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讲砌体结构抗震设计课件

上传人:txadgkn****dgknqu... 文档编号:241591794 上传时间:2024-07-07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9.7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讲砌体结构抗震设计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第七讲砌体结构抗震设计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第七讲砌体结构抗震设计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七讲 砌体结构抗震性能砌体房屋的震害砌体结构房屋概念设计砌体房屋的分析方法墙体抗震承载力与变形性能墙体抗震试验方法第七讲 砌体结构抗震性能砌体房屋的震害1 大量震害表明传统的砌体结构抗震性能较差:大量震害表明传统的砌体结构抗震性能较差:1923 1923年日本关东大地震,东京约有砖石结构房屋年日本关东大地震,东京约有砖石结构房屋70007000栋,几乎全部栋,几乎全部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1948 1948年原苏联阿什哈巴德地震,砖石结构房屋的破坏和倒塌率达到年原苏联阿什哈巴德地震,砖石结构房屋的破坏和倒塌率达到70%-80%70%-80%。1976 1976年唐山地震,对烈度为年唐山地震,对烈度为1010度、度、1111度区的度区的123123栋栋2-82-8层砖混结构房层砖混结构房屋调查,倒塌率为屋调查,倒塌率为63.2%63.2%,严重破坏为,严重破坏为23.6%23.6%,尚能修复使用的,尚能修复使用的4.2%4.2%,实,实际破坏率达际破坏率达95.8%95.8%。抗震性能差的原因:抗震性能差的原因:1 1、刚度大、自重大,地震作用也大;、刚度大、自重大,地震作用也大;2 2、砌体材料质脆、砌体材料质脆,抗剪、抗拉、抗弯强度低抗剪、抗拉、抗弯强度低,地震作用下极易出现裂缝地震作用下极易出现裂缝;3 3、受施工质量的影响较大、受施工质量的影响较大;如砂浆不饱满如砂浆不饱满,易出现裂缝易出现裂缝,减弱抗震性能。减弱抗震性能。1 砌体房屋的震害 大量震害表明传统的砌体结构抗震性能较差:1923年21)1)全部倒塌全部倒塌房屋整体性好,而底层强度不足时;房屋整体性好,而底层强度不足时;房屋整体性不好,而上层墙体过于弱时;房屋整体性不好,而上层墙体过于弱时;2)2)上部倒塌上部倒塌房屋上层自重大,刚度差;房屋上层自重大,刚度差;上层砌体强度过弱,整体性差时;上层砌体强度过弱,整体性差时;3)3)局部倒塌局部倒塌个别部位的整体性特别差,纵墙与横墙间联系不好,个别部位的整体性特别差,纵墙与横墙间联系不好,平面或立面有显著的局部突出,抗震缝处理不当等;平面或立面有显著的局部突出,抗震缝处理不当等;外纵墙全部脱开横墙外纵墙全部脱开横墙而坍塌是较常见的震害。而坍塌是较常见的震害。1.1 倒塌倒塌1)全部倒塌房屋整体性好,而底层强度不足时;房屋整体性不好,31.2 1.2 裂缝裂缝抗剪承载力不足抗剪承载力不足,产生裂缝产生裂缝,主要有主要有“X”“X”形、水平和竖向三种类型。形、水平和竖向三种类型。1)“X”1)“X”形裂缝形裂缝 墙体在竖向压力和反复水平剪力作用产生的裂缝。墙体在竖向压力和反复水平剪力作用产生的裂缝。常出现常出现“X”“X”形裂缝的位置:形裂缝的位置:与主震方向平行的墙体;与主震方向平行的墙体;在横向,房屋两端的山墙;在横向,房屋两端的山墙;在纵向,窗间墙。