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收支调节手段与理论

上传人:c****d 文档编号:242869318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PPT 页数:64 大小:2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收支调节手段与理论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国际收支调节手段与理论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国际收支调节手段与理论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三章,国际收支调节手段和理论,1,国际收支与国民帐户,开放经济下的国民收入核算,Y = C +I +G,(,1,),Y =,(,C +I +G M,),+ X,(,2,),Y = C + I + G +,(,X - M,),(,3,),GNP = GDP + NFP,(,4,),Y = C + I + G + X,(,5,),Y = C + S + T + M,(,6,),(5)- (6):,(X M),=,(,I,S,),+ (G T),2,国际收支调节,一、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机制,二、国际收支的政策引导机制,三、国际收支的国际协调机制,3,一、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机制,当一国出现国际收支失衡时,在没有人为力量干预的情况下,有时经济体系内部会自发地产生某些机制,使一国国际收支失衡至少在某种程度上得以减轻,乃至能自动恢复均衡,这就是国际收支失衡的自动调节机制。,根据起作用的变量不同,可将自动调节机制分为四类:汇率调节机制、利率调节机制、价格调节机制和收入调节机制。,4,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1,),价格机制,国际收支逆差货币外流增加,货币存量减少,公众所持有的现金余额低于其意愿水平,居民就会缩,减对商品和劳务的开支国内一般价格水平下降出,口商品价格下降出口增加,贸易收支改善,汇率机制,国际收支逆差货币外流增加,外币需求大于供给外汇升值,本币贬值进口品变昂贵出口相对便宜如果该国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那么本币贬值将会改善该国国际收支状况,并使其国际收支趋于均衡,5,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2,),收入机制,国际收,对外支,国民收,社会总,进口需求,贸易收,支逆差 付增加 入下降 需求下降 下降 支改善,国民收入下降不仅能改善贸易收支,而且也能改善经常项目收支和资本与金融项目收支。因为国民收入下降会使居民对外国劳务和金融资产的需求都不同程度地下降。从而使整个国际收支得以改善。,6,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3,),利率机制,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国际收支失衡会通过货币供应量的调整,引起利率水平的变化,从而起到减轻一国国际收支失衡的作用。,如:,在出现国际收支逆差的情况下,如果货币当局采取稳定汇率政策,就必然会干预外汇市场,抛售外汇储备,回购本币,从而造成本国货币供应量的下降。货币量的减少会产生一个提高利率的短期效应,导致本国资本外流减少,外国资本流入增加,从而使该国资本和金融账户得以改善,并减轻国际收支逆差的程度。,如果出现顺差呢?,7,二、国际收支的政策调节(引导)机制,虽然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能从一定程度上缓解国际收支失衡状况,但这一机制只能在某些经济条件或经济环境中才起作用,而且作用的程度和效果无法保证,作用的时间也较长,因此,当国际收支出现失衡时,往往不能完全依靠经济体系内部的自动调整机制来使国际收支恢复均衡,而有必要主动运用政策引导机制来对国际收支进行调节。