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台湾的早期历史课件

上传人:29 文档编号:241596122 上传时间:2024-07-08 格式:PPT 页数:14 大小:77.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讲-台湾的早期历史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第一讲-台湾的早期历史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一讲-台湾的早期历史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讲 台湾的早期历史n n早期居民 n n早期居民的社会生活 n n台湾与大陆联系的建立 第一讲 台湾的早期历史早期居民 1一.早期居民n n 来源有二来源有二:n n大陆移民大陆移民,成为泰雅成为泰雅,赛夏赛夏,布农等族的祖先布农等族的祖先;n n南岛语族南岛语族,从菲律宾群岛从菲律宾群岛,印度尼西亚各群印度尼西亚各群岛及中南半岛迁入台湾岛及中南半岛迁入台湾,成为鲁凯成为鲁凯,雅美雅美,阿阿美美,卑南族的祖先卑南族的祖先.一.早期居民 来源有二:21、大陆移民 西北南下西北南下-西南地区西南地区-百濮族百濮族n n蒙古人种蒙古人种-东瓯东瓯 闽越闽越-台台n n 东部沿海南下东部沿海南下-百越百越-n n 南越南越1、大陆移民 西北南下-3迁台时间:迁台时间:n n约在新石器中期或晚期约在新石器中期或晚期约在新石器中期或晚期约在新石器中期或晚期.有一支越族进入台湾北部有一支越族进入台湾北部有一支越族进入台湾北部有一支越族进入台湾北部,与先前的矮黑人融合与先前的矮黑人融合与先前的矮黑人融合与先前的矮黑人融合,成为泰雅成为泰雅成为泰雅成为泰雅,赛夏赛夏赛夏赛夏,布农布农布农布农,朱瓯朱瓯朱瓯朱瓯等族的祖先。等族的祖先。等族的祖先。等族的祖先。“至今仍保持有古代越至今仍保持有古代越至今仍保持有古代越至今仍保持有古代越,濮诸族的一濮诸族的一濮诸族的一濮诸族的一些文化特征些文化特征些文化特征些文化特征,如缺齿、去毛、文身、琼面、猎首、如缺齿、去毛、文身、琼面、猎首、如缺齿、去毛、文身、琼面、猎首、如缺齿、去毛、文身、琼面、猎首、吹口琴、着贯头衣、住干栏屋、行崖葬及室内葬、吹口琴、着贯头衣、住干栏屋、行崖葬及室内葬、吹口琴、着贯头衣、住干栏屋、行崖葬及室内葬、吹口琴、着贯头衣、住干栏屋、行崖葬及室内葬、腰机纺织以及父子联名等腰机纺织以及父子联名等腰机纺织以及父子联名等腰机纺织以及父子联名等,而和南方诸族有很大的而和南方诸族有很大的而和南方诸族有很大的而和南方诸族有很大的差异。差异。差异。差异。”台湾学者认为台湾学者认为台湾学者认为台湾学者认为,第四纪出现的几次海进与海退第四纪出现的几次海进与海退第四纪出现的几次海进与海退第四纪出现的几次海进与海退(12000-4500B.C)(12000-4500B.C)时时时时,大陆人进入台湾。大陆人进入台湾。大陆人进入台湾。大陆人进入台湾。迁台时间:约在新石器中期或晚期.有一支越族进入台湾北部,与先42、南洋群岛移民n n越人越人,濮人濮人-中印半岛中印半岛-南洋群岛南洋群岛-原原马来人马来人(与印度奈西安人结合与印度奈西安人结合)-菲律宾菲律宾-台湾台湾(鲁凯人鲁凯人,排湾人排湾人,雅美人雅美人,阿美人阿美人,卑卑南人南人)n n 从体质从体质,语言语言,文化特征文化特征,神话传说诸方面神话传说诸方面的比较看的比较看,台湾土著与南洋诸岛的马来人有台湾土著与南洋诸岛的马来人有很多相似之处。很多相似之处。