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地震波课件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241657867 上传时间:2024-07-13 格式:PPT 页数:71 大小:11.3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地震波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第二章-地震波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第二章-地震波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震学基础地震学基础第二章 地震波第二章第二章 地震波地震波断层破裂激发地震波,引起地震动。断层破裂激发地震波,引起地震动。地震波是地震学和工程地震学研究的基本地震波是地震学和工程地震学研究的基本现象。主要依据地震波的观测和分析,人现象。主要依据地震波的观测和分析,人类了解了地球内部构造并确定地震发生位类了解了地球内部构造并确定地震发生位置和地震震级;基于强地震动的观测和研置和地震震级;基于强地震动的观测和研究,得以确定工程结构的地震动输入。究,得以确定工程结构的地震动输入。地震学基础地震学基础第二章 地震波第二章第二章 地震波地震波第一节第一节 波的性质简述波的性质简述第二节第二节 地震波地震波第三节第三节 地震波的类型地震波的类型第四节第四节 地震波的波序地震波的波序地震学基础地震学基础第二章 地震波 波动波动是振动的传播过程。是振动的传播过程。机械波: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过程。机械波: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过程。电磁波:变化的电场和变化的磁场在空电磁波:变化的电场和变化的磁场在空 间的传播过程。间的传播过程。第一节第一节 波的性质简述波的性质简述地震学基础地震学基础第二章 地震波地震学基础地震学基础第二章 地震波地震学基础地震学基础第二章 地震波1.机械波产生的条件机械波产生的条件弹性介质弹性介质 注:波动是波源的振动状态或振动能量在介质中注:波动是波源的振动状态或振动能量在介质中 的传播,介质的质点并不随波前进。的传播,介质的质点并不随波前进。波源波源产生机械振动的振源产生机械振动的振源传播机械振动的介质传播机械振动的介质地震学基础地震学基础第二章 地震波2.2.2.2.横波和纵波横波和纵波横波和纵波横波和纵波横波:横波:质点的振动方向和波的传播方向垂直。质点的振动方向和波的传播方向垂直。注注:在固体中可以传播横波或纵波,在液体、在固体中可以传播横波或纵波,在液体、气体气体(因无剪切效应因无剪切效应)中只能传播纵波。中只能传播纵波。纵波:纵波:质点的振动方向和波的传播方向平行。质点的振动方向和波的传播方向平行。振动方向振动方向传播方向传播方向波谷波谷波峰波峰波密波密波疏波疏地震学基础地震学基础第二章 地震波 当波源作简谐振动时,介质中各个质点也作简当波源作简谐振动时,介质中各个质点也作简谐振动,这时的波动称为谐振动,这时的波动称为简谐波简谐波(正弦波或余弦波正弦波或余弦波)。纵波和横波的传播过程:纵波和横波的传播过程:地震学基础地震学基础第二章 地震波3.3.3.3.波阵面和波射线波阵面和波射线波阵面和波射线波阵面和波射线波线:波线:沿波的传播方向作的一些带箭头的线。波线沿波的传播方向作的一些带箭头的线。波线的指向表示波的传播方向。的指向表示波的传播方向。波阵面:波阵面:在波动过程中,把振动相位相同的点连成在波动过程中,把振动相位相同的点连成的的面面(简称波面简称波面)。波前:波前:在任何时刻,波面有无数多个,最前方的波在任何时刻,波面有无数多个,最前方的波面即是波前。波前只有一个。面即是波前。波前只有一个。平面波平面波:波面为平面波面为平面球面波球面波:波面为球面波面为球面柱面波柱面波:波面为柱面波面为柱面地震学基础地震学基础第二章 地震波波阵面和波射线波阵面和波射线波阵面和波射线波阵面和波射线平面波平面波球面波球面波波波线线波波阵阵面面波波阵阵面面波波线线1、在各向同性介质中传播时,波线和波阵面垂直。