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心理学全套ppt课件

上传人:txadgkn****dgknqu... 文档编号:242861120 上传时间:2024-09-09 格式:PPT 页数:284 大小:9.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心理学全套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84页
学前心理学全套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84页
学前心理学全套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8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学前心理学,学前心理学,学前心理学课程体系,第一章 绪论,第二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概述第三章 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第四章 学前儿童感觉和知觉的发展第五章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第六章 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第七章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第八章 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第九章 学前儿童情绪的发展,第十一章 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第十二章 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第十三章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学前心理学课程体系第一章 绪论,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一、对象: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儿童从出生到入学前这一阶段心理的发生、发展特点 和规律的一门科学。,二、内容,(一)个体心理的发生,(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三)学前时期心理过程和个性、社会性 的发展,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三、,学前心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区别和联系,发展心理学:研究人从出生到衰老死亡整个人生心理的发生与发展问题。,普通心理学:研究人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问题。,学前教育学:研究对学前儿童实施教育的规律、原则、方法问题;,儿童解剖生理学:研究儿童生理解剖特征的科学;,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研究人的世界观、方法论的科学,说得具体一点就是研究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研究世界的本源问题,研究怎样客观辩证的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等。,三、学前心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区别和联系,第二节 学习和研究学前心理学的意义,一、理论意义:,(一)能够丰富和发展心理学的一般理论,(二)为辩证唯物论提供心理学的理论依据,(三)是人类发展的需要,二、实践意义:,(一)为儿童教育提供心理学的理论基础。,(二)为儿童医务、儿童文艺、儿童现教具设计等应用领域提供必要的心理学知识。,(三)为父母亲提供教养孩子的心理学知识,第二节 学习和研究学前心理学的意义一、理论意义:,第三节 学习和研究学前心理学的原则和方法,一、 原则,客观性原则,活动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教育性原则,一般与个别相结合的原则,第三节 学习和研究学前心理学的原则和方法一、 原则,二、学习方法,学习儿童心理学要关注心理学、生理学、卫生学的相关知识。,熟练掌握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观点。,理论联系实际的进行学习。,关注学前儿童教育中的现实问题,带着问题进行学习。,运用主题讨论进行学习。,认真做好读好笔记。,课后思考题要重视。,二、学习方法,三、研究方法,(一)两个方向,横向研究和纵向研究,1,、横向研究:又称横断研究,就是在同一时间内对某个或某些年龄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进行研究,可以研究心理发展的某一个方面,也可以研究对心理发展进行全面的研究。优缺点。,2,、纵向研究: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对一个或一组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研究,找出其心理发展的特点。优缺点。,三、研究方法,(二)三种方法,观察法,研究学前儿童最基本的方法,A,、概念:,就是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儿童在一定条件下语言和行为的表现,然后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判断儿童心理活动特点和规律的方法。,B,、类型:,(,1,)从时间,分为长期观察和定期观察,(,2,)从范围,分为全面观察和重点观察,(,3,)从规模,分为群体观察和个体观察,(二)三种方法,C,、观察法的实施,确定要观察的问题,制定观察计划,选择观察内容,设计观察提纲,进行观察,观察记录的程序和格式,观察记录的语言,观察者的反思,撰写观察报告,C、观察法的实施,实验法,1,实验室实验,就是在具有专门装置的实验室中利用专门的设备进行心理研究的方法。