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结构变化课件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241644372 上传时间:2024-07-12 格式:PPTX 页数:62 大小:981.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4章-结构变化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第4章-结构变化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第4章-结构变化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第4 4章章 结构结构变化与城市化变化与城市化姚 洋大纲大纲l引言l结构变化的典型事实和解释l卡尔多事实l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l城市化l城市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l从农村到城市的移民:理论分析引言引言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结构因素人口转型结构变化规模报酬制度改进总量因素人口增长投资扩张技术进步3引言引言经济发展经济结构4结构变化的典型事实和解释结构变化的典型事实和解释结构变化有三个典型事实:(1)农业就业比例下降(2)工业(包括建筑业和运输业)就业比例先上升后下降(3)服务业就业比例持续上升。5结构变化的典型事实和解释结构变化的典型事实和解释6 美国的结构转型美国的结构转型结构变化的典型事实和解释结构变化的典型事实和解释7韩国的结构转型韩国的结构转型结构变化的典型事实和解释结构变化的典型事实和解释两国虽然起点不同,但却经历了极其相似的结构变化过程。u两国的农业就业比例持续下降,最终占总就业的比重都很低;u美国工业就业比例在1950年代初达到顶峰,韩国工业就业比例则在1990年代初期达到顶峰;u两国的服务业就业比例一直保持上升,到2009年美国已经超过80%,而韩国也接近这个比例。8结构变化的典型事实和解释结构变化的典型事实和解释工业份额的驼峰曲线:即工业份额不是单调上升的,而是会在人均收入上升到一定程度之后趋于下降。一个国家是否越过了驼峰的顶点往往被认为是一个国家结构变化的转折点。9结构变化的典型事实和解释结构变化的典型事实和解释10中中国国三次产业就业比例变动(三次产业就业比例变动(1978-2009)结构变化的典型事实和解释结构变化的典型事实和解释结构结构变化变化的原因的原因偏好特点:农产品收入弹性小于1因此农业占经济的份额随着收入增加而下降服务品的收入弹性会收入水平上升收入不是很高时,消费者缺少消费服务品的余钱,而随着收入提高后,许多制造业的产品成为了必需品,消费者把更多的收入投入到服务业中,服务开始成为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品收入弹性则不变11结构变化的典型事实和解释结构变化的典型事实和解释结构变化结构变化的原因的原因技术进步率的差异:工业和农业的技术进步率高于服务业。但工业的要素投入都是可竞争的,而农业使用土地这种特定要素,且其数量是相对有限的。农业发生技术进步的时候,一方面农产品价格降低,另一方面土地数量的相对固定促使劳动力转移到其它产业,两者都降低农业的比例12结构变化的典型事实和解释结构变化的典型事实和解释结构变化结构变化的原因的原因技术进步率的差异(续):当工业发生技术进步的时候,一个是工业品相对价格下降,工业挤出劳动力;另一个是劳动力边际产出提高,工业吸收劳动力。在经济发展初期,后一个力量更大,因此工业占比上升;在经济发展的后期,前一个力量更大,因此工业占比下降。13结构变化的典型事实和解释结构变化的典型事实和解释结构变化结构变化的原因的原因经济开放:工业品和农产品属于可贸易品,而多数服务业则属于不可贸易品。可贸易品的价格由国际市场决定,不可贸易品的价格由国内供给和需求决定。在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12章有具体介绍)下,随着出口的增加,本国货币发生实际升值,农业和工业价格相对于服务业价格的降低,加之服务业技术进步率相对较低,服务业价格的提高不会停下来,因而服务业份额持续上升,并开始从工业吸收劳动力,而工业部门份额开始下降。14结构变化的典型事实和解释结构变化的典型事实和解释结构变化结构变化的原因的原因产业转移和全球服务业的兴起:随着本国工资的提高,发达国家将其制造业的生产部分转移到别的国家,剩下的仅为研发部门,出现了产业空心化,服务业的比重自然开始提升。其次,发达国家的许多高端服务业,包括会计、律师、金融等的产品和服务都大量输出到其它国家,服务业开始全球化。15结构变化的典型事实和解释结构变化的典型事实和解释服务业成为就业的主体是经济发展的最终结果,但这并不意味着一个国家可以跳过工业发展这个阶段,一步跨入服务业为主的阶段。