,8,国际收支的政策引导机制,(,1,),1,、资金融通政策,(外汇缓冲),动用官方储备,使用国际信贷,一般的做法是,建立外汇平准基金,适用于:对付短期性国际收支赤字。,优点:避免调整痛苦,实现经济稳定,9,国际收支的政策调节,(,2,),2,、,支出增减政策(需求管理政策),(,EXPENDITURE-CHANGING POLICY,),运用扩张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提高或降低收入、物价和利率水平,进而消除国际收支的周期性失衡和货币性失衡。,可以改变对外国商品劳务和金融资产的需求,财政政策: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公债,货币政策: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法定准备金,紧缩性政策可以减少总需求和总支出,改善国际收支,10,以国际收支逆差为例,财政当局可运用紧缩性财政政策从两方面恢复均衡,:一方面,减少政府支出或增税会通过乘数效应成倍地降低国民收入,收入降低又会相应地压缩进口,从而使经常账户恢复均衡。另一方面,抑制总需求又会降低通货膨胀率或使物价下降,提高本国商品的国际竞争力,刺激出口抑制进口,也有利于减少经常账户逆差。,但在采用紧缩性财政政策以抑制总需求的同时,国民收入和价格的下降往往也伴随着利率的降低,在资本的国际流动不受限制的情况下,会引起大量资本流出,从而在相当程度上抵消经常账户收支的改善。,因此,在一国出现国际收支逆差时,适当进行资本管制,将有利于紧缩性财政政策发挥更好的效果。,11,以国际收支逆差为例,中央银行可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通过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降低货币供应量,一方面可抑制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放慢经济增速,减少进口支出,改善经常账户状况。另方面,货币供应量减少会导致价格下降,提高一国出口品的国际竞争力,通过出口增加使经常账户逆差减少。货币政策对国际收支中资本和金融账户的影响不同于财政政策。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货币供应量的减少将提高而不是降低利率,在资本的国际流动不受限制的情况下,会吸引大量资本流入,导致资本和金融账户出现顺差,使国际收支得到进一步改善。,因此,在国际收支失衡调节中,货币政策将比财政政策发挥更大的作用。,12,国际收支的政策调节,(,3,),3,、支出转换政策,(,EXPENDITURE-SWITCHING POLICY,),不改变,总需求和总支出规模,而改变需求和支出方向,汇率政策 (经济杠杆),财政管制 (经济杠杆),直接管制 (行政手段),贬值、高关税、增加补贴可以改善国际收支,13,汇率政策,:,在不同的汇率制度背景下,实施汇率调整政策的做法不尽相同,主要有:,汇率制度变更,:在原先采用固定汇率或钉住汇率的情况下,如果出现巨额国际收支赤字,当局可以采用浮动汇率制或弹性汇率制,允许汇率由市场供求自行决定,让汇率的自发变动来纠正国际收支逆差。,外汇市场干预,:在汇率由市场决定的情况下,当局可通过参与外汇交易,操纵本币贬值以增加出口减少进口,改善其国际收支状况。,官方货币贬值,:在实行外汇管制的国家,汇率由一国货币当局确定,而非由市场供求决定。货币当局可以通过公布本币贬值,直接运用汇率作为政策杠杆实现奖出限入,以消除其国际收支逆差。,14,财政管制,是指政府通过管制进出口商品的价格和成本来达到调节国际收支目的的政策措施。各国经常采用的财政管制方法主要有:,进口关税政策,,通过提高进口关税税率来限制进口数量,或者通过降低进口生产资料的关税来扶植本国进口替代和出口替代产业的发展;,出口补贴政策,,如对出口商品发放价格补贴或出口退税等;,出口信贷政策,,如由官方金融机构向本国出口商或外国进口商提供优惠贷款等。