,2,自然实验法,在儿童的自然活动中控制或改变某些条件进行的实验,与观察法有相似之处。它兼有观察法和实验室实验法的优点,并克服了他们的缺点。,3,教育心理实验,就是结合教育和教学研究儿童心理的一种方法。, 实验法,调查法,包括谈话法、问卷法、测验法、产品分析法,1,、谈话法: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和计划直接询问儿童的看法、态度;或者让儿童做一个简单的演示,让他们说明为什么这样做,以了解他们的想法,从中分析其心理特点。,2,、问卷法: 根据研究的目的,以书面形式将要收集的材料列成明确的问题,让被试回答。常用的形势时将一个问题回答范围的各种可能性都罗列在问卷上,让被试选择,根据回答,分析结果。问卷的编制和信度问题。, 调查法包括谈话法、问卷法、测验法、产品分析法,3,、测验法: 用编制好的心理测验作为工具测量儿童的某一行为表现,然后将测得地数据与心理测验提供的平均水平相比较,可以看出被试的个别差异。智力、个性、能力、兴趣等都可以进行测试。如,,贝利婴儿发展量表(,1969,年),维克斯勒学前和小学智力量表(,1967,年),卡特尔学前儿童人格问卷(,1974,年),3、测验法: 用编制好的心理测验作为工具测量儿童的某一行为表,4,、产品分析法: 从儿童的艺术作品、作业、日记、考卷中分析儿童的观察力、想象力、理解力、兴趣、能力和性格等。,4、产品分析法: 从儿童的艺术作品、作业、日记、考卷中分析儿,第二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概述,第一节 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一、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概念,几种解释:,(,一,),陈帼眉,学前心理学,: 是指儿童在每个年龄阶段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二)王振宇 教材:我们通常把儿童心理发展的连续过程中与一定阶段的年龄相对应的相对稳定的、一般的、典型的心理特征,称之为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三)我们的理解: 指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儿童在每个年龄阶段都表现出来的与其他年龄阶段相区别的、一般的、本质的、典型的特点。,第二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概述 第一节 儿童心理,剖析,:,1,、每个年龄阶段都有自己独特的年龄特征;,2,、那些具有普遍性、代表性、有一定性质的特点才能称为该阶段的年龄特征。,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具有稳定性和可变性,.,剖析:,二、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具有稳定性和可变性,稳定性的表现:,儿童的大脑发育有一个稳定的顺序和阶段,它是从后向前发展的。,人类掌握知识经验有一定的顺序性,儿童掌握人类知识经验也必须遵循这个规律;,儿童从掌握知识经验到大脑机能发生变化也要经过一个大体相同的、不断量变和质变的过程。,二、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具有稳定性和可变性,可变性的表现:,不同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使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有所变化;,儿童所生活的时代不同,也使他们具有不同的年龄特征;,教育条件不同,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也会有所变化。,年龄特征的稳定性和可变性是辩证统一的。,可变性的表现:,三、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划分阶段的必要性和复杂性、,各种划分方法:(了解学习),现行阶段的划分,我国现时通用的儿童心理阶段的划分(掌握),1,、婴儿期(又称乳儿期):,01,岁,新生儿:出生的第一个月,婴儿早期:,06,个月,婴儿晚期:,6-12,月,三、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2,、先学前期(前幼儿期):,1-3,岁,3,、学前期(幼儿期),3-6,岁,幼儿初期:,3-4,岁,幼儿中期:,45,岁,幼儿晚期:,56,、,7,岁,4,、学龄期:,6,、,7-18,岁,学龄初期:,6,、,7-11,、,12,学龄中期:,11,、,12-14,、,15,学龄晚期:,14,、,15-17,、,18,2、先学前期(前幼儿期):1-3岁,四、有关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概念,(一)转折期和危机期,(提问:转折期一定也存在危机吗?),(二)关键期: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某种特征的形成或某种能力的发展,在某一个时期容易出现,错过这个时期就难以形成,这个使儿童心理获得显著而迅速发展的时期就是关键期。,(三)敏感期或最佳期:,影响敏感期形成的因素:,四、有关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概念,(四)最近发展区:,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来的,是指儿童能够独立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儿童在成人指导下所能够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前者称为儿童的第一水平,后者称为第二水平。,最近发展区的大小是儿童心理发展潜能大小的主要标志;,最近发展区是儿童发展的每一时刻都存在的,同时,每一时刻又都在发生变化;,最近发展区因人而异;,好的教学是能够促进儿童最近发展区不断发生变化的教学。,(四)最近发展区:,第二节学前期各年龄阶段的主要特征,一、人生第一年,婴儿期或 乳儿期,(0 1,岁,),新生儿的无条件反射 :生来具有的、无需经,过学习训练就能对外部刺激作出的反应就是,无条件反射。