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www.cztw.org,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基础理论综合,1.1,心理学的学科定位,至关重要的学科:关于人类自身的学问,年轻稚嫩的学科:科学心理学历史短暂,极富挑战的学科:研究对象极具特殊性,高危风险的学科:本意助人与害人害己,但不管怎么说都可以预见,就远景而言,无疑将是我国,21,世纪的朝阳产业。,1.2,心理学解读,关于心理学的大众理解,心理学家知道你心里正在想什么,心理学就是心理咨询,心理学家只研究变态的人,心理学家会催眠,心理学就是梦的分析,心理学是骗人的东西,心理学成果不过是些常识,心理学就是“话疗”,超验神秘之学,说服治疗之学,愚民忽悠之学,1.2,心理学解读,对大众理解的纠正,心理学家知道你心里正在想什么,心理学就是心理咨询,心理学家只研究变态的人,心理学家会催眠,心理学就是梦的分析,心理学是骗人的东西,心理学成果不过是些常识,心理学就是“话疗”,不易直接知道,仅仅是一部分,绝不是,心 理,咨 询,师,心理咨询师,解读心理咨询师,基础心理学,心理过程,心理特性,=,+,婴儿,幼儿,老年,发展心理学,时间,知、情、意、行,需要与动机、能力、气质和性格,社会交往与个性形成,社会心理学,=,正常,异常,变态,诊断,量化,测量测验,咨询心理学 咨询技能,改善,学科关系图,第一节 绪论第一单元 普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心理学概述,心理学,是对行为与心理历程的科学研究,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P2,新定义:心理学是关于心理现象及行为规律的科学。,普通心理学,: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规律的基础理论心理学科。P1,基础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动物心理学、比较心理学、测量心理学、咨询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应用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生理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临床心理学、管理心理学、司法心理学、消费心理学,研究普遍现象,也就是大多数人的状况,并没有绝对。,基础心理学知识框架,心,理,现,象,心理过程,心理特性,认 知,情绪情感,意 志,心理活动的,动力,对活动的,适宜性,需要和动机,能力,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言语,意志行动阶段,动机冲突,快乐、愤怒、悲哀、恐惧,心境、激情、应激,道德感、美感、理智感,人格特征,倾向性,气质和性格,心理现象发生发展的过程:,感觉,知觉,思维萌芽,思维,第二单元 人的心理本质,一、心理是脑的功能 P4,心理是脑的功能,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也就是说,人脑是人的心理活动的物质载体。,资料,30,年代凯洛格夫妇(,Kellogg,,,W.N. & Kellogg,,,S.L.A.1933,)把一只出生后,7,个半月的雌猩猩和他们的,9,个半月的儿子一起进行抚养,给予同样的训练。头,5,个月,黑猩猩学习对口语刺激的行为反应比小儿进步还快;可是在学习语言方面,黑猩猩就无法跟上小儿,无论怎样训练,黑猩猩都不可能产生人的心理。,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说过:心理学有一个长长的过去,但仅有一个短暂的历史。也就是说,心理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第三单元 心理学发展的简单历史,哲学,生物学 生理学,(父亲) (媒人) (母亲),心理学(儿子),学科独立的标志:,学科带头人,/,权威出版物,/,学科梯队,墨菲的名言:在冯特创立他的实验室之前,心理学像个流浪儿,一会儿敲敲生理学的门,一会儿敲敲伦理学的门,一会儿敲敲认识论的门。,1879,年,它才成为一门实验科学,有了安身之处和一个名字。,心理学发展简史,冯特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这被看做是,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冯特被誉为科学心理学之父。P7,构造主义,冯特,,1879,年,实验内省,元素,行为主义,华生、斯金纳,S-R,,通过控制环境塑造心理、行为,格式塔,(,完型学派,),魏特海墨、科勒、考夫卡,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机能主义,杜威、詹姆士,心理在适应环境中的机能作用,精神分析,弗洛伊德、埃里克森、霍妮,意识;本我、自我、超我,人本主义,罗杰斯、马斯洛,第三势力、价值与尊严、尊重,心理学发展简史,1.,构造心理学,(,1,)代表人物:冯特、铁钦纳,(,2,)学派观点:研究意识,认为人的认识经验分为,感觉,、,意象,、,情感,三种元素。,(,3,)研究方法:实验内省。,()评价:使心理学走上独立, 被格式塔心理学派称为,“,砖块和灰泥的心理学,”,,也被詹姆士认为是,“,黄铜铁器心理学,”,。,.,行为主义 P9,(,1,)代表人物:华生、斯金纳(新行为主义),(,2,)学派观点:抛弃意识研究,反对构造主义,主张心理学只研究人的行为; 确定刺激反应之间的关系()。,(,3,)研究方法:实验,华生,行为主义创始人,行为主义经典实验,儿童惧怕情绪获得实验,评价:竭力主张客观的研究方向,有助于心理学摆脱思辩的性质,但否认人的主观世界,以生理反应代替心理现象,是错误的,是典型的环境决定论的观点。,.,格式塔心理学,(,1,)代表人物:韦特海默、考夫卡、苛勒,(,2,)学派观点:心理应该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部分相加不等于整体,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反对构造心理学。