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与地壳概述课件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242860875 上传时间:2024-09-09 格式:PPT 页数:95 大小:7.3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球与地壳概述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95页
地球与地壳概述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95页
地球与地壳概述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9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P,o,w,e,r,B,a,r,中国专业,PPT,设计交流论坛,普 通 地 质 学,第一章 地球与地壳概述,第一节 地球的表面特征,第二节 地球的物理性质,第三节 地球的结构,第四节 洋壳、陆壳及地壳均衡现象,普通地质学,教学内容简介,绪论,第一章 地球与地壳概述,第二章 矿物,第三章 岩浆作用与岩浆岩,第四章 外力地质作用与沉积岩,第五章 变质作用与变质岩,第六章 地质年代,第七种 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第八章 大地构造理论,第九章 风化作用,第十章 河流地质作用,第十一章 地下水地质作用,第十二章 海洋地质作用,第十三章 冰川地质作用,第十四章 风的地质作用,第十五章 地质灾害,总学时:,56,;,讲授学时:,40,;,实验学时:,16,;,学分:,4,。,人类如果想一直延续下去,就必须移民火星或其他的星球,,而地球迟早会灭亡。至于这个时间期限,霍金预言:两个世纪。,霍金说:“人类已经步入越来越危险的时期,我们已经历了多次事关生死的事件。由于人类基因中携带的自私、贪婪的遗传密码,人类对于地球的掠夺日盛,资源正在一点点耗尽,人类不能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所以,不能将赌注放在一个星球上。”,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第一节 地球的表面特征,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二、固体地球表面的一般特征,三、大陆表面的形态,(,陆地地形,),四、海底表面的形态,(,海底地形,),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的外表被一层大气所环绕,透过大气则为大部分被海水所覆盖的固体地球表面。,地球表面起伏不平,为便于测量,以平均海水面所形成的封闭曲面为参考面。此参考面称为大地水准面。,它是个假想的通过大陆延伸所现成的曲面。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就是指大地水准面的形状和大小。,45N,赤道,北极,2),北极星在地平线上的高度取决于观察者在北半球的位置。,1),由于海面是一个曲面,所以通过望远镜看远方的船只时好像有一部分沉在水下。,1.,地球是个球体,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3),公元,1522,年,,麦哲伦,及其伙伴完成绕地球一周以后,才确立了地球为球体的认识。