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生理学酶课件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241960270 上传时间:2024-08-07 格式:PPTX 页数:152 大小:1.7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病理生理学酶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52页
病理生理学酶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52页
病理生理学酶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新陈代谢,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称为,新陈代谢,,简称,代谢,。,新陈代谢 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称为新陈代谢,简称代谢。,1,酶学研究简史,1,公元前两千多年,我国已有酿酒记载。,一百余年前,,Pasteur,认为发酵是酵母细胞生命活动的结果。,1877,年,,Kuhne,首次提出,Enzyme,一词。,1897,年,,Buchner,兄弟用不含细胞的酵母提取液,实现了发酵。,酶学研究简史1公元前两千多年,我国已有酿酒记载。,2,酶学研究简史,2,1926,年,,Sumner,首次从刀豆中提纯出脲酶结晶。,1982,年,,Cech,首次发现,RNA,也具有酶的催化活性,提出,核酶,(ribozyme),的概念。,1995,年,,Jack W.Szostak,研究室首先报道了具有,DNA,连接酶活性,DNA,片段,称为,脱氧核酶,(deoxyribozyme),。,酶学研究简史21926年,Sumner首次从刀豆中提纯出脲酶,3,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核酶,是具有高效、特异催化作用的核酸,其主要是作用参与,RNA,的剪接。,两类,生物催化剂,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两类生物催化剂,4,第一节 酶的分子结构,一、酶的分子组成,二、酶的活性中心,三、酶按结构的分类,四、同工酶,第一节 酶的分子结构一、酶的分子组成,5,一、酶的分子组成,单纯酶,结合酶,一、酶的分子组成单纯酶,6,单纯酶,单纯酶,是仅由氨基酸残基构成的酶。,单纯酶 单纯酶是仅由氨基酸残基构成的酶。,7,尿素酶,27.,催化一个代谢途径全部反应的一组酶称为多酶体系。,在生物体内,一组连续的酶促反应构成一个代谢途径。,减少酶合成的化合物称为酶的阻遏物。,延胡索酸 L-苹果酸,由活性不同但功能上有联系的多种酶分子通过非共价键连接彼此嵌合形成的复合体,称多酶复合体,也称多酶体系。,1995年,Jack W.,H C COOH,LDH在区带电泳中从快到慢的泳动顺序,20 40 60 t,EC (国际)酶学委员会缩写号,第一亚-亚类,以NAD+为受氢体,E+S ES E+P,转换数是当酶被底物饱和时,一个酶分子每秒钟催化反应的底物的分子数。,与一般催化剂不同,酶对所催化反应的底物和反应类型具有选择性,这种现象称为酶的特异性。,反映激活剂或抑制剂的存在,反映激活剂或抑制剂的存在,巯基酶 汞离子 失活的酶分子,己糖激酶、6-磷酸果糖激酶、丙酮酸激酶,结合酶,结合酶,(全酶)由蛋白质部分和非蛋白质部分组成,前者称为,酶蛋白,,后者称为,辅助因子,酶蛋白,部分决定酶的特异性,辅助因子,决定反应的类型,尿素酶结合酶结合酶(全酶)由蛋白质部分和非蛋白质,8,全酶的结构与分子组成,全酶的结构与分子组成,9,1.,化学修饰调节过程是一个酶促反应过程;,温度与酶促反应速度的关系,此时Vmax=K+2 ES=K+2 Et,以 Vmax=K+2 Et代入上式即得,引起酶活性增加则称为变构激活剂。,第二步:ESE+P,则此时反应速度与Vmax之比为,七、酶活性单位与酶活性测定,第六节 酶与医学的关系,ATP ADP,1897年,Buchner兄弟用不含细胞的酵母提取液,实现了发酵。,苹果酸脱氢酶作为指示剂的反应体系,四、pH对酶促反应的影响,E1就是这个代谢途径的关键酶(限速酶或调节酶),所催化的反应称为关键反应。,必需激活剂是酶活性表现所不可缺少的,若无必需激活剂存在,将测不到酶的活性。,但酶-底物-抑制剂(ESI)不能进一步释放出产物。,丙氨酸+-酮戊二酸 谷氨酸+丙酮酸,蛋白激酶(kinase):底物磷酸化,辅助因子,小分子有机化合物,金属离子,1.辅助因子小分子有机化合物,10,辅酶,与酶蛋白结合得较松,用透析或超滤等方法易于分开;,辅基,与酶蛋白结合得牢固,不易与酶蛋白脱离。,辅酶和辅基,辅酶与酶蛋白结合得较松,用透析或超滤等方法易于分开;辅酶和辅,11,由酶催化进行的化学反应称为,酶促反应,。,酶促反应的反应物称为,酶的底物,。,二、酶的活性中心,由酶催化进行的化学反应称为酶促反应。二、酶的活性中心,12,酶的,活性中心,酶的,活性中心,又称为,活性部位,,是酶蛋白构象的一个特定区域,能与底物特异结合,并催化底物发生反应生成产物。,酶的活性中心 酶的活性中心又称为活性部位,是酶蛋白构象,13,酶的必需基团,酶蛋白所含的基团并不都与酶活性有关,其中那些与酶的活性密切有关的基团称为,酶的必需基团,。,酶的必需基团 酶蛋白所含的基团并不都与酶活性有关,其中,14,酶的必需基团分类,酶活性中心,外,的必需基团,酶活性中心,内,的必需基团,酶的必需基团分类酶活性中心外的必需基团,15,酶活性中心内的必需基团,结合基团,的作用是与底物结合,使底物与一定构象的酶形成复合物,又称为中间产物;,催化基团,的作用是改变中某些化学键的稳定性,使底物发生反应生成产物。,酶活性中心内的必需基团结合基团的作用是与底物结合,使底物与一,16,底 物,活性中心以,外的必需基团,结合基团,催化基团,活性中心,酶的活性中心示意图,底 物 活性中心以结合基团 催化基团 活性中心 酶的活性中心,17,单体酶,寡聚酶,多酶体系,多功能酶,三、酶按结构的分类,单体酶三、酶按结构的分类,18,单体酶,由一条多肽链组成的酶蛋白,称为,单体酶,。