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中国精神分裂症防治指南,中国抑郁障碍防治指南,中国双相障碍防治指南,2001年10月2002年12月,(卫生部疾病控制司主持编写),一,抑郁障碍的流行,病,学及防治现状,1.1 国外抑郁障碍流行学,1.2 我国(包括台湾及香港)抑郁障碍流行学,1.3 我国抑郁障碍防治基础和任务,1.3.1 抑郁障碍对患者(生活质量)及社会的影响,1.3.2 抑郁障碍的疾病负担,1.3.3 我们面临的任务,三,抑郁性障碍的危素,3.1 抑郁性障碍发生的危险因素,3.1.1,遗传,因素,3.1.2,性别,因素,3.1.3 儿童期的,经历,3.1.4,人格,因素,3.1.5,心理,社会环境,3.1.6,躯体,因素,3.1.7 精神活性物质的滥用和依赖,3.1.8,药物,因素,2.2 抑郁障碍引起,问,题,3.2.1 自杀问题,3.2.2 慢性疼痛问题,3.2.3 对有效生命年的影响问题,四,临床评估,4.1.1 病史:,4.1.1.1 发病年龄,4.1.1.2 心理社会因素,4.1.1.3 躯体疾病、,4.1.1.4 既往发作的临床表现、,4.1.1.5 发作的频度、,4.1.1.6 治疗方法及疗效、,4.1.1.7 及过去史及个人史,4.1.1.8 家族史,4.1.2 体格检查,4.1.3 抑郁评定量表,4.1.4 实验室检测,4.1.4 精神检查,4.1.4.1 精神检查的一般原则,4.1.4.2 交谈技巧,4.1.4.3 精神检查的主要任务,4.2抑郁障碍的诊断标准与分类,根据,五,抑郁障碍的治疗,5.1 治疗目标,提高抑郁障碍的显效率和临床治愈率,提高生存质量,恢复社会功能,预防复发,药物治疗(1),原则,诊断确切,全面考虑病人症状特点,个体化合理用药,剂量逐步递增,采用最小有效剂量,使不良反应减至最小,提高服药依从性,小剂量疗效不佳时,根据不良反应和耐受情况,增至足量(有效药物上限)和用足够长的,疗程,(46周),药物治疗(2),原则,如无效,可考虑换药(同类另一种或作用机制不同的另一类药)。应注意氟西汀需停药,5周,才能换用MAOIs,其它SSRIs需2周。MAOIs 停用2周后才能换用SSRIs,尽可能单一用药,足量、足疗程治疗。,一般不主张联用两种以上抗抑郁药,治疗前向患者及家人阐明药物性质、作用和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及对策,争取他们的主动配合,能遵嘱按时按量服药,药物治疗(3),原则,治疗期间密切观察病情和不良反应,及时处理,根据,心理-社会-生物医学,模式,药物治疗合并心理治疗,积极治疗与抑郁共病的其它躯体疾病和物质依赖,抗抑郁药的选用,抗抑郁药的选用,要考虑下列因素:,既往用药史,药物遗传学,药物的药理学特征,可能的药物间相互作用,患者躯体状况和耐受性,抑郁亚型,药物的可获得性,药物的价格和成本问题,抗抑郁药物治疗策略,急性期,维持治疗期,全 程 治 疗,巩固治疗期,急性期抗抑郁药物的治疗,控制症状,尽量达到临床痊愈,建议,足疗程,足量,药物治疗一般,24周,开始起效,治疗的有效率与时间呈线性关系,,“,症状改善的半减期,”,为1020天,患者用某种药物治疗,68周,无效,改用其他作用机制不同的药物可能有效,巩固期的药物治疗,从症状完全缓解起,持续 4-6个月,在此期间患者病情不稳,复燃风险较大,维持期的药物治疗,维持治疗以预防复发,建议,首次发作: 6-8个月,2次发作: 3-5年,2次以上的发作: 长期治疗,维持治疗期后,病情稳定,可缓慢减药直至终止治疗,但应密切监测复燃的早期征象,一旦发现有复燃的早期征象,迅速恢复原治疗,抑郁症(CCMD-3),单一药物治疗(一线药),SSRI. SNRI NaSSA. TCA,减量或换药,加量,继续治疗6-8月,组内或,组间换药,继续治疗,组内或,组间换药,维持原剂量,,维持时间视,病情而定,心境稳定剂,Li、T3等,二线药,联合用药,继续治疗,ECT,严重不良反应,部分缓解或无效,完全缓解,有效,有效,无效,无效,无效:审查诊断,共病,有效,无效,严重或自杀可首选,有效,无效,有维持治疗指征,一线抗抑郁药物,根据国内外临床经验。