,4),公元前,5,、,6,世纪,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就提出,地球是球形,的观念,另一位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根据月食时月球上的,地影是一个圆。,第一次科学的,论证了地球是个球体,。,上图为每隔八分钟拍摄一次的月全蚀,4),古埃及地理学家埃拉托西尼兹,(,Frastohenes,),公元前,275-195),在某一年的夏至正午测得塞恩(今阿斯旺)和亚历山大两地,(相距,00,公里)的太阳高度,计算,地球周长约为,39600,公里,(实际长度为,40076.604,公里,),其误差仅为,12,。,2000,年前的这一成果是多么了不起!,2.,地球是个椭球体,)十七世纪末,,牛顿,(,1543-1727),研究了地球自转对地球形态的影响,从理论上推测地球不是一个很圆的球形,而是一个赤道处略为隆起,两极略为扁平的,旋转椭球体,并计算其扁率为,230,。,),1672,年法国天文学家,里舍,(JRicher,1630-1696),发现同一时钟在南美圭亚那和欧洲巴黎,两地钟摆的周期不同,而认为地球是个,椭球体,。,1924,年第二届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协会决定了一个国际统一的椭球体作为,基准椭球体。,该基准椭球体的球面是,平均海平面和该面扩展到大陆下面,构成的一个理论上的连续面,-,大地水准面,该面是,重力等位面,该面处处垂直重力方向,大地水准面,(,Geoid,),是一个不规则、有起伏的物理曲面,,它反映了地球形态,,接近地球真实形状。,3.,地球是个倒梨形,本世纪,50,年代后,科学技术发展非常迅速,为大地测量开辟了多种途径,,高精度的微波测距,激光测距,特别是人造卫星上天,再加上电子计算机的运用和国际间的合作,使人们可以精确地测量地球的大小和形状了。,通过实测,终于得到了确切的数据。测量还发现,,北极地区约高出,18.9,米,南极地区低下去,24-30,米,。,所以有人说,地球像一个,倒放着的梨,。,其实地球确切地说,是个,三轴椭球体,.,赤道半径,6378.140km,极半径,6356.755km,平均半径,6371.110km,总面积,5.110,8,km,2,总体积,1.08210,12,km,3,总质量,5.9810,27,g,经线周长,40008.548km,赤道周长,40076.604km,地球形状大小的数据,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联合会,1980,年公布,从卫星上看,地球仍是很园的,因有水、植被而呈蔚蓝色的星。,二、固体地球表面的一般特征,地球表面高低起伏。,71,的面积为海域,,29,的面积为陆地。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陆地主要在北半球,而且非洲、南美洲、北美洲、大洋洲、欧洲等大陆的形状均为尖端向南的倒三角形。另外,,大西洋东西两岸的海岸线形状十分吻合。,大陆平均海拔高度,800m(0.8km),,最高,8844.43m(8.8km),(珠穆朗玛峰, 2005,年,10,月,9,日在中国正式宣布)。,大洋底平均深度,3700,多米,(3.7km),,最深,11033,米,(11km),(马里亚纳海沟)。,三、大陆表面的形态(陆地地形),按照高程和起伏特征,大陆表面可分为,山地、丘陵、平原、高原、盆地、洼地、裂谷系统。,昆仑山,祁连山,山 地,山地:,海拔高程,500m,(高)、相对高差,200m,(起伏大)的地区。,3500m1000m500m,高山 中山 低山,呈线状延伸的山体叫山脉。,如美州西缘安第斯山脉、喜马拉雅山脉。,世界上高大的山脉大多是在地壳活动特别强烈的地带。,它们可分为两大地带:,一为环太平洋两岸地带;另一为,略呈东西向横贯亚洲、欧洲南部、非洲北部的地带(地中海沿岸,即,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带,)。