,15,贸易管制,是指政府采取的直接限制进出口数量的政策措施。各国经常采用的贸易管制方法主要有:,进口配额制,,即由政府规定在一定时期内部分进口商品的数量限制;,进口许可证制,,即由政府通过发放进口许可证来限制进口商品的种类与数量;,规定苛刻的进口技术标准,,包括卫生检疫条件、安全性能指标、技术性能指标、包装和标签条例等;,歧视性采购政策,,即要求政府部门和国营企业必须尽量采购国产品,限制购买进口商品;,歧视性税收,,即政府对进口商品征收较高的销售税、消费税等。,16,外汇管制,是一国政府为平衡国际收支而对外汇交易所进行的限制,包括对外汇买卖、外汇汇价、国际结算及资本流动等诸多方面的外汇收支与交易所做的规定,。,17,常用外汇管制方法主要有:,贸易外汇管制,:出口所得外汇收入须全部或部分卖给外汇指定银行,而进口所需外汇支出需要在外汇管制机构的批准下从外汇指定银行购汇;,非贸易外汇管制:,对绝大部分非贸易外汇实行许可证制、限额制、预付存款制、以及课征非贸易外汇购买税等;,资本输出入管制:,一些发展中国家采取优惠政策与措施,吸引国际资本流入,限制资本流出;,非居民银行账户管制,,根据非居民银行账户产生原因的不同,通过设立自由账户、有限制账户以及封锁账户等形式,对外汇交易以及国际结算等加以限制;,对黄金现钞输出入进行管制;,实行复汇率制:,根据外汇的不同来源和使用情况,制定和利用多重汇率,常见的做法主要有固定的差别汇率制、混合汇率制等。,18,以直接管制政策作为国际收支调节政策的优点首先在于其效果迅速而显著。需求管理政策和汇率调整政策必须先通过对生产活动和外汇供求产生影响后,才能发生效果。因此,不但需要一段时间,而且不一定能够完全达到预期目的。但实施直接管制政策,只要政策当局处理得当,即可迅速达到预期目的。其次,在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为局部性因素时,较易针对该部分实施管制,因而不必使整个经济发生变动,而需求管理政策和汇率调整政策则较难做到这点。,19,然而,直接管制政策有若干弊端:,直接管制会对价格机制发生阻碍作用,不利于自由竞争和资源最佳配置,社会福利也难以实现最大化;,由于直接管制措施易于察觉,因而比需求管理政策和汇率调整政策更易招致他国的责难或报复;,暂时得到政策保护的受益者,在这种政策措施已经变得没有必要之后,也总是不愿让它废止,因而直接管制措施有一种长期持续的倾向。,20,国际收支的政策调节,(,4,),4,、供给调节政策,从根本上提高国家竞争力的长期性政策,克服结构性国际收支失衡,科技政策、产业政策、制度创新,通过制定合理的科技政策,可以提高一国整体科技水平,增加出口商品的技术含量,提高进口替代品竞争力,达到改善国际收支状况的目的。制定合理的科技政策包括:增加科技投入、加强基础理论研究、鼓励技术发明与创新、加快科技成果的应用与推广加大技术引进、增加教育投入提高劳动者素质等,。,21,三、国际收支国际协调机制,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经济与其他国家经济密切相关,各国经济之间既相互依赖,又相互影响。当一国试图采取有利于本国国际收支恢复均衡的调节政策时,肯定也会对其他国家产生影响,特别是有可能使其他国家的国际收支状况恶化。在这种情况下,各国的国际收支调节政策将面临两种选择:一是完全分散的独立决策,在考虑,政策溢出效应,的情况下,尽可能地选择对本国国际收支最有利的政策;另一种方式则是对各国政策进行某种程度的国际合作与协调。,22,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选择前一种决策往往是不合理的,这是因为如果各国都试图采取损人利己或者以邻为壑的调节政策的话,最终谁都不能从中得到任何益处,而且还会使整个经济体系缺乏效率。因此,加强调节政策的国际协调是十分必要的。,23,从,狭义,上讲,国际收支的国际协调机制是指各国在制定国际收支调节政策的过程中,通过各国之间的磋商等方式来对某些国际收支调节政策进行共同设置。,最典型的是通过设置共同的汇率政策、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等,来协调各国之间的国际收支和国内经济。欧元区便是这种国际协调的典型案例。