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按摩(全套ppt课件)

上传人:91274****mpsvz 文档编号:241584849 上传时间:2024-07-06 格式:PPT 页数:228 大小:834.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运动按摩(全套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28页
运动按摩(全套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28页
运动按摩(全套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运动按摩焦臣道2012/02/271大学课件运动按摩焦臣道1大学课件运动按摩第一章 运动按摩概论第二章 经络第三章 穴位第四章 按摩手法第五章 按摩的应用第六章 常见病症按摩2大学课件运动按摩第一章 运动按摩概论2大学课件第一章 运动按摩概论第一节 按摩的概述第二节 按摩的作用原理第三节按摩的作用机理 第四节按摩的治则与治法第五节按摩的治疗法则第六节按摩的要求及注意事项第七节按摩的配穴原则及施治顺序3大学课件第一章 运动按摩概论第一节 按摩的概述3大学课件第一节 按摩的概述(一)n按摩:按摩:又称推拿,是利用手、足或器械等进行各种手法操作,刺激人体体表部位,以提高或改善人体生理功能、消除疲劳和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n按摩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保持非药物疗法这一浓厚的中医特色,凭借医生的手法,或者借助一定的医疗器具,在人体的经络穴位或特殊部位进行有规范、有节律性作功。来达到治疗和防治疾病的目的。4大学课件第一节 按摩的概述(一)按摩:又称推拿,是利用手、足或器械第一节 按摩的概述(二)n按摩学是人类最早认识的祛除疾病和养生保健的方法之一n按摩具有疗效卓著、毒副作用少的特点,具有“简、便、验、廉”的优点,一定是未来很有发展的学科之一。n按摩是用手作为治疗工具,经过多年发展,目前的按摩手法已经有300多种以上。n治疗病种范围涉及内、外、妇、儿、伤和五官科等多个学科领域。5大学课件第一节 按摩的概述(二)按摩学是人类最早认识的祛除疾病和养第一节 按摩的概述(三)n按摩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说它古老,是因为这门学科已经有上下几千年的历史,经过漫长历史的锤炼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n说它年轻,因为按摩尚有许多奥妙和原理有待揭示,有许多的特色和优势需要我们去发扬和继承,其内涵和外延有待进一步提炼和拓展。n随着人们对非药物、无创伤自然疗法的偏爱,按摩热逐渐在全球兴起。6大学课件第一节 按摩的概述(三)按摩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说它第二节 按摩的作用原理(一)一、疏通经络:疏通经络:经络内属脏腑,外络肢节,将人体的组织器官、四肢百骸(hai)联络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以调节全身各部脏腑器官的机能,通过手法直接刺激穴位或作用于经络,激发和推动经气运行,起到疏通经络的作用。“经脉所过,主治所及”。二、行气活血:行气活血:一是通过手法的机械刺激或温热刺激作用于体表特定部位,直接激发经气,调整局部的气血运行;二是通过经络系统调整心肺等脏腑功能,推动全身的气血运行。“气道不顺宜多敲”。7大学课件第二节 按摩的作用原理(一)一、疏通经络:经络内属脏腑,外第二节 按摩的作用原理(二)三、舒筋缓急:舒筋缓急:一方面运用拔伸手法,拉长紧张、痉挛的肌肉而直接缓解肌肉痉挛;另外通过刺激压痛点间接解除肌紧张。“筋缩不舒宜多伸”。四、调利骨节:调利骨节:按摩可以纠正关节脱位、骨缝错位。五、补肾益气:补肾益气:推拿补肾,常在腰部实术,通过按摩穴位达到目的。六、调理胃肠:调理胃肠:用一些按摩手法,使肠胃功能顺畅。七、宣肺化痰:宣肺化痰:通过一些拍打的手法,对上背部进行物理刺激。