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材分析必修1课件

上传人:494895****12427 文档编号:242861726 上传时间:2024-09-09 格式:PPT 页数:83 大小:3.8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理教材分析必修1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物理教材分析必修1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物理教材分析必修1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物理1,主题一:运动的描述,(,1,)通过史实,初步了解近代实验科学产生的背景,认识实验对物理学发展的推动作用。,(,2,)通过对质点的认识,了解物理学研究中物理模型的特点,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3,)经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研究过程,理解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体会实验在发现自然规律中的作用。,(,4,)能用公式和图像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体会数学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重要性。,物理1主题一:运动的描述,1,物理1,主题二:相互作用与运动规律,(,1,)通过实验认识滑动摩擦、静摩擦的规律,能用动摩擦因数计算摩擦力。,(,2,)知道常见的形变。通过实验了解物体的弹性。知道胡克定律,(,3,)通过实验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知道共点力的平衡条件。能区分矢量与标量。能用力的合成与分解分析日常生活中的问题。,(,4,)通过实验,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理解牛顿运动定律,能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通过实验认识超重和失重现象。,(,5,)认识单位制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意义。知道国际单位制中的力学单位。,物理1主题二:相互作用与运动规律,2,第二章 运动的描述,课标要求,认识质点,了解物理学研究中物理模型的特点,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理解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第二章 运动的描述课标要求,3,运动的描述,课时建议,导入 认识运动,第,1,节 运动、空间和时间,第,2,节 质点和位移,第,3,节 速度和加速度,1,课时,1,课时,2,课时,运动的描述课时建议1课时,4,第一节 运动、空间和时间,内容要点,机械运动,空间位置的描述,时间的描述,第一节 运动、空间和时间内容要点,5,机械运动,主要解决参考系的问题,通过实例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这一部分的知识初中涉及到,学生也比较熟悉,可以让学生举例说明。讨论围绕以下问题:,(,1,)突出位置变化,(,2,)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3,)参考系的不同选择,观察和描述的结果不同,运动的物体也可以作为参考系,应用:空中加油,机械运动主要解决参考系的问题,通过实例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6,位置的描述、时间的描述,位置的描述,引入坐标,并增加了二维坐标,建立二维空间概念。,时间的描述,利用课本的神五实例,再增加一个实际的运动过程实例,如,100m,赛跑。,并由学生通过讨论再用具体实例分辨时间与时刻。分辨常用几个说法是时间还是时刻:,2,秒内,,2,秒末,第秒初,第秒末,位置的描述、时间的描述位置的描述,7,第二节 质点和位移,内容要点,1,、质点,2,、位移,3,、,s-t,图像,第二节 质点和位移内容要点,8,建立质点模型,补充一些例子,如,刘翔,110m,栏世界纪录,研究人的速度快慢。,围绕以下问题:,1,、详细描述物体运动有什么困难?,2,、我们需要了解物体各部分运动的区别吗?,3,、对这些问题如何简化?,4,、什么情况下可以把一个物体看成质点?,建立质点模型补充一些例子,如刘翔110m栏世界纪录,研究人的,9,研究刘翔的运动是否,任何情况,都能看成质点?,研究刘翔的运动是否任何情况都能看成质点?,10,质点,1,、在由学生举其他的实例,注意调动学生的讨论和参与。,引导分析:,是否小的物体都可以看成质点,是否圆形的物体都可以看成质点?是否转动的物体都不能看成质点?,明确:,根据研究的问题的需要,可以忽略物体的大小和形状的,可简化为一个质点。,2,、突出建立模型的思想方法,(,理想化模型),3,、强调质点是物理学研究问题,常用的模型,,强调质点有质量。,质点1、在由学生举其他的实例,注意调动学生的讨论和参与。,11,用实例引入位移概念,用实例引入位移概念,12,位移,用实例引入位移概念。建立位移的概念要把握以下三个方面:,(1),位移描述物体位置的变化 ,位移与物体运动的路径无关,了解位移与路程的不同 ,建立,矢量,的概念。,(2,)在一维坐标中算出位移的大小(变化量,末,-,初),用正负表示位移的方向。可以补充位移的大小与坐标零点的选择无关。,练习,:,垂直往返建立坐标,圆周运动位移等,.s=0,不一定静止。,(,3,)初步涉及矢量和,位移用实例引入位移概念。