发达国家之所以能走到服务业发达的阶段,是因为它们已经完成了工业发展的阶段。发展中国家的主要任务还是发展制造业。16卡尔多事实卡尔多事实劳动和资本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例在长期基本保持不变;劳均资本的增长速度在长期基本保持不变;劳均产出的增长速度在长期基本上保持为常数;资本/产出比在长期基本保持不变;投资回报率在长期基本保持不变;真实工资保持增长。17卡尔多事实卡尔多事实在单部门带技术进步的索罗模型(第6章)中,我们可以推导出全部卡尔多事实.但是如果考虑结构变化则结论会有不同在事实上,结构变化较快的经济体当中,我国的劳动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例从1990年代中期开始一直呈现下降趋势,从1996年的近70%下降到2008年的58%在逻辑与模型上,引进结构变化的多部门模型中,卡尔多的第一个事实可能是不成立的。18卡尔多事实卡尔多事实一般而言,工业比农业和服务业更加密集地使用资本,因而资本收入和劳动收入之间的比例最高。在工业化进程当中,劳动力从劳动收入占比较高的农业向劳动收入占比较低的工业转移,与此同时,工业产值的占比也上升,因而在全社会范围内,劳动收入占比下降。当工业化进程完成、工业就业达到顶峰之后,劳动力开始从资本收入占比较高的工业流向占比较低的服务业,且服务业产值在国民收入的比例也上升,因而全社会的资本收入占比下降,劳动收入占比上升。这样,劳动收入占比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会呈现一条U型的微笑曲线。19卡尔多事实卡尔多事实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还处在这条U型曲线的下降阶段,这和我国的工业份额仍然处在上升期有关。但另一方面也和政府的一些扭曲政策也有关,因此,我国能否完成劳动收入占比的U型反转,还要看能否及时消除政府的扭曲政策。20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劳动力和资本向服务业转移,意味着服务业对劳动力和资本的边际报酬较高。在通常情况下,一种要素在一个部门的边际报酬较高也意味着这种要素在这个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即平均产出)也较高。因此,结构变化带来“无成本”的经济增长。21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22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两部门模型两部门模型l对上式进行求导l记 有 农业引起的增长 工业引起的增长 结构变化引起的增长23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24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按照上面的式子,对1992-2009年间中国经济增长进行分解25年份年份城市人均城市人均收入增收入增长率率农村人均村人均收入增收入增长率率农村收入村收入占比占比全国人均全国人均收入增收入增长率率结构构变化化引致增引致增长率率结构构变化化贡献献率率19929.7%5.9%50.5%8.2%0.5%6.4%19939.5%3.2%47.9%6.9%0.6%8.5%19948.5%5.0%46.7%7.5%0.6%8.3%19954.9%5.3%47.4%5.7%0.6%11.3%19963.9%9.0%47.6%8.0%1.6%20.7%19973.4%4.6%46.4%5.5%1.5%27.1%19985.8%4.3%44.3%6.5%1.4%22.1%19999.3%3.8%41.5%8.3%1.4%17.3%结构变化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结构变化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1992-2009)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年份年份城市人均城市人均收入增收入增长率率农村人均村人均收入增收入增长率率农村收入村收入占比占比全国人均全国人均收入增收入增长率率结构构变化化引致增引致增长率率结构构变化化贡献献率率20006.4%2.1%38.7%6.1%1.5%24.6%20018.5%4.2%36.3%8.4%1.6%18.6%200213.4%4.8%33.4%11.9%1.6%13.3%20039.0%4.3%31.2%9.1%1.7%18.3%20047.7%6.8%30.3%8.9%1.4%16.3%20059.6%6.2%29.1%10.0%1.4%14.2%200610.4%7.4%28.0%10.6%1.0%9.8%200712.2%9.5%26.9%12.6%1.2%9.4%20088.4%8.0%26.4%9.1%0.8%9.2%20099.8%8.5%25.6%10.5%1.0%9.8%平均平均8.4%5.7%37.7%8.5%1.2%14.7%26 