8大学课件第二节 按摩的作用原理(二)三、舒筋缓急:一方面运用拔伸手第二节 按摩的作用原理(三)八、急救醒神:急救醒神:按摩还常用于醒脑开窍、强心通脉等作用。九、美容养颜:美容养颜:对人体的面部、眼角和鼻部进行按摩,能起到此功效。十、养生保健:养生保健:按摩是一种副作用甚少的外治法,具有非常有效的养生保健,预防疾病的作用。十一、以指代针:以指代针:以手指点压刺激穴位,称为指针或点穴,可以起到与针灸类似的作用。十二、推拿代药:推拿代药:可以通过按摩手法来助药力。9大学课件第二节 按摩的作用原理(三)八、急救醒神:按摩还常用于醒脑第三节 按摩的作用机理(一)n按摩是以经络学说为指导,根据病情,按照走线、落点、带面等方法对疾病进行实治。具体按摩对各个系统的作用机理如下:一、按摩的生物学效应二、按摩对神经系统的作用机理三、按摩对循环系统的作用机理四、按摩对呼吸系统的作用机理五、按摩对消化系统的作用机理10大学课件第三节 按摩的作用机理(一)按摩是以经络学说为指导,根据病第三节 按摩的作用机理(二)六、按摩对泌尿系统的作用机理七、按摩对免疫系统的作用机理八、按摩对内分泌系统的作用机理九、按摩对运动系统的作用机理十、按摩对皮肤及皮下组织的作用机理11大学课件第三节 按摩的作用机理(二)六、按摩对泌尿系统的作用机理1一、按摩的生物学效应n按摩手法中相当一部分是痛证。n按摩镇痛的机理主要包括镇静止痛、解痉止痛、消肿止痛和活血止痛。12大学课件一、按摩的生物学效应按摩手法中相当一部分是痛证。12大学课件二、按摩对神经系统的作用机理1、对中枢神经的作用:对中枢神经的作用:按摩可以通过传导途径来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过程,并能通过对内源性阿片肽的影响产生镇痛、消除焦虑、减轻情感痛苦、调节情绪、产生欣快感等的心理治疗效应。2、对周围神经的作用:对周围神经的作用:按摩手法通过刺激作用可以改善周围神经装置及传导路径,使周围神经产生兴奋,加速其传导反射。3、改善身体内神经递质的数量的作用改善身体内神经递质的数量的作用:按摩可以使内啡肽(阿片系统中的一种)增加,使血液中儿茶酚胺和5羟色胺的水平下降,起到镇痛的作用。13大学课件二、按摩对神经系统的作用机理1、对中枢神经的作用:按摩可以通三、按摩对循环系统的作用机理1、按摩可以起到扩张毛细血管、促进血管网重建、恢复血管壁的弹性功能。2、按摩可以加速血液流动和淋巴循环、降低血液粘稠度。3、按摩可以改善血液的成分,使白细胞和红细胞的总数增加。4、按摩可以使血管外周阻力降低,降低血压的作用。14大学课件三、按摩对循环系统的作用机理1、按摩可以起到扩张毛细血管、促四、按摩对呼吸系统的作用机理1、按摩可以改善肺脏的通气功能,增加肺泡的通气量。2、按摩可以显著改善肺脏的肺活量,使人体氧的需要量增加10%15%,使二氧化碳的排出量也显著增加。15大学课件四、按摩对呼吸系统的作用机理1、按摩可以改善肺脏的通气功能,五、按摩对消化系统的作用机理1、按摩直接作用力可以促使胃肠管腔发生形态和功能变化,使胃肠蠕动速度加快和减慢,从而可以加快或延缓胃肠内容物的排泄过程。2、按摩还可以间接通过神经的传导反射作用来增强胃肠的蠕动和促进消化液的分泌,促进对食物的消化吸收。16大学课件五、按摩对消化系统的作用机理1、按摩直接作用力可以促使胃肠管六、按摩对泌尿系统的作用机理n按摩可以调节膀胱的张力和括约肌的功能,治疗功能性尿潴留及遗尿症。17大学课件六、按摩对泌尿系统的作用机理按摩可以调节膀胱的张力和括约肌的七、按摩对免疫系统的作用机理1、按摩后机体血液中白细胞的总数增加,吞噬功能加强。2、按摩还可以调节集体中免疫球蛋白的数量,使得机体的免疫力增强。18大学课件七、按摩对免疫系统的作用机理1、按摩后机体血液中白细胞的总数八、按摩对内分泌系统的作用机理1、按摩可以使机体副交感神经功能增强,使血管扩张,消化道蠕动增强,括约肌松弛,腺体分泌增加,加快糖的利用与代谢,降低血糖含量。2、按摩使机体副交感神经兴奋,直接促进胰岛素的分泌,使血糖下降。3、按摩还可以纠正低血钙状态。19大学课件八、按摩对内分泌系统的作用机理1、按摩可以使机体副交感神经功九、按摩对运动系统的作用机理(一)1、按摩可以改善肌肉的营养代谢按摩可以改善肌肉的营养代谢 (1)按摩可以直接或间接促进肌纤维的收缩和伸展活动,改善肌肉的张力、弹力和耐受力。