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炎病毒课件

上传人:494895****12427 文档编号:242736688 上传时间:2024-09-02 格式:PPT 页数:65 大小:2.7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肝炎病毒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肝炎病毒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肝炎病毒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第,28,章 肝 炎 病 毒,1,第28章 肝 炎 病 毒1,概述,甲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丁型肝炎病毒,4,1,2,3,以肝脏为主要靶器官,对,肝脏,有亲嗜性,,引起,病毒性肝炎,的病毒。,5,戊型肝炎病毒,类型:,2,概述甲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丁型肝炎病毒4123,中国不仅是一个人口大国,而且也是,病毒性肝炎,的高发区。目前已知的甲、乙、丙、丁、戊、庚及,TTV,型肝炎,在我国均有发生,其中尤以甲、乙、丙、戊4个型别的流行情况严重。 仅乙肝病毒携带者以达1.2亿之多。可以说,病毒性肝炎是对我国,危害最为严重,的传染病。,3,中国不仅是一个人口大国,而且也是病毒性肝炎的,第一节 甲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A virus, HAV),HAV,是引起甲型肝炎的病原体。,属于小,RNA,病毒科的嗜肝,RNA,病毒属(原为肠道病毒72型)。,甲型肝炎,是世界性急性传染病,占病毒性肝炎的50,年发病数超过200万,4,第一节 甲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A vir,Geographic Distribution of HAV Infection,Anti-HAV Prevalence,High,Intermediate,Low,Very Low,5,Geographic Distribution of HAV,一、生物学性状,1973,年,Feinstone,发现于急性病人粪便,6,一、生物学性状1973年Feinstone发现于急性病人粪便,HAV,的生物学性状,1.,核心,单股,(+)RNA,。,2.,衣壳,20,面体立体对称。,3.,无包膜。,7,HAV的生物学性状1.核心 单股(+)RNA。2.衣壳,HAV,的其他生物学特性,培养特性,原代肝细胞、非洲猴肾细胞和肝癌细胞株对,HAV,敏感,生长缓慢,,不引起细胞病变,抵抗力,比肠道病毒更耐热,60可存活,4h,,,100,5min,可灭活,对乙醚、酸处理(,pH3),均有抵抗力,氯消毒、甲醛处理均可破坏其传染性,在海水、毛蚶中存活数天和数月,8,HAV的其他生物学特性培养特性8,二、致病性与免疫性,甲肝患者:,绝大多数为急性,,尤以急性无黄疸型肝炎患者最多(5090%,儿童居多),亚临床感染者:亚临床感染者与临床感染者的比例高达12:1。发展中国家中,10岁以下儿童抗-,HAV,阳性率高达90%,传染源,9,二、致病性与免疫性甲肝患者:绝大多数为急性,尤以急性无黄疸型,传播途径,主要传播途径:,粪口途径,(,fecal-oral route),污染的水和食物(,Contaminated food,and water,):与流行爆发有关,特别是生食瓜、果、蔬菜、冷饮及海产品(蚝、毛蚶):上海,1988年,4个月内有31万人发病。,10,传播途径主要传播途径:10,HAV,的致病性,粪口途径传播,口咽部或唾液腺中早期增殖,肠道与局部淋巴结中大量增殖,入血并形成病毒血症,肝脏为最终靶器官,(,直接损伤或免疫病理作用),通过胆汁随粪便排出体外,传 染 源,:,病人,11,HAV的致病性粪口途径传播口咽部或唾液腺中早期增,甲型肝炎的临床特征,肝脾肿大,黄疸,转氨酶升高,血胆红素升高,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发热,一般为自限性疾病,预后良好,,不发展成慢性肝炎和慢性携带者,。,12,甲型肝炎的临床特征12,标本的采集,粪便,血清,病毒学检查,不作为常规方法;,血清学检查,早期诊断,-,检测抗,HAV-IgM,流行病学调查,-,检测抗,HAV-IgG,PCR,快速检测,HAVRNA,以诊断甲肝。