,具有功能意义(生存意义)的:,无条件食物反射;,无条件防御反射;,无条件定向反射;,第二节学前期各年龄阶段的主要特征一、人生第一年,婴儿期或,不具备功能意义的:,抓握反射:,达尔文反射,巴宾斯基反射,击剑反射,(,强直性颈部反射),莫罗反射,迈步反射,游泳反射,不具备功能意义的:,二、心理的发生,1,、以条件反射的形成作为指标,儿童出生后不久,就能够建立条件反射,最先建立的是“食物性条件反射”,据前苏联心理学的研究证实,,16-20,天的新生儿就能够建立稳定的“食物性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既是生理活动,又是心理活动。,2,、以感觉的出现作为指标,二、心理的发生,有敏感的皮肤觉,较早的嗅味觉,对光的感受性,敏感的视觉,听觉的出现,有敏感的皮肤觉,三、心理的发展,开始认识世界,表现是视觉和听觉的集中,也是注意发生的标志;,人际交往的开端,母子的“眼睛对话”;,手眼协调动作开始发生,4,、,5,个月以后;,开始认生,5-6,个月有了感知辨别和记忆的能力,是儿童认知发展和社会性发展中的重要变化;,语言发展的准备期;,依恋关系开始发展, 8,、,9,个月的孩子明显的表现出分离焦虑。,三、心理的发展,思考: 早期依恋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二、,1-3,岁(一)神经系统的发展,(二)动作进一步发展,1,学会随意独立行走:,提问 :独立行走对儿童心理发展的重大意义?,2,、学习使用工具:,思考: 早期依恋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三) 最初的有目的的活动,1,、基本生活活动,2,、模仿性游戏:,(四)言语和思维真正发生,(五)出现最初的独立性:,23,岁出现第一个反抗期,是儿童开始产生自我意识的明显表现。,提问:怎样看待儿童的第一反抗期?,(三) 最初的有目的的活动,三,3-6,岁,(一),3-4,岁,(小班),1,、,初步生活自立,2,、认识依靠行动:在做中想、在活动中思考,例如,画画:,3,、,情绪作用大:,常常为微不足道的小事大哭,甚至全身抖动,很容易激动,.,等其情绪稳定下来,再进行说理教育。,三3-6岁,学前心理学全套ppt课件,学前心理学全套ppt课件,学前心理学全套ppt课件,4,、爱模仿:模仿是,3-4,岁幼儿的主要学习方式,他们往往通过模仿掌握别人的经验。良好的行为习惯常常是通过模仿学习并巩固下来的。,4、爱模仿:模仿是3-4岁幼儿的主要学习方式,他们往往通过,学前心理学全套ppt课件,(二),4-5,岁,(中班),1,、,更加活泼好动,:正常的儿童都是好动的。其原因是:,第一,生理原因,:骨骼肌肉系统比较柔软,肌肉收缩力差,长时间保持一种姿势,会使有关肌肉群负荷过重,,(二)4-5岁 (中班),活动交替进行,可使骨骼肌肉各部位有张有驰,轮流休息;活动主要依靠大脑神经系统的调解,幼儿大脑的成熟度不够,兴奋过程胜于抑制过程,所以会较多的变换姿势和动作。,第二,心理原因,:幼儿的认识活动依靠动作和行动,表现出来就是不停的动来动去。,活动交替进行,可使骨骼肌肉各部位有张有驰,轮流休息;活动主要,学前心理学全套ppt课件,学前心理学全套ppt课件,2,、思维具体形象:具体形象性是学前儿童思维的主要特点,这个特点在中班表现最突出。,(,1,)就是必须依靠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来进行思维,不能脱离物体的形象去抽象的思维,不能用抽象的数概念“几加几”来解答算题。,举例:“,妈妈你舔过她吗?,”,2、思维具体形象:具体形象性是学前儿童思维的主要特点,这个特,(,2,)中班幼儿理解成人的语言也常常依靠自己的生活经验。,举例:迷津,3,、开始接受任务:,(,1,)中班的幼儿开始能够接受严肃的任务,能够较好的执行指令。,(,2,)中班幼儿的有意注意、有意记忆、有意想象等都比,3,岁前有较大发展;,4-5,岁的坚持性行为发展最为迅速,其增长程度比,34,岁和,56,岁都大。,(2)中班幼儿理解成人的语言也常常依靠自己的生活经验。举例,4、,开始自己组织游戏,(,1,),4,岁左右是游戏蓬勃发展的时期,中班幼儿不但爱玩,而且会玩,他们能够自己组织游戏,自己规定主题,自己分工,安排角色。,(,2,)为什么幼儿喜爱游戏?游戏是很快乐的活动,可以开心地、自由的玩,可以自选主题、自己分配角色、制定计划、使整个心理面貌都处于积极的活跃的状态。,4、 开始自己组织游戏,学前心理学全套ppt课件,学前心理学全套ppt课件,游戏对幼儿心理发展的重大意义?,A, 游戏是最符合幼儿心理发展水平的活 动,游戏是解决幼儿心理内部矛盾的最佳途径;,提问:幼儿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是什么?,游戏能满足幼儿好奇、好动、好模仿的心理特点;,游戏对幼儿心理发展的重大意义?,B,游戏是对幼儿进行教育的有效手段,游戏能加快各种能力的发展;,举例说明游戏能发展幼儿的哪些能力,?,游戏有助于幼儿良好个性的形成。,思考:良好的个性应包括哪些要素?,B游戏是对幼儿进行教育的有效手段,(三),5-6,岁,(大班),1,、,提问:教师和家长该怎样对待幼儿的提问?,好问、好学,(,问为什么? ),2,、抽象思维开始萌芽,3,、开始掌握认知方式,4,、个性初具雏形,思考:你所认识的真实成长中的小中大班幼儿有哪些独特的特点?,(三)5-6岁 (大班),第三章 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第一节 注意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 作用,一、什么是注意?,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特点。,二、注意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注意与学前儿童知觉的发展,注意与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注意与坚持性的发展,注意与学前儿童的学习,第三章 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 第一节,第二节 学前儿童注意发展的趋势,一、定向性注意的发生先于选择性注意的发生,定向性注意,指外来的强烈的刺激会引起新生儿暂时停止哭喊或把视线转向刺激物,这就视最初的定向性注意。,选择性注意,是指儿童偏向于对一类刺激物注意得多,而在同样情况下对另一类刺激物注意得少的现象。