从,广义,上说,国际收支的国际协调机制具有更加广泛的内容,它包括凡是在国际范围内能够对各国国际收支调节政策产生一定程度制约作用的一切行为。按照协调程度的不同,国际收支国际协调机制可以由低到高分为以下五个层次:,24,1.,信息交换,:即各国在分散决策的前提下,相互交换为实现国际收支均衡所用调节政策的工具类型、搭配原则以及作用机制等信息;,2.,危机管理,:它是指在出现突发性国际收支失衡的情况下,由各国共同采取适当的调节政策以渡过危机;,3.,避免共享变量的冲突,:即由有关国家就共享变量(如汇率)达成共识,以避免因意见不一采取不同措施造成国际收支失衡;,4.,部分协调,:是指仅将部分国际收支调节政策纳入共同政策的范畴。欧元区的政策协调就是实行统一的汇率政策和货币政策,其它经济政策则具有一定的独立性;,5.,全面协调,:是将不同国家的所有调节政策都纳入协调范畴,最大限度地获取政策协调的收益。,25,国际收支的国际协调机制有两种协调方式,:,相机性协调,和,规则性协调,26,相机性协调,是指根据各国国际收支的具体情况,在没有既定协调规则的条件下,通过各国之间的临时性协商确定各国应采取的政策组合。(事后),相机性协调的优点,在于可针对具体情况就更为广泛的问题进行协商,缺点,有两个:,一是可行性较差,每次政策协调行动实际上都是各国政府之间的一次讨价还价过程,不仅政策协调的决策成本很高,而且很难对各国政府真正形成制约作用;,二是缺乏可信性,很难在缺乏明晰规则的情况下,通过一些临时性的措施来合理影响公众的心理预期,从而给政策协调带来相当大的不确定性。,相机性协调,27,规则性协调,规则性协调,是指通过制定出明确的规则来指导各国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进行协调。,规则性协调的,优点,在于决策过程清晰,政策协调的可行性与可信性较高,政策协调的效果也比较明确,因而受到各国的普遍重视。布雷顿森林体系和欧元区成员国的政策协调,都是规则性协调的典型案例。,28,虽然国际收支的国际协调机制可给参与协调的国家带来许多利益,但在许多情况下,这种协调带来的利益存在相当大的不确定性。,第一,从协调行为来看,各国国家利益的差异往往会导致相互间缺乏信任,从而使各国产生用较少付出获得较多收益的行为(机会主义行为);,第二,从协调效果来看,由于各国协调目标不尽相同,协调政策工具的偏好不同,政策发挥作用的条件与传导机制也不同,都使政策协调的效果大打折扣(协同效应);,第三,经济政策的协调在许多时候还需要有政治上的合作,如果缺乏强有力的政治支持,有时经济政策的协调甚至将无法实行(政治市场)。综上所述,国际收支的国际协调机制是一个涉及众多因素的系统工程,如何不断改善协调的方式与效率提高协调效果与收益,仍是今后国际金融学所需解决的重大课题,。,29,国际收支调节,政策搭配理论,搭配原则:,考虑收支失衡的性质,暂时性、结构性、货币性、收入性、周期性,兼顾内部均衡,搭配类型,支出增减政策与支出转换政策,支出增减、转换政策与融资政策,支出增减与供给调节,30,米德冲突,固定汇率条件下,政府一般无法运用汇率政策,而只能主要运用影响社会总需求的政策来调节内外均衡,而这类政策往往不能兼顾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同时实现。,31,丁伯根(,TINGBERGEN,)法则,实现个独立的政策目标,至少需要相互独立的个有效的政策工具。,假定只存在两个目标,T,1,与,T,2,,两种工具,I,1,与,I,2,。只要,a,1,b,1,a,2,b,2,(即两个政策线性无关。两者相等时,意味着两种工具对这两个政策目标的影响是相同的),决策者就可以通过政策工具的配合,达到理想的目标水平。,T,1,= a,1,I,1,+ a,2,I,2,T,2,= b,1,I,1,+,b,2,I,2,32,蒙代尔的政策指派与有效市场分类原则,政策指派原则,:,如果每一政策工具被合理地指派给一个目标,并且在该目标偏离其最佳水平时按规则进行调控,那么在分散决策的情况下,仍有可能实现最佳调控目标。,有效市场分类原则:,每一目标应指派给对这一目标有着相对最大的影响力,因而在影响政策目标上有相对优势的工具。由此认为,应该用货币政策实现外部均衡目标,财政政策实现内部均衡目标。