,(,3,)研究方法:实验,(,4,)评价:在知觉研究方面的贡献极大,为后来的认知心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机能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詹姆斯、杜威,()主要观点:主张意识是一个连续整体,反对构造心理学。心理学应该对个体在适应环境时的心理与意识活动进行了解,研究意识作用就是使个体适应环境中的机能作用。,杜威,美国自觉的机能主义学派创始人,.,精神分析学派 P10,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创始人,(1),代表人物:弗洛伊德,(2),学派观点: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 人类的思想和行为都源于心灵深处的某种动机。提出本我、自我、超我 三层次结构。,(3),研究方法:个案法(自由联想 梦的分析 ),(4),评价:注意到早期生活经历的重要性,该理论具有深远影响。,三、当代心理学研究的主要趋向,心理学的第三势力,=,人本主义心理学,罗杰斯,马斯洛 P10,重视人自身的价值,提倡充分发挥人的潜能,人本主义和其它学派最大的不同是特别强调人的正面本质和价值,而并非集中研究人的问题行为,并强调人的成长和发展,称为,自我实现,。,主要理论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和自我实现等理论。 罗杰斯提出的,来访者(个人)中心治疗,理论。 特别重视治疗师必须要有三个成分:真诚一致、无条件正向关怀与同理心,。,认知心理学,把人看作是计算机,以信息加工的特点,即从信息的输入、编码、转换、储存和提取等的加工过程来研究人的认知活动,生理心理学:研究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和脑的机制。,当代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取向,生理心理学:,探讨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和脑的机制。,多学科交叉的特点,是心理学发展的新动力。,生理心理学,(一)研究原则,客观性原则,辩证发展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研究原则和方法,(二)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个案法,实验法,研究原则和方法,第二节 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第一单元 神经系统的构造及功能,一、神经元及其功能,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功能单位和营养单位,。由,细胞体,、,树突,和,轴突,三部分组成。P15,神经元的功能,接受刺激(信息),传递信息,整合信息,神经元的分类,功能分类,感觉性神经元(传入神经元),内导神经元,:,收集和传导体内外刺激,到达脊髓和大脑,.,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外导神经元,:,将脊髓和大脑发生信息传导到肌肉和内分泌腺,支配效应器的活动,.,中间神经元(联络神经元),神经系统的结构,躯体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脊髓,脑,脑神经(12),脊神经(31),外周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神经系统,脑干:延脑、脑桥、中脑,间脑:丘脑、上、下、底,小脑,端脑(大脑),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自主神经系统,交感神经的功能在于唤醒有机体,调动有机体的能量,副交感神经的功能在于使有机体恢复或维持安静状态,使有机体储备能量,维持有机体的机能平衡。,三、中枢神经系统及其功能,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脊髓和大脑(脑干、间脑、小脑、端脑),1.,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最低级的中枢,能完成简单的反射,如膝跳反射。,间脑,中脑,桥脑,延脑,脊髓,小脑,端脑,2.,脑干:延脑、桥脑和中脑组成。是脑的最古老的部位,也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活动的主要机构,即生命中枢,.,P17,(,1,)延脑是上下行神经纤维的通道,通过椎体交叉实现对侧传导和支配。还有支配呼吸和心跳的中枢。,(,2,)桥脑是上下行神经纤维的通道,是联系大脑与小脑之间神经纤维的通道。,(,3,)中脑是上下行神经纤维的通道,是瞳孔反射和眼动中枢,(,4,)脑干网状结构是睡眠和觉醒的神经结构:调节睡眠和觉醒,维持注意并激活情绪,3.,间脑是由丘脑、上丘脑、下丘脑和底丘脑组成。P18,丘脑是中继站,除嗅觉外,所有的外界信息都必须通过这里再传导到大脑皮层。,下丘脑:是调节自主神经系统活动的中枢 ,调节内脏器官和内分泌系统的活动 ,对情绪调节起重要作用。,(注意:情绪、内脏和机体内环境高级调节中枢是包括下丘脑在内组成的,边缘系统。),4.,小脑是保持身体平衡,调节肌肉紧张度,实现随意运动和不随意运动。,四、大脑皮层的结构与功能,大脑皮层即端脑,为脑的主体部分。,大脑由左右两个半球组成。大脑皮层的高度发达是人脑主要特征。大脑外层叫大脑皮层,分额叶、顶叶、枕叶、颞叶四个部分。额叶最大,占半球表面1/3.P19,皮层的不同区域有不同的机能,:,(非常重要)P19,枕叶以视觉功能为主,视觉中枢,枕叶的枕极,颞叶以听觉功能为主,听觉中枢,颞叶的颞上回和颞中回,顶叶以躯体感觉功能为主,躯体感觉中枢,顶叶的中央后回,额叶以躯体运动为主,躯体运动中枢,额叶的中央前回,情绪调节、内脏功能调节控制中枢,边缘系统,左侧面,根据机能不同,大脑皮层又可分为皮层感觉区、皮层运动区、皮层联合区。,根据上图可知,身体在大脑皮层上的代表区域是倒置的,即脚在上,头在下。而且身体敏感部位与头脑的代表区域成正比。,顺时针 右脑型,逆时针 左脑型,大脑左右半球功能单侧化,第三单元 高级神经活动的反射学说,一、兴奋和抑制,巴甫洛夫认为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兴奋,和,抑制,。