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出版社 科技分社 1 根据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居住区用地由住宅用地、公共建筑和公共设施用地、道路及广场用地、公共绿地组成。第第7章章 居住区绿地规划居住区绿地规划第一节第一节 居住区规划的基本知识居住区规划的基本知识一、居住区用地的组成一、居住区用地的组成1 第7章 居住区绿地规划第一节 居住区规划的基本知识一、出版社 科技分社 2 表表7-1 7-1 居住区用地平衡控制指居住区用地平衡控制指标(%)居住区居住区 小区小区组团组团 住宅用地住宅用地(RO1)(RO1)505060 60 55 5565 65 707080 80 公建用地公建用地(R02)(R02)151525 25 12 1222 22 6 612 12 道路用地道路用地R03)R03)10 1018 18 9 917 17 7 715 15 公共绿地公共绿地(R04)(R04)7.5 7.518 18 5 515 15 3 36 6 居住区用地居住区用地(R)(R)100 100 100 100 100 100 2 出版社 科技分社 3二、居住区的分级二、居住区的分级 居住区按居住户数和人口规模可分为居住区、小区、组团三级(表7-2)。表表7-2 居住区分居住区分级控制控制规模模 居住区居住区 小区小区 组团组团 户数户数/户户 10 00016 000 3 OOO5 000 3001 000 人口人口/人人 30 OOO50 000 10 00015 000 1 OOO3 000 3二、居住区的分级 表7-2 居住区分级控制规模 出版社 科技分社 4居住区的规划布局有各种组织形式,根据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目前我国居住区规划布局的基本形式有以下几种:居住区一居住小区居住区一居住组团居住区一居住小区一居住组团居住小区一居住组团及独立式组团等。三、三、居住区规划布局的基本形式居住区规划布局的基本形式4居住区的规划布局有各种组织形式,根据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 出版社 科技分社 5住宅建筑在尺度、形态朝向等方面具有较多相同因素,并以日照间距为主要依据建立起来的紧密联系所构成的群体,它们不强调主次等级,成片成块,成组成团地布置,如图7-1所示。四、居住区的布局形式四、居住区的布局形式图7-1 苏州都市花园平面州都市花园平面(一)片块式布局(一)片块式布局 5四、居住区的布局形式图7-1 苏州都市花园平面(一)片块 出版社 科技分社 6空间轴线或可见或不可见,可见者常为线性的道路、绿带、水体等构成,但不论轴线的虚实,都具有强烈的聚集性和导向性。一定的空间要素沿轴布置,或对称或均衡,形成具有节奏的空间,起着支配全局的作用,如图7-2所示。(二)轴线式布局(二)轴线式布局 图7-2 武武汉青山青山绿景园平面景园平面图6(二)轴线式布局 图7-2 武汉青山绿景园平面图 出版社 科技分社 7(三)向心式布局(三)向心式布局 将一定空间要素围绕占主导地位的要素组合排列,表现出强烈的向心性,易于形成中心,如图7-3所示。图7-3 某小区某小区规划平面划平面图7(三)向心式布局 将一定空间要素围绕占主导 出版社 科技分社 8(四)围合式布局(四)围合式布局 住宅沿基地周边布置形成一定数量的次要空间,并共同围绕一个主导空间,构成后的空间无方向性,中央主导空间一般尺度较大,统率次要空间,也可以其形态的特异突出其主导地位,如图7-4()、(b)所示 (a)广州岭南花园平面广州岭南花园平面图(b)成都蜀成都蜀风花园城花园城兰苑平面苑平面8(四)围合式布局 住宅沿基地周边布置形成一定数量的 出版社 科技分社 9(五)集约式布局(五)集约式布局 将住宅和公共配套设施集中紧凑布置,并开发地下空间,依靠科技进步,使地上地下空间垂直贯通,室内室外空间渗透延伸,形成居住生活功能完善,水平、垂直空间流通的集约式整体空间。9(五)集约式布局 将住宅和公共配套设施集中 出版社 科技分社 10(六)自由式布局(六)自由式布局 该布局方式无明显的组合痕迹,空间要素自由排放,构成多变的空间形态。