,单体酶 由一条多肽链组成的酶蛋白,称为单体酶。,19,寡聚酶,由,2,个到数十个亚基缔合构成的酶蛋白,(,每个亚基为一条多肽链),称为,寡聚酶。,寡聚酶 由2个到数十个亚基缔合构成的酶蛋白(每个亚基为,20,多酶体系,由活性不同但功能上有联系的多种酶分子通过非共价键连接彼此嵌合形成的复合体,称,多酶复合体,,也称,多酶体系,。,多酶体系 由活性不同但功能上有联系的多种酶分子通过非共,21,E+S ES E+P,底物浓度远远大于酶浓度,使酶的活性下降而又不引起酶蛋白变性的物质称为酶的抑制剂。,引起酶活性降低则称为变构抑制剂。,在一个化学反应体系中,只有那些含能量较高,已达到或超过某一能量的分子才能越过化学反应的能阈参加反应,这种分子称为活化分子。,反竞争性抑制剂、底物和反应速度的动力学关系,Km+S,(K 1+K+2),Km(1+),计算底物浓度和相对速度,变构剂可能是底物、终产物或中间产物,,-酮戊二酸 谷氨酸 NADH+H+NAD+,COOH COOH,酶蛋白所含的基团并不都与酶活性有关,其中那些与酶的活性密切有关的基团称为酶的必需基团。,催量与国际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但酶-底物-抑制剂(ESI)不能进一步释放出产物。,结合酶(全酶)由蛋白质部分和非蛋白质部分组成,前者称为酶蛋白,后者称为辅助因子,CO 不反应,结合酶(全酶)由蛋白质部分和非蛋白质部分组成,前者称为酶蛋白,后者称为辅助因子,耗能少,作用快,有放大效应,可满足应激,多功能酶,一些多酶体系在进化过程中由于基因的融合,,形成由一条多肽链组成却具有多种不同催化功能,的酶,这类酶称为,多功能酶,或,串联酶,。,E+S ES,22,同工酶,是指能催化同一化学反应,但酶蛋白的分子组成、结构、理化性质乃至免疫学性质和电泳行为都不同的一组酶。,四、同工酶,同工酶是指能催化同一化学反应,但酶蛋白的分子组成、结,23,L-,乳酸脱氢酶的同工酶,LDH,是由,H,亚基(即心肌型)和,M,亚基(即骨骼肌型)构成 的四聚体;,两种亚基以不同比例构成五种同工酶。,L-乳酸脱氢酶的同工酶LDH是由H亚基(即心肌型)和M亚基(,24,H,H,H,H,H,H,H,M,H,H,M,M,H,M,M,M,M,M,M,M,LDH,1,(H,4,),LDH,2,(H,3,M),LDH,3,(H,2,M,2,),LDH,4,(HM,3,),LDH,5,(M,4,),LDH,在区带电泳中从快到慢的泳动顺序,HHHHHHHMHHMMHMMMMMMMLDH1LDH2 L,25,葡萄糖 丙酮酸 乳酸(,LDH,5,:丙酮酸还原酶),骨骼肌,经血液运输,三羧酸循环 丙酮酸 乳酸(,LDH,1,:乳酸脱氢酶),心肌,NADH+H,+,NAD,+,氧化磷酸化,ATP,LDH,同工酶的生理功能,葡萄糖,26,第二节 酶促反应的特点和机制,一、酶促反应的特点,二、酶促反应的机制,第二节 酶促反应的特点和机制一、酶促反应的特点,27,酶的催化效率极高,酶催化反应具有高度的特异性,酶的不稳定性,酶催化活力与酶量的可调节性,一、酶促反应的特点,酶的催化效率极高一、酶促反应的特点,28,Km值对某一特定酶来说是个常数,可以反映酶的种类,主要代谢途径中的关键酶,由酶催化进行的化学反应称为酶促反应。,99%=100%S/(Km+S),反映激活剂或抑制剂的存在,Km最小者是对酶亲和力最大的底物,一般称为天然底物或最适底物。,当底物浓度为极高水平时,S Km,Km值可忽略不计,则 V Vmax,此时反应速度V达最大速度Vmax,底物浓度已不再影响反应速度。,(1+),1982年,Cech首次发现RNA也具有酶的催化活性,提出核酶(ribozyme)的概念。,两种亚基以不同比例构成五种同工酶。,非必需激活剂又称酶的激动剂,当其存在时酶的活性提高,若无非必需激活剂存在,酶仍表现一定的活性。,(1+),使酶由无活性变为有活性或使酶活性增加的物质称为酶的激活剂。,(K 1+K+2)表示ES解离的趋势,蛋白磷酸酶(phosphatase):底物去磷酸化,根据抑制剂与酶结合的紧密程度分为,99%=100%S/(Km+S),一种酶仅作用于一种底物催化一种化学反应,称为绝对特异性。,催化一个代谢途径全部反应的一组酶称为多酶体系。,1.,邻近效应和定向效应,表面效应,酸碱催化作用,张力作用,共价催化作用,二、酶促反应的机制,、决定酶作用高效率的机制,Km值对某一特定酶来说是个常数,可以反映酶的种类邻近效应和定,29,99%=100%S/(Km+S),能对变构酶进行变构调节的物质称为变构效应剂,简称变构剂。,引起酶活性增加则称为变构激活剂。,二、酶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酶催化反应具有高度的特异性,第一亚-亚类,以NAD+为受氢体,丙氨酸:-酮戊二酸氨基转移酶,Km+S,引起酶活性降低则称为变构抑制剂。,(1+),当底物浓度较低时,反应速度与底物浓度成正比;,三、温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一、酶浓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3740为最适温度,99%=100%S/(Km+S),葡萄糖 丙酮酸 乳酸(LDH5:丙酮酸还原酶)骨骼肌,结合酶(全酶)由蛋白质部分和非蛋白质部分组成,前者称为酶蛋白,后者称为辅助因子,Hg,酶蛋白部分决定酶的特异性,、决定酶作用特异性机制,诱导契合学说,99%=100%S/(Km+S)、决定酶作用,30,第三节 酶促反应动力学,一、酶浓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二、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三、温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四、,pH,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五、抑制剂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六、激活剂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七、,酶活性单位与,酶活性测定,第三节 