结构变化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结构变化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1992-2009)(续续)城市化城市化城市化的城市化的度量度量l城市化是由农村向城市转变的过程,它既包括人的转移和生产方式的改变,也包括地理意义上的转换(如地表面貌的改变和空间分布的变化等)和生活方式的改变。l中国过去的统计一直采用户籍人口的标准度量城市化,即拥有城市户口的人才被算作城市人口。l这种方法在过去是可行的,因为在城市居住却无城市户口的人口几乎没有。但现在这种方法有很大问题,因为城市中有很多人并没有城市户口。27城市化城市化城市化的城市化的度量度量从2000年开始,中国采取常住人口作为城市化率的统计指标。某人在一个地方住满六个月,即被算为该地的常住人口。根据2010年11月1日实施的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结果,我国城市化率为49.7%,比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数据上升13.46个百分点,平均每年1.346个百分点。目前,没有城市户口、但在城市工作的农村居民有2.4亿人。但是,按照常驻人口统计的城市化率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是它仍旧依托城市建制统计城市人口。城市建制是国家根据一定标准设立的,带有很强的行政色彩。28城市化城市化城市化的度量城市化的度量一个改进的办法是以以非农就业人口为基础计算城市人口,但这需要给非农就业人口下一确切的定义。美国采取的是城市化地区这个概念。全部国土以一平方英里为单位划分为许许多多的方格,国家通过地理信息系统掌握每个方格内的详细数据,包括人口密度。一个方格内的人口密度若超过一定的量,则这个方格就算为城市化地区。29城市化城市化一国的城市化率随着人均收入增加而提高但当收入很高时,城市化率会略有下降,主要是因为发达国家出现的郊区化现象。多数国家的城市化过程:逻辑曲线的过程,即开始时城市化增长比较慢,中间有段快速增长时期,最后缓慢下来城市化的城市化的一般一般规律律30城市化城市化31购买力平价人均 GDP(千美元)1009080706050403020100 城市化率(%)世界各国人均收入与城市化水平的关系(世界各国人均收入与城市化水平的关系(2003年)年)城市化城市化32城市化城市化33城市化城市化城市化的逻辑曲线过程城市化的逻辑曲线过程的模型说明的模型说明模型求解模型求解化简得到城市化率的表达式(为逻辑曲线的形式)随着t趋近无穷大,有34城市化城市化351978198019821984198619881990199219941996199820002002200420062008201020120.010.020.030.040.050.060.0城市化率(%)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国城市化进程:1976-2010年年城市化城市化u中国的城市化情况比较符合逻辑曲线的前半部在1995年之前,城市化水平提高较慢1995年之后开始快速上升,目前仍然正处在快速上升期。36城市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城市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城市化意味着生产要素的集聚节约成本增加需求37集聚效应集聚效应城市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城市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成本节约体现在交通通信市政设施信息传递教育培训38城市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城市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城市化之所以会增加需求,主要是因为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交通设施的便利化。而我国目前的城市化水平虽然不低,但质量不高进城务工的2.4亿农村劳动力没有成为真正的“城里人”,他们虽然在城市工作,但多数人的家庭仍然在农村。这种现象大大限制了进城务工人员在城市的消费。如果按照消费来统计,则这些人应该排除在城市居民之外,这样,我国的城市化率就下降到31.8%。