,第二节 学前儿童注意发展的趋势,二、无意注意的发生早于有意注意的发生,无意注意,指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自然而然产生的注意。它是一种不由自主的,被动的注意。举例,有意注意,指有预定目的、必要时还需要付出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它是有人的意识去支配的、主动的注意。儿童在,2,岁以后有意注意才开始萌芽。,二、无意注意的发生早于有意注意的发生,第三节 各年龄段学前儿童注意,发展的特征,一、新生儿注意的特征,出现注意的最初形态,定向性注意的发生,对刺激物表现出一定的选择性,选择性注意的萌芽,新生儿注意的,5,条规律,第三节 各年龄段学前儿童注意,二、,1,岁前儿童注意发展的特征,(一)注意的选择性有一定的规律,偏好复杂的刺激物;,偏好曲线多于直线;,偏好不规则的模式多于规则的模式,偏好密度大的轮廓多于密度小的轮廓,偏好集中的刺激物多于分散的刺激物,偏好对称的刺激物多于不对称得刺激物,(二)注意选择性的变化发展过程,1,、从注意局部轮廓到注意全面轮廓;,2,、从注意形体外周到注意形体的内部,3,、经验在注意活动中开始起作用,二、1岁前儿童注意发展的特征,三,1-3,岁儿童注意发展的特征,(一)注意的发展和“客体永久性”的认识密不可分,什么是客体永久性,是指儿童理解了物体可以独立于他们的行为和知觉而存在或运动。,(二)注意的发展开始受表象的影响,(三)注意的发展开始受语言的支配,(四)注意的时间延长,注意的事物增加。,三1-3岁儿童注意发展的特征,四、,3-6,岁儿童注意发展的特征,1,、无意注意占优势,刺激物的物理特性是引起无意注意的主要因素,与幼儿的兴趣、需要密切联系的刺激物,逐渐成为引起无疑注意的原因,2,、有意注意初步发展,幼儿的有意注意受大脑发育水平的局限;,幼儿的有意注意是在外界环境,特别是在成人的要求下发展的;,幼儿逐渐学习一些注意方法;,幼儿的有意注意是在一定活动中实现的。,四、3-6岁儿童注意发展的特征,第四节 学前儿童注意力缺失的表现、 原因及纠正,一、幼儿注意力障碍个案分析,二、表现症状:,活动过渡,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不符合年龄特征,情绪不稳定,自制力差,难以完成适当的任务,第四节 学前儿童注意力缺失的表现、 原因及纠正,三、原因分析,生理方面的原因,不良习惯,外部无关刺激的干扰,睡眠严重不足,对当前活动无兴趣,四、 矫正策略,生理检查,对症治疗,调整饮食,适当的教育训练和干预,家园积极配合,三、原因分析,第四章 学前儿童感觉和知觉的发展,第一节 学前儿童感知发展的主要阶段,一、原始的感知发展阶段,儿童一出生就有感觉,如新生儿有味觉、嗅觉、视觉、听觉等,这些是生理性活动,同时又是原始的心理活动。,出生后不久,在感觉发展的基础上, 发展起来。,儿童最初的感觉是无条件反射,感知过程是对刺激物的最初的分析和综合,这种分析和综合的能力还是很低的。,第四章 学前儿童感觉和知觉的发展第一节 学前儿童感,二、从知觉的概括向思维的概括过渡阶段, 1,岁后,随着语言的萌芽和发展,知觉的概括水平逐渐提高。,由于语言发展的限制,婴儿常常是按照事物的明显特征辨认物体,还不能概括出事物的本质的属性,所以思维的概括要随着语言和思维的发展而逐步产生。,三、掌握知觉标准和观察力发展阶段,二、从知觉的概括向思维的概括过渡阶段,第二节 学前儿童视听觉、触觉的发展,一、视觉,儿童获得外界信息的渠道之一。健康的新生儿出生就有看的能力,这是人与动物的区别。,视觉敏度,指精确的辨别细致物体或处于具有一定距离的物体的能力,也就是发觉一定对象在体积和形状上最小差异的能力,即我们通常说的视力。,第二节 学前儿童视听觉、触觉的发展一、视觉儿童获得外界信,新生儿的最佳视距在,20cm,左右;,出生后,2,个月的婴儿视力可达,20100,;,出生后,6,个月左右的婴儿视力可达,2020,;相当 于常用视力表的,1.0,,即成人的正常视力。,我国的研究得出不同的结论:,1-2,岁,视力为,0.50.6,3,岁, 视力可达,1.0,;,4-5,岁后,视力趋于稳定。,新生儿的最佳视距在20cm左右;,儿童视力减退的原因,遗传因素的影响。遗传与近视有密切的关系;,光线照明不足或光线过分强烈;,儿童坐姿不良,桌椅高度不合适,读写姿势习惯不好等;,缺乏户外活动和身体锻炼,近距离视力活动时间过长,不注意及时休息等;,儿童视力减退的原因,儿童弱视,原因,可能是先天的;大部分可能是由高度远视、近视、散光、或者两眼的屈光度数不相等所引起;也可能是斜视引起的;也可能是在婴幼儿期由于某种原因不适当的遮盖过眼睛,使外界的光刺激不能到达眼内和大脑。,及早发现和治疗,无器质性病变的弱视,经及时治疗后,绝大多数可以获得正常的视力,治疗的最佳期是,3-5,岁;,12-13,岁以后弱视已经巩固就难以治疗。,儿童弱视,二、听觉,(一)胎儿听觉的发生,胎儿对声音的反应:对不同的乐声有不同的反应;,(二)关于胎教的知识:,古代胎教十律,历代著名医家徐之才、巢元方、孙思邈、陈子明等,都对胎教进行过专门研究,留下了十分精辟的论述,组成了系统的胎教理论和思想。,二、听觉,畅情志,适寒温,节饮食,慎起居,调劳逸,远房事,美环境,悦子身,戒酒浆,避毒药,慎针刺,安待产,畅情志,现代胎教五法,音乐胎教,情绪胎教,运动胎教,孕早期,:,做健身操,注意腰肌、腹肌的运动;,孕中期:散步、做广播操、适当的打打羽毛球。,孕晚期:散步,做缓慢的深呼吸运动,睡前做 四肢运动。,环境胎教,读书胎教,:, 现代胎教五法,(三)新生儿的听觉及听觉偏好,1,、新生儿对不同的声调、声音的纯度、强度、持续时间等都有不同的反应;出生后半个月,听觉与视觉就能协调。,2,、新生儿的听觉偏好: 新生儿爱听人的声音,最爱听母亲的声音;爱听柔和的声音;爱听高音调的声音。,(四)学前儿童听觉的个别差异,孩子一出生就表现出听觉的个别差异,(五)学前儿童听力的保护与培养,(三)新生儿的听觉及听觉偏好,1,、避免噪音污染:,45-60,分贝的噪音,便会产生中度干扰,夜间噪音应低于,45,分贝;,80-90,分贝的噪音,对听觉会有中度程度的损害;,90,分贝以上,便是危害,120,分贝,可致人暂时耳聋。,2,、创设良好的音乐环境:,3,、通过学习语言发展听觉 :,1、避免噪音污染:,三、触觉,(一)口腔触觉,儿童一出生就有口腔触觉,而且通过口腔触觉认识物体。儿童对物体的触觉探索最早是通过口腔活动进行的,口腔触觉作为探索手段早于手的触觉探索。周岁以前,口腔触觉是儿童认识物体的主要手段。,(二)手的触觉,抓握反射就是手的触觉的表现,手的无意性抚摸是继抓握活动之后出现的手的动作。比如,婴儿的手无意的碰到被子的边沿,他会沿着边沿抚摸被子,这是一种无意地触觉活动,也是一种早期的触觉探索。