,兴奋,是从静息状态到活动状态、从弱到强;,抑制,则相反,由活动状态转为静息状态、从强到弱。,二、反射、反射弧和反馈,反射,是有机体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做出的规律性回答。,反射弧,是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通路。,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反馈,是指反射活动的结果又返回传到神经中枢,使神经中枢及时获得效应器活动的信息,从而更有效地调节效应器活动的过程。,反射弧,三、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P22,无条件反射,是先天带来,不学就会的反射。,条件反射,是个体通过模仿、学习,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形成的反射。,肉,流唾液,(无条件反射),铃声,+,肉,流唾液,铃声,流唾液,(条件反射),食物,唾液,铃声,暂时神经联系,大脑皮层,经典条件反射,经典条件反射(巴甫洛夫),被动,操作条件反射或工具条件反射,主动(桑代克、斯金纳),条件反射,马戏团里的动物训练就是应用条件反射的方法,操作性条件反射(工具性),四、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1,)条件反射的抑制,(,2,)扩散和集中,(,3,)相互诱导,(,4,)动力定型,动力定型:一连串的刺激与反应形成的固定组合。如骑自行车。,动力定型是人形成习惯的生理基础。P24,第三节 认识过程,第一单元 感觉,一、感觉及其意义,1.,定义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p25,2.,意义,(,1,) 感觉提供内外环境的信息;,感觉是一种最简单的心理现象,是其它心理现象的基础,感觉是我们认识客观世界的第一步。,(,2,) 感觉保证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信息超载与感觉剥夺,感 觉 剥 夺 实 验 装 置,加拿大吉尔大学的心理学教授赫布和贝克斯顿等人于,1954,年进行的,二、感觉的种类 P25,根据刺激物的性质及所作用的感官的性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感觉:触觉、温觉、冷觉和痛觉,运动觉,平衡觉,机体觉(机体觉又叫内脏感觉,它包括饿、胀、渴、窒息、恶心、便意、性和疼痛等感觉)。,外部感觉,内部感觉,感觉,一、感受性及感觉阈限 P26,感受性:,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或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敏感程度。,适宜刺激:某种感觉器官最敏感的那种刺激。,感受性的高低是用感觉阈限来度量的。,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它是一个范围。,感受性与感觉阈限成反比,。,阈限值低,感受性高,反之亦然。,(E=1/R:E,代表绝对感受性,,R,代表绝对感觉阈限),第二单元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1.,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绝对感受性:,人的感官觉察刚刚引起感觉的微弱刺激的能力,注意:绝对阈限并非某个固定的刺激量。,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的关系,-,反比关系,E=1/R,二、感受性与感觉阈限的种类,补充,3,:人类重要感觉的绝对阈限,视觉:晴朗夜空,30,英里以外的烛光,听觉:安静房间,20,英尺以外手表的滴答声,味觉:两加仑水加入一茶匙糖后有甜感,嗅觉:一滴香水弥散三居室,触觉:一片蜜蜂翅膀从一公分外落在面颊,温冷觉:觉察出皮肤表面摄氏,1,度的差异,2.,差别感受性与差别感觉阈限,差别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也称最小可觉差(简称,j.n.d,)。,差别感受性:对这一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差别阈限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随着原来刺激强度的变化而变化,差别阈限和原来刺激强度的比例却是一个常数。也称韦伯定律。,(一)韦伯定律,对刺激物的差别感觉,不决定于刺激物增加的绝对重量,而取决于刺激物的增量与原刺激量的比值,:,K=I/I,K,:韦伯常数;,I,:原刺激强度;,I,: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增量。,注意:,韦伯定律只适用于刺激的中等强度。,三、韦伯定律和费希纳定律,视觉(亮度),1/60,动觉(重量),1/60,痛觉(皮肤灼痛),1/30,听觉(音调),1/10,触觉(皮肤压力),1/7,嗅觉(天然橡胶气味),1/4,味觉(盐咸味),1/3,不同感觉的韦伯系数,(二)费希纳定律:刺激强度与感觉大小(心理量)的关系,感觉的强度与刺激强度的对数成正比。当刺激强度按照几何级数增加时,感觉强度只按算数级数增加。,S= KlgR,S,:心理量;,R,:物理量;,K,:常数,费希纳定律:适用中等强度刺激。,三、韦伯定律和费希纳定律,第三单元 感觉现象,一、感觉适应,二、感觉后象,三、感觉对比,四、联觉,一、感觉适应p27,在外界刺激,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适应规律:持续作用的强刺激使感受性降低;而持续作用的弱刺激使感受性增高。,光适应:快,暗适应:慢,二、 感觉后像:外界刺激停止作用后,暂时保留的感觉印象。p27,正后像:性质相同或相似,负后像:性质相反,后象持续时间与刺激的强度成正比,黑白视觉后像 :盯着灯泡看三十秒种以上,尽力不要移动你的目光。然后把你的目光移到灯泡右边的区域(或者任何白色的区域),你将看到灯泡发光了!,如在注视电灯光之后,闭上眼睛,眼前会出现灯的一个光亮形象,这是正后像,以后可能看到一个黑色形象,出现在光亮背景之上,这就是负后像。,彩色负后象是刺激色的补色。