,上述两带是现今地球上火山和地震活动最强烈的地带。,丘陵:,地表起伏不大、山峦林立的低矮地形。一般海拔,500m,,相对高差几十米,(200m),。它介于山地和平原之间。,平原:,地势宽广较平坦,四周为山岳,或山地与海洋之间。如华北平原、松辽平原。,低平原海拔,200m,,华北平原,东北平原;,高平原海拔,200,600m,,成都平原。,高原:,海拔,600m,以上的宽广地区。四周为陡崖。世界上最高的青藏高原,海拔,4000,米以上。,盆地:,四周为高原或山地。中央低平,(,平原或丘陵,),。四川盆地、柴达木盆地。,洼地:,高程在海平面以下的低洼区。吐鲁番盆地中的艾丁湖湖水面比海平面低,150m,,称克鲁泌洼地。,裂谷系统:,东非裂谷为一系列峡谷和湖泊组成,位于高原上。,(,大陆,),裂谷是指大陆上巨型线状低洼谷地,这是地壳上被拉张而裂开的地区。,四、海底表面的形态,(,海底地形,),三大单元:,大陆边缘、 大洋盆地、 洋中脊,(根据海底地形的基本特征,),(,一,),大陆边缘,:大陆与大洋连接的边缘地带,占海底总面积的,1/5,。,1,大陆架,大陆在水下自然延伸的部分,围绕大陆的浅水海底平原。表面平坦,,坡度,G,理论 密度大,如:,Fe, Cu, Pb,等金属矿床,负异常:,G,实测, G,理论 密度小,如:,煤、石油、盐类,等矿床,地球物理勘探中的重力勘探方法,就是利用这一原理,通过发现各地的局部,重力异常,来进行找矿和勘查地下地质构造的。,重力正异常,重力负异常,在埋有密度较小物质如石油、煤、盐等非金属矿产及沉积岩、酸性岩等的地区显示负异常。,在埋有密度较大物质如,Fe,,,Cu,,,Pb,,,Zn,等金属矿产以及基性岩等的地区,显示正异常。,地球是一个球形磁铁,磁力线在地球周围分布,形成一个偶极地磁场。,地磁场的南北两极与地理南北两极不重合,相距甚远,,地磁极位置也在不断变化。,1970,年磁北极位于,76N,和,101W,,磁南极位于,66S,和,140E,。,地磁极的迁移可能是地内深部物质运动引起的。,三、地磁,长期观测证实,地磁极围绕地理极附近进行着缓慢的迁移。,地磁场:地球周围存在的磁场,地磁场三要素,:,()磁场(磁感应)强度,()磁偏角,()磁倾角,(),磁场(磁感应)强度,使磁针偏和倾的磁力大小的绝对值叫磁场强度;,是一个具有方向(磁力线方向)和大小的矢量;,在磁两极附近磁感应强度大(约为,60,T,(微特拉斯);在磁赤道附近最小(约为,30,T,)。,由于地磁极与地理极不相吻合,从而,地磁轴与地理轴,(,地球自转轴,),不相重合,两者交角目前约,11.5,。因此,地磁子午线与地理子午线,(,经线,),之间也就有交角,这个交角叫,磁偏角,。,罗盘指针是地磁南北,指北针偏在经线东边叫做东偏角,符号为正,偏在经线西边叫西偏角,符号为负。,用罗盘测方向时应加以校正才能得到地理方向。,如南京西偏,4(4),,正北罗盘刻度盘读数应是,356,。,磁针的空间位置与水平面之间夹角叫磁倾角。,磁针与磁力线重合,赤道水平,两极直立。,我国地处北半球,南翘北倾,故南针绕有铜丝。,地球磁场产生的原因一般认为:,在地球自转过程中,由于液态外核产生了复杂的对流,产生了电流体系,从而导致了磁场产生。,地球磁场产生的影响,地球磁场的存在大大减少了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极光的形成是太阳风从地球磁场两极薄弱处进入地球所产生的景观,。,地球磁场会对,居里面,之上的地壳上层岩石产生影响,,使岩石获得磁性。并使岩石的磁化方向与岩石形成时的地磁场方向一致。,地球内部埋深约,20,千米的一个等温面。,当磁石加热到一定温度时,原来的磁性就会消失。后来,人们把这个温度叫“,居里点”,。,在地球上,岩石在成岩过程中受到地磁场的磁化作用,获得微弱磁性,并且被磁化的岩石的磁场与地磁场是一致的。