的体重、血压、生化指标等都没有显著不同。ZUO等用化学调节的特异位点切除-重组的系统可以把标记基因从作物基因组中切除,这种方法也切实可行。,1993年世界健康组织专题讨论了标记基因由植物向微生物转移的可能性:,)目前尚不知有基因自植物向微生物转移的机制,也没有充分的证据证明这一点;,)转入植物的外源基因是稳定地整合在植物基因组中的。,14,)植物的DNA向细菌转移需经个步骤,即细菌感受态的诱导、与DNA结合、DNA穿过细胞壁和细胞膜、进入宿主细胞、最后整合进宿主基因组中。但是这种机制在自然界并不存在。,)细菌的转化要求供体DNA和宿主受体之间有很高的同源性,至少要有20 bp的完全同源才能重组。,15,Zambryski等曾证明,在农杆菌介导的基因转移中,T-DNA一旦整合进植物基因组中,它即使在,vir,基因的再次活化下也不在移动。,16,三、关于生物安全存在争论,对于转基因技术产品到底能给人类造成多大的影响和危害,是人们一直在讨论的问题。,17,六个转基因作物的生物安全事件,1,Pusztai土豆事件,苏格兰Rowett研究所的Pusztai博士,用转雪花莲凝集素基因的土豆喂大鼠,1998年在英国电视台发表讲话,声称大鼠食用了这种土豆后,体重和器官重量减轻,免疫系统受到了破坏。此事件首次引起国际轰动。英国皇家学会对此组织了同行评审,并于1999年月发表发布报告,指出Pusztai的试验不能确定转基因和非转基因马铃薯的化学成分有差异;供试动物数量少等六方面的错误,因而该实验结果缺乏科学性,是不能被承认和接受的。,18,2 斑蝶事件,1999年月,康奈尔大学的Losey等在Nature杂志上发表文章,声称转基因抗虫玉米的花粉飘到一种名叫“马利筋”的杂草上,用马利筋叶片饲喂美国大斑蝶,只有56的幼虫存活率。而对照无一死亡。由于该试验是在实验室完成的,且没有提供使用花粉量的数据。因而这一试验结果在科学上没有说服力。而且英国环境释放顾问委员会主席Beringer在1999年月20日在BBC宣称发表Losey的文章是错误的,并在Nature发表文章表示歉意。但是这次事件引起整个世界对转基因作物的生物安全的争论。,19,3 “超级杂草”事件,Stewart等用转Bt油菜与一种野生芜菁杂交、回交后产生一种“超级杂草”。但是目前并没有证据证明已经有“超级杂草”的存在。同时,基因漂流并不是从转基因作物开始,而是历来都有。如果没有基因漂流,就不会有进化,世界上也就不会有这么多种的作物和作物栽培品种。而且Stewart也认为当前过于严格控制转基因作物研究。这次事件发生后使人们开始从转基因食品安全转向转基因作物的基因漂流问题。,20,4 墨西哥玉米事件,美国的Chapela和Quist在Nature上发表文章,声称在墨西哥南部Oaxaca地区采集的个玉米地方品种样本中,发现有CaMV 35启动子的相似序列。但Metz和Kaplinsky等先后在Nature上发表文章认为,指出其在方法学上有许多错误。所谓测出的35启动子,经复查证明是假阳性。Nature一个编辑称“这篇论文证据不足,不足以证明其结论,原本不应该发表”,。当然,玉米是风媒花,因而转基因玉米和栽培玉米之间发生基因漂流是可能的,但这不能渲染为“基因污染”,并作为禁止转基因作物的理由。这是转基因漂流问题的继续。,21,5 中国,Bt,抗虫棉事件,2002年China Daily上发表了题为“转基因抗虫棉破坏了环境”的文章。但穆尔在加拿大邮报上发表文章愤怒地驳斥了绿色和平组织的观点,指出“绿色和平组织对棉花的警告漏洞百出”。事实上,抗虫棉在中国深受广大棉农的欢迎。这次事件在我国也引起轰动,使我国为了保护环境安全,更加注意要对转基因作物的释放的控制。,22,6 野生油葵事件,2002年10月日,美国哥伦比亚俄亥俄州立大学的Snow在北京召开的第七届遗传工程体转基因生物安全研究大会上发表文章,转Bt基因油葵的Bt基因可能向野生油葵发生漂移,野生油葵的产量增加55%。从而又重新引起了“超级杂草”的争论。因而英国政府专门组织了田间实验来考察转基因作物是否能带来“超级杂草”。,23,但迄今为止各界对生物安全问题也存在一些不同看法。,有人认为转基因植物与杂交水稻没有什么区别,都是改变了某种生物的个别基因,因此不应该有什么危害;有人简单地认为转入的基因在食用后必然会被消化系统分解掉,因此转基因食品对人体无害;有人认为所谓生物安全不过是一些人的危言耸听;有人认为生物安全概念的提出不过是由于西方人对环保的过分重视,以及其宗教上的观念太过强烈所致。有学者指出,在自然界有很多谷物、蔬菜和水果都会经常受到植物病毒侵染,实际上人们每天都在大量摄入病毒外壳蛋白,但多年来人们食用后并没有见到明显的不良反应。那些从事生物技术研究与开发的的公司或研究单位也纷纷拿出证明其生物技术产品具备安全性的报告,。,并且许多国家都对转基因作物制定了许多法规、条例进行了严格控制,有的国家甚至限制转基因作物的进口。,24,总之,人们对转基因技术能给人类带来威胁和影响还只能进行某种程度的预期,至于这种威胁到底会有多严重,涉及面到底有多广,现在还很难给出一个量化的结论,尽管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开始拨出专门经费针对生物安全进行实验,但毕竟时间不长,还很难得到一个百分之百准确的结论,即便对一些局部问题得出了某些结论,也都是通过小范围实验得到的,而大面积释放后的监测,特别是生物技术产品自然积累的数据还太少。