酶促反应动力学一、酶浓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31,酶促反应动力学,研究酶促反应速度及其影响因素,即通过定量观察单位时间内底物的减少或产物的生成量来研究,酶浓度,、,底物浓度,、,温度,、,pH,值,、,抑制剂,和,激活剂,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酶促反应动力学研究酶促反应速度及其影响因素,即通过定,32,E,V,E,1,E,2,一、酶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酶浓度与反应速度之间的关系,EVE1E2一、酶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酶浓度与反应速度之,33,二、底物浓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单底物、单产物反应,酶促,反应速度,一般在规定的反应条件下,,用单位时间内底物的消耗量和产物的生成量来表示,反应速度取其,初速度,,即底物的消耗量很小(,5,以内)时的反应速度,底物浓度远远大于酶浓度,研究前提,二、底物浓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单底物、单产物反应研究前提,34,CO 不反应,1.,酶活性中心内的必需基团,蛋白激酶(kinase):底物磷酸化,温度与酶促反应速度的关系,一定的小分子化合物能与酶分子活性中心以外的某一部位以非共价键特异结合,引起酶蛋白分子构象变化,从而改变酶的活性。,Hg,酶活性的高低一般用他催化某一特定反应的速度来表示。,|,低于最适温度 TV,LDH同工酶的生理功能,二、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二、酶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第一亚-亚类,以NAD+为受氢体,|,结合酶(全酶)由蛋白质部分和非蛋白质部分组成,前者称为酶蛋白,后者称为辅助因子,引起酶活性降低则称为变构抑制剂。,苹果酸脱氢酶作为指示剂的反应体系,耗能少,作用快,有放大效应,可满足应激,底物对酶促反应的影响,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底物浓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呈,矩形双曲线关系,。,CO 不反应底物对酶促反应的影响在其,35,当底物浓度较低时,,,反应速度与底物浓度成正比;反应为一级反应。,S,V,Vmax,目 录,当底物浓度较低时,反应速度与底物浓度成正比;反应为一,36,随着底物浓度的增高,,反应速度不再成正比例加速;反应为混合级反应。,S,V,Vmax,目 录,随着底物浓度的增高,反应速度不再成正比例加速;反应为,37,当底物浓度高达一定程度,,,反应速度不再增加,达最大速度;反应为零级反应。,S,V,Vmax,目 录,当底物浓度高达一定程度,反应速度不再增加,达最大速度,38,第一步,:E+S ES,第二步,:ESE+P,VES,1913,年,Michaelis,和,Menten,推导了米氏方程,中间复合物学说,第一步:E+S ES 第二步:ESE+,39,1913,年,Michaelis,和,Menten,提出反应速度与底物浓度关系的数学方程式,即米曼氏方程式,简称米氏方程式,(Michaelis equation),。,S,:,底物浓度,V,:,不同,S,时的反应速度,V,max,:,最大反应速度,(maximum velocity),m,:,米氏常数,(Michaelis constant),V,max,S,K,m,+S,米氏方程式,1913年Michaelis和Menten提出反应速度与底,40,当底物浓度为极低水平时,,SKm,,则,V,(,Vmax/Km,),S,,反应速度,V,与底物浓度,S,成正比;,当底物浓度为极高水平时,,S Km,,,Km,值可忽略不计,则,V Vmax,,此时反应速度,V,达最大速度,Vmax,,底物浓度已不再影响反应速度。,V,max,S,K,m,+S,当底物浓度为极低水平时,SKm,则V(Vmax/K,41,ES,生成速度,V,1,=K,+1,E S,游离酶浓度,E=,酶总浓度,E,t,ES,V,1,=K,+1,(,E,t,ES,),S,ES,分解速度,V,2,=K,1,ES+K,+2,ES=,(,K,1,+K,+2,),ES,恒态时,V,1,=V,2,,即,K,+1,(,E,t,ES,),S=,(,K,1,+K,+2,),ES,E +S ES P +E,K,+2,K,+1,K,1,根据中间产物学说,反应初期,,P,接近零,不存在逆反应时,调整后得,(,E,t,ES,),S,ES,(,K,1,+K,+2,),K,+1,K,m,=,=,推导过程,ES生成速度V1=K+1 E S E,42,V=K,+2,K,m,+S,E,t,S,根据中间产物学说,反应速度与,ES,成正比,即,V=K,+2,ES,,将上式代入得,S=K,m,E,t,S,ES,ES =,E,t,S,K,m,+S,再次调整后得,当反应达最大速度(,V,max,)时,全部酶与底物结合,即,ES=E,t,,,此时,V,max,=,K,+2,ES=K,+2,E,t,,以,V,max,=K,+2,E,t,代入上式即得,米氏方程式,V=,V,max,S,K,m,+S,K,m,为米氏常数,V=K+2 Km+SEt S根据中间产物学,43,米氏方程式进行整理后可变为,(,V,max,V,)(,K,m,+S,),=V,max,K,m,矩形双曲线的函数式,(,a x)(b y)=,常数,V S,曲线是矩形双曲线,米氏方程式进行整理后可变为矩形双曲线的函数式,44,耗能少,作用快,有放大效应,可满足应激,酶活性中心内的必需基团,E +S ES P +E,必需激活剂是酶活性表现所不可缺少的,若无必需激活剂存在,将测不到酶的活性。