建立位移的概念要把握以下三个方面:,13,s-t图像,1、用描点法画出s-t图像(运动员随时间变化的位置),轨迹不同于图像,图像的意义更明确,引发对直线图像的分析,s-t图像1、用描点法画出s-t图像(运动员随时间变化的位置,14,DIS采集瞬时位移,DIS采集瞬时位移,15,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像,2、横坐标、纵坐标、连线方法、斜率等直线图像的相关问题。,3、可补充截距不为0的图像。,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像2、横坐标、纵坐标、连线方法、斜率等,16,s-t图像,1,、举出一个实际的运动,(,限一维运动,),2,、画出这个,实际运动,的过程图,3,、并画出,s-t,图像,4,、结合实际运动的过程图和,s-t,图像,复习位置、位移、时间、时刻这四个概念,作为以上两节的复习和巩固,s-t图像1、举出一个实际的运动(限一维运动),17,第3节 速度和加速度,1、知识点: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加速度的概念建立及基本运算,补充平均速率和瞬时速率。,2、方法:比值法、极限的思想,3、课时建议:2课时,第3节 速度和加速度 1、知识点:平均速度、瞬时速度、,18,对比值法和变化率的认识,平均速率、瞬时速率、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加速度的概念建立都基于对变化率的认识,描述变化的快慢。,提炼,方法,有助于对概念的理解和研究其他的变化率。(磁通量变化率、身高变化率、人口增长率),对比值法和变化率的认识平均速率、瞬时速率、平均速度、瞬时速度,19,平均速度,不同时间不同位移内的平均速度一般不同。,平均速度是矢量,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同。,一般的运动过程平均速度与速度平均不同。,平均速度不同时间不同位移内的平均速度一般不同。,20,瞬时速度,应用极限的思想,1、图2-22、2-23的分析是关键,2、用一个具体的实例体验(光电门测量瞬时速度或,DIS,系统,),瞬时速度应用极限的思想,21,瞬时速度,演示:应用光电门测量瞬时速度,1,、让滑块沿倾斜的气垫导轨做加速运动。,2,、将滑块放上不同宽度的遮光片,即,x,为,3 cm,,,2cm,,,1 cm,,,0.5cm,体会在较小的位移内、较短的时间间隔,t,内,平均速度能比较精确地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程。,3,、从这一事实出发,,t,越小,运动快慢变化越小,描述越精确,进而给出一个推断和认定,即当,t,很小很小时,就说是物体在时刻,t,的瞬时速度在这里渗透了极限思想。,瞬时速度演示:应用光电门测量瞬时速度,22,区别,平均速度的方向与物体位移方向相同,瞬时速度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同,平均速度只能粗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和方向,与位移或时间联系,是过程量。瞬时速度能准确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和方向,与时刻或位置联系,是状态量。,区别平均速度的方向与物体位移方向相同,23,平均速率:路程/时间,标量。,瞬时速率:瞬时速度的大小,标量。,平均速率:路程/时间,标量。,24,加速度,1、加速度概念的建立,2、对加速度正负意义的认识,3、加速度的初步计算,加速度1、加速度概念的建立,25,加速度的概念建立,1,、,增加一个,具体的实例,有助于加速度概念的建立,从具体到抽象。,举出一些加速度不同的实例,也可通过比较汽车的起动性能等具体的问题情景引入加速度的概念,强调,比值法,和变化率。,加速度的概念建立1、增加一个具体的实例有助于加速度概念的建立,26,车辆的性能好坏的一个重要参数,(0-100KM/H,加速时间,),对比,.,如何比较速度改变的快慢?,车辆的性能好坏的一个重要参数(0-100KM/H加速时间),27,如何比较速度改变的快慢?,起步,20,秒达到的速度,如何比较速度改变的快慢?起步20秒达到的速度,28,如何比较速度改变快慢?,通过学生的举例和讨论分辨速度快、速度变化大、速度变化快是不同的,进一步巩固对概念的认识。,如何比较速度改变快慢? 通过学生的举例和讨论分辨速度快、速,29,加速度正负的认识,1、通过一些加速运动、减速运动的实例,了解加速度正负的含义。,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无关,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一致。,2、应用运动图直观地表达s、v、a的关系,建立矢量概念,直观清晰。,(汽车出站、匀速、进站),加速度正负的认识1、通过一些加速运动、减速运动的实例,了解加,30,1、以下对于加速度的认识中,哪些是对的?,A、物体的加速度很大,速度可以很小,B、物体的速度为零,加速度可以不为零,C、加速度表示增加的速度,D、加速度为零时,速度必然为零,E、物体的速度越大,则加速度也越大,F,、速度很大的物体加速度很小,1、以下对于加速度的认识中,哪些是对的?,31,1、以下对于加速度的认识中,哪些是对的?,G,、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大,则加速度越大,H,、,物体的,速度变化很大,加速度却很小,I,、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快,则加速度越大,J、速度变化量的方向为正,加速度方向为负,K,、物体加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速度方向,1、以下对于加速度的认识中,哪些是对的?,32,加速度的初步计算,例题分析,1、画图表示物理过程,养成良好的分析和解题的习惯。,2、解题的规范要求,3、通过例题的结果再体会加速度的大小和正负的含义。