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评价的分类课件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242858515 上传时间:2024-09-09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3.2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地评价的分类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土地评价的分类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土地评价的分类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六章 土地评价概述,土地评价又可称土地资源评价,是指为了一定目目的,在一定的用途条件下,对土地质量的高低或土地生产力的大小进行评定的过程。,土地评价的概念,土地评价是针对一定的利用目的,对土地的性状进行质量鉴定和数量统计的过程。,1,2,3,土地评价是在土地自然、社会、经济属性详细研究基础上,通过土地质量对于特定用途的利用潜力、适宜状况或利用效益来确定土地等级的过程。,第六章 土地评价概述 土地评价又可称土地资源评价,是指为,1,综合性:,评价要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要进行多因素分析,土地评价的特点,必须有特定的目的,必须针对一定的土地用途,时段性:评价必须针对一定的时期,评价的结果应该能直接用于生产实践,综合性:评价要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社会经济条,2,土地税收,土地评价的作用,土地交易,土地利用规划,土地管理,估计土地利用和经营好坏,服务,土地税收土地评价的作用土地交易土地利用规划土地管理估计土地利,3,土地评价的分类,评价途径不同,评价性质,直接评价,间接评价,定性评价,定量评价,经济评价,服务目标,单目标评价,多目标评价,第一节土地评价的类别,土地评价的分类评价途径不同评价性质服务目标第一节土地评价的类,4,按评价对象的不同,,分为农用地、林业用地、城镇和建设用地、旅游用地、交通用地等的评价。,按评价的时间不同分,,当前适宜性评价与潜在适宜性评价。当前土地适宜性评价是指不经大型的改良而处于目前状况下的土地适宜性;潜在适宜性评价是指经过大型改良之后在将来某个时候的土地适宜性。,土地评价的分类,第一节土地评价的类别,按评价对象的不同,分为农用地、林业用地、城镇和,5,土地评价的类型,土地评价的类型,6,研究对象,是分析土地质量与土地用途两者之间的关系,土地评价,的实质,当前经营管理水平下的,土地质量(如气候、地形、土地、水文、社会经济因素等)和土地用途(包括各种土地利用方式),研究对象土地评价 当前经营管理水平下的土地质量(如气,7,多样性原理,相对性原理,可比性原理,土地评价的基本原理,综合性原理,系统分析原理,限制性原理,多样性原理相对性原理可比性原理土地评价的基本原理综合性原,8,多样性原理,不同的地区具有各自独特的自然和社会条件,土地质量和土地用途都会存在很大的差别;随时间的发展、社会的变化,同一地区的土地质量和土地用途也会发生变化。,土地评价的结果是所评价的地区土地质量好坏程度的反映,因此必须具有可比性。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建立,统一的评价标准或指标,体系。,可比性原理,多样性原理 不同的地区具有各自独特的自然和社会,9,构成土地质量的,土地性状,有很多种,如气候、土壤、植被 等等,而这些性状也是由许多,因素,构成的,如气候又包括光照、气温、降水等;土壤又包括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质地、土壤酸碱度、土壤水分、土壤养分、碳酸钙含量等等。同时,土地的不同性状或不同因素间又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因此土地质量是一个多样因素影响的统一体。