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制度变迁的动因理论课件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241655496 上传时间:2024-07-13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九章--制度变迁的动因理论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第九章--制度变迁的动因理论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第九章--制度变迁的动因理论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九章第九章 制度变迁的动因理论制度变迁的动因理论 第一节 制度变迁的供求分析第二节 制度变迁的需求第三节 制度变迁的供给第四节 制度的均衡与非均衡7/13/20241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第一节第一节 制度变迁的供求分析制度变迁的供求分析 一、制度变迁供求分析的形成二、制度变迁供求分析的框架7/13/20242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一、制度变迁供求分析的形成一、制度变迁供求分析的形成 n n最早对制度变迁进行供求分析的新制度经济学家是舒尔茨。最早对制度变迁进行供求分析的新制度经济学家是舒尔茨。他他19681968年明确地提出了制度需求、制度供给、制度供求分析、年明确地提出了制度需求、制度供给、制度供求分析、制度均衡和非均衡等概念,并把它们引入制度变迁的分析中。制度均衡和非均衡等概念,并把它们引入制度变迁的分析中。n n戴维斯和诺思戴维斯和诺思19711971年再次将制度供求分析应用到对制度变迁年再次将制度供求分析应用到对制度变迁的分析中并对引起制度安排需求和供给变动的因素作了初步的分析中并对引起制度安排需求和供给变动的因素作了初步的探讨。的探讨。n n拉坦拉坦19781978年明确使用了年明确使用了“制度变迁的需求制度变迁的需求”和和“制度变迁的制度变迁的供给供给”概念,并对引起制度变迁需求与供给变化的因素作了概念,并对引起制度变迁需求与供给变化的因素作了进一步的分析。他进一步的分析。他还还指出了舒尔茨和诺思等人的制度供求分指出了舒尔茨和诺思等人的制度供求分析的不足,即对制度变迁的供给缺乏分析。析的不足,即对制度变迁的供给缺乏分析。n n林毅夫林毅夫19891989年总结说:年总结说:“制度能提供有用的服务,制度选择制度能提供有用的服务,制度选择及制度变迁可以用及制度变迁可以用需求需求供给供给这一经典的理论框架来进这一经典的理论框架来进行分析。行分析。”7/13/20243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二、制度变迁供求分析的框架二、制度变迁供求分析的框架 7/13/20244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1.1.菲尼的菲尼的制度变迁供求分析框架制度变迁供求分析框架制度类别制度类别制度类别制度类别 宪法秩序宪法秩序 制度安排制度安排 规范性行为准则规范性行为准则内生变量内生变量内生变量内生变量 制度安排制度安排 制度安排的利用程度制度安排的利用程度外生变量:对制度变化的需求外生变量:对制度变化的需求外生变量:对制度变化的需求外生变量:对制度变化的需求 相对产品和要素价格相对产品和要素价格 宪法秩序宪法秩序 技术技术 市场规模市场规模 外生变量:制度变化的供给外生变量:制度变化的供给外生变量:制度变化的供给外生变量:制度变化的供给 宪法秩序宪法秩序 现存制度安排现存制度安排 制度设计的成本制度设计的成本 现有知识积累现有知识积累 实施新安排的预期成本实施新安排的预期成本 规范性行为准则规范性行为准则 公众态度公众态度 上层决策者的预期净利益上层决策者的预期净利益 动态顺序动态顺序动态顺序动态顺序 变化途径变化途径/制度演变制度演变 7/13/20245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2.2.对菲尼分析框架的评价对菲尼分析框架的评价n n以制度安排为内生变量的分析框架,与视所有制度以制度安排为内生变量的分析框架,与视所有制度变化都为内生变量的分析框架相比,既有优点又有变化都为内生变量的分析框架相比,既有优点又有缺点。缺点。优点优点优点优点:首先,规模小一些的分析框架,分析起来容:首先,规模小一些的分析框架,分析起来容易一些;由于把宪法秩序看作是已知的,分析简化易一些;由于把宪法秩序看作是已知的,分析简化多了。其次,采用这种分析框架还有助于对分析框多了。其次,采用这种分析框架还有助于对分析框架作更精确定量的检验。架作更精确定量的检验。缺点缺点缺点缺点:由于把两大类制度(宪法秩序和规范性行为:由于把两大类制度(宪法秩序和规范性行为准则)看作是外生的,因此该分析框架不能对所有准则)看作是外生的,因此该分析框架不能对所有的、尤其是最剧烈的制度变化进行分析。的、尤其是最剧烈的制度变化进行分析。n n由于新制度经济学家主要关注的是经济制度及其变由于新制度经济学家主要关注的是经济制度及其变迁,因而将宪法秩序和规范性行为准则看作是制度迁,因而将宪法秩序和规范性行为准则看作是制度变迁模型中的外生变量还是可取的。变迁模型中的外生变量还是可取的。