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件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241643837 上传时间:2024-07-12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2.8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第第3 3课课人教版必修温故而知新温故而知新zz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秦朝中央集权制的秦朝中央集权制的形成形成”,秦始皇开创了中央集权制的先河。,秦始皇开创了中央集权制的先河。zz 由此,历代封建王朝的君主们围绕着两对由此,历代封建王朝的君主们围绕着两对矛盾而进行了不懈的努力。矛盾而进行了不懈的努力。皇权皇权相权相权中央中央地方地方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一、中央集权的发展一、中央集权的发展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汉朝:趋势趋势加强 (1)汉高祖:汉承秦制,实行郡县与封国并行制,王国势力膨胀 (2)汉景帝:削藩,平定“七国之乱七国之乱”,将诸侯王任免权收归中央 (3)汉武帝:颁布“推恩令推恩令”,削弱王国封地,中央集权得到加强病因诊断:汉高祖实行封国制,为后代留下隐患对诊下药:分封易形成地方割据势力,不给割据留 温床2 2 2 2、唐朝的节度使和藩镇、唐朝的节度使和藩镇、唐朝的节度使和藩镇、唐朝的节度使和藩镇岭岭南南五五府府经经略略剑剑南南节节度度使使陇陇右右节节度度使使平平卢卢节节度度使使范范阳阳节节度度使使河河东东节节度度使使朔朔方方节节度度使使河河西西节节度度使使北北庭庭节节度度使使安安西西节节度度使使广广东东四四川川青青海海辽辽宁宁北北京京山山西西宁宁夏夏甘甘肃肃新新疆疆新新疆疆边镇兵49万中央军9万:藩镇与节度使藩镇与节度使:原来玄宗因对外开拓,在边境驻以重兵,设立十原来玄宗因对外开拓,在边境驻以重兵,设立十大兵镇,以节度使为最高军事长官。节度使领若干州,大兵镇,以节度使为最高军事长官。节度使领若干州,权力很大,初时由中央派大臣充任,立功后往往入朝权力很大,初时由中央派大臣充任,立功后往往入朝拜相。天宝以后,李林甫为了巩固本身权位、堵塞边拜相。天宝以后,李林甫为了巩固本身权位、堵塞边帅入相的路径,借口文官不懂军事,多用胡人担任节帅入相的路径,借口文官不懂军事,多用胡人担任节度使。结果给胡人节度使安禄山起兵反唐的机会。度使。结果给胡人节度使安禄山起兵反唐的机会。安禄山本是混血胡人,貌似忠诚,生性狡诈;由于安禄山本是混血胡人,貌似忠诚,生性狡诈;由于得到玄宗和杨贵妃的欢心,身兼范阳、河东、平卢三得到玄宗和杨贵妃的欢心,身兼范阳、河东、平卢三镇节度使。安禄山见唐室政治腐败,武备废弛,便于镇节度使。安禄山见唐室政治腐败,武备废弛,便于公元公元755755年,以讨杨国忠为名年,以讨杨国忠为名,自范阳率兵南下自范阳率兵南下,很快很快就攻占了洛阳,自称大燕皇帝。第二年,唐军在潼关就攻占了洛阳,自称大燕皇帝。第二年,唐军在潼关溃败,安禄山便长驱直入长安,唐玄宗匆忙南逃。溃败,安禄山便长驱直入长安,唐玄宗匆忙南逃。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一、中央集权的发展一、中央集权的发展1 1、汉朝、汉朝 :趋势趋势加强加强2 2、唐朝、唐朝:趋势趋势削弱削弱安史之乱藩镇藩镇割据割据拥兵自重拥兵自重集权削弱集权削弱唐玄宗设藩镇 长官叫节度长官叫节度使,往往发展使,往往发展为地方割据势为地方割据势力力 节度使安禄节度使安禄山、史思明起山、史思明起兵反唐,唐由兵反唐,唐由盛而衰盛而衰 持续百多年,持续百多年,严重削弱了中央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是五代十集权,是五代十国的祸根国的祸根宋太祖陵墓永昌陵永昌陵石刻宋太祖像 宋太祖赵匡胤(927976),宋),宋朝开国君主,涿州人。后周时任殿前都朝开国君主,涿州人。后周时任殿前都点检,武艺高强点检,武艺高强,创太祖长拳。后发动陈创太祖长拳。后发动陈桥兵变,即帝位,国号宋,在位桥兵变,即帝位,国号宋,在位17年,年,终年终年50岁,庙号太祖。他的死因颇为奇岁,庙号太祖。他的死因颇为奇巧,历史上有巧,历史上有“烛影斧声烛影斧声”的传说,传的传说,传说是其弟赵匡义加害,篡夺帝位。死后说是其弟赵匡义加害,篡夺帝位。死后葬于河南巩县永昌陵。葬于河南巩县永昌陵。太祖问:“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炭,其故何也?”赵普回答:“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宰相赵普唐朝河西节席使张议潮统军出行图唐朝河西节席使张议潮统军出行图 北宋文官出行图北宋文官出行图问题一:问题一:以上两幅出行图反映的情景有何以上两幅出行图反映的情景有何不同?不同?问题二:问题二:出现不同情景的原因是什么出现不同情景的原因是什么?