但既然我们认识到转基因技术有可能给人类的生活乃至生存带某种危害,那我们就应该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和管理,不能因为无法确定其存在的必然形式,就想当然的认为其不存在。,25,由于生物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说明人类现在对生物的认识还很不全面,如果在短期内没有详实的证据证实某种因素不会对人类和环境造成不利影响,那么以后的某个时期它就非常有可能突然造成一些无法预料的灾难性的后果。,26,四、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生物安全问题,正是由于认识到生物技术有可能对人类和环境产生不良影响,同时又无法确切知道这种影响到底有多大,所以才使人们对越来越关注生物安全问题。目前生物安全问题已经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美国从70年代就开始关注生物安全问题,制定、修改了有关法律;加拿大从1985年开始制定了有关法规;欧盟于在1984年成立协调委员会,协调相关的技术政策,欧洲各国也建立了相应的管理机制;印度、埃及、印尼、巴西、智利等国也都发布了管理法规。,27,联合国环境署(,UNEP,)作为主管生物技术的国际组织,也积极组织制定有关国际生物安全的法规条例,在,1995,年组织起草了国际生物技术安全技术指南(草案),经过几次有关会议讨论,,1995,年,12,月正式发布。该指南与生物安全议定书互为补充,是一份各国都承认的并且具有一定可操作性的技术手册,它将为各国制定生物安全技术指南的制定提供蓝本或参考依据。,28,国外转基因作物安全的管理,转基因作物的安全管理包括安全性的研究、评价、检测、监测和控制措施等内容。国外对转基因作物安全的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以产品为基础(Product-based)的管理模式,其中以美国、加拿大等国为代表,其管理原则是,转基因技术与传统的常规育种技术没有本质的区别,管理应该针对转基因作物产品,而不是转基因技术本身;二是以欧洲共同体等以技术为基础(Technology-based)的管理模式,认为转基因技术本身具有潜在的危险性,由此只要与转基因技术相关的活动,都应该进行安全性评价并接受管理。,29,美国的转基因技术在国际占有领先地位,也是最早开展转基因作物的安全研究与立法工作的国家。1976年7月7日,美国颁布了由美国卫生研究院(NIH)制定的重组DNA分子研究准则,这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有关转基因的技术的安全管理规定。之后,美国负责生物安全的5个管理部门是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负责食品和药物的安全性),美国农业部(USDA负责作物的安全性及食品对健康的影响),环境保护局(EPA负责转基因植物对环境的影响)、职业与安全管理局(OSHA)和国家卫生研究院(NIH)在1986年一起颁布了生物技术管理协调大纲,这是美国安全管理政策的开端。,美国模式,30,欧盟模式,欧盟在1990年发布有关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的指令,该指令在欧共体国家有效,英国还在1993年制定了新的法规作为补充。欧盟的评价体系与美国有些不同,欧盟是根据转基因技术的过程来评价的,它着眼于转基因作物的构建过程。但是近年来欧洲许多科学家和政府官员提出要大力发展以转基因为主的生物技术,对转基因作物有放宽的趋势。,31,我国的生物安全状况,我国的生物技术研究和开发虽然起步较晚,但因为认识到生物技术将成为解决我国粮食问题的一个主要方法和高技术革命的一项主要内容,政府给予了密切关注和优先资助,因此发展很快,尤其是近10年来生物技术在我国得到了迅速发展,目前我国转基因农作物田间试验和商品化生产的面积已位居世界第4位。,我国转基因技术产品安全管理模式,32,1989年9月,在国家科委领导的主持下,制定中国第一部生物技术法规提到议事日程,国家科委中国生物工程开发中心成立了法规起草班子。1993年12月24日,国家科委颁布了中国第一部基因工程安全管理法规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办法。1996年7月10日,农业部颁布了农业生物工程安全管理实施办法,同年,农业部成立了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办公室,专门负责基因工程产品的田间试验、释放试验以及商品化的管理。 2001年5月23日,国务院颁布了农业生物工程体(GMOs)安全管理条例。