7/13/20246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第二节第二节 制度变迁的需求制度变迁的需求一、制度变迁需求的含义二、影响制度变迁需求的因素7/13/20247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一、制度变迁需求的含义一、制度变迁需求的含义 n n制度变迁是一种效益更高的制度对另一种效益低的制度的替代过程。所以,人们对制度变迁的需求就是对效益更高的新制度的需求。PQDDBDAQ00P0PBPA制度(变迁)的需求曲线 7/13/20248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n n人们在什么情况下会产生制度需求?菲尼认为:“按照现有的制度安排,无法获得某些潜在利益。行为者认识到,改变现有制度安排,他们能够获得在原有制度下得不到的利益,这时就会产生改变现有制度安排的需求。”n n诺思认为,在现有制度安排下无法获得的潜在利益来源于以下四方面:规模经济、外部性、克服对风险的厌恶和不完善市场的发展。7/13/20249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二、影响制度变迁需求的因素二、影响制度变迁需求的因素 7/13/202414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一)要素和产品相对价格的长期变动(一)要素和产品相对价格的长期变动n n要素和产品相对价格的长期变动是诱致历史上多要素和产品相对价格的长期变动是诱致历史上多次产权制度变迁的主要原因。之所以要素和产品次产权制度变迁的主要原因。之所以要素和产品相对价格的长期变动会产生制度变迁的需求,是相对价格的长期变动会产生制度变迁的需求,是因为当某种要素或产品因为某种原因变得稀缺因因为当某种要素或产品因为某种原因变得稀缺因而相对价格(或价值)上升时,其所有者可以从而相对价格(或价值)上升时,其所有者可以从对这种要素或产品的所有权中获得更多的收益,对这种要素或产品的所有权中获得更多的收益,当所有者从对产品或要素的专有权中获得的收益当所有者从对产品或要素的专有权中获得的收益大于保护这种专有权而支付的成本时,产权制度大于保护这种专有权而支付的成本时,产权制度的建立就会成为迫切的需要。的建立就会成为迫切的需要。7/13/202415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n n德姆塞茨(德姆塞茨(19671967)考察了美国印第安人土地私有权的)考察了美国印第安人土地私有权的发展,认为美国山区的印第安人之所以在发展,认为美国山区的印第安人之所以在1818世纪之后世纪之后形成了土地的私有产权,主要原因是动物毛皮的贸易形成了土地的私有产权,主要原因是动物毛皮的贸易大大地提高了动物的相对价格。动物相对价格的提高大大地提高了动物的相对价格。动物相对价格的提高促进了更为经济地畜养毛皮动物。畜养毛皮动物要求促进了更为经济地畜养毛皮动物。畜养毛皮动物要求有能力阻止偷猎,于是诱致了对圈养毛皮动物的土地有能力阻止偷猎,于是诱致了对圈养毛皮动物的土地私有产权进行界定和保护的制度的产生。相反,美国私有产权进行界定和保护的制度的产生。相反,美国西南部印第安人迟迟未发生私有产权的制度变迁,因西南部印第安人迟迟未发生私有产权的制度变迁,因为平原地区的动物和森林地区毛皮动物相比没有商业为平原地区的动物和森林地区毛皮动物相比没有商业上的重要性,而且平原动物主要是食草动物,其习性上的重要性,而且平原动物主要是食草动物,其习性是在广阔的土地上漫跑,为确立私有狩猎边界所获得是在广阔的土地上漫跑,为确立私有狩猎边界所获得的价值,由于要阻止动物跑到相邻的土地的成本相对的价值,由于要阻止动物跑到相邻的土地的成本相对较高而降低了。他由此证明,新的产权制度的形成是较高而降低了。他由此证明,新的产权制度的形成是相互作用的人们对新的收益相互作用的人们对新的收益成本的可能渴望进行调成本的可能渴望进行调整的回应。而相对价格是决定这种新的收益整的回应。而相对价格是决定这种新的收益成本比成本比较的关键因素。较的关键因素。7/13/202416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n n诺思和托马斯诺思和托马斯19731973年根据支配产权的规则的制度变年根据支配产权的规则的制度变迁解释了西欧在迁解释了西欧在90090017001700年间的经济增长。在他年间的经济增长。在他们看来,制度变迁是由人口对稀缺的资源赋予的压们看来,制度变迁是由人口对稀缺的资源赋予的压力增加所引致的。他们论证道:在欧洲中世纪的成力增加所引致的。他们论证道:在欧洲中世纪的成熟时期(熟时期(1000100013001300年),人口持续增长,劳动的年),人口持续增长,劳动的经济价值因而下降,同时土地变得愈益稀缺从而更经济价值因而下降,同时土地变得愈益稀缺从而更有价值。由于土地的稀缺性变得普遍起来,它对限有价值。由于土地的稀缺性变得普遍起来,它对限制共有财产使用的压力增加了。对土地使用的更为制共有财产使用的压力增加了。对土地使用的更为有效的控制是与更为集约的农业生产体制的采用相有效的控制是与更为集约的农业生产体制的采用相联系的,三圃制开始替代传统的两年一次的轮作制。联系的,三圃制开始替代传统的两年一次的轮作制。在现代早期,人口对土地的持续压力导致公地的废在现代早期,人口对土地的持续压力导致公地的废除和从以使用奴隶劳动为基础的耕作制转向由农民除和从以使用奴隶劳动为基础的耕作制转向由农民所有的所有者经营,或转向由资本主义所有的对工所有的所有者经营,或转向由资本主义所有的对工资劳动力的使用。其结果是更为集约的作物生产体资劳动力的使用。其结果是更为集约的作物生产体制的演进。制的演进。7/13/202417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二)技术进步(二)技术进步 n n从生产方面看,新的制度安排往往需要利用新从生产方面看,新的制度安排往往需要利用新的潜在外部性。