,三、触觉,(三)眼手协调动作的出现,即视觉和手的触觉协调活动的出现,是出生后头半年婴儿认知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也是手的真正探索活动的开始。大约在出生后,5,个月左右。手眼协调的主要标志是伸手能够抓到东西。,(三)眼手协调动作的出现即视觉和手的触觉协调活动的出现,,第三节 学前儿童空间、时间知觉、观察力的发展,一、学前儿童空间知觉的发展,空间知觉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方位知觉和距离知觉。,(一)学前儿童的形状知觉,1,、婴儿的形状知觉,很小的婴儿就能辨别不同的形状,而且还表现出对不同形状的视觉偏好:,第三节 学前儿童空间、时间知觉、观察力的发展一、学前儿童空,婴儿爱看轮廓清晰的图形;,婴儿爱看带有环形和有条纹的图形;,爱看同心圆的图形多于非同心圆的图形;,爱看较复杂的图形多于较简单的图形;,爱看人脸多于其他图形;,爱看正常的人脸,不爱看鼻子、眼睛、嘴巴位置乱放的人脸;,婴儿爱看轮廓清晰的图形;,2,、幼儿的形状知觉,幼儿对几何图形辨别的顺序从易到难是: 圆形 正方形 半圆形 长方形 三角形 八边形 五边形 梯形 菱形 。幼儿对形状的知觉在先,用词概括形状的名称在后。,(二)学前儿童的方位知觉,即对方向的定位能力。,婴幼儿方位知觉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对上下、前后、左右方位的辨别上。,注意:,幼儿园教师面向幼儿做示范时,其动作要以幼儿的左右为基准。否则,幼儿所作的就会与教师的示范相反。,2、幼儿的形状知觉,学前儿童的距离知觉,是以视觉为主的复合知觉。这里主要介绍深度知觉。,1,、视崖实验:,为了证明婴儿有无深度知觉,沃尔科(,Walk,)和吉布森(,Gibson,)于,1961,年做此实验。他们设计了一个“幻觉悬崖”,悬崖是一块盖着玻璃的平板,板上方格图案的设计使“悬崖”的一边形成一种深度的错觉,另一边没有错觉。实验中,婴儿在没有错觉的一边很快就爬过去了,但是他们不肯向看上去有深度的那一边爬过去,甚至,他们的母亲站在那边招呼他们过去时,婴儿也拒绝爬过去。说明婴儿有深度知觉。(见图,C:Documents and SettingschengMy Documents,),学前儿童的距离知觉是以视觉为主的复合知觉。这里主要介绍深,二、学前儿童时间知觉的发展,(一)概念:时间知觉师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时间知觉不是通过某一个专门感官进行的,而是依靠不同的条件。,(二)婴儿主要依靠生理上的变化产生对时间的条件反射,(三)幼儿主要依靠生活中接触到的周围现象的变化来知觉时间。,(四)把时间知觉与时间概念结合起来,是儿童时间知觉发展的方向。,二、学前儿童时间知觉的发展,三、观察力的特点与培养,(一)什么是观察力,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知觉事物的能力就是观察力。观察能力的发展,对于幼儿适应生活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观察图画和文字能力的发展,对于入学准备更是十分必要的。幼儿观察力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观察的目的性、持续性、细致性、概括性以及观察方法等几个方面。,三、观察力的特点与培养,(二)学前儿童观察的特点,1,、目的性加强:幼儿观察的目的性和有意性随年龄增长逐渐发展,从低到高分为三级:,第一级:不能接受任务,东张西望,或只看一处,或任意乱指,幼儿初期,大多出于这一水平;,第二级:能根据任务有目的观察,但遇到困难和干扰不能克服,不愿坚持。,第三级:根据观察任务,有目的地克服困难和干扰,坚持细致观察。,(二)学前儿童观察的特点,2,、持续性延长:,3-4,岁幼儿持续观察某一事物的时间平均为,6,分,8,秒;,5,岁幼儿有所提高,平均为,7,分,6,秒;,6,岁开始观察持续的时间显著增加,平均时间为,12,分,3,秒。,3,、细致性有所增加:幼儿的观察一般是笼统的、看得不细致是幼儿突出的特点和问题。,4,、概括性有所提高:观察的概括性是指能够观察到事物之间的联系。,2、持续性延长:3-4岁幼儿持续观察某一事物的时间平均为,5,、逐渐掌握观察方法:幼儿初期,观察时常要边看边用手点,就是说知觉要以手的动作为指导;之后,幼儿有时用点头代替手的指点,有时用出声的自言自语来帮助;幼儿末期,可以摆脱外部支柱,借助内部言语来控制和调节自己的知觉。幼儿的观察还表现出从跳跃式、无序的 有顺序的发展;幼儿掌握观察方法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培养。,5、逐渐掌握观察方法:幼儿初期,观察时常要边看边用手点,就是,(三)幼儿观察力的培养,明确告诉幼儿观察的目的:,教给幼儿观察的方法:在观察过程中怎样从左 右 ,从上 下; 由近 远 ;由外 内;从整体 部分,这些方法,应根据观察的对象和内容不同,逐渐的教给幼儿。,加强对幼儿观察过程中的指导;,与幼儿讨论观察的结果。,(三)幼儿观察力的培养,第四节 感知规律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应用,一、适应现象,是指感觉因刺激持续时间的长短而降低或提高的现象。如光适应现象、暗适应现象,嗅觉适应现象,二、对比现象,同一分析器的各种感觉会因彼此相互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做感觉对比。 包括先后对比(继时对比)和同时对比两种。,第四节 感知规律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应用一、适应现象是指,1,、先后对比:如吃过甜食以后再吃苹果,会感觉苹果发酸;尝过苦味之后再和纯净水,会感觉纯净水是甜的。所以,为幼儿准备膳食要考虑味觉的对比现象。,2,、同时对比:比如,灰色的图案方在白色的背景上,显得比较暗一些,放在黑色背景上就显得亮一些,这叫明度对比或色彩对比。教学过程中,考虑到颜色对比,可以使教室的美术装饰互相衬托,让幼儿看得更清楚。,1、先后对比:如吃过甜食以后再吃苹果,会感觉苹果发酸;尝过苦,三、知觉中对象与背景的关系,对象与背景的关系受以下因素的影响:,对象与背景的差别: 包括颜色、形状、声音、强度等方面的差别,对象与背景的差别越大,对象越容易从背景中区分出来;反之,则不易被区分。,对象的活动性:在固定不变的背景上,活动的刺激容易被知觉为对象,婴幼儿爱看活动的东西,根据这一规律,教师应尽量的使用活动模型、活动玩具、幻灯、录像等活动教材,帮助幼儿获得清晰的知觉。