空间无大小之分,并无方向性,且相互渗透,如图7-5所示。图7-5 建筑自由式布局建筑自由式布局10(六)自由式布局 该布局方式无明显的组合痕迹,出版社 科技分社 11五、居住区道路系统的规划布置五、居住区道路系统的规划布置(一)道路系统的规划布置(一)道路系统的规划布置 布置居住区道路系统的形式应根据地形、环境、交通、居住区规划结构、通行主流等因素综合考虑,而不追求某种形式。主要道路的布置形式有十字形、田字形、T字形等,内部道路布置形式有贯通式、环通式、尽端式,此外还有由以上三种基本形式相结合的混合式或自由式等多种形式。(1)道路网布置基本形式 11五、居住区道路系统的规划布置(一)道路系统的规划布置(1 出版社 科技分社 12 人车混流 人车流在同一块板运行,主要用于车流量小的基层道路,如组团、邻里内部,居民小汽车减速缓行较适宜。人车分流 居住区人车分流的组织常采用的方式有:车行道附近设人行道,人车同时平行运行,这种形式较普遍,尤其在平原地区;人车分离各设独立系统,在山地坡度较大地段,这种处理方式较常见;人车立交运行,或高架立交或地道立交,常局部用于人车流交叉且人、车流量较大处。(2)人、车流组织12(2)人、车流组织 出版社 科技分社 13 居住区级道路是整个居住区内的主干道,红线宽度不宜小于20 m,山地城市不小于15m,车行道宽一般需9m,如通行公共交通时,一般应增至1014m。道路断面多采用一块板形式,在规模较大的居住区中,部分道路亦可采用三块板形式;人行道宽一般为24m。居住小区级道路是居住小区内外联系的主要道路,道路红线宽度一般不小于10m,多采用一块板的断面形式,车行道宽度58m,人行道宽1.52m,以非机动车与人行交通为主。(3)道路分级布置13(3)道路分级布置 出版社 科技分社 14 组团级道路居住小区内的主要道路,道路红线的宽度不小于8m,车行道宽度为35m,是居民进出组团的主要道路。宅间小路 是通向各户或单元门前的小路,主要供居民出入。路面宽不宜小于2.5 m,基本是自行车及人行交通,并要满足清运垃圾、救护和搬运家具等需要。14 出版社 科技分社 15 包括停车设施、广场、回车场、交通岛等,居民小汽车停车面积较大,为节约用地减少于扰和环境污染,最好作地下停车设施以附建于集中绿地、活动场地的地下为宜;也可附建于高层住宅地下层;还可采用单建式停车设施;露天停车场宜作小型临时停车备用。停车设施既离用户近便,又要避免对用户的干扰。(4)静态交通布置 15(4)静态交通布置 出版社 科技分社 16六、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六、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一)集中成片布置(一)集中成片布置 把居住区较大型的文化、商业服务设施集中设置。(二)沿街布置(二)沿街布置 沿街布置是常用的方法,方便居民,丰富街景。可沿街的一侧或沿街的两侧布置,还可与居住区主入口道路结合布置。(三)分散布置(三)分散布置 将居民每天要去的如早点铺、日用百货店、小副食店等分散布置。16六、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一)集中成片布置(二)沿街布置(出版社 科技分社 17七、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基本要求七、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基本要求 为居民创造一个生活方便的居住环境。(一)使用要求(一)使用要求(二)卫生要求(二)卫生要求 为居民创造一个卫生安静的居住环境。(三)安全要求(三)安全要求为居民创造一个安全的居住环境。(四)美观要求(四)美观要求为居民创造一个优美的居住环境。17七、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基本要求(一)使用要求(二)卫生要求 出版社 科技分社 18经济有效地为居民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五)经济要求(五)经济要求为居民创造绿色的户外环境。