这在存在某种技术进步的情况的潜在外部性。这在存在某种技术进步的情况下容易得到保证。下容易得到保证。n n从交易方面看,技术进步可能影响交易费用并从交易方面看,技术进步可能影响交易费用并使原先不起作用的某些制度安排起作用。使原先不起作用的某些制度安排起作用。n n从分配方面看,技术进步可以有效地改变要素从分配方面看,技术进步可以有效地改变要素所有者或各个经济部门之间的收入流的分割。所有者或各个经济部门之间的收入流的分割。7/13/202418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三)市场规模(三)市场规模 n n市场规模的变化能够改变特定制度安排的利益和费用:搜集信息或排除非参与者的成本并不随交易的量而同比例增长,这两类活动都体现了成本递减特性。n n市场规模一扩大,固定成本即可以通过很多的交易、而不是相对很少的几笔交易收回。这样,固定成本就成为制度安排创新的一个较小的障碍了。7/13/202419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四)其它制度安排的变迁(四)其它制度安排的变迁 由于某个制度结构中制度安排的实施是彼此依存的。因此,某个特定制度安排的变迁,可能引起对其他制度安排的服务需求。7/13/202420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五)偏好的变化(五)偏好的变化 n n偏好是群体的偏好,即某一集团的共同爱好、价值观念等。一偏好是群体的偏好,即某一集团的共同爱好、价值观念等。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习俗都决定性地影响着集团的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习俗都决定性地影响着集团的偏好。偏好的改变也基于文化的变迁。偏好与一个社会占统治偏好。偏好的改变也基于文化的变迁。偏好与一个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有密切的关系。意识形态与社会偏好间存在互地位的意识形态有密切的关系。意识形态与社会偏好间存在互动关系。人们之所以接受某种意识形态往往与该社会历史文化动关系。人们之所以接受某种意识形态往往与该社会历史文化传统造就的社会偏好结构有关。另方面,长期占统治地位的意传统造就的社会偏好结构有关。另方面,长期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的影响,社会偏好也会发生变化。识形态的影响,社会偏好也会发生变化。n n偏好变化对制度变迁需求有直接和间接影响两种情况。前者指偏好变化对制度变迁需求有直接和间接影响两种情况。前者指偏好变化直接导致制度变迁需求;后者指偏好变化并不直接指偏好变化直接导致制度变迁需求;后者指偏好变化并不直接指向某一制度安排,而是在一定时期里影响制度环境和制度选择向某一制度安排,而是在一定时期里影响制度环境和制度选择的集合空间并最终导致制度安排变化。偏好影响制度变迁需求的集合空间并最终导致制度安排变化。偏好影响制度变迁需求本质上是由于它改变了人们的效用函数,从而改变了人们的成本质上是由于它改变了人们的效用函数,从而改变了人们的成本效用比较链条。由此导致人们利益判断的变化。这意味着原本效用比较链条。由此导致人们利益判断的变化。这意味着原来符合人们利益判断的制度变得不再与这种利益判断相符,制来符合人们利益判断的制度变得不再与这种利益判断相符,制度变迁成为人们改变了的利益判断的客观要求。度变迁成为人们改变了的利益判断的客观要求。7/13/202421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六)偶然事件(六)偶然事件 在某种情况下,偶然事件对制度变迁需求的影响是很大的。在某种情况下,偶然事件对制度变迁需求的影响是很大的。7/13/202422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第三节第三节 制度变迁的供给制度变迁的供给 一、制度变迁供给的含义二、制度变迁供给的主体与原则三、影响制度变迁供给的因素7/13/202423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一、制度变迁供给的含义一、制度变迁供给的含义 n n制度变迁供给是一种新制度的“生产者”在制度变迁收益大于制度变迁成本的情况下设计和推动制度变迁的活动,它是制度变迁的生产者供给愿望和能力的统一。0PQ SP0Q0制度(变迁)的供给曲线 7/13/202424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二、制度变迁供给的主体与原则二、制度变迁供给的主体与原则 7/13/202425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一)制度变迁供给主体(一)制度变迁供给主体n n在新制度经济学家看来,只要是有意识地推动制度变迁或者对制度变迁施加影响的单位,都是制度变迁的供给主体。n n制度变迁的供给主体可以是政府,可以是一个阶级,一个企业或别的组织,也可以是一个自愿组成的或紧密或松散的团体,也可以是个人。当然,在这三种制度变迁供给主体中,政府(国家)是最重要的。