材料材料1 1:太祖问:太祖问:“天下自唐季以来,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生民涂炭,其故何也?民涂炭,其故何也?”赵普回答:赵普回答:“此非此非他故,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稍夺其权,制其钱制其钱谷谷,收其精兵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则天下自安矣。”材料材料2 2:“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兵也收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郡遂日就困弱。”朱子语类朱子语类1。唐朝灭亡、五代十国战乱不已的历史教训是什么。唐朝灭亡、五代十国战乱不已的历史教训是什么?2。宋采取了什么措施来改变方镇太重、君弱臣强的。宋采取了什么措施来改变方镇太重、君弱臣强的局面?局面?3 3。地方收权后结果会怎么样?。地方收权后结果会怎么样?4 4。你得出了什么认识?。你得出了什么认识?阅读与探究阅读与探究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一、中央集权的发展一、中央集权的发展3、北宋:、北宋:趋势趋势进一步加强进一步加强(1)措施:1 1)军事:收兵权,编禁军;)军事:收兵权,编禁军;2 2)行政:派文臣做知州,设通判负责监督)行政:派文臣做知州,设通判负责监督;3 3)财政:由中央掌控地方赋税开支。)财政:由中央掌控地方赋税开支。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2 2)评价:)评价:导致官僚机构和军队的臃肿,形导致官僚机构和军队的臃肿,形成成“三冗三冗”局面,为北宋埋下了积贫局面,为北宋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积弱的祸根。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一、中央集权的发展一、中央集权的发展4、元朝、元朝:趋势趋势完善并发展完善并发展(1 1)措施)措施:(2 2)评价:)评价:设行省制度设行省制度省下分设路、府、州、县省下分设路、府、州、县设宣慰司(掌管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掌管边远民族地区)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一。的一。它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它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地方分权地方分权集中中央集权中央集权从汉至元地方政治政治制度汉至元地方政治政治制度的演变特点的演变特点二 君主专制的演进z(1)秦朝丞相地位高)秦朝丞相地位高z(2)卫青等看汉武帝时期决策机构的变)卫青等看汉武帝时期决策机构的变化。化。史料链接:史料链接:汉武帝所用丞相十三人,下狱死汉武帝所用丞相十三人,下狱死者占其半,生者如田蚡、石庆、公孙弘辈,者占其半,生者如田蚡、石庆、公孙弘辈,只能装聋作哑,唯命是从而已。以至于讨只能装聋作哑,唯命是从而已。以至于讨论出兵边疆的大事,汉武帝竟说论出兵边疆的大事,汉武帝竟说“田蚡不田蚡不足与计足与计”。汉武帝如此重用内朝官,用近。汉武帝如此重用内朝官,用近臣、内朝来压制宰臣和外朝,所以当他拜臣、内朝来压制宰臣和外朝,所以当他拜公孙贺为相时,贺竟伏地大哭,不受印绶。公孙贺为相时,贺竟伏地大哭,不受印绶。汉武帝强化皇权的措施汉武帝强化皇权的措施皇 帝中朝外朝尚书令侍 中常 侍丞 相御史大夫太 尉 九 卿 决策机构执行机构有事上报中朝与中朝与外朝外朝v概念:何谓概念:何谓“中朝中朝”与与“外朝外朝”?v“中朝中朝”设置的原因是什么?它实质上是什么的设置的原因是什么?它实质上是什么的产物?产物?v发展趋势如何?发展趋势如何?萨萨孟孟武武先先生生在在中中国国历历代代中中央央政政制制载载:“天天子子畏畏帝帝权权旁旁落落,惧惧大大臣臣窃窃命命,欲欲收收其其权权于于近近臣臣,常常用用中中朝朝官官来来抑抑制制外外朝朝官官。历历时时既既久久,近近臣臣便便夺夺取取大大臣臣的的职职权权,因因此此外外朝朝官官乃乃退退居居于于备备员员的的地地位位,而而中中朝朝官官却却渐渐次次变变为为外外朝朝官官。中中朝朝官官一一旦旦演演变变为为外外朝朝官官,天天子子复复欲欲夺夺其其权权,而而更更信信任任其其他他近近臣臣。这这样样由由近近臣而大臣,演变不已。臣而大臣,演变不已。”(中朝中朝-尚书台尚书台-尚书省尚书省-三省三省)皇帝皇帝 中书省中书省(草拟、颁发诏令)(草拟、颁发诏令)尚书省尚书省(执行命令)(执行命令)门下省门下省(审核政令)(审核政令)相权一分为三。三省合作,相互牵制相权一分为三。三省合作,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以后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以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1.1.