在纵向,窗间墙。若主震方向与横纵墙成某一角度时,常在房屋的角部出现局部倒塌。若主震方向与横纵墙成某一角度时,常在房屋的角部出现局部倒塌。1.2 裂缝抗剪承载力不足,产生裂缝,主要有“X”形、水平和42)2)水平裂缝水平裂缝 大都发生于外纵墙窗口的上下皮处。大都发生于外纵墙窗口的上下皮处。当房屋纵向承重,横墙间距大而屋盖刚度弱时,纵墙出平面当房屋纵向承重,横墙间距大而屋盖刚度弱时,纵墙出平面受弯产生水平裂缝。受弯产生水平裂缝。3)3)竖向裂缝竖向裂缝 大都发生于横纵墙交接处或变化较大的两部体系的交接处。大都发生于横纵墙交接处或变化较大的两部体系的交接处。2)水平裂缝 大都发生于外纵墙窗口的上下皮处。5第七讲砌体结构抗震设计课件6第七讲砌体结构抗震设计课件7第七讲砌体结构抗震设计课件81.3 1.3 其它破坏其它破坏 楼梯间的墙体一般震害较重。楼梯间的墙体一般震害较重。横墙间距小,抗剪刚度大;横墙间距小,抗剪刚度大;1)1)楼梯间破坏楼梯间破坏 原因是:原因是:空间刚度较小;空间刚度较小;墙体有削弱等;墙体有削弱等;突出屋面的屋顶间(电梯机房、水箱间等)、烟囱、女儿墙,突出屋面的屋顶间(电梯机房、水箱间等)、烟囱、女儿墙,由于由于“鞭端效应鞭端效应”引起破坏。引起破坏。2)2)房屋附属物房屋附属物 房屋附属物的破坏比下部主体结构破坏严重。房屋附属物的破坏比下部主体结构破坏严重。6 6度区有所破坏,度区有所破坏,7 7度区普遍破坏,度区普遍破坏,8-98-9度区几乎全部破坏或倒塌。度区几乎全部破坏或倒塌。3)3)楼板和屋盖楼板和屋盖楼板和屋盖是地震时传递水平地震作用的主要构件。楼板和屋盖是地震时传递水平地震作用的主要构件。对于预制板楼板、楼盖,由于整体性较差、板缝偏小混凝土对于预制板楼板、楼盖,由于整体性较差、板缝偏小混凝土灌缝不够密实,地震时易于拉裂。灌缝不够密实,地震时易于拉裂。9 9度以上地区,由于墙体开裂、度以上地区,由于墙体开裂、错位、倒塌引起楼板、楼盖掉落。预制板端部搁置长度过短或无错位、倒塌引起楼板、楼盖掉落。预制板端部搁置长度过短或无可靠的板与板及板与墙的拉接措施,也造成震害。可靠的板与板及板与墙的拉接措施,也造成震害。1.3 其它破坏 楼梯间的墙体一般震害较重。横墙间距小92.1 2.1 平立面布置要规则平立面布置要规则2.2 2.2 房屋高度、层数、层高要限制房屋高度、层数、层高要限制房屋平面最好为矩形。房屋平面最好为矩形。1 1)一般情况下,层数和总高度不应超过下表)一般情况下,层数和总高度不应超过下表-618721721190混凝土小砌块混凝土小砌块-5156187211904126187217212404126187821824240普通粘土砖普通粘土砖层数层数高度高度层数层数高度高度层数层数高度高度层数层数高度高度6789烈度烈度最小最小(mm)房屋类别房屋类别多孔粘土砖多孔粘土砖2 2)对医院、教学楼等及横墙较少的多层砌体房屋,总高度应比前表)对医院、教学楼等及横墙较少的多层砌体房屋,总高度应比前表的规定降低的规定降低3m,3m,层数相应减少一层;各层横墙很少的多层砌体房屋,层数相应减少一层;各层横墙很少的多层砌体房屋,还应根据具体情况再适当降低总高度和减少层数。还应根据具体情况再适当降低总高度和减少层数。2 概念设计2.1 平立面布置要规则2.2 房屋高度、层数、层高要限制房103 3)横墙较少的多层砌体住宅楼,当按规定采取加强措施并满足抗震承)横墙较少的多层砌体住宅楼,当按规定采取加强措施并满足抗震承载力要求时,其高度和层数可按上表采用。载力要求时,其高度和层数可按上表采用。4 4)砖和砌快承重房屋的层高不应超过)砖和砌快承重房屋的层高不应超过3.6m3.6m。