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生常谈几则--黄达教授课件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241746374 上传时间:2024-07-20 格式:PPTX 页数:38 大小:275.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老生常谈几则--黄达教授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老生常谈几则--黄达教授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老生常谈几则--黄达教授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老生常谈几则老生常谈几则2011年教育部金融学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年教育部金融学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11-7-15一、字眼要抠,但不要死抠2011/7/152一、字眼要抠,但不要死抠我不太主张“抠字眼”,因为它费时费力,又很难出成果。一旦陷进去,往往耽误了大好年华,也无助于学科建设。但 2000 年前后,由于“什么是金融”有些混乱,我也抠了几年字眼。到现在,过去十年了,回过头来看,感到问题在于:有时不能不“抠”字眼,但决不要“死”抠字眼。2011/7/153一、字眼要抠,但不要死抠当今的世界,整个经济虽然日益绚丽多彩(包括 Virtual Economy 的发展),但依然可以二分为实体面和货币面这两个方面。实体面有其独立的存在形态;货币面也有其独立存在形态。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具体体现这两个面的直接结合,是相互转化的连接点。2011/7/154一、字眼要抠,但不要死抠在西方世界,经济的货币面,其总体,可用 Finance 这个词概括。这是 Finance 的传统的,也是通俗的用法,或者说是最广义的用法。它包括 Public Finance,Corporate Finance,Personal Finance以及它们相互之间的资金融通。2011/7/155一、字眼要抠,但不要死抠但近几十年,Finance 又有了一个确定的用法,即专指资本市场这一领域。指资本市场上诸经济行为主体相互之间的资金融通和形形色色金融衍生产品的运作,指货币的价格、资本的价格、期权的价格等等的形成机制(定价机制)并发展成为 FINANCE金融学。2011/7/156一、字眼要抠,但不要死抠在中国,要用中文“金融”来概括经济的货币面,首先“财政”就不能接受那财政不就成了金融的一部分?要把专指资本市场的 Finance 的涵义界定为中文“金融”的边界,那中央银行的行长周小川也不能算作金融界的人士。这在中国,听着也有些怪异。2011/7/157一、字眼要抠,但不要死抠概念的形成是一个长远的过程。Finance 曾从泛指一切有关钱财的事务演化为:泛指有关钱财的事务和专指有关资本市场的运作两者并存;中文的“金融”曾主要指资金融通,特别是通过中介机构的资金融通,逐渐扩及概指货币、银行、保险、信托等等和资本市场这诸多方面所属边界之内的事情。2011/7/158一、字眼要抠,但不要死抠概念,由于不同的历史环境,都有其形成过程,不同的内涵和外延都有其存在的理由,从而都有理由成为科学研究的对象。简单的肯定、否定,都嫌轻率。“抠字眼”,就是要认识词语、概念的演化及其丰富的、多视角的涵义。2011/7/159一、字眼要抠,但不要死抠不要“死”抠字眼,就是说:应取的态度是对不同文化背景下既有大体相同之处而又不完全吻合的概念,如 Finance 和“金融”,了解它们之间的异同并加以确切阐释。而不应把自己“熟悉”的理解定一尊为惟一正确的理解,而排斥其他不同的理解。