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文学-课件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241869683 上传时间:2024-08-01 格式:PPT 页数:186 大小:18.4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魏晋南北朝文学-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86页
魏晋南北朝文学-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86页
魏晋南北朝文学-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8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 1第一章 概 论 第一节 文学的自觉时代 第二节 “乱世文学”及创作主题 第三节 门阀制度对创作的影响 第四节 玄学对文学的渗透 第五节 佛教对文学的影响 第六节 魏晋六朝文学 的发展历程 2 第一节 文学的自觉时代 一、人与文学的双重自觉 中国文学史上首次出现的一个文学自觉时代。个体生命与思想的觉醒:动乱的社会现实既对人的生命形成严重的压抑和摧残,又促使人们认真严肃地反思生命的价值;加之儒家思想委顿,因此,在以道家思想为主体的玄学风气中追求个体人格的独立与自由,反对人性的异化与束缚,重视心灵的超越与解放,成为时代的总体倾向。“魏晋南朝三百年学术思想,亦可以一言以蔽之,曰个人自我觉醒是已。”钱穆国学概论 3一、人与文学的双重自觉 文学创作的自觉:文学走出了经学附庸的境地,转向了独立发展的广阔空间,在诗歌、散文、辞赋、小说、文论等众多空间都获得空前的硕果。“建安是文学的自觉时代建安是文学的自觉时代,这一时代的文学的确有点异彩。”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宗白华艺境 论和晋人的美 4二、二、文学自觉的标志文学自觉的标志 1、文学成为一个独立的门类,不再依附于其他行当,并出现了专职的文学家。2、出现了专门的文学理论,并取得显著的成绩:对文学的各种体裁有了较细致的区分,并对各种体裁的体制和风格特点有了较明确的认识。3、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了自觉的追求。总之,这一时期文学日益改变为宣扬儒家政教而强寓训勉的面貌,变成了个人的行为,抒发个人的生活体验和情感,形成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带来了文学的发展和繁荣。5第二节 “乱世文学”及创作主题 一、“乱世文学”:战乱和分裂是这个时期的特征。人生的短促,生命的脆弱,命运的难卜,祸福的无常及个人的无能为力形成了魏晋文学的悲剧性基调,以及作为悲剧性基调之补偿的放达,后者往往表现为及时行乐或沉迷声色。6二、创作主题 1、生死主题:对人生的短促、死亡的不可避免的感慨及如何对待生、如何迎接死的思考。2、游仙主题:想象神仙的世界,表现对那个世界的向往及企求长生的愿望。3、隐逸主题:包括向往和歌咏隐逸生活的作品,也包括招隐诗、反招隐诗。7大家应该也有点累了,稍作休息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8第三节 门阀制度对创作的影响 一、特殊的社会制度:门阀制度 出现在东汉后期,魏和西晋时兴起,东晋时达到顶峰。表现为士庶的对立。世族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享有特权,世代相传;寒门庶族则难以进入上层统治,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东晋时已变为士族与皇权共治。南朝时氏族势力开始衰微下去。9二、门阀制度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1、阻塞了寒士的仕进之路,许多才高的寒士将不平反映在创作中,形成了这时期文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如左思咏史其二、鲍照的拟行路难其六等。2、文学乃至创作集中在少数世家大族手中,与政治权力一起世代相传,出现了大量的文学家族。如“三曹”、“三张”、“二陆”等。3、在作品中表现为对宗族关系和伦理观念的强调。10第二节 玄学对文学的渗透一、新的社会思潮:魏晋玄学 形成与老庄思想有关,是一种思辨的哲学,包涵一种穷究事理的精神,对宇宙、人生和人的思维都进行了纯哲学的思考,导致士人产生了对社会现象的富有理性的清醒态度,破除了秦汉以来拘执迷信的思想方法。提供了一种新的解经方法,对于打破汉代繁琐经学的统治起了积极的作用。从两汉经学到魏晋玄学,是中国思想史的一大转折。11二、玄学对文学产生影响的观点 1 1、“崇尚自然与真崇尚自然与真”:“自然”为老庄哲学特有范畴,指一种非人的、本来如此的、天然而然的状态,只要顺应自然,无所待、无所使,就可进入这种境界。“真”为道的精髓、修身的极致,是一种至淳至诚的精神境界。陶渊明的作品体现了以“自然”与“真”为上的的审美思想,嵇康、阮籍、钟嵘、刘勰等人也对其进行了论述,对此后整个中国文学产生了极其深远的积极的影响。12二、对文学产生影响的观点 2 2、关于、关于“言意言意”的讨论:的讨论:“言不尽意”:言可达意,但不能尽意。强调言意间的联系和差别,及言辞在表达意旨时的局限。(荀粲)“得意忘言”:言的功用是明象,象的功用是存意,要想真正得到象必须忘言,要想真正得到意必须忘象。(王弼:言象意)文学创作应该既诉诸言内,又寄诸言外,充分运用语言的启发性和暗示性,唤起读者的联想,使之体味字句之外隽永深长的意趣,以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这也正是中国诗歌的艺术精髓所在。13三、玄学对士人人生态度的影响 “魏晋风流魏晋风流”“智慧兼深情”的美学风格:“对酒放歌,临刑挥琴,麈尾清谈,兰亭流觞,东篱采菊”。一种魏晋人所追求的符合人类本性的、返归自然的、极具魅力和影响力的人生态度。提倡追求诗化的人生,用自己的言行、诗文、艺术使自己的人生艺术化,反对儒家的为人准则,还自我以本来的面目。构成条件:玄心、洞见、妙赏、深情(冯友兰论);外在特点:颖悟、旷达、真率;阮籍、嵇康、王羲之、陶渊明都是魏晋风度的代表人物。14 “魏晋风度”与药及酒之关系 “名士风度与药”:服食“寒食散”(又称“五石散”,主要有紫石英、白石英、赤石脂、钟乳石、石硫磺等五石)成为魏晋独特的文化现象。