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上学期声音的发生和传播课件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241587819 上传时间:2024-07-07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5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二物理上学期声音的发生和传播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初二物理上学期声音的发生和传播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初二物理上学期声音的发生和传播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题声音的发生和传播一.课改精神:在新时期下,新的课程改革已经全面展开,评价一堂课是否符合新的课改精神,首先要看它的教学理念。新课程标准中要求注重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实践,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求,在锻炼能力的过程中掌握知识与技能,了解科学技术,紧密联系生活和生产,融入实验的设计与创新,注重学习效果,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进一步体现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二教材分析1本节在教材中的地位本节课是声音部分第一节,同时也是这一部分的重点。“初步认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是新课标明确要求的,同时回声现象也是学生们在生活中十分感兴趣的问题。这一部分的素材刚好可以体现出让学生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过程。在新课标下声音处于运动和相互作用这一大部分中,它既属于一种运动,同时在现象上也有它的独立性。因为声音时时刻刻伴随着我们,所以本节课无论从新课标要求,还是学生自身发展要求上看都处在一个比较重要的地位。2、课程目标(1)、知识技能: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认识真空不能传声,认识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不同,了解回声测量距离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能从给定的信息中获取知识。(2)、过程方法: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在观察物理现象和学习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师和学生双边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3、教学重点和难点:声音的传播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在回声上还存在一些难点。三.学生分析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初中生的思维正处在发展阶段,她们的认知比较直观,他们的思维还是以形象思维为基本思维方式,喜欢动手动脑,对直观内容比较感兴趣。但欠缺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及理性化的思维过程。因为本节课主要是从现象入手,通过观察振动现象得出比较简单的结论。所以在细致设计探究与活动过程之后,学生学习起来是易于掌握的。四、教法与学法对于本节课的三个知识点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与学:1、对于“振动发声”采用学生观察,归纳探究的方法。既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2、对于“声音的传播”,过去学生可能想得较少,所以采用先默读有关资料,再以集体对话讨论的形式来总结知识。3、对于“回声问题”学生对现象已经非常熟悉,关键是对原理缺乏理解,所以采用多媒体直观的方法可以让学生得到充分的认识。4、最后要说明的是:针对本节课的特点,不准备设计独立的评价与练习。因为大自然的声音是丰富多彩的,可以把教材以外的声现象的解释作为一种练习,让课堂学的现象和生活的现象紧密联系,体现学用的结合。把课堂最后时间作为知识的升华,让学生带着已有的知识去了解有关圜丘、回音壁、三音石的内容,在体会中华民族古代的灿烂文明同时,进一步把现象与知识相结合,让学生带着思考结束本堂课。五、教学过程1引入:播放无声电影和有声电影,引出声音的重要。2、媒体展示学习目标3、从声音的产生开始探究:活动要求学生用手头的“尺、皮筋”等其它物品制造一个声音,再研究发声的原因。(学生也可用教师的演示器材:音叉,鼓)活动学生汇报结果,先演示实验再说结论。板书:发声体都在振动深入探究:敲响的鼓,用手按住。(现象,结论)问题:产生的声音怎样到人耳?活动学生读教材声音传播部分。活动学生提问题(其他学生作适当解释)媒体:水波传递振动,空气以声波的形式传递振动4总结:人耳听到的大多数声音多数靠空气传播的问:液体和固体可以传声吗?活动学生举例总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板书)解释介质问:固、液、气都可以传声有什么不同?明确:15时空气传声速340m/s气体传声最慢问:如果没有介质声音会不会传播?实验:真空铃5、媒体:回声现象媒体动画:展示声音反射的过程。通过问题提出听到回声的条件回声应用:测水深等6、媒体展示圜丘、回音壁、三音石的内容。7课堂小结8作业9板书设计: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声音的产生:振动二.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或气体。三.声速及回声: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气体中最慢。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回反射回来。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