这就是说,,无论地磁场怎样改换方向,只要它的温度不高于“居里点”,岩石的磁性是不会改变的。,根据这个道理,只要测出岩石的磁性,自然能推测出当时的地磁方向,.,古地磁:,是指记录于岩石中的地质历史时期的地磁场。,岩石在其形成过程中,因受当时地磁场的影响而获得磁性,这些受磁化的岩石在磁场发生改变后,仍可将原来磁化的性质部分地保留下来形成剩磁。,其中,剩磁有热剩磁和沉积剩磁,之分,这些剩磁可以指示当时的,地磁场方向,,故称为古地磁。,地磁极的变化:,地磁南、北极位置的变化,长期缓慢漂移(偏离),:,现代地磁南北极与地理南北极交角,11.5,度,并非绝对不变,长期观测证实,近代地磁极有向西漂移的现象,速度是极其缓慢的。,周期性倒转(翻转):,大量的古地磁资料表明,地磁的南北极在地质历史中一直处在周期性交替变化之中。我们把与现代,两极极性相同的称正向期,,反之为,反向期,。,最近,400,万年来磁极,三次大的倒转:,069,万年 布容正向期,69243,万年 松山反向期,243332,万年 高斯正向期,332,万年以前 吉尔伯反向期,磁 异 常磁法勘探,地壳浅部具有,磁性的岩石或矿石,所引起的局部磁场,叠加在基本磁场之上。,一个地点的磁异常可以首先通过对实测磁场强度进行变化磁场的校正,然后再减去基本磁场的正常值来求得。如所得值为正值称,正异常,,为负值称,负异常,。,地壳内含,铁,较多的岩石和富含,铁族元素,(Fe,、,Ti,、,Cr,等,),的矿体,常可引起,正磁异常,。,膏盐矿床,石油、天然气储层,富水地层或富水的岩石破碎带则常引起,负磁异常,磁法勘测,1.,地球带有电性,.,发电厂是以大地作为回路的,地磁场产生的感应电流;大气电离对地面的感生电流;,岩体内的温差电流等。,2.,地电异常,:,大地电流强度和方向变化 ;,电暴,-,与磁暴伴生电场强度急剧改变;,电异常,-,消除日变和电暴影响所测地电值与正常地电值比较出现差异。,四、地电,五、放射性,在地表的岩石、水、大气、生物中都有放射性元素存在,地球内部深处也有存在,但主要集中在地球上部特别是酸性岩浆岩中。,238,U,、,235,U,、,232,Th,、,40,K,、,87,Rb,,,这些寿命长的放射性元素才有地质意义。,放射性的主要表现是放出热量,是地热的主要来源之一,(,能源,),。利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物数量计算岩石年龄放射性年代学。,放射性元素集中的矿物或岩石,射线强度大,用仪器测量放射性异常,寻找放射性元素矿床,放射性物探。,放射性检测环保。,六、地热,火山爆发、温泉等现象说明地球内部具有很高温度。地内温度分布状况可分为三个层:,1,外热层,(,变温层,),地球表层,温度来自太阳热。太阳热大多数辐射回空中。外热层温度向下减小。昼夜变化、四季变化。,2,常温层,(,恒温层,),内、外热层的分界面,相当于年平均温度。中纬度地区深,(,比两极、赤道,),,内陆深,(,比滨海,),。,3,内热层,(,增温层,),热能来自地球内部,即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地温梯度,(,地热增温率,),:深度每增加,100,米,所升高的温度,以表示,.,地下,20,公里内平均为,3.,同一 热源下导热率小的地区地温梯度较高。地内,70,公里以下地温梯度平均为,2.5,地心温度,3000-5000,地温深度,(,地热增温级,):,温度每升高,1,所增加的深度。,地热传导,地热会从高温流向低温,(,传导、对流、辐射,),。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热量叫热流。计量单位,为微卡,/,厘米,2,秒,(HFU),。,地热产生原因,1),岩石,放射性元素的蜕变热。,2),地球本身的重力能,:,地内,物质重力分异释放的位能转化为热能。