何晏、嵇康、皇甫谧、王羲之等文人名士皆涉入此道。“何平叔云:服五石散,非惟治病,亦觉神明开朗。”(世说新语 言语篇)原因:长生与济欲的诱惑力;类似鸦片的刺激作用;名士风度的虚幻效应蔚成了服食的风尚,被社会认同。15 “魏晋风度”与药及酒之关系 名士与酒的不解之缘名士与酒的不解之缘建安才子 “南荆有三雅之爵,河朔有避暑之饮。”曹丕典论酒诲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曹操短歌行 “愿举太山以为肉,倾东海以为酒,伐云梦之竹以为笛,斩泗滨之梓以为筝,食若填巨壑,饮若灌漏卮。其乐固难量,岂非大丈夫之乐哉!”曹植与吴季重书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李白 将进酒16 名士与酒的不解之缘:“七子”中孔融曾说:“坐上客常满,尊中酒不空,吾无忧矣!”并写难曹公禁酒书抗争其禁酒令。“七子”中王粲写有酒赋来赞美饮酒。“相与友善,崇尚老庄,行为放达,常游于竹林,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三国志魏氏春秋)“竹林七贤”嗜酒的心态是复杂的,但放荡不羁是共同特征。其与老庄精神的沟通,追求精神自由与个体人格的解放,是其放达的哲学根源。17 名士与酒的不解之缘“竹林七贤”“本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晋书 阮籍传)“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世说新语 任诞)“浊酒一杯,弹琴一曲,志愿毕矣。”(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名士不必须奇才,但使常得无事,痛饮酒,熟读离骚,便可称名士。”(世说新语 任诞载东晋名士王恭语)陶渊明“性嗜酒”,创作了大量的以饮酒为题材的诗歌,寻求酒中的“真味”,即人生的真谛。18 名士与酒的不解之缘精神实质 魏晋文人名士酒缘背后的深层 原因:儒学的衰微与道家思想的流泛使生命的意识与价值更具多元色彩。这种醉酒完全不同于西方的酒神精神,不是情欲的狂欢和本能冲力,而是在逃避中寻找理解,于颓废中求得醒悟,包含着太多的理性。围绕着酒与醉的是人世的烦忧、人际的苦痛,更多的则是对人生的理性执著和情感眷恋,是对人生对世界的一派含蓄温柔、深情脉脉、情理和谐,这也是“魏晋风流”的一种体现。19 饮中八仙图,表现了魏晋人崇尚清静与自然,追求诗化人生,全面诠释了魏晋风度。饮中八仙图20第三节 佛教对文学的影响 一、东汉末年,佛教传入中国。此后,佛经大量译成中文,为魏晋南北朝文学营造了一种新的文化氛围和文化土壤。二、对文学的影响:1、丰富了想象世界。2、加强了中国文学的故事性。3、产生了反切,发现了四声。4、丰富了汉语词汇。5、使文学观念多样化。21 第六节 魏晋六朝文学的发展历程汉末建安魏 蜀 吴正始元年西 晋北方:五胡十六 国 南方:东晋建 安 文 学正始文学西晋文学东晋文学北魏东魏北齐西魏北周宋 齐 梁 陈隋统一(589年)北 朝 文 学南 朝 文 学22 小小 结:结:魏晋南北朝是古代文学发展中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生长发育了中古最灿烂的文化;又是一个酝酿着新变的时期,呈现出自由开放、富于创造力的局面。文体得到长足发展:1、五言诗创作达到顶峰;2、骈文出现并发展迅速;3、骈赋发展进入高峰;4、七言古诗确立并取得可喜成绩;5、民歌兴盛;6、小说初具规模;23第二章 建安文学(196魏前期)第一节 概 述 第二节 建安诗歌的时代特征 第三节 曹操的诗歌创作 第四节 曹丕的诗文创作 第五节 曹植的文学创作 第六节 王粲的七哀诗 第七节 蔡琰的悲愤诗 24第一节 概 述 一、时代背景:军阀割据混战,后曹操实际把握北方政权,形成一个文学中心。社会政治格局、思想风貌、文学创作的形式与内容都迥异于前代。二、代表作家: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王粲、陈琳、阮瑀、应瑒、刘桢、徐干(得名于典论论文)女诗人蔡琰等。25三、建安文学取得的成就1、创作主体队伍庞大:以三曹为中心,可谓“俊才云蒸,佳作霞蔚”。2、创作形式多样:诗歌为主要形式,推动了五言体诗的成熟,形成了第一次文人诗歌的创作高潮;章、奏、表、檄各体文章写作气势酣畅,文笔兼美;书、疏、辞、赋抒情写心,文采缤纷;3、文学批评肇始发端:涉及作家才性、作品风格、文体和文章审美价值等,有力推动和影响了当时和后世的文学创作活动。26四、建安文学产生发展、繁荣的原因 “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刘勰文心雕龙时序 1、动乱而残酷的社会现实为文人的创作提供了创作素材,许多作家的作品成为汉末战乱不绝的真实写照:“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曹操蒿里行27四、建安文学产生发展、繁荣的原因 2、对社会苦难的感慨和个人内心失意的相互激荡,使建安文人一方面创作出反映社会现实、同情人民疾苦及抒发其建功立业、拯救生民理想的积极的作品,另一方面这些作品又总是覆盖着一层难以排遣的悲凉梗概哀楚之气,反映了文人一种志不获骋的政治理想挫折感。3、儒家思想的动摇,文学思潮改变,文学得到自由发展。28四、建安文学产生发展、繁荣的原因 4、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传统,并加以发展改造。继承:五言体式;语言风格;诗题。改造:多抒情之作;率先引用了辞赋的某些特点,如语言华丽、对仗等,强调“诗赋欲丽”(曹丕语)。5、执政的曹氏集团的推动和引导。“邺下创作集团”。29第二节 建安诗歌的时代特征 “建安风骨”:指建安诗歌总体的艺术风貌,即在作家慷慨饱满的思想感情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明朗刚健、简练有力、富于气势的特色。创作主题之一:建功立业、扬名后世的政治 理想;创作主题之二:对人生苦短的哀叹;艺术表征之一:鲜明的个性特征;艺术表征之二:浓郁的悲剧色彩;30第三节 曹操的诗歌创作 魏武帝像31一、生平与创作 (155220)字孟德,沛国谯人。汉末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出身微贱,少时生活任侠放荡,喜“刑名之学”。