(六)生态要求(六)生态要求18(五)经济要求(六)生态要求 出版社 科技分社 19 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 85-2002)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角度,以绿地功能和用途作为分类标准,把居住区公园和小区游园划归公园绿地(G1)大类中的社区公园(G12)中类,不属于居住区绿地。而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从居住区规划设计的角度,把它们归于居住区公共绿地范畴,因而,根据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居住区内绿地,应包括公共绿地、宅旁绿地、配套公建所属绿地和道路绿地,本节论述根据此分类进行。第二节第二节 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一、居住区绿地的概念一、居住区绿地的概念19 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 85-2002 出版社 科技分社 20二、二、居住区绿地的功能居住区绿地的功能(一)生态功能(一)生态功能 居住区绿地以植物为主体,在净化空气、减少尘埃、吸收噪音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绿地能有效地改善居住区建筑环境的小气候,包括遮阳降温、防止西晒、调节气温、降低风速,在炎夏静风状态下,绿化还能促进由辐射温差产生的微风环流的形成。20二、居住区绿地的功能(一)生态功能 出版社 科技分社 21(二)景观功能(二)景观功能 居住区绿地应当具有创造优美的景观形象,愉悦人的视觉感受,振奋精神的美化功能。由于居住区内建筑物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因此居住区绿地设计应以富于生机的园林植物作为居住区绿地的主要构成材料,加以水体、地形等软质景观元素、铺装、雕塑等硬质景观元素为辅,形成居住区建筑通风、日照、采光、防护隔离、视觉景观空间等的环境基础,绿化美化居住区环境,使居住建筑群更显生动活泼、和谐统一,将自然美、人工美完美统一起来。21(二)景观功能 出版社 科技分社 22(三)使用功能(三)使用功能 亲近自然和与人交往是居民最基本的需求,居住区绿地具有为居民提供丰富的户外活动空间、优美的绿化环境和方便舒适的休息游嬉设施、交往场所、满足户外活动需要的多种使用功能。(四)防震减灾(四)防震减灾 居住区公共绿地在地震、火灾等非常时候,有疏散人流、防止火势蔓延、为居民提供紧急避难和救灾场所的的作用。22(三)使用功能(四)防震减灾 出版社 科技分社 23三、居住区绿地的定额指标三、居住区绿地的定额指标(一)居住区(一)居住区(小区小区)绿地率绿地率 居住区(小区)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的总和占居住区(小区)用地面积的百分比。居住区(小区)绿地率=居住区(小区)各类绿地面积/居住区(小区)总用地面积(二)居住区人均公共绿地(二)居住区人均公共绿地 居住区用地范围内公共绿地(居住区中心绿地居住小区中心绿地、组团绿地)面积与居住区居民人数的比值(单位:平方米/人)。计算公式为:居住区人均公共绿地=居住区公共绿地面积/居住区居民人数23三、居住区绿地的定额指标(一)居住区(小区)绿地率(二)出版社 科技分社 24四、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的原则四、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的原则(一)统一规划、合理组织、分级布置、形成绿地(一)统一规划、合理组织、分级布置、形成绿地系统网络系统网络 居住区绿地规划应与居住区总体规划统一考虑,合理组织各种类型的绿地,并与居住区的空间布局结构相对应形成居住区级、小区级、组团级等不同级别、层次的绿地体系。整个居住区绿地应以宅旁绿地为基础,以小区公共绿地为核心,以道路绿化为骨架,自成绿地系统,并与城市绿地系统相协调。