2011/7/1510一、字眼要抠,但不要死抠一个有趣的例子:G20 Finance Meeting 我们没有死抠字眼,硬译为:“G20金融会议”。而是报导为“二十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2011/7/1511二、中国人不能不辛苦点2011/7/1512二、中国人不能不辛苦点作为一个落后国度,我们的金融学科建设,一个多世纪以来基本属于“引进”型。这是必然的,抵触,只能陷入固步自封。引进又必须正视消化吸收。从19世纪西学东渐以来,“食洋不化”一直是引进的大敌。不过,更不能不看到,与之同时,“结合中国实际”也始终是一贯的优良传统。2011/7/1513二、中国人不能不辛苦点结合、消化,是一个必须持之以恒而又艰苦的过程。金融领域的基本原理,中外一理;基本规律,全世界是同一的核心内容。但在中国,有中国的现实,有中国的历史传统,有几千年形成的中华民族的习惯和心理素质,原理如何表现,如何用同一的理论指导中国的实际,不能不有其特点。2011/7/1514二、中国人不能不辛苦点美国人写金融著述,直截了当就是以美国的实际为背景,讲美国的故事。在他们看来,美国的也就是世界的。这有些霸气,但并非没有一点道理。2011/7/1515二、中国人不能不辛苦点中国人要在中国传播、建设具有世界意义的金融学科,当然要讲世界的背景,但对象是中国人,是为了指导中国的经济、中国的金融,那就不能不交代清楚中国有关的历史和现实以及由此决定的不同于美国,不同于其他国度的特点。于是,中国的老师们,既要讲世界的故事,更要讲中国的故事。2011/7/1516二、中国人不能不辛苦点把握世界一理的基本原理,理解全世界的发展趋势,不是容易的事情;把握我们自己国家的历史和现实,其实也绝非轻而易举。这就是说,中国的老师比美国的老师要付出双倍的努力。2011/7/1517二、中国人不能不辛苦点我总有一种感觉,与世界发达国家比,与一些发展中国家比,中国人实在是太辛苦了。然而,仅说改革开放 30 年来,我们所以能够走到今天的份儿,至少,付出加倍的辛劳是一个不能忽视的原因。历史铸就“辛苦”的命,无可埋怨。但也可以说,这是我们的福分。2011/7/1518三、牢牢把握基础理论观点2011/7/1519三、牢牢把握基础理论观点金融活动越来越五光十色,金融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以至决策者的任何难题似乎都能在金融方面找出破解的手段;而且人们好像已经找不出合适的字眼来夸耀其重要性。相应的,金融学科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整个金融学科,特别是微观金融分析,成为当代的显学。就金融研究金融已经有数不清的课题等待研究人士跨越龙门。2011/7/1520三、牢牢把握基础理论观点然而 2008 年的危机使人们有所清醒:认识到,“乱花渐迷游人眼”,自己已经过份地把眼光锁定的金融身上,而忘掉了金融与实体经济相互关系的基本规律,特别是已经不怎么思考实体经济对金融的基础地位和制约作用。好像金融稿好了,实体经济就不会出问题。2011/7/1521三、牢牢把握基础理论观点危机袭来时,各国决策者最怕的是什么?是实体经济像19291933年那样大幅度地萎缩,和相应地失业率大增。这不仅是当前社会稳定问题,而且破坏的实体经济,其恢复也要极大的代价。在这方面,当政者比喜欢抽象推导的经济学家,认识要深刻得多。2011/7/1522三、牢牢把握基础理论观点平时,实体经济靠金融润滑、推动,危机袭来,金融链,也即债权债务链断裂,使实体经济运转困难。这就必须立即采取扩张措施,保实体经济、保就业。至于这又会使金融链的纠葛增加许许多多,能考虑到多少是多少,考虑不清,“非所计也”。遍观 2008 年各国的决策,都是这样的路数。2011/7/1523三、牢牢把握基础理论观点那么,金融纠葛怎么办?只要尽快保住实体经济和就业,金融纠葛能立即解决的解决;不能立即解决的,先挂起来,等缓过手来再着手解决 保住了实体经济,金融纠葛就有了解决的基础。实体经济的恢复,那是要更新设备,要大兴土木。而任何金融纠葛的解决,都是在账本上操作,相对说来要容易的多。