博览群书,雅爱文学,“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文章。”(文心雕龙时序)并潜心研究兵法。被评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许劭语)凭借家庭的力量,20岁举孝廉为郎。后在汉末大乱中显示了杰出的政治才干,建立了抗衡群雄的军事力量,并逐步统一北部中国,死后被追奉为魏武帝。世说新语容止篇记载了“床头捉刀人”等轶事。32一、生平与创作 曹操生性机警,为人通脱,无所拘泥、固执。政治上重视实效,惟才是举,不拘品行。蔑视繁琐礼仪与虚饰的道德,其个性和感情能够真率地表现在诗歌上。有很高的音乐修养,偏爱乐府歌辞。其诗以乐府古题写时事,四言最佳。诗中流贯着一股雄霸之气。“魏武雄才崛起,无论用兵,即其诗豪迈纵横,笼罩一世,岂非衰运人物。”(明胡应麟诗薮)散文亦写得清俊通脱,流传下来大量“令”、“表”、“书”,具有忌虚浮、讲实用的特点,独表一格,被鲁迅誉为“改造文章的祖师”。曹操以一代霸主之重,网络文学之士,形成邺下文人集团,实为建安文学之领袖。有魏武帝集。33 曹 操 手 迹 石 刻34二、诗歌创作内容 其主要成就在乐府诗词,他是文人向民歌学习,创作拟乐府传统的第一人。现存古题乐府诗20余首,按内容分为两大类:表现汉末动乱时期军阀混战及给人民带来的沉 重灾难,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如蒿里行、薤露行、苦寒行等。直接披露个人情怀,抒发自己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表达政治抱负,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色。如 短歌行、步出夏门行组诗等。35三、文学创作风格 在文学上主张清简,反对浮华;追求语言古朴,抒发情感往往悲凉慷慨,内涵厚重。唐宋后逐渐得到世人的欣赏。“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齐 钟嵘诗品 “魏武帝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宋 敖陶孙诗评 “魏武沉深古朴,骨力难侔。”明 胡应麟诗薮 “沉雄俊爽,时露霸气。”清 沈德潜古诗源 36蒿里行 曹操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37 蒿里行解析 汉乐府中的曲调 ,本为送葬的挽歌。作者以旧题写时事,为当时社会的实录。清代沈德潜说:“借古乐府写时事,始于曹公。”(古诗源)全诗分为两层:第一层(前十句):叙述汉末动乱的形势、原因,是对历史的真实反映。第二层(后六句):描绘军阀混战造成的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抒发了对军阀的愤怒之情。38 此诗叙述了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的原因及给人民带来的严重灾难,揭露了军阀们的野心,表现了对军阀的蔑视和对人民的同情。“汉末实录,真诗史也。”明钟惺古诗归 此诗充分地体现了曹操诗歌“悲凉古直”的风格,语言古朴,气魄宏大,感情悲凄,具有苍凉激越、沉郁顿挫的气势,反映了诗人作为政治领袖的胸怀与独特的个性特征。清代方东树评结尾四句曰:“极写乱伤之惨,而诗则真朴、雄阔、远大。”(昭昧詹言)39 短 歌 行 曹 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40 短歌行 赏 析 也为汉乐府的曲调之一;是诗人咏志抒情的佳作。诗人从“人生几何”发唱,以“天下归心”收结,使全诗流动着一种雄霸之气,被后人认为是最能代表建安时期文学风格的诗歌之一;全诗由两个 相互联系的主题组成:感叹时光易逝、人生短暂;渴慕贤才,希望得到他们的帮助,实现重建天下的雄心。41 全诗每八句为一章,共分为四章:*第一章:借酒抒怀,慨叹人生的短促和年华的流逝。“对酒当歌,有风云之气。”(清魏源诗比兴笺序)这是中国古代诗歌中少有的敢于面对真实的人生、不回避人生矛盾并且表现了不屈服于人生的精神气概的好诗句。“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不仅是人生苦短,亦有着人生境界的深刻体悟。直面过去的人生,痛苦多于欢乐,由此产生了对人生的忧虑,激荡起情感的波澜,慷慨悲壮,无法排遣;但诗人并未沉沦,而将之和着杜康,一并灌注于诗情。42*第二章:开始抒写思贤若渴的心境。借用诗经原句以抒发渴求贤才的心情及对贤才的竭诚欢迎。以鹿鸣起兴,以瑟笙渲染气氛,描绘了一派和乐融融的景象。诗人并未明确说出“求贤”二字,仅用二个典故就使人对其求贤如渴的热诚一目了然。*第三章:以月比人,借月抒怀。用比兴手法先写为求贤而愁,后写待贤以礼,一忧一喜不离主题,曲折变化的心理情感和情景交融的手法,颇具感人的艺术效果。43 *第四章:写景寓意,以周公自励,表现了强烈的进取精神。“乌鹊南飞”显然有贤才南流之意;“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可见犹疑徘徊之势,所以才欲效“周公吐哺”。最后四句画龙点睛,豪气逼人,乃是通过了人生的忧患与考验而建立起更加坚定有力的乐观精神。艺术风格:典型地体现了建安诗坛慷慨悲凉的格调,既有激昂之高格,亦有忧愁之情调;融叙事、写景、抒情、说理于一炉,比喻生动形象,寓托含蓄委婉,用典自然贴切,借用诗经成句信手拈来,不露痕迹。44步出夏门行 组 诗 为乐府曲调名,又名陇西行,属相和歌瑟调曲。夏门为洛阳西北城门。组诗前有一“艳”,在乐府歌辞中为前奏,此处为序言:云行雨步,超越九江之皋。临观异同,心意怀游豫,不知当复何从。经过我碣石,心惆怅我东海。组诗包括四首:观沧海、冬十月、土不同、龟虽寿,均为北征乌桓凯旋归途而作。45浪淘沙 北戴河 毛泽东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浪淘沙北戴河46 观 沧 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47 建安12年(207年)夏5月,曹操出征乌桓,九月胜利班师。经过碣石山,立马观海,慷慨赋诗,流露出包容天地的帝王气象。今人范曾作。观沧海诗意图48 观 沧 海 赏 析 写登碣石山眺望大海,重点写苍茫大海吞吐日月的景象,借景抒怀,是中国诗歌史上最早的完整的写景诗。开篇以“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点题直起,总领全篇,随后援笔顺写:海水、山岛、树木、百草、秋风、洪波、日月、星汉。