,二、酶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葡萄糖 丙酮酸 乳酸(LDH5:丙酮酸还原酶)骨骼肌,辅阻遏物-阻遏蛋白复合物,、决定酶作用高效率的机制,L-乳酸:NAD+氧化还原酶,如要求反应速度达到Vm的99%,其底物浓度为,20 40 60 t,酶促反应速度可以用单位时间、单位体积内底物的消耗量或产物的生成量来衡量。,Km 愈大,E与S亲和力愈小,E P,催化基团的作用是改变中某些化学键的稳定性,使底物发生反应生成产物。,K+2=Vmax/E,酶活性中心内的必需基团,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称为新陈代谢,简称代谢。,在生物体内,一组连续的酶促反应构成一个代谢途径。,耗能少,作用快,有放大效应,可满足应激,Km,值是酶促反应速度为最大反应速度一半时的底物浓度,Km,值对某一特定酶来说是个常数,可以反映酶的种类,反映酶与底物的亲和力,可以用来确定最适底物,计算底物浓度和相对速度,计算酶的转换数,反映激活剂或抑制剂的存在,、米氏常数,Km,的意义,耗能少,作用快,有放大效应,可满足应激Km值是酶促反应速度为,45,、,m,值与,max,值的测定,V,max,S,K,m,+S,V=,(林贝氏方程),+,1/V=,K,m,V,max,1/V,max,1/S,两边同取倒数,-1/K,m,1/V,max,1/S,1/V,双倒数作图法,(double reciprocal plot),,,又称为 林,-,贝氏,(Lineweaver-Burk),作图法,、m值与max值的测定 VmaxS Km+SV,46,酶活性达到最大时的反应温度称为,酶的最适温度,。,三、温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酶活性达到最大时的反应温度称为酶的最适温度。三、温度对酶促反,47,低温不会使酶破坏,温度回升时,酶活性又可恢复,37,40,为最适温度,60,时变性加速,80,以上多数酶不可逆变性,低于最适温度,TV,TV,低温不会使酶破坏,温度回升时,酶活性又可恢复3740,48,温度与酶促反应速度的关系,温度与酶促反应速度的关系,49,20 40 60 t,3,小时,10,小时,最适温度,酶活性单位,温度对海鞘蛋白酶作用的影响,20 40,50,酶活力最大时溶液的,pH,值称为,酶的最适,pH,。,四、,pH,对酶促反应的影响,酶活力最大时溶液的pH值称为酶的最适pH。四、pH对酶促反应,51,pH,值与酶活性之间的关系,pH值与酶活性之间的关系,52,酶,底物,最适,pH,酶,底物,最适,pH,胃蛋白酶,鸡蛋清蛋白,1.5,脲酶,尿素,6.4,6.9,血红蛋白,2.2,胰淀粉酶,淀粉,6.7,7.2,延胡索酸酶,延胡索酸,6.5,过氧化氢酶,H,2,O,2,7.6,苹果酸,8.0,酸性磷酸酶,磷酸甘油,4.5,5.0,精氨酸酶,精氨酸,9.5,9.9,碱性磷酸酶,磷酸甘油,9,10,一些酶的最适,pH,酶底物最适pH酶底物最适pH胃蛋白酶鸡蛋清蛋白1.5脲酶尿素,53,使酶的活性下降而又不引起酶蛋白变性的物质称为酶的,抑制剂,。,抑制剂使酶的活性降低的现象称为酶的,抑制作用,。,某些物理因素及化学物质可使酶发生不可逆的变性称为酶的,钝化作用,,不属于抑制作用的范畴。,五、抑制剂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使酶的活性下降而又不引起酶蛋白变性的物质称为酶的抑制剂。五、,54,抑制作用,是抑制剂通过对酶的活性中心施以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结果,酶分子的空间结构并未遭到破坏。,抑制作用是抑制剂通过对酶的活性中心施以直接或间接影响的,55,99%=100%S/(Km+S),温度与酶促反应速度的关系,1913年Michaelis和Menten推导了米氏方程,酶催化活力与酶量的可调节性,(K 1+K+2),20 40 60 t,五、抑制剂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丙二酸对琥珀酸脱氢酶的抑制,99%=100%S/(Km+S),非必需激活剂又称酶的激动剂,当其存在时酶的活性提高,若无非必需激活剂存在,酶仍表现一定的活性。,O=PO Ser-E +HX,各种可逆性抑制作用的比较,则此时反应速度与Vmax之比为,EC (国际)酶学委员会缩写号,E+S+I ES+I ESI,Hg,H2O,引起酶活性增加则称为变构激活剂。,不可逆抑制作用,可逆性抑制作用,根据抑制剂与酶结合的紧密程度分为,99%=100%S/(Km+S)不可逆抑制作用,56,E+I EI,、不可逆抑制作用,抑制剂以共价键与酶活性中心上的必需基团相结合,一经结合后就很难分解,不能用透析、超滤等物理方法除去抑制剂而恢复酶的活性,必须通过其他化学反应,才能将抑制剂从酶分子上除去,这种抑制作用称为,不可逆抑制作用,。,E+I EI、不可逆抑制作用 抑,57,巯基酶抑制剂,丝氨酸酶抑制剂,常见的抑制剂,巯基酶抑制剂常见的抑制剂,58,、可逆性抑制作用,抑制剂以非共价键与酶和(或)酶,-,底物复合物可逆性结合,使酶活性降低或丧失,采用透析或超滤等方法可将抑制剂除去使酶恢复活性,这种抑制作用称为,可逆性抑制作用,。,、可逆性抑制作用 抑制剂以非共价键与酶和(或)酶-底,59,竞争性抑制作用,非竞争性抑制作用,反竞争性抑制作用,竞争性抑制作用,60,作用特征,无抑制剂,竞争性抑制,反竞争性抑制,非竞争性抑制,与,I,结合的组分,E,ES,E,、,ES,K,m,不变,增大,减小,不变,V,m,不变,不变,降低,降低,各种可逆性抑制作用的比较,作用特征无抑制剂竞争性抑制反竞争性抑制非竞争性抑制与I结合的,61,使酶由无活性变为有活性或使酶活性增加的物质称为,酶的激活剂,。,激活剂使酶活性提高,加速酶促反应的现象称为酶的,激活作用,。,六、激活剂对酶促反应的影响,使酶由无活性变为有活性或使酶活性增加的物质称为酶的激活剂。六,62,化学修饰调节对酶活性的影响,一种酶仅作用于立体异构体中的一种,而对另一种则无作用,酶对立体异构物的这种选择性称为立体异构特异性。