举荐,四类抗抑郁药,为一线用药,其余皆为二线用药。但一线、二线之分决非绝对的,对某些特定病例,只要符合该患者特定情况,就是最佳选择,此时二线药也可考虑作为首选药。,SSRIs,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NaSSAs NE和特异性5-HT能抗抑郁剂,TCAs 三环类抗抑郁药,SNRIs NE及5-HT再摄取抑制剂,二线抗抑郁药物,除SNRIs 、 SSRIs、NaSSAs和TCAs作为一线药外,其它皆列入二线用药,作为用药第二选择,对精神病性抑郁、非典型抑郁、双相障碍抑郁发作也可,首选,阿莫沙平、吗氯贝胺和安非他酮等,其他药物 包括噻萘普汀、腺苷甲硫氨酸、路优泰等,亦可酌情选用,一线抗抑郁药物,一线抗抑郁药物(1),SSRIs,氟西汀 Fluoxetine,帕罗西汀 Paroxetine,舍曲林 Sertraline,氟伏沙明 Flovoxamine,西酞普兰 Citalopram,SSRIs适应症和禁忌症,症:,适应症,各种不同类型和不同严重程度的,抑郁障碍,、,非典型抑郁,TCAs无效或不能耐受TCAs不良反应的老年、躯体疾病患者,焦虑症,强迫症,创伤后应激障碍,禁忌症,禁忌症:,对药物过敏者,严重肝、肾病及孕妇慎用,禁与MAOIs、氯咪帕明、色氨酸联用,慎与,锂盐,、,抗心律失常药,、,降糖药,联用,SSRIs的不良反应,不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反应、头疼、失眠、皮疹和性功能障碍,抗胆碱能不良反应和心血管不良反应比TCAs轻,神经系统,:,头疼,,头晕,焦虑,紧张,失眠,乏力,困倦,口干,,多汗,震颤,,痉挛发作,兴奋,转为狂躁发作,胃肠道,:常见恶心,呕吐,厌食,腹泻,便秘,过敏反应,:皮疹,性功能障碍,:阳痿,射精延缓,性感缺失,其它:罕见的有低钠血症,白细胞减少,SSRIs 的特异性反应:中枢五羟色胺综合症(CCS),SSRIs和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合用时可产生罕见但可危及生命的SSRIs特异性反应,中枢五羟色胺综合征,是一种,5-HT受体,活动过度状态,SSRIs抑制5-HT再摄取,MAOIs抑制5-HT降解,两者对5-HT系统均具有激动作用,出现腹痛、腹泻、出汗、发热、心动过速、血压升高、意识改变(谵妄)、肌阵挛、动作增多、激惹、敌对和情绪改变。严重者可导致高热、休克,甚至死亡,一线抗抑郁药物(2),SNRIs:具有5-HT和NE双重抑制作用,主要有,文拉法辛,(venlafaxine),起效较快,在服用后2周内即见效。有明显的抗抑郁及抗焦虑作用。有普通剂和缓释剂两种,适应症:,主要为,抑郁症,、,焦虑症,及,难治性抑郁症,禁忌症:,严重肝、肾疾病、高血压、癫痫患者应慎用。禁与MAOIs和其他5-HT激活药联用,避免出现中枢5-羟色胺综合征,其他药物,达体朗,腺苷甲硫氨酸,路优泰,5.2.3.10 其他药物 (,达体朗,),噻萘普汀,(Tianeptine 达体朗)结构上属于,三环类抗抑郁药,,但并不同于传统的三环类抗抑郁药,具有独特的药理作用,可增加突触前5-HT的再摄取,增加囊泡中5-HT的储存,且改变其活性,突触间隙5-HT浓度减少,而对5-HT 的合成及突触前膜的释放无影响。在大脑皮层水平,增加海马锥体细胞的活性,增加皮层及海马神经元再摄取5-HT。对皮层下的5-HT神经元(例如网状系统)无影响。,5-HT,2,受体拮抗剂/摄取抑制剂新型抗抑郁药,5-HT2受体拮抗剂/摄取抑制剂(SARI)。这类药物具有双重作用,如Trazodone和Nefazodone等。,5-HT再摄取增强剂:新型抗抑郁药,达体朗,达体朗(有效成分:噻奈普汀)是一种新型抗抑郁剂,其药理学特性与其它抗抑郁剂截然不同,即:,增强五羟色胺在突触间隙的重吸收,。