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宏观背景课件

上传人:29 文档编号:241946365 上传时间:2024-08-07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148.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宏观背景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第一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宏观背景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第一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宏观背景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章第一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宏观背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宏观背景合肥师范学院物电系合肥师范学院物电系 王从戎王从戎第一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宏观背景合肥师范学院物电系 王1课程课程历史的溯源:中国:“奕奕寝庙,君子作之”-诗经:直译为“好大的殿堂,由君子主持建成”,后来注释是“维护课程,必君子监之,乃依法制。”朱熹朱子全书.论学中“小立课程,大作工夫”的“课程”-指功课及其进程,与今天日常语言中的“课程”意义相似课程历史的溯源:2西方:Currere-拉丁语:“跑”的意思;Curriculum-“跑道”的意思;西方依据词义,将课程定义为“学习及其进程”;课程是教学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一般理解为学校的教学内容西方:3国内观点:国内观点:课程即教学科目课程即有计划的教学活动课程即预期的教学效果课程即学习经验课程即社会的改造国内观点:4国外的观点国外的观点一系列获得能力和经验一系列获得能力和经验学习者的全部经验学习者的全部经验教学内容及总计划教学内容及总计划方法论的探究方法论的探究学习的生活的计划学习的生活的计划学习经验和学习结果学习经验和学习结果五种大范围的学科学习五种大范围的学科学习有关人类经验的不断扩大的范畴有关人类经验的不断扩大的范畴国外的观点5课程课程狭义:指教学内容-主要体现在教科书,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广义:指学习者在学校中获取的经验,包括学科设置,教学活动,学习进程,课外活动及学校的环境等课程狭义:指教学内容-主要体现在教科书,课程计划和课程标6课程在学校中的作用课程在学校中的作用体现学校培养人才的蓝图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主要依据合理的课程设置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课程是评估教学质量的主要依据和标准课程在学校中的作用体现学校培养人才的蓝图7一、一、21世纪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世纪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一、21世纪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8人们对教育的看法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人们对教育的看法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人们看待教育与经济之间的关系的方式发生了根人们看待教育与经济之间的关系的方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过去、教育被视为消费,现在教育是本的变化。过去、教育被视为消费,现在教育是对人的能力的一种投资。对人的能力的一种投资。教育是社会发展诸多领域的关键教育是社会发展诸多领域的关键与国家和人类的整体发展密切相关的人口、环境与国家和人类的整体发展密切相关的人口、环境问题与基础教育关系密切。许多国家致力于问题与基础教育关系密切。许多国家致力于“双双基基”工作。工作。基础教育不仅是保存文化和传统社会价值观念的基础教育不仅是保存文化和传统社会价值观念的一种手段,而且也是影响生活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种手段,而且也是影响生活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素之一人们对教育的看法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人们看待教育与经济之间的关系9世界基础教育发展的现状和趋势世界基础教育发展的现状和趋势义务教育年限逐渐延长基础教育普及程度日益提高世界基础教育发展的现状和趋势义务教育年限逐渐延长10二二、课程改革是基教改革的核心、课程改革是基教改革的核心二、课程改革是基教改革的核心11课程改革课程改革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心课程是学校培养未来人才的蓝图,它体现着一个课程是学校培养未来人才的蓝图,它体现着一个国家对学校教育的基本要求,影响着学校教育的国家对学校教育的基本要求,影响着学校教育的总体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总体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课程是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的集中体现与反映,课程是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的集中体现与反映,是实现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是组织教育教是实现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是组织教育教学的主要依据,课程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的主要依据,课程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而对教育质量产生深远而重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而对教育质量产生深远而重大的影响大的影响 课程改革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课程是学校培养未来人才的蓝图,12国际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历程回顾国际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历程回顾国际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历程回顾131957 1957 年前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发射后,年前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发射后,美国意识到自己科技霸主的地位受到了挑战,由美国意识到自己科技霸主的地位受到了挑战,由此,全国上下都强烈呼吁教育改革。