,红色,蓝绿色;黄色,蓝色,三、感觉对比p28,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视觉的明度、颜色存在对比,味觉、嗅觉和皮肤觉都存在感觉对比,。,明度对比:灰色纸分别放到黑色背景和白色背景上,黑背景上的灰显得亮些,白背景上的灰显得暗些。,同时对比:同一感受器同时接受几种刺激的作用,而产生的对比。,相继对比:同一感受器先后接受不同刺激的作用,而产生的对比。,感觉对比分类: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四、联觉p28,一种感觉的感受器受到刺激时,在另一感觉道也产生了感觉的现象。,例如:红、橙、黄色使人觉得温暖,“,暖色,”,;,蓝、青、紫色使人觉得冷,“,冷色,”,“,暖色,”,的东西看上去显得大,有使视觉膨胀的作用;,“,冷色,”,使视觉收缩;,法国国旗蓝白红三色等宽,但因冷暖色的视觉效果,看上去并不等宽,其中白色最宽,蓝色最窄,后来调整宽度,使蓝色最宽,白色最窄,才使旗子看起来三色等宽。,第四单元 各种感觉,一、视觉p29,(一)适宜刺激:波长,380,780,纳米的电磁波(光波),(二)视觉器官,角膜前房瞳孔玻璃体视网膜(最外一层是视细胞层)视神经大脑皮层的枕叶后端,杆体细胞和锥体细胞,锥体细胞,明视觉(昼视)器官,短粗,呈锥形,主要分布在,网膜中央窝及附近,,中央窝是对光最敏感的区域。在中等和强的照明条件下起作用,主要感受物体的细节和颜色。,杆体细胞,夜视觉器官,细长,呈棒状,主要分布在,视网膜边缘及附近,。在昏暗的条件下起作用,主要感受物体的明暗和轮廓。,(三)颜色视觉 p29.30,色调,光波的波长,彩色的特性,明度,光波的物理强度,饱和度,纯杂程度,色弱,色觉异常 部分色盲:红绿色盲、黄蓝色盲。,全色盲,色觉异常大多来源于遗传。男性比例远大于女性。,色光混合:相加混合(不同光同时作用于眼睛),颜料混合:相减混合(颜料吸收了某些波长的光),颜色混合,视觉,听觉 p30,适宜刺激在16-20000赫兹。,对1000-4000赫兹最敏感。,随年龄变化而变化。,20,岁随年龄增高感受性逐渐增高,60,岁随年龄增高感受性下降:首先是高频的丧失;逐渐增加到低频的丧失;最后到中频(,1000,4000,赫兹)的丧失。,(三)听觉的特性,音调,频率:,发声物体每秒振动的次数,单位是赫兹。,响度,振幅:,振动物体偏离起始位置的大小,单位是分贝。,音色,波形,嗅觉,(是最古老的感觉),味觉,甜(舌尖)、苦(舌根)、,酸(舌后)、咸(舌前),皮肤觉,触压觉、振动觉、冷觉、温觉和痛觉,平衡觉,(静觉):内耳的前庭器官,运动觉,内脏感觉:饥渴、饱胀和渴的感觉、窒息的感觉,疲劳的感觉、性及疼痛等感觉。,痛觉:,具有保护机体免受伤害的作用。,种类,感受器,皮层中枢,适宜刺激,外部感觉,视觉,锥体细胞、杆体细胞,枕叶,380-780nm,的电磁波,听觉,毛状细胞,颞叶,16-20000Hz,的声波,嗅觉,嗅细胞,边缘系统,挥发性物质,味觉,味蕾,中央后回最下部,溶解于水、唾液和脂类的化学物质,皮肤觉,毛发的篮状末梢和游离神经末梢、迈斯纳氏触觉小体、巴西尼氏环层小体、罗佛尼氏小体和克劳斯氏球,中央后回,机械性和温度性刺激物,内部感觉,运动觉,肌梭、肌腱和关节小体,中央前回,骨骼肌运动、身体四肢位置状态,平衡觉,内耳前庭器官中的纤毛,前外雪氏回,头部运动的速率和方向,机体觉,内脏器官及组织深处的神经末梢,下丘脑、第二感觉区和边缘系统,机体内部各器官的运动和变化,知觉(重点掌握),理解知觉特性、掌握不同的知觉种类。,定义与基本特性p34,知觉: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整体性、选择性、恒常性、理解性p35,知觉种类p3940,空间知觉(大小、形状、方位、距离),时间知觉,运动知觉,错觉,第五单元 知觉概述,一、知觉的定义 p34,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头脑中产生,的对事物整体的反映。,注意: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对事物的整体的反应。,客观事物,属性,形状、,颜色,大小,滋味,气味,质地,重量,温度,感官,眼,舌,鼻,皮肤,脑,视觉,味觉,嗅觉,肤觉,知觉,知觉的特性整体性,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把物体的各个部分、各种属性结合起来,知觉成为一个整体的特性,这种知觉特性,就是知觉的整体性。,对个别成分的知觉,又依赖于事物的整体特性。,知觉的特性,选择性,选择性,两可图形(对象和背景的变化),人在知觉客观世界时,总是有选择地把少数事物当成知觉的对象,而把其它事物当成知觉的背景,以便更清晰地感知一定的事物与对象。,作为知觉对象的物体不是固定不变的。对象与背景可以相互转化,而且互相依赖。,知觉的特性,恒常性,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知觉映象在相当程度上却保持着它的稳定性。,知觉的特性,恒常性,知觉的特性,恒常性,4,.,知觉的理解性,人在知觉过程中,不是被动地把知觉对象的特点登记下来,而是以过去的知识经验为依据,力求对知觉对象做出某种解释,用一个,词,标示出来。,知觉的特性,理解性,第六单元 知觉的种类,主要包括如下四种类型:,一、空间知觉,二、时间知觉,三、运动知觉,四、错觉,一、空间知觉,在空间中我们对自己和周围事物关系的知觉以及对位置、方位、距离等各构成空间关系要素的判断。,包括(,1,)大小,(,2,)形状,(,3,)方位知觉,(,4,)距离,(一)大小知觉,由物体在,视网膜,上形成的视像大小、物体与观察者的距离、周围参照物等因素决定。动觉和触觉也起着作用。,(二)形状知觉,脑对物体形状特征的反映,由视觉、触摸觉、动觉来完成。,由于生活经验,一个信息都能引起物体形状的反映。,(三)方位知觉,对空间方向、位置等属性的反映。,1,、视觉定位,人靠视觉从环境中捕捉各种参照信息,确定,客体及,自身的位置,关系,判断上下、左右、前,后、东西南北等。,2,、听觉定位,判断发声物体的方位,听觉定位能力源于两,耳听觉的差别。,(四)距离知觉 判断物体远近距离的知觉,也称深度知觉。距离判断的条件是单眼线索和双眼视觉,1.,单眼视觉线索,:用一只眼睛就能感受的深度线索。,(,1,)物体掩蔽或重叠,(,2,)阴影,(,3,)线条或空气透视,(,4,)运动视差,(,5,)眼睛的调节作用,(,1,)对象重叠,/,遮挡,被遮挡的物体距离远,遮挡的物体距离近,是判断远近的重要线索。,透过空气看不同远近的物体,清晰度大的物体被知觉为较近,反之亦然。