39城市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城市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如果我们可以让这2.4亿进城务工人员完全变成城市居民,则国内消费会大大提高。简单计算说明:简单计算说明:p按照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一个城市居民的消费水平是一个农村居民的2.57倍。p以农村总体消费为单位,则目前的全国居民消费是68.2%+31.8%*2.57=1.50p倘若2.4亿进城务工人员的消费水平达到城市平均水平,则全国居民消费变成50.3%+49.7%*2.57=1.7840城市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城市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简单计算说明:简单计算说明:p这意味着,如果能让2.4亿进城务工人员在城市安定下来,社会的总消费水平提高18.8%p进一步的,这意味着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将上升6.6个百分点,国内消费占比将上升到54.6%的水平p而国民储蓄率就会从目前的52%降至45.4%的水平,这将对我国的经济转型产生积极的影响。值41城市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城市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规模经济可以分成两大类:一个内部经济,指企业自身的规模经济;一个是外部经济,指企业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的市场上的规模经济。42发挥企业的规模经济发挥企业的规模经济城市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城市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企业企业内部经济内部经济从企业内部来看,如果存在规模经济,企业就必须达到最低有效规模才会开始盈利。如果企业和居住都分散的话,要把货物运到消费地去,交通成本就比较高,就会阻碍企业发挥规模经济。城市化带来企业和人口的集聚,运输成本就大大降低,这样企业就会发展起来。43城市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城市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企业外部企业外部经济经济企业外部经济的角度来研究集聚问题,就产生了企业集群理论。所谓企业集群,就是生产活动相似的企业聚集在一个特定的地理空间的现象,可以分为纵向集群与横向集群。p纵向集群指的是以少数龙头企业为核心带动许多零部件供应商的集聚,如上海嘉定的汽车产业基地p横向集群指的是产品相似的企业的集聚,如温州乐清的虹桥和柳市,早期生产电器元件,现在已发展成为很大的低压电器制造中心。44城市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城市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促进结构促进结构变化变化城市化可以从两个方面促进结构变化:首先,集聚产生规模经济,从而提高集聚地和农村之间的生产率差距,诱使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向集聚地转移。其次,在城市内部,随着工业的集中,服务业也会相应地发展起来。一方面,工业本身要求一定的服务业的支持,如财会、金融和法律服务;另一方面,人口的集中也为服务业提出要求并提供发展的条件。45城市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城市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促进结构变化促进结构变化城市化意味着生活方式的转变,城市使得人类的生活更加丰富,而这种丰富性是服务业升级的基础。在这个过程中,城市的功能也在发生变化,从以制造业为主转向以高端服务业为主。46城市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城市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城市城市有利于有利于污染污染治理治理集聚产生更多的污染?在治理污染方面,城市具有农村无法比拟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治污成本上。城市化促使企业和社会采用更加环保的生产技术和消费方式。这主要是因为城市居民的收入水平高,他们对污染的容忍度比较低。47中国城市化道路的选择中国城市化道路的选择发展小城镇成为我国城市化的主导思想。