此,全国上下都强烈呼吁教育改革。该期间的改革措施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该期间的改革措施中,最引人注目的是 1958 1958 年的年的美国国防教育法强调了教育与强大国防的密美国国防教育法强调了教育与强大国防的密切关系。同时,美国著名教育家哈佛大学校长科切关系。同时,美国著名教育家哈佛大学校长科南特出版的科南特报告南特出版的科南特报告(又名今日美国中又名今日美国中学学 The American HIGH School Today)The American HIGH School Today)强调了美强调了美国加强英语、社会研究、数学和自然科学教学的国加强英语、社会研究、数学和自然科学教学的重要性。虽然该次改革有利于在课程内容方面吸重要性。虽然该次改革有利于在课程内容方面吸收众多的最新科研成果,收众多的最新科研成果,但是新课程内容过于艰深,难以接受,学生产生但是新课程内容过于艰深,难以接受,学生产生了反感情绪;再有,由于课程和教学内容的艰深了反感情绪;再有,由于课程和教学内容的艰深以及大幅度的变化,教师缺乏相应训练,导致教以及大幅度的变化,教师缺乏相应训练,导致教学质量难以达到预期要求,因而也遭到教师的反学质量难以达到预期要求,因而也遭到教师的反对对 1957 年前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发射后,美国意识到自14美国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进行了一场全面、综合化的课程改革 20 世纪 90 年代美国的教育改革是 20 世纪 80 年代教育改革的深入和拓展,是一场具体落实和实施美国国家教育目标的改革,是面向 21 世纪的跨世纪的宏大工程,是紧密结合科技革命现实的需要和未来发展趋势的改革。此阶段的教育改革基本内容、措施和趋势,集中体现在布什总统签发的美国 2000 年:教育战略 美国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进行了一场全面、综合化的课程15中国台湾地区在中国台湾地区在 1999 1999 年颁布的大纲中明确指出在年颁布的大纲中明确指出在认知方面,能了解周围环境及事物与科学的联系、认知方面,能了解周围环境及事物与科学的联系、能了解一些重要的科学基本概念和定律,并能应能了解一些重要的科学基本概念和定律,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中、能了解一些科学实验仪器的用用于日常生活中、能了解一些科学实验仪器的用途;在技能方面能学会操作二些基本的科学实验途;在技能方面能学会操作二些基本的科学实验工具、能运用一些实验技能与方法、能收集、分工具、能运用一些实验技能与方法、能收集、分析资料并作出推论、能以科学方法对事物作出观析资料并作出推论、能以科学方法对事物作出观察与评估、能有创造性的思考与活动;在态度方察与评估、能有创造性的思考与活动;在态度方面具有环保意识、能对科学产生兴趣、能在参与面具有环保意识、能对科学产生兴趣、能在参与团体活动时遵守规则、尊重别人意见及领导小组团体活动时遵守规则、尊重别人意见及领导小组工作、能以客观态度分析事物、具有探索及批判工作、能以客观态度分析事物、具有探索及批判事理的精神。事理的精神。中国台湾地区在 1999 年颁布的大纲中明确指出在认知方面,161991 年,英国政府在 1989 年颁布的科学课程大纲的基础上,颁布了关于中小学科技教育的新法令。在该法令中,对全国学校课程中的科学课程确立了以下四个目标:科学探究、生命过程与生物的组织、材料及其性质、物理过程。在科学探究中尤其强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作出预言与假设;观察、测量及操作变量;解释结果并评价科学证据等能力。1991 年,英国政府在 1989 年颁布的科学课程大纲的基17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历史回顾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历史回顾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历史回顾181952 1952 年,在当时苏联物理大纲的基础上,教育部年,在当时苏联物理大纲的基础上,教育部颁布了第一个中学物理教学大纲颁布了第一个中学物理教学大纲(草案草案)。该大纲第一次明确按照力、热、电、光、原子的该大纲第一次明确按照力、热、电、光、原子的体系安排物理教学内容,突出了物理教学内容的体系安排物理教学内容,突出了物理教学内容的学科体系,同时确定了我国初、高中物理教学内学科体系,同时确定了我国初、高中物理教学内容容“呈螺旋式上升呈螺旋式上升”的格局。的格局。1956 1956 年年 6 6 月教育部颁布了中学物理教学大纲月教育部颁布了中学物理教学大纲(修订草案修订草案)。该大纲继承了。该大纲继承了 1952 1952 年大纲中原有年大纲中原有的知识体系,重视基础、突出实验、强调理论联的知识体系,重视基础、突出实验、强调理论联系实际,以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学生,培养劳动品系实际,以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学生,培养劳动品质等,第一次提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质等,第一次提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1952 年,在当时苏联物理大纲的基础上,教育部颁布了第一个191963 年,教育部总结 了 1958 年以来教学改革的经验教训,颁布了新的教学计划(草案),并制订发布了与之相适应的全日制中学物理教学大纲(草案)。