而无论是在动物的行为研究,还是众多的临床试验都明确证实了其抗抑郁活性和临床疗效。可以讲,达体朗的出现为抑郁的病因病理和治疗机制提出了新的见解和途径,。,达体朗,达体朗具有良好的,抗抑郁,作用。,长期服用可减少抑郁的复发。,对,老年抑郁症,具有较好的疗效。,能改善,抑郁伴焦虑,症状,其,抗焦虑,作用与米帕明相当。,肝脏首过效应小,生物利用度高。,半衰期较短,为 2.5 hr,达体朗的不良反应:,不良反应明显比传统的三环类抗抑郁药轻,如镇静、抗胆碱能及心血管系统的不良反应较少,,较常见的有口干、便秘、失眠/多梦、头晕、体重增加、激惹/紧张、恶心等。,推荐剂量为37.5mg/d。,达体朗,镇静作用和记忆损害较少,心血管副反应较少,体重改变不明显,抗胆碱能副作用较少,实验室各项检查参数改变不明显,良好的安全耐受性,1,2,达体朗,TATINOL,噻奈普汀 TIANEPINE 12.5毫克/片,1.,Malka R, Lo H, Ganry H, et al.,Br J Psychiatry,. 1992;160:66-71.,2. Guelfi JD, Dulcire C, Le Moine P, et al.,Neuropsychobiology,1992;25:140-148.,5.2.3.3 药物的药理学特征,5.2.3.4 可能的药物间相互作用,5.2.3.5 病人躯体状况和耐受性,5.2.3.6 抑郁亚型,5.2.3.7 可获得性及价格,5.2.8其他类型的抗抑郁症治疗原则,5.2.8.1伴有明显,激越,的抑郁症治疗原则,5.2.8.2伴有,强迫,症状的抑郁症治疗原则,5.2.8.3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治疗原则,5.2.8.4伴有,躯体疾病,的抑郁障碍治疗原则,难治性抑郁症,( TRD ),难治性抑郁症的概念,符合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并且用现有的,2种或2种,以上不同化学结构的抗抑郁药,经足够剂量(,治疗量上限,,必要时测血药浓度)、足够疗程治疗(,6周以上,),无效或收效甚微者,难治性抑郁症的诊断,诊断难治性抑郁症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诊断是否准确?,患者是否伴有精神病性症状?,患者是否得到适当治疗(剂量及疗程)?,不良反应是否影响达到有效治疗剂量?,患者依从性是否好?,药物使用方式是否合适?,治疗结果是如何评价的?,是否存在影响疗效的躯体及精神病性障碍?,是否存在其他干扰治疗的因素?,5.2.8 难治性抑郁症药物治疗原则,5.2.8.1 难治性抑郁症的概念,5.2.8.2 难治性抑郁症的药物治疗原则,5.2.8.3 联合用药,联合用药,一般不推荐2种以上抗抑郁药联用,对难治性病例在足量、足疗程、同类型和不同类型抗抑郁药无效或部分有效时才考虑联合用药,以增强疗效,弥补单药治疗的不足和减少不良反应,对绝经期前后的妇女所伴发的抑郁障碍可考虑抗抑郁药联用,雌激素,治疗,药物的过量中毒及处理,TCAs过量中毒主要表现为神经、心血管和外周抗胆碱能症状、昏迷、痉挛、心律失常,兴奋、谵妄、躁动、高烧、肠麻痹、瞳孔扩大、肌阵孪强直,反射亢进、低血压、呼吸抑制、心跳骤停,可试用毒扁豆碱缓解抗胆碱能作用,利多卡因、心得安、苯妥英钠、安定,洗胃,5.3 抑郁障碍的心理治疗,5.3.1 心理治疗的概念,5.3.2 心理治疗的种类,5.3.2.1 一般心理治疗,5.3.2.2 精神动力学治疗,5.3.2.3 行为治疗,5.3.2.4 认知治疗,5.3.2.5 人际心理治疗,5.3.2.6 婚姻家庭治疗,5.3.3 心理治疗方法的选用,5.3.4 维持治疗中的心理治疗,5.3.5 心理治疗的评价,5.4 心理治疗与药物治疗的合用,5.5 E C T 治疗,5.5.1 治疗方法,5.5.2 适应症和禁忌症:,改良电抽搐,5.6 光疗,七,特殊人群的抑郁障碍,7.1 儿童青少年抑郁障碍,7.2 女性与抑郁障碍,7.3 