(2)按摩可以促使肌肉得到充分的氧和营养物质,加快组织中乳酸等代谢产物吸收,消除肌肉的疲劳,提高肌肉的活力,延长肌肉的有效作功时间。2、按按摩可以促进组织修复摩可以促进组织修复 按摩手法可以理筋,将断裂的组织理顺复位,有利于减轻疼痛和促进断面生长吻合。20大学课件九、按摩对运动系统的作用机理(一)1、按摩可以改善肌肉的营养九、按摩对运动系统的作用机理(二)3、按摩可以分离、松解粘连软组织按摩可以分离、松解粘连软组织。4、按摩可以纠正错位按摩可以纠正错位:按摩可以纠正由急性损伤所导致的骨错缝、筋出槽等病理变化。5、按摩可以改变突出物的位置按摩可以改变突出物的位置:按摩手法可使锥体间隙增宽,产生负压,改变突出物与神经根的相互位置,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按摩可以解除肌肉痉挛按摩可以解除肌肉痉挛:一是可以加强局部循环,使局部组织温度升高,致痛物质含量下降;二是在适当手法刺激下,局部组织的痛阈增高;三是将紧张或痉挛的肌肉通过手法解除其紧张或痉挛。21大学课件九、按摩对运动系统的作用机理(二)3、按摩可以分离、松解粘连九、按摩对运动系统的作用机理(三)7、按摩可以促进炎症介质分解、稀释按摩可以促进炎症介质分解、稀释:按摩能加快血液和淋巴的回流,加快代谢产物的运转,促进炎症介质的分解、稀释。使局部损伤炎症消退。8、按摩可以促进水肿、血肿的吸收按摩可以促进水肿、血肿的吸收:按摩具有良好的活血化淤作用,通过加快静脉和淋巴液的向心性回流,使局部肿胀减轻,降低了组织间的压力,有利于水肿、血肿的吸收。22大学课件九、按摩对运动系统的作用机理(三)7、按摩可以促进炎症介质分十、按摩对皮肤及皮下组织的作用机理1、按摩能加快血液和淋巴循环,提高皮肤和皮下组织的温度,从而改善皮肤组织的新陈代谢,起到美容的作用。2、按摩可以消除衰老的上皮细胞,改善皮肤的营养和呼吸,有利于汗腺和皮脂腺分泌,增加皮肤弹性和组织吸氧量,促进皮下脂肪的消耗和肌肉运动,达到润泽皮肤的作用。3、按摩可以皮肤局部温度相应提高,毛细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使局部软组织代谢加快。23大学课件十、按摩对皮肤及皮下组织的作用机理1、按摩能加快血液和淋巴循第四节 按摩的治疗原则与治疗方法一、按摩的治疗原则二、按摩的治疗方法24大学课件第四节 按摩的治疗原则与治疗方法一、按摩的治疗原则24大学一、按摩的治疗原则(一)1、治病求本:治病求本:就是寻求疾病的根本原因,并做针对性的治疗。2、扶正祛邪扶正祛邪:补虚(扶正)泄实(祛邪)一直是中医内治法和外治法的基本理念。即“盛者泄之,虚者补之”。3、调整阴阳:调整阴阳:阴阳失衡是一切疾病发生、发展的普遍规律。各种致病因素导致机体的阴阳消长失去动态的平衡的病理状态。25大学课件一、按摩的治疗原则(一)1、治病求本:就是寻求疾病的根本原因一、按摩的治疗原则(二)4、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因时、因地、因人制宜:n根据季节、气候、时辰等时间因素来制定或调整按摩治疗方案;n根据自然环境和地理特点考虑按摩的治疗措施;n根据人的年龄、性别、体质、职业和生活习惯不同采取的按摩治疗措施。26大学课件一、按摩的治疗原则(二)4、因时、因地、因人制宜:26大学课一、按摩的治疗原则(三)5 5、治未病治未病:按摩治未病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1)未病先防:未病先防:即预防保健性的按摩方法 (2 2)将病先治将病先治:在预见到发病之前,予以针对性的按摩干预以预防发病。(3 3)既病防变既病防变:得病后除了针对性的及时治疗外,还应预见到疾病可能的发展转移方向。(4 4)病后防复病后防复:疾病初愈到康复阶段,往往阴阳未和,应该注意调养,防止旧病复发或滋生新病。27大学课件一、按摩的治疗原则(三)5、治未病:按摩治未病主要体现在以下二、按摩的治疗方法(一)针对按摩手法的特点总结出以下八种基本治疗方法:温、通、补、泻、汗、和、散、清温、通、补、泻、汗、和、散、清1、补法:补法:是补益机体诸多不足的治法。补法适用于虚症。即:“虚则补之”、“损则益之”。2、泻法:泻法:即是“盛则泻之”。如:通便法是一种通过增强肠蠕动,促进大便排出的治法。利尿法是通过手法刺激,促进排尿的治法。28大学课件二、按摩的治疗方法(一)针对按摩手法的特点总结出以下八二、按摩的治疗方法(二)3、温法:温法:是指温散寒邪、回复阳气的治法。