,因此,在分析土地质量和土地用途的要求时,一定要全面地考虑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采用综合、全面分析,的方法。,综合性原理,构成土地质量的土地性状有很多种,如气,10,不同的土地用途在某种土地质量上的适宜程度不同,实质上就是土地用途的限制不同。所谓限制性,是指土地质量不能满足土地用途要求的程度,如某种作物在某个生育期需要速效磷达到 30ppm,而实际土壤中l0ppm,那么由于速效磷含量太少吸收不到充足的磷,限制性原理,不同的土地用途在某种土地质量上的适宜程度不同,实质,11,系统分析原理,一个系统是各种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集合,具有一定的边界和结构,这就决定了系统的功能,即决定了,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土地评价的主要对象是土地利用系统,包括两个要素;土地和土地利用,如图。,在土地评价时,应尽量地应用系统分析的原理,分析如何改善土地利用系统的结构,获得最理想的产出与投入之比。,土地利用系统图,系统分析原理土地利用系统图,12,相对性原理,由于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不同,土地质量上存在很大差异。为了不同评价地区的实际需要,往往在评价时将本地区内质量最好的土地定为一等地,最差的土地定为末等地,这样处理使不同地区的土地质量等级之间的差异不尽一致,同一等级的土地的实际质量也可能不一样,因此土地评价的结论是,相对一定地区,而言的。,相对性原理 由于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13,在适宜性评价时应遵循以下原则:,参照FAO土地评价纲要,提出的土地评价原则,要针对特定的用途种类进行土地适宜性评价和分类,自然属性的考察与经济条件分析相结合:,土地评价要求对不同的土地类别在可以获得的利益和所需的投入之间进行比较;,需要多学科的研究,比较原则:同一区域,,在几种土地用途之间进行比较,土地持久利用原则:,适宜性是指持续的利用而言,,评价的终极目的(环境评价),因地制宜:土地的区位条件,第二节土地评价的原则,在适宜性评价时应遵循以下原则:参照FAO土地评价纲要要针,14,我国为大农业服务的土地评价原则,(1)土地生产能力是基础,(2)农林牧用地配置是依据,(3)多种因素综合分析是重要环节,(4)当前与长远、用地与养地相结合:出发点,我国为大农业服务的土地评价原则,15,土地评价的方法体系,评价层次:,评价单元,土地评价必须落到一定的地块或实体上,基,本的地块或实体单位即土地评价单元。或土地评,价单元是具有专门特征的土地单位作用于制图的,区域,它是土地评价的基本单位。根据国内外的,实践来看,土地评价单元的选择大致有以下五种,方式:,分全国、省、县、乡四个层次。,土地评价的方法体系评价层次:评价单元 土地评价必须落到,16,土地评价的方法体系,评价单元的选择,以土地类型(或土地资源)单元为评价单元,以土壤地貌植被利用现状的相对一致性作为划分依据;,以土壤分类单位(我国采用土类、土属、土种,英国、美国采用土系),划分的依据是土壤分类体系。,以土地利用类型单元为评价单元,划分依据是土地利用分类体系;,以生产地段或地块(我国的承包地、国外的大型农场或大农场的作业地块)作为评价单元;,以行政区划单位(如乡、村)为评价单元。,土地评价的方法体系评价单元的选择以土地类型(或土地资源)单,17,土地评价的方法体系,如FAO提出的两(三)阶段法,多采用两阶段法。,其中第一阶段主要从事土地的定性(质量)评价,第二阶段进行,土地的社会经济分析.其作用仅限于核实土地利用种类是否恰当。该法通,常为概略的规划目的而进行的资源调查和,生物生产潜力评价的研究。,在平行法中,土地利用种类的社会经济分析和自然,因素的调查与估价是同时进行的,所评价的土地利用种类在,研究过程中常常会更改。如林业中树种选择、砍伐日期和面积、,防护措施等可变动,该法可在较短时间内,提出比较精确的结果。