7/13/202426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二)制度变迁供给的原则(二)制度变迁供给的原则n n只要制度变迁的供给主体是经济人,其进行制度只要制度变迁的供给主体是经济人,其进行制度变迁供给的基本原则就一定是:只有当制度变迁变迁供给的基本原则就一定是:只有当制度变迁的收益大于或等于制度变迁的成本时,制度变迁的收益大于或等于制度变迁的成本时,制度变迁主体才会供给或者说推动某一项制度变迁。主体才会供给或者说推动某一项制度变迁。n n戴维斯和诺思:戴维斯和诺思:“如果预期的净收益超过预期的成如果预期的净收益超过预期的成本,一项制度安排就会被创新。只有当这一条件本,一项制度安排就会被创新。只有当这一条件得到满足时,我们才可望发现在一个社会内改变得到满足时,我们才可望发现在一个社会内改变现有制度和产权结构的企图。现有制度和产权结构的企图。”7/13/202427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三)制度变迁供给的收益与成本(三)制度变迁供给的收益与成本n n制度变迁供给的成本与收益,要比一般经济活动制度变迁供给的成本与收益,要比一般经济活动中的成本中的成本收益分析复杂得多。收益分析复杂得多。n n制度变迁的供给成本包括:规划设计、组织实施制度变迁的供给成本包括:规划设计、组织实施的费用;清除旧制度的费用的费用;清除旧制度的费用 ;消除变迁阻力的费;消除变迁阻力的费用用 ;制度变迁造成的损失;制度变迁造成的损失 ;随机成本;随机成本 。n n诺思认为,对于不同主体推动的制度变迁,其成诺思认为,对于不同主体推动的制度变迁,其成本与收益是有所不同的。本与收益是有所不同的。n n由于不同的行为主体的效用函数和约束条件的差由于不同的行为主体的效用函数和约束条件的差异,他们对某一制度变迁供给的收益和成本可能异,他们对某一制度变迁供给的收益和成本可能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因而,不同行为主体对同一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因而,不同行为主体对同一制度变迁的成本与收益的计算可能是不同的。制度变迁的成本与收益的计算可能是不同的。7/13/202428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三、影响制度变迁供给的因素三、影响制度变迁供给的因素 7/13/202429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一)宪法秩序和规范性行为准则(一)宪法秩序和规范性行为准则 n n宪法秩序对制度变迁供给的影响:宪法秩序对制度变迁供给的影响:宪法秩序通过对政体宪法秩序通过对政体和基本经济制度的明确规定来界定制度创新的方向和形式。和基本经济制度的明确规定来界定制度创新的方向和形式。如果由宪法界定的权力结构使政府处于绝对支配地位,如果由宪法界定的权力结构使政府处于绝对支配地位,且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非政府主体的权限很小,那么,且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非政府主体的权限很小,那么,当政府垄断行政权力、立法权和资源配置权后,一方面因当政府垄断行政权力、立法权和资源配置权后,一方面因政府可借助宪法赋予的权限达到经济和政治目标,为维护政府可借助宪法赋予的权限达到经济和政治目标,为维护既得利益,政府主动进行制度创新的愿望可能会不强,除既得利益,政府主动进行制度创新的愿望可能会不强,除非遇到外部因素的冲击;另一方面因非政府主体的权限极非遇到外部因素的冲击;另一方面因非政府主体的权限极小,它在利益诱导下的某种制度创新需求,因缺乏实践机小,它在利益诱导下的某种制度创新需求,因缺乏实践机会或与政府谈判力量过小,而难以通过权利中心成为现实会或与政府谈判力量过小,而难以通过权利中心成为现实的制度供给。的制度供给。宪法秩序将直接影响进入政治体系的成本宪法秩序将直接影响进入政治体系的成本和建立新制度的立法基础的难易度。和建立新制度的立法基础的难易度。7/13/202430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n n规范性行为准则对制度变迁的供给会产生深刻的影响。规规范性行为准则对制度变迁的供给会产生深刻的影响。规范性行为准则是受特定社会文化传统和意识形态的强烈影范性行为准则是受特定社会文化传统和意识形态的强烈影响的。新制度经济学家(如诺思、拉坦等)反复强调制度响的。新制度经济学家(如诺思、拉坦等)反复强调制度安排应与文化准则相和谐,否则就使一些制度安排难以推安排应与文化准则相和谐,否则就使一些制度安排难以推行或者使制度变迁的成本大大地提高。行或者使制度变迁的成本大大地提高。例如例如例如例如,在日本,传统准则特别重视个人顺应和遵从社会,在日本,传统准则特别重视个人顺应和遵从社会职责。这些职责包括参与兴建、管理和维护地方水利灌溉职责。这些职责包括参与兴建、管理和维护地方水利灌溉系统,与此相适应,日本政府也颁布了相关的法律。这样系统,与此相适应,日本政府也颁布了相关的法律。这样使日本有条件在使日本有条件在1919世纪和世纪和2020世纪实现生物技术进步高度发世纪实现生物技术进步高度发达的给水排水系统(和各种其他基础设施),这清楚显示达的给水排水系统(和各种其他基础设施),这清楚显示了传统准则与强制机制和新的法规的影响。在整个南亚和了传统准则与强制机制和新的法规的影响。在整个南亚和东南亚的很多地区,对肥料敏感的现代稻种应能带来利益,东南亚的很多地区,对肥料敏感的现代稻种应能带来利益,然而却迟迟不得实现,部分原因就在于当地缺乏给水排水然而却迟迟不得实现,部分原因就在于当地缺乏给水排水系统。导致这种状况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个人主义以及相应系统。