,33,蒙代尔的政策指派与有效市场分类原则图示,货币扩张,预算增加,1.,衰退,/,逆差,2.,通胀,/,逆差,4.,衰退,/,顺差,3.,通胀,/,顺差,IB,EB,34,财政与货币政策的搭配,区间,经济状况,财政政策,货币政策,1,失业、衰退,国际收支逆差,扩张,紧缩,2,通货膨胀,国际收支逆差,紧缩,紧缩,3,通货膨胀,国际收支顺差,紧缩,扩张,4,失业、衰退,国际收支顺差,扩张,扩张,35,斯旺(,.,)的支出转换与支出增减政策搭配,支出转换,支出增减,贬值,国内支出增加,4.,通胀,/,顺差,2.,失业,/,逆差,3.,失业,/,顺差,1.,通胀,/,逆差,IB,EB,36,支出转换与支出增减政策搭配,基本结论,:使用两种方法实现内外均衡。针对不同的内、外失衡情况,使用的政策搭配方法不同。利用支出增减政策谋求内部均衡,而利用支出转换政策谋求外部均衡。,37,国际收支调节理论,弹性理论,核心内容:货币贬值取得成功的条件及其对贸易收支和贸易条件的影响。,理论基础:马歇尔微观经济学和局部均衡分析方法(马歇尔,勒纳条件),弹性的基本概念,:,弹性表明一种反映程度,即由于一种变量发生变化,而引起另一种变量相应变动,这两种变动的相关程度就是弹性。,38,弹性理论,进口产品的需求弹性,E,m,=,进口品需求量的变动率,/,进口品价格变动率,出口产品的需求弹性,E,x,=,出口品需求量的变动率,/,出口品价格变动率,进口产品的供给弹性,S,m,=,进口品供给量的变动率,/,进口品价格变动率,出口产品的供给弹性,S,x,=,出口品供给量的变动率,/,出口品价格变动率,39,基本思想与结论,收入不变时汇率变动对调节国际收支的作用:,货币贬值会引起进出口商品价格的变化,从而引起进出口产品数量的变动。假定进出口产品的供给弹性无限大,这些变动最终能否改善贸易收支,取决于进口产品的需求弹性和出口产品的需求弹性是否足够大。弹性论的结论是,货币贬值后,进口产品的需求弹性和出口产品的需求弹性之和大于,1,,贸易收支才得以改善。两者之和小于,1,,贸易收支恶化。两者之和等于,1,,贸易收支不变。,40,弹性理论,国际收支差额,B = P,x,X - r P,M,M,P,x,:,出口本币价格,X,: 出口数量,P,M,:,进口外币价格,M,:进口数量,B,=,E,x,P,x,X/100 (1- E,m,)r,P,M,M/100,如果,E,x,P,x,X,(,1- E,m,),r P,M,M,国际收支就会由于汇率贬值而改善。反之,则会恶化。,通常假定贬值前国际收支是平衡的,P,x,X = r P,M,M,,,即,E,x +,E,m, 1,这就是马歇尔,勒纳条件(,Marshall-Lerner Condition,),是本国货币贬值能够带来国际收支改善的必要条件。,41,J,曲线效应,涵义:在贬值初期的一段时间,贬值并不能带来国际收支改善,反而可能导致其恶化。这一现象被称为“,J,曲线效应”。,贬值后的三个阶段:,货币合同阶段:(,Currency-Contract Period,),传导阶段(,Pass-Through Period,),数量调整阶段(,Quantity Adjustment Period,),42,43,产生,J,曲线效应的原因在于本币贬值后的时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货币合同阶段、传导阶段和数量调整阶段。,在,货币合同阶段,,由于进出口合同都是事先签订好的,进出口商品的价格和数量不会因贬值而发生改变,因此,以外币表示的贸易差额就取决于进出口合同所使用的计价货币。如果进口合同以外币定值,出口合同以本币定值,那么本币贬值必定会恶化该国的贸易收支,(,贬值后,凡以外币定价的进口,折成本币后的支付将增加;凡以本币定价的出口,折成外币的收入将减少),。,44,在,传导阶段,,进出口商品的价格在签订合同时已开始改变,而数量还没有发生变化,这里存在着五种可能的滞后现象:认识滞后,指新的价格信息不能立即为交易双方所掌握;决策滞后,指贸易商需要时间来判断价格变化的重要性,以便作出决策,定购新的商品和劳务;订货滞后,指定购新的商品和劳务需要时间;替代滞后,指在定购新商品之前先要耗用完库存商品或报废掉目前尚有置存价值的机器设备;生产滞后,指增加或转产商品和劳务需要有一个过程。