2.3 2.3 房屋高宽比的限制房屋高宽比的限制 抗震规范对多层砌体房屋不要求作整体弯曲的承载力验算。为了使抗震规范对多层砌体房屋不要求作整体弯曲的承载力验算。为了使多层砌体房屋有足够的稳定性和整体抗弯能力,房屋的高宽比应满足下多层砌体房屋有足够的稳定性和整体抗弯能力,房屋的高宽比应满足下表:表:房屋高宽比:房屋总高度与总宽度的最大比值。房屋高宽比:房屋总高度与总宽度的最大比值。烈度烈度6 789最大高宽比最大高宽比2.52.52.01.5房屋高宽比的限值表房屋高宽比的限值表3)横墙较少的多层砌体住宅楼,当按规定采取加强措施并满足抗震112.4 2.4 抗震横墙间距的限制抗震横墙间距的限制 横向地震作用主要由横墙承受。横墙间距较大时,楼盖横向地震作用主要由横墙承受。横墙间距较大时,楼盖水平刚度变小,不能将横向水平地震作用有效传递到横墙,水平刚度变小,不能将横向水平地震作用有效传递到横墙,致使纵墙发生较大出平面弯曲变形,造成纵墙倒塌。致使纵墙发生较大出平面弯曲变形,造成纵墙倒塌。471111木楼、屋盖木楼、屋盖7111515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屋盖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屋盖11151818现浇或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楼、屋盖现浇或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楼、屋盖9876烈度烈度房屋类型房屋类型房屋抗震横墙最大间距房屋抗震横墙最大间距(m)(m)2.4 抗震横墙间距的限制 横向地震作用主要由横墙承受122.5 2.5 房屋局部尺寸的限制房屋局部尺寸的限制 在强烈地震作用下,房屋首先在薄弱部位破坏,这些薄在强烈地震作用下,房屋首先在薄弱部位破坏,这些薄弱部位一般是,窗间墙、尽端墙段、突出屋顶的女儿墙等。弱部位一般是,窗间墙、尽端墙段、突出屋顶的女儿墙等。1.51.51.02.00.01.21.21.01.50.51.01.01.01.00.51.01.01.01.00.5承重窗间墙最小宽度承重窗间墙最小宽度承重外墙尽端至门窗洞边的最小距离承重外墙尽端至门窗洞边的最小距离非承重外墙尽端至门窗洞边的最小距离非承重外墙尽端至门窗洞边的最小距离内墙阳角至门窗洞边的最小距离内墙阳角至门窗洞边的最小距离无锚固女儿墙无锚固女儿墙(非出入口处非出入口处)的最大高度的最大高度9876烈度烈度部位部位房屋局部尺寸限值房屋局部尺寸限值(m)(m)2.5 房屋局部尺寸的限制 在强烈地震作用下,房屋首先132.6 2.6 结构体系要合理结构体系要合理1 1)应优先采用横墙承重或纵横墙共)应优先采用横墙承重或纵横墙共 同承重的结构体系;同承重的结构体系;2 2)纵横墙的布置宜对称,沿水平面内宜对齐,沿竖向应上下连)纵横墙的布置宜对称,沿水平面内宜对齐,沿竖向应上下连 续;同一轴线上的窗间墙宜均匀;续;同一轴线上的窗间墙宜均匀;2.6 结构体系要合理1)应优先采用横墙承重或纵横墙共2)纵144 4)楼梯间的位置)楼梯间的位置不宜设在房屋的尽端和转角处。不宜设在房屋的尽端和转角处。5 5)烟道、风道、垃圾道等不应削弱墙体,当墙体被削)烟道、风道、垃圾道等不应削弱墙体,当墙体被削 弱时,应对墙体采取加强措施,不宜采用无竖向配弱时,应对墙体采取加强措施,不宜采用无竖向配 筋的附墙烟囱及出墙面的烟囱。筋的附墙烟囱及出墙面的烟囱。6 6)不宜采用无锚固的钢筋混凝土预制挑檐。)不宜采用无锚固的钢筋混凝土预制挑檐。