、在各向同性介质中传播时,波线和波阵面垂直。注:注:2、在远离波源的球面波波面上的任何一个小部份,、在远离波源的球面波波面上的任何一个小部份,都可视为平面波。都可视为平面波。地震学基础地震学基础第二章 地震波球面波、柱面波的形成过程:球面波、柱面波的形成过程:波阵面和波射线波阵面和波射线波阵面和波射线波阵面和波射线地震学基础地震学基础第二章 地震波4.4.4.4.波长和频率波长和频率波长和频率波长和频率频率和周期只决定于波源,和介质种类无关。频率和周期只决定于波源,和介质种类无关。频率频率:周期的倒数。:周期的倒数。周期周期:传播一个波长距离所用的时间。:传播一个波长距离所用的时间。波长波长:在同一条波线上,相差为:在同一条波线上,相差为 的质点间的距离。的质点间的距离。波速、周期和波长之间存在如下关系:波速、周期和波长之间存在如下关系:波速波速周期周期波长波长频率频率地震学基础地震学基础第二章 地震波波长、频率和波速之间的关系波长、频率和波速之间的关系个个 当波长远大于介质分子间的距离时,宏观上介质当波长远大于介质分子间的距离时,宏观上介质可视为是连续的;若波长小到分子间距尺度时,介质可视为是连续的;若波长小到分子间距尺度时,介质不再具备连续性,此时不能传播弹性波。不再具备连续性,此时不能传播弹性波。地震学基础地震学基础第二章 地震波波数波数k也是常用的描述波动的参数,定义为也是常用的描述波动的参数,定义为2 长度中所包含的波长长度中所包含的波长的个数。的个数。练习题1、太平洋上有一次形成的洋波速度为740km/h,波长为300km,这种洋波的频率是多少?波数是多少?2、据报到,1976年唐山大地震时,当地某居民曾被猛地向上抛起2m高,设地震横波为简谐波,且频率为1Hz,波速为3km/s,它的波长多大,振幅多大?地震学基础地震学基础第二章 地震波我们见到的波动很少是单频率的,它们通常是不同频率波动我们见到的波动很少是单频率的,它们通常是不同频率波动的混合。的混合。在更多的情况下,尽管一种特定的波并不是单一频率的,在在更多的情况下,尽管一种特定的波并不是单一频率的,在这种波的波谱中却有一个或几个起主要作用的优势频率。对这种波的波谱中却有一个或几个起主要作用的优势频率。对于光波来说,不同的优势频率决定了不同的颜色,而对于声于光波来说,不同的优势频率决定了不同的颜色,而对于声波来说,不同的优势频率决定了不同的音调。当涉及频率或波来说,不同的优势频率决定了不同的音调。当涉及频率或周期的时候,我们指的一般都是这种优势频率或优势周期。周期的时候,我们指的一般都是这种优势频率或优势周期。我们可以用波前来描述波的传播。在高频近似的情况下,我我们可以用波前来描述波的传播。在高频近似的情况下,我们也可以使用波射线来描述波的传播。这种情况与在光学中们也可以使用波射线来描述波的传播。这种情况与在光学中所见到的情形是相似的:在那里,我们可以使用光线来描述所见到的情形是相似的:在那里,我们可以使用光线来描述光波的传播,光线不仅能描述光的传播,而且还可以很好地光波的传播,光线不仅能描述光的传播,而且还可以很好地描述光在不同介质的分界面上的反射和折射。但是,如果涉描述光在不同介质的分界面上的反射和折射。但是,如果涉及到光波的干涉、散射和衍散,那么光线的概念就不再适用,及到光波的干涉、散射和衍散,那么光线的概念就不再适用,我们还得回到光波的概念。我们还得回到光波的概念。地震学基础地震学基础第二章 地震波波动基本性质波动基本性质波在传播介质的界面上能产生反射反射和折射折射弹性波叠加时遵守波的叠加叠加原理原理两束或两束以上的同频波叠加时能产生干涉干涉现现象象;能量汇集形成驻波驻波弹性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边缘或孔洞时将发生弯折现象,称为波的波的绕射绕射(衍射衍射);某些波具有偏振偏振现象,既传播介质质点的振动发生在垂直于传播方向的平面内波在传播过程中会有幅值幅值衰减衰减的现象。地震学基础地震学基础第二章 地震波波的干涉波的干涉地震学基础地震学基础第二章 地震波波的绕射(衍射)波的绕射(衍射)地震学基础地震学基础第二章 地震波主要简化和基本理论1、地震波的复杂性地震激发的机械波大部分在固体地球中传播,因此既有纵波又有横波,这比声波和电磁波更为复杂。