,三、微生物学检查,13,标本的采集粪便血清 病毒学检查不作为常规方法,四、防治原则,控制传染源,隔离治疗急性期病人,所有废弃物及日常用水均需严格消毒,切断传播途径,加强食物、水源和粪便的管理,养成良好的卫生饮食习惯,14,四、防治原则控制传染源14,免疫预防,主动免疫,:减毒活疫苗或灭活疫苗,,免疫预防对象是未感染者,主要为儿童和与肝炎病人有密切接触者,被动免疫,:丙种球蛋白,15,免疫预防主动免疫:减毒活疫苗或灭活疫苗,免疫预防对象是未感染,第二节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属嗜肝,DNA,病毒,科,正嗜肝,DNA,病毒,属,全世界,HBV,携带者为,3.5,亿,我国,HBV,携带率10%,临床表现多样性,HBV,多途径传播,尤其新生儿和婴儿感染后,约,90%,95%,成为慢性,HBV,感染者,严重危害下一代人健康。,16,第二节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HBV,发现的历史,HBV,的发现源于表面抗原的研究。,1963,年,Blumberg,首先在澳大利亚土著人血清中发现一种新抗原,称为澳大利亚抗原(,Australia antigen,);,直至,1968,年确定这种抗原与血清型肝炎密切相关,称为肝炎相关抗原(,hepatitis associated antigen,,,HAA,);,1970,年,D.S. Dane,在肝炎患者血清中发现具有传染性的颗粒,即,Dane,颗粒,(,Danes particle,)。,从而,HBV,被确认。,17,HBV发现的历史HBV的发现源于表面抗原的研究。 1963年,18,18,19,19,1.,大球形颗粒:,Dane,颗粒,,具有感染性的完整的,HBV,颗粒,球形,,直径,42,nm,,双层衣壳。,一、生物学性状,(一)形态与结构,20,1.大球形颗粒:Dane颗粒,具有感染性的完整的HBV颗粒,,2.,小球形颗粒,: 直径22,nm,3.,管形颗粒,: 22,(100700),nm,HBsAg,聚合体无感染性,21,2.小球形颗粒: 直径22nmHBsAg聚合体无感染性21,电镜下的,HBV,22,电镜下的HBV22,乙肝病毒,Dane,颗粒结构模式图,DNA,多聚酶,双股,DNA,核心,HBcAg,HBeAg,内衣壳,外衣壳,脂质双层,外壳蛋白,PreS1,PreS2,HBsAg,有逆转录酶活性,有合成,DNA,功能,HBV,的结构,23,乙肝病毒Dane颗粒结构模式图 DNA多聚酶双,外衣壳,脂质双层,蛋白质(,HBsAg、PreS1、PreS2),内衣壳,HBcAg HBeAg,核 心,开口环状不完全,dsDNA,DNA,多聚酶(兼有逆转录酶功能),HBV,的结构,24,外衣壳 脂质双层内衣壳 HBcAg,S,区:,S,基因,PreS1. 2,基因,HBsAg PreS1. 2,C,区:,C,基因,Pre-C,基因,HBcAg Pre-C,蛋白经切割,HBeAg,P,区:编码,DNA,多聚酶(逆转录酶活性),X,区:编码,x,蛋白(,HBxAg,),激活原癌基因,与肝癌发生发展有关,ORF,(二)基因组结构与功能,25,S区: S基因 PreS1. 2基因 ORF(二),(四)抗原组成,表面抗原,HBsAg,核心抗原,HBcAg,e,抗原,HBeAg,26,(四)抗原组成26,抗原组成,HBV,表面抗原(,HBsAg,),是机体受,HBV,感染的标志,226AA,,由,S,基因编码,抗,HBs,能与,HBV,表面结合,使其失去感染性,具有保护作用,27,抗原组成HBV表面抗原(HBsAg)27,Pre S1、Pre S2,具有吸附于肝细胞表面的决定簇,可以使,HBV,吸附于肝细胞表面,有利于病毒侵入细胞。,抗,PreS1,、抗,PreS2,为中和抗体,可以阻止,HBV,侵入肝细胞。,28,Pre S1、Pre S2 具有吸附于肝细胞表面的决定,在肝细胞核中才能检出,分子量,22KD,,由,C,基因编码,病毒内衣壳蛋白,一般在血中检测不到,抗,-HBc,无中和作用,检出高效价抗,HBc,,特别是抗,HBc IgM,表示,HBV,在肝内处于增殖状态,HBV,核心抗原(,HBcAg,),29,HBV核心抗原(HBcAg)29,e,抗原(,HBeAg),游离存在于血液中,为病毒复制及强传染性的指标,产生抗,-HBe,,对感染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是预后良好的征象,30,e抗原(HBeAg)游离存在于血液中30,HBV,的其它生物学性状,培养,黑猩猩动物模型、鸭动物模型,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的细胞培养成功,抵抗力,抵抗力,较强,对低温、干燥、紫外线耐受,,不被70乙醇灭活,,,100, 10min,、0.5%过氧乙酸、5%次氯酸钠可灭活。