3 3)防震缝)防震缝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宜设置防震缝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宜设置防震缝(1 1)房屋立面高差在)房屋立面高差在6m6m以上;以上;(2 2)房屋有错层,且楼板高差较大;)房屋有错层,且楼板高差较大;(3 3)各部分结构刚度、质量截然不同。)各部分结构刚度、质量截然不同。体形不对称的结构较体形均匀对称的结构破坏更严重一些。加防体形不对称的结构较体形均匀对称的结构破坏更严重一些。加防震缝可以将体形复杂的结构划成体形对称均匀的结构。震缝可以将体形复杂的结构划成体形对称均匀的结构。加防震缝亦有一些弊端。加防震缝亦有一些弊端。4)楼梯间的位置不宜设在房屋的尽端和转角处。5)烟道、152.7 2.7 合理的构造措施合理的构造措施1)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内墙内墙(轴线轴线)与外墙交接处与外墙交接处,内墙的局部内墙的局部较小墙垛处较小墙垛处,7-9度时度时,楼、电梯的四角楼、电梯的四角,9度时度时,内纵墙与横墙内纵墙与横墙(轴线轴线)交接处交接处三、四三、四五、六五、六六、七六、七八八隔开间横墙隔开间横墙(轴线轴线)与外墙交接处与外墙交接处,山墙山墙与内纵墙交接处与内纵墙交接处,7-9度时度时,楼、电梯的楼、电梯的四角四角二二四四五五六、七六、七7、8度时,楼、电梯的四角,每隔度时,楼、电梯的四角,每隔15m左右的横墙或单元横墙与外墙交接左右的横墙或单元横墙与外墙交接处处二、三二、三三、四三、四四、五四、五9度度8度度7度度6度度房屋层数房屋层数设置部位设置部位外墙四角,外墙四角,错层部位横错层部位横墙与外纵墙墙与外纵墙交接处较大交接处较大洞口两侧,洞口两侧,大房间内外大房间内外墙交接处墙交接处(2 2)外廊式和单面走廊式的多层房屋,应根据房屋增加一层后的层数,)外廊式和单面走廊式的多层房屋,应根据房屋增加一层后的层数,按前表设置构造柱,且单面走廊两侧的纵墙均应按外墙处理。按前表设置构造柱,且单面走廊两侧的纵墙均应按外墙处理。(3 3)教学楼、医院等横墙较少的房屋,应根据房屋增加一层后的层数,)教学楼、医院等横墙较少的房屋,应根据房屋增加一层后的层数,按上表设置构造柱;当教学楼、医院等横墙较少的房屋为外廊式或按上表设置构造柱;当教学楼、医院等横墙较少的房屋为外廊式或 单面走廊式时,应按前款要求设置构造柱,但单面走廊式时,应按前款要求设置构造柱,但6 6度不超过四层、度不超过四层、7 7度度 不超过三层和不超过三层和8 8度不超过二层时,应按增加二层后的层数考虑。度不超过二层时,应按增加二层后的层数考虑。2.7 合理的构造措施1)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内墙(轴线)与162)设置钢筋混凝土圈梁)设置钢筋混凝土圈梁同上同上;各层所有横墙各层所有横墙同上同上;屋盖处沿所有横墙,屋盖处沿所有横墙,且间距不应大于且间距不应大于7m;楼;楼盖处间距不应大于盖处间距不应大于7m,构构造柱对应部位造柱对应部位同上同上;屋盖处间距不应屋盖处间距不应大于大于7m,楼盖处间距,楼盖处间距不应大于不应大于15m,构造柱构造柱对应部位对应部位内横墙内横墙屋盖处及每层楼盖处屋盖处及每层楼盖处屋盖处及每层楼盖处屋盖处及每层楼盖处屋盖处及每层楼盖处屋盖处及每层楼盖处外墙及内纵墙外墙及内纵墙986、7墙类墙类烈度烈度3 3)楼盖、屋盖构件具有足够的搭接长度和可靠的连接)楼盖、屋盖构件具有足够的搭接长度和可靠的连接2)设置钢筋混凝土圈梁同上;各层所有横墙同上;屋盖处沿所有横174 4)横墙较少砖房的有关规定与加强措施)横墙较少砖房的有关规定与加强措施 横墙较少的多层普通粘土砖、多孔粘土砖房的总高度和层数接横墙较少的多层普通粘土砖、多孔粘土砖房的总高度和层数接近或达到规定限制,应采取下列加强措施:近或达到规定限制,应采取下列加强措施:1.1.