,(即使贬值后签订的贸易协议,出口增长仍然受以上几种滞后的影响;进口方面,进口商有可能会认为现在的贬值是以后进一步贬值的前奏,从而加速订货)。,45,上述种种原因的存在,导致短期内进出口量不变,即使可能会发生变化,其变化的幅度也远远小于价格变化的幅度,从而使一国贸易收支状况恶化。但是,这一阶段并非是不可逾越的。到了,数量调整阶段,,进出口数量不仅能够变动,而且其变动的幅度将逐渐增大并超过价格变化的幅度。此时,本币贬值对改善一国贸易收支的效应将开始得到发挥,贸易差额将从逆差趋向平衡并最终实现贸易收支的顺差,。,46,(,五,),对弹性理论的评价,国际收支弹性理论是在金本位制全面崩溃及,30,年代全球性经济危机的背景下产生的。它之所以在西方国际金融学界久盛不衰,成为当代西方国际收支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关键在于它适合了当时西方国家制定经济政策的需要,并在许多国家调节国际收支的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另一方面,这一理论也有其局限性,主要表现在:,47,1.,该理论只是建立在局部均衡分析的基础上。,2.,该理论没有涉及到国际资本流动。,3.,应用该理论可能存在技术上的困难。,48,吸收分析法,1952,年,美国经济学家西德尼,亚历山大(,Sidney Alexander,)在一篇题为,贬值对贸易收支的效应,的论文中,以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为基础,从一国国民收入与支出的关系出发,对国际收支问题进行了更为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国际收支的吸收论(,Absorption Approach,)。该理论在国际收支理论与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之间建立了全面的联系,标志着国际收支理论进入了成熟发展阶段。,49,政策主张,紧缩性的货币财政政策减少进口,改善国际收支,运用支出转换政策(贬值)缓解货币财政政策对内部均衡的负面影响,贬值改善国际收支的条件是存在闲置资源,50,(,一,),基本理论框架,运用国民收入恒等式:,Y=C+I+G+X-M,(1-21),经移项整理后得:,X-M=Y-(C+I+G),(1-22),以,B,代表国际收支经常帐户差额,则有:,B=X-M=Y-(C+I+G),(1-23),以,A,代表国内支出总额,即,A,C,I,G,,亚历山大将,其命名为,“,吸收,”,,则,(1-23),式变为:,B=Y-A,(1-24),当国民收入小于总吸收时,产生逆差。,盈余是吸收相对于收入不足的表现,因此,一国国际收支状况最终都是要通过改变收入或吸收来调节。,51,(,二,),货币贬值效应分析,对,(1-24),式取增量形式可得:,(1.25),货币贬值影响经常帐户通过两种方式进行:货币贬值导致该国生产和收入的变化,从而导致经常帐户差额被收入变化和收入引致的吸收变化的两者差额所改变;货币贬值可改变与任一既定实际收入水平相联系的实际吸收量。,货币贬值对收入有直接效应,Y(,闲置资源效应、贸易条件效应),而对支出的效应则可分为两部分:即作为收入变动的结果和收入以外的其他原因所产生的变动,。,前者可表示为,cY,,其中,c,是边际吸收倾向;后者可记为,Ad,,亚历山大称其为贬值对吸收的“直接效应”(实际现金余额效应、收入再分配效应、货币错觉效应)。,52,由于,(1.26),所以,(1.27),由,(1-27),式,货币贬值对国际收支状况的实际效果要取决于三个因素:贬值对实际收入所产生的直接效应;边际吸收倾向的大小;贬值对吸收的直接效应。,53,1.,货币贬值对收入的直接效应,(1),闲置资源效应,(2),贸易条件效应,2.,货币贬值对吸收的直接效应,(1),实际现金余额效应,(2),收入再分配效应,(3),货币错觉效应,54,(,三,),对吸收论的评价,国际收支吸收论建立在凯恩斯宏观经济学基础之上,采用一般均衡分析的方法,将国际收支和整个国民经济的诸多变量联系起来进行分析,从而克服了国际收支弹性理论局部均衡分析的局限性,较之弹性理论前进了一大步。同时,吸收理论还具有强烈的政策配合的涵义,使其具有较强的应用性。