,31,HBV的其它生物学性状培养31,二、致病性与免疫性,(一)传染源,主要传染源是患者或无症状,HBV,携带者,(二)传播途径,1、血液、血制品等传播,输血、注射、外科或牙科手术、针刺等,2、母婴垂直传播,多发生于胎儿期和围生期,也可通过哺乳传播,3,、密切接触和性接触传播,32,二、致病性与免疫性(一)传染源32,(三)致病与免疫机制,乙型肝炎的临床表现呈多样性,可表现为,无症状病毒携带者、急性肝炎、慢性肝炎及重症肝炎,等。,HBV,的致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除了,HBV,对肝细胞直接损害外,主要是通过宿主的免疫应答引起肝细胞的病理改变的临床表现。,33,(三)致病与免疫机制 33,免疫应答过强,大面积肝细胞损伤,爆发型肝炎(重症肝炎),免疫功能正常,隐性感染或急性肝炎,免疫功能低下,慢性肝炎或慢性活动性肝炎,免疫耐受,无症状携带者,34,免疫应答过强 大面积肝细胞损伤,HBV,感染与原发性肝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1,)流行病学方面:,HBsAg,携带者发生肝癌的危险性比无,HBV,感染者高217倍。,2,)动物模型:,WHV,3,)肝癌组织检测发现有,HBV DNA,的整合:病毒,X,蛋白有反式激活原癌基因作用。,HBV,与原发性肝癌,35,HBV感染与原发性肝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HBV与原发性肝癌3,临床表现,36,临床表现36,图示肝掌和蜘蛛痣,临床表现,37,图示肝掌和蜘蛛痣临床表现37,图 脐疝,图 腹壁静脉曲张,临床表现,38,图 脐疝图 腹壁静脉曲张临床表现38,乙型肝炎的特点,我国约有40%-60%人群曾受到过,HBV,的感染,表现急性乙肝的仅占0.1%-1%,,,亚临床30%-75%,慢性乙肝1%-5%,乙肝病毒携带7%-20%),急性乙肝如治疗不彻底,10%患者可转为慢性乙肝,39,乙型肝炎的特点我国约有40%-60%人群曾受到过HBV的感染,三、微生物学检查,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一),HBV,抗原、抗体检测(两对半),(二),HBV DNA,(三)血清,DNA,多聚酶检测,40,三、微生物学检查HBsAg、抗-HBs(一)HBV抗原、抗体,HBsAg,与抗-,HBs,HBsAg,阳性见于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或无症状携带者,是,HBV,感染的指标之一。,急性肝炎恢复后,,HBsAg,一般在14个月内消失,若持续6个月以上者认为已向慢性肝炎转化。,无症状,HBV,携带者,可以长期,HBsAg,阳性。,抗,-,HBs,的出现表示机体对乙型肝炎病毒有免疫力。,41,HBsAg与抗-HBsHBsAg阳性见于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或,HBeAg,与抗,-HBe,Ag,一般见于,HBsAg,阳性者血清中,为体内,HBV,复制及血清具有传染性的标志。如转为阴性,表示病毒停止复制。,若,Ag,持续阳性者则提示有发展成慢性肝炎的可能。,抗,-,HBe,阳性表示机体已获得一定的免疫力,,HBV,复制能力减弱,传染性降低。,42,HBeAg与抗-HBeAg一般见于HBsAg阳性者血清中,为,抗,HBc,抗,-,HBc,产生早,,ALT,开始升高时出现,滴度高,持续时间长,几乎所有急性病例均可检出,抗,-,HBc IgM,阳性表示病毒复制,患者的血液有很强的传染性。,抗,-HBc IgG,阳性表示恢复期或慢性感染,43,抗HBc抗-HBc产生早,ALT开始升高时出现,滴度高,持续,HBV,抗原、抗体检测结果的临床分析,HBsAg,HBeAg,抗,-HBc IgM,抗,-HBc IgG,抗,-HBe,抗,-HBs,结果分析,+,-,-,-,-,-,HBV,感染或无症状携带者,+,+,+,-,-,-,急性乙肝(传染性强,,“,大三阳,”,),+,+,-,+,-,-,慢性乙肝(传染性强,,“,大三阳,”,),+,-,-,+,+,-,急性感染趋向恢复(,“,小三阳,”,),+,+,+/-,+,-,-,慢性乙型肝炎急性发作,-,-,-,+,+,+,乙型肝炎恢复期,-,-,-,+,-,-,既往感染,-,-,-,-,-,+,既往感染或接种过疫苗,44,HBV抗原、抗体检测结果的临床分析HBsAgHBeAg抗-H,HBV,抗原抗体检测系统的用途,1、乙型感染的诊断和预后判断;,2、筛选献血员;,3、人群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调查;,4、选择疫苗接种对象和检测乙肝疫苗接种效果。,45,HBV抗原抗体检测系统的用途1、乙型感染的诊断和预后判断;4,血清,HBV DNA,检测,应用核酸杂交法、常规,PCR,技术可直接检测血清中,HBV DNA。