(神话传说神话传说)2、南洋群岛移民越人,濮人-中印半岛-南洋群岛-53、当代原住民状况n n高山族、平埔族高山族、平埔族n n清代时称清代时称“生番生番”、“野番野番”、“熟番熟番”、“土番土番”n n现今台湾原住民大约有现今台湾原住民大约有34万人。万人。3、当代原住民状况高山族、平埔族6高山族,亦称山胞n n泰雅族:南投县埔里镇以北的南投、台中、花莲、泰雅族:南投县埔里镇以北的南投、台中、花莲、泰雅族:南投县埔里镇以北的南投、台中、花莲、泰雅族:南投县埔里镇以北的南投、台中、花莲、宣兰县、台北县的雪山山麓,现有宣兰县、台北县的雪山山麓,现有宣兰县、台北县的雪山山麓,现有宣兰县、台北县的雪山山麓,现有6 6万余人,为山万余人,为山万余人,为山万余人,为山胞三大族之一。胞三大族之一。胞三大族之一。胞三大族之一。n n布农族:山胞三大族之一,分布在南投县南部,布农族:山胞三大族之一,分布在南投县南部,布农族:山胞三大族之一,分布在南投县南部,布农族:山胞三大族之一,分布在南投县南部,花莲县西部,高雄县和台东县的中心山脉南部山花莲县西部,高雄县和台东县的中心山脉南部山花莲县西部,高雄县和台东县的中心山脉南部山花莲县西部,高雄县和台东县的中心山脉南部山区。区。区。区。n n排湾族:山胞三大族之一,分布在屏东、台东两排湾族:山胞三大族之一,分布在屏东、台东两排湾族:山胞三大族之一,分布在屏东、台东两排湾族:山胞三大族之一,分布在屏东、台东两县的山地之中。县的山地之中。县的山地之中。县的山地之中。n n赛夏族:新竹和苗栗县的东部山区,南北两支,赛夏族:新竹和苗栗县的东部山区,南北两支,赛夏族:新竹和苗栗县的东部山区,南北两支,赛夏族:新竹和苗栗县的东部山区,南北两支,善竹器。善竹器。善竹器。善竹器。n n邹邹邹邹 族:嘉义、南投、高雄县交界山区。族:嘉义、南投、高雄县交界山区。族:嘉义、南投、高雄县交界山区。族:嘉义、南投、高雄县交界山区。n n鲁凯族:高雄、屏东和台东县交界区。鲁凯族:高雄、屏东和台东县交界区。鲁凯族:高雄、屏东和台东县交界区。鲁凯族:高雄、屏东和台东县交界区。n n卑南族:台东县西北部地区。卑南族:台东县西北部地区。卑南族:台东县西北部地区。卑南族:台东县西北部地区。n n阿美族:花莲与台东交界的平原和山麓,人口超阿美族:花莲与台东交界的平原和山麓,人口超阿美族:花莲与台东交界的平原和山麓,人口超阿美族:花莲与台东交界的平原和山麓,人口超过泰雅。过泰雅。过泰雅。过泰雅。n n雅美族:现有三、四万人,生活于兰屿岛。雅美族:现有三、四万人,生活于兰屿岛。雅美族:现有三、四万人,生活于兰屿岛。雅美族:现有三、四万人,生活于兰屿岛。高山族,亦称山胞泰雅族:南投县埔里镇以北的南投、台中、花莲、7平埔族n n平埔族生活在西部平原地区,在大陆移民来台湾时,双方平埔族生活在西部平原地区,在大陆移民来台湾时,双方平埔族生活在西部平原地区,在大陆移民来台湾时,双方平埔族生活在西部平原地区,在大陆移民来台湾时,双方来往密切。经过长期的历史演变,已经汉化,其语言、习来往密切。经过长期的历史演变,已经汉化,其语言、习来往密切。经过长期的历史演变,已经汉化,其语言、习来往密切。经过长期的历史演变,已经汉化,其语言、习俗、制度、文化大都已改变或消失。自据时期大约还有俗、制度、文化大都已改变或消失。自据时期大约还有俗、制度、文化大都已改变或消失。自据时期大约还有俗、制度、文化大都已改变或消失。自据时期大约还有3 3至至至至6 6万人。万人。万人。万人。19981998年年年年9 9月月月月2020日,平埔族后裔和平埔族学者成立日,平埔族后裔和平埔族学者成立日,平埔族后裔和平埔族学者成立日,平埔族后裔和平埔族学者成立“平埔族学会平埔族学会平埔族学会平埔族学会”,从事相关研究。现存平埔十族概况如下:,从事相关研究。现存平埔十族概况如下:,从事相关研究。现存平埔十族概况如下:,从事相关研究。