层层点染,各具形态;有动有静,有虚有实;情景交融,志趣横生。49 诗人把山水作为审美观照的对象,独步于当时,先于山水诗派。而且个性气质待写景一出,便“有吞吐宇宙气象”(沈德潜古诗源),如雄鹰俯视万物:以沧海比怏怏华夏,喻浩荡胸怀,其旷远辽阔,充满威慑力量的空间感,自有一种调度乾坤、吞吐日月的帝王气象。且用词素白易懂,形象壮丽鲜活,显示了高超的艺术技巧。“我还是喜欢曹操的诗。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是真男子,大手笔。”毛泽东50 龟 虽 寿 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51 龟 虽 寿 赏 析 诗人将生命哲学融于诗的形象,生死是自然规律,不可抗拒,但加强修身养性可延长生命的长度,而加大生命的密度更为重要,即追求生命的质量。“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是作者生命价值的宣言与追求。诗人认识到人生有限,功业无限,坚信主观努力可有作为,抒发了老而弥坚的英雄情怀,表达了不信天命、重视人的主观努力的积极态度,也表现了对人生颇为辩证的思维。52 龟 虽 寿 赏 析 诗歌将形象、比喻、哲理、抒志融汇贯通,意象奇伟、沉郁劲健。此诗所表达的积极的人生态度也影响着无数后人。金人元好问论诗绝句有“壮怀犹见缺壶歌”一句,说晋人王敦雅爱此四句,酒后常吟诵,并以铁如意击壶为节,使壶边尽缺。53 曹操四言诗的意义与价值 “曹操的四言诗于三百篇外,自开奇响。”沈德潜古诗源 “三百篇之后,曹操的四言诗最为杰出。”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 “真正意义上的四言诗,是属于曹操一个人的。”王富仁古老的回声54 曹操四言诗的意义与价值 诗经的四言体:诗经的“四言诗”是诗、乐、舞的综合体,与后来的五言诗、七言诗在本质上是不同的。它的意义在于其抒情状物、叙事表意的特征奠定了中国诗歌发展的基础,形成了中国诗歌意象系统的基础构架。从“诗”的角度来说,“四言”构不成起伏变化,无法容纳全面的词性,虚词难以进入,节奏没有变化,难以适应诗人多变的情绪,更难做细致的描绘。因此,四言更适于言志,而不适用于抒发细腻、委婉的感情,不适于描写和叙述。55 曹操的四言诗 曹操之前,无论屈原、乐府民歌还是古诗十九首的作者都主要是以抒情为目的,他们的求生、求美的意志受到了现实人生的压抑,造成了郁闷的情感,四言诗对于表现这种情感是不适用的。并且,中国的社会是由天子定乾坤,因此这些作者在自己的世界里不具有完全的主动性,他们的理想也不具有直接的自我实践的意义,只能通过为统治者服务而发挥自己的才能,他们的诗作里不可避免地透露着被动性的情绪。56 “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的创造。”美苏珊朗格 曹操是一个独立不倚的人,不悲人也不悯己,所以其诗表现他的情感自然是宏大有力的,如临旷野,如观沧海,大气凛然。他的观沧海、龟虽寿都位于中国古代四言诗之冠,使出于乐、舞、诗三位中的四言形式获得了独立的诗的品格。四言诗在曹操之后几近绝迹,但在后来的豪放词中占有很重要地位,如水调歌头、沁园春都以四言为主体。57第四节 曹丕的诗文创作 生平:(187226)字子桓,曹操次子。217年被立为太子,220年继魏王位代汉称帝,即魏文帝。他推行九品官人法,开启门阀世族的取士制度;下令放宽刑律,减轻赋税;思想上严格礼教,提倡养老扶幼,统治比较稳定。58 曹丕的文学创作 丕自幼好文学,以著述为己任,一生未中断过。“年八岁,能属文”,稍长,逸才宏放,“遂博通古今经传,诸子百家之书”。有辞赋近30篇,存诗约40首。有魏文帝集。其诗明显受汉乐府影响,体式上四、五、七、杂言、骚体兼而有之,语言通俗流畅,较为抒情化,一改其父纯写己怀、不假雕饰的风格,注重形式的纯熟、唯美,倾向于华丽。“子桓诗有文士气,一变乃父悲壮之习矣。要其便娟婉约,能移人情。”(古诗源)59 曹丕是建安文坛领袖之一,他竭力提倡文学,为邺下文人集团的实际组织者。他下令编纂皇览,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类书,但已散佚。后人认为其文学成就远不如曹操和曹植。对此,刘勰文心雕龙才略云:魏文之才,洋洋清绮,旧谈抑之,谓去植千里。然子建思捷而才俊,诗丽而表逸,子桓虑详而力缓,故不竞于先鸣,而乐府清越,典论辩要,迭用短长,亦无懵焉。但俗情抑扬,雷同一响,遂令文帝以位尊减才,思王以势窘益价,未为笃论也。60 曹丕的文学成就 有燕歌行二首,是现存最早的、由文人创造的完整的七言诗,对七言诗的形成发展有很大贡献。散文成就较高,辞采清丽,人情味浓且富于个性 ,尤擅长书信,如与朝歌令吴质书、又与吴质书,对后世短篇抒情散文的发展有一定影响。典论论文是我国最早的文学理论批评专著,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与价值。61 燕 歌 行 曹 丕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何为淹留寄他方?贱妾煢煢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霑衣裳。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明月皎皎照我牀,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燕歌行62 燕 歌 行 赏 析 燕歌行为乐府旧题,属相和歌辞平调曲。“燕地远势偏,征戍不绝,故为此者往往作离别之词。庾信所谓燕歌远别,悲不自胜者也。”(清朱乾乐府正义)曹丕共有燕歌行二首,写一位独守空房的思妇思念淹留他乡的丈夫,尤以第一首更为出色。从意境创造意境创造上说,该诗可称后代表达思念情感的抒情诗的先祖。63 意境即境界,为中国美学和文艺理论的重要范畴,中国古代诗歌审美的聚焦点。“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王国维人间词话 “在一个艺术表现里情和景交融互渗,因而发掘出最深的情,同时也渗入了最深的景;景中全是情,情具象而为景,因而涌现了一个独特的宇宙,崭新的意象,这是我所谓意境。”(宗白华美学散步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64 在诗歌创作中,诗人将审美感情移情于审美对象,将主体心境融入、浸透于物境之中,便形成了感动读者的审美意境。“意与境浑”、“情景交融”向来是古代诗评中所赞赏的高境界。