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血液---课件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241625835 上传时间:2024-07-11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1.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理学--血液---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生理学--血液---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生理学--血液---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章第三章 血液血液学习目标学习目标第第1节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节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第第2节节 血细胞血细胞第第3节节 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第第4节节 血量、血型与输血血量、血型与输血目标检测目标检测1PPT课件学学 习习 目目 标标 1 说出血液的组成。说出血细胞比容的概说出血液的组成。说出血细胞比容的概念、正常值和意义。解释血浆渗透压的形念、正常值和意义。解释血浆渗透压的形成及其生理作用。成及其生理作用。2说出各类血细胞的正常值和生理功能。解说出各类血细胞的正常值和生理功能。解释红细胞渗透脆性、红细胞悬浮稳定性和释红细胞渗透脆性、红细胞悬浮稳定性和血沉的概念,简述红细胞生成的调节。血沉的概念,简述红细胞生成的调节。上一页上一页下一页下一页返回返回主页主页2PPT课件 学学 习习 目目 标标3说出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抗凝系统的组说出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抗凝系统的组成,纤维蛋白溶解的概念和意义。成,纤维蛋白溶解的概念和意义。4说出说出ABO血型的划分及分型的依据,解释血型的划分及分型的依据,解释输血的原则输血的原则上一页上一页 下一页下一页返回返回主页主页3PPT课件第三章第三章 血液血液第一节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一、血液的组成一、血液的组成 (一)血细胞(一)血细胞 返回返回主页主页上一页上一页 下一页下一页返回返回主页主页4PPT课件血细胞比容血细胞比容1.1.概念:概念:书书3131页页 血细胞占全血容积的百分比血细胞占全血容积的百分比2.正常值:正常值:成年男性为成年男性为40%50%;女性为女性为37%48%。上一页上一页 下一页下一页返回返回主页主页5PPT课件(二)血浆(二)血浆1.1.主要成分主要成分(见图见图)2.2.血浆蛋白血浆蛋白:分为白蛋白、球蛋白和纤维蛋:分为白蛋白、球蛋白和纤维蛋白原三类。白原三类。上一页上一页 下一页下一页返回返回主页主页6PPT课件正常成人血浆蛋白含量及主要生理作用正常成人血浆蛋白含量及主要生理作用 血浆蛋白种类血浆蛋白种类 正常含量(正常含量(g/L)主要生理作用主要生理作用白蛋白(白蛋白(A)4048 形成胶体渗透压形成胶体渗透压球蛋白(球蛋白(G)1530 免疫功能免疫功能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原 24 参与血液凝固参与血液凝固 白蛋白与球蛋白的比值(白蛋白与球蛋白的比值(A/G)为)为1.52.5。上一页上一页 下一页下一页返回返回主页主页7PPT课件二、二、血液的理化特性血液的理化特性(一)颜色(一)颜色(二)比重(二)比重(三)粘度(三)粘度(四)血浆渗透压(四)血浆渗透压(五)血液的酸碱度(五)血液的酸碱度 上一页上一页 下一页下一页返回返回主页主页8PPT课件血浆渗透压的形成血浆渗透压的形成 1.1.血浆晶体渗透压血浆晶体渗透压是由血浆中无机盐等是由血浆中无机盐等小分子晶体物质形成的,小分子晶体物质形成的,80%80%来自来自NaNa+和和ClCl-。