老年期抑郁障碍,7.4 躯体疾病与抑郁障碍,7.5 精神活性物质滥用与抑郁障碍,八,抑郁障碍与自杀,8.1 自杀与自杀企图(未遂),8.2 自杀的危险因素,8.3 抑郁障碍亚型与自杀,8.4 自杀的检查与评估,8.5 自杀预防(危机干预),九,抑郁障碍的人群治,9.1 政府和社会各方面的支持,9.2 人员培训,9.3 精神卫生宣教,9.4 心理社会干预,9.4.1 家庭干预和家庭教育,9.4.2 危机干预(心理热线),9.4.3 社会技能训练,9.4.4 职业康复,9.4.5 心理治疗,9.5 疾病与危险因素监测,9.6 社区防治计划的评估,9.7 生活方式的指导,十,指南的实施,10.1 政府与政策:根据“中国20012010年精神卫生工作规划”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与行动措施,10.2 学术团体:宣传、开发领导,组织培训,主动拓展服务领域,10.3 健康教育:公众,病人及其家属(分专科医院和综合性医院),10.4 专业机构:自身提高与宣传、培训相关人员,十一,今后的研究,11.1 概述,11.1.1 近20年取得的成就,11.1.2 现在面临的问题,11.1.3 研究的总体目标与策略,10.2 探索病因,10.2.1 病因学研究的意义,10.2.2 确定研究的方向,采用新的研究方法,10.3 探索新的危险因素,10.3.1 探索新的危险因素的意义,10.3.2 目前存在的问题,10.4,研发新的抗抑郁药物,10.5 临床和基础学科的合作,10.5.1 精神医学与其它学科的相关性,10.5.2 多学科合作研究的重大意义,10.5.3 生物精神病学和社会精神病学的研究,中国双相,精神,障碍防治指南,(试行),卫生部疾病控制司,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会,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双相,精神,障碍(BPD)的概论,躁狂(或轻躁狂)发作,与,抑郁发作,反复循环或交替出现或混合方式存在,以这种病程形式表现的一类,心境障碍。,单次发作躁狂或轻躁狂发作也常被认为是双相障碍,双相,I,型和双相,II,型,本指南BPD包括了反复发作躁狂(CCMD-3)及环性心境障碍(按DSM-IV),与抑郁障碍相比,临床表现更复杂、治疗更困难、预防更差、自杀风险更大。,是今后精神医学及研究的重点。,双相,精神,障碍流行病学,终生患病率,国外资料,3.03.4%(20世纪7080年代),BP-I 1%,BP-I与BP-II 3%,BP-I与II与环性心境障碍4%,(英Goodwin等,1990),5.57.8%(Angst1999),国内资料,0.042%(国内12地区,1982),0.71.6%(台湾省,1982-1987),M 1.5%, FM 1.6%(香港特区,1993),DD:BPD=1:1(Akiskal,1996),性别患病率:男女,首发年龄高峰:1519岁,首发相形:首发多为,抑郁,,多次后出现M或HM,自杀企图,2550%,,自杀死亡,1119%,共病:40%BPD患者合并酒或物质依赖,使心血管病患病率增加20%,双相,精神,障碍发病的危险因素,遗传因素,BP-I型者一级亲属中患BP-I为一般人群的819倍,约50%BP-I者的双亲中至少有一方患 MD,,,且多为DD,如双亲一方患BP-I,其子女患MD机率为25%,如双亲均为BP-I,则子女患MD机率高达5075%,双生子研究:单卵双生BP-I同患率3390%双卵双生为525%,社会心理因素,:是发病、病情恶化及复发的促发因素,人格气质,:情感旺盛气质及环性情感气质者易患BPD,季节因素,:部分BPD发病有季节性,初冬(10-11月)出现抑郁发作,次年初夏(5-7月)转为躁狂或HM发作,诊断率过低,中国:20世纪80年代前住院率只占1.26.5%(包括DD与BPD),1140%误诊为,分裂症,。80年代以后有一定改善。