导致这种状况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个人主义以及相应的规范性行为准则没有导致需要集体行动的制度安排。的规范性行为准则没有导致需要集体行动的制度安排。7/13/202431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二)制度设计的成本和实施新安排的(二)制度设计的成本和实施新安排的预期成本预期成本 n n制度变迁供给的基本原则是制度变迁的收益大于制度变迁供给的基本原则是制度变迁的收益大于制度变迁的成本,因此,在制度变迁的收益已定制度变迁的成本,因此,在制度变迁的收益已定的情况下,制度变迁的成本,包括制度设计的成的情况下,制度变迁的成本,包括制度设计的成本和实施新制度安排的预期成本等,就成为影响本和实施新制度安排的预期成本等,就成为影响制度变迁供给的重要因素。制度变迁供给的重要因素。n n制度设计的成本,主要取决于设计新的制度安排制度设计的成本,主要取决于设计新的制度安排的人力资源和其他资源的要素价格。的人力资源和其他资源的要素价格。n n制度变迁的供给还受实施上的预期成本的影响。制度变迁的供给还受实施上的预期成本的影响。制度从潜在安排转变为现实安排的关键就是制度制度从潜在安排转变为现实安排的关键就是制度安排实施上的预期成本的大小。安排实施上的预期成本的大小。7/13/202432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影响制度设计和实施新制度安排的预影响制度设计和实施新制度安排的预期成本的因素期成本的因素 n n如果一个其组织费用因某种意图已有人愿意承付的安排能如果一个其组织费用因某种意图已有人愿意承付的安排能够用于实现另一个这样的安排,那么安排革新的成本可以够用于实现另一个这样的安排,那么安排革新的成本可以显著地减少。如果组织费用已被支付的话,使一种安排调显著地减少。如果组织费用已被支付的话,使一种安排调整到实现新目标的方向上来的边际成本可能低到足以使革整到实现新目标的方向上来的边际成本可能低到足以使革新变得有利可图。新变得有利可图。n n技术革新,特别是使信息成本迅速降低的技术发展,使得技术革新,特别是使信息成本迅速降低的技术发展,使得一系列旨在改进市场和促进货物在市场间流通的安排革新一系列旨在改进市场和促进货物在市场间流通的安排革新变得有利可图。变得有利可图。n n知识的积累、教育体制的发展导致了社会和技术信息的广知识的积累、教育体制的发展导致了社会和技术信息的广泛传播,以及与工商业和政府机构的发展密切相关的统计泛传播,以及与工商业和政府机构的发展密切相关的统计资料储备的增长,减少了与某种革新相联系的成本。资料储备的增长,减少了与某种革新相联系的成本。n n政府权力的稳固上升和它对社会生活更多方面的渗透,明政府权力的稳固上升和它对社会生活更多方面的渗透,明显减少了政府性制度变迁供给的成本。显减少了政府性制度变迁供给的成本。7/13/202433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三)社会科学知识的进步和制度选择(三)社会科学知识的进步和制度选择集的改变集的改变 n n当社会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和有关的商业、计划、法律和社会服务专业的知识进步时,制度变迁的供给曲线也会右移。n n社会知识使制度绩效和制度创新得以增进主要是通过成功先例的逐渐积累或作为行政与管理知识与经验的副产品来实现的。在最近的一个世纪,社会科学知识的进步已为制度创新的效率开辟了新的可能性。7/13/202434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n n社会科学知识的进步有助于制度变迁的供给并不社会科学知识的进步有助于制度变迁的供给并不是说制度变迁的供给完全依赖于产生社会科学和是说制度变迁的供给完全依赖于产生社会科学和有关专业的新知识的正规研究。社会科学的正规有关专业的新知识的正规研究。社会科学的正规化研究目标之一是为了在社会科学研究资源的配化研究目标之一是为了在社会科学研究资源的配置中实现更高的效率。这些资源的更好配置将有置中实现更高的效率。这些资源的更好配置将有可能:可能:加速那些用作由社会给定的更为重点的加速那些用作由社会给定的更为重点的制度变迁领域的新知识的产生,制度变迁领域的新知识的产生,应用新的知识应用新的知识以使制度变迁的目标与实际实施的制度变迁之间以使制度变迁的目标与实际实施的制度变迁之间保持更为准确的联系。保持更为准确的联系。n n制度选择集合制度选择集合制度选择集合制度选择集合的改变显然也能移动制度变迁的供的改变显然也能移动制度变迁的供给曲线。是否与其他经济接触以及政府政策的改给曲线。是否与其他经济接触以及政府政策的改变都会改变制度选择集合。变都会改变制度选择集合。7/13/202435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四)上层决策者的净利益(四)上层决策者的净利益 n n上层决策者的净利益如何影响制度变迁供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这首先取决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集权程度。