2.2.血浆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是由血浆蛋白等大分是由血浆蛋白等大分子物质形成的,子物质形成的,主要是白蛋白。主要是白蛋白。上一页上一页下一页下一页返回返回主页主页9PPT课件血浆渗透压的生理作用血浆渗透压的生理作用(1 1)血浆晶体渗透压)血浆晶体渗透压 调节调节细胞内外细胞内外的水平衡,对维持血的水平衡,对维持血细胞的正常形态和功能起重要作用。细胞的正常形态和功能起重要作用。上一页上一页下一页下一页返回返回主页主页10PPT课件等等 渗渗 溶溶 液液等渗溶液等渗溶液:是指溶液的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是指溶液的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常用的等渗溶液常用的等渗溶液:0.9%NaCl溶液和溶液和5%葡萄糖溶液。葡萄糖溶液。高于或低于血浆渗透压的溶液分别称为高渗溶液高于或低于血浆渗透压的溶液分别称为高渗溶液或低渗溶液。或低渗溶液。上一页上一页下一页下一页返回返回主页主页11PPT课件 (2)血浆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 因血浆蛋白不易透过毛细血管壁,血因血浆蛋白不易透过毛细血管壁,血浆胶体渗透压高于组织液胶体渗透压,故浆胶体渗透压高于组织液胶体渗透压,故血浆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能吸引组织液的水回到血能吸引组织液的水回到血管中来,以调节血管内外水平衡和维持血管中来,以调节血管内外水平衡和维持血容量容量。上一页上一页下一页下一页返回返回主页主页12PPT课件第第2节节 血细胞血细胞一、红细胞一、红细胞(一)红细胞的正常值(一)红细胞的正常值 性别性别 红细胞数红细胞数 血红蛋白含量血红蛋白含量 男性男性 (4.05.5)1012/L 120160g/L 女性女性 (3.55.0)1012/L 110150g/L上一页上一页下一页下一页返回返回主页主页13PPT课件(二)红细胞的生理特性(二)红细胞的生理特性1可塑变形性可塑变形性 红细胞在血管中流动时,常要挤过红细胞在血管中流动时,常要挤过口径比它小的毛细血管和血窦孔隙,这口径比它小的毛细血管和血窦孔隙,这时红细胞将发生变形,在通过之后又恢时红细胞将发生变形,在通过之后又恢复原状,这种变形称为可塑性变形。复原状,这种变形称为可塑性变形。上一页上一页 下一页下一页返回返回主页主页14PPT课件2渗透脆性渗透脆性指红细胞对低渗盐溶液具有一定的抵指红细胞对低渗盐溶液具有一定的抵抗力,这种抵抗力的大小用红细胞的抗力,这种抵抗力的大小用红细胞的渗透脆性加以表示。渗透脆性加以表示。红细胞的渗透脆性越大,对低渗溶液红细胞的渗透脆性越大,对低渗溶液的抵抗力越小。的抵抗力越小。上一页上一页下一页下一页返回返回主页主页15PPT课件3悬浮稳定性悬浮稳定性概念:概念:红细胞能相对稳定地悬浮于血浆中不红细胞能相对稳定地悬浮于血浆中不易下沉的特性称为易下沉的特性称为悬浮稳定性悬浮稳定性。红细胞悬浮稳定性的大小用红细胞悬浮稳定性的大小用红细胞沉红细胞沉降率降率表示。表示。上一页上一页下一页下一页返回返回主页主页16PPT课件红细胞沉降率红细胞沉降率(ESR,简称血沉),简称血沉)是指红细胞在第一小时末下沉的距离是指红细胞在第一小时末下沉的距离,表示红细胞表示红细胞沉降的速度。沉降的速度。正常成年正常成年男性为男性为015mm/h;女性为女性为020mm/h(魏氏法魏氏法)。血沉愈大,表示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愈小。血沉愈大,表示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愈小。