,加速度的初步计算例题分析,33,第三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课标要求,经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研究过程,理解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体会实验在发现自然规律中的作用。,知道什么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它的瞬时速度随时间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它的加速度有什么特点。,能用公式和图像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体会数学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重要性。,第三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课标要求,34,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课标要求,通过史实,初步了解近代实验科学产生的背景,认识实验对物理学发展的推动作用。,(,伽利略对落体运动的研究:质疑、逻辑推理、实验、数学推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课标要求,35,课时建议,本章教材有3节内容,安排8课时。,第1节 三课时(包含习题处理),第2节 二课时(包含学生实验),第3节 一课时,2节处理本章剩余习题,复习第二、三单元,并进行运动学内容考试。,课时建议本章教材有3节内容,安排8课时。,36,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第一课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加速度特点,(,1,)、加速度保持恒定。,(,2,)、加深加速度的方向和正负的理解,速度变化规律,(,1,)速度变化均匀,(,2,)速度公式,(,3,),v-t,图像,(,4,)补充中间时刻的速度公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第一课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37,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第一课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加速度特点(,1,)、加速度保持恒定。(,2,)同时讨论匀加速和匀减速两种情况,加深加速度的方向和正负的理解,速度变化规律,(,1,)速度变化均匀(,2,)速度公式(,3,),v-t,图像,(,4,)补充中间时刻的速度公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第一课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38,根据表格和图像,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小车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吗?学生可以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讨论:,一、分析表格,1,、速度随时间是怎样变化的?有什么特点?加速度有什么特点?,2,、,2.5s,,,12s,的速度是多少?(导出,v,的计算公式),二、分析图像,1,、读出任意时刻的速度,2,、得出加速度恒定,得出斜率是加速度,3,、从截距上读出初速度,剩余时间讨论,P33,的讨论与交流,根据表格和图像,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小车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的,39,补充,1,、,用位移数据求平均速度,或用图像证明,2,、,v,、,t,包围的面积是位移,3,、描点法画匀变速,s-t,图(直接应用本节课数据),补充1、,40,第二课时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变化规律,1,、位移与时间关系得导出,:,阅读,2,、位移与速度关系的导出,3,、补充推论,S=at,2,4,、小结各个公式的使用特点和公式的选择方法,第二课时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变化规律1、位移与时间关,4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变化规律,例题教学:,(1)强调过程分析,画过程示意图,(2)公式的选择,(3)加速度符号的处理,(4)补充10s的位移 ,隐含条件的分析,(5)一题多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变化规律例题教学:,4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第三课时,完成习题及评讲、小测等,达到巩固的目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第三课时 完成习题及评讲、小测等,4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探究,1,、了解打点计时器及其使用方法,2,、掌握使用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记录时间和位移的技能,,3,、运用这一技能测定平均速度,4,、判断物体是否作匀加速运动。