24四、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的原则 出版社 科技分社 25(二)充分利用现状条件,强化生态环境功能(二)充分利用现状条件,强化生态环境功能 生态环境功能是居住区绿地最重要的功能。因此,在绿地规划设计和园林植物群落的营建中,应充分利用现状条件,如地形、地貌、水体、原有构筑物等,尽量利用劣地、坡地、洼地及水面作为绿化用地,对古树名木加以保护。通过绿化进一步协调建筑与居住区周围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居住区环境景观和绿化的特色,丰富居住区开放空间的景观,提高绿化的生态环境功能。25(二)充分利用现状条件,强化生态环境功能 出版社 科技分社 26(三)充分考虑居民的使用要求,突出家园特色(三)充分考虑居民的使用要求,突出家园特色 居住区绿地规划必须为居民服务,要形成有利于邻里交往、居民休息娱乐的园林环境,要考虑老年人及少年儿童活动的需要,按照他们各自的活动规律配备设施,采用无障碍设计,以适应残疾人、老年人、幼儿的生理体能特点。特别是在居住区公共绿地规划设计中应注重实用性,在充分了解居民生活行为规律及心理特征的基础上,为人们日常生活及休闲活动提供绿化空间,满足不同年龄层次居民的使用,突出“家园”的环境特色。26(三)充分考虑居民的使用要求,突出家园特色 出版社 科技分社 27(四)以植物造景为主,彰显地域特色(四)以植物造景为主,彰显地域特色 居住区绿地应以植物造景为主,利用植物组织空间,改善居住区生态环境;植物配植应突出环境识别性,创造具有不同特色的居住区景观;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进行植物规划,强调植物分布的地域性和地方特色。27(四)以植物造景为主,彰显地域特色 出版社 科技分社 28(五)(五)落实海绵城市的建设要求落实海绵城市的建设要求 居住区绿地应结合海绵城市建设的“渗、滞、蓄、净、用、排”等低影响开发措施进行设计、建造或改造。居住区规划、建设应充分结合现状条件,对区内雨水的收集与排放进行统筹设计,如充分利用场地原有的坑塘、沟渠、水面,设计为适宜居住区使用的景观水体;采用下凹式绿地、浅草沟、渗透塘、湿塘等绿化方式。28(五)落实海绵城市的建设要求 居住区 出版社 科技分社 29 五、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前的基础调查工作五、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前的基础调查工作(一)居住区总体规划及具体规划设计过程、部分(一)居住区总体规划及具体规划设计过程、部分工程图文资料工程图文资料(二)居住区绿地的立地条件和绿化地段现状基础(二)居住区绿地的立地条件和绿化地段现状基础(三)居住区周围的环境(三)居住区周围的环境29 出版社 科技分社 30 中心绿地名称中心绿地名称 设置内容设置内容 要求要求 最小规模最小规模 /hm2/hm2 居住区公园居住区公园 花木草坪,花坛水面,花木草坪,花坛水面,凉亭雕塑,小卖茶座,凉亭雕塑,小卖茶座,老幼老幼 设施,停车场地和设施,停车场地和铺装地面等铺装地面等 园内布局应有园内布局应有明确的功能划明确的功能划分分 1.00 1.00 小区游园小区游园 花木草坪,花坛水面,花木草坪,花坛水面,雕塑,儿童设施和铺装雕塑,儿童设施和铺装地面等地面等 园内布局应有园内布局应有一定的功能划一定的功能划分分 O.40 O.40 组团绿地组团绿地 花木草坪,桌椅,简易花木草坪,桌椅,简易儿童设施等儿童设施等 灵活布局灵活布局 0.04 0.04 表表7.-3 居住区各居住区各级中心公共中心公共绿地地设置置规定定 六、居住区各类绿地的规划设计六、居住区各类绿地的规划设计(一)公共绿地(一)公共绿地30 中心绿地名称 设置内容 出版社 科技分社 31 (1)居住区公园 居住区公园规划布局一般应达到以下几方面的要求:充分利用原有条件,保护好资源 居住区公园在选址与用地范围确定上,应利用居住区规划用地中可以利用且具保留或保护的自然地形地貌或有人文历史价值的区域,充分利用地形、水体、植物及园林建筑,营造园林景观 满足功能要求,划分不同功能区域 居住区公园规划设计要求在重视功能分区的同时,注意动与静、开敞与私密空间的分隔,使居民的各种日常活动都能找到适宜的场所。