,土地评价的方法体系 如FAO提出的两(三),18,土地评价的方法体系,土地评价的两阶段法和平行法,土地评价的方法体系土地评价的两阶段法和平行法,19,土地评价的方法体系,(4)评价项目,确定评价项目,选取评价指标,是土地评价的 核心,也是土地评价依据在定性基础上的量化过程,关系到评价工作的科学性与置信度。一般需注意以下问题:,要选择那些较长时间影响土地质量或适宜性的不易改变的稳定因素作为评 价项目。如坡度、土壤质地、有效土层、侵蚀状况、盐碱化及改良条件、排水性能等;,要选择那些符合特定地区或特定利用方式要求的因素作为评价项目。如黄壤或紫色土种植茶叶的土宜评价。,评价指标中的度量指标要能满足划分适宜性或限制性等级的需要,使之相互吻合。25的耕地应退耕还林,则以25为临界值。,各项评价项目的指标分级应与土地适宜程度或限制程度分级大体一致。,土地评价的方法体系,20,土地评价的方法体系,目前常用的评价项目主要由土地的气候、地形、土壤、植被、水文要素构成(见下表)。,因素,评价项目,气候,日照时数、湿润度、年均温、10积温、无霜期、灾害性天气影响。,地形,地貌类型、基岩裸露状况、海拔、坡度、坡位、侵蚀度等。,土壤,母质、质地、结构、田间持水量、土体构型、土层厚度、障碍层厚度与深度、pH、CEC、养分、含盐量等。,植被,植被类型、覆盖度、天然产草量、载畜量等。,水文,地下水位、排水能力、灌溉水保证率、渠系配套状况、潜育层深度等。,土地评价的方法体系因素评价项目气候日照时数、湿润度、年均温、,21,土地评价的方法体系,(5)分级系统,指在土地评价工作中评定土地质量的等级序列系统。代表性评价系统有:,美国“土地潜力分类”评价系统:潜力级、潜力亚级、潜力单元三级序列;,FAO“土地适宜性分类”评价系统:适宜性纲、适宜性级、适宜性亚级、适宜性单元四级序列;,前苏联的评价系统:土地类、土地级、土地亚级、土地种四级序列;,澳大利亚土地潜力系统:限制性等级、适宜性类别二级序列;,中国1:100万土地资源图:土地潜力区、土地适宜类、土地质量等、土地限制型、土地资源单位五级序列。,土地评价的方法体系,22,土地评价的方法体系,评 价 方 法,是指通过试验了解土地质,量对某种用途的影响大小,从而确定其适宜性及适宜,程度,是对影响土地生产力的各,种性质(这些性质对土地,用途起着明显的作用)作,出诊断,由此推论土地的,质量。,间接法,直接法,土地评价的方法体系评 价 方 法是指通过试验了解土地质是对影,23,土地评价的方法体系,该法以针对一定利用方式的土地质量优劣为依据,判断其生产力大小(或适宜性与适宜程度,潜力高低等),也即根据各类土地在生产实践上的相似性与差别,对土地类型再次进行组合、分类和排队,并作出相应的解释或结论,归类法,土地评价的方法体系 该法以针对一定利用方式的土地质量,24,土地评价的方法体系,选出决定土地生产力的诸要素,根据各要素性质的特点定出评价标准,以对某中土地利用方式的潜力或作物的适宜性程度求得不同的指数,然后对各项指数进行数学运算得出总指数,按指数对土地作出土地等级评定。,迄今计量方法的应用主要在于选择评价因素确 定其权值及对单项评价进行综合。,数值法,土地评价的方法体系 选出决定土地生产力的诸要素,,25,土地评价的方法体系,以往选取评价因素大多基于经验判断,并将诸因素以等权处理。宋延洲在河南禹县也据经验判断选择评价因素,但赋予各因素以等差指数,为土地评价从定性走向定量起到了一定推动作用。,张妙玲等在江苏宜兴通过,多元回归分析,筛选评价因素,并确定其权值。但,回归分析法,比较适于研究成线性分布的现象,尤其是要求足够数量代表性好的样本。正是这些,使回归分析法在土地评价中广泛和可靠应用受到了限制。,层次分析法,(保继刚,1988)、,因素成对比较法,(陈百明,1987)等在评价因素选择和权值确定上也进行过尝试和探讨。对单项评价综合的早期做法大多据经验判断,如柑桔土地评价、宜农荒地评价及江西泰和县土地评价。,另一种方法是“,极限条件法,”,,如黑龙江省的土地评价,北京丰台区的土地评价(申元村,l987)及福建沙县的土地评价”。实践证明,非等权累加指数法更为科学和符合实际,故在近年我国的土地评价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土地评价的方法体系,26,土地评价的方法体系,鉴于土地评价因素与土地质量等级之间的复杂关系,,模糊分析法、模糊综合评判法,在我国最近的土地评价中已开始被采用。