,酶活性中心内的必需基团,27.,巯基酶 汞离子 失活的酶分子,CO CO22NH3,Km+S,酶催化反应具有高度的特异性,O=PO Ser-E +HX,|,酶蛋白变构(非共价键变化),三羧酸循环 丙酮酸 乳酸(LDH1:乳酸脱氢酶)心肌,反映酶与底物的亲和力,可以用来确定最适底物,反映酶与底物的亲和力,可以用来确定最适底物,I与S结构类似,竞争酶的活性中心;,某些物理因素及化学物质可使酶发生不可逆的变性称为酶的钝化作用,不属于抑制作用的范畴。,Km 愈小,E与S亲和力愈大,Km最小者是对酶亲和力最大的底物,一般称为天然底物或最适底物。,m:米氏常数(Michaelis constant),几种酶活性调节方式的比较,辅阻遏物与阻遏蛋白结合,激活剂的分类,必需激活剂,非必需激活剂,化学修饰调节对酶活性的影响激活剂的分类必需激活剂,63,酶活性的高低,一般用他催化某一特定反应的速度来表示。,测定酶活性,就是测定酶促反应速度,酶促反应速度越快,酶活性越高;,反之,酶促反应速度越慢,酶活性越低。,七、,酶活性单位与,酶活性测定,酶活性的高低一般用他催化某一特定反应的速度来表示。七、酶活性,64,酶促反应速度,酶促反应速度,可以用单位时间、单位体积内底物的消耗量或产物的生成量来衡量。,酶促反应速度 酶促反应速度可以用单位时间、单位体积内底,65,国际生化学会(,IUB,)酶学委员会于,1976,年规定,:,在温度,25,,最适,pH,,最适底物浓度时,每分钟转化,1,mol,底物所需的酶量为,一个酶活性国际单位(,IU,),。,酶活性国际单位,国际生化学会(IUB)酶学委员会于1976年规定:在,66,催量单位,1979,年国际生化学会正式推荐以催量单位来表示酶的活性:,1,催量,(,Katal,Kat,)是指在特定条件下,每秒钟使,1mol,底物转化为产物所需的酶量。,催量单位 1979年国际生化学会正式推荐以催量单位来表,67,催量与国际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1IU,=1,mol/min=(1,10,-6,/60)mol/,秒,=,16.67,10,-9,Kat,1Kat,=,6,10,7,IU,催量与国际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1IU=1mol/min=(1,68,酶的比活性,1mg,酶蛋白所具有的酶活性单位为,酶的比活性,。,酶的比活性 1mg酶蛋白所具有的酶活性单位为酶的比活性,69,第四节 酶的调节,一、酶的,结构调节,二、酶的,数量调节,第四节 酶的调节一、酶的结构调节,70,在生物体内,一组连续的酶促反应构成一个,代谢途径,。,催化一个代谢途径全部反应的一组酶称为,多酶体系,。,在生物体内,一组连续的酶促反应构成一个代谢途径。,71,关,键酶,细胞可以通过调节,E,1,的活性来控制整个代谢途径的速度。,E,1,就是这个代谢途径的,关键酶,(限速酶或调节酶),,所催化的反应称为,关键反应,。,机体通过调节关键酶的活性来控制代谢途径速度。,A B C,D,E,1,E,2,E,3,关键酶细胞可以通过调节E1的活性来控制整个代谢途径的速度。E,72,代谢途径,关键酶,糖酵解,己糖激酶、,6-,磷酸果糖激酶、丙酮酸激酶,糖有氧氧化,丙酮酸脱氢酶系、柠檬酸合成酶、异柠檬酸脱氢酶、,-,酮戊二酸脱氢系,糖原分解,糖原磷酸化酶,糖原合成,糖原合成酶,糖异生,丙酮酸羧化酶、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果糖,1,6-,二磷酸酶、葡萄糖,-6-,磷酸酶,脂肪动员,激素敏感脂肪酶,脂酸合成,乙酰,CoA,羧化酶,胆固醇合成,HMG-CoA,还原酶,主要代谢途径中的关键酶,代谢途径关键酶糖酵解己糖激酶、6-磷酸果糖激酶、丙酮酸激酶糖,73,关键酶所催化的反应通常位于代谢途径的上游,或,者是代谢分支上的第一步反应。,关键酶所催化反应的速度在代谢途径中最慢,控制,着整个代谢途径的代谢速度。,关键酶所催化的反应多数是不可逆反应,因此关键,酶的活性除决定代谢速度外还可决定代谢的方向。,关键酶的活性可受多种因素调节。,关键酶的特点,关键酶所催化的反应通常位于代谢途径的上游,或关键酶的特点,74,结构调节(快速调节),数量调节(迟缓调节),酶活性的,调节,结构调节(快速调节)酶活性的调节,75,变构调节,化学修饰调节,酶原激活,一、,酶的结构调节,变构调节一、酶的结构调节,76,酶蛋白合成的调节,酶蛋白降解的调节,二、,酶的数量调节,酶蛋白合成的调节 二、酶的数量调节,77,调节方式,调节物质,酶蛋白变化,特点及生理意义,变构调节,变构剂,酶蛋白变构(非共价键变化),作用快,可防止产物堆积和能量浪费,化学修饰调节,激素等,酶分子发生共价键变化,耗能少,作用快,有放大效应,可满足应激,酶数量调节,诱导剂,阻抑剂,酶蛋白量改变,耗能多,调节效应出现慢但维持长久,除去调节物质后仍保持调节效应一段时间,几种酶活性调节方式的比较,调节方式调节物质酶蛋白变化特点及生理意义变构调节变构剂酶蛋白,78,第五节 酶的命名和分类,一、酶的命名,二、,国际系统分类法,第五节 酶的命名和分类一、酶的命名,79,习惯命名法,系统命名法,一、酶的命名,习惯命名法一、酶的命名,80,习惯名称,系统名称,催化反应,己糖激酶,ATP,:己糖磷酸基转移酶,ATP+,葡萄糖,6-,磷酸葡萄糖,+ADP,乳酸,脱氢酶,L-,乳酸:,NAD,+,氧化还原酶,L-,乳酸,+NAD,+,丙酮酸,+NADH+H,+,丙氨酸,转氨酶,丙氨酸:,-,酮戊二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酮戊二酸 谷氨酸,+,丙酮酸,酶的命名法举例,习惯名称系统名称催化反应己糖激酶ATP:己糖磷酸基转移酶AT,81,1.,氧化还原酶类,2.,转移酶类,3.,水解酶类,4.,裂解酶类,5.,异构酶类,6.,合成酶类,二、国际系统分类法,1.