常用产热效应高的手法,常用于虚寒症的治疗,如温肺化痰。如擦法、摩法等。4、通法:通法:主要针对的是经脉之气不通、脏腑之气不通的病症。如针对血脉不通的通血脉;经筋不通的拉伸、放松肌肉;关节功能障碍的关节松动类手法等。5、汗法:汗法:通过发汗祛邪以解除表征的治疗方法。又称解表法。可以起到退热、透疹、祛风湿的作用。29大学课件二、按摩的治疗方法(二)3、温法:是指温散寒邪、回复阳气的治二、按摩的治疗方法(三)6、和法:和法:和即调和,是指人体的阴阳、气血、筋骨、脏腑、情志的动态平衡与和谐状态。如调和气血、调和胃肠、和络舒筋等。7、散法:散法:即消散、发散,针对身体的有形之结如包块的消散,身体的无形之结如肝气郁结、忧郁症等的治疗手法。8、清法:清法:是通过清热泻火的方式,以清除外感泻火、内生热邪的治法。如清热祛暑、滋阴清热等。30大学课件二、按摩的治疗方法(三)6、和法:和即调和,是指人体的阴阳、第五节 按摩的治疗法则1、按摩要遵循补、泻、和补、泻、和这三大治疗法则。2、在治疗前先辨明病症的虚实,根据虚则当补,虚则当补,实则当泻实则当泻的原则来进行按摩。3、一般认为:缓摩为补,急摩为泻缓摩为补,急摩为泻 轻揉为补,重揉为泻轻揉为补,重揉为泻 顺经为补,逆经为泻顺经为补,逆经为泻 阴经多补少泻,阳经多泻少补阴经多补少泻,阳经多泻少补 一补一泻谓之和。31大学课件第五节 按摩的治疗法则1、按摩要遵循补、泻、和这三大治疗法第六节 按摩的要求及注意事项一、按摩的要求二、按摩者的注意事项三、被按摩者的注意事项四、诊室的注意事项五、按摩的注意事项32大学课件第六节 按摩的要求及注意事项一、按摩的要求32大学课件一、按摩的要求(一)1、按摩的位置按摩的位置:按摩者和患者应该有一定的距离,保持在1020厘米为宜。2、按摩的身法按摩的身法:操作时要自然站立,躯干不得弯曲,行弓箭步。3、按摩的步法按摩的步法:要两脚自然开立与肩同宽,双腿伸直,身体转动灵活,移动自如。4、按摩的手法按摩的手法:手法操作要求沉肩坠肘,掌实指虚,腕部放松。33大学课件一、按摩的要求(一)1、按摩的位置:按摩者和患者应该有一定的一、按摩的要求(二)5、按摩的功法(手法)按摩的功法(手法):按摩手法的基本要求是均匀、柔和、持久、有力、深透。均匀、柔和、持久、有力、深透。6、按摩的用力按摩的用力:发力在脚,用力在腰,促动肩臂,力贯指端。34大学课件一、按摩的要求(二)5、按摩的功法(手法):按摩手法的基本要二、按摩者的注意事项1、仪表端庄、热情大方2、注意个人卫生,手要清洁,指甲要短3、按摩时不宜佩戴装饰物4、按摩者体位要便于操作5、通过看、听及手下的触觉来体察对方的反应6、按摩手法要协调连贯,避免忽轻忽重,忽快忽慢35大学课件二、按摩者的注意事项1、仪表端庄、热情大方35大学课件三、被按摩者的注意事项1、注意个人卫生2、衣服松紧要适宜,穿脱方便3、选择舒适体位,肌肉放松,利于按摩的操作4、按摩过程中如有不适,要立即告知,采取措施36大学课件三、被按摩者的注意事项1、注意个人卫生36大学课件四、诊室的注意事项1、保持室内整洁2、按摩时要用治疗巾3、保持适宜的室温4、保持室内良好的通风和照明5、室内应有保护隐私的装置37大学课件四、诊室的注意事项1、保持室内整洁37大学课件五、按摩的注意事项1、患有急性传染病者不宜按摩2、患有溃疡性皮肤病者不宜按摩3、应沿着静脉和淋巴回流的方向按摩,但淋巴结的部位不宜按摩4、不明原因的发热不宜按摩5、女性经期不宜做腰部按摩6、有急性损伤或皮下出血者不宜按摩38大学课件五、按摩的注意事项1、患有急性传染病者不宜按摩38大学课件第七节 按摩的配穴原则及施治顺序一、按摩的配穴原则二、按摩的施治顺序39大学课件第七节 按摩的配穴原则及施治顺序一、按摩的配穴原则39大学一、按摩的配穴原则(一)1、就近取穴:就近取穴:是指在病痛的局部和邻近部位取穴位。多用于器官、经脉、经筋、四肢关节等部位的病痛。如眼区的睛明、承泣2、远道取穴:远道取穴:是指在离患处较远的部位,根据脏腑经络学说取穴。在十四经穴中,尤其是十二经脉在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穴位,不仅能治疗局部病症,还可以治疗本经循行所及的远隔部位的脏腑、组织、器官的病症。n如足三里(属足阳明胃经)不仅能治疗下肢病症,而且对调整消化系统,对人体防御、免疫反应方面也有作用。