上一页上一页下一页下一页返回返回主页主页17PPT课件(三)红细胞的生成与破坏(三)红细胞的生成与破坏1红细胞的生成红细胞的生成 特点:特点:体积由体积由大大变变小小小小 细胞核细胞核从有到无从有到无 胞质中血红蛋白胞质中血红蛋白上一页上一页下一页下一页返回返回主页主页18PPT课件红细胞生成红细胞生成与与常见贫血常见贫血红细胞生成红细胞生成常见贫血常见贫血造血部位造血部位骨髓骨髓再生障碍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主要原料主要原料铁和蛋白质铁和蛋白质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成熟因子成熟因子维生素维生素B12叶酸叶酸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调节因素调节因素促红细胞生成素促红细胞生成素雄激素雄激素肾性贫血肾性贫血上一页上一页 下一页下一页返回返回主页主页19PPT课件2红细胞的破坏红细胞的破坏 红细胞的平均寿命为红细胞的平均寿命为120天。天。流经肝、流经肝、脾时,被其中的巨脾时,被其中的巨噬细胞所吞噬破坏。噬细胞所吞噬破坏。上一页上一页 下一页下一页返回返回主页主页20PPT课件二、白二、白 细细 胞胞(一)白细胞的分类(一)白细胞的分类和正常值和正常值正常成人白细胞总数正常成人白细胞总数是:是:(4.010.0)109/L。分类计数为:分类计数为:种类种类含量含量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50%70%嗜酸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0.5%5%嗜碱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0%1%单核细胞单核细胞1%8%淋巴细胞淋巴细胞20%40%上一页上一页 下一页下一页返回返回主页主页21PPT课件(二)白细胞的生理功能(二)白细胞的生理功能主要通过吞噬作用和免疫功能,实现对机体的保护和防主要通过吞噬作用和免疫功能,实现对机体的保护和防御作用。御作用。白细胞白细胞主要功能主要功能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吞噬细菌、异物吞噬细菌、异物嗜碱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释放组胺、过敏性慢反应物质参与过释放组胺、过敏性慢反应物质参与过敏反应敏反应;释放肝素可抗凝释放肝素可抗凝嗜酸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减轻过敏反应、参与对蠕虫免疫减轻过敏反应、参与对蠕虫免疫上一页上一页 下一页下一页返回返回主页主页22PPT课件(二)白细胞的生理功能(二)白细胞的生理功能白细胞白细胞主要功能主要功能单核细胞单核细胞吞噬细菌、异物吞噬细菌、异物;识别、杀伤肿瘤细胞识别、杀伤肿瘤细胞;参与特异性免疫功能参与特异性免疫功能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参与特异性免疫参与特异性免疫上一页上一页 下一页下一页返回返回主页主页23PPT课件 三、血小板三、血小板(一)血小板的正常值(一)血小板的正常值正常成年人血小板数量为正常成年人血小板数量为 (100300)109/L血小板的平均寿命为血小板的平均寿命为 714天天上一页上一页 下一页下一页返回返回主页主页24PPT课件血小板的生理特征:1、黏附(血小板与非血小板表面黏着)2、聚焦(血小板之间相互黏着)3、释放(血小板受到刺激后、血小板颗粒中的储存物被排出)4、收缩(使血凝块回缩成较牢固的止血之血栓,堵住出血部位)5、吸附(血小板能吸附血浆中的凝血因子、是凝血因子增多、促进血液凝固和血栓的形成)25PPT课件 (二)血小板的主要生理功能(二)血小板的主要生理功能1维持血管内皮的完整性维持血管内皮的完整性 当血小板减少至当血小板减少至50109/L以下时可引起血小板减以下时可引起血小板减少性紫瘢。少性紫瘢。2参与生理性止血参与生理性止血 当血小板减少或血小板功能有缺陷时,出血时间当血小板减少或血小板功能有缺陷时,出血时间将延长,甚至出血不止。将延长,甚至出血不止。3参与血液凝固参与血液凝固上一页上一页 下一页下一页返回返回主页主页26PPT课件 第第3节节 血液凝固血液凝固 与纤维蛋白溶解与纤维蛋白溶解一、血液凝固一、血液凝固 血液凝固是指血液由流动的血液凝固是指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液体状态变成不能流动的变成不能流动的凝胶状态凝胶状态的过程。的过程。