此诗开篇三句化自宋玉九辩第一章“悲秋”中的句子:“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恰当地选择了一系列富有代表性的景物:秋风、衰草、白露、南归的燕与雁,描绘了一幅萧索悲凉的晚秋图景,创造出一种“情景相生,以景寓情”的意境,造成了寂寞凄清的气氛。65 下面的诗句从实写景色进入到虚写心理,感情进一步深化。爱极生恨,思极生怨,表现了刻骨铭心的相思。往下直抒对丈夫的思念。“忧”由“思”而来,思念的无尽使忧怨更加绵长,思妇不觉潸然泪下。“援琴”以下句引入动作,思妇想以弹琴来排遣愁肠,不想无意间弹奏的“清商”曲因音节短促,音响低微使她愁上加愁。无眠的思妇对着满窗明月感慨惆怅,目及牛郎星与织女星时,突发奇问,反衬自己的现实处境,含蓄蕴藉,意味深长。66 王国维认为,境界的艺术表现即“不隔”,“话语都在目前就是不隔”,“其言语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辞脱口而无矫揉状束之态。”(人间词话)燕歌行便很好地做到了“不隔”。以比结尾,扩大了诗句的含量,而且写景全部为抒情服务,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一切景语皆情语”。此诗感情真挚,语言朴素生动,委婉缠绵,风格清绮,颇具民歌风味,所构造的独特意境和感人至深的艺术形象颇具感染力。67 燕 歌 行 的影响 游子思妇诗古来有之:“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棲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诗经 王风 君子于役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古诗十九首明月何皎皎 68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古诗十九首中还有行行重行行、冉冉孤生竹、庭中有奇树、孟冬寒气至等诗。“试妾与君泪,两处滴池水。看取芙蓉花,今年为谁死!”唐孟郊怨诗 还有张藉的促促词等。69 内容上燕歌行并无特别之处,但表现的手法却别具一格。诗人从选取特定景物入手,将情感的抒发置于景色描写中,让秋风落木摇撼思妇的心怀,让燕雁牛女触动她的情思,让明月琴诗陪伴她一道煎熬,使景语、情语水乳交融,创造出一种曲折动人、委婉丰富的意境来,从而引起读者心灵的共鸣。正因此,曹丕的诗歌才具有了深广的生命力,为历代人们所赞赏。“遂觉诗人之言,字字为我所欲言,而又非我之所能自言。”(王国维清真先生遗事)70 燕歌行对后来七言诗的形成与发展有很大贡献:“笔姿轻俊,能转能藏,是其所优。转则变宕不恒,藏则含蓄无尽,其源出于古诗十九首,淡逸处弥佳,乐府雄壮之调,非其本长。”(明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卷五)“倾情、倾度、倾色、倾声,古今无两。”王夫之船山古诗评选卷一 “子桓燕歌二首,开千古妙境。”胡应麟诗薮内编卷三71 第五节 曹植的文学创作 “天下才共有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同用一斗,奇才敏捷,安有继之。”(李翰蒙求集注录谢灵运语)一、生平(192232):字子建,曹操第三子,曹丕同母弟。曾被封为陈王,死后谥“思”,世称陈思王。自幼聪明慧悟,十岁时就已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喜好民间文学,善属文,自称“少小好文章”(与杨修书),又曾说“少而好赋,其所尚也,雅好慨慷,所著繁多。”(文章序)曹操死后,他受到曹丕父子的迫害,行动无自由,如同囚徒,终于郁闷而死。有曹子建集。72 “才高八斗陈思王”曹植画像曹植画像73 二、文 学 创 作 及 风 格 以220年为界分为两个时期,其内容和风格均有明显不同。前期抱负极高,极力追求“戮力上国,流惠下民,建永世之业,流金石之功”。(与杨修书)因此作品内容豪壮,表现了建功立业、济世拯民的理想,更多的抒写个人的志趣与抱负,充满了豪情;作品大多情调开朗,富于进取精神,洋溢着自信自负的少年意气,如白马篇。也写下大量表现贵公子生活的诗篇,如公宴、斗鸡。74 后期曹植的生存状态发生极大变化,心情悲愤抑郁,作品集中地抒写了对个人命运的失望、对曹丕政治集团的怨恨和渴望自由解脱的心情,多为慷慨之音、忧患之辞。后期作品反映社会的深度和广度都远远超过前期,思想意义更高,艺术更成熟;多用比兴、象征手法曲折地反映内心的不平与哀怨,但都感情充沛,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后期代表诗作有野田黄雀行、赠白马王彪等。75 曹植在文学史上地位极高,是建安时期留存作品最多、最杰出的诗人,被誉为“建安之杰”。其作品代表了建安文学的最高成就。他的诗流传至今有80余首,大多为五言体,艺术成就极高,有“五言诗一代宗师”的美誉。“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钟嵘诗品)“子建诗五色相宣,八音朗畅,使才而不矜才,用博而不逞博。苏李以下,故推大家。”(沈德潜古诗源)76 曹植在文、赋的创作上成就也很高,均为当时之冠。有辞赋30多篇,如洛神赋、愁霖赋、静思赋、怀亲赋等。洛神赋为代表作,通过描写梦幻境界,讲述了一个人神恋爱的悲剧;词采富丽,想象奇特,充满浓厚的神话色彩。其文中,与吴季重书和与杨修书是著名的散文书札;求自试表和求通亲亲表骈俪成分极重,多采用对偶排比句或三、四、五、六言相间句式,错落有致,工整而不萎弱。77黄初三年,余朝京师,还济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其辞曰:余从京域,言归东藩。背伊阙,越轘辕,经通谷,陵景山。日既西倾,车殆马烦。尔乃税驾乎蘅皋,秣驷乎芝田,容与乎阳林,流眄乎洛川。于是精移神骇,忽焉思 散。俯则末察,仰以殊观,睹一丽人,于岩之畔。乃援御者而告之曰:“尔有觌于彼者乎?彼何人斯?若此之艳也!”御者对曰:“臣闻河洛之神,名曰宓妃。然则君王所见,无乃日 乎?其状若何?臣愿闻之。”78余告之曰:“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 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摇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 之,灼若芙蕖出渌波。