,国外:首现BPD症状至确诊平均经过8年,69%BPD患者曾被误诊为DD、Sch、焦虑症、人格障碍及物质依赖(Lewis, 2000),误诊为,单相抑郁,40%双相抑郁被误为单相抑郁(Lish等,1994,美国),37%患者在出现M或HM症状后仍被误诊为单相抑郁(Ghaemi等,2000),双相,精神,障碍临床诊断中问题,双相,精神,障碍治疗中问题,治疗率底下,发病后平均经过10年才得到首次治疗,有50%以上BPD患者在长达5年以上时间内未接受治疗,其中36%长达10年以上(Kish等,1994,美国),误诊后的误治,单用抗抑郁剂治疗双相抑郁,导致转躁、发作变频转为RC,双相精神障碍的诊治现状,60%,有双相症状的患者在初次发作的,6,个月内未得到治疗,35%,的双相障碍患者在首发症状后的,10,年内都未寻求治疗,34%,最初的诊断不是双相,障碍,双相障碍临床分型,现有各分类诊断系统中双相分型均远落后于临床实际,ICD-10与CCMD-3,双相:按现症发作列出,轻躁狂,、,躁狂,、,轻性抑郁,、,抑郁,及,混合性发作,不包括环性心境障碍,将之列入持久性心境障碍中,DSM-IV,双相分为BP-I,BP-II,将环性心境障碍列入双相范畴,病程特征,自然病程,M或混合性发作约数周至6个月,平均约3个月(HM可以短至13天),D发作病程612月,平均9个月,多数可以不加治疗干预而,自发缓解,,有10%可转为慢性(超过一年),病程形式:交替或循环,发作相无固定顺序,间歇期,多可完全缓解,持续数月至数年不等,随发作次数增频,间歇期也随之缩短。有2030%BP-I及15%BP-II者在间歇期缓解不完全,。,转躁,:首发为抑郁相者可以自然转躁或抗抑郁治疗转躁(或HM),尤以,抗抑郁剂,,其转躁可能性:TCAsSSRIs、SNRI、NaSSA丁胺苯丙酮,。,快速循环发作(RC),概念,12个月内发作4次(或2个循环)以上,极RC者可在48小时内一个循环,RC多为循环发作,71.583.5%为BP-II,不论其发作为HM、M或D,均应达到症状诊断标准,而不要求达到病期标准,RC可自发或抗抑郁治疗促发,尤以,药物促发,为多见,抗抑郁剂促发RC的易感因素,抗抑郁剂治疗D时转躁者,女性、BP-II者、情感旺盛气质、环性心境障碍、分裂情感性障碍等,在抑郁剂治疗中使用皮质激素、兴奋剂、饮咖啡及酒类者,患病率,国内:RC占MD中7.914.9%,占BPD中28.81%,国外:分别为15%及15.224.2%,RC发病年龄,任何年龄均可发生RC,儿童青少年者多见及RC发作,且1/3患者伴,精神病性症状,,1/2为,混合性发作,,约1/2有,自杀观念,、,企图,或,自杀死亡,,老年人相对少见,转RC时年龄:MD发病后5年(平均),年龄为28.13,12.20岁(沈其杰,1992),平均32.4岁(Bauer, 1994),RC的性别分布,男:女=1,:,2,.,53,占女性BPD中29.6%,占男性BPD中16.6%(Tondo等,1998),女性多见RC的有关因素,*,女性患,抑郁,多者,故用抗抑郁剂促发机会多,*,女性患,甲状腺功能低下,者(尤以临床下甲低)多于男性,双相障碍的预后转归,BPD为反复发作,如不加医疗干预,终生发作率90%,100%,一生平均发作9次,终生自杀率15%,10%转为慢性病程,1/3,BP-I者有残留症状及社会功能损害,伴发更多酒及物质依赖(约40%患者),BP-I经常为混合性发作或RC者,预后均较差,双相障碍的治疗,原则及策略,治疗原则,整体疾病观念,综合治疗,原则,:药物、物理治疗、心理治疗与危机干预。目的在于提高疗效和依从性,防复发和自杀,保障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长期,(全病程)治疗原则,:急性期、巩固期及维持期治疗,患者与家属共同参与治疗,原则:疾病知识教育,双相障碍的长程治疗原则,急性期治疗,目的是控制症状、缩短病程。一般情况下,68,周,巩固期治疗,目的是防止症状复燃、促使社会功能的恢复。此期间主要治疗药物(如,心境稳定剂,)剂量应维持急性期水平不变。