其研究始于昌纬在河南目县山区的土地评价,通过计算评价因素的隶属度并结合权数分配得到各评价单元的“质量指数”,据其综合评定土地级别。,王县生,的北方草场土地评价,刘闯在辽宁瓦房店市的耕地质量评价及许学工在黄河三角洲的土地评价也都采用了类似方法。,土地评价的方法体系,27,土地评价的发展趋势,:,综合化,精确化,土地评价,专家系统,。,1,2,3,4,定量化,土地评价的发展趋势: 综合化精确化土地评价1234 定量化,28,土地评价需要哪些资料,取决于土地评价的目的以及与其有关的具体评价方案。根据麦克雷和伯恩翰的调查,在所列的五种评价方案(P,123,)中,土壤质地、土层厚度、排水状况及土壤侵蚀等项目几乎均被采用;风力、湿度、微地形等项目仅被个别评价方案采用。因此在确定土地评价方案后收集土地评价资料时,一定要有针对性,这样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般来说,土地评价所需资料可分为自然自然环境资料和社会经济资料两大类。,第三节土地评价所用资料,土地评价需要哪些资料,取决于土地评价的目的以及与其有关的,29,一、自然环境资料,1,地形,与土地评价有关地形性质,主要是海拔高度、坡度、坡长和坡向等。,地形性质,资料收集方法,影响土地质量的方面(直接或间接),海拔高度,R,M,DF,气候因素(温度、生长季、雨量、暴露程度),坡度、坡长和坡向,R,M,耕作难易程度、局地易通行性;水蚀危害;土木工程因素;可灌溉性,地貌部位,R,M,DF,气候因素(温度状况、暴露程度、霜冻危害);耕作难易程度;水蚀危害;风蚀危害;盐渍度或养分有效性;排水、土木工程因素和洪涝灾害等,土地评价所需的地形资料(根据S.G.麦克雷和C.P.伯恩翰.略有修改.),一、自然环境资料1 地形地形性质资料收集方法影响土地质量的方,30,海拔高度主要影响土地的水热条件。海拔高度每升高100m,,气温就降低,0.6,摄氏度。在一定海拔内,降水量随着海拔增加而增加。海拔高度不同,土壤、植物、作物的生长季长度长短也有明显的差异,从而影响土地的质量和生产率。,相对高度表示地形受到切割的程度切割程度不仅反映土地形成条件上的差异,而且也与土壤侵蚀强度等有关,在计算机处理上,多用DEM(数字地面高程)表示并导出其它关于地形的指标,1地形,海拔高度主要影响土地的水热条件。海拔高度每升高100m,,31,海河流域DEM,海河流域DEM,32,1地形,坡度和坡长主要与土壤侵蚀强度有关。就坡度而言,像我国黄土高原地区,2以上的坡耕地距离分水线以下10m处就发生细沟侵蚀;5以上者,细沟侵蚀较强,并开始发生浅沟侵蚀;15以上,细沟、浅沟侵蚀强烈;25以上,细沟、浅沟侵蚀极强,并有切沟出现;35以上耕地土壤发生泻溜;45到75陡坡可能发生滑坡;75以上的陡崖和岸壁还可发生崩塌。此外,坡度还与工作条件、灌溉条件、工程建筑条件等有密切关系,。,1地形 坡度和坡长主要与土壤侵蚀强度有关。就坡,33,临界坡度(),土地利用,1,国际机场跑道,2,铁路客货运主干线;商业卡车装满货物无速度限制;地方机场跑道;翻耕和耕作无限制等等。,4,主干公路,5,除草和播种机械;土壤侵蚀开始成为问题;5,土地开发(建筑)困难;住房,道路;对一般开发而言坡度过大;密集野营和野餐区域。,9,铁路的最大坡度界限,10,重型农业机械;大型工业企业厂址,15,地点开发;标准轮式拖拉机,20,双向翻耕;联合收割机操作;房基地构筑,25,等高农业耕作(梯田);载重拖车;娱乐小径,不同土地利用的临界坡度(据R.U.库克和J.C.多恩坎普.略有修改.),临界坡度()土地利用1国际机场跑道2铁路客货运主干线;商业,34,坡度可从地形图上获得,地形图上相邻等高线上两点之间平均坡度的计算公式为:,式中,S为地形图比例尺的分母;H为等高线间距();V为等高距(),坡度也可以从航空像片上量测,在航片上,任意两点之间的坡度的计算公式为:,其中,f为相机镜头焦距(mm),P为用立体量测仪测得的两点间的时差(mm),C为像片上测得的两点之间的水平距离(mm)W为像主点与转移像主点之间的平均距离(mm)。,坡度可从地形图上获得,地形图上相邻等高线上两点之间平均坡,35,坡度可用度数或百分比表示,两者可通过下式转换:。