在一个高度集权的国家,上层决策者的净利益对制度变迁的供给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7/13/202436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第四节第四节 制度的均衡与非均衡制度的均衡与非均衡 一、制度的均衡一、制度的均衡二、制度的非均衡及其类型二、制度的非均衡及其类型7/13/202437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一、制度的均衡一、制度的均衡 n n制度均衡,是指在影响人们的制度变迁需求和供制度均衡,是指在影响人们的制度变迁需求和供给因素一定时,制度变迁的供给适应制度变迁需给因素一定时,制度变迁的供给适应制度变迁需求、制度安排不再变动的一种相对静止状态。之求、制度安排不再变动的一种相对静止状态。之所以不再变动,主要是因为改变现存制度安排的所以不再变动,主要是因为改变现存制度安排的成本超过了变迁带来的收益。成本超过了变迁带来的收益。诺思诺思诺思诺思说,制度均衡是说,制度均衡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在给定的一般条指这样一种状态,在给定的一般条件下,现存制度安排的任何改变都不能给经济中任何个人件下,现存制度安排的任何改变都不能给经济中任何个人或团体带来额外的收入。如果或团体带来额外的收入。如果安排的调整已经获得了各安排的调整已经获得了各种资源所产生的所有潜在收入的全部增量;或者种资源所产生的所有潜在收入的全部增量;或者这样的这样的潜在利润存在,但是改变现存安排的成本超过了这些潜在潜在利润存在,但是改变现存安排的成本超过了这些潜在利润;或者利润;或者如不对制度环境作某些改变,就没有可能实如不对制度环境作某些改变,就没有可能实现收入的重新分配,那么,这一状态就存在。现收入的重新分配,那么,这一状态就存在。”7/13/202438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n n由于制度均衡时,制度变迁的供给完全适应制度由于制度均衡时,制度变迁的供给完全适应制度变迁需求,即制度变迁需求者的意愿得到充分满变迁需求,即制度变迁需求者的意愿得到充分满足,因此,有学者也将制度均衡定义为人们对既足,因此,有学者也将制度均衡定义为人们对既定制度的一种满足状态或满意状态。定制度的一种满足状态或满意状态。张曙光张曙光张曙光张曙光:“所谓制度均衡,就是人们对既定制度安排和制所谓制度均衡,就是人们对既定制度安排和制度结构的一种满足状态或满意状态,因而无意也无力改变度结构的一种满足状态或满意状态,因而无意也无力改变现行制度。现行制度。”张旭昆张旭昆张旭昆张旭昆:“制度均衡是指在影响人们的制度需求和制度供制度均衡是指在影响人们的制度需求和制度供给的因素一定时,制度的供给适应制度需求。给的因素一定时,制度的供给适应制度需求。(制度(制度均衡时)任何个人或群体都不再有变动现存制度的动机和均衡时)任何个人或群体都不再有变动现存制度的动机和行为,因为他们不能通过变动而获取更多的利益。这说明行为,因为他们不能通过变动而获取更多的利益。这说明制度均衡状态是适合各群体意愿的状态。制度均衡状态是适合各群体意愿的状态。”7/13/202439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n n从人们的主观评价角度理解制度均衡与诺思对制从人们的主观评价角度理解制度均衡与诺思对制从人们的主观评价角度理解制度均衡与诺思对制从人们的主观评价角度理解制度均衡与诺思对制度均衡的解释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度均衡的解释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度均衡的解释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度均衡的解释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因为,任何一因为,任何一项制度的选择都不是随意的,人们在选择一种制项制度的选择都不是随意的,人们在选择一种制度时,首先要进行成本度时,首先要进行成本收益分析,只要当感知收益分析,只要当感知到制度净收益大于零时才会选择这种制度。但制到制度净收益大于零时才会选择这种制度。但制度净收益大于零只是制度选择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度净收益大于零只是制度选择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因为在同一具体条件下,往往存在一充分条件。因为在同一具体条件下,往往存在一个制度选择集合,并且它们的净收益可能都大于个制度选择集合,并且它们的净收益可能都大于零,但人们只能选择其中的一种制度。这时就需零,但人们只能选择其中的一种制度。这时就需要进行多个成本要进行多个成本收益分析,最后选择净收益最收益分析,最后选择净收益最大的那种制度。对于净收益最大的(即最佳的)大的那种制度。对于净收益最大的(即最佳的)制度人们自然会对它感到满意和满足。制度人们自然会对它感到满意和满足。7/13/202440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n n制度均衡包括制度安排均衡和制度结构均衡两种。制度均衡包括制度安排均衡和制度结构均衡两种。n n制度比一般商品实现均衡要困难得多。就制度变迁制度比一般商品实现均衡要困难得多。就制度变迁需求来看,每个人对制度变迁的需求不可能完全一需求来看,每个人对制度变迁的需求不可能完全一致,甚至会存在根本对立的态度。要使一种制度的致,甚至会存在根本对立的态度。要使一种制度的变迁或供给完全适应所有人的制度变迁需求是十分变迁或供给完全适应所有人的制度变迁需求是十分困难的。因此,困难的。因此,诺思诺思诺思诺思说,甚至在制度均衡时还可能说,甚至在制度均衡时还可能存在人们不满意的情况。