40大学课件一、按摩的配穴原则(一)1、就近取穴:是指在病痛的局部和邻近一、按摩的配穴原则(二)3、对症选穴对症选穴:针对各种不同的病症选取对其有治疗作用的穴位。如阿是穴就是这一类很典型的穴位。4、循经取穴:循经取穴:根据受伤部位所属经脉循行,可在本经远端部位选取12个穴位,如腰痛时可以在足太阳膀胱经上选取委中、昆仑穴。41大学课件一、按摩的配穴原则(二)3、对症选穴:针对各种不同的病症选取二、按摩的施治顺序n按摩必须遵循先后顺序,依次进行,不可逆经络、血脉运行方向施治。n全身按摩一般遵循的顺序是:头胸部 胸腹部 背、腰、骶部 四肢(先手后足)42大学课件二、按摩的施治顺序按摩必须遵循先后顺序,依次进行,不可逆经络第二章 经络第一节 经络的概念第二节 经络系统的组成第三节 经络的生理功能第四节 经脉的名称及循行规律43大学课件第二章 经络第一节 经络的概念43大学课件第一节 经络的概念n经络: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的通路。n经脉经脉是主干,经有路径的意思,是直行的主干,以上下纵行为主,系经络的主体部分,多循行于肢体深部。n络脉络脉是分支,络有网络的意思,为侧行的分支,从经脉中分出侧行,是经络的细小部分,循行于肢体较浅的部位。n由于经络有一定的循行路线和脏腑所属,所以可以作为辩证归经的依据。44大学课件第一节 经络的概念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运行全身气血第二节 经络系统的组成一、经络系统的概念 二、经络系统的组成 三、奇经八脉四、五脏六腑五、三焦的组成六、三焦的作用45大学课件第二节 经络系统的组成一、经络系统的概念 45大学课件一、经络系统的概念n经络系统的概念:经络系统的概念:经络系统是由经脉和络脉相互联系,彼此衔接而构成的体系,在内连于脏腑,在外连于筋肉、皮肤。n经络系统将人体的组织器官、四肢百骸联络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并通过经气的活动,调节全身各部的机能,运行气血、协调阴阳,从而使整个机体保持协调和相对平衡。46大学课件一、经络系统的概念经络系统的概念:经络系统是由经脉和络脉相互二、经络系统的组成n经络系统的组成经络系统的组成:经络系统是由经脉和络脉组成的。其中经脉包括十二正经、奇经八脉和十二经别(附属于十二经脉)。络脉是经脉的分支,有别络、浮络、孙络之分n正经有十二条,十二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故又称为“正经”。n循行于一侧上肢的有三条阴经和三条阳经。n循行于一侧下肢的也有三条阴经和三条阳经。n循行到手的叫手经,循行到足的叫足经。n通称为手足十二经。47大学课件二、经络系统的组成经络系统的组成:经络系统是由经脉和络脉组成三、奇经八脉(一)n奇经八脉:奇经八脉:是指别道奇行的经脉。主要包括任脉、督脉、冲脉、带脉等共八条经脉,故称奇经八脉。n奇经八脉的作用:奇经八脉的作用:奇经八脉也分阴阳,但不与内脏连属,它起统帅、调节十二经脉的作用。n在八条奇经中,只有任脉和督脉中有穴位存在。n任脉任脉循行于人体的前正中线上,任脉属阴经,可调节全身阴经脉气,故称“阴脉之海”。48大学课件三、奇经八脉(一)奇经八脉:是指别道奇行的经脉。主要包括任脉三、奇经八脉(二)n督脉督脉循行于人体的背部正中线上。督脉属阳经,可调节全身阳经脉气,故称“阳脉之海”。n十二经脉与任脉、督脉二脉合称为十四经脉。n这十四条经脉是经络系统中的主体,大部分的主治穴位都是在这十四条经脉中(共有361个穴位),对于针灸、按摩和主治病症具有重要意义。49大学课件三、奇经八脉(二)督脉循行于人体的背部正中线上。督脉属阳经,四、五脏六腑(一)n五脏六腑:五脏六腑:五脏六腑中的五脏是指心、肝,脾、肺、肾,六腑是指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n五脏主要是贮藏精气,六腑主要是消化食物,吸取其精华,排除其糟粕。n心与小肠互属表里心与小肠互属表里:心属里,小肠属表。心之阳气下降于小肠,帮助小肠区别食物中的精华和糟粕。如果心火过盛,可移热于小肠,出现小便短赤、灼痛、尿血等症状,反之,小肠有热,也可引起心火亢盛,出现心中烦热、面红、口舌生疮等症状。