秾纤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皓质 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 承权。瑰姿艳逸,仪静体闲。柔情绰态,媚于语言。奇服旷世,骨像应图。披罗衣之璀粲 兮,珥瑶碧之华琚。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践远游之文履,曳雾绡之轻裾。微幽兰 之芳蔼兮,步踟蹰于山隅。79于是忽焉纵体,以遨以嬉。左倚采旄,右荫桂旗。壤皓腕于神浒 兮,采湍濑之玄芝。余情悦其淑美兮,心振荡而不怡。无良媒以接欢兮,托微波而通辞。愿 诚素之先达兮,解玉佩以要之。嗟佳人之信修,羌习礼而明诗。抗琼王弟以和予兮,指 潜渊而为期。执眷眷之款实兮,惧斯灵之我欺。感交甫之弃言兮,怅犹豫而狐疑。收和颜而 静志兮,申礼防以自持。于是洛灵感焉,徙倚彷徨,神光离合,乍阴乍阳。竦轻躯以鹤立,若将飞而未翔。践椒涂之郁烈,步蘅薄而流芳。超长吟以永慕兮,声哀厉而弥长。80尔乃众灵杂遢,命俦啸侣,或戏清流,或翔神渚,或采明珠,或拾翠羽。从南湘之二妃,携汉滨之 游女。叹匏瓜之无匹兮,咏牵牛之独处。扬轻袿之猗靡兮,翳修袖以延伫。休迅飞凫,飘忽若神,陵波微步,罗袜生尘。动无常则,若危若安。进止难期,若往 若还。转眄流精,光润玉颜。含辞未吐,气若幽兰。华容婀娜,令我忘餐。于是屏翳收风,川后静波。冯夷鸣鼓,女娲清歌。腾文鱼以警乘,鸣玉鸾以偕逝。六龙俨其齐首,载云车之 容裔,鲸鲵踊而夹毂,水禽翔而为卫。81于是越北沚。过南冈,纡素领,回清阳,动朱 唇以徐言,陈交接之大纲。恨人神之道殊兮,怨盛年之莫当。抗罗袂以掩涕兮,泪流襟之浪 浪。悼良会之永绝兮。哀一逝而异乡。无微情以效爱兮,献江南之明。虽潜处于太 阳,长寄心于君王。忽不悟其所舍,怅神宵而蔽光。于是背下陵高,足往神留,遗情想像,顾望怀愁。冀灵体之复形,御轻舟而上溯。浮长川而忘返,思绵绵督。夜耿耿而不寐,沾繁 霜而至曙。命仆夫而就驾,吾将归乎东路。揽騑辔以抗策,怅盘桓而不能去。82 “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摇兮若流风之回雪。远尔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东晋顾恺之作洛神赋图卷 藏于故宫博物院 洛神赋图卷83 著名京剧大师梅兰芳 饰演的洛神洛神剧照84 洛神赋局部 元赵孟頫洛神赋图(文字)85 白 马 篇 曹植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左顾陵鲜卑。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名在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86白马篇诗意图87 白 马 篇 赏 析 为曹植自创的乐府新题,寄托了诗人为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首两句奇异突兀,落笔紧扣读者心弦:西北边地战事频仍;采用烘云托月手法写出马上之人骑术娴熟。“曹植诗极工起调”。(沈德潜)接着用民歌的表现手法,一问一答,补叙马上人的来历身世:一位年少的英雄游侠。接下的八句用排比手法刻意铺陈白马小将超群的武艺:早晚良弓不离手,勤于苦练;上下左右百发百中。并用两个形象的比喻,着力渲染小将的敏捷灵巧、非凡的身手,为下文做好铺垫。88 第三层写白马小将驰骋沙场、英勇杀敌的情景,“厉”字写出了小将应声而动,训练有素。后八句揭示了小将的内心世界,重在展示其可贵的精神品质:抛却父母妻子之爱,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为国赴难,视死如归。至此,一个武艺超群、有血有肉、栩栩如生的爱国英雄形象屹立在我们面前。此诗通过对北国白马小将的描绘,表达了诗人要求建功立业的抱负,抒发了自己为解救国难、为统一大业不惜抛弃一切的勇敢豪迈的精神。89 白马篇抒发了作者的报国之志,白马小将的形象是作者用世理想的艺术寄托,是其早期凌云壮志的生动体现。“此寓意于幽并游侠,实自况也。篇中所云捐躯赴难,视死如归,亦子建素志,非泛述矣。”(朱乾乐府正义)在艺术上,“此篇奇警”(方东树昭昧詹言):起笔突兀,行文曲折跌宕;布局巧妙,剪裁详略得当;人物形象鲜明突出,风格雄浑刚劲,语言豪壮有力。此诗是我国早期完美描写人物的诗歌,具有里程碑的作用。90 赠 白 马 王 彪 赏 析 曹植后期诗作中感情最为激愤的一首诗。全诗共七章,前有小序,主要抒发其在政治上受曹丕父子压迫的愤懑以及渴望自由解脱的强烈愿望。诗前小序为理解全诗的提纲,概括交代了写作背景及愤懑的原因。第一章:以叙事为主,写“归旧疆”时对京城的眷恋与回顾。“日夕过首阳”另有深意。暗示兄弟生离死别之伤情,情绪低沉。91 第二章:以写景为主,极写归途的漫长艰辛、旅人的感伤抑郁之情。第三章:抒情的第一个高潮。先写兄弟离别的忧愁与痛苦,继而用形象的比喻表达对搬弄是非、颠倒黑白的奸佞小人的愤恨。第四章:感物伤怀,通过对秋日原野萧索冷落景象的描绘,抒发一种孤寂、凄凉的情怀。“归鸟”、“孤兽”意象具有特殊含义。第五章:写离合之悲,死生之感。为自己的不幸命运而叹息,对惨死的兄弟进行伤悼,颇有“忧生之嗟”。92 第六章:离别之际,诗人故作豪言壮语,以“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勉励兄弟。看似达观,内心却在流血,悲愤之余给人以悲壮之感。第七章:进一步对天命提出怀疑,并悟出某种道理;以所嘱保重作结,手足情深,依依不舍中流露出更为深沉的悲痛。主题 :赠白马王彪以由京师回国的归途为线索,以兄弟离别之情为主干,真实地表现了统治者的所谓手足之情的虚伪本质和其政治斗争的冷酷内涵。93 艺术特点:叙事、写景、抒情融于一体,交相呼应,穿插并行,整个诗篇起伏变化,迭宕多姿。“章法绝佳”。(沈德潜古诗源)形式上采用章节蝉联的辘轳体(章间连环接句法),将悲痛、激愤的思想感情层层剥笋般地抒发出来,使全诗气韵贯通、节奏分明,显示出高超的艺术技巧。“忧愤”、“苦闷”是曹植后期诗歌的主要基调,这些诗歌在艺术上已经明显体现出了“辞极赡丽”、“句颇尚工”、“语多致饰”(胡应麟诗薮内编)的特色。94第六节 王粲的七哀诗 “仲宣溢才,捷而能密,文多兼善,辞少瑕累,摘其诗赋,则七子之冠冕乎!”刘勰文心雕龙才略 一、生平:(177217)字仲宣,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县)人。生活在董卓作乱时期。出身世家,以聪明早慧闻名于时,相传蔡邕十分器重他,送几车书给他。在“建安七子”中年辈最晚,但文学成就最高。