地球是个有界体,内外物质的力学性质差别是很大的。对于地震波的传播而言,地球表面是个尖锐的界面;地球内部的化学成分、力学性质(密度、弹性参数等)是不均匀的,因此也形成许多界面(地震学中称为间断面)或梯度区。纵、横波在这些间断面上发生反射、折射、波型转换、散射以及衍射,使叠加在一起形成的总波场变得十分复杂。同时,地球介质是非完全弹性的,对机械波具有吸收和频散作用,这不仅使弹性波的振幅发生衰减,也会使波形发生改变。另外,天然地震的震源过程本身也相当复杂,所以辐射出的弹性波场也是非常复杂的。所有这些,使得我们在研究地震波传播时遇到的问题十分复杂,如果不进行适当的简化处理,根本没有办法进行深入研究。地震学基础地震学基础第二章 地震波2、分析地震波时的主要简化假设忽略次要因素,突出主要因素,使问题简化、易于处理,从而得出地震波在地球中传播的基本规律。我们可以把地球介质简化为均匀分层、各向同性的完全线弹性的连续介质。(1)小变形和完全弹性假设(2)绝热假设(3)各向同性假设(4)重力的影响(5)实际地球各种分界面几何形状的近似地震学基础地震学基础第二章 地震波3、地震波理论的主要内容针对简化后的地球介质模型,一般对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的研究主要有两类方法:动力学方法和运动学方法。动力学方法动力学方法通过求解满足相应边界条件的波动方程,研究平面波在平界面上的反射、折射,均匀半空间及平行分层空间中的地震面波,以及针对球对称模型的自重地球的自由振荡。运动学方法运动学方法将波动方程的求解进一步简化成关于波传播的射线理论,利用“地震射线”这一概念,研究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的运动学特征,并在次基础上获得地球内部的相关结构信息。地震学基础地震学基础第二章 地震波第二节第二节 地震波地震波地震波是一种由地震震源发出在地球内部传播的波。至今为止,人们对地球内部的认识主要来自地震学,因为人们不能直接达到地球内部,只能靠地震激发的地震波来研究它。当地震发生时,从震源辐射出各种类型的波,有些波通过地球内部传播,有些沿着表面传播。从这些波的走时,频率和振幅特性或频散性质,可以确定地球内部的波速和深度的关系。地震学基础地震学基础第二章 地震波一、弹性介质及弹性常量1、弹性介质岩石或地层的连续性并不好,而且岩石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也常有变化。但是,我们所讨论的地震波,其波长一般大于数百米以至数千米,因此地球介质通常可以认为是均匀和连续的。对于天然地震和人工爆破,除了在源附近外,介质所受的力一般都是很小的,延续的时间很短,通常可以视介质为完全弹性体。地震学基础地震学基础第二章 地震波介质的弹性弹性性质(elastic):Ls s应变:e=L/LL/L=s/E应力:s=F/As=EeHookes LawHookes Law:未加载 加载卸载地震学基础地震学基础第二章 地震波介质的脆性脆性 性质(brittle)Ls s未加载 加载卸载地震学基础地震学基础第二章 地震波介质的塑性塑性性质(plastic):Ls s未加载 加载卸载卸载不能完全恢复原状,有“永久残余变形”。地震学基础地震学基础第二章 地震波Stress-Strain Relation(basedonexperimentalresult)Linear range(Hookes Law)Elastic rangefailurePlastic deformationPermanent strain0Strain(e)Stress(s)Failure(brittle)地震学基础地震学基础第二章 地震波应力、应变及广义胡克定律 hDhAF截面积:作用在A上的拉力胡克定律:应力:应变:式中:E为拉压弹性模量。地震学基础地震学基础第二章 地震波内力内力假想切开物体,截面两边互相作用假想切开物体,截面两边互相作用 的力(合力和合力矩的力(合力和合力矩),称为内力,称为内力。地震学基础地震学基础第二章 地震波应力应力截面上某一点处,单位截面面积上的 内力值。(量纲)(表示)面上沿 向正应力,面上沿 向切应力。(符号)应力成对出现,坐标面上的应 力以正面正向,负面负向为正。