房屋的最大开间尺寸不宜大于房屋的最大开间尺寸不宜大于6.6m6.6m。2.2.同一个结构单元内横墙错位数量不宜超过横墙总数的同一个结构单元内横墙错位数量不宜超过横墙总数的1/31/3,且,且连续错位不宜多于两道;错位的墙体交接处均应增设构造柱,且楼、连续错位不宜多于两道;错位的墙体交接处均应增设构造柱,且楼、屋面板应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板。屋面板应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板。3.3.横墙和内纵墙上洞口的宽度不宜大于横墙和内纵墙上洞口的宽度不宜大于1.5m1.5m;外纵墙上洞口的宽;外纵墙上洞口的宽度不宜大于度不宜大于2.1m2.1m或开间尺寸的一半;内外墙上洞口位置不应影响外纵或开间尺寸的一半;内外墙上洞口位置不应影响外纵墙和横墙的整体连接。墙和横墙的整体连接。4.4.所有纵横墙均应在楼、屋盖标高处设置加强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所有纵横墙均应在楼、屋盖标高处设置加强的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圈梁的截面高度不小于圈梁,圈梁的截面高度不小于150mm150mm,上下纵筋各不应少于,上下纵筋各不应少于 ,箍,箍筋不小于筋不小于 ,间距不大于,间距不大于300mm300mm。4)横墙较少砖房的有关规定与加强措施 横墙较少的多层普18 5.5.所有纵横墙交界处及横墙的中部,均应设置加强柱;该加强柱所有纵横墙交界处及横墙的中部,均应设置加强柱;该加强柱在横墙内的柱距不宜大于层高,在纵墙内的柱距不宜大于在横墙内的柱距不宜大于层高,在纵墙内的柱距不宜大于4.2m4.2m,最小,最小截面尺寸不宜小于截面尺寸不宜小于240mm240mm240mm240mm,配筋宜符合下表的要求。,配筋宜符合下表的要求。最大配筋率最大配筋率(%)最小配筋率最小配筋率(%)最小直最小直径径加密区范围加密区范围(mm)加密区间距加密区间距(mm)最小直最小直径径角柱角柱1.80.8全高全高边柱边柱1.80.8上端上端700中柱中柱1.40.4下端下端500位置位置纵向钢筋纵向钢筋箍筋箍筋100 6.6.同一结构单元的楼、屋面板应设在同一标高处。同一结构单元的楼、屋面板应设在同一标高处。7.7.房屋的底层和顶层,在窗台标高处宜设置沿纵横墙通长的水平房屋的底层和顶层,在窗台标高处宜设置沿纵横墙通长的水平现浇钢筋混凝土带,其截面高度不小于现浇钢筋混凝土带,其截面高度不小于60mm60mm,宽度不小于,宽度不小于240mm240mm,纵,纵向钢筋不少于向钢筋不少于 。5.所有纵横墙交界处及横墙的中部,均应设置加强柱;该195)5)墙体之间的连接墙体之间的连接 1.7 1.7度时长度大于度时长度大于7.2m7.2m的大房间及的大房间及8 8度和度和9 9度时,外墙转角及内外度时,外墙转角及内外墙交接处,应沿墙高每隔墙交接处,应沿墙高每隔500mm500mm配置配置 拉结钢筋,并每边深入墙内拉结钢筋,并每边深入墙内不宜小于不宜小于1m1m。2.2.后砌的非承重砌体隔墙应沿墙高每隔后砌的非承重砌体隔墙应沿墙高每隔500mm500mm配置配置 拉结钢筋拉结钢筋与承重墙或柱拉结,并每边深入墙内不宜小于与承重墙或柱拉结,并每边深入墙内不宜小于500mm500mm;8 8度和度和9 9度时长度时长度大于度大于5m5m的后砌非承重砌体隔墙的墙顶,尚应与楼板或梁拉结。的后砌非承重砌体隔墙的墙顶,尚应与楼板或梁拉结。