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学教学ppt课件第七章治疗各论

上传人:94****0 文档编号:242464361 上传时间:2024-08-24 格式:PPT 页数:83 大小:310.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针灸学教学ppt课件第七章治疗各论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针灸学教学ppt课件第七章治疗各论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针灸学教学ppt课件第七章治疗各论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 七 章 治 疗 各 论第一节头面躯体痛证头 痛面 痛漏肩风肘 劳腰 痛痹 证,第 七 章 治 疗 各 论第一节头面躯体痛证头 痛,1,头 痛,headache,头 痛headache,2,一、概述,定义,:,头痛(headache)是患者自觉头部疼痛的一类病证。,一、概述 定义,3,头痛可见于西医学:高血压偏头痛 丛集性头痛 紧张性头痛 感染性发热 脑外伤 五官科等病,头痛可见于西医学:高血压偏头痛 丛集性头痛,4,头为,“,诸阳之会,”,、,“,清阳之府,”,,手、足三阳经和足厥阴肝经均上头面,督脉直接与脑府相联系,因此,各种外感及内伤因素导致头部经络功能失常、气血失调、脉络不通或脑窍失养等,均可导致头痛。这里主要讨论外感和内伤杂病以头痛症状为主症者,若为某一疾病发生过程中的兼症,也可参照本篇治疗。,头为“诸阳之会”、“清阳之府”,手、足三阳经和,5,二、病因病机,病因,:外感、内伤,病机,:,1. 外感头痛,“,伤于风者,上先受之,”,,故外感头痛主要是风邪所致,每多兼寒、夹湿、兼热,上犯清窍,经络阻遏,而致头痛。,二、病因病机病因:外感、内伤病机,6,2.内伤头痛,情志不遂,,肝失疏泄,肝阳妄动,上扰清窍;,肾阴不足,,脑海空虚,清窍失养;,禀赋不足,,久病体虚,气血不足,脑失所养;,恣食肥甘,,脾失健运,痰湿内生,阻滞脑络;,外伤跌仆,,气血瘀滞,脑络被阻。,2.内伤头痛 情志不遂,肝失,7,按照头痛的病因分为,外感头痛,和,内伤头痛,两大类。 按照头痛的部位辨证归经,前额痛为,阳明头痛,,侧头痛为,少阳头痛,,后枕痛为,太阳头痛,,巅顶痛为,厥阴头痛,。,按照头痛的病因分为外感头痛和内伤头痛两大类。,8,三、辨证,1。外感头痛,主症,:,头痛连及项背,发病较急,痛无休止,外感表证明显。,风寒头痛,:,兼见恶风畏寒,口不渴,苔薄白,脉浮紧。,风热头痛,:,头痛而胀,发热,口渴欲饮,小便黄,苔黄,脉浮紧。,风湿头痛,:,头痛如裹,肢体困重,苔白腻,脉濡。,三、辨证 1。外感头痛,9,2内伤头痛,主症,头痛,痛势绵绵,时止时休,遇劳或情发病较缓,多伴头晕志刺激而发作、加重,。,2内伤头痛 主症 头痛,痛势绵绵,,10,肝阳上亢头痛,:,兼见头胀痛,目眩,心烦易怒,面赤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肾虚头痛,:头痛兼头晕耳鸣,腰膝酸软,神疲乏力,遗精,舌红苔少,脉细无力。