存在人们不满意的情况。“制度均衡是这样一种状态,制度均衡是这样一种状态,即在行为者的谈判力量及构成经济交换总体的一系列合约谈即在行为者的谈判力量及构成经济交换总体的一系列合约谈判给定时,没有一个行为者会发现将资源用于再建立协约是判给定时,没有一个行为者会发现将资源用于再建立协约是有利可图的。要注明的是,这一状态并不意味着,每个人对有利可图的。要注明的是,这一状态并不意味着,每个人对现有规则和合约都满意,只是由于改变合约参加者游戏的相现有规则和合约都满意,只是由于改变合约参加者游戏的相对成本和收益使得这样做不值得,现存的制度制约确定和创对成本和收益使得这样做不值得,现存的制度制约确定和创立了均衡。立了均衡。”7/13/202441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n n由于制度变迁需求很复杂,常涉及利益矛盾,故由于制度变迁需求很复杂,常涉及利益矛盾,故黄少安黄少安黄少安黄少安还还提出了提出了“制度从利益和力量对比上体现出来的均衡制度从利益和力量对比上体现出来的均衡”概念。概念。任何一种制度所作用的范围和对象,都不是一个阶层和群任何一种制度所作用的范围和对象,都不是一个阶层和群体,而是不同的阶层和群体。这意味着任何制度都存在一体,而是不同的阶层和群体。这意味着任何制度都存在一种权力和利益的分配格局,在一项制度下,社会各阶层、种权力和利益的分配格局,在一项制度下,社会各阶层、群体、各个人之间就有一个利益关系的状况和力量(主要群体、各个人之间就有一个利益关系的状况和力量(主要指经济实力)对比的状况。当利益矛盾处于温和状态,或指经济实力)对比的状况。当利益矛盾处于温和状态,或者即使有利益矛盾,但各自的利益所得与其力量相对称,者即使有利益矛盾,但各自的利益所得与其力量相对称,其中某些阶层或个人想改变利益分配格局,但自身力量决其中某些阶层或个人想改变利益分配格局,但自身力量决定了他无力改变,只好接受既有格局时,就被认为是处于定了他无力改变,只好接受既有格局时,就被认为是处于制度均衡状态制度均衡状态利益和力量上的均衡。正是在此意义上,利益和力量上的均衡。正是在此意义上,有学者还提出制度均衡实质上是一种有学者还提出制度均衡实质上是一种“行为均衡行为均衡”而不是而不是“变量均衡变量均衡”的观点。行为均衡就是指对立势力中的任何的观点。行为均衡就是指对立势力中的任何一方不具有改变现状的动机和能力的均势状态。变量均衡一方不具有改变现状的动机和能力的均势状态。变量均衡则是指对立变量相等的均势状态。则是指对立变量相等的均势状态。7/13/202442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二、制度的非均衡及其类型二、制度的非均衡及其类型 7/13/202443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一)制度非均衡的含义(一)制度非均衡的含义n n制度非均衡是人们对现存制度的一种不满意或不满足、意制度非均衡是人们对现存制度的一种不满意或不满足、意欲改变而又尚未改变的状态。之所以出现不满意或不满足,欲改变而又尚未改变的状态。之所以出现不满意或不满足,是由于现行制度的净收益小于另一种可供选择的制度,也是由于现行制度的净收益小于另一种可供选择的制度,也就是出现了一个新的盈利机会,这时就会产生新的潜在的就是出现了一个新的盈利机会,这时就会产生新的潜在的制度变迁需求和供给,并造成潜在制度变迁需求大于原有制度变迁需求和供给,并造成潜在制度变迁需求大于原有制度变迁需求,潜在制度变迁供给大于实际制度变迁供给。制度变迁需求,潜在制度变迁供给大于实际制度变迁供给。人们为了捕捉这种新的盈利机会,就会力图改变原有的制人们为了捕捉这种新的盈利机会,就会力图改变原有的制度安排和制度结构,选择和建立一种新的更有效的制度。度安排和制度结构,选择和建立一种新的更有效的制度。只是由于外部效果和只是由于外部效果和“搭便车搭便车”等原因,归根结底是由于等原因,归根结底是由于变迁成本的关系,潜在的制度变迁需求虽然能够变成现实变迁成本的关系,潜在的制度变迁需求虽然能够变成现实的制度变迁需求,但潜在的制度变迁供给却不能变成现实的制度变迁需求,但潜在的制度变迁供给却不能变成现实的制度变迁供给,因而出现的制度变迁供给,因而出现“意欲改变而又尚未改变意欲改变而又尚未改变”的的制度状态,这就是制度非均衡。制度状态,这就是制度非均衡。7/13/202444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二)制度供给不足(二)制度供给不足n n制度供给不足。制度供给不足。指制度的供给不能满足社会对新制度的需指制度的供给不能满足社会对新制度的需求从而导致制度真空的存在或低效制度的不能被替代。求从而导致制度真空的存在或低效制度的不能被替代。n n制度供给不足存在两种情形:制度供给不足存在两种情形:制度的短期供给不足和制制度的短期供给不足和制度的长期供给不足。度的长期供给不足。n n制度长期供给不足的原因制度长期供给不足的原因 :由个人或自愿团体在潜由个人或自愿团体在潜在利润的诱致下推动的制度变迁常会导致外部效果和在利润的诱致下推动的制度变迁常会导致外部效果和“搭便搭便车车”问题,这会导致制度的长期供给不足。问题,这会导致制度的长期供给不足。政府的强制性政府的强制性制度变迁确实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弥补由潜在利润诱致的制度制度变迁确实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弥补由潜在利润诱致的制度变迁导致的制度供给不足,但政府也会变迁导致的制度供给不足,但政府也会“失灵失灵”。这会导致。这会导致制度的长期供给不足。制度的长期供给不足。n n政府为什么会失灵?