上一页上一页 下一页下一页返回返回主页主页27PPT课件(一)凝血因子(一)凝血因子是指血液或组织中直接参与凝血的物质。是指血液或组织中直接参与凝血的物质。特点:特点:除除因子因子外,其它凝血因子均存在于血浆中。外,其它凝血因子均存在于血浆中。因子因子、为为依赖维生素依赖维生素K凝血因子凝血因子。因子因子、都是都是无活性的酶原无活性的酶原。上一页上一页下一页下一页返回返回主页主页28PPT课件(二)血液凝固的过程(二)血液凝固的过程内源性激活途径内源性激活途径 外源性激活途径外源性激活途径 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 凝血酶原凝血酶原 凝血酶凝血酶 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纤维蛋白上一页上一页 下一页下一页返回返回主页主页29PPT课件血清血清血液凝固后血液凝固后12小时,血凝块会发生回小时,血凝块会发生回缩,并析出淡黄色的液体,即缩,并析出淡黄色的液体,即血清血清。血清与血浆的主要区别是:血清与血浆的主要区别是:血清中不含有凝血过程中被消耗掉血清中不含有凝血过程中被消耗掉的一些凝血因子。的一些凝血因子。上一页上一页 下一页下一页返回返回主页主页30PPT课件(三)抗凝系统(三)抗凝系统 血浆中最重要的抗凝物质血浆中最重要的抗凝物质1.抗凝血酶抗凝血酶 能与某些凝血因子结合并使之灭活而抗凝。能与某些凝血因子结合并使之灭活而抗凝。2.肝素肝素 临床广泛用于防治血栓性疾病。临床广泛用于防治血栓性疾病。上一页上一页 下一页下一页返回返回主页主页31PPT课件(四)凝血过程的(四)凝血过程的延缓延缓 和和加速加速影响因素影响因素加快加快减慢或抗凝减慢或抗凝接触面接触面粗糙粗糙光滑光滑温度温度适当的升温适当的升温低温低温化学物质化学物质维生素维生素K草酸盐、柠檬酸盐、肝素草酸盐、柠檬酸盐、肝素上一页上一页 下一页下一页返回返回主页主页32PPT课件二、纤维蛋白溶解二、纤维蛋白溶解 一、概念一、概念 血凝块中纤维蛋白被血浆中的纤维蛋白溶解血凝块中纤维蛋白被血浆中的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系统分解液化分解液化的过程。的过程。二、意义二、意义 保持生理情况下保持生理情况下血管内血液不凝血管内血液不凝、损伤出血、损伤出血时时限制凝血的发展限制凝血的发展和维持血管内和维持血管内血流的通畅血流的通畅。上一页上一页 下一页下一页返回返回主页主页33PPT课件第第4节节 血量、血型与输血血量、血型与输血 一、一、血量血量血量是指人体内血液的总量。足够的血量是形成血量是指人体内血液的总量。足够的血量是形成正常血压的前提。正常血压的前提。正常成人的血量约为正常成人的血量约为体重的体重的7%8%。分为循环血量和储存血量两部分。分为循环血量和储存血量两部分。上一页上一页 下一页下一页返回返回主页主页34PPT课件二、血型与输血二、血型与输血 (一一)ABO)ABO血型系统血型系统 1 1ABOABO血型的血型的分型依据分型依据 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A A抗原和抗原和B B抗原)抗原)的有无和种类的有无和种类 上一页上一页下一页下一页返回返回主页主页35PPT课件ABO血型系统的分型血型系统的分型 血血 型型 红细胞膜上的抗原红细胞膜上的抗原 血清中的抗体血清中的抗体A型型 A 抗抗BB型型 B 抗抗AAB型型 A和和B 无无0型型 无无 抗抗A和抗和抗B上一页上一页下一页下一页返回返回主页主页36PPT课件2血型与输血血型与输血 红细胞凝集反应:红细胞凝集反应:上一页上一页 下一页下一页返回返回主页主页37PPT课件2血型与输血血型与输血 输血的原则输血的原则 输同型血输同型血输血前应首先鉴定血型,并常规进行交叉配血试输血前应首先鉴定血型,并常规进行交叉配血试验,以确保血型鉴定无误并避免其它不相容的验,以确保血型鉴定无误并避免其它不相容的血型或亚型的影响。血型或亚型的影响。上一页上一页下一页下一页返回返回主页主页38PPT课件交交 叉叉 配配 血血 试试 验验 上一页上一页下一页下一页返回返回主页主页39PPT课件 交叉配血试验结果及临床意义交叉配血试验结果及临床意义主侧反应主侧反应次侧反应次侧反应 临床意义临床意义 配血相合配血相合 可以进行输血可以进行输血 配血基本相合配血基本相合只能在没有同型血的紧急情况下少量而只能在没有同型血的紧急情况下少量而缓慢地输血缓慢地输血 配血不合配血不合 不能输血。