,血虚头痛,:头部空痛兼头晕,神疲无力,面色不华,劳则加重,舌淡,脉细弱。,痰浊头痛,:头痛昏蒙,脘腹痞满,呕吐痰涎,苔白腻,脉滑。,瘀血头痛,:头痛迁延日久,或头部有外伤史,痛处固定不移,痛如椎刺,舌暗,脉细涩。,肝阳上亢头痛:兼见头胀痛,目眩,心烦易怒,面,11,四、治疗,1基本治疗,(1)外感头痛,治法,:,祛风通络,止痛。以督脉及手太阴、足少阳经穴为主。,主穴,: 列缺 百会 太阳 风池,四、治疗 1基本治疗,12,配穴,:,阳明头痛,者,加印堂、攒竹、合谷、内庭;,少阳头痛,者,加率谷、外关、足临泣;,太阳头痛,者,加天柱、后溪、申脉;,厥阴头痛,者,加四神聪、太冲、内关;,风寒头痛,者,加风门;,风热头痛,者,加曲池、大椎;,风湿头痛,者,加阴陵泉。,配穴 :阳明头痛者,加印堂、攒竹、合谷、内庭;,13,操作,:毫针泻法。风门拔罐或艾灸;大椎点刺出血。,方义,:百会、太阳可疏导头部经气;风池为足少阳与阳维脉的交会穴,功长祛风活血、通络止痛。列缺为肺经络穴,可宜肺解表,祛风通络。,操作 :毫针泻法。风门拔罐或艾灸;大椎点刺出血。,14,(2)内伤头痛 实证,治法,: 疏通经络,清利头窍。以督脉及足阳明、足少阳经穴为主。,主穴:,百会 头维 风池,配穴,:,肝阳上亢,者,加太冲、太溪、侠溪;,痰浊头痛,者,加太 阳、丰隆、阴陵泉;,瘀血头痛,者,加阿是穴、血海、膈俞、内关。,(2)内伤头痛 实证 治,15,操作,: 毫针泻法。,方义,: 百会、头维收通头部经络气血。风池活血通经,清利头目,调和气血。,操作 : 毫针泻法。 方义 :,16,虚证,治法,:疏通经络,滋养脑髓。以督脉及足阳明、足少阳经穴为主。,主穴:,百会 风池 足三里,配穴:血虚头痛,者,加三阴交、肝俞、脾俞;,肾虚头痛,者,加太溪、肾俞、悬钟。,虚证 治法 :疏通经络,滋养脑髓,17,操作,:风池用平补平泻法;余穴均用补法。,方义,: 百会疏调气血以养脑髓。风池活血通经,调和气血。足三里补益气血,滋养脑髓。,操作 :风池用平补平泻法;余穴均用补法。,18,2其他治疗,(1)耳针法,选枕、额、脑、神门,,毫针刺或埋针或王不留行籽压丸。对于顽固性头痛可在耳背静脉点刺出血。,(2)皮肤针法,用皮肤针叩刺太阳、印堂及头痛处,出血少量,适用于外感头痛。,(3)穴位注射法,选风池穴,用1%的盐酸普鲁卡因或维生素B12注射液,每穴05-10毫升,每日或隔日1次,适用于顽固性头痛。,2其他治疗 (1)耳针法 选枕、额、,19,按语,1针灸治疗头痛有较好的疗效,对于多次治疗无效或逐渐加重者,要查明原因,尤其要排除颅内占位性病变。 2头痛患者在治疗期间,应禁烟酒,适当参加体育锻炼,避免过劳和精神刺激,注意休息。,按语 1针灸治疗头痛有较,20,面 痛,facial pain,面 痛facial pain,21,一、概述,定义:,面痛(facial pain)是以眼、面颊部出现放射性、烧灼样抽掣疼痛为主症的疾病,又称,“,面风痛,”,、,“,面颊痛,”,。,一、概述 定义:面痛(fac,22,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三叉神经痛,是临床上最典型的神经痛。三叉神经分眼支、上颌支和下颌支,第2支、第3支同时发病者最多。