,(,2,)线索或空气透视,(,3,)明暗、阴影,当观察者与周围环境中的物体相对运动时,远近不同物体在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上将出现差异:近物体运动的快,远物体运动慢。,(,4,)运动视差,(,5,)眼睛的调节作用,要看清楚远近不同的物体,可以通过眼肌的收缩或舒张来进行调节,看近物眼肌收缩,晶体变凸,看远物眼肌舒张,晶体变平,因此,根据眼肌紧张度来判断远近。,2.,双眼视觉线索,(,1,)双眼视轴辐合,用两只眼睛看物体时,两眼都要将视线对着物体,以便物体视像落在中央窝上,物体越近两眼视线的辐合角越大,双眼越吃力。 因此,双眼视轴辐合所提供的眼肌动觉信息是深度知觉的信息。,(,2,)双眼视差,形成深度知觉的最主要线索,当看一个立体物体时,物体在两眼上的网像并不落在网膜相同的区域上,即两网像不对应,不能重合。左眼看物体左边多些,右眼看物体右边多些,因而两眼视觉有差异,这种视觉差异信息传入大脑皮层,产生立体深度知觉。因此,双眼视差是形成深度知觉的最主要线索。,2.,双眼视觉线索,二、时间知觉p39、40,时间知觉是对客观事物和事件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时间知觉的线索,自然界的周期性现象及其他客观标志,有机体内部生理节律性变化,生物钟:机体内部生理节律性变化所引起的外部行为的节律性变化,各种计时工具,影响时间知觉的因素p40,感觉的类型差异:听觉估计准确性最高、视觉最低,活动内容的意义:内容丰富容易低估,枯燥容易高估,时间的持续性长短:长时间容易估计短,短时间容易估计长,本人的态度和情绪:,3.,运动知觉,(,1,)真动知觉:观察者处于静止状态,物体在实际运动。物体的实际运动,连续刺激网膜各点所产生的运动知觉。,物体太快或太慢的运动,人都不能察觉到它的运动。,(阈限),(,2,)运动幻觉(似动,诱导运动,自主运动)似动:物体并没有空间位移,但是被知觉为运动,(,电影,),。,诱导运动:实际不动的静止之物,因周围物体运动而看上去在运动的知觉现象。(月亮和云彩)自主运动:如果个体在暗室中注视一个静止的光点,一段时间后,就会发现这个光点不停地动。,四、错觉,(一)概念 p40,错觉,:,人在特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必然产生的某种有固定倾向的受到歪曲的知觉。,(,即与客观事物不相符合的知觉,),错觉的特点,:1.,是一种歪曲的知觉,2.,只要条件具备,就会产生错觉,3.,是带有固定的倾向性,总之,绝大多数人在同样的认知环境下都产生同样的错觉。从某种意义上说,错觉是正常的。,错觉,错觉是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知觉,这种歪曲往往带有固定的倾向。,只要具备了错觉产生的条件,错觉是必然会产生的,通过主观努力是很难克服的。,错觉所产生的歪曲还带有固定的倾向。,横竖错觉,缪勒,-,莱尔错觉,错觉是真实存在的,不是主观臆想出来的。,多尔波耶夫错觉,编索错觉,第七单元 记忆及记忆过程,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p42,记忆的种类:p43,形象、情景、语义、情绪、动作,内隐、外显,程序性记忆、陈述性记忆,记忆的过程:p44,识记保持再现/再认,艾宾浩斯的,保持曲线,:遗忘进程是先快后慢,保持量与间隔时间的关系呈负加速型的曲线,遗 忘 的 规 律,是先快后慢,表明人类的遗忘不是均速进行的,刚学过以后在短时间内的遗忘比较快,量也比较多,随着时间的消逝,遗忘逐渐缓慢下来,到了一定时间,几乎就不再遗忘了,识记材料的性质与数量,学习的程度(过度学习低度学习),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识记者的态度,(,3,)影响遗忘的因素,持续,时间,存储方式,容量,(广度),瞬时记忆,(感觉记忆,感觉登记),1,秒,形象、视觉编码,短时记忆,1,分钟,语义、形象,无限,三个记忆系统,意识到,加以识别,复述,第四单元 思维、言语及想象,第一单元 思维概述,思维的定义: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的认识。p47,思维的特征:p47,间接性,概括性,思维的智力操作过程p48,分析和综合,抽象与概括,(二)思维的特征,1,概括性,(,1,)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把一类事物共同的特征,和规律抽取出来,加以概括。,(,2,)将多次感知到的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关系加以概括,,得出有关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的结论。,概括性,间接性,枣树,苹果树,梨树,桃树,均有根、茎、叶、果,果树,病史,体格检查,血液常规检查,血液生化检查,粪、尿常规检查,脑电图检查,肝性脑病,2.,间接性,人们借助于一定的媒介和知识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的认识。,二、思维的智力过程,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是思维操作的过程。,(一)分析与综合,分析,:,在头脑中把事物的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或各个属性。,综合,:,在头脑中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各个特征、各种属性结合起来,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形成一个整体。,分析和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是人认识事物的开端。,(二) 抽象与概括,抽象,:,在思想上抽出各种事物与现象的共同的特征和属性,舍弃其个别特征和属性的过程。,概括,:,就是把抽取出来的共同属性和特征结合在一起的过程。