31 出版社 科技分社 32 满足园林审美和游览要求,以景取胜 根据居民各种活动的要求布置休息、文化娱乐、体育锻炼、儿童游戏及人际交往等活动场地和设施。园林空间的组织与园路的布局应结合园林景观和活动场地的布局,兼顾游览交通和展示园景两方面的功能。形成优美自然的绿化景观和优良的生态环境居住区公园应保持合理的绿化用地比例,发挥园林植物群落在形成公园景观和良好生态环境中的主导作用。绿化设计上,重要景观节点如出入口、中心广场周围等,大多以观赏价值高的乔木或灌木为主景。32 出版社 科技分社 33 (2)居住小区公园 居住小区公园规划布局应掌握以下几个要点:居住小区公园应与小区总体布局密切配合内部布局形式可灵活多样,综合考虑,协调好公园与其周围居住小区环境间的相互关系。居住小区公园用地规模较小,布局应该紧凑。充分利用原有的地形和植物,以植物造景为主,也要尽量满足居民日常活动对铺装场地的要求,为居民提供停留休息观赏的地方。33 出版社 科技分社 34 (3)居住区组团绿地 组团绿地是直接联系住宅的公共绿地,与居住建筑组团结合布置,为组团内居民室外活动、邻里交往、儿童游戏、老人聚集等提供良好的室外条件(图 7-6,图 7-7)。图7-6 居住区居住区组团绿地示意地示意图图7-7 南京某居住区南京某居住区组团绿地地34图7-6 居住区组团绿地示意图图7-7 南京某居住区组团 出版社 科技分社 35 组团绿地规划设计要点 a.组团绿地面积较小,不能进行功能划分,规划设计上应针对邻里居民交往和户外活动的需要,灵活布置幼儿游戏场和老年人休息场地,绿地内要有足够的铺装地面,以方便居民活动。b.组团绿地属于半公共空间,绿化设计要利用植物围合空间;除铺设硬地外,地面宜多铺草种花。避免靠近住宅种树过密,造成底层房间阴暗和通风不良。c.组团绿地的布局、内容及植物配置要各有特色,或渗透文化内涵,或形成景观序列;要注重空间领域感的塑造,增强组团的可识别性,使居住在其中的居民有归属感和认同感。35 出版社 科技分社 36 d.组团绿地的大小、位置及形式内容越来越丰富多样,根据组成组团的住宅建筑形式及其本身的位置不同,常见的组团绿地形式及其相应的布局方法有以下几种类型:庭院式组团绿地、景观带式组团绿地、山墙间组团绿地、组团间绿地、结合公共建筑社区中心的组团绿地、独立式组团绿地、临街组团绿地等。组团绿地的主要类型 a.庭院式组团绿地 组团绿地位于建筑组群围合成的中间,这种形式的组团绿地不易受行人、车辆的影响,环境安静,利于居民从窗内观察在绿地里玩耍的儿童;由于被住宅建筑围合空间有较强的庭院感。36 出版社 科技分社 37 b.景观带式组团绿地 在组团的建筑组群布局时,结合组团道路或居住小区主干道,扩大住宅建筑间距,形成较狭长的景观线,既便于居民使用,又可丰富原有道路与组团空间。c.山墙间组团绿地 在点式或行列式住宅布局区中,扩大部分东西相对或错位的住宅建筑间距离,在建筑山墙之间布局组团绿地,这种绿地的布局形式有效地改变了行列式布局的住宅建筑群山墙间仅有道路空间所形成的狭长的胡同状的空间格局,而且组团绿地又与宅旁宅间绿地互相渗透,扩大了组团绿地的空间范围。d.组团间绿地 组团间绿地是当组团内用地有限时,充分利用空间,布置在住宅组团一侧或在两组团之间,利用组团内不规则的、不宜布置住宅的空地布置绿地,消灭死角获得较大规模的绿地效果。37 出版社 科技分社 38 e.结合公共建筑、社区中心的组团绿地 这类组团绿地一般面积较大,四周环境较为复杂,空间较为开敞,绿地与公共建筑、社区中心的专用绿地相互渗透,无明确界线。f.临街式组团绿地 组团绿地临于城市街道一侧。处在这种位置的组团绿地,有利于改善居住区景观,同时通过绿化的隔离,为居民创造一个安静、良好的居住环境,而且在提供组团居民户外休息活动场地的同时,亦能让行人方便进入绿地休息。g.滨河绿带式组团绿地 沿河带状布置的组团绿地是颇具特色的,这种布置形式是把滨水景观引入居住组团,这类绿地一般呈狭长形,规划时应充分利用有利的滨水条件,以植物造景为主体现沿河绿地的特色。38 出版社 科技分社 39 h.