5)墙体之间的连接 1.7度时长度大于7.2m的大房间206)6)加强楼梯间的整体性加强楼梯间的整体性 1.8 1.8度和度和9 9度时,顶层楼梯间横墙和外墙应沿墙高每隔度时,顶层楼梯间横墙和外墙应沿墙高每隔500mm500mm设设 通长钢筋;通长钢筋;9 9度时其它各层楼梯间可在休息板平台或楼层半高处设置度时其它各层楼梯间可在休息板平台或楼层半高处设置60mm60mm厚的钢筋混凝土带或配筋砂浆带,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厚的钢筋混凝土带或配筋砂浆带,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7.5M7.5,钢筋不宜少于钢筋不宜少于 。楼梯间应符合下列要求:楼梯间应符合下列要求:2.8 2.8度和度和9 9度时,楼梯间及门厅内墙阳角处的大梁支承长度不应小度时,楼梯间及门厅内墙阳角处的大梁支承长度不应小于于500mm500mm,并应与圈梁连接。,并应与圈梁连接。3.3.装配式楼梯段应与平台板的梁可靠连接,不应采用墙中悬挑式装配式楼梯段应与平台板的梁可靠连接,不应采用墙中悬挑式踏步或踏步竖肋插入墙体的楼梯,不应采用无筋砖砌栏板。踏步或踏步竖肋插入墙体的楼梯,不应采用无筋砖砌栏板。4.4.突出屋顶的楼、电梯间,构造柱应伸到顶部,并与顶部圈梁连突出屋顶的楼、电梯间,构造柱应伸到顶部,并与顶部圈梁连接,内外墙交接处应沿墙高每隔接,内外墙交接处应沿墙高每隔500mm500mm设设 拉结钢筋,且每边伸入拉结钢筋,且每边伸入墙内不应小于墙内不应小于1m1m。7)7)采用同一类型的基础采用同一类型的基础 同一结构单元的基础(或桩承台),宜采用同一类型的基础,底同一结构单元的基础(或桩承台),宜采用同一类型的基础,底面宜埋在同一标高上,否则应增设基础圈梁并应按面宜埋在同一标高上,否则应增设基础圈梁并应按1 1:2 2的台阶逐步放的台阶逐步放坡。坡。6)加强楼梯间的整体性 1.8度和9度时,顶层楼梯间横213 砌体房屋的分析方法3.1 3.1 反应谱理论反应谱理论-反应谱法反应谱法19401940年,美国皮奥特提出。年,美国皮奥特提出。地震作用地震作用-重力荷载代表值重力荷载代表值-地震系数(反映震级、震中距、地基等的影响)地震系数(反映震级、震中距、地基等的影响)-动力系数动力系数(反映结构的特性反映结构的特性,如周期、阻尼等的影响如周期、阻尼等的影响)按静力计算方法计算结构的地震效应按静力计算方法计算结构的地震效应目前,世界上普遍采用的方法。目前,世界上普遍采用的方法。3 砌体房屋的分析方法3.1 反应谱理论-反应谱法19422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阻尼比为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阻尼比为0.050.05)1.400.90(1.20)0.50(0.72)-罕遇地震罕遇地震0.320.16(0.24)0.08(0.12)0.04多遇地震多遇地震 9 8 7 6地震影响地震影响烈度烈度 括号数字分别对应于设计基本加速度括号数字分别对应于设计基本加速度0.15g0.15g和和0.30g0.30g地区的地震影响系数地区的地震影响系数-阻尼调整系数,小于阻尼调整系数,小于 0.55 0.55时,应取时,应取0.550.55。