一般巩固治疗时间为:抑郁发作,46,个月,躁狂或混合性发作,23,个月,维持期治疗,治疗目的防止复发,维持良好社会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对已确诊的双相障碍患者,可在第二次发作(不论是躁狂还是抑郁)缓解后即应给予维持治疗。维持期的长短因人而异。,心境稳定剂的现状,公认的心境稳定剂:,碳酸锂、神泰,美国,FDA,批准用于躁狂发作的药物有:,碳酸锂、神泰和拉莫三嗪,奥氮平、喹硫平、利培酮、阿立哌唑和齐拉西酮,SFDA,批准用于躁狂发作的药物有:,锂盐、神泰、奥氮平、利培酮和,喹硫平,被批准用于双相躁狂。,锂盐,优势,对,急性躁狂,疗效,6080%,锂,预防抗抑郁剂转躁,效好,转躁率,1012%,,优于单用其它心境稳定剂或不用,MS,者(约,45%,),对双相抑郁有一定疗效,对,难治抑郁,有增效作用,预防双相复发,尤以,BP I,型,首选,维持治疗中锂盐有,降低自杀率,的作用,合用锂盐,自杀行为下降,85.7%,停用锂盐,自杀危险增加,7.5,倍,维持治疗期间血锂也应在,0.6mmol/L,以上,锂盐,不足之处,起效慢,,10,14,天,对混合性发作及,RC,疗效不好(分别为,35%,、,25%,),对双相抑郁急性发作的疗效不如对躁狂发作,过去躁狂发作,4,次以上者效果不好,对严重躁狂效果欠佳,安全性较差:治疗量与中毒量接近,长期服用引起,甲状腺,及,肾功损害,神泰,优势,混合性:急性,80%,,预防,80%,RC,:急性躁狂,70%,,预防,80%,急性抑郁,42%,,预防,45%,(,Calabrase,等,,1993,),双相躁狂,:,4171%,(,Bowden,等,,1994,;,Pope,等,,1991,),对,严重躁狂,效果优于锂盐,起效较锂盐快,,5,天后达到有效剂量及有效血药浓度,(,Bowden,等,,1996,),预防,双相复发,有效,与锂盐相似,但耐受性较好,有效血浓度应达到有效抗癫痫血药浓度(,50,100ug/ml,),神泰,不足之处,对双相障碍,急性躁狂发作,疗效略差于锂盐,对,双相抑郁,有效,但不如锂盐,不良反应:常见胃肠道(轻),神经系统有思睡、手颤、共济失调、兴奋不安、脱发等。少见有过敏、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转氨酶升高。,药物相互作用:轻度的肝酶抑制作用。与,卡马西平,合用时,两者血药浓度均降低,与抗精神病药、,TCAs,及,MAOIs,合用时,降低本药效果。,拉莫三嗪,(LTG),2002,年被,APA,推荐为,双相抑郁,的一线用药,安慰剂双盲研究(,n=195,)证实对,双相抑郁,的疗效可达,51%,,但对双相躁狂疗效欠佳,研究发现,LTG,对双相抑郁患者有抗抑郁作用而不增加转躁率、能预防或减少双相障碍患者的复发、延长心境稳定期、对抑郁相复发的预防优于躁狂相、对双相,II,型,疗效优于双相,I,型,对躁狂的治疗及预防作用不及锂盐。,主要用于,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治疗,、,双相障碍维持期治疗,。维持期治疗主要针对,双相,II,型,患者、抑郁发作多且严重的双相,I,型患者。对于躁狂急性期、躁狂发作多且严重的双相,I,型患者不宜单用,LTG,作为心境稳定剂。,LTG,对单相抑郁无效。,拉莫三嗪的不良反应,常见有头痛、头晕、震颤、嗜睡、恶心、共济失调及皮疹等。,皮疹,发生率为,9%,,机理可能是过敏。多发生在治疗的第,5,天至,8,周间,皮疹呈点状、较独立、无皮肤水肿、不波及眼、唇和嘴,无其它系统症状(无发热、咽炎等)。多数轻微且一过性。典型良性皮疹在数天内达高峰,在,10-14,天内逐渐缓解。,少数可能发展成,恶性皮疹,Stevens-Johnson,综合症(发生率,0.1%,),严重者可导致死亡。恶性皮疹特征基本与良性相反,有皮疹融合、波及多个系统等。,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