50大学课件四、五脏六腑(一)五脏六腑:五脏六腑中的五脏是指心、肝,脾、四、五脏六腑(二)n肝胆互为表里肝胆互为表里:肝的疏泄功能正常,才能保证胆汁的贮存和排泄功能正常,胆汗排泄通畅,肝才能发挥其疏泄之性。肝胆发病时互相影响,所以在治疗时肝胆同治。所以有“肝胆相照”之说。n脾与胃互为表里脾与胃互为表里:脾与胃都是消化食物的主要脏腑,二者经脉互相联系,构成表里关系。胃主受纳,脾主运化,共同完成消化吸收和运输营养物质的任务。胃主降,水谷得以下行,便于消化,脾主升,水谷精微才能输布到全身。所以常说“脾胃不和”。51大学课件四、五脏六腑(二)肝胆互为表里:肝的疏泄功能正常,才能保证胆四、五脏六腑(三)n肺与大肠构成表里关系肺与大肠构成表里关系:大肠的传导有赖于肺气的肃降,肺气肃降则大便传导如常,粪便排出通畅。若大肠积滞不通,反过来也影响肺气的肃降。n肾左右各一,与膀胱构成表里肾左右各一,与膀胱构成表里:膀胱的主要功能是贮尿和排尿。膀胱的排尿功能和肾气盛衰有密切关系。肾气充足,尿液可以及时分泌于膀胱并排出体外,若肾气虚而不能固摄,就会出现小便频繁,遗尿或失禁,肾虚气化不及,则出现尿闭或小便不畅。52大学课件四、五脏六腑(三)肺与大肠构成表里关系:大肠的传导有赖于肺气五、三焦的组成n三焦也是六腑之一。但三焦不是一个独立的器官,而是指人体部位的划分,分为“上焦”,“中焦”和“下焦”。n三焦从部位而言,上焦一般是指胸膈以上部位,包括心、肺在内;n中焦指膈下、脐部以上部位,包括脾、胃等脏腑:n下焦指脐以下部位,包括肾、膀胱、小肠、大肠。53大学课件五、三焦的组成三焦也是六腑之一。但三焦不是一个独立的器官,而六、三焦的作用n三焦的作用三焦的作用:三焦的功能概括说来是受纳水谷,消化饮食,化生气血,精微物质,输送营养,排泄废料的作用。n上焦如雾(主要指心肺的输布作用)。n中焦如沤(指脾胃的消化转输作用)。n下焦如渎(指肾与膀胱的排尿作用,并包括肠道的排便作用)。n这些功能实际就是体内脏腑气化功能的综合。n至于三焦的实体是一个争论未决的问题。54大学课件六、三焦的作用三焦的作用:三焦的功能概括说来是受纳水谷,消化第三节 经络的生理功能n经络的生理功能:经络的生理功能:经络具有运行气血使其畅通,协调阴阳使其平衡,联系脏腑、抗御外邪而行气血营阴阳的作用。55大学课件第三节 经络的生理功能经络的生理功能:经络具有运行气血使其第四节 经脉的名称及循行规律一、十二经脉的命名二、十二经脉的循行规律三、十二经脉的循行规律图四、十二经脉的交接规律五、十二经脉的气血流注循环六、十二经脉的交接规律图56大学课件第四节 经脉的名称及循行规律一、十二经脉的命名56大学课件一、十二经脉的命名(一)n十二经脉的名称由手足手足、阴阳阴阳和脏腑脏腑三部分组成。n用手和足将十二经脉分为手六经和足六经n五脏属阴,凡属脏并循行于肢体内侧的经脉为阴经;六腑属阳,凡属腑并循行于肢体外侧的经脉为阳经。n根据阴阳的盛衰分为三阴和三阳。三阴为太阴、少阴、厥阴太阴、少阴、厥阴,阴气由盛逐渐衰减 三阳为阳明、太阳、少阳阳明、太阳、少阳,阳气由盛逐渐衰减。57大学课件一、十二经脉的命名(一)十二经脉的名称由手足、阴阳和脏腑三部一、十二经脉的命名(二)n手三阴经为: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少阴心经n手三阳经为: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太阳小肠经n足三阳经为: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阳膀胱经n足三阴经为: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阴肾经58大学课件一、十二经脉的命名(二)手三阴经为: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二、十二经脉的循行规律(一)n十二经脉左右对称地分布于头面部、躯干和四肢,纵贯全身。n六条阴经分布于四肢内侧和胸腹,上肢内侧为手三阴经,下肢内侧为足三阴经。n六条阳经分布于四肢的外侧和头面部、躯干,上肢外侧为手三阳经,下肢外侧为足三阳经。n按照立正姿势,两臂下垂拇指向前的体位,上下肢的内外侧分别分成前、中、后三条线。59大学课件二、十二经脉的循行规律(一)十二经脉左右对称地分布于头面部、二、十二经脉的循行规律(二)n手足阳经为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后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后。