政府为什么会失灵?政府为什么会失灵?政府为什么会失灵?这必须联系政治制度市场的特点来这必须联系政治制度市场的特点来这必须联系政治制度市场的特点来这必须联系政治制度市场的特点来看。看。看。看。7/13/202445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制度市场的类型制度市场的类型n n完全竞争的制度市场。完全竞争的制度市场。完全竞争的制度市场。完全竞争的制度市场。其最大特点是制度的供给其最大特点是制度的供给者数目很大,它可以是很多的个人、自愿团体或者数目很大,它可以是很多的个人、自愿团体或者政府。者政府。n n寡头垄断的制度市场。寡头垄断的制度市场。寡头垄断的制度市场。寡头垄断的制度市场。主要特点是制度的供给者主要特点是制度的供给者由少数几个人、自愿团体或政府构成。由少数几个人、自愿团体或政府构成。n n完全垄断的制度市场。完全垄断的制度市场。完全垄断的制度市场。完全垄断的制度市场。指制度的供给者只有一个指制度的供给者只有一个主体的市场,它或者是一个个人,或者是一个自主体的市场,它或者是一个个人,或者是一个自愿团体或政府。愿团体或政府。国家产生以来,在一国范围内的正式制度的供给都是由国国家产生以来,在一国范围内的正式制度的供给都是由国家的权力中心政府或者说统治者一个主体提供的,故由国家的权力中心政府或者说统治者一个主体提供的,故由国家提供制度的制度市场带有明显的完全垄断性。诺思:政家提供制度的制度市场带有明显的完全垄断性。诺思:政治(制度)市场中的治(制度)市场中的“统治者像一个歧视性的垄断者一样统治者像一个歧视性的垄断者一样行事。行事。”7/13/202446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思 考n n有一种观点认为,当生产力发展或环境变化以后,变得相对低效的制度安排会随着制度安排之间实际或潜在的竞争而被有效的制度所自动替代。你怎样看?7/13/202447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n n正像一般商品市场在出现垄断的情况下会出现产正像一般商品市场在出现垄断的情况下会出现产品供给不足和价格偏高的低效率情形一样,带有品供给不足和价格偏高的低效率情形一样,带有垄断性的政治制度市场同样会导致制度供给的低垄断性的政治制度市场同样会导致制度供给的低效率。效率。诺思指出:由于正式制度主要是由统治者创造的,诺思指出:由于正式制度主要是由统治者创造的,因此,正式制度的有效性与政治市场的有效性密因此,正式制度的有效性与政治市场的有效性密切相关。由于政治市场中的统治者像一个歧视性切相关。由于政治市场中的统治者像一个歧视性的垄断者一样行事,因而,有效的政治市场在现的垄断者一样行事,因而,有效的政治市场在现实中几乎不存在。正由于有效的政治市场在现实实中几乎不存在。正由于有效的政治市场在现实中比较稀少,所以,诺思放弃了正式规则总是有中比较稀少,所以,诺思放弃了正式规则总是有效的观点。效的观点。7/13/202448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三)制度供给过剩(三)制度供给过剩 n n制度供给过剩是指相对于社会对制度的需求而言有些制度是多余的,或者是故意供给或维持一些过时的、低效的制度。n n制度供给过剩也有短期和长期之分。n n一般商品出现长期供给过剩常与政府的价格控制有关。制度的长期供给过剩与政府的干预、管制也有密切的关系。政府过多的干预、管制会导致寻租与设租活动。这就难以避免制度的长期供给过剩。7/13/202449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n n首先,一些行业或部门的企业的寻租活动会导致过多的政府管制,进而导致过多的低效制度的长期供给。n n其次,制度的长期供给过剩还与政府官员的设租行为有关。在存在设租活动的情况下,政府官员会从自身利益出发增加一些低效的制度或者使一些本来合理的制度变形变质,造成制度的长期供给过剩。7/13/202450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总总 结结 在制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制度非均衡是一种在制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制度非均衡是一种“常态常态”。制度均衡是很少出现的,即使。制度均衡是很少出现的,即使“偶尔偶尔”出现出现也不会持续存在,这是因为影响制度变迁需求与也不会持续存在,这是因为影响制度变迁需求与供给的因素始终处在不断变化之中。制度变迁实供给的因素始终处在不断变化之中。制度变迁实际上是对制度非均衡的一种反映。正是制度非均际上是对制度非均衡的一种反映。正是制度非均衡的出现,或者说,正是不断出现的潜在利润促衡的出现,或者说,正是不断出现的潜在利润促使人们推进制度的变迁和创新。当然,也要注意,使人们推进制度的变迁和创新。当然,也要注意,制度非均衡并不等于制度变迁。制度非均衡是制制度非均衡并不等于制度变迁。制度非均衡是制度变迁的必要条件,却不是充分条件。制度变迁度变迁的必要条件,却不是充分条件。制度变迁只可能在非均衡状态下发生,而非均衡却不一定只可能在非均衡状态下发生,而非均衡却不一定导致、更不等于制度变迁。至于从非均衡到制度导致、更不等于制度变迁。至于从非均衡到制度变迁有多长时间,非均衡发展到什么程度才会发变迁有多长时间,非均衡发展到什么程度才会发生制度变迁,还取决于许多的因素。生制度变迁,还取决于许多的因素。7/13/202451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