现存平埔十族概况如下:n n凯达梅兰族:原分布于台北盆地,主要社群有社,现凯达梅兰族:原分布于台北盆地,主要社群有社,现凯达梅兰族:原分布于台北盆地,主要社群有社,现凯达梅兰族:原分布于台北盆地,主要社群有社,现大多不明。大多不明。大多不明。大多不明。n n雷朗族:台北县和桃园县的一些地区。雷朗族:台北县和桃园县的一些地区。雷朗族:台北县和桃园县的一些地区。雷朗族:台北县和桃园县的一些地区。n n卡瓦兰族:生活在宣兰平原,有社,现住宣兰、花莲卡瓦兰族:生活在宣兰平原,有社,现住宣兰、花莲卡瓦兰族:生活在宣兰平原,有社,现住宣兰、花莲卡瓦兰族:生活在宣兰平原,有社,现住宣兰、花莲沿海公路沿线。沿海公路沿线。沿海公路沿线。沿海公路沿线。n n道卡斯族:分布于新竹、苗粟、台中的沿海平原一带,主道卡斯族:分布于新竹、苗粟、台中的沿海平原一带,主道卡斯族:分布于新竹、苗粟、台中的沿海平原一带,主道卡斯族:分布于新竹、苗粟、台中的沿海平原一带,主要有个社群,现存不少。要有个社群,现存不少。要有个社群,现存不少。要有个社群,现存不少。n n拍宰海族:共社,现分布在台中县、丰原及南投埔里拍宰海族:共社,现分布在台中县、丰原及南投埔里拍宰海族:共社,现分布在台中县、丰原及南投埔里拍宰海族:共社,现分布在台中县、丰原及南投埔里镇。镇。镇。镇。n n拍瀑拉族:活动于南投埔里镇一带沿海平原。拍瀑拉族:活动于南投埔里镇一带沿海平原。拍瀑拉族:活动于南投埔里镇一带沿海平原。拍瀑拉族:活动于南投埔里镇一带沿海平原。n n巴布萨族:共社,分布于彰化平原、台中盆地及南投县巴布萨族:共社,分布于彰化平原、台中盆地及南投县巴布萨族:共社,分布于彰化平原、台中盆地及南投县巴布萨族:共社,分布于彰化平原、台中盆地及南投县埔里镇。埔里镇。埔里镇。埔里镇。n n洪雅族:活动区域在台中县雾峰乡以南,台南县新营镇以洪雅族:活动区域在台中县雾峰乡以南,台南县新营镇以洪雅族:活动区域在台中县雾峰乡以南,台南县新营镇以洪雅族:活动区域在台中县雾峰乡以南,台南县新营镇以北的靠山平原,社,现居南投县埔里镇。北的靠山平原,社,现居南投县埔里镇。北的靠山平原,社,现居南投县埔里镇。北的靠山平原,社,现居南投县埔里镇。n n西拉雅族:分布在嘉南平原一带。西拉雅族:分布在嘉南平原一带。西拉雅族:分布在嘉南平原一带。西拉雅族:分布在嘉南平原一带。n n水沙连族:主要分布于日月潭附近。水沙连族:主要分布于日月潭附近。水沙连族:主要分布于日月潭附近。水沙连族:主要分布于日月潭附近。平埔族平埔族生活在西部平原地区,在大陆移民来台湾时,双方来往8二早期居民的社会生活 1旧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n n此期台湾的人类遗址有两处:台南左镇乡此期台湾的人类遗址有两处:台南左镇乡的人类顶骨化石遗址;台东长滨乡的八仙的人类顶骨化石遗址;台东长滨乡的八仙洞遗址。洞遗址。n n“左镇人左镇人”属于旧石器时代后期,距今有属于旧石器时代后期,距今有23万年;长滨乡文化距今万年;长滨乡文化距今150005000年。年。n n生活状况:生活状况:渔猎,捕捞,采集为生;渔猎,捕捞,采集为生;较高的骨器制造技术;较高的骨器制造技术;用火。用火。二早期居民的社会生活 1旧石器时代92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n n文化代表:大坌坑文化;凤鼻头文化;圆文化代表:大坌坑文化;凤鼻头文化;圆山文化;麒麟文化。山文化;麒麟文化。n n生活状况:生活状况:生活范围扩大,渔猎技术进生活范围扩大,渔猎技术进步,如石斧,石锛,骨角鱼叉;步,如石斧,石锛,骨角鱼叉;农业种植业开始出现;农业种植业开始出现;生产工具从打制石器到磨制石器的发展;生产工具从打制石器到磨制石器的发展;开始烧制陶器;开始烧制陶器;洞穴居住到建筑房屋的发展。