三省六部制是三省六部制是西汉西汉以后长期发展形成,至以后长期发展形成,至隋隋朝朝正式确立,正式确立,唐朝唐朝进一步完善。进一步完善。2 2、特点特点3 3、影响影响吏吏吏吏部部部部户户户户部部部部礼礼礼礼部部部部兵兵兵兵部部部部刑刑刑刑部部部部工工工工部部部部宋朝时期的中央集权体制宋朝时期的中央集权体制 中书门下枢密院皇帝财政行政军事(三司)度支盐铁户部参政知事(二府)削弱宰相权利削弱宰相权利皇帝总揽大权皇帝总揽大权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二、君主专制的演进二、君主专制的演进(1)汉朝:)汉朝:汉初,丞相位高权重;汉武帝时,形汉初,丞相位高权重;汉武帝时,形成内朝(重用亲信担任尚书令、侍中成内朝(重用亲信担任尚书令、侍中等)等)(2)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三省体制(即尚书、中书、门下)三省体制(即尚书、中书、门下)(3)隋唐:)隋唐: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4)宋朝:)宋朝: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5)元朝)元朝:设中书省,相权得到强化设中书省,相权得到强化西汉西汉唐朝唐朝宋朝宋朝基本特点基本特点削夺相权。削夺相权。a频繁任免丞频繁任免丞相。相。b设设“中朝中朝”(又称(又称“内朝内朝”)抑制以丞相)抑制以丞相为首的为首的“外朝外朝”的权力。的权力。实行多相制度,实行多相制度,三省最高长官都三省最高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参加政分为三,参加政事堂议事的其他事堂议事的其他官员身份亦等同官员身份亦等同于宰相。于宰相。设同中书门下设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参知平章事、参知政事等分化相政事等分化相权。权。相权的不断分散和削相权的不断分散和削弱,君权不断加强弱,君权不断加强 秀才看榜图秀才看榜图清代公布殿试结果的金榜清代公布殿试结果的金榜上图反映了中国古代的那种政治制度?上图反映了中国古代的那种政治制度?名名 称称时时 期期 标标 准准察举制察举制 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科举制汉汉 朝朝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隋唐宋元品品 行行门门 第第才才 学学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1、汉朝:、汉朝:察举制察举制2、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3、隋朝:、隋朝:首创科举制首创科举制4、唐宋元:、唐宋元:继承并完善科举制继承并完善科举制评价:评价: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有利于打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科举取仕,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科举取仕,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994年韩国再现科举科举考场宋代科举考试小结与评价地方分权地方分权集集中中中央集权中央集权集集中中皇皇帝帝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1 1、不断发展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发展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2 2、这种高度中央集权,造成地方官对、这种高度中央集权,造成地方官对中央和君主绝对依赖,难免人浮于事。中央和君主绝对依赖,难免人浮于事。3 3、地方没有相应的自主权,也难以实、地方没有相应的自主权,也难以实施有效的治理。施有效的治理。小 结z从汉至元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特征从汉至元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特征:(1 1)皇权不断加强,相权日益削弱皇权不断加强,相权日益削弱。(2 2)中央对地方的集权不断加强中央对地方的集权不断加强,行省,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3 3)历代王朝都)历代王朝都重视选官制度的建设重视选官制度的建设,科举制成为隋唐以后重要的选官制度。科举制成为隋唐以后重要的选官制度。汉承秦制有变化,武帝起用布衣相;汉承秦制有变化,武帝起用布衣相;魏晋南北有三省,隋唐六部完善它;魏晋南北有三省,隋唐六部完善它;宋代皇权更加强,制约宰相有办法;宋代皇权更加强,制约宰相有办法;参知政事分行政,三司财政约束它。