,地热流的基本规律,地表活动带,(,包括年青山脉、大陆裂隙谷、岛弧、深大断裂等,),地,热流值高,。例我国东部贯穿南北的区域性深大断裂隙郯庐大断裂地温明显增高地热流高达,1.801.88HFU,。,大洋区热流值比大陆区高,大洋中以海岭和大陆边缘最高,海沟最低。地热从海岭上升而在海沟下沉之故。,地热异常,:,高于热流平均值的地区为地热异常区,其直接表现为火山和温泉,。地热是重要的能源。,七、弹塑性,地球具有弹性,能传播地震波。地球又有塑性,有时强烈弯曲的岩层不会破裂。,在作用速度快、持续时间短的力的条件下,地球表现为弹性;,在作用速度慢、持续时间长的力的条件下,地球表现为塑性。,地震波有纵波、横波两种:纵波(,p,波),传播介质质点振动方向与波传播方向相同;横波(,s,波),传播介质质点振动方向与波传播方向垂直,速度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地震波在不同密度和刚性程度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一致;在地下压力很高的情况下,固体物质密度大,波速快;遇到不同物理性状介质的界面时,发生折射与反射;在液体介质横波不能通过,纵波减速。,人工地震地震勘探法。,地震波有纵波(,p,波)和横波(,s,波),第三节 地球的结构,地球不是均质体,具圈层结构。以地表为界分内圈、外圈。,一、地球外部圈层的特征,二、地球内圈的特征,第三节 地球的结构,一、 地球的外部圈层构造,地球外部圈层,(,外圈,),是指包围着固体地球表层的地球组成部分。可分为三个圈层,它们分别是,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一)地球的外部圈层,-,大气圈,大气圈:,气体组成,,厚度大于几万公里,,由于地心引力作用,,大气密度以地表附近最大,,随高度增大而迅速减小,最后逐渐过渡为星际气体,因而,大气圈没有明显的上界。,1,根据气温的垂直变化和密度状况,把大气圈自下而上分为五层,,与我们关系最密切的是,对流层,其次是平流层。,A,对流层:从地面到温度最低处,平均,10.5km,;赤道,17km,,两极,9km,。,气温来自地面辐射热。所以越高越冷。高外不胜寒。,B,平流层:自平流层顶到,50,公里高空。平流层顶园形。气流水平运动,温度随高度增加。,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成为生物的天然保护层。,C,往上还有中间层、暖层、散逸层。,2,根据大气成分把大气圈分为,均匀层,(,低层大气,),和非均匀层,(,高层大气,),。,A,在,100,公里以下是低层大气,大气由,18,种气体混合组成,分布均匀,故叫均匀层。,也就是人们所说的空气低层大气。主要成分,N,2,、,O,2,,次要成分对地质作用意义较大的有,CO,2,、,O,3,、,H,2,O,。,O,2,是生物生命活动的重要条件,促使岩石氧化分解的重要成分。,N,2,是植物造蛋白质的主要原料。,CO,2,地面温度保护层,促使岩石碳酸盐化。促使岩石分解的主要因素。温室效应。,H,2,O,水汽吸收地面辐射热,保护大气温度,包裹大气微粒成云、雾、雨、雪。,B,100,公里以上为高层大气,,分,O,2,、,N,2,、,H,2,三层,不均匀。,(二)地球的外部圈层,-,水 圈,指地球表层由水体构成的连续圈层。,物态有,固、液、气,三种状态。,大部分汇集在海洋里,(97,),,另一部陆地、河、湖、岩石土壤中。高山和两极的冰。,盐度:水中所溶解的固体物质的含量称盐度。,淡水,0.3,半咸水,24.7,。咸水,海水平均盐度为,35,,故为咸水。盐成分主要为,NaCl,,,MgCl,2,等 。大陆中水平均盐度,1,。,水循环:,海洋与大陆间的循环;,地表与地下间的循环;,生物体与周围空间的循环;,水圈与大气圈间的循环。