农业部于2002年1月5日还颁布了三个相关的管理办法: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品家管理办法、农业转基因生物进出口安全管理办法和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33,它们的原则是:1)在促进我国生物技术的发展的同时,有效防范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可能造成的危害;2)必须具有可操作性;3)控制性应视情况而定。,中国在2000年8月8日正式签署了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成为第70个签署国,这也标志着中国的生物安全进入了法制和与全球接轨。中国农业部于2004年5月24日颁布了转基因产品进出境检验检疫管理办法,正在制定转基因植物品种审定办法,转基因种子广告审定办法,转基因产品加工企业资质管理办法,关于种子法实施中有关问题的处理意见制定转基因植物种子品种审定办法,转基因种子广告审查办法。我国的转基因产品的管理正走向法制化和科学化。,34,转基因作物品种的审定推广程序,安全评价,:,五个阶段,试验研究中间试验环境释放生产性试验申请安全证书,生产、经营管理:,与相关法规衔接:接照有关规定进行审定、登记、审批,取得生产许可证 、经营许可证及相关批件,35,国际社会之所以如此关注生物安全问题,一个重要原因是目前一些发达国家有很多非政府组织,如绿色和平组织及环境主义者积极地关注和参与生物技术产品的安全问题,公众在刊物或媒体上既能及时看到生物技术的研究进展又能充分了解其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公众了解实际情况的机会较多,公众的参与意识也较强,因此各国政府也就比较重视对生物安全的科学研究。,36,但现阶段我国对生物安全问题的研究却相对落后于生物技术的发展。对生物安全宣传很不够,一些部门看到的也多是转基因产品带来的经济利益,而没有从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的高度来认识生物技术,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生物技术可能带来的潜在威胁,科研人员也更多是把注意力放在生物技术产品研究本身,在生物安全评价研究方面投入的力度则明显不够。,37,转基因作物安全性争论的实质,国际转基因作物争论的实质并不纯粹是科学问题,而且包括经济和贸易问题。现在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已经成了国际贸易的技术壁垒。由于某些媒体的炒作,对消费者的心理和转基因作物的产业化已经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纵观近来国际对转基因作物安全性的争论,其实并不是纯粹的科学问题,还包括经济和贸易问题。特别是对转基因安全性的臆测,以及夸大其词的媒体报道,对公众接受生物技术产品的心理已经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严重影响转基因产品的产业化进程。,38,存在的问题与建议,在转基因作物安全性研究和评价过程中,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1)转基因作物安全评价中,小规模的田间试验推广应用到大规模商品化生产产生的新问题。如小规模积累的田间生殖隔离数据在大规模商品化生产时是不适用的。而小规模生产容易受气候条件、地理环境影响。,2)公众对转基因作物及其产品的接受性。对于转基因作物产品,公众拥有知情权,也有取舍权。要普及生物科学知识,加强对转基因技术安全性的认识,既不走“谈基因色变”一概拒绝的极端,也不是不予理会,丝毫没有安全意识。,39,3)转基因作物安全性评价是一项技术性和政策性很强的工作,不仅需要广泛的专业知识,还需要特定的资料和风险分析的专门技能。工作者常常需要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遗传学、生态学、毒理学、昆虫学、病理学等不同学科的专业知识,而且还需要合理地运用掌握的这些知识进行安全性评价。,4)对于转基因技术产品的评估应该建立在以科学为基础(science-based)、以产品为基础(product-based)的生物安全评估体系之上。这样能够使我国生产出更多更好的转基因作物品种,增加国际市场的竞争力。,40,5)转基因作物是否能引起新病原菌的产生。因而美国农业部的动植物卫生检疫处(APHIS)规定凡来自植物病毒的序列有以下要求:,1、应是已知其功能的非编码区的调空序列;,2、应来自引进转基因植物地区普遍存在流行的病毒;,3、该序列不编码任何负责病毒从细胞-细胞运转的有功能的非结构蛋白。,41,展望,转基因作物的广泛应用,创造了巨大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2002年发展中国家的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占全球的1/4左右,它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农户脱贫,既使他们降低了劳动成本,也减少了劳动强度。