2011/7/1524三、牢牢把握基础理论观点与实体经济的关系,这是金融中最基本的理论。古圣先贤已有精辟的论证。虽然极其重要,在具体的教学研究中不可能时时把它挂在口头。问题是心里有没有这根弦。教师的任务是讲清基本道理,应时时注意提醒学生,牢记这些基本理论。2011/7/1525三、牢牢把握基础理论观点类似的问题还有:金融领域里的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宏观金融分析与微观金融分析(用西方的学术语言:金融理论与宏观经济理论)的连结;2011/7/1526四、警惕浮躁之风2011/7/1527四、警惕浮躁之风有人分析,当前,我们这里,有些不好的风气。其中之一是浮躁之风。在金融领域,好像也不乏体现。其中,关于通货膨胀问题,使我颇有感触:从种种迹象看,对通货膨胀的议论(包括我们一些经济学界人士的议论)造成了一种气氛,惶惶然,颇有“狼来了”的味道。2011/7/1528四、警惕浮躁之风其实,这个问题始于 2007 年,那年通货膨胀率是 4.8%。当时就有点狼来了的气氛。但2008,危机来了,虽然通货膨胀率达到 5.9%,相当于危机,人们的关注点自然从通货膨胀移开。2009,-0.7%,极少谈论。2010,4.9%;今年上半年,5.4%。于是 2007 的气氛重新升温。2011/7/1529四、警惕浮躁之风该不该“忽悠”狼来了,问题在于到底应该怎样认识通货膨胀?是否“零”通货膨胀率最为理想?苏联模式曾论证过这样的可能性。但事实是实现不了,理论推导也不成立。是否通货膨胀一经开始,就必然是无法控制的累进过程。这样的说法在改革开放初期很流行,但得不到实践证明。2011/7/1530四、警惕浮躁之风近几十年证明的是这样几点:在现代的货币制度下,绝对平稳的物价水平不可能性实现。实际只有通货膨胀过程与通货紧缩过程的交替。经济对通货紧缩的消极作用反应极为敏感;对通货膨胀的反应则颇为复杂。2011/7/1531四、警惕浮躁之风通货膨胀之于经济发展:恶性的通货膨胀绝对消极;简单把通货膨胀视为刺激经济发展的手段不可取,其消极后果曾是“滞胀”(说今天中国有滞胀危险有些耸人听闻);低的通货膨胀有助于实现“产出缺口”是当今的主流观点,并在实践中得到证实。2011/7/1532四、警惕浮躁之风什么是应予采取的通货膨胀率:联邦德国曾长期把 2%的通货膨胀率纳入货币政策(现在欧盟、英、美不论是否有通货膨胀率目标,是否也大体如此?);那么中国应该把目标定在百分之几?也定 2%?人家是发达经济体,我们仍在改革,恐怕不能简单照葫芦画瓢。2011/7/1533四、警惕浮躁之风这是实践经验积累和不断分析论证的过程。有这样两个数据:以 1978 为基期,到 2010,我们的通货膨胀率年递增 5.4%(GDP,到 2009,年递增 9.89%);以 1997 为基期,到2006,通货膨胀率年递增 0.71%(相应的 GDP,年递增9.7%)2011/7/1534四、警惕浮躁之风如果以 1997 为基期,到2006的 9 年,通货膨胀率目标可定为 1%。还有年递增 9.7%的GDP。这何其理想!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2007 年对通货膨胀的社会心理承受力反应出“狼来了”情绪。问题是,从1978 到 2010 的 32 年,我们的通货膨胀率年递增 5.4%。到底是 0.71%反映经济过程的本质特点,还是 5.4%更能说明问题?2011/7/1535四、警惕浮躁之风这个问题我也没有下工夫研究。没有具体的主张。只是觉得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是不是应该多少冷静、客观、心平气和地思考?也许面对通货膨胀的问题,难以悠游闲适,坐以论道。但至少对于我们教师来说,恐怕还是要大力引导学生克服浮躁,力求科学地思考问题。2011/7/1536谢谢大家耐心听完 年事确已“老迈”的“书生”絮叨“平常”的道理2011/7/1537个人观点供参考,欢迎讨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