,式中,为用度数表示的坡度,G为用百分比表示的坡度.,数字地面高程以及坡度和坡向等相关指标都可以在GIS软件中实现自动运算和表达,坡度可用度数或百分比表示,两者可通过下式转换:。式中,,36,海河流域坡度图,海河流域坡度图,37,海河流域坡向图,海河流域坡向图,38,2气象气候,土地评价所涉及的气象气候性质,主要是辐射、温度、降水、蒸发、风速及雹、雪等。可从气象台站获得。如果没有气象台站纪录获得,则通过野外进行简易气象观测获得。有些气象气候性质可以从卫片获得,比如云量、冰雪覆盖情况、地表温度、蒸散发等等。,2气象气候土地评价所涉及的气象气候性质,主要是辐射、温度,39,土地评价所需的气象气候资料列表,气候条件,资料收集方法,有关土地质量,气温,M,S,DF,霜冻危险,温度状况(生长季长度等);水分有效性;蒸发蒸腾等,降水(分布和强度),M,S,DF,水蚀危险;曝露程度;洪涝灾害;水分有效性,太阳净辐射,S,DF,蒸发蒸腾,冰雹或雪,S,DF,气候灾害,ET(蒸散发),S,DF,蒸发蒸腾,其中,M为地形图等图件;S为定点观测资料;DF为田间观测,土地评价所需的气象气候资料列表 气候条件资料收集方法有关土地,40,气温状况可用几种方法表示,如生长季内的平均温度、最高和最低温度、无霜期、积温(如超过10摄氏度积温)表示。这些不同温度指标在土地评价中可选择使用。,降雨量主要指年、月和日平均降雨量。还包括降水强度和降水年际变率等。尤其在土壤侵蚀较强烈的地区,降水强度的影响更为重要,在土地评价中最好考虑到这个指标。,风速大小主要影响蒸散发(ET),尤其是热带地区的土地评价,风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指标,。风向则对城市建设用地有重要的意义。,冰雹、霜冻和积雪量等气候灾害,对土地利用也有重要影响。在土地评价中,应尽量调查它们的发生频率和强度。,气温状况可用几种方法表示,如生长季内的平均温度、最高和最,41,海河流域降水空间分布图,海河流域降水空间分布图,42,海河流域ET分布图,海河流域ET分布图,43,3水文,这里主要指土地的潮湿程度或湿润状况。与其相关的土地性质有地下水埋深、有无泉水出露以及洪涝频率等。遥感手段在监测土壤湿度方面有很大的优势,如利用novv卫片监测土壤墒情就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土壤和处境性质,资料收集方法,有关的土地性质,地下水埋深,M,DF,水分有效性;排水和通透性;土木工程因子等,是否有泉水,R,DF,M,耕作难易性;土木工程因子等,洪涝灾害,DF,洪涝灾害;土木工程 因子等.,土地评价所需的土壤和处境的潮湿度性质,3水文这里主要指土地的潮湿程度或湿润状况。与其相关的土地,44,4土壤,土壤许多性质与土地质量有关,在收集土地评价资料时,土壤资料的收集非常重要。土壤资料的收集一般通过土壤调查收集。象我国的两次土壤普查资料等等。土壤资料主要是土壤理化性质、土壤侵蚀强度等等。,土壤侵蚀强度是土地评价中常用的一项指标,它与气候、地形、岩性、母质、植被以及人为活动等多种因素有关。土壤侵蚀按照营力不同分成水力侵蚀,、重力侵蚀和风力侵蚀等在水力侵蚀中,又可分出面蚀(雨滴击溅侵蚀、 层状侵蚀、 鳞片状侵蚀以及细沟状面蚀等) 、沟蚀(浅沟、 切沟和冲沟等)和喀斯特溶蚀等重力侵蚀又可分成泻溜、崩塌和滑坡等风力侵蚀安沙粒的移动方式分为悬移和推移两种形式,4土壤土壤许多性质与土地质量有关,在收集土地评价资料时,,45,定量判断土壤侵蚀强度的方法,是建立反映土壤侵蚀量与各影响因子关系的数学模型象著名的国际上流行的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式中,E为土壤流失量;R为降雨侵蚀力因子;K为土壤可蚀性因子;L为坡长因子;S为坡度因子;C为作物经营管理因子;P为土壤侵蚀控制措施因子。,现在很多模型都嵌入这个方程或者改进版本的土壤流失方程可以计算土壤流失量进而评定土壤侵蚀强度,定量判断土壤侵蚀强度的方法,是建立反映土壤侵蚀量与各影响,46,海河流域土壤分布图,海河流域土壤分布图,4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