,三、知觉中对象与背景的关系,刺激物本身各部分的组合:距离上接近或形态上相似的各部分容易组成知觉的对象。根据这一规律,教师在绘图时,要保证图形之间的距离或加上不同的色彩,使幼儿易于区分。,教师的言语与直观材料相结合:有些直观材料光让幼儿自己观察不一定能获得好的效果,如果加上教师讲解,幼儿就能很好的理解,所以,教师运用直观材料时,必须与教师正确的言语讲解结合起来,联系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便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刺激物本身各部分的组合:距离上接近或形态上相似的各部分,第五章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第一节 记忆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一、记忆与知觉的发展,记忆是在知觉的基础上进行的,知觉的发展又离不开记忆。,二、记忆与想象、思维的发展,儿童的想象和思维过程都要依靠记忆。正是记忆把知觉和想象、思维联系起来,使儿童能够对知觉到的材料进行想象和思维。儿童最初的想象和记忆不容易分开。,第五章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第一节 记忆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三、记忆与语言的发展,儿童学习语言也要靠记忆。首先,儿童必须记住某个声音所代表的语义,才能理解词语;其次,在语言交际过程中,在听别人说完一句话之前,要把这句话前面那部分暂时记住,才能和后面所说的词联系起来理解,,四、记忆与情感、意志的发展,儿童记忆的发展也影响其情感和意志的发展。通过记忆,儿童对经验有关的事情发生一定的情感体验,儿童的情感从而丰富起来,三、记忆与语言的发展,第二节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趋势,一、记忆发生的指标,习惯化、条件反射、重学记忆,(一)习惯化,:指对刺激物的注意减退现象。新生儿和幼小婴儿的习惯化可以作为他对事物是否熟悉,也就是是否能够再认的指标。,(二)条件反射,:条件反射的建立,可以作为记忆的另一种指标,对条件刺激物作出条件性反应,表明再认的存在。,(三)重学记忆,:当儿童学习了一种知识或技能以后,经过一段记忆消失的时间,重新用同样的方法学习,第二次学习所需要的时间或次数,比第一次要少些,这就是重学记忆。,第二节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趋势一、记忆发生的指标习惯化,二、记忆发生的时间,新生儿期是记忆发生的时期。,三、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趋势,(一) 记忆保持的时间不断延长,1,岁前再认的潜伏期只有几天;,2,岁可能延长到几周;,3,岁前儿童的记忆一般不能永久保持,这种现象称“幼年健忘”;,3-4,岁后出现可以保持终生的记忆。,二、记忆发生的时间新生儿期是记忆发生的时期。,(二)记忆提取方式在发生变化:,2,岁左右出现回忆;整个学前期回忆都落后于再认,为什么?,(三)记忆容量不断增加,记忆广度、记忆范围、工作记忆,1,、记忆广度:是指在单位时间内能够记忆的材料的数量。,学前儿童的记忆广度,被试年龄(岁) 信息单位(个),3 3.91,4 5.14,5 5.69,6 6.10,(二)记忆提取方式在发生变化:,2,、记忆的范围:是指记忆材料种类的增多,内容的丰富。,3,、工作记忆:是指在短时记忆过程中,把新输入的信息和记忆中原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的记忆。,感觉记忆 工作记忆 长时记忆,(包括短时记忆),注: 信息在感觉记忆和工作记忆中得到最初的编码,然后转到长时记忆中存储,而信息从长时记忆转到工作记忆就是提取。,2、记忆的范围:是指记忆材料种类的增多,内容的丰富。,(四)记忆内容不断变化:,1,、运动记忆,又称动作记忆,是指所识记的内容是人的运动或动作的记忆。儿童最早出现的就是运动记忆。,2,、情绪记忆,是对体验过的情绪或情感的记忆。儿童喜爱什么、依恋什么、厌恶什么、害怕什么都是情绪记忆的表现。,3,、形象记忆,是以感知过的事物的具体形象为内容的记忆。比如,婴儿认识自己的奶瓶、认识妈妈、能分清熟悉的人和陌生人,都是形象记忆的表现。,(四)记忆内容不断变化:,4,、语词记忆,是以语言材料作为内容的记忆,这种记忆是在儿童掌握语言的过程中逐渐发展的。,5,、儿童记忆发生发展的顺序是:,运动记忆(出生后,2,周) 情绪记忆(,6,个月左右) 形象记忆(,6-12,个月) 语词记忆(,1,岁左右),4、语词记忆是以语言材料作为内容的记忆,这种记忆是在儿童,第三节各年龄段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一、一岁前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新生儿记忆的特点,:新生儿期是记忆发生的时期,大量研究资料表明,新生儿的记忆主要是短时记忆,表现为对刺激的习惯化和最初的条件反射。,六个月以前记忆发展的特点,:,1,、长时记忆开始发生:,13,个月时长时记忆开始发生的阶段。,第三节各年龄段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一、一岁前儿童记忆发展的,2,、长时记忆有很大发展:研究发现,,4-5,个月的婴儿在,14,天的潜伏期之后对大多数刺激物能够再认;,5,个月婴儿有,24,小时的记忆。重学法研究发现,,5-6,个月婴儿有,48,小时的记忆。,3,、开始出现工作记忆:,8,个月左右的婴儿开始出现工作记忆。,2、长时记忆有很大发展:研究发现,4-5个月的婴儿在14,二、一至三岁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再认的内容和性质发生变化:再认形式的记忆发展较早,,符号表象记忆产生:,1,岁后,由于语言的发展,儿童可以用符号进行表征,从而产生了符号表象记忆。,1,、表象:是指过去感知而当前没有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在头脑中出现的形象;可以分为具体表象和符号表象两种。,2,、表征:则是指表象这种形象形成的过程。