,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三叉神经痛,是临床上最典型的,23,二、病因病机,面部主要归手、 足三阳经所主, 尤其是内外 因素使面部手、 足阳明及手、 足太阳经脉的气血阻滞,面部经络气血痹阻,经脉不通,不通则痛,产生面痛。,病因,:外感邪气、情志不调、外伤。,病机,:1。风寒之邪侵袭面部阳明、太阳经脉,寒性收引,凝滞筋脉,气血痹阻; 2。风热毒邪,侵淫面部,经脉气血壅滞,运行不畅; 3。外伤或情志不调,或久病成瘀,使气血瘀滞。,二、病因病机 面部主要归手,24,三、辨证,主症:,面部疼痛突然发作,呈闪电样、刀割样、针刺样、电灼样剧烈疼痛, 持续数秒到2分钟。发作次数不定,间歇期无症状,痛时面部肌肉抽搐,伴面部潮红、流泪、 流涎、流涕等,常因说话、吞咽、刷牙、洗脸、冷刺 激、情绪变化等诱发。 眼部痛,主要属足太阳经病证; 上颌、下颌部痛,主要属手、足阳明和手太阳经病证。,三、辨证 主,25,风寒证,:兼见面部有感受风寒史,遇寒则甚,得热则轻,鼻流清涕,苔白,脉浮者。,风热证,:痛处有灼热感,流涎,目赤流泪,苔薄黄,脉数者。,气血瘀滞,:有外伤史,或病变日久,情志变化可诱发,舌暗或有瘀斑,脉细涩者。,风寒证:兼见面部有感受风寒史,遇寒则甚,得热则,26,四、治疗,1基本治疗,治法,: 疏通经络,祛风止痛。以足太阳及手足阳明经穴为主。,主穴,: 攒竹 四白 下关 地仓 合谷 风池,配穴,:眼部痛者,加丝竹空、阳白、外关; 上颌部痛者,加颧 、迎香; 下颌部痛者,加承浆、颊车、翳风、内庭; 风寒证者,加列缺; 风热证者,加曲池、尺泽; 气血瘀滞者,加太冲、三阴交。,四、治疗 1,27,操作,:毫针泻法。针刺时宜先取远端穴,局部穴位在急性发作期宜轻刺。,方义:,攒竹、四白、下关、地仓,疏通面部经络。合谷为手阳明大肠经原穴,,“,面口合谷收,”,,与风池相配可祛风、通络、止痛。,操作 :毫针泻法。针刺时宜先取远端穴,局部,28,2其他治疗,(1)耳针法,选面颊、领、额、神门。毫针刺法,或用埋针法。,(2)刺络拔罐法,选颊车、地仓、颧傅,用三棱针点刺,行闪罐法,隔日1次。,(3)皮肤针法,在面部寻找扳机点,将揿针刺人,外以胶布固定,埋藏2-3天,更换揿针。,2其他治疗 (1)耳,29,按语,1三叉神经痛是一种顽固难治之证,针刺治疗有一定的止痛效果,对继发性三叉神经痛要查明原因,采取适当措施。 2针刺治疗时局部穴宜轻刺而久留针,远端穴位可用重刺激手法,尤其在发作时,宜用远端穴位行强刺激手法。,按语 1三叉神经痛是一种顽,30,漏肩风,omalgia,漏肩风omalgia,31,一、概述,定义,:漏肩风(omalgia)是以肩部长期固定疼痛,活动受限为主症的疾病。,一、概述 定义,32,由于风寒是本病的重要诱因,故常称为,“,漏肩风,”,;因本病多发于50岁左右的成人,故俗称,“,五十肩,”,;因患肩局部常畏寒怕冷,尤其后期常出现肩关节的粘连,肩部呈现固结状,活动明显受限,故又称,“,肩凝症,”,、,“,冻结肩,”,等,。,由于风寒是本病的重要诱因,故常称为“漏肩风,33,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肩关节周围炎。西医学认为本病是软组织退行性、炎症性病变,与肩部受凉、慢性劳损、外伤等有关。早期单侧肩部酸痛,偶见两侧同时受累。其痛可向颈部和上臂放散,或呈弥散性疼痛。