,检测血清中,HBV DNA,是病毒存在和复制的,最可靠,的指标,因此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和药物效果评价。,46,血清HBV DNA检测应用核酸杂交法、常规PCR技术可直接检,四、防治原则,1.,一般预防:,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加强对供血源的筛选、加强婚前检查及性教育、防止医源性传播),2.,人工主动免疫:,疫苗(基因工程疫苗),3.,人工被动免疫:,高效价,抗,-HBs,人血清球蛋白(,HBIg),47,四、防治原则1.一般预防:47,第三节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48,第三节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HCV,的生物学性状,平均,50nm,,球形,有包膜,(+)ssRNA,49,HCV的生物学性状平均50nm,球形49,HCV, EM,50,HCV, EM50,传染源:,丙性肝炎的病人,被,HCV,污染的血液和血液制品。,传播途径:,与乙型肝炎相似。,临床特点:,潜伏期约,2-24,周,多数病人症状不明显。少数病人出现症状。无症状,HCV,携带者多见。慢性化的比例高达,50%,以上,是引起输血后慢性肝炎和肝硬化的主要原因。,致病性与免疫性,51,传染源:丙性肝炎的病人,被HCV污染的血液和血液制品。临床特,病毒学检查与防治原则,血清学检查,RIA,、,ELISA-,抗,-HCV,PCR-HCV-RNA,RNA,和抗,-HCV,是,HCV,感染的标志。,防治原则,与乙型肝炎相似,但因,HCV,免疫原性不强及变异,目前尚无可用疫苗。以献血员和血液制品的管理为主。,52,病毒学检查与防治原则 血清学检查RIA、ELISA,第四节 丁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D virus, HDV),53,第四节 丁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 D virus,54,54,55,55,56,56,57,57,58,58,Rizzetto,于1977年首先发现,当时称,抗原,缺陷病毒,由,HBsAg,构成其外壳,形成35-37,nm,颗粒,颗粒内部由,HDVRNA,和,HDAg,组成,环状,(-)ssRNA,,,1.7,Kb,59,Rizzetto于1977年首先发现,当时称抗原59,致病性与免疫性,HDV,与,HBV,有相同的传播途径。,只能感染,HBsAg,阳性的病人(,共同感染或重叠感染,),一旦乙肝患者感染了,HDV,,尤其是在慢性乙肝的基础上感染,容易发展成为重度慢性乙肝、重型肝炎,甚至肝硬化。,60,致病性与免疫性HDV与HBV有相同的传播途径。 60,第五节 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形态与结构:,病毒体呈球状,无包膜,直径,32,34,nm,表面有锯齿状刻缺和突起,61,第五节 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致病性及免疫性,主要为粪,-,口途径传播,由胆汁经粪便排出体外,多表现为急性戊型肝炎,孕妇感染常致流产,妊晚期病死率高达,20.96%,。,62,致病性及免疫性主要为粪-口途径传播62,戊型肝炎的特点,与甲型肝炎相比,患者黄疸前期症状重,病程持续时间较长,病死率较高,特别是孕妇感染,HEV,后。青壮年是,HEV,最喜欢攻击的人群。,戊型肝炎分两种:,“,流行性,”,多发生在雨季和洪水后,,“,散发性,”,在秋冬季呈现高峰。,病愈后可获得终身免疫力。,63,戊型肝炎的特点与甲型肝炎相比,患者黄疸前期症状重,病程持续时,各型肝炎病毒的比较,肝炎类型,甲型肝炎 乙型肝炎 丙型肝炎 丁型肝炎 戊型肝炎,病毒名称,HAV HBV HCV HDV HEV,病毒科,小,RNA,病毒 嗜肝,DNA,病毒 黄病毒 缺陷病毒 杯状病毒,核酸类型,+ssRNA dsDNA + ssRNA ssRNA +ssRNA,传播途径,粪,-,口 血液、垂直传播、性行为 粪,-,口,急性,+ + + + +,慢性,- + + + -,携带者,- + + + -,肝硬化或肝癌,- + + + -,重症,少 少,少 经常,妊娠期间,64,各型肝炎病毒的比较肝炎类型 甲型肝炎 乙,思考题,1、名词:,Dane,颗粒,2、肝炎病毒的种类有哪些?传播途径分别是什么,?,3,、,HBV,外衣壳和内衣壳分别存在哪些抗原?,4,、,试述,HBV,的抗原抗体系统及其结果分析。,65,思考题1、名词:Dane颗粒6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