而在我国,目前种植的转基因作物主要是转基因抗虫棉花,每种植一亩转基因抗虫棉可增加收入140元左右。转基因产品能够更加有效地创造新的食物,带来更少的环境污染。由于转基因抗虫棉花的使用,2002年全球杀虫剂的用量减少了3.3万吨,减少了总量的40%。对于转基因技术产品的评估应该建立在以科学为基础(science-based)、以产品为基础(product-based)的生物安全评估体系来促进转基因技术的发展。,42,随着拟南芥的基因组、水稻基因组测序的完成以及比较基因学的建立和发展,现在转基因技术和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研究也必将得到飞速的发展。Alan McHughen说:“转基因技术应该像果树的嫁接技术一样被人类所承认和接受。”不管怎样,现在以转基因技术为首的生物技术已经成为生物研究的热点和全世界人们关注的焦点。,43,中国生物安全网”网址:,44,45,46,组织管理体系,部际联席会议,农业部,技术支撑系统(安全评价、检测与监测技术体系、标准委员会),委托执行机构,农业部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农业转基因生物环境安全监测生态区域、网、点,农业转基因生物技术检测机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检定中心,管理数据库,中国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信息网,省级监测与监控体系,47,一些国外生物技术研究和开发公司纷纷以独资或合资形式在我国积极开展转基因研究和试验,同时一些地方为了其局部利益,只要国外有合用的转基因作物就将其引进,如Monsanto公司的保铃棉,农业部仅允许其在河北省个别地区作商品化生产,但据说河北省已要求全省近一半的地区都推广美国的保铃棉,安徽省等其它省也都已种上了Monsanto的保铃棉,这种大范围推广种植某一品种的转基因植物是十分危险的,一旦昆虫产生抗性,将会造成大面积减产。如果现在还不赶快采取有效措施加以监督管理,我国今后可能很快就会成为发达国家商品化转基因生物产品的倾销地,并对我国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构成潜在风险和威胁。,48,毫不夸张地说,如果现在还不赶快采取有效措施加以监督管理,我国今后可能很快就会成为发达国家商品化转基因生物产品的倾销地,并对我国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构成潜在风险和威胁。,令人欣慰的是,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关心程度的不断加大,我国政府已经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并已将生物安全列为环境保护工作的新领域,建立了相关管理机构,出台了一系列保护措施,逐渐形成了一套生物安全管理机制。,49,总之,关于生物技术产品可能对自然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的威胁,关于重组DNA技术或转基因生物的肯定和否定的争论至少已有20年以上的时间,已发表的文章及专著已不下千篇,召开的有关生物安全的国际会议也已不计其数,对转基因作物的生态风险评价,从理论上、概念上直到方法学上,在国际上都已有相应的发展,但在生物安全的方法学及对结果的分析上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尤其是在生态系统水平上,由于自身特有的复杂性,到底应该抓住哪些主要参数还有待摸索。我国急需将这方面的研究列入重点科研和投资项目计划,加强生物安全的研究和能力建设,提高公众的生物安全意识和我国的生物安全管理水平,以有效地保护我国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促进我国生物技术健康发展。,50,2000年8月,中国政府签署了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成为签署该议定书的第七十个国家。今后我国将加强对生物安全的监管,制定和完善国家生物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目前国家环保总局已联合农业部、科技部、教育部、中科院、国家药监局、国家林业局、外经贸部、国家法制局等部门,编制出了中国国家生物安全框架,其中提出了中国生物安全管理体制、法规建设和能力建设方案,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和生物安全法也正在制定之中,有望于明年出台。,5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