,5,、能独立完成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研究。通过实验操作、现象观察、数据处理和讨论交流等过程,体会实验在发现物理规律中所起的作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探究1、了解打点计时器及其使用方法,44,数据处理,1、数据处理,(1)注意理解一些名词、概念。如计时点、计数点,两个计数点之间的位移、平均速度、某时刻的瞬时速度是怎样求得的。,(2)数据处理的方法作了简化,计算方法简便,判断匀变速直观。,(3)求最终的加速度平均值建议使用图像法,数据处理1、数据处理,45,数据处理,v,t,数据处理vt,46,频闪照相法,1、频闪照相法记录位移和时间,2、通过图片、课件、录像等介绍频闪照相法的原理和应用。,频闪照相法1、频闪照相法记录位移和时间,47,第三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例 自由落体运动,落体,的,快慢,1,、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1,)落体运动现象,(2),理想化模型,2,、理解自由落体的加速度,3,、掌握自由落体的速度、位移的计算方法,能用自由落体规律解决有关问题。,4,、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研究,第三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例 自由落体运动落体的快慢,48,第4章 相互作用,课标,内容标准:,通过实验认识滑动摩擦、静摩擦的规律,能用动摩擦因数计算摩擦力,知道常见的形变,通过实验了解物体的弹性,知道胡克定律,第4章 相互作用课标内容标准:,49,课时安排:,6,课时,4.1,重力与重心,1,课时,4.2,形变与弹力,2,课时(胡克定律实验),4.3,摩擦力,2,课时(滑动摩擦力规律实验),机动,1,课时,课时安排:6课时,50,教材关系分析,4.1,重力与重心承前启后作用(把初中有关力学知识复习起来),4.2,形变与弹力经历探究的过程和体验科学方法(微小形变实验,探究弹簧伸长量与弹力的关系实验),4.3,摩擦力体验科学思维的成就(通过实验和科学分析认识静摩擦力的存在),教材关系分析4.1重力与重心承前启后作用(把初中有关,51,4.1,重力与重心,力的描述:,力的基本概念,力的三要素,力的图示,重力及其测量:,g,含义的拓展,,,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重心与稳定:,重心概念的提出是等效法具体的应用,4.1重力与重心力的描述:,52,4.2,形变与弹力,形变:,体验微小形变放大法(科学方法),弹力的方向,弹力:,了解弹簧的弹力与何因素有关,经历探究,弹簧伸长量与弹力的关系,弹力的应用:,体验物理问题就在我们身边,了解弹簧的作用,4.2形变与弹力形变:,53,4.3,摩擦力,滑动摩擦力:,了解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体验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物体间压力的关系,静摩擦力:,通过实验和,科学分析判断是否存在静摩擦力,摩擦力的调控:,通过对身边摩擦现象的分析,认识到我们身边有大量物理问题,4.3摩擦力滑动摩擦力:,54,第5章 力与平衡,课标,内容标准:,通过实验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知道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区分矢量和标量,用力的合成与分解分析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第5章 力与平衡课标内容标准:,55,教学建议,课时安排:,7,课时,5.1,力的合成,2,课时,5.2,力的分解,1,课时,5.3,力的平衡,1,课时,5.4,平衡条件的应用,2,课时,机动,1,课时,教学建议课时安排:7课时,56,教学内容关系,5.1,力的合成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加深对力的矢量性的认识,5.2,力的分解通过实验体验力的分解的依据和掌握合成和分解的方法,5.3,力的平衡通过科学实验和科学归纳知道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5.4,平衡条件的应用通过对平衡物体的问题解决,巩固和提高对力的合成和分解方法的掌握和应用,教学内容关系,57,5.1,力的合成,5.1,力的合成,教学,案例,P,Q,M,N,B,A,C,5.1 力的合成5.1 力的合成教学案例PQMN,58,5.2,力的分解,力的分解:,通过实验了解力的分解的依据,力的正交分解:,通过实例体验正交分解的优点(如求多个力的合力等),力的分解法的应用,通过具体实例,掌握力的分解和合成的方法来解决问题,5.2 力的分解力的分解:,59,5.3,力的平衡,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从二力平衡条件出发到三个以上共点力的平衡条件过渡,然后再用实验验证经历科学推理和实验过程,平衡的种类和稳度,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平衡的种类,通过实验体验稳度与哪些因素有关,5.3 力的平衡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60,5.4,平衡条件的应用,物体的静态平衡:,通过生活实例体验平衡现象就在我们身边,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了解平衡条件的应用方法,物体在某方向的平衡:,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体验到对物理知识的灵活应用,本节内容不能深入挖掘,能让学生知道怎样应用平衡条件来解决平衡问题即可,5.4 