地震学基础地震学基础第二章 地震波地震学基础地震学基础第二章 地震波正应变 ,以伸长为正。形变形变 形状的改变。以通过一点的沿坐标 正向微分线段的正应变 和切应 变 来表示。切应变 ,以直角减小为正,用弧度表示。地震学基础地震学基础第二章 地震波2、弹性常量杨氏模量(E)在线应变(纯伸长或纯压缩)情况下,应力与应变满足式中L是纵向应力引起的长度变化,E为杨氏模量。地震学基础地震学基础第二章 地震波泊松比()当样品受到纵向拉力,在纵向发生伸长的同时,在横向上也必然发生相应的缩短,反之,纵向压缩,必伴随横向的扩张。设样品的横截面线度为d,其变化量为d,则横向线度的相对变化率d/d与纵向长度的相对变化率L/L之比为常数,此常数即为泊松比,即式中称为泊松比。实验表明,对于一切介质,介于0到1/2之间,金属介于1/4到1/3之间。对于地球介质,常取1/4表示地幔的大部分,对于地球外核(液态)取为1/2。式中的负号表明d与L变化方向相反。地震学基础地震学基础第二章 地震波体变模量(K)在地球介质中,最常见的是液体静压力,即各个方向都受到压力,且大小相等。体变模量则表示在这种情况下应力与应变的比值,即式中K称为体变模量,V是静压力引起的体积变化量。地震学基础地震学基础第二章 地震波切变模量()在单纯发生剪切应力(力的方向与受力面平行)时,应力与应变的比值称为切变模量。切应变时不发生体积变化,仅发生形状变化。可以表示成式中是在切变情况下的偏转角度,为切变模量,或叫刚性系数。地震学基础地震学基础第二章 地震波地震横波和纵波地震横波和纵波在无界无界无界无界弹性介质中,存在两种基本类型的弹性波:(1)纵波纵波(Longitudinal wave,or Compressional wave)-质点振动方向与振动(能量)传播方向一致一致一致一致 -传播速度为:(2)横波横波横波横波(Transverse wave,or Shear wave)-质点振动方向与振动(能量)传播方向垂直垂直垂直垂直 -传播速度为:纵波速度比横波速度大(一般为:)因此,在地震记录上纵波总是首先到达。所以,纵波也被称为P波(Primary wave)横波也被称为S波(Secondary wave)地震学基础地震学基础第二章 地震波如果切变模量0,则横波速度Vs=0。这说明在切变模量为零的介质(液体)中,横波不能通过。地球的外核由于没有横波通过,应当属于液态性质。很多固体,特别是地表附近的岩石,它的泊松比接近于1/4。这时=,于是有,这种关系式称为泊松关系式,满足此关系式的介质称为泊松介质。地震学基础地震学基础第二章 地震波P波速度:S波速度:其中:k为体积模量,为剪切模量,介质的密度。表2.1.1-1花岗岩和水的弹性模量及其中的弹性波波速介质体积模量k(达因/厘米2)剪切模量(达因/厘米2)P波波速(千米/秒)S波波速(千米/秒)花岗岩2710101.610105.53.0水2101001.50地球内部地球内部随深度变化随深度变化速度怎么速度怎么变化的变化的?地震学基础地震学基础第二章 地震波地震学基础地震学基础第二章 地震波第三节第三节 地震波的类型地震波的类型在无限、各向同性的均匀弹性介质中,仅有两种类型的弹性波传播,即纵波和横波。但是在半无限、各向同性的均匀弹性介质或成层介质中,有可能出现一种弹性波,这种波的特点是:扰动的幅度随着离开界面距离的增加而迅速衰减,或者说,扰动只局限于界面附近。通常称这种波为面波。由于地球具有边界和内部分层构造,地震波不仅有纵波和横波,还有面波和地球自由振荡。地震学基础地震学基础第二章 地震波1.体波体波是指可以在地球内部三维空间中向任何方向传播的波,包括P波和S波。弹性波的传播,实际是介质中弹性形变的传播,任何复杂的弹性应变都可分解为两种基本应变体变和切变来表示,与体变相应的为纵波,与切变相应的为横波。地震学基础地震学基础第二章 地震波1、体波、体波P波又称初波,亦称纵波或胀初波,亦称纵波或胀缩波缩波,其质点运动发生在沿波动传播方向的直线上。S波又称次波,亦称横波、剪次波,亦称横波、剪切波、旋转波或畸变波,是切波、旋转波或畸变波,是一种偏振波一种偏振波,其质点运动发生在垂直于传播方向的平面内;当质点运动处于水平面内时,称为SH波,当质点运动处于竖直面内时,称为SV波。P波和S波统称体波体波。