,第二单元 思维的种类p48/49,一、思维的形态,二、思维探索答案的方向,三、根据思维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辐合思维(求同)发散思维(求异),再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一、根据思维的形态(任务的性质,内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同),(一)直观动作思维:实际动作为支柱的思维,操作的动作是思维的支撑,(二)形象思维:事物的具体形象和表象为支柱的思维,(三)抽象思维: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进行的思维,称为词的思维或逻辑思维。,以,词为中介来,反映现实,这是思维的最本质特征。,二、根据思维探索答案的方向不同,(一)辐合思维:人们根据已知的信息,利用熟悉,的规则解决问题。,(,求同思维,),(二)发散思维:人们沿着不同的方向思考,重新,组织当前的信息和记忆系统中存储的信息,产生出,大量、独特的新思想。(求异思维),三、根据思维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一)再造性思维:人们运用已获得的知识经验,,按现成的方案和程序直接解决问题。(也称常规思维),(二)创造性思维: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第三单元 概念掌握与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一、概念的定义p49,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的反映。是词为标示和记载的。 是思维的结果和产物,也是思维活动进行的单元。,水果,(一)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内涵:概念的质,所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如脊椎动物内涵是有生命和有脊椎),外延:概念的量,即概念的范围(如脊椎动物包括鸟、鱼、蛇、虎等),内涵和外延是相反的关系。,二、概念形成p49/50,概念形成:也称概念的掌握,是指个体借助于语言,从成人那里继承和学会包含于概念中的知识和经验的过程。,概念形成的研究,人工概念的实验研究,如布鲁纳的人工概念实验,自然概念和人工概念p50,(,1,)自然概念,:,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自然形成的概念。,(,2,)人工概念,:,在实验室的条件下,为模拟自然概念的形成过程而人为地制造出的一种概念。,材料:四种性质的图片:图形(园、方、十字架);图数(图形数目为,1,、,2,、,3,个);颜色(绿、黑、红);边线(,1,、,2,、,3,条)不同属性结合成多种概念,如“三个黑色圆形”。,程序:将图片呈现给被试,说明图片的属性以及概念的构成。然后心中有概念,让被试提供图片,说对错。,结果:被试判断正确形成人工概念。,三、问题解决p50,(一)什么是问题解决,信息加工理论观点:问题解决就是在,问题空间,中搜索,以便从问题的初始状态达到目标状态的思维过程。,问题解决需要具备以下三个特征:,(,1,)目标指向性:问题解决的活动必须具有明确的目的。,(,2,)操作系列性:问题解决必须经过一系列的操作活动。,(,3,)操作的认知性:问题解决时所进行的操作活动需具有,认知的成分。,(二)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p51,1.,迁移,迁移是指一些问题的解决而影响另一些问题解决的能力。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迁移既可起积极作用,也可起消极作用。,2.,原型启发的作用,从现实生活的事例中受到启发而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或方法。,具有启发作用的事物叫做原型,由先前的心理操作所引起的对活动的准备状态,有积极和消极的影响。,卢钦斯的量水实验可以体现定势的影响作用。,3.,定势,概念与问题解决,第四单元 语言与言语,一、语言和言语p52,语言:以语音为载体、以词为单位、以语法为构建规则的符号系统。,言语:人们利用某种语言来表述自己的思想或与其他人进行交际的过程。,(,1,)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言语是心理现象,(,2,)语言是交际的工具,言语是交际的过程,二、言语活动的形式p52,言语活动 内部言语 对话言语,外部言语 口头言语 独白言语,书面言语,外部言语:用来交际的言语,内部言语:不是用来交际,而是为了支持思维活动进行的、不出声的言语。,(一)外部言语,1.,口头言语,(,1,)对话言语,对话言语:两个或几个人直接交际时的言语活,动,如聊天、座谈等。,特点:,对话言语是一种情境性言语,对话言语是一种简略的言语,对话言语是对话双方的直接交际,对话言话常常是一种反应性言语,(,2,)独白言语,独白言语:个人独自进行的、与叙述思想、情感,相联系的、较长而连贯的言语。它表现为报告、讲,演、讲课等形式。,独白言语的特点:,独白言语是说话者独自进行的言语活动,独白言语是一种开展的言语,体现严谨规范,独白言语是有准备、有计划进行的言语活动,2.,书面言语,(,1,)定义,一个人借助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或借助阅读来接受别人言语的影响。,(,2,)书面言语的特点 非常严谨、规范,(二)内部言语,内部言语不是用来进行交际,而是为了支持思维活动进行的、不出声的言语。,内部言语的特点,1.,隐蔽性,内部言语是一种不出声的言语,它以语音的隐蔽性为特点。,2.,简略性(简缩、不完整性),内部言语不是一种直接用于交际的言语,它不存在别人是否理解的问题,因而常常以十分简略、概括的形式出现。,3.,速度快,言语运动中枢,=,布洛卡中枢。,受损产生,表达性失语症,不会说。,言语听觉中枢,=,威尔尼克中枢。,若受损伤,产生,接受性失语症,听不懂。,视觉性言语中枢:角回。,若受损,,失读症,看不懂,书写性言语中枢:,若受损,,失写症,不会写,言语活动的中枢机制p53,言语运动中枢:布洛卡中枢,若受损,产生,表达性失语症,不会说。,言语听觉中枢:威尔尼克中枢,若受损,产生,接受性失语症,听不懂。,视觉性言语中枢:角回,若受损,,失读症,看不懂,书写性言语中枢:额中回靠近中央前回,若受损,,失写症,不会写,说,听,读,写,第五单元 表象和想象,一、想象的定义p54,想象:,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形成新形象的思维过程。