17岁写成代表诗作七哀诗。后人把他与曹植并称为“曹王”。有王侍中集。95二、文 学 创 作 王粲才华出众,博闻强记,诗、文、辞赋均有成就,为诗品中列于上品的魏的三人之一(另为曹植、刘桢)。以诗赋见长兼善各体,今存诗20余首,赋20余篇,登楼赋为千古名篇。在建安文坛上占有一席之地。“文若春华,思若涌泉。发言可咏,下笔成篇。”(曹植王仲宣诔)“在曹、刘间别构一体,方陈思不足,比魏文有余。”(钟嵘诗品)96 七 哀 诗 王 粲 西京乱无象,豺虎方构患。复弃中国去,委身适荆蛮。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驱马弃之去,不忍听此言。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悟彼下泉 人,喟然伤心肝。97 七 哀 诗 赏 析 为乐府旧题,偏重于哀伤的题材,都是五言诗。有学者认为与音乐有关系。王粲有三首七哀诗,此为第一首,直接反映了东汉末年董卓逼迫汉献帝迁都长安,后其部将李傕、郭氾发动兵乱攻陷长安的一段历史。诗歌描写了诗人在兵乱中离开长安去荆州避难的所见所闻,是一幅惨绝人寰的难民图,表现了汉末北中国的社会现实及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98 第一层:写作者避难荆州时亲戚朋友悲戚难舍的送别场面。先以概括笔法交代时局背景、离开长安后的去向。“复”字丰富了诗的内涵。接着刻画亲友的表情与动作,渲染了一种凄惨的气氛。第二层:为全诗的中心,写作者一路上所见到的人民备受苦难的场面。“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为整个中原地区饱受战乱践踏之后总的写照。“无所见”是艺术的语言,寓意深刻。最独特精彩的是“饥妇人弃子”场面的的描写,诗人用了背逆常理的情节,意在突显惨烈的现实。99 诗人采用白描手法,抓住饥妇一系列典型动作:“抱、弃、顾闻、挥涕、不还”,以及饥妇的语言,描写在饥饿、死亡下挣扎着的母亲,万般无奈地抛弃了婴儿。诗人把饥妇的内心矛盾情感也一并写出,对战乱的残酷性作了更深层的揭露。“人当乱离之际,一切皆轻,最难割者骨肉,而慈母幼子尤甚。写其重者,他可知矣。”(吴淇六朝选诗定论)“驱马弃之去,不忍听此言”从客观回到主观,从叙事回到抒情,承上启下。100 第三层:诗人登临霸陵高地,回望长安,满目凄凉,吊古伤今,心中不胜感慨,从内心深处发出沉痛的哀叹。这首诗揭露和控诉了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的罪恶,表现主题深刻有力,记叙、抒情结合得很好。“落笔刻,登音促,入手紧。”王夫之古诗评选 “苍凉悲慨,才力豪健,陈思而下,一人而已。”方东树昭昧詹言 101 第七节 蔡琰的悲愤诗 一、作者生平简介:(生卒年不详)蔡琰,字文姬,陈留(河南杞县)人,蔡邕之女,东汉杰出的女诗人。博学多才,精通音律。一生命运坎坷不幸,在汉末军阀混战中被李、郭的叛军掳走,后辗转流落到南匈奴,嫁于南匈奴左贤王,生二子。后被曹操赎回,改嫁董祀。现存悲愤诗二首,一为五言体,一为楚辞体。另有胡笳十八拍一篇,许多学者认为是后人伪作。102二、悲 愤 诗 为作者自传体诗,是作者从胡地回到中原后,为抒发悲愤之情所作。诗歌真实记录了诗人在汉末大动乱中被掳的悲惨遭遇,及战乱给人民造成的灾难,是汉末历史的实录,也展示了当时广大妇女的悲惨命运。第一部分“去胡蒙难”:写蒙难的历史原因和被掳入胡的苦难历程。第一层(前14句)写董卓作乱和军阀混战;第二层(以下8句)具体描绘乱军造成的惨状和灾难;103 第三层(后18句)写被掳入胡一路上的遭遇,主要写肉体和精神上受到的侮辱和虐待。第二部分“在胡囚禁”:写身居胡地的经历和感受。第一层(前14句)具体写胡地生活的孤苦飘零和极度思念故乡亲人之情;第二层(以下18句)写自己将要归汉时,母子难舍难分的情景;第三层(后8句)写离胡时,同被俘虏的伙伴来送别的哀痛场面。104 第三部分“归汉”:写诗人离胡归汉,重返故乡后的情景。第一层(前6句)写归途中思子;第二层(以下16句)写回到故乡后的所见所感;第三层(后6句)写托命于新人勉强活下去的苦痛。女诗人的一生是在悲苦屈辱中度过的。被掳没胡为祖国遗弃,别子离友被亲人遗弃,回乡后城荒家废又一次被故乡遗弃。全诗自始至终贯穿着统一的情感“悲愤”。105 思想意义:诗歌塑造了一个饱经忧患的、被侮辱、被损害的妇女形象,表现了作者憎恨军阀混战与民族压迫,向往统一强大的祖国,渴望亲人团聚,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这个形象总体看太脆弱,缺乏反抗精神,而且有着贵族妇女的局限。艺术特色:结构完整精炼;善于挖掘情感,将叙事与抒情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语言浑朴,明白晓畅,不假雕饰,自然成文。106第三章 正 始 诗 歌 (240年西晋)第一节 概 述 第二节 阮籍的诗歌创作 第三节 嵇康的文学创作 107第一节 概 述 一、社会思想状况:玄学盛行,导致许多文人产生了对社会现象富有理性的清醒态度,并重视庄子所强调的“精神自由”,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如嵇康、阮籍),崇奉发自内心的真诚的道德,反对人为的外在的行为准则。二、社会政治现实:政治气氛极为恐怖。魏晋政权交替的15年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冲突最为尖锐集中之时,“天下名士,少有全者”。108 这一时期的名士们不得不以清醒和理智的思维去面对恐怖和虚伪的现实,因此,文士阶层的精神痛苦就显得尤其尖锐、深刻。三、文学状况:文学发生重大变化。正始文人发展了建安文学中对个体生命价值的忧患、感慨的一面,集中抒发了个人在外部力量强大压迫下的悲哀。文士写作关注的焦点已不再是整个社会的治乱兴亡,而是个体精神的愤郁哀伤了。在建安文学中占主导地位的高扬奋发、积极进取的精神,已基本消失。109 迫于形势的危严,也由于哲学思考的盛行,正始文人避开现实,从广延的时间和空间范围来观察事物、讨论问题,把在现实生活中得到的感受,推广为对整个人类社会生活和历史的思考,这就使正始文学呈现出浓厚的哲理色彩。深刻的理性思考和尖锐的人生悲哀,构成了正始文学最基本的特点。110四、正始文学与建安文学的区别:对现实生活的反映由直接敏锐变为间接隐晦,感情的表达由热烈直率转为曲折含蓄。人生态度经历了从高飏到内敛、从追求立功到痛苦自保、从慷慨淋漓的情感宣泄到玄远清虚的哲学幽思的变化;作品的风格从刚健明快,渐变为含蓄隐晦。多采用曲折的象征、比拟手法,形象性上有所前进,但出现以诗谈玄说理的苗头。