n手足阴经为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n十二经脉的循行规律:十二经脉的循行规律:手之三阴,从胸走手手之三阴,从胸走手 手之三阳,从手走头手之三阳,从手走头 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阳,从头走足 足之三阴,从足走腹足之三阴,从足走腹60大学课件二、十二经脉的循行规律(二)手足阳经为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三、十二经脉的循行规律图手三阳手三阴足三阳足三阴胸(腹)头手足61大学课件三、十二经脉的循行规律图手三阴足三阳足三阴胸(腹)头手足61四、十二经脉的交接规律n十二经脉的交接规律如下:1、相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手、足末端交接相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手、足末端交接。如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交接于示指端2、同名的阳经与阳经在头、面部交接同名的阳经与阳经在头、面部交接。如手阳明大肠经与足阳明胃经交接于鼻旁。3、相互衔接的阴经与阴经在胸中交接相互衔接的阴经与阴经在胸中交接。如足太阴脾经与手少阴心经交接于心。62大学课件四、十二经脉的交接规律十二经脉的交接规律如下:62大学课件五、十二经脉的气血流注循环n十二经脉的气血流注循环:十二经脉的气血流注循环:是从肺经开始逐经相传,至肝经而终。再由肝经复传于肺经,流注不息,从而构成了周而复始、如环无端的循环传注系统。n十二经脉将气血周流全身,以维持各脏腑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63大学课件五、十二经脉的气血流注循环十二经脉的气血流注循环:是从肺经开六、十二经脉的交接规律图 手太阴肺经手太阴肺经 手阳明大肠经手阳明大肠经 足阳明胃经足阳明胃经 手太阳小肠经手太阳小肠经 手少阴心经手少阴心经 足太阴脾经足太阴脾经 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经 足少阴肾经足少阴肾经 手厥阴心包经手厥阴心包经 足厥阴肝经足厥阴肝经 足少阳胆经足少阳胆经 手少阳三焦经手少阳三焦经64大学课件六、十二经脉的交接规律图 手太阴肺经 手阳明大肠第三章 穴位第一节 穴位 第二节 穴位的基本特性第三节 穴位的定位方法第四节 常用的穴位65大学课件第三章 穴位第一节 穴位 65大学课件第一节 穴位一、穴位的概念二、十四经穴三、经外奇穴四、特定穴五、阿是穴66大学课件第一节 穴位一、穴位的概念66大学课件一、穴位的概念n穴位的概念:穴位的概念:穴位又称穴道、经穴、睮穴、气穴,是人体经络脏腑之气输注聚集于体表的部位。n穴位主要包括十四经穴、经外奇穴、特定穴、阿是穴几种穴位。67大学课件一、穴位的概念穴位的概念:穴位又称穴道、经穴、睮穴、气穴,是二、十四经穴n十四经穴是归属于十二经脉及任、督两脉上的穴位,简称“经穴”。n十四经穴的特点:十四经穴有具体的穴名、固定的位置和主治作用,共有361个。68大学课件二、十四经穴十四经穴是归属于十二经脉及任、督两脉上的穴位,简三、经外奇穴n经外奇穴的特点:经外奇穴有具体的穴名、固定的位置和主治作用。n经外奇穴不属于十四经系统的穴位,故称为“经外奇穴”。n经外奇穴中有些穴位不是单一的部位,而是由多个点组合而成,如华佗夹脊、八风、八邪和十宣等穴位。约有200多个。69大学课件三、经外奇穴经外奇穴的特点:经外奇穴有具体的穴名、固定的位置四、特定穴n特定穴是指十四经穴中具有特殊作用的一类学位,又称特定要穴。n这些特定要穴与脏腑、经络、上下、内外有密切联系,互相通应,有着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双重功能。n如原穴中的合谷、太溪等。睮穴中的大肠俞、肺俞等穴位。还有六腑下和穴中的足三里和阳陵泉等穴位。