地震学基础地震学基础第二章 地震波纵波横波地震学基础地震学基础第二章 地震波纵波横波地震学基础地震学基础第二章 地震波 S波可以分解成两个分量,S波平行于界面的位移分量为SH波,S波在入射线和界面法线构成的平面上(称为入射面)的位移分量为SV波地震学基础地震学基础第二章 地震波P波和S波的主要差异(1)P波的传播速度比S波快,地震图上先出现P波。(2)P波和S波的质点振动(偏振)方向相互垂直。(3)一般情况下,三分量地震图上P波的垂直分量相对较强,S波的水平分量相对较强。(4)S波的低频成分比P波丰富。(5)天然地震的震源破裂通常剪切破裂和剪切错动为主,震源向外辐射的S波的能量比P波的强。(6)P波通过时,质元无转动运动,而有体积变化,P波是一种无旋波。S波通过时,质元有转动,而无体积变化,S波一种无散的等容波。地震学基础地震学基础第二章 地震波波动入射至界面,还会发生更复杂的波动入射至界面,还会发生更复杂的转换现象。例如,当折射波或反射波的波转换现象。例如,当折射波或反射波的波速大于入射波波速时,折射角或反射角将速大于入射波波速时,折射角或反射角将大于入射角,大于入射角,90的折射角或反射角对应的的折射角或反射角对应的入射角称为入射角称为临界入射角临界入射角。当入射角大于临。当入射角大于临界入射角时,将生成沿界面传播的能量集界入射角时,将生成沿界面传播的能量集中于界面附近的非均匀平面波,称为界面中于界面附近的非均匀平面波,称为界面波,地震学和地震工程学中称其为面波。波,地震学和地震工程学中称其为面波。地震面波有地震面波有瑞利波瑞利波、拉夫波两拉夫波两种。种。2.2.面波面波(Surface waves)地震学基础地震学基础第二章 地震波瑞利波瑞利波瑞利波是瑞利波是P波与波与SV波波干涉的结果,理论上是干涉的结果,理论上是沿着半无限弹性介质自沿着半无限弹性介质自由表面传播的波,瑞利由表面传播的波,瑞利波在距波源较远处,其波在距波源较远处,其破坏力比沿空间各方向破坏力比沿空间各方向扩展的纵波和横波大得扩展的纵波和横波大得多,是地震工程学中的多,是地震工程学中的主要研究对象;低速,主要研究对象;低速,低频和强振幅的瑞利波低频和强振幅的瑞利波俗称地滚波。俗称地滚波。地震学基础地震学基础第二章 地震波勒夫波勒夫波勒夫波是在水平成层介质界面上产生的勒夫波是在水平成层介质界面上产生的SH型面波,勒夫波能量主要集中于界面上的覆盖层型面波,勒夫波能量主要集中于界面上的覆盖层中,在下卧岩层中随深度增加而迅速衰减。该波中,在下卧岩层中随深度增加而迅速衰减。该波沿水平方向传播,波速介于上下层的波速之间。沿水平方向传播,波速介于上下层的波速之间。传播勒夫波的介质质点在水平面内垂直于传播方传播勒夫波的介质质点在水平面内垂直于传播方向振动,因振幅很大而具破坏性,俗称蛇形波。向振动,因振幅很大而具破坏性,俗称蛇形波。地震学基础地震学基础第二章 地震波面波的频散面波的频散面波有不同的频率成分,面波有不同的频率成分,其重要特性是频散。地球结构是其重要特性是频散。地球结构是成层的,各层介质的力学特性不成层的,各层介质的力学特性不同、也并不严格是弹性、均匀、同、也并不严格是弹性、均匀、各向同性的,这将导致不同频率各向同性的,这将导致不同频率波的传播速度发生变化,某些频波的传播速度发生变化,某些频率的波相对其他频率的波行进较率的波相对其他频率的波行进较快,造成地震波波形的变化,这快,造成地震波波形的变化,这一现象称为频散;频散规律一现象称为频散;频散规律c=c()称为频散曲线,称为频散曲线,c为波速,为波速,为圆频率。波速随波长增大而为圆频率。波速随波长增大而增加的频散现象称为正常频散,增加的频散现象称为正常频散,如实测勒夫波的如实测勒夫波的“长波快长波快”(即(即波长较大的波比波长小的波行进波长较大的波比波长小的波行进更快)现象。更快)现象。地震学基础地震学基础第二章 地震波相速度、波包和群速度相速度、波包和群速度前面所述的波速是对前面所述的波速是对应某一频率的波速,称为应某一频率的波速,称为相速度。地震波是多种频相速度。地震波是多种频率的波的叠加,其能量不率的波的叠加,其能量不能由单一频率的波决定。能由单一频率的波决定。为描述地震能量的传播可为描述地震能量的传播可引入群速度的概念。群速引入群速度的概念。群速度是地震波包的传播速度。度是地震波包的传播速度。将两个频率接近的正弦波将两个频率接近的正弦波相加,可以得到连串的形相加,可以得到连串的形状不变的波包,某一观测状不变的波包,某一观测点的振动依波包起伏,从点的振动依波包起伏,从一个波包中心到另一个相一个波包中心到另一个相邻波包中心的行进速度称邻波包中心的行进速度称为群速度。