五、代表作家:“竹林七贤”阮籍、嵇康、山涛、王戎、向秀、刘伶、阮咸。以阮籍、嵇康的文学成就为最高。111 “谯郡嵇康与陈留阮籍、河内山涛、河南向秀、籍兄子咸、琅琊王戎、沛人刘伶相与友善,游于竹林,号为七贤。”(三国志魏志嵇康传裴松之注引于魏氏春秋)竹林七贤图112第二节 阮籍的文学创作 一、生平(210263)字嗣宗,陈留尉氏人,阮瑀之子。少年时即学识过人,理想远大。但残酷的社会现实使他的济世理想一再碰壁,便加入了清谈的行列。政变后,他对司马氏集团极为不满,便采用醉酒佯狂的办法来躲避矛盾。阮籍崇尚老庄思想,为人旷放不羁,任情自适,鄙视礼法。曾任尚书郎、参军等职,均以病免归。113 阮 籍 像 唐孙位高逸图卷局部阮籍像114 阮籍砖画像 晋司马氏为了巩固统治,打出“名教”礼法的旗帜。而阮籍却提倡“自然”,公然宣称:“礼岂为我辈设邪!”并以“青白眼”著称。阮籍砖画像115二、文 学 创 作 阮籍“本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或将忧虑曲折地诉诸笔端,咏怀诗八十二首为代表作。散文大人先生传也很著名。有阮步兵集。八十二首咏怀诗全部为五言诗,格调高浑,旨意幽深,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有崇高地位,使阮籍成为正始时期创作成就最高的诗人。反映了诗人的政治思想、生活态度,尤其是对于人生问题的反复思考。116 咏怀诗内容广泛,有记述少年时建功立业之志的,有揭露黑暗统治的,有阐发哲理的。核心内容是带有哲理性的对人生问题的思考,并且集中于个人的内在意志与外部力量相冲突、生命从根本上无法获得自由的这个命题,形成一种强烈的生命孤独感。咏怀诗基本风格:“遥深遥深”即含蓄、隐晦,多用典故及一些有象征意义的词语符号,寄托很深,主旨不易把握。“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颇多感慨之辞,厥旨渊放,归趣难求。”钟嵘诗品117咏怀诗 夜中不能寐 阮 籍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薄帷鑒明月,清风吹我衿。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118 咏怀 夜中不能寐 赏 析 为八十二首咏怀诗的发端,可视作全部咏怀诗的序曲,代表着所有咏怀诗的感情基础。开头两句化用王粲七哀诗中“独夜不能寐,摄衣起抚琴”的诗句,勾勒出一个忧思、苦闷的自我形象。接着写月色如水,微风拂襟。景中有人,悠扬的琴声与静谧的月色仍不能排遣诗人心中莫名的忧虑,反而增加了几分孤寂和落寞。尽管无一字着笔,已足感到那种难以言传的痛苦、悲哀。119 孤鸿悲号野外,翔鸟哀鸣北林,在寂寂的夜色中划空而来,使人有一种恐惧动荡阴森的感觉,感到了漫漫长夜的可怕。诗人耳之所闻、目之所接反而使他更加忧苦异常,只能“忧思独伤心”了。此诗只写忧思,营造了一种忧虑、孤度、愤懑的氛围,表达的是一种生命受到威胁时的“忧伤之旨”(方东树昭昧詹言),或“忧生之嗟”(文选李善注),即忧嗟哀愤不可尽言的情怀。而造成这种压抑、恐惧之感的根源正是政治威胁带来的巨大压力。120独坐空堂上,谁可与欢者?出门临永路,不见行车马。登高望九州,悠悠分旷野。孤鸟西北飞,离兽东南下。日暮思亲友,晤言用自写 121钟嵘诗品:“厥旨渊放,归趣难求。”李善:“文多隐避,百代之下,难以情测。”王夫之:“步兵咏怀自是旷代绝作,远绍国风,近出入于十九首,而以高郎之怀,脱颖之气,取神似于离合之间,大要如晴云出岫,舒卷无定质。”(古诗选评卷四)。厥旨渊放,归趣难求。”122咏 怀 诗 驾言发魏都 驾言发魏都,南向望吹台。箫管有遗音,梁王安在哉?战士食糟糠,贤者处蒿莱。歌舞曲未终,秦兵已复来。夹林非我有,朱宫生尘埃。军败华阳下,身竟为土灰。123 咏 怀 诗 驾言发魏都 赏 析 是一首咏史诗,以战国时魏王荒淫失政而导致灭亡的史实来讽喻时政,吊古讽今。第一层写吹台觅古。吹台与魏王形成强烈对比,包含着对人生短暂的感慨与对贪图享乐者的嘲讽。寻古中透露出对今昔兴亡的感叹。第二层运用对比手法展开不同的历史画面,追忆魏王失败的原因:侵夺战士,排斥贤才。124 第三层慨叹失败的教训,形象地描绘了魏王的悲剧结局。字里行间传达出对魏王的怜悯、痛惜和谴责,隐隐表现了对曹魏政权的担忧。咏怀诗表达艺术上的成就:表现形式灵活,有借古讽今,有借神话抒怀,把飞鸟、日月、花草、世间人情各方面事物组成形象体系,把自己的现实感受形象化。多用比兴手法写政治抒情诗,并大量用典,极大地丰富扩展了比兴的内涵和表现力。125第三节 嵇康的文学创作 一、生平(223262)字叔夜,谯郡轾(安徽宿县)人,魏时著名思想家和文学家。有奇才,学不师授而能博通典籍;好老庄,不拘礼法;喜道教,修养生服食之事;能音乐,善弹琴。性格高傲刚直,“刚肠疾恶,转肆直言,遇事辄发”(与山巨源绝交书);政治上倾向于曹魏,反对司马氏的篡权阴谋,最终被构陷杀害。现存诗53首,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及乐府等,尤以四言为最,幽愤诗为代表诗作;更擅长散文,代表作为与山巨源绝交书。有嵇中散集。126 嵇康砖画像嵇康画像127 广陵散:“康将刑东市,太学生三千人,请以为师,弗许。康顾视日影,索琴弹之曰:昔袁孝尼尝从吾学广陵散,吾每靳固之。广陵散与今绝矣!时年四十。海内之士莫不痛之。”(晋书嵇康传)广陵散128二、文 学 创 作 幽愤诗自述平生的遭遇和理想抱负,对自己无辜受冤表示极大愤慨,并表示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嵇康诗歌的风格“清峻”:指诗人傲视世俗,锋芒毕露,少有委婉含蓄之言。“嵇志清峻。”(文心雕龙明诗)“颇似魏文,过为峻切,讦直露才,伤渊雅之致。然托谕清远,良有鉴裁,亦未失高流矣。”(诗品)1291、表示了他不满司马氏黑暗统治,决不与其合作的政治态度。2、对虚伪的儒家礼法制度和维护这一礼法之士进行了猛烈的抨击。3、明确表示自己崇尚老、庄的“自然”、放达,主张“适性”、“遂志”,用“寂寞”、“无为”来与污浊的官场生活相对抗。130该文立论大胆,思想新颖,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说理透辟,层层深入。大量用典用事和精妙的比喻。131第四章 两 晋 诗 坛 (265420)第一节 概 述 第二节 左思的诗歌 132第一节 概 述 一、西晋社会状况(265313)265年,司马炎取代魏室,建立西晋王朝,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