氧化还原酶类二、国际系统分类法,82,EC,(国际)酶学委员会缩写号,1.,第一类,氧化还原酶类,1.,第一亚类,作用于底物的,CHOH,基,1.,第一亚,-,亚类,以,NAD,+,为受氢体,27.,亚,-,亚类的顺序号,乳酸:,NAD,+,氧化还原酶为,如,EC,83,第六节 酶与医学的关系,一、酶与疾病发生的关系,二、酶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三、酶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第六节 酶与医学的关系一、酶与疾病发生的关系,84,酶异常大致疾病,疾病导致酶异常,一、酶与疾病发生的关系,酶异常大致疾病一、酶与疾病发生的关系,85,二、酶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诊断指标,诊断工具,二、酶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诊断指标,86,诊断指标,血浆功能酶,外分泌酶,细胞酶,诊断指标血浆功能酶,87,诊断工具,酶法分析,即酶偶联测定法,是利用酶作为分析试剂,对一些酶的活性、底物浓度、激活剂、抑制剂等进行定量分析的一种方法。,诊断工具 酶法分析即酶偶联测定法,是利用酶作为分析试剂,88,酶法分析的,原理,酶法分析的,原理是,利用一些酶(称,指示酶,)的底物或产物可直接、简便地检测的特点,将该酶偶联到待测的酶促反应体系中,将本来不易直接测定的反应体系,转化为可以直接监测的反应体系。,酶法分析的原理 酶法分析的原理是利用一些酶(称指示酶,89,苹果酸脱氢酶作为指示剂的反应体系,天冬氨酸 草酰乙酸 苹果酸,-,酮戊二酸 谷氨酸,NADH+H,+,NAD,+,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苹果酸脱氢酶,苹果酸脱氢酶作为指示剂的反应体系天冬氨酸,90,消化酶类,抗炎清创酶类,抗栓酶类,抗氧化酶类,抗肿瘤生长的酶类,三、酶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消化酶类三、酶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91,活化分子,在一个化学反应体系中,只有那些含能量较高,已达到或超过某一能量的分子才能越过化学反应的能阈参加反应,这种分子称为,活化分子,。,活化分子 在一个化学反应体系中,只有那些含能量较高,已,92,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称为,活化能,。,活化能,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93,酶催化反应,催化能,初态,终态,活化阈能,非催化反应,活化能,一般催化剂,催化反应活化能,活化过程,自 由 能,酶催化反应初态终态活化阈能非催化反应一般催化剂活化过程自,94,S,E,ES,P,酶的中间产物学说示意图,SEESP酶的中间产物学说示意图,95,酶的作用机理图解,ES,中间产物,酶的作用机理图解ES 中间产物,96,酶催化反应的高度特异性,与一般催化剂不同,酶对所催化反应的底物和反应类型具有选择性,这种现象称为,酶的特异性,。,酶催化反应的高度特异性 与一般催化剂不同,酶对所催化反,97,酶催化反应高度特异性的分类,绝对特异性,相对特异性,立体异构特异性,酶催化反应高度特异性的分类绝对特异性,98,绝对特异性,一种酶仅作用于一种底物催化一种化学反应,称为,绝对特异性。,绝对特异性 一种酶仅作用于一种底物催化一种化学反应,称,99,绝对特异性,NH,2,H,2,O,C,O CO,2,2NH,3,尿素酶,NH,2,尿素,NH,2,H,2,O,C,O,不反应,尿素酶,NH-CH,3,甲基尿素,绝对特异性 NH2 NH2,100,相对特异性,一种酶可作用于一类化合物或一种化学键,这种特异性称为,相对特异性。,相对特异性 一种酶可作用于一类化合物或一种化学键,这种,101,相对特异性,果糖葡萄糖 果糖 葡萄糖,蔗糖酶,蔗糖,果糖葡萄糖半乳糖 果糖 葡萄糖半乳糖,棉子糖,密二糖,蔗糖酶,相对特异性 果糖葡萄糖 果糖,102,立体异构特异性,一种酶仅作用于立体异构体中的一种,而对另一种则无作用,酶对立体异构物的这种选择性称为,立体异构特异性。,立体异构特异性 一种酶仅作用于立体异构体中的一种,而对,103,COOH,COOH,|,|,C=O +NADH+H,+,HO-C-H +NAD,+,|,|,CH,3,CH,3,丙酮酸,L-,乳酸,HC-COOH,HO-CH-COOH,+H,2,O,|,HOOC-CH,CH,2,COOH,延胡索酸,L-,苹果酸,乳酸脱氢酶,延胡索酸酶,(反式丁烯二酸),立体异构特异性,104,当反应速度为最大反应速度一半时,K,m,值的推导,K,m,S,K,m,值等于酶促反应速度为最大反应速度一半时的底物浓度,单位是,mol/L,。,2,K,m,+S,V,max,V,max,S,V,max,V,S,K,m,V,max,/2,当反应速度为最大反应速度一半时 Km值的推导Km S,105,(,K,1,+K,+2,),K,+1,K,m,=,K,+1,表示,E,与,S,结合生成,ES,的趋势,(,K,1,+K,+2,),表示,ES,解离的趋势,K,m,愈大,,E,与,S,亲和力愈小,K,m,愈小,,E,与,S,亲和力愈大,K,m,最小者是对酶亲和力最大的底物,一般称为,天然底物,或,最适底物,。,(K 1+K+2)K+1Km=K+1表示E与S,106,如要求反应速度达到,V,m,的,99%,,其底物浓度为,99%=100%S/,(,K,m,+S,),99%K,m,+99%S=100%S,S=99 K,m,如要求反应速度达到Vm的99%,其底物浓度为99%=100%,107,V=V,max,10K,m,/,(,K,m,+10K,m,),V/V,max,=10K,m,/,(,K,m,+10K,m,),=0.91,如已知底物浓度,S=10K,m,,,则此时反应速度与,V,max,之比为,V=Vmax 10Km/(Km+10Km)如已知,108,酶的转换数,酶的转换数又称催化常数即酶,-,底物复合物分解生成产物的速度常数,K,+2,。,K,+2,=V,max,/,E,酶的转换数 酶的转换数又称催化常数即酶-底物复合物分解,109,酶转换数的物理意义,转换数是当酶被底物饱和时,一个酶分子每秒钟催化反应的底物的分子数。,反应酶催化效率的物理量,数值越大表示酶的催化效率越高。