为群速度。地震学基础地震学基础第二章 地震波地震学基础地震学基础第二章 地震波频率频率相速度相速度S1S2S3S2S1S3Time面波的性质:面波的性质:面波的性质:面波的性质:(1)能量分布;(2)频散特征。z简正振型简正振型地震学基础地震学基础第二章 地震波面波的类型面波的类型 Rayleigh 波波Rayleigh 波波Love 波波Rayleigh 波波地震学基础地震学基础第二章 地震波面波的类型面波的类型 Love 波波Rayleigh 波波地震学基础地震学基础第二章 地震波面波在研究地球内部结构问题上的应用 观测(地震图)fc(f)理论计算fc(f)比较地球内部结构地震学基础地震学基础第二章 地震波面波是指沿地球表面传播的,在与界面相垂直的方向上,波动的振幅急剧衰减。在地震记录上,面波的振幅一般比体波大。面波的能量被捕获在表面才能沿着或近地表传播,在伦敦的圣保罗大教堂“耳语长廊”或中国天坛回音壁的墙面上捕获的声波就是面波。不同周期的面波,其渗透深度不同;周期愈大的波,其渗透深度愈大。在半无限的均匀介质中,不产生勒夫波,而且它所产生的瑞利波没有频散。地震记录中出现勒夫波以及有频散的瑞利波,则说明地下的介质是不均匀的或是成层的。地震学基础地震学基础第二章 地震波大地震可以激发起地球整体的自由振荡运动自由振荡运动。弹性球体仅有两种不同类型的本征振动。第一类叫T型型或环型环型振荡,仅包括地球岩石的水平移动;岩石的颗粒在球面地球表面或一些内部界面上往复运动。第二类叫S型型或球型球型振荡,球型振荡的运动分量既有沿半径方向的,也有水平方向的。3.3.3.3.地球自由振荡地球自由振荡地球自由振荡地球自由振荡(Free Oscillation of the Earth)地震学基础地震学基础第二章 地震波环型振荡球型振荡地震学基础地震学基础第二章 地震波地球自由振荡地球自由振荡地球自由振荡地球自由振荡(Free Oscillation of the Earth)0S0:balloonorbreathing:radialonly(20.5minutes)0S2:footballmode(Fundamental,53.9minutes)0S3:(25.7minutes)0S29:(4.5minutes).Rem:0S1=translation.地震学基础地震学基础第二章 地震波地球自由振荡地球自由振荡地球自由振荡地球自由振荡(Free Oscillation of the Earth)1T2(12.6minutes)0T2:twistingmode(44.2minutes,observedin1989withanextensometer)0T3(28.4minutes)Rem:0T1=rotation0T0=notexisting地震学基础地震学基础第二章 地震波自由振荡的频散特征自由振荡的频散特征影响自由振荡周期的因素影响自由振荡周期的因素:(1)自转(2)横向非均匀性地震学基础地震学基础第二章 地震波自由振荡在研究地球内部结构问题上的应用 观测(地震图)理论计算比较地球内部结构地球内部结构地球内部结构地球内部结构地震学基础地震学基础第二章 地震波地球内部结构地球内部结构地震学基础地震学基础第二章 地震波用面波研究地震震源用面波研究地震震源20042004年年年年1212月月月月2626日,印尼西亚苏门答蜡岛附近日,印尼西亚苏门答蜡岛附近日,印尼西亚苏门答蜡岛附近日,印尼西亚苏门答蜡岛附近海域里氏海域里氏海域里氏海域里氏7.97.9级强烈地震级强烈地震级强烈地震级强烈地震地震学基础地震学基础第二章 地震波 自由振荡方法也被用于研究其它问题,例如:天体物理学问题,行星科学问题.地震学基础地震学基础第二章 地震波第四节第四节 地震波的波序地震波的波序由于不同地震波类型的传播速度不同,它们到达时间也就不同,从而形成一组序列,它解释了地震时地面开始摇晃后我们经历的感觉。一般到序:P波、S波、勒夫面波、瑞利面波、地震尾波地震学基础地震学基础第二章 地震波北京大学在山西的临时台站的地震记录的三分量及相关震相图地震学基础地震学基础第二章 地震波地震学基础地震学基础第二章 地震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