,表象,:,事物不在面前时,人们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想象的基本特点:形象性和新颖性,想像和表象的本质区别在于:想象是对表象的加工和改造,创造出新的形象,是思维范畴。,表象是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形象在头脑中再现,并没有创造出新形象,属于记忆范畴。,想像与表象,根据有无目的性和意识性,分成无意想像和有意想像,1.,无意想像,一种没有预定目的,不自觉地产生的想像。如梦、,幻觉,2.,有意想像,按照一定目的、自觉进行的想像。,(二)想像的种类p55,根据新颖程度和形成的方式,(,1,)再造想像,根据言语的描述或图样的示意,在头脑中形成相应新形象的过程。,(,2,)创造想像,在创造活动中,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3,)幻想,指向未来,并与个人的愿望相联系的想像,它是创造想像的特殊形式。,2.,有意想像,一、意识的概述,(一)什么是意识p57,意识是在觉醒状态下的觉知(觉察),它既包括对外界事物的觉知,也包括对自身内部状态的觉知;既涉及觉知时刻的各种经验,也包括我们对这些内容和自身行为的评价。是人和动物心理的根本区别。对人的身心系统起着统合、管理和调节的作用。,1.,意识是一种觉知。,2.,意识是处于一种心理状态,如觉醒,3.,意识是一种高级的心理官能,具有能动性和调节作用。,第五节 意识和注意,(二)什么是无意识p57,无意识是相对于意识而言的,是个体不曾觉察,的心理活动和过程。,常见的无意识现象,:,1,、无意识行为 边交谈,边骑自行车,2,、对刺激的无意识,“,视而不见,”,现象,二、 几种不同的意识状态,意识的形态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和水平,因为从无意识到意识是一个连续体。,(一)睡眠,(二)梦,(一)睡眠p58,1,、,关于睡眠的研究,测查睡眠者的脑电变化,并绘成相应的脑电图,可以很好地了解和揭示睡眠的本质。,波、,波和,波,当大脑处于安静和休息状态时,出现,波。(,波波幅稍大,频率较低,,8-13Hz,。),当大脑处于清醒和警觉状态时,出现,波。(,波波幅较低,频率较高,,14-30Hz,。),在睡眠状态时,出现频率,波(波频率更低、波幅更高),睡眠的周期,根据脑电图的研究可以将睡眠分为四个阶段和快速动眼睡眠(,REM,)阶段。 睡眠四个阶段通常为,90,分钟,每晚重复几次。随着睡眠进行,深度睡眠时间越来越短,而快速动眼睡眠时间逐渐加长。,睡眠的四个阶段,第一阶段:脑电波是混合的,频率和波幅都较低。,身体状态:放松,呼吸缓慢,容易被外部刺激惊醒,约持续,10,分钟。,第二阶段:偶尔出现,“,睡眠锭,”,的脑电波。这是一种短暂爆发的,频率高的、波幅大的脑电波。,身体状态:放松状态,很难被唤醒。约,20,分钟。,第三阶段:频率继续降低,波幅变大,出现波,有时也会有,“,睡眠锭,”,脑电波。,身体状态:继续放松。约持续,40,分钟。,第四阶段:大多数的脑电波呈现为波。这个阶段被称为深度睡眠。,身体状态:身体各项指标都变慢,身体的各项功能性指标变慢。,第三、四阶段通常被叫做慢波睡眠(,SWS,),几乎,所有人的睡眠都会经历这四个阶段,否则的话,就预,示着身体或心理功能的失调。,睡眠的四个阶段,快速眼动睡眠,上述四个阶段大约持续,1,小时到,90,分钟,之后进,入此阶段,波消失,出现高频、低幅的脑电波,与,个体清醒状态的脑电活动很相似,睡眠者的眼球开始,快速上下左右移动,且常伴随着梦境。,身体状态:如清醒状态或恐惧时的反应,肌肉松,软,呼吸急促,血压不规则。,(二)梦p59,梦发生在快速眼动期。入梦标志:,(,1,),脑电图快波,(,2,)眼球快速转动,梦的特点:p59,梦境的不连续性,(,主要特征,),不协调性,认知的不确定性,对梦的解释,-,精神分析的观点,:,压抑到潜意识里的冲动或愿望的反映,.,梦的动因,1,、身体内部受到某些生理变化,2,、日有所思,夜有所梦,3,、外部刺激的作用,第二单元 注意的概述,(一)注意的概念,(二)注意的种类,(三)注意的特征,(一),注意的基本概念,1.,注意概念及基本特性,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p60,基本特性:,(,1,)指向性:心理活动或意识在某个瞬间,选择了某个对象,而忽略了另外一些对象。,(,2,)集中性:心理活动或意识在某个方向上的活动的强度和紧张度,是全神贯注地聚焦在所选择的对象上。,二、注意的种类,1,、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影响因素:,(,1,)刺激本身特征,刺激的新异性,刺激的相对强度,刺激的运动变化,(,2,)人本身的状态,需要、期待、情感、兴趣和过去经历这些因素称为,刺激的意义性。,2,、有意注意(随意注意),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如阅读时,自觉将注意力指向文章的内容。当遇,到困难时,人们通过意志努力,使注意力坚持在所要,集中和指向的内容上。,有意注意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注意形式。,有意注意是人特有的注意。,3,、有意后(随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随意后注意)兼具不随意注意和随意注意的某些特征。它与一定的目的、任务相联系,类似于有意注意;不需要意志的努力,又类似于无意注意。,它是在有意注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通常表现:喜欢上某件事情,并沉浸其中。对活动本身的直接兴趣是培养有意后注意的关键。,三、注意的特征 p61,注意的广度:注意的范围,,72,(组块),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起伏或动摇,注意分散:,注意的转移:,注意由一种对象转移到另一种对象上去。,注意的分配:,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于不同的对象,同时从事着几种不同的活动。,注意分配的条件:所从事的活动中必须有一些活动是非常熟练的,甚至于已经达到了自动化的程度。,(,二,),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稳定性(,stability of attention,)是指在同一对象或同一活动上注意所能持续的时间。