,酶转换数的物理意义转换数是当酶被底物饱和时,一个酶分子每秒钟,110,ClCH=CH-AsCl,2,+,HS,HS,E,E,S,S,As,ClCH=CH-,+2HCl,路易士毒气 巯基酶 失活的酶分子,CH,2,SH,CHSH +,CH,2,OH,SH,SH,E,二巯基丙醇 失活的酶分子 复活的酶,E,S,S,Hg,CH,2,S,Hg,+CHS,CH,2,OH,+Hg,2+,SH,SH,E,巯基酶 汞离子 失活的酶分子,E,S,S,Hg,巯基酶抑制剂,ClCH=CH-AsCl2 +HSHSEESSAs,111,有机磷杀虫剂 胆碱酯酶(活)磷酰化胆碱酯酶(失活),OR,O=PX +HO-Ser-E,OR,OR,O=PO Ser-E +HX,OR,有机磷杀虫剂,乙酰胆碱,+H,2,O,胆碱,+,乙酸,胆碱酯酶,胆碱乙酰化酶,解磷定,+,被有机磷抑制的酶 解磷定,-,有机磷复合物,+,恢复活性的酶,丝氨酸酶抑制剂,有机磷杀虫剂 胆碱酯酶(活),112,有些抑制剂与底物结构相似,能同底物竞争酶的活性中心,酶若与此类抑制剂结合就不能再与底物结合,从而抑制酶对底物的催化作用。此类抑制剂称为,竞争性抑制剂,,此种作用称为,竞争性抑制作用,。,竞争性抑制作用,有些抑制剂与底物结构相似,能同底物竞争酶的活性中心,,113,竞争性抑制模式图,+,I,E,I,E+S,E+P,ES,+,+,+,E,E,S,I,ES,EI,E P,竞争性抑制模式图+IEIE+SE+PES+EES,114,E+I IE,Ki,E+S ES E+P,K,m,(,1+S,),V,m,S,I,K,i,V=,I,K,i,=,(,1+,),+,1,V,1,S,K,m,V,m,1,V,m,竞争性抑制剂、底物和反应速度的动力学关系,米氏方程式,林,-,贝氏方程式,E+I IEKiE+S,115,V,1,V,max,1,S,1,K,m,1,0,K,m,(,1+,),I,K,i,1,无抑制剂,有竞争性,抑制剂,V,m,不变,,K,m,增大,竞争性抑制图,V1Vmax1 S1Km10Km(1+),116,K,m,V,m,(不变),1/2V,m,K,m,(增大),无抑制剂,有竞争性抑制剂,S,V,竞争性抑制曲线,KmVm1/2VmKm(增大)无抑制剂有竞争性抑制剂SV,117,I,与,S,结构类似,竞争酶的活性中心;,竞争性抑制作用的强若,决定于抑制剂与底物的相对浓度,即,I/S,比率,以及它们与酶的相对亲和力。,动力学特点:,Vmax,不变,,表观,Km,增大,。,竞争性抑制的特点,I与S结构类似,竞争酶的活性中心;竞争性抑制的特点,118,CH,2,COOH,CH,2,COOH,CH,2,COOH,COOH,H C COOH,HOOC C H,琥珀酸 延胡索酸,琥珀酸脱氢酶,(,),丙二酸,丙二酸对琥珀酸脱氢酶的抑制,丙二酸,与,琥珀酸,竞争琥珀酸脱氢酶,CH2COOHCH2COOH H C,119,竞争性抑制作用在化学治疗上的应用,NH,2,SO,2,NHR,磺胺类药物,NH,2,COOH,对氨基苯甲酸,二氢叶酸合成酶,二氢叶酸 四氢叶酸,(,),磺胺类药物的抑菌机制,竞争性抑制作用在化学治疗上的应用NH2SO2NHR磺胺类药物,120,抑制剂不与底物竞争酶的活性中心,而是与活性中心以外的必需基团相结合,使酶的构象改变而失去活性,称为,非竞争性抑制作用,。,非竞争性抑制作用,抑制剂不与底物竞争酶的活性中心,而是与活性中心以外的,121,+,S,S,+,S,S,+,ESI,EI,E,ES,E,P,E+S,ES,E+P,+,I,E,I,+S,E,I,S,+,I,非竞争性抑制模式图,+S S+S S+ESIEIEESEPE+SESE+,122,EI+S SEI,ES+I SEI,V=,1+,K,i,I,V,m,S,K,m,+S,+,1,V,=,(,1+,),K,i,I,K,m,V,m,1,S,(,1+,),K,i,I,1,V,m,非竞争性抑制剂、底物和反应速度的动力学关系,米氏方程式,林,-,贝氏方程式,EI+S SEIES+I,123,1+,K,i,I,V,m,1,V,1,V,m,1,S,1,K,m,0,无抑制剂,有非竞争性抑制剂,K,m,不变,,V,m,下降,非竞争性抑制图,1+KiIVm11110无抑制剂有非竞争,124,V,m,1/2V,m,1+,K,i,I,V,m,1/2,1+,K,i,I,V,m,K,m,(不变),V,S,有非竞争性抑制剂,无抑制剂,(下降),非竞争性抑制曲线,Vm1/2Vm1+KiIVm1/21+,125,非竞争性抑制的特点,非竞争性抑制剂的存在不影响酶与底物的结合,酶与底物的结合不影响酶与抑制剂的结合,,抑制剂与酶活性中心外的必需基团结合,底物与抑制剂之间,无竞争关系,。但酶,-,底物,-,抑制剂,(ESI,)不能进一步释放出产物。,抑制程度取决于抑制剂的浓度;,动力学特点:,Vmax,降低,,表观,Km,不变,。,非竞争性抑制的特点非竞争性抑制剂的存在不影响酶与底物的结合,,126,抑制剂仅与酶,-,底物,(ES,)结合,使酶失去催化活性,抑制剂与,ES,结合后减弱了,ES,解离成,E,和,P,的趋势,更加有利于底物和酶的结合,这种现象恰好与竞争性抑制相反,故称为,反竞争性抑制作用,。如,Km,值有改变(增大或减小),则称为,混合性抑制,(竞争性与反竞争性的混合)。,反竞争性抑制作用,抑制剂仅与酶-底物(ES)结合,使酶失去催化活性,抑,127,E+S,E+P,ES,+,I,ES,I,+,+,E,S,ES,ESI,E,P,反竞争性抑制模式图,E+SE+P ES+IESI+ESESESIEP反竞争性,128,E+S+I ES+I ESI,Ki,+,(,1+,),K,i,I,K,m,S,(,1+,),K,i,I,V,m,S,V=,1,K,m,V,m,1,(,1+,),K,i,I,1,V,m,S,+,V,=,反竞争性抑制剂、底物和反应速度的动力学关系,米氏方程式,林,-,贝氏方程式,E+S+I ES+I,129,1,K,m,1,S,1,V,m,0,1,V,(,1+,),K,i,I,1,V,m,有反竞争性抑制剂,无抑制剂,(,1+,),K,i,I,K,m,1,K,m,和,V,m,均降低,反竞争性抑制图,11101 (1+)KiI1有反竞争性,130,反竞争性抑制特点,抑制剂只与酶底物复合物结合;,抑制程度取决与抑制剂的浓度及,底物的浓度,;,动力学特点:,Vmax,降低,,表观,Km,降低,。