洞穴居住到建筑房屋的发展。2新石器时代10三台湾与大陆联系的建立1早期的史籍记载早期的史籍记载n n三国时期:三国志三国时期:三国志卷卷60全宗传全宗传/卷卷47孙权传;丹阳太守沈莹于孙权传;丹阳太守沈莹于264280年年间写成临海水土志,是关于台湾的最间写成临海水土志,是关于台湾的最早记载;公元早记载;公元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诸年,孙权派将军卫温,诸葛直率一万官兵葛直率一万官兵“浮海求夷洲及覃洲(今浮海求夷洲及覃洲(今日本)日本)”,到达了夷洲(即今日之台湾)。,到达了夷洲(即今日之台湾)。n n隋代:隋书隋代:隋书卷卷81流求国传,隋炀帝流求国传,隋炀帝于公元于公元607,610年两次派兵到达流求。年两次派兵到达流求。三台湾与大陆联系的建立1早期的史籍记载112宋元朝澎湖驻军与巡检司的设立宋元朝澎湖驻军与巡检司的设立n n宋代之后,大陆居民大批前往澎湖,从事粮食和宋代之后,大陆居民大批前往澎湖,从事粮食和宋代之后,大陆居民大批前往澎湖,从事粮食和宋代之后,大陆居民大批前往澎湖,从事粮食和经济作物的种植。宋朝政府在此设守兵,建制上经济作物的种植。宋朝政府在此设守兵,建制上经济作物的种植。宋朝政府在此设守兵,建制上经济作物的种植。宋朝政府在此设守兵,建制上将澎湖划为福建晋江县(今泉州)管辖。将澎湖划为福建晋江县(今泉州)管辖。将澎湖划为福建晋江县(今泉州)管辖。将澎湖划为福建晋江县(今泉州)管辖。n n史料依据:楼钥:汪公行状史料依据:楼钥:汪公行状史料依据:楼钥:汪公行状史料依据:楼钥:汪公行状 真德秀:申枢密院措置沿海事宜状真德秀:申枢密院措置沿海事宜状真德秀:申枢密院措置沿海事宜状真德秀:申枢密院措置沿海事宜状 赵汝适:诸藩志赵汝适:诸藩志赵汝适:诸藩志赵汝适:诸藩志n n元代后,大陆人口大批迁往澎湖,并致力开拓台元代后,大陆人口大批迁往澎湖,并致力开拓台元代后,大陆人口大批迁往澎湖,并致力开拓台元代后,大陆人口大批迁往澎湖,并致力开拓台湾本岛,元王朝亦开始经营台湾地区。湾本岛,元王朝亦开始经营台湾地区。湾本岛,元王朝亦开始经营台湾地区。湾本岛,元王朝亦开始经营台湾地区。n n史料依据:汪大渊岛夷志略,史料依据:汪大渊岛夷志略,史料依据:汪大渊岛夷志略,史料依据:汪大渊岛夷志略,1291129712911297年间,元朝为便于在流求的活动,在澎湖设置了年间,元朝为便于在流求的活动,在澎湖设置了年间,元朝为便于在流求的活动,在澎湖设置了年间,元朝为便于在流求的活动,在澎湖设置了巡检司,隶属晋江县。巡检司,隶属晋江县。巡检司,隶属晋江县。巡检司,隶属晋江县。2宋元朝澎湖驻军与巡检司的设立123明代汉人迁台活动明代汉人迁台活动n n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在东南沿海实行迁界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在东南沿海实行迁界移民,坚壁清野的政策,但并不能阻止大移民,坚壁清野的政策,但并不能阻止大陆居民迁台的趋势。陆居民迁台的趋势。n n移民来源:移民来源:渔民渔民 海盗商人,如林凤,颜思齐郑芝龙集团;海盗商人,如林凤,颜思齐郑芝龙集团;流民流民3明代汉人迁台活动134“台湾台湾”名称的由来名称的由来n n 三国时期,称三国时期,称“夷洲夷洲”;n n隋唐之际,以及宋元皆称流求;隋唐之际,以及宋元皆称流求;n n明人不察,乃称东番。明人不察,乃称东番。n n至明带末年,始称台湾,至明带末年,始称台湾,n n1683年清朝设台湾府,始统称之。年清朝设台湾府,始统称之。4“台湾”名称的由来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