,水的循环,生物圈:,是指地球表层由生物及其活动地带所构成的连续圈层。,生物从高等到低等,从动物到植物,乃至细菌和微生物等生活于地球表面一定范围的陆地、水体、土壤及空气中,构成了一个基本连续的圈层。,(,三,),地球的外部圈层,-,生物圈,目前已知的生物有近两百万个种。,生物的演化发展受控于自然环境的演化,通过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化石的研究就可以知道,地质演化的历史,。,10,公里高空、,3,公里深处,水圈中都有生物,界线不截然。大量生物集中在地表和水圈。生长三要素:水分、空气、阳光。,生物生命活动,造成生命元素,C,、,O,、,H,、,N,等化学循坏;,微生物是地质作用的重要因素。,二、地球内圈的特征,据物探资料推测,(,地震波、重力,),。,地震波的研究,发现地球内部存在着几个突变面,显示了地球内部具有圈层构造。,地球内部有两个最明显的地震波速度变化界面,称为不连续面。,莫霍面、古滕堡面,据此划分地壳、地慢、地核。,莫霍面,:,南斯拉夫地质学家莫霍洛维契奇于,1909,年发现的,地震波穿过此界面时,波速突然增大。,古滕堡面,:,美国地球物理学家古滕堡,1914,年提出来的,此界面地震波波速突然减小,横波甚至不能通过,即,Vs=0,,推测为液态,(,外核,),。,地壳,地幔,:,上地幔、下地幔,地核,:,外核、过渡层、内核,地球内部圈层构造示意图,全球两个大的波速不连续面,1,)莫霍面(,M.1909,),(Moho-dscontinuity),:,大陆平均,33km,,,max 70km,大洋平均,11-12km,,,min 5km,2),古登堡面(,G.1914,),(Gutenberg-discontinuity),:,2900km,莫霍洛维奇面(简称莫霍面),最先由克罗地亚学者,莫霍洛维奇,(A,. Mohoroviche, 1857-1936),于,1909,年发现,在莫霍面上下,,纵波速度从,7.0km/s,迅速增加到,8.1km/s,左右;横波速度则从,4.2km/s,增加到,4.4km/s,左右,莫霍面出现的深度,全球平均为,33km,在大洋之下平均仅为,7km,。,后来,人们就把,莫霍面之上称为地壳,,,莫霍面之下到古登堡面之间称为地幔,。,古登堡面,这个界面是,1914,年由美籍德裔学者古登堡(,B. Gutenberg, 1889-1960,)发现的。,在此不连续面上下,,纵波速度由,13.6km/s,突然降低为,7.98km/s,;横波速度从,7.23km/s,到突然消失。,此界面位于地下,2885km,深度,此界面之下到地心,称为,地核,。,(,一,),地壳厚度大陆平均,33,公里,(,最厚,70km,青藏高原,平原,20km),,大洋底平均,6,公里,总平均为,16,公里,为地球半径的,1/400,,很薄。固态物质,密度,2.7,。,(,上部地壳,),硅铝层,(,花岗质层,),大陆地壳才有硅铝层,康拉德界面,(,下部地壳,),硅镁层,(,玄武质层,),科拉半岛超深钻中未发现预计的康拉德面。洋壳为玄武岩,陆壳为花岗闪长质,(,表层为沉积岩,下层为深变质岩,),。,(,二,),地幔厚约,2860,公里,(,古滕堡面约,2900,公里,),。,占地球体积的,82%,,,基本上为固态。超基性岩。,以,1000,公里为界,,分上地幔、下地幔。上地幔密度,3.5,,下地幔,5.1,。,在上地幔,60,400,公里范围内,,有一个地震波低速带,推测属熔融状态,液态,可以蠕动变形而缓慢流动。称软流圈。软圈上、下界线是渐变的、起伏的。软流圈以上,,上地幔的刚性顶盖和地壳一起合称岩石圈,。,(,三,),地核密度,10,13,;由,FeNi,组成。外核:液态;过渡层;内核:固态。通过内、外核界面时,波速增加。,软流圈(,astherosphere,),上地幔中的地震波速的低速层,范围,60250km,,物质具有软塑性和流动性。