,二、一至三岁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短时记忆出现重要变化:短时记忆由于语言的发生发展出现重要变化,出现初步的回忆:,1-2,岁的儿童用行动表现出初步的回忆能力,1,岁左右,能够回忆几天或十几天前的事情;,2,岁左右,可以保持几个星期;,3,岁以后,能够达到几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延迟模仿:,1,岁半至,2,岁的儿童,常常出现并非当时的模仿,而是过了一段时间以后,突然出现模仿行为,这就叫延迟模仿。,短时记忆出现重要变化:短时记忆由于语言的发生发展出现重要变化,三、三至六岁儿童记忆的特点,(一)无意记忆占优势,有意记忆逐渐发展,1,、概念: 没有目的和意图、自然而然发生的记忆叫无意记忆;有明确目的和意图的记忆叫有意记忆。,2,、无意识记的效果优于有意识记。,3,、 影响无意识记的因素:,三、三至六岁儿童记忆的特点,客观事物的性质:,客观事物与幼儿主体的关系,幼儿认知活动的主要对象或活动所追求的事物,活动中感官参加的数量,活动动机,4,、有意记忆逐渐发展。,儿童的有意识记是在成人的教育下逐渐产生的。,有意识记的效果依赖于对记忆任务的意识和活动动机, 客观事物的性质:,幼儿在三种不同动机下有意识记的效果,年龄 完成实验任务 游戏 完成实际务,3-4 0.6 1.0 2.3,4-5 1.5 3.0 3.5,5-6 2.0 3.3 4.0,6-7 2.3 3.8 4.4,幼儿在三种不同动机下有意识记的效果,(二)机械记忆用得多,意义记忆效果好。,1,、幼儿相对较多的运用机械记忆。,两个原因:,第一,幼儿大脑皮质的反应性较强,感知一些不理解的事物也能够留下痕迹;,第二,更重要的是幼儿对事物的理解能力较差,对许多识记材料不理解,不会进行加工,只能死记硬背,进行机械记忆。,2,、幼儿意义识记的效果优于机械记忆。许多材料证明,幼儿对理解了的材料,记忆效果较好,对不熟悉的、无意义的材料识记效果较差。,幼儿的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都在不断发展。,(二)机械记忆用得多,意义记忆效果好。,(三)形象记忆占优势,语词记忆逐渐发展,1,、概念:形象记忆:指根据具体的形象来记忆各种材料。整个幼儿期,形象记忆占主要地位。语词记忆:是通过语词的形式来识记材料,随着语言的发展,语词记忆也逐渐发展。,2,、幼儿形象记忆的效果优于语词记忆的效果。,3,、幼儿的形象记忆和语词记忆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4,、幼儿形象记忆与语词记忆的差别逐渐缩小:因为随着年龄增长,形象和词都不是单独在儿童头脑中起作用,而是有越来越密切的相互联系。,(三)形象记忆占优势,语词记忆逐渐发展,思考:为什么幼儿形象记忆的效果比语词记忆的效果好?,(四)记忆的意识性和记忆方法逐渐发展,1,、幼儿能够对记忆材料进行加工使之系统化。比如,一名,6,岁儿童在,1,分钟时间内正确记住了,17,位数字:,81726354453627189,,他是经过思考,抓住了这些数字之间的规律性联系进行的记忆。,2,、语言的参与,使记忆过程的意识性和条理性都有所提高。同时,,4.5-5,岁幼儿开始能够进行间接识记,即利用中介物帮助识记。,思考:为什么幼儿形象记忆的效果比语词记忆的效果好?,第四节 记忆的保持和遗忘在学前儿童活动中的应用,一、记忆的保持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一)什么是保持?就是把已获得的知识经验在头脑中储存和巩固的过程,它在记忆过程中有很重要的作用,没有保持,就没有记忆。,(二)保持是一个动态过程,在保持阶段,头脑中储存的知识经验会发生“量”和“质”两个方面的变化。,第四节 记忆的保持和遗忘在学前儿童活动中的应用一、记忆的,二、根据遗忘的规律科学的组织复习,(一)什么是遗忘?就是对识记的材料不能再认和回忆或者再认和回忆时发生错误。,(二)遗忘的规律,19,世纪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最早研究了遗忘的发展过程,总结了,遗忘的规律:,遗忘的过程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遗忘的进程先快后慢。,二、根据遗忘的规律科学的组织复习,(三)科学的组织复习,1,、及时复习: 为了减少遗忘,必须及时复习;若等到忘得差不多了再复习,就等于重新学习,结果是事倍功半。,2,、合理分配复习时间:连续进行的复习叫集中复习,复习之间间隔一定时间的复习,称分散复习。研究表明,学习同一门课程时,分散复习的记忆效果比集中复习的记忆效果好。,(三)科学的组织复习,3,、利用记忆恢复的规律:幼儿有一种特殊的记忆回涨现象。是说学习某种材料后,相隔一段时间所测量到的保持量,比学习后立即测量到的保持量要高。这在幼儿的学习和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我们要注意运用这一规律进行教育。,3、利用记忆恢复的规律:幼儿有一种特殊的记忆回涨现象。是说学,第六章 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第一节 想象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一、想象与学前儿童的认识活动,(一)想象依靠原有的表象:儿童的想象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它要依靠头脑中已有的表象作为原材料,才可以进行。,(二)想象和记忆密不可分:,第一,想象依靠记忆。儿童想象依靠原有表象;,第二,想象的发展有利于记忆活动的顺利进行,儿童的识记、保持、回忆等活动都离不开想象,第六章 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第一节 想象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作,(三)想象和思维关系密切: 幼儿的想象是思维发展的基础,不同于成人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深入现实、反映现实本质的。因此,幼儿的想象是一端接近于记忆,另一端接近于创造性思维的阶段。,(三)想象和思维关系密切: 幼儿的想象是思维发展的基础,不同,二、想象与学前儿童的情绪活动,(一)想象往往能引发情绪:,(二)情绪影响想象:很多实事说明,幼儿的想象容易受自己的情绪和兴趣的影响。比如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幼儿由于同情被捉去的小鸡,就产生了“把小鸡救回来”的想象。