静止痛为本病的特征,表现为日轻夜重,晚间常可痛醒,晨起肩关节稍活动后疼痛可减轻。由于疼痛,肩关节活动明显受限。局部按压出现广泛性压痛。后期病变组织产生粘连,功能障碍加重,而疼痛程度减轻。因此,本病早期以疼痛为主,后期以功能障碍为主。,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肩关节周围炎。西医学认为本病是,34,二、病因病机,病因:,体虚、劳损、风寒侵袭肩部,使经气不利所致。,病机,:肩部感受风寒,阻痹气血,或劳作过度、外伤,损及筋脉,气滞血瘀,或年老气血不足,筋骨失养,皆可使肩部脉络气血不利,不通则痛。肩部主要归手三阳所主,内外因素导致肩部经络阻滞不通或失养,是本病的主要病机。,二、病因病机 病因:体虚、劳,35,三、辨证,主症,:肩周疼痛、酸重,夜间为甚,常因天气变化及劳累而诱发或加重,患者肩前、后及外侧均有压痛,主动和被动外展、后伸、上举等功能明显受限,后期可出现肌肉萎缩。,三、辨证 主症 :肩周疼,36,手太阳经证:,手太阳经,“,出肩解,绕肩胛,交肩上,”,,其病,“,肩似拔,”,,当肩后部压痛明显时,为手太阳经证;,手阳明经证,:手阳明经,“,上肩,出 骨之前廉,”,,其病,“,肩前 痛,”,,当肩前部压痛明显时,为手阳明经证;,手少阳经,:手少阳三焦经,“,上肩,”,,其病,“,肩 、 、肘、臂外皆痛,”,,当肩外侧压痛明显时,为手少阳经证。,手太阳经证:手太阳经“出肩解,绕肩胛,交肩上,37,外邪内侵,:兼有明显的感受风寒史,遇风寒痛增,得温痛缓,畏风恶寒。,气滞血瘀,:肩部有外伤或劳作过度史,疼痛拒按,舌暗或有瘀斑,脉涩。,气血虚弱,:肩部酸痛,劳累加重,或伴见头晕目眩,四肢乏力,舌淡,苔薄白,脉细弱。,外邪内侵:兼有明显的感受风寒史,遇风寒痛增,得温,38,四、治疗,1基本治疗,治法,: 通经活血,祛风止痛。以局部阿是穴及手阳明、手少阳、手太阳经穴为主。,主穴,: 肩 肩 肩贞 肩前 阿是穴,配穴:,手太阳经证者,加后溪; 手阳明经证者,加合谷; 手少阳经证者,加外关。 外邪内侵者,加合谷、风池; 气滞血瘀者,加内关、膈俞; 气血虚弱者,加足三里、气海。,四、治疗,39,操作,:足三里、气海用补法,余穴均用泻法。 先刺远端配穴,做较长时间的手法,行针后鼓励患者运动肩关节;肩部穴位要求有强烈的针感。可加灸法。,方义:,肩 、肩 、肩贞分别为手阳明经、手少阳经、手太阳经穴,加阿是穴和奇穴肩前,均为局部选穴,可疏通肩部经络气血,活血祛风而止痛。,操作 :足三里、气海用补法,余穴均用泻法。,40,2。其他治疗,(1)刺络拔罐法,用三棱针在肩部压痛点点刺,使少量出血,加拔火罐;或用皮肤针叩刺肩部压痛点,使少量出血,加拔火罐。,(2)穴位注射法,在肩部压痛点注射当归注射液,每处注射5毫升,隔日1次,10次为1 疗程。,(3)小针刀疗法,肩关节出现粘连时在局麻下将小针刀刺入痛点,可触及硬结及条索状,顺肌纤维走行方向剥离松解粘连。,(4)物理疗法,急性期过后,可以经皮电刺激、红外线及超声波照射、磁疗等。,2。其他治疗 (1)刺络拔罐法,41,按语,1本病治疗时,应排除肩关节结核、肿瘤等疾患。 2肩关节疼痛减缓,肿胀消失后,应在医生指导下坚持关节功能锻炼。