,1.,注意稳定性与注意起伏,注意的稳定性并不等于注意长时间地固定在一个物体上,,实际上人对同一事物的注意是无法长时间地保持固定不变的,它包含着注意的一系列的周期性的起伏波动,我们称为注意的起伏(,fluctuation of attention,)。,注意的起伏,内涵:不同于持续性注意,它是指注意在短暫时间内的起伏波动。,注意动摇的原因:,动摇是由于感觉器官的局部适应,使对物体的感受性交替而短暂下降;,注意的动摇是由机体的节律性活动所引起的。,2.,注意稳定与注意分散,同注意稳定相反的状态就是注意的分散,也叫分心,是指注意离开了当前进行的活动,受到无关刺激的干扰。注意的分散是一种不良的注意品质。,(,三,),注意的转移,注意的转移(,shifting of attention,)是根据新任务的需要,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1.,注意的转移可以发生在同一活动的不同对象间。,2.,注意的转移不同于注意的分散。注意转移是有意地根据任务的要求主动变化;分心是该集中注意时,不由自主地改变注意对象。,影响注意转移的因素:,1.,对原来活动的注意紧张程度。,2.,新对象的吸引程度。,3.,个体的自我控制能力。,(,四,),注意的分配,注意的分配(,distribution of attention,)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两种或几种不同的对象或活动上。如边听边做笔记、自拉自唱。,注意分配的条件:,1.,同时并进的两种活动,必须有一种活动非常熟悉,达到自动化程度。,2.,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之间必须内在相互关联。(如果两种活动是同一感觉道,同一操作的任务,很难完成),第六节 需要和动机,第一单元 需要与动机概述,一、什么是需要p63,需要是对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欲求。,人的需要受社会条件的制约,都带有社会性。,需要是推动有机体活动的动力和源泉。,(二)需要的种类,按照 产生角度分:,自然需要(生理需要或生物需要),社会需要(获得性需要):通过学习获得,按照指向对象分:,物质需要:社会物质产品的需要,精神需要:社会精神产品的需要,二、动机p64,动机是激发个体朝着一定目标活动,并维持这种活动的一种,内在,的心理过程或内部的,动力,。,需要是动机的基础。,内驱力、诱因和情绪也都可以激发活动的动机。,内驱力由生理需要引起,推动个体为恢复平衡的唤醒状态。,(,内在因素,),诱因是动机的外部条件。,情绪具有放大或增强作用,需要、内驱力、动机三者关系,示意图:,需 要,内驱力,动 机,行 为,满足状态:不对行为产生影响。,缺乏,状态,无目标时:愿望、意向,目 标,有目标后,动机和行为的关系是复杂的:,不同行为可以由不同动机引起,;,不同行为可以由相同或相似的动机引起,同一行为可以由不同动机引起,;,同一行为可以由相同的动机引起,动机的体系中存在,:,主导动机,-,从属动机,动机与行为效果之间一般来说是一致的,但是在实际中也可以出现不一致,.,二、动机的种类,1.,根据动机的性质分为:,生理性动机,社会性动机,由有机体的生理需要产生的动机,叫,生理性动机,,也叫驱力或内驱力;,以人类的社会文化需要为基础而产生的动机属于,社会性动机,。,交往动机、成就动机、权力动机、兴趣、爱好都是社会性动机。,兴趣,是人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以认识和探索外界事物的需要为基础的,是推动人认识事物、探索真理的重要动机。,当兴趣指向某种活动时,这种动机就是爱好。,2,.,根据动机的意识水平,有意识的动机,无意识的动机,能意识到自己活动的目的的动机叫,有意识动机,;,没有意识到或没有清楚地意识到的动机叫,无意识动机,。定势是无意识动机。,定势,:是指人的一种心理活动的预先准备状态,对人的知觉、记忆、思维、行为和态度都会有影响。 定势可以是人既有的知识经验引起,也可能是刚刚发生的事情引起。,3.,根据动机的来源,内在动机,外在动机,人在外部环境影响下所产生的动机,叫外部动机;如为获奖而努力学习是外部动机。,由个体内在需要引起的动机,叫内在动机。因学科兴趣而努力学习是内部动机。,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1.,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分成,5,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2.,需要出现是层次越低,出现越早,层次越高出现越晚。,3.,需要层次越低,力量越强。,4.,缺失性需要:能否满足直接关系到个体的生存(低),生长需要:有益于健康、长寿和精力的旺盛(高),自我,实现的需要,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指人希望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潜能,不断完善自己,实现自己理想的需要。只有少数人能自我实现。,达到自我实现的个性特征:,1.,有积极肯定自我的观念,有接纳一切人和全世界的能力;,2.,能和其他人建立深厚的人际关系;,3.,能够有效的感知并客观的对待现实,保持与现实和谐的关系;,4.,对现实永保新鲜感,不断地从生活中寻找乐趣;,达到自我实现的个性特征,5.,尊重自己的行为和价值标准,成为自主的人,不受文化和环境束缚;,6.,不墨守成规,有首创性;,7.,尊重他人的独特性;,8.,灵感的频度较多;,9.,相信新生事物具有无比的生命力;,达到自我实现的个性特征,10.,把助人当作是个人应尽的义务;,11.,有与人合作的愿望;,12.,有良好的心境和幽默感;,13.,有强烈的道德感,他们的行为以理性和逻辑为依据;,14.,他们需要有独处的时机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马斯洛认为这些需要层次之间存在着以下关系:,其一,越是低级的需要就越基本,越不可缺少。,其二、低一层需要基本满足后,便会降低对人的影响力,使人转而追求高一层的需要。,其三、如果某一层需要长期得不到满足,便会使人长期停留在该层需要的追求之中,该层需要就成为个体的优势需要。,其四,个体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