参知政事分行政,三司财政约束它。元朝也设中书省,唐元中书要分开。元朝也设中书省,唐元中书要分开。君主专制的演进君主专制的演进(巧巧记方法记方法)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1 1、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是:、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是:()A A、削藩削藩 B B、郡国制郡国制 C C、推恩令推恩令 D D、分封制分封制 2 2、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A A、郡县制的实行郡县制的实行B B、郡国并行制的推行郡国并行制的推行 C C、三省六部制的推行三省六部制的推行D D、行省制度的创立行省制度的创立 3 3、元朝的行省制度,实质是继承并发展:(、元朝的行省制度,实质是继承并发展:()A A、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 B B、郡县制郡县制 C C、分封制分封制D D、科举制科举制 4 4、唐朝中期,政府要在某年的春天举行一次恩科来、唐朝中期,政府要在某年的春天举行一次恩科来 选拔人才,按当时的制度规定其工作程序是:(选拔人才,按当时的制度规定其工作程序是:()A A、尚书省尚书省中书省中书省门下省门下省礼部礼部 B B、中书省中书省门下省门下省尚书省尚书省礼部礼部 C C、门下省门下省中书省中书省尚书省尚书省礼部礼部 D D、尚书省尚书省门下省门下省中书省中书省礼部礼部 CDBB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5 5、下列关于三省六部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下列关于三省六部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A、确立于唐太宗时期确立于唐太宗时期 B B、门下省负责草拟和颁发诏令门下省负责草拟和颁发诏令C C、尚书省负责官吏的考核和任命尚书省负责官吏的考核和任命D D、分散了相权,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分散了相权,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6 6、元朝设立的最高行政机关是(、元朝设立的最高行政机关是():A A、中书省中书省 B B、中书门下中书门下C C、行中书省行中书省 D D、三省体制三省体制 7 7、汉朝选官实行的察举制,其选拔人才的依据是、汉朝选官实行的察举制,其选拔人才的依据是 A A、门第门第 B B、孝廉孝廉C C、进士进士 D D、名望名望8 8、我国古代采用科举取仕选拔人才的制度始于(、我国古代采用科举取仕选拔人才的制度始于()A A、汉朝汉朝 B B、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 C C、隋朝隋朝 D D、唐朝唐朝 DABC 9 9、阅读材料:、阅读材料:材料一材料一:汉初诸侯,惟张良出身最贵:汉初诸侯,惟张良出身最贵其余陈平、王陵、其余陈平、王陵、陆贾陆贾等皆白徒(农民)等皆白徒(农民)一时人才皆出其中,致身将相,一时人才皆出其中,致身将相,前此所未有也。盖秦汉间为天地一大变局。前此所未有也。盖秦汉间为天地一大变局。赵翼赵翼2222史札记史札记 材料二:材料二:西汉一代之制:凡为相者,就爵而言,必封侯西汉一代之制:凡为相者,就爵而言,必封侯丞相为百官之长,位高而权重。丞相为百官之长,位高而权重。西汉前半期西汉前半期“常以列侯为常以列侯为丞相丞相”中国宰相制度中国宰相制度 材料三材料三:武帝元封年间,名臣文武欲尽。汉兴功臣受封者百:武帝元封年间,名臣文武欲尽。汉兴功臣受封者百余人余人子孙骄溢,忘其先子孙骄溢,忘其先至太初(前至太初(前2 2世纪末)百余年间,世纪末)百余年间,见侯五,余皆坐法殒命亡国。见侯五,余皆坐法殒命亡国。武帝以后,宰相之材不能不武帝以后,宰相之材不能不取于列侯之外。取于列侯之外。(同上)(同上)材料四材料四:中朝,内朝也。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中朝,内朝也。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侍、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至至昭宣之世,大将军权兼中外昭宣之世,大将军权兼中外在内朝预闻政事。在内朝预闻政事。汉书汉书问:(1)材料一中所言“盖秦汉间为天地一大变局”指的是什么?(2)结合材料二、三,说明汉武帝选任丞相的渠道及原因。(3)材料四叙述的是什么制度?材料三、四叙述的汉代中央官制的变化反映了什么实质问题?由贵族将相变为布衣将相 汉武帝在列侯以外选任丞相。原因:列侯为丞相,位高权重,威胁皇权;列侯后代多腐败堕落、犯法丢爵。中外朝制度(或内朝制度)。实质是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