,软流圈发现的意义,岩浆的发源地,中源地震的发源地(地下,70-300km,),软流圈的发现,使大陆漂移学说得以成为可能,也支持了板块构造运动。,软流圈的运动波及全球构造,地球内部圈层物质组成,地壳:,Si,、,Al,层,花岗岩质,Si,、,Mg,层,玄武岩质,上地幔顶部,:超基性岩(,Fe,、,Mg,含量多),软流圈,:石陨石,1300,o,C,近岩石熔点,地幔圈,:铁石陨石,外核液体圈,:,Fe,、,Ni(,少量,Si,、,S),;铁陨石,内核固体圈,:,Fe,、,Ni,,铁陨石,岩石圈,第四节 洋壳、陆壳及地壳均衡现象,一、洋壳,陆壳,二、地壳均衡现象,一、洋壳,陆壳,地壳的下层叫硅镁层,(,玄武岩质层,),它是贯穿大陆和大洋连续分布的圈层;康拉德面以上,地壳的上层叫硅铝层,(,花岗岩质层,),,一般仅分布在大陆部分,海洋中往往缺失。据此以有无硅铝层将地壳分为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沉积岩层仅仅是地壳表面极薄的一层,(23km),。,平常所说的海与陆是以海岸线为界,而陆壳与洋壳则是以大陆斜坡坡脚为界。因为,大陆架、大陆坡虽被海水淹没,但仍是大陆地壳性质,。海沟岛弧是洋壳、陆壳分界的过渡地带。,洋壳:,平均水深,4.5km,,洋壳厚平均,6km,;,陆壳:,平均,33km,,,青藏高原达,70,公里;地壳总平均,16,公里。,地壳明显地存在上下两层:,上,硅铝层,,也称为花岗质层,只存在于大陆;,下,硅镁层,,也称为玄武质层,分布于全球。,硅铝层(花岗质层),硅镁层(玄武质层),地 幔,大陆型地壳,(,continental crust,),大洋型地壳,(oceanic crust),结 构,Si,、,Al,层,2.6-2.7 g/cm,3,Si,、,Mg,层,2.9-3.0 g/cm,3,Si,、,Mg,层,2.9-3.0 g/cm,3,岩石年龄,41,亿年,2,亿年,岩石变形,强烈,微弱,厚 度,max 70km,(,平均,33km),max 10km,(,平均,6-8km),分 布,大陆及大陆架,大洋盆地,二、地壳均衡现象,地表有高山和深渊、大陆和海洋并存的现象,反映了地壳结构有所不同。,1749,年有人在南美测量时发现有一个山的引力不如预计的大。,100,年后,英国一学者在喜马拉雅山测量时也发现类似情况。为了解释这一现象,,1855,年前后英国人普拉特和艾利分别提出两种不同的均衡作用模式。,1,普拉特模式:地壳下面存在一个均衡面,均衡面以下的物质密度是均一的,均衡面以上的物质密度不均一。,为了保持均衡面上物质的均衡,密度小的地方地势高,密度大的地方地势低。,2,艾利模式:艾利认为地下没有哪一种岩石能够承受得起高山这样的重量,高山之下的岩石势必被压碎而侧向迁移,高山底部同时应往下沉。所以,艾利认为地壳均衡面以上物质密度相同,但均衡面深度不等,即,均衡面不是水平的而是起伏的,从而达到均衡。,3,地壳的真实情况应该是普拉特和艾利两种学说相结合。,复习要点,地球的形态;,大陆表面:山地、丘陵、平原、高原、盆地、洼地、裂谷;,大陆边缘:大陆架、大陆斜坡、大陆基、海沟岛弧山弧;,大洋盆地;,洋中脊;,地球的物理性质:密度和压力、重力、地磁、地电、放射性、地热、弹塑性;,地球的结构:硅铝层、硅镁层、康氏面、地幔、软流圈、莫霍面、古登堡面、地核;依据;组成和物态;,陆壳、洋壳,宋美龄文章,你即你所为,如果过去的日子曾经教过我们一些什么的话,那就是有因必有果,每一个行为都有一种结果。依我之见,这种观念是宇宙的道德基础;它也同样适用于今世和来生。,最终,我们就是我们行为的总和。品德是无法伪造的。就像木头的纹路源自树木的中心,品德的成长和发育和滋养。,我们的所作所为毫不留情地决定我们的命运。我相信这就是人生的最高逻辑和法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