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阻尼比为0.05)1.400.90(1.23计算水平地震作用的底部剪力法计算水平地震作用的底部剪力法第第j j振型振型j j振型的底部剪力为振型的底部剪力为GG结结构的总重力荷载代表值构的总重力荷载代表值组合后的结构底部剪力组合后的结构底部剪力高振型影响系数高振型影响系数(规范取规范取0.85)0.85)Geq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代表值,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代表值,0.85G0.85G计算水平地震作用的底部剪力法第j振型j振型的底部剪力为G结24底部剪力法底部剪力法 底部剪力法适用于一般的多层砖房等砌体结构、内底部剪力法适用于一般的多层砖房等砌体结构、内框架和底部框架抗震墙砖房、单层空旷房屋、单层工业框架和底部框架抗震墙砖房、单层空旷房屋、单层工业厂房及多层框架结构等低于厂房及多层框架结构等低于40m40m以剪切变形为主的规则以剪切变形为主的规则房屋。房屋。适用于多层适用于多层砌体结构。且多砌体结构。且多层砌体结构自振层砌体结构自振周期较小,地震周期较小,地震影响系数取最大影响系数取最大值。值。底部剪力法 底部剪力法适用于一般的多层砖房等砌体结构、253.2.3.2.直接动力分析理论直接动力分析理论-时程分析法时程分析法 将实际地震加速度时程记录(简称地震记录将实际地震加速度时程记录(简称地震记录 earth-quakerecord)作为动荷载输入,进行结构的地震响应分)作为动荷载输入,进行结构的地震响应分析。析。EL-Centro(N-S)地震波 3.2.直接动力分析理论-时程分析法 将实264 墙体抗震试验方法建筑抗震试验方法规程(JGJ101-1996)(拟)静力试验动力试验(震动台)拟动力试验4 墙体抗震试验方法建筑抗震试验方法规程(JGJ101-27加载制度位移S时间 t开裂前开裂后加载制度位移S时间 t开裂前开裂后285 墙体抗震承载力与变形性能5.1 墙体抗震承载力平均值对砖砌体 对砌块砌体 砌体规范 5 墙体抗震承载力与变形性能5.1 墙体抗震承载力平均值对砖295.2 滞回曲线梭形 弓形 反s形 z形 梭形:以弯曲变形为主。弓形:弯曲和剪切变形。反s形:剪切变形为主。z形:剪切滑移。5.2 滞回曲线梭形 弓形 30第七讲砌体结构抗震设计课件315.3 骨架曲线 把P曲线的所有每次循环的峰点(汗始卸载点)连结起来(包络线),就得到骨架曲线。骨架曲线的形状,大体上和单调加裁曲线相似而极限荷载则略低一些。骨架曲线反映了构件的开裂强度(对应于开裂荷载)和极限强度(对应于极限荷载)强度的退化:在等位移幅位加载情况下,强度随加载周数而不断降低。规一化骨架曲线 5.3 骨架曲线 把P曲线的所有每次循环的峰点(325.4 延性系数 极限荷载时的位移C与开裂荷载时的位移u1之比确定延性系数 极限荷载下降到85%时的位移值d与开裂荷载时的位移C之比确定延性系数 对无筋砌体,由于变形性能较差,骨架曲线没有下降断,所以一般用前者来表达。5.4 延性系数 极限荷载时的位移C与开裂荷载335.5 能量耗散及阻尼比变形能E:骨架曲线在各个受力阶段所包络的面积。能量耗散D:按相应滞回曲线面积与相应的“侧力位移”面积之比来确定 等效粘滞阻尼系数 循环所消耗的能量 循环所输入的总能量 阻尼比系数越大,则结构变形时的能耗越大,就越利于抗震。5.5 能量耗散及阻尼比变形能E:骨架曲线在各个受力阶段所包345.6 刚度退化将每次循环顶点的割线刚度定义为该循环的等效刚度:第i次循环正向水平荷载峰值或正向位移峰值所对应的荷载值;第i次循环反向水平荷载峰值或反向位移峰值所对应的荷载值;第i次循环正向位移峰值或正向荷载峰值所对应的位移值;第i次循环反向位移峰值或反向荷载峰值所对应的位移值;5.6 刚度退化将每次循环顶点的割线刚度定义为该循环的等效刚3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