,三、想象充满学前儿童的游戏活动,学前儿童的主导活动是游戏,在学前儿童进行的象征性游戏、结构游戏、体育游戏、表演游戏等各种游戏活动中,想象都在其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二、想象与学前儿童的情绪活动,四、想象在儿童的学习活动中必不可少:,没有想象就没有理解,没有理解,就无法学习、不能掌握新知识。比如,幼儿听故事,想象是随着故事的进程而开展的。正是想象活动,使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沉迷于故事情节。,四、想象在儿童的学习活动中必不可少:,第二节 想象的发生及发展的一般趋势,一、想象发生的年龄,1,、一岁半至两岁儿童出现想象的萌芽,主要通过动作和语言表现出来。孩子把日常生活中的行动迁移到游戏中去,就有想象成分的参与。,2,、想象萌芽的表现和特点,是记忆表象在新情景下的简单复活,。,2,岁儿童的想象几乎完全重复曾经感知过的情景,只不过是在新的情景下的表现。,简单的相似联想,。比如,别人称她为小妹妹,她也把自己的玩具娃娃称作“小妹妹”。,第二节 想象的发生及发展的一般趋势一、想象发生的年龄,3,、没有情节的组合。最初的想象只是一种简单的代替,以一物代替另一物。,二、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一般趋势,从无意想象 有意想象发展;,从单纯再造想象 创造性想象发展;,从极大夸张 符合现实逻辑发展。,学前心理学全套ppt课件,第二节学前儿童想象的综合特点,一、以无意想象为主,有意想象开始发展,(一)无意想象的表现及特点,1,、想象无预定目的,由外界刺激直接引起。,2,、想象的主题不稳定。,3,、想象的内容零散、无系统。,4,、以想象过程为满足。,5,、想象受自身情绪和兴趣的影响。,第二节学前儿童想象的综合特点一、以无意想象为主,有意想象开,(二)有意想象的萌芽和发展: 有意想象在幼儿期开始萌芽,幼儿晚期有了比较明显的表现。在活动中出现了有目的、有主题的想象;想象的主题逐渐稳定;为了实现主题逐渐克服一定困难。但总体来说,,6,岁前儿童有意想象的水平还很低。,(二)有意想象的萌芽和发展: 有意想象在幼儿期开始萌芽,幼儿,二、以再造想象为主,创造想象开始发展,(一)再造想象的发展,1,、幼儿再造想象的特点:,幼儿的想象常常依赖于成人的语言描述。,幼儿的想象常常根据外界情景的变化而变化。,实际行动是幼儿期进行想象的必要条件,二、以再造想象为主,创造想象开始发展,2,、再造想象在幼儿生活中占主要地位:幼儿期的想象,大多是再造想象。原因分析:,第一,再造想象与创造想象相比,它要求的独立性和创造性较少,是较低发展水平的想象,符合幼儿的认知能力;,第二,再造想象是幼儿生活所大量需要的。幼儿期是大量吸收知识的时期,幼儿依靠再造想象来理解间接知识。他们听故事、看图形需要再造想象,了解文艺作品和音乐作品也需要再造想象。比如,老师在散文诗中讲解“笔直的大路”时,幼儿不理解,当老师引导幼儿想象大路像笔一样直时,幼儿就理解了。,3,、再造想象为创造想象的发展奠定基础。,2、再造想象在幼儿生活中占主要地位:幼儿期的想象,大多是再,(二)创造想象的发展,1,、 儿童创造想象的发生: 创造想象的发生主要表现在能够独立的从新角度对头脑中的已有表象进行加工,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独立性: 这类想象不是在外界指导下进行,不是模仿,受暗示性很少。,二是新颖性:他改变原先知觉的形象,摆脱原有知觉的约束,更多从新的角度进行联系和联想。,(二)创造想象的发展,2,、幼儿创造想象的发展及其特点,最初的创造想象是无意的自由联想,可以成为表露式创造。严格的来说还不是创造。,幼儿创造想象的形象和原型(范例)只是略有不同,或者在常见模式的基础上有一点改造,可以说即是模仿,又不全是模仿。,幼儿创造想象发生的表现在于: 情节逐渐丰富,从原型发散出来的数量和种类逐渐增多以及能够从不同种找出非常规性的相似。,2、幼儿创造想象的发展及其特点,3,、幼儿创造想象发展的六种水平,最低水平: 儿童不能接受任务,不会利用原有的图像进行想象。他们只是任意的想象;,儿童能在图片上加工,画出图画,但画出的物体形象是粗线条的,只是轮廓,没有细节;,能够画出各种物体,已有细节;,所画的物体包含某种想象的情节,比如,画出的不仅是一个女孩,而且是女孩在做操。,根据想象情节画出几个物体,它们之间有情节联系;,按照新的方式运用所提供的图形。不再把原来的图画作为主要部分,而是把它作为想象形象的次要部分。,3、幼儿创造想象发展的六种水平,4,、幼儿创造性想象在生活中的表现:,时常提出一些不平常的问题;,自编新故事:有的幼儿能够把它听过的故事以及他生活经验中的各种事物加以综合、改造,编成新故事;,创造性的游戏活动:幼儿的创造性想象在游戏中尤其是角色游戏、建筑游戏和造性游戏中表现得最充分;,创造性地绘画活动:有的大班幼儿绘画时完全可以不按照老师的范画去做,而是按照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想象去画。,4、幼儿创造性想象在生活中的表现:,三想象有极大的夸张性,(一)夸张的表现:,1,、夸大事物的某个部分或某种特征:,2,、混淆假象与真实:,(二)夸张的原因:,1,、认知水平的限制:,2,、情绪对想象的影响:幼儿把自己喜欢的人画得大大的,把不喜欢的人画得小小的,并却放在角落里。,3,、想象表现能力的局限。,三想象有极大的夸张性,第四节 各年龄段儿童想象发展的特点,一、,2-3,岁的儿童,想象活动完全没有目的:,想象过程进展缓慢:,想象与记忆的界限不明显:,想象内容简单贫乏:,想象依靠感知动作:,想象依赖于成人的语言提示:,第四节 各年龄段儿童想象发展的特点一、2-3岁的儿,二、,3-4,岁的特点,没有目的,没有前后一贯的主题:,内容零碎,无意义联系,内容贫乏,数量少而简单。,原因分析:,1,、想象受感知形象的直接影响:,2,、不追求想象成果。他们在活动中不追求达到的目的,不试图作出预定成品,以想象过程为满足。,二、3-4岁的特点,三、,4-5,岁的特点,仍以无意性为主,出现了有意成分,:,4-5,岁幼儿的想象过程常常随着感知形象、外来因素和自己的情绪而变化。想象的有意成分,表现在行动之前能够说出想做什么,行动能够按目的和计划进行。,目的计划非常简单,:这个阶段的儿童常常是边想、边说、边行动。但他们在画完之后的描述比画前要丰富的多。,内容较以前丰富,但仍然零碎,:幼儿在绘画前说出的绘画主题往往是几样东西的罗列,这些内容之间没有多少意义联系。,三、4-5岁的特点,四、,5-6,岁的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