费孝通先生在1980年代初提出来以小城镇为基础的城市化道路。小城镇的好处是农民“离土不离乡”,就地转化成非农民。发展小城镇在1980年代的历史条件下具有合理性。其一,当时是乡镇企业大发展时期,沿海地区农村工业遍地开花,为小城镇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其二,当时对户口的控制还相当严格,农民进城非常困难。其三,当时大部分学者对所谓的“大城市病”顾忌很多。48中国城市化道路的选择中国城市化道路的选择三十年后,这些条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工业向城市的集中倾向越来越明显,许多省份已经取消了省内居民的城市和农村户籍的划分,而大城市的优势也为更多的人所认同。改变中国城市化政策首先要改变对城市化的认识。世界范围内和我国的发展经验表明,城市化是区域城市集群的形成过程,城市化不一定导致人口向大城市的集中,而是人口向城市化区域的集中。49中国城市化道路的选择中国城市化道路的选择一个完整的城市化区域应该是由数个特大城市、一些大城市和众多中小城市组成的城市网络,人口不是全部集中在特大和大型城市,而是分布在所有城市层级上。我国的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城市化区域50从农村到城市的移民:理论分析从农村到城市的移民:理论分析一个人从农村到城市移民决策的因素收入差距生活成本工作的会51从农村到城市的移民:理论分析从农村到城市的移民:理论分析简单模型简单模型模型设定:模型设定:全国的劳动力数量为L,农村劳动力数量为Lr,城市劳动力数量为LuLr+Lu=L.农村的生产函数城市的生产函数52从农村到城市的移民:理论分析从农村到城市的移民:理论分析简单模型简单模型模型求解模型求解城市和农村的劳动力的边际产出分别是 完备市场下,可以通过劳动力流动使这两个边际产出相等,得53从农村到城市的移民:理论分析从农村到城市的移民:理论分析简单模型简单模型解得农村和城市的劳动力进一步得到工资率54从农村到城市的移民:理论分析从农村到城市的移民:理论分析简单模型简单模型模型求解模型求解考虑城市劳动市场并未出清,此时假定有外生的城市工资wu,农村工资wr仍由市场决定注意注意:此时由于存在失业Lr+Lu=L不再成立边际产出等于工资存在失业的情况下,劳动力在农村与城市间进行权衡其中,表示在城市就业的概率,等式左边表示在农村的工资,右边表示在城市的期望工资55从农村到城市的移民:理论分析从农村到城市的移民:理论分析简单模型简单模型模型求解模型求解将以上等式与就业率的定义联立,得到四个方程四个未知数:农村工资,城市与农村的就业劳动力,以及城市的就业率求解得到56从农村到城市的移民:理论分析从农村到城市的移民:理论分析57失业城市就业模型图解模型图解城市劳动需求曲线农村劳动需求曲线农村就业从农村到城市的移民:理论分析从农村到城市的移民:理论分析理论模型中,城市的较高工资是由制度因素(如国家的立法)支撑的,在这种情况下,劳动力市场出现劳动力剩余(即失业)在现实中,我们可以发现其它形式的制度性障碍阻碍从农村到城市的劳动力流动,使得农村滞留过多的劳动力。58从农村到城市的移民:理论分析从农村到城市的移民:理论分析经验层面,困难在于正确估计城乡工资差距。用城乡收入差距度量对劳动力流动的限制不是一个好办法。首先农村的人均收入不一定等于人均工资。如果农村收入和劳动投入之间满足边际报酬递减,则边际收入肯定小于平均收入。其次,农村收入可能包括很多项目,其中一部分是由在城里打工的人寄回去的。仅仅计算平均收入就会把这部分收入计算在内。第三,不同的人教育水平不一样,教育水平高的更可能在城市里获得一份工作。这样,城乡收入差距可能部分反映的是城乡教育水平之间的差距。59从农村到城市的移民:理论分析从农村到城市的移民:理论分析最准确的办法是收集同一群人在城市和农村的工资数据如果个人城乡工资差距的均值和零无差异,则说明他们在城乡之间的流动没有受到约束反之说明存在约束。如果无法获得同一群人的城乡工资数据,则应该估计农村的劳动边际产出和城市的工资函数看在控制教育水平等反映个人人力资本和家庭生产(适用于农村)的变量之后,城市工资和农村劳动边际产出之间是否还存在差距。60中国人口流动政策中国人口流动政策1958-1978年,不允许流动。1979-1983年,限制流动。1984-1988年,开始允许流动。1989-1991年,控制“盲流”。1992-2002年,从控制到“规范”。2003年至今,敞开流动。进城务工的限制基本消除,但仍然存在有户籍划分导致的子女的教育问题。61小结小结本章讨论了结构变化和城市化问题。我们从结构变化的典型事实出发,探讨了结构变化的原因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着我们讨论城市化的一般规律以及城市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最后,我们用一个模型研究了从农村到城市的劳动力流动的微观基础。6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