独立式组团绿地 现在许多居住区采用立体式布置组团,在点式住宅进行周边式绿地布置,把原来分散的绿地联合成大的绿化空间;或者采用架空廊道来解决人流,在其中布置绿化、小品设施等,使绿化从地面延伸至阳台、屋顶及廊道,形成立体式的组团绿化,既丰富了组团绿化层次,也使居民更易接近绿色环境。图7-8(a)(b)采用架空廊道在住宅周边进行绿地布置,把原来分散的绿地联合成大的绿化空间。图7-8(b)深圳奥城居住区)深圳奥城居住区图7-8(a)南京将南京将军小区小区39 图7-8(b)深圳奥城居住区图7-8(a)南京将军 出版社 科技分社 40 (二)宅旁绿地(二)宅旁绿地 宅旁绿地规划设计要点 a.应结合住宅的类型和平面特点、建筑组合形式、宅前道路等进行布置,形成公共、半公共、私密空间的有效过渡。b.居住区中,往往是由于住宅建筑风格的在组团中较统一,在具体的绿化设计中应体现住宅标准化与环境多样化的统一,在数处相同的绿地环境中,绿化布局要求风格协调,基本形式统一但各有特点。c.设计中应考虑居民日常生活、休闲活动及邻里交往等的需求,创造宜人的空间。40 出版社 科技分社 41 d.应考虑绿地内植物与近旁建筑、管线和建筑物之间的关系,具体应按有关规范进行设计。e.住宅周围常因建筑物的遮挡形成面积不一的庇荫区,因此要重视耐阴树木、地被的选择和配植,形成和保持整体良好的绿化效果。宅旁绿地的主要类型 a.独立式别墅住宅区的宅旁绿地 独立式别墅庭院住宅区中,住宅建筑以独立式别墅(23层)为主,每户均安排有围绕别墅建筑的庭院。b.低层联排式住宅的宅旁绿地 这类宅旁绿地以建筑为界,宅前的宅旁绿地一般以开敞或半开敞的草坪、花坛及乔木等植物造景,并可在住宅入口处扩大道路形成场地,供居民交往。41 出版社 科技分社 42 c.多层住宅的宅旁绿地 多层住宅的宅旁绿地是最普遍的一种形式。住宅南面阳光充足,植物配置应以落叶乔木为主,采用简单粗放的方式,以利于底层住户夏季和冬季的采光 d.高层住宅周围的宅旁绿地 高层住宅建筑层数高,住户密度大,宅旁绿地面积也相应较大。42 出版社 科技分社 43(三)(三)配套公建绿地配套公建绿地 居住区内配套公建绿地在设计中除了按所属建筑、设施的功能要求和环境特点进行绿化布置外,还应与居住区整体环境的绿化相联系通过绿化来协调居住区中不同功能的建筑、区域之间的景观及空间关系。43(三)配套公建绿地 出版社 科技分社 44 (四)道路绿化四)道路绿化 主干道路绿化 居住区主干道是联系居住区内外的主要道路,除人行外,车流量相对较大。居住小区道路绿化 居住小区道路是联系居住区各组成部分的道路,以人行交通为主,车流量较少,路幅和道路空间尺度较小,一般不设专用道路绿化带。道路绿化结合道路两侧的立地条件进行。组团道路绿化 组团道路是联系住宅组团之间的道路,其绿化设计应与组团绿地主题相呼应,多采用小乔木和花灌木,注重植株高矮和色彩的搭配以及季相变化,形成有特色的自然空间。44 (四)道路绿化 出版社 科技分社 45 宅间小路绿化 宅间小路两侧的树木可以适当靠后种植,步行道的交叉口结合绿化适当放宽,以备必要时救护、搬家等车辆驶近住宅 停车场绿化 a.围合式停车场 停车场内地面全部铺装,场地周围用绿化围合起来,形成与周围环境的空间分隔。b.树阵式停车场 停车场地内种植成行、成列的乔木,车辆停置于树阵之中。c.沿建筑线型排列式停车场 这类停车场的优点是停车场靠近建筑物,使用方便。缺点是车辆噪声和反光对周围建筑有较大影响,景观上也显得杂乱;汽车清洗和排气时会污染环境45 c.沿建筑线型排列式停车场 出版社 科技分社 46第三节第三节 居住区绿地的植物配置要点居住区绿地的植物配置要点一、注重植物配置的生态性,模拟自然群落结构,一、注重植物配置的生态性,模拟自然群落结构,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居住区环境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居住区环境二、结合场地设计,充分发挥植物的各种功能,创二、结合场地设计,充分发挥植物的各种功能,创造以人为本的环境造以人为本的环境三、充分利用植物的观赏特性,结合景观主题,创三、充分利用植物的观赏特性,结合景观主题,创造特色鲜明的居住环境造特色鲜明的居住环境46第三节 居住区绿地的植物配置要点一、注重植物配置的生态性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