不能输血。返回返回主页主页上一页上一页 下一页下一页返回返回主页主页40PPT课件目目 标标 检检 测测 1血浆胶体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胶体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 A红细胞数量红细胞数量 B白细胞数量白细胞数量 C白蛋白含量白蛋白含量 D无机盐含量无机盐含量 E葡萄糖含量葡萄糖含量上一页上一页 下一页下一页返回返回主页主页41PPT课件目目 标标 检检 测测 2形成血浆晶体渗透压的主要物质是形成血浆晶体渗透压的主要物质是 A白蛋白白蛋白 B球蛋白球蛋白 CNaCl DHb E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原 上一页上一页 下一页下一页返回返回主页主页42PPT课件目目 标标 检检 测测 3调节细胞内外水平衡的主要因素是调节细胞内外水平衡的主要因素是 A血浆晶体渗透压血浆晶体渗透压 B血浆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 C组织液胶体渗透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 D组织液静水压组织液静水压 E血浆总渗透压血浆总渗透压上一页上一页 下一页下一页返回返回主页主页43PPT课件目目 标标 检检 测测 4调节血管内外水平衡的主要因素是调节血管内外水平衡的主要因素是 A血浆晶体渗透压血浆晶体渗透压 B血浆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 C血浆总渗透压血浆总渗透压 D组织液胶体渗透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 E组织液静水压组织液静水压 上一页上一页下一页下一页返回返回主页主页44PPT课件目目 标标 检检 测测5 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 A起保护和防御作用起保护和防御作用 B缓冲血液的酸碱变化缓冲血液的酸碱变化 C形成渗透压形成渗透压 D运输氧和二氧化碳运输氧和二氧化碳 E参与生理性止血参与生理性止血上一页上一页 下一页下一页返回返回主页主页45PPT课件目目 标标 检检 测测 6 成年女性血液检查的下列数据中,不正常的是成年女性血液检查的下列数据中,不正常的是A、白细胞数、白细胞数8.0109/L B、红细胞数、红细胞数4.51012/L C、血小板数、血小板数230109/L D、血红蛋白、血红蛋白135g/L E、淋巴细胞占、淋巴细胞占60%上一页上一页下一页下一页返回返回主页主页46PPT课件目目 标标 检检 测测 7 一个体重一个体重50公斤的正常成人,其血液总量为公斤的正常成人,其血液总量为 A4.5-5.0L B4.0-4.4L C3.5-4.0L D2.5-3.5L E2.5-1.5L上一页上一页下一页下一页返回返回主页主页47PPT课件目目 标标 检检 测测 8 血型的划分依据是血型的划分依据是 A红细胞膜上特异抗原的有无和种类红细胞膜上特异抗原的有无和种类 B血清中抗体的有无和类别血清中抗体的有无和类别 C交叉配血情况交叉配血情况 D凝集原和凝集素配合情况凝集原和凝集素配合情况 E红细胞膜上抗体的有无和类别红细胞膜上抗体的有无和类别上一页上一页下一页下一页返回返回主页主页48PPT课件目目 标标 检检 测测 9 某人的红细胞与某人的红细胞与B型血的血清凝集,而其血清与型血的血清凝集,而其血清与B型血型血红细胞不凝集,此人的血型应为红细胞不凝集,此人的血型应为 AA型型 BB型型 CAB型型 DO型型 ERh阳性阳性上一页上一页 下一页下一页返回返回主页主页49PPT课件目目 标标 检检 测测 10 交叉配血试验为下列哪种情况时最适合输血交叉配血试验为下列哪种情况时最适合输血 A主侧、次侧都凝集主侧、次侧都凝集 B主侧凝集,次侧不凝集主侧凝集,次侧不凝集 C主侧、次侧都不凝集主侧、次侧都不凝集 D主侧不凝集,次侧凝集主侧不凝集,次侧凝集 E以上都适合以上都适合 上一页上一页返回返回主页主页50PPT课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