,55,吸收理论的局限性表现在:,1.,没有对收入吸收与贸易收支之间的因果关系提供令人信服的逻辑分析。,2.,隐含了两个重要的假定,即贬值是出口增加的唯一原因和生产要素的转移机制运行顺畅,在现实中难以实现。,3.,忽略了资本流动在国际收支中的作用。,56,货币分析法,理论起源:从货币理论引导出来,主要贡献在于强调国际收支失衡会引起货币存量的变化,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际资本日益增加的流动性,从根本上改变了世界经济的运行环境,从而改变了国际收支理论的分析焦点。而宏观经济理论本身也在不断发展这一事实,特别是货币主义的重新崛起,又为这种分析焦点的转变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芝加哥大学的罗伯特,蒙代尔(,R.Mundell,)和哈里,约翰逊(,H.Johnson,)等人将起源于芝加哥学派的国内货币主义向国际金融领域延伸和扩展,形成了国际收支的货币论(,Monetary Approach,)。,57,(,一,),假定条件,1.,假设各国实行严格的固定汇率。,2.,假设一国经济处于充分就业均衡状态,其实际货币需求是实际收入的稳定函数。,3.,假设货币供给的变化不会影响到实物产量。,4.,假设购买力平价成立,即存在一个高效率的世界商品市场和资本市场,由于完全自由的套购、套卖和套利活动,使得同一商品的价格和资金的价格保持一致。,5.,各国不对资本流动采取抵消政策。,58,货币分析法的内容,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M s= Md,(,1,),M,d,= PL,(,y,,,i,) (,2,),分别表示国内价格水平、实际国民收入、利率、实际货币需求量,M,s,= m,(,D + R,) (,3,),D,:国内货币供应基数(央行信贷),R,:国外提供的货币供应基数(储备),m,:货币乘数,R = 1/m PL,(,y,,,i,),- D,m,为常数,则收支盈余为, R = 1/m PL,(,y,,,i,),- D,(,4,),第一项反映名义货币需求的变化,第二项反映国内货币市场供给变化,,国际收支问题反映的是货币供给量对货币需求的调整过程。,59,货币论的结论,国际收支是一种货币现象,国际收支逆差实际上就是一国国内的名义货币供应量(D)超过了名义货币需求量。,国际收支问题实际上反映的是实际货币余额(货币存量)对名义货币供应量的调整过程。当国内名义货币供应量与实际经济变量所决定的实际货币余额相一致时,国际收支达到均衡。,60,货币论的政策主张,所有国际收支不平衡都是货币性的,因此可以由国内货币政策来解决。,国内货币政策主要是指货币供应政策。因为货币需求是收入、利率的稳定函数,而货币供应则在很大程度上由政府决定。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可减少国际收支逆差,扩张性的政策可以减少国际收支顺差。,贬值、进口限额、关税等调整措施,只有它们能够货币需求、特别是提高国内价格水平时,才能改善国际收支。但若同时伴有国内信用膨胀,则不一定能改善国际收支。,61,(,三,),评价,国际收支货币论的贡献主要表现在:,1.,货币理论所注重的是国际收支调节的另一侧面,即其研,究焦点不是放在出口、进口、投资、消费等一国经济活,动的实物方面,而是放在货币方面。,2.,在政策主张上,货币理论把国际收支的货币调节放在首位,强调货币政策的运用。,62,国际收支货币论的缺陷主要表现在:,1.,过于强调货币因素对国际收支的影响,而忽视对收入水平、支出政策等实物因素的分析。,2.,货币理论的假定条件不一定能成立,(,如货币供应变动不影响实物产量、一价定律等)。,63,复习思考题,1.,试述国际收支平衡表的主要内容。,2.,试述国际收支失衡的主要类型。,3.,试比较国际收支弹性论、吸收论和货币论的异同。,4.,试述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机制。,5.,试述国际收支的政策引导机制。,6.,试述国际收支的国际协调机制。,6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