此教 学大纲在强调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这些知识在工农业生产上的应用,首次提出要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物理计算能力。该大纲在强 调学科基础知识的同时,还强调了基本技能,形成了具有我国特色的“双基”论。后来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冲击,教学处于无序状态,教育开始了大倒退。1963 年,教育部总结 了 1958 年以来教学改革的经验201978 1978 年,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学年,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学物理教学大纲物理教学大纲(试试 行草案行草案)。这部大纲是根据。这部大纲是根据中学物理学科特点,总结了建国以来教学中学物理学科特点,总结了建国以来教学 改革中改革中的经验教训,并注意吸取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的经验教训,并注意吸取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制定的。教学制定的。教学 目的中突出了物理教学要适应四个目的中突出了物理教学要适应四个现代化的需要,首次强调对学生能现代化的需要,首次强调对学生能 力的培养。通力的培养。通过实践发现,这部大纲规定的学习分量偏重,要过实践发现,这部大纲规定的学习分量偏重,要求偏高求偏高 1985 1985 年对该大纲的初中部分进行调整,下达了年对该大纲的初中部分进行调整,下达了调整初中物理教学要调整初中物理教学要 求的意见,该调整意见求的意见,该调整意见是从实际出发,按初中教育的特点、规律而提出是从实际出发,按初中教育的特点、规律而提出的,删去了某些偏难、次要的内容,降低了某些的,删去了某些偏难、次要的内容,降低了某些内容的要求,使多数学生内容的要求,使多数学生 经过努力可以达到教学经过努力可以达到教学要求。要求。1978 年,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学物理教学大纲211986 年国家颁布了义务教育法,同年 12 月,由原国家教育委员 会颁布了全日制中学物理教学大纲。该大纲体现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思想;强调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关系。在教学内容上,该大纲保持了原有的物理学科知识体系,删除了一些学生较难接受的内容。该大纲是九年义务教育和新的初中教学大纲全面实施前的一份过渡性教学大纲,是当时修编教材、教育质量评估和考试的依据 1986 年国家颁布了义务教育法,同年 12 月,由原国221988 年,原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发了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初审稿),该大纲强调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愿望;强调联系实际;强调对能力的培养;强调关注非智力因素。1990 年,原国家教育委员会又配合普通高中的“两次改革”“实施会考制度”和“高中实施必修课加选修课”颁发了全日制中学物理教学大纲(修订本)。为了减轻学生负担,对初中物理教学要求提出修订意见,供教师教学时参考,并对部分原要求较高的教学内容作了降低要求和限制性说明。1988 年,原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发了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231992 1992 年年 6 6 月,原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布了九年义月,原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试用试用),将初中物理教学摆到了为提高全民族素质服务的将初中物理教学摆到了为提高全民族素质服务的高度。大纲关注学生认知规律,淡化力、光、热、高度。大纲关注学生认知规律,淡化力、光、热、电体系,注重构建电体系,注重构建“先现象而后规律,先具体后先现象而后规律,先具体后抽象、先宏观后微观、先部分后整体抽象、先宏观后微观、先部分后整体”基本体系,基本体系,以期综合培养学生素质。大纲将学生对初中物理以期综合培养学生素质。大纲将学生对初中物理的认识划分为知道、理解、掌握三个层次,而对的认识划分为知道、理解、掌握三个层次,而对实验技能提出用实验技能提出用“会会”来要求。该大纲强调知识来要求。该大纲强调知识的应用;强调对学生能力培养;强调关注非智力的应用;强调对学生能力培养;强调关注非智力因素;强调思想品德教育。因素;强调思想品德教育。1992 年 6 月,原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全24继承与改革继承与改革 2001 2001 年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年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试行)指指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是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识传授的倾向,强 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 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价值观的过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价值观的过程程”。“改变课程内容改变课程内容 难、繁、偏、旧难、繁、偏、旧 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 和科技发展的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础知识和技能”。