肩部应注意保暖,按语 1,42,肘 劳,elbow strain,肘 劳elbow strain,43,一、概述,定义:肘劳(elbow strain)属,“,伤筋,”,范畴,一般起病缓慢,常反复发作,无明显外伤史,多见于从事旋转前臂和屈伸肘关节的劳动者,如木工、钳工、水电工、矿工及网球运动员等。,一、概述,44,本病常见于西医学的肱骨外上髁炎、肱骨内上髁炎和尺骨鹰嘴炎等。临床上肱骨外上髁炎最常见,是肱骨外上髁处附着的前臂腕伸肌总腱的慢性损伤性肌筋膜炎;近年来肱骨内上髁炎也逐渐出现,是肱骨内上髁处附着的前臂腕屈肌腱的慢性损伤性肌筋膜炎;尺骨鹰嘴炎是尺骨鹰嘴处附着肌腱的慢性劳损。根据压痛点较易区别。,本病常见于西医学的肱骨外上髁炎、肱骨内上髁炎和尺骨,45,二、病因病机,病因主要为慢性劳损。前臂在反复地做拧、拉、旋转等动作时,可使肘部的筋脉慢性损伤,迁延日久,气血阻滞,脉络不通,不通则痛。肘外部主要归手三阳经所主,故手三阳经筋受损是本病的主要病机。,二、病因病机 病因主要为慢,46,三、辨证,主症,: 肘关节活动时疼痛,有时可向前臂、腕部和上臂放射, 局部肿胀不明显, 有明显而固定的压痛点, 肘关节活动不受限。 若肘关节外上方(肱骨外上髁周围) 有明显的压痛点,属手阳明经筋病证(网球肘); 若肘关节内下方(肱骨内上髁周围)有明显的压痛点,屑手太阳经筋病证(高尔夫球肘); 若肘关节外部(尺骨鹰嘴处)有明显的压痛点,为手少阳经筋病证(学生肘或矿工肘)。,三、辨证,47,四、治疗,1基本治疗,治法,:舒筋通络。以局部阿是穴为主。,主穴,: 阿是穴,配穴,:手阳明经筋证者,加曲池、肘榜、手三里、合谷; 手太阳经筋证者,加阳谷、小海; 手少阳经筋证者,加外关、天井,。,四、治疗,48,操作 : 毫针泻法。在局部压痛点采用多向透刺,或作多针齐刺,得气后留针,局部可加温和灸或加低频电针。网球肘局部疼痛明显者,可用隔姜灸。 方义 : 阿是穴疏通局部经络气血,舒筋通络止痛。,操作 : 毫针泻法。在局部压痛点采用多向透刺,,49,2其他治疗 (1)刺络拔罐法 选局部压痛点,用皮肤针叩刺出血,加拔火罐。2-3日1次。 (2)小针刀疗法 用针刀松解肱骨外上髁、肱骨内上髁部位肌腱附着点的粘连。 (3)穴位注射法 选局部压痛点,注射当归注射液,每处注射5毫升,隔日1次,2其他治疗 (1)刺络拔罐法,50,按语,1针灸治疗肘劳有很好的临床疗效。 2治疗期间尽量减少肘关节活动,勿提重物。,按语 1针灸,51,腰 痛,lowback pain,腰 痛lowback pain,52,一、概述,定义,:,腰痛(lowback pain)又称,“,腰脊痛,”,,是以自觉腰部疼痛为主症的一类病证。,一、概述 定义:腰痛(lowb,53,本证常见于西医学的腰 部 软 组织 损 伤、肌 肉风湿、腰椎病变及部分内脏病变。,本证常见于西医学的腰 部 软 组织 损 伤、肌 肉,54,二、病因病机,病因 : 感受外邪、跌仆损伤、劳欲太过。 病机 :1。感受风寒,或坐卧湿地,风寒水湿之邪浸渍经络,经络之气阻滞,可导致腰部经络气血阻滞,不通则痛。,二、病因病机 病因 : 感,55,2。长期从事较重的体力劳动,或腰部闪挫撞击伤未全恢复,经筋、络脉受损,瘀血阻络,可导致腰部经络气血阻滞,不通则痛。 3。素体禀赋不足,或年老精血亏虚,或房劳过度,损伐肾气,,“,腰为肾之府,”,,腰部脉络失于温煦、濡养,可产生腰痛。,2。