平衡条件的应用物体的静态平衡: 本节内容,61,平衡条件的应用示范例题,如图右图所示,一鸟笼用长度相等的细绳,OA,、,OB,悬挂在树枝上,细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细绳,OA,、,OB,受到的拉力大小相等,B.,细绳,OA,受到的拉力大小比细绳,OB,大,C.,细绳,OB,受到的拉力大小比细绳,OA,大,D.,细绳,OA,、,OB,受到的拉力大小之和一定等于细绳,OC,受到的拉力大小,30,0,60,0,O,A,B,C,平衡条件的应用示范例题如图右图所示,一鸟笼用长度相等的细绳O,62,解题思路(合成法),明确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受力分析,画出受力示意图,根据平衡条件进行合成或分解,画出相应合成图或分解图,列方程,求解,检验答案是否合理,30,0,60,0,O,A,B,C,F,A,F,B,F,C,F,AB,解题思路(合成法)明确研究对象300600OABCFAFBF,63,平衡条件的应用示范例题,重,12N,的物体静止在斜面上,发现所受重力和斜面对它支持力的合力为,6N,;求此斜面倾角和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G,F,N,F,f,平衡条件的应用示范例题重12N的物体静止在斜面上,发现所受重,64,解题思路(分解法),明确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受力分析,画出受力示意图,根据平衡条件进行合成或分解,画出相应合成图或分解图,列方程,求解,检验答案是否合理,G,1,G,F,N,F,f,G,2,解题思路(分解法)明确研究对象G1GFNFfG2,65,思考与练习,如图所示,将一条轻而柔软的细绳一端固定在天花板上的,A,点,另一端固定在竖直墙上的,B,点,,A,和,B,到,O,点的距离相等,绳长为,OA,的两倍。滑轮的大小与质量均可忽略,滑轮下悬挂一质量为,m,的重物。设摩擦力可忽略,求平衡时绳所受的拉力为多大?,思考与练习如图所示,将一条轻而柔软的细绳一端固定在天花板上的,66,物理教材分析必修1课件,67,第6章 力与运动,课标要求,通过实验,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理解牛顿运动定律,能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通过实验认识超重和失重现象。,第6章 力与运动课标要求,68,牛顿第一定律 1课时,牛顿第二定律 3课时,牛顿第三定律 1课时,超重与失重 1课时,复习 2课时,牛顿第一定律 1课时,69,包括:,导入跨越时空的对话,,1.,力与运动状态,2.,牛顿第一定律,3.,物体的惯性。,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包括: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70,物理教材分析必修1课件,71,物理教材分析必修1课件,72,1.,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安排,1,课时(可以考虑,2,课时),,2.,牛顿第二定律安排,1,课时,,3.,力学单位制安排,1,课时。,第二节 牛顿第二定律,1.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安排1课时(可以考虑2课,73,物理教材分析必修1课件,74,物理教材分析必修1课件,75,合力和分力的概念,演示实验,1,F,F,1,F,2,F,产生效果与,F,1,和,F,2,两力共同产生的效果相同,合力和分力的概念演示实验1FF1F2F产生效果与F1和F2两,76,合力和分力的定义,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而那几个力就叫做这个力的分力。,合力和分力的定义 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产,77,判断下列实验是否是合力和分力的关系?,把橡皮拉到,P,点,P,F,O,F,2,F,1,P,O,把橡皮也拉到P点,效果相同,判断下列实验是否是合力和分力的关系?把橡皮拉到P点PFOF,78,合力和分力大小、方向之间的关系?,演示实验,2,P,Q,M,N,B,A,C,猜想可能的关系:,两绳拉力大小之和一定等于合力大小,两绳拉力大小之和一定大于合力大小,两绳拉力大小之差一定小于合力大小,两绳拉力大小一定都小于合力大小,两绳拉力大小有可能都大于合力大小,合力和分力大小、方向之间的关系?演示实验2PQMNBAC猜想,79,研究合力和分力关系的实验方案?,实验器材介绍,F,2,F,1,P,O,把橡皮筋,弹簧测力计 2把,带有量角器的三角板 1副,实验方案的确定,如何确定是合力和分力的关系?,实验中要记录下什么物理量?,从数据中如何寻找合力和分力的关系?,研究合力和分力关系的实验方案?实验器材介绍F2F1PO把橡皮,80,可能的实验方案,1,)用一把弹簧测力计拉橡皮筋到,P,点,记下,P,点位置和弹簧测力计读数,F,和方向。,2,)用两把弹簧测力计同时拉同一根橡皮筋到,P,点,记下此时两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1,、,F,2,和两弹簧测力计的方向,3,)根据猜想寻找合力,F,和分力,F,1,、,F,2,大小和方向间的关系。,可能的实验方案1)用一把弹簧测力计拉橡皮筋到P点,记下P点位,81,合力和分力之间的关系?,平行四边形法则:,F,1,O,F,2,F,合力和分力之间的关系?平行四边形法则:F1O F2F,82,思考题,如何求出三个分力的合力?说明理由。,O,F,3,F,2,F,1,F,12,F,思考题如何求出三个分力的合力?说明理由。OF3F2F1F12,8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