,反竞争性抑制特点抑制剂只与酶底物复合物结合;,131,必需激活剂,是酶活性表现所不可缺少的,若无必需激活剂存在,将测不到酶的活性。,非必需激活剂,又称,酶的激动剂,,当其存在时酶的活性提高,若无非必需激活剂存在,酶仍表现一定的活性。,必需激活剂是酶活性表现所不可缺少的,若无必需激活剂存在,将测,132,一定的小分子化合物能与酶分子活性中心以外的某一部位以非共价键特异结合,引起酶蛋白分子构象变化,从而改变酶的活性。这种调节称为酶的,变构调节,或,别位调节,。,能通过变构调节改变活性的酶称为,变构酶,。,能对变构酶进行变构调节的物质称为,变构效应剂,,简称,变构剂,。,引起酶活性增加则称为,变构激活剂,。,引起酶活性降低则称为,变构抑制剂,。,变构调节,一定的小分子化合物能与酶分子活性中心以外的某一部位以非共,133,一些代谢途径中的变构酶及其变构剂,代谢途径,变构酶,变构激活剂,变构抑制剂,糖酵解途径,己糖激酶,6-,磷酸葡萄糖,磷酸果糖激酶,-1,AMP,、,ADP,柠檬酸、,ATP,丙酮酸激酶,1,,,6-,二磷酸果糖,ATP,、乙酰,CoA,三羧酸循环,柠檬酸合酶,ADP,ATP,异柠檬酸脱氢酶,ADP,ATP,糖异生,丙酮酸羧化酶,乙酰,CoA,AMP,糖原分解,糖原磷酸化酶,AMP,ATP,、葡萄糖,糖原合成,糖原合酶,6-,磷酸葡萄糖,脂肪酸合成,乙酰,CoA,羧化酶,柠檬酸,长链脂酰,CoA,氨基酸代谢,谷氨酸脱氢酶,ADP,GTP,多数变构酶是各代谢途径的关键酶,变构剂可能是底物、终产物或中间产物,,也可能是,ATP,、,ADP,和,AMP,等小分子。,一些代谢途径中的变构酶及其变构剂代谢途径变构酶变构激活剂变构,134,化学修饰调节,通过酶促反应使酶蛋白以共价键结合某种特定基团,或脱去该特定基团,导致酶蛋白构象改变,酶活性也随之改变,这种调节称为,化学修饰,(chemical modification),调节,也称,共价修饰,(covalent modification),调节。,化学修饰调节 通过酶促反应使酶蛋白以共价键结合某种特定,135,化学修饰调节的方式,在蛋白激酶的催化下,酶蛋白中丝氨酸、苏氨酸或酪氨酸的羟基与磷酸基团以酯键结合,称为,磷酸化;,在蛋白磷酸酶的催化下,磷酸化酶蛋白脱去磷酸基团,称为,去磷酸化,。,ATP ADP,Pi H,2,O,脱磷酸酶蛋白 磷酸化酶蛋白,蛋白磷酸酶,蛋白激酶,E-OH E-O-,P,磷酸化,去磷酸化,化学修饰调节的方式 在蛋白激酶的催化下,酶蛋白中丝氨酸、,136,化学修饰调节的特,点,化学修饰调节过程是一个酶促反应过程;,蛋白激酶,催化酶蛋白磷酸化;,蛋白磷酸酶,催化酶蛋白去磷酸化。,化学修饰调节的特点 化学修饰调节过程是一个酶促反应过程;,137,蛋白激酶,(kinase),:底物磷酸化,蛋白磷酸酶,(phosphatase),:底物去磷酸化,化学修饰调节是酶促反应,蛋白激酶(kinase):底物磷酸化化学修饰调节是酶促反应,138,酶,磷酸化效应,去磷酸化效应,糖原磷酸化酶,激活,抑制,糖原磷酸化酶,b,激酶,激活,抑制,糖原合成酶,抑制,激活,6-,磷酸果糖激酶,抑制,激活,HMG-CoA,还原酶,抑制,激活,乙酰,CoA,羧化酶,抑制,激活,化学修饰调节对酶活性的影响,酶磷酸化效应去磷酸化效应糖原磷酸化酶激活抑制糖原磷酸化酶b激,139,不具催化作用的酶的前体称为,酶原,。,酶原转变为酶的过程称为,酶原的激活,,酶原激活是形成或暴露,活性中心,的过程。,酶原激活,不具催化作用的酶的前体称为酶原。酶原激活,140,赖,缬,天,天,天,天,甘,异,赖,缬,天,天,天,天,缬,组,丝,S,S,S,S,46,183,甘,异,缬,组,丝,S,S,S,S,肠激酶,胰蛋白酶,活性中心,胰蛋白酶原的激活过程,赖缬天天天天甘异赖缬天天天天缬组丝SSSS46183甘异缬组,141,可以避免细胞产生的蛋白酶对细胞自身进行消化,并使之在特定部位发挥作用。,也可以视为酶的贮存式。,酶原的生理意义,可以避免细胞产生的蛋白酶对细胞自身进行消化,并使之在特定部位,142,一般将促进酶合成的化合物称为酶的,诱导物,。,减少酶合成的化合物称为酶的,阻遏物,。,辅阻遏物与阻遏蛋白结合,辅阻遏物,-,阻遏蛋白复合物,阻遏蛋白活化,封闭结构基因,转录、翻译,酶蛋白合成,酶量,诱导剂与阻遏蛋白结合,诱导剂阻遏蛋白,阻遏蛋白离开操纵基因,结构基因开放,转录、翻译,酶蛋白合成,酶量,酶蛋白合成的调节,一般将促进酶合成的化合物称为酶的诱导物。辅阻遏物与,143,酶蛋白降解的调节,溶酶体途径,泛素,-,蛋白酶体途径,酶蛋白降解的调节溶酶体途径,144,酶活性中心内的必需基团,结合基团,的作用是与底物结合,使底物与一定构象的酶形成复合物,又称为中间产物;,催化基团,的作用是改变中某些化学键的稳定性,使底物发生反应生成产物。,酶活性中心内的必需基团结合基团的作用是与底物结合,使底物与一,145,酶促反应动力学,研究酶促反应速度及其影响因素,即通过定量观察单位时间内底物的减少或产物的生成量来研究,酶浓度,、,底物浓度,、,温度,、,pH,值,、,抑制剂,和,激活剂,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酶促反应动力学研究酶促反应速度及其影响因素,即通过定,146,温度与酶促反应速度的关系,温度与酶促反应速度的关系,147,结构调节(快速调节),数量调节(迟缓调节),酶活性的,调节,结构调节(快速调节)酶活性的调节,148,酶异常大致疾病,疾病导致酶异常,一、酶与疾病发生的关系,酶异常大致疾病一、酶与疾病发生的关系,149,酶法分析的,原理,酶法分析的,原理是,利用一些酶(称,指示酶,)的底物或产物可直接、简便地检测的特点,将该酶偶联到待测的酶促反应体系中,将本来不易直接测定的反应体系,转化为可以直接监测的反应体系。,酶法分析的原理 酶法分析的原理是利用一些酶(称指示酶,150,绝对特异性,一种酶仅作用于一种底物催化一种化学反应,称为,绝对特异性。,绝对特异性 一种酶仅作用于一种底物催化一种化学反应,称,151,相对特异性,果糖葡萄糖 果糖 葡萄糖,蔗糖酶,蔗糖,果糖葡萄糖半乳糖 果糖 葡萄糖半乳糖,棉子糖,密二糖,蔗糖酶,相对特异性 果糖葡萄糖 果糖,15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