长期从事较重的体力劳动,或腰部闪挫撞击伤,56,腰部从经脉循行上看,主要归足太阳膀胱经、督脉、带脉和肾经(贯脊属肾)所主,故腰脊部经脉、经筋、络脉的不通和失荣是腰痛的主要病机。,腰部从经脉循行上看,主要归足太阳膀胱经、督,57,三、辨证,主症 :腰部疼痛。,疼痛在腰脊中部,为督脉病证; 疼痛部位在腰脊两侧,为足太阳经证。 兼见腰部受寒史,值天气变化或阴雨风冷时加重,腰部冷痛重着、酸麻,或拘挛不可俯仰,或痛连臀腿者,为寒湿腰痛;,三、辨证,58,腰部有劳伤或陈伤史,劳累、晨起、久坐加重,腰部两侧肌肉触之有僵硬感,痛处固定不移者,为瘀血腰痛。 腰眼(肾区)隐隐作痛,起病缓慢,或酸多痛少,乏力易倦,脉细者,为肾虚腰痛。,腰部有劳伤或陈伤史,劳累、晨起、久坐加重,腰,59,四、治疗,1基本治疗 治法 活血通经。以局部阿是穴及足太阳经穴为主。 主穴 阿是穴 大肠俞 委中 配穴 寒湿腰痛者,加腰阳关;瘀血腰痛者,加膈俞;肾虚腰痛者,加肾俞、命门、志室。,四、治疗 1基本治,60,操作 主穴均采用泻法。寒湿证加艾灸;瘀血证加刺络拔罐;肾虚证配穴用补法,肾阳虚加灸法。,操作 主穴均采用泻法。寒湿证加艾灸;瘀血证,61,方义 阿是穴、大肠俞可疏通局部经脉、络脉及经筋之气血,通经止痛。委中为足太阳经穴,,“,腰背委中”求可疏调腰背部膀胱经之气血。,方义 阿是穴、大肠俞可疏通局部经脉、络脉及经,62,2其他治疗 (1)皮肤针法 选择腰部疼痛部位,用梅花针叩刺出血,加拔火罐。适用于寒湿腰痛和瘀血腰痛。,2其他治疗 (1)皮肤针法 选择,63,(2)耳针法 取患侧腰骶椎、肾、神门,毫针刺后嘱患者活动腰部;或用揿针埋藏或用王不留行籽贴压。,(2)耳针法 取患侧腰骶椎、肾、神门,毫针,64,(3)穴位注射法 用地塞米松5毫升和普鲁卡因2毫升混合液,严格消毒后刺人痛点,无回血后推药液,每穴注射05,1毫升,每日或隔日1次。,(3)穴位注射法 用地塞米松5毫升和普鲁卡因2,65,按语,1针灸治疗腰痛的疗效与引起腰痛的原因密切相关,腰肌劳损及肌肉风湿疗效最好,腰椎关节病疗效较好,而韧带撕裂疗效较差,盆腔疾患及肾脏疾患引起的腰痛则应以治疗原发病为主。因脊柱结核、肿瘤等引起的腰痛,不属针灸治疗范围。,按语,66,2平时常用两手掌根部揉擦腰部,早晚一次,可减轻和防止腰痛。 3对于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腰痛可配合推拿、牵引等方法。,2平时常用两手掌根部揉擦腰部,早晚一次,可减轻,67,痹 证,Bi syndrome,痹 证Bi syndrome,68,一、概述,定义:痹证(Bi syndrome)是由风、寒、湿、热等引起的以肢体关节及肌肉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主症的一类病证。,一、概述 定义:痹证(B,69,古代痹证的概念比较广泛,包括内脏痹和肢体痹,本节主要讨论肢体的痹证,包括西医学的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等。,古代痹证的概念比较广泛,包括内脏痹和肢体痹,本,70,二、病因病机,病因:外感风寒湿热之邪和人体正气不足。 病机:风寒湿等邪气,在人体卫气虚弱时容易侵入人体而致病。汗出当风、坐卧湿地、涉水冒雨等,均可使风寒湿等邪气侵入机体经络,留于关节,导致经脉气血闭阻不同,不通则痛。