“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搜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 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继承与改革 2001 年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25社会发展新需求社会发展新需求 随着 21 世纪的到来,物理学在航天技术、核技术、激光技术、纳米 技术以及超导研究等方面有了突破性的进展,这些进展像信息技术一样都对社会产生了相当的影响,同时也对基础教育物理课程的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社会发展新需求 随着 21 世纪的到来,物理学在航天技术、核26学生发展新需求学生发展新需求 根据有关调研可知,多数中学生希望自己的科学根据有关调研可知,多数中学生希望自己的科学素养能得到培养,能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能发素养能得到培养,能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能发展自己的批判性、创造性思维能力以及科学探索展自己的批判性、创造性思维能力以及科学探索的精神,具有信息的收集传递和处理能力、有效的精神,具有信息的收集传递和处理能力、有效地表达和交流能力以及应变和适应能力等。学生地表达和交流能力以及应变和适应能力等。学生们希望通过基础物理课程的学习,学习必备的物们希望通过基础物理课程的学习,学习必备的物理基础知识和掌握公民必备的通用技能,学习并理基础知识和掌握公民必备的通用技能,学习并认识物理学的基本思想、观点和方法,关注并科认识物理学的基本思想、观点和方法,关注并科学地判断科技和社会发展中的问题学地判断科技和社会发展中的问题 学生发展新需求 根据有关调研可知,多数中学生希望自己的科学素27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国际背景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国际背景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国际背景28(一)影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一)影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国际教育思潮要国际教育思潮全民教育:教育对象的全面化,亦教育必须面向全民教育:教育对象的全面化,亦教育必须面向所有人开放,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并且必须接所有人开放,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并且必须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受一定程度的教育。终身教育:人们在一生中都应当和需要受到各种终身教育:人们在一生中都应当和需要受到各种教育培养的机会教育培养的机会创新教育:创新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必由之路,创新教育:创新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必由之路,因此各国课程改革都强调创新性与开放性思维培因此各国课程改革都强调创新性与开放性思维培养,认为教育应该培养能够站在全球化的视野考养,认为教育应该培养能够站在全球化的视野考察问题并创造性解决问题的公民。察问题并创造性解决问题的公民。(一)影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国际教育思潮全民教育:教育对29建构主义: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其观点认为:知识习得是建立在对已有概念的解构和对新概念的建构的基础上的。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建构主义: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其观点认为:知30(二)当前国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二)当前国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的趋势课程改革具有清晰的标准:课程标准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具有清晰的标准:课程标准是课程改革的灵魂,清晰而准确的课程标准是课程改革得以的灵魂,清晰而准确的课程标准是课程改革得以顺利进行的保证。顺利进行的保证。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提高:基础学力是指一个人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提高:基础学力是指一个人基本学习的能力,基本学习的能力有读、写、算、基本学习的能力,基本学习的能力有读、写、算、口头表达、与人交往以及获取信息的能力。联合口头表达、与人交往以及获取信息的能力。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在教育国科教文组织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一文中财富蕴藏其中一文中提出了教育的四大支柱:学会认知,学会做事,提出了教育的四大支柱: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二)当前国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课程改革具有清晰的标准:31课程改革的综合化趋势:学科间的综合。设置综合学科课程(科学、历史和社会、艺术等),增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课程个性化:课程的个性化包括课程设计的个性化,课程结构的个性化,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因材施教以及在评价学生时做到多标准。开设众多的选修课程;在同一科目上,采取多种标准模式;教学过程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课程改革的综合化趋势:学科间的综合。设置综合学科课程(科学、32课程多样化趋势:课程内容的载体即教材的多样化;课程设置的类型多样化-既有基础性的也有活动性的,具有学术性的也有实用性的;课程设计方面参考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注重知识因素、社会因素、学习者因素)注重教师培训同步进行课程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发展的趋势课程多样化趋势:课程内容的载体即教材的多样化;课程设置的类型3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