正如素问痹论所说:,“,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二、病因病机 病因:外感风寒湿热,71,根据感受邪气的相对轻重,常分为行痹(风痹)、痛痹(寒痹)、着痹(湿痹)。若素体阳盛或阴虚火旺,复感风寒湿邪,邪从热化,或感受热邪,留注关节,则为热痹。 总之,风寒湿热之邪侵入机体,痹阻关节肌肉筋络,导致气血闭阻不通,产生本病。,根据感受邪气的相对轻重,常分为行痹(风痹)、痛,72,三、辨证,主症 关节肌肉疼痛,屈伸不利。 若疼痛游走,痛无定处,时见恶风发热,舌淡苔薄白,脉浮,为行痹(风痹); 疼痛较剧,痛有定处,遇寒痛增,得热痛减,局部皮色不红,触之不热,苔薄白,脉弦紧,为痛痹(寒痹);,三、辨证 主,73,若肢体关节酸痛重着不移,或有肿胀,肌肤麻木不仁,阴雨天加重或发作,苔白腻,脉濡缓,为着痹(湿痹); 关节疼痛,局部灼热红肿,痛不可触,关节活动不利,可累及多个关节,伴有发热恶风,口渴烦闷,苔黄燥,脉滑数,为热痹。,若肢体关节酸痛重着不移,或有肿胀,肌肤麻木不仁,,74,四、治疗,1基本治疗,治法: 通痹止痛。以病痛局部穴为主,结合循经及辨证选穴。 主穴 : 阿是穴 局部经穴 配穴 : 行痹者,加膈俞、血海; 痛痹者,加肾俞、关元; 着痹者,加阴陵泉、足三里; 热痹者,加大椎、曲池;另可根据部位循经配穴。,四、治疗 1,75,操作 毫针泻法或平补平泻法。寒痹、湿痹可加灸法。大椎、曲池可点刺出血。局部穴位可加拔罐法。,操作 毫针泻法或平补平泻法。寒痹、湿痹,76,方义 病痛局部循经选穴,可疏通经络气血,使营卫调和而风寒湿热等邪无所依附,痹痛遂解。风邪偏盛为行痹,取膈俞、血海以活血,遵,“,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义。寒邪偏盛为痛痹,取肾俞、关元,益火之源,振奋阳气而祛寒邪。湿邪偏盛为着痹,取阴陵泉、足三里健脾除湿。热痹者,加大椎、曲池可泻热疏风、利气消肿。,方义 病痛局部循经选穴,可疏通经络气血,使营,77,2其他治疗 (1)刺络拔罐法 用皮肤针重叩背脊两侧和关节病痛部位,使出血少许,加拔火罐。,2其他治疗 (1)刺络拔罐,78,(2)穴位注射法 采用当归、丹皮酚、威灵仙等注射液,在病痛部位选穴每穴注入o5,1毫升,注意勿注入关节腔内。每隔13日注射1次。,(2)穴位注射法 采用当归、丹皮酚、威灵仙等,79,(3)电针法 选择上述处方穴位,针刺得气后,通电针机,先用连续波5分钟,后改疏密波,通电10,20分钟,(3)电针法 选择上述处方穴位,针刺得气后,,80,按语,1针刺治疗痹证有较好的效果,尤其对风湿性关节炎。由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痫情缠绵反复,属于顽痹范畴,非一时能获效。,按语 1针刺治疗痹证有较好的效果,,81,2。在风湿热的急性期要应用西药迅速控制病情,以免心脏出现严重的损伤。 3本病应注意排除骨结核、骨肿瘤,以免延误病情。 4患者平时应注意关节的保暖,避免风寒湿邪的侵袭。,2。在风湿热的急性期要应用西药迅速控制病情,以,82,针灸学教学ppt课件第七章治疗各论,8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