70大学课件四、特定穴特定穴是指十四经穴中具有特殊作用的一类学位,又称特五、阿是穴n阿是穴的特点:阿是穴是指无具体的名称,无固定的位置,无固定的主治病症的学位。n阿是穴一般是以病痛的局部或与病痛有关的压痛点、敏感点作为穴位。n故阿是穴又称“天应穴”、“不定穴”。71大学课件五、阿是穴阿是穴的特点:阿是穴是指无具体的名称,无固定的位置第二节 穴位的基本特性1、输注气血输注气血:穴位是经络之气散发于体表的出入部位,它与经络、脏腑、气血均有多层次的、密切的联系。是经络之气和脏腑之气相互贯通的具有活动变化的穴道。2、反映病痛反映病痛:脏腑之间,具有生理和病理上的多层次联系。当疾病发生时,具有反映疾病的特性。3、防治疾病防治疾病:经络和穴位都具有反映内脏疾病的功能,而经络与穴位又是疾病的反应部位。因此对穴位进行按摩、针灸等刺激可以起到良好的治疗疾病的效果。72大学课件第二节 穴位的基本特性1、输注气血:穴位是经络之气散发于体第三节 穴位的定位方法一、骨度分寸定位法二、解剖标志定位法三、手指同身寸定位法四、简便取穴法五、确定穴位的方法73大学课件第三节 穴位的定位方法一、骨度分寸定位法73大学课件一、骨度分寸定位法(一)n骨度分寸定位法:骨度分寸定位法:又称骨度法,是指以骨节为标志,将两骨节之间的长度折量为一定的分寸,用以确定穴位的方法。n不论男女、老幼、高矮、胖瘦均可按照一定的骨度分寸在其自身测量学位。n临床应用时,按照取穴部位骨度全长,用手指划分为若干等份,根据骨度的长度和取穴的需要,采用二分法、三分法或五分法。74大学课件一、骨度分寸定位法(一)骨度分寸定位法:又称骨度法,是指以骨一、骨度分寸定位法(二)n如胸骨剑突至脐为8寸。n肘横纹至腕横纹为12寸。n如腕上3寸的间使穴,腕上2寸的内关穴。n前发际正中至后发际正中为12寸等。75大学课件一、骨度分寸定位法(二)如胸骨剑突至脐为8寸。75大学课件二、解剖标志定位法(一)n解剖标志定位法解剖标志定位法:是以人体体表的各种解剖标志作为取穴的依据来确定穴位位置的方法。又称自然标志定位法。n如头部以五官、眉和发际作为标志。四肢以关节和各髁为标志。n两眉之间取印堂。两乳之间定膻中穴n以眉头定攒竹穴,在眉头凹陷中,眶上切迹处。76大学课件二、解剖标志定位法(一)解剖标志定位法:是以人体体表的各种解二、解剖标志定位法(二)n如以腓骨头为标志,在其前下方凹陷中确定阳陵泉穴。n以足内踝尖为标志,在其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确定三阴交穴位n以脐为标志,脐中即为神阙穴,其旁开2寸定天枢穴等。77大学课件二、解剖标志定位法(二)如以腓骨头为标志,在其前下方凹陷中确三、手指同身寸定位法(一)n手指同身寸定位法:手指同身寸定位法:又称指量法、指寸法,是指依据患者本人手指为尺寸折量标准来量取穴位的定位方法。又称指寸法。n常用的有中指同身寸法、拇指同身寸法和横指同身寸法。n中指同身寸法是以患者中指中节屈曲时,内侧两端纹头之间的距离作为1寸。适用于四肢部的直寸取穴和背部横寸的取穴。78大学课件三、手指同身寸定位法(一)手指同身寸定位法:又称指量法、指寸三、手指同身寸定位法(二)n拇指同身寸法是以拇指指关节处的横度为1寸。适用于四肢部的直寸取穴。适用于四肢部的直寸取穴。n横指同身寸法是以食指与中指合并(一般以中指中节横纹处为准),食指和中指关节的宽度为1.5寸;四指宽度为3寸。适用于四肢的直寸和横寸取穴。又名“一夫法”。79大学课件三、手指同身寸定位法(二)拇指同身寸法是以拇指指关节处的横度四、简便取穴法n简便取穴法是临床一种简便易行的定位方法,一般只适用于少数穴位的量取。n如两耳尖直上联线中点定百会穴。n手臂自然下垂,其中指端在下肢所触及处为风市n两虎口自然平直交叉、食指端(压在腕后桡骨茎突上)处取列缺穴(在拇指侧腕横纹上1.5寸,当桡骨茎突上方凹陷处)。80大学课件四、简便取穴法简便取穴法是临床一种简便易行的定位方法,一般只五、确定穴位的方法n取穴是否正确,直接影响按摩的疗效。n一般认为有“酸、麻、胀、痛酸、麻、胀、痛”的感觉,即认为是取穴正确。n古时有“灸时孔穴不正无益于事,徒破好肉耳”的说法。n临床应用时,在掌握解剖标志及骨度分寸的基础上,根据各部穴位的具体情况,上述各法常配合运用。n如孔最穴是在腕上7寸,取穴时先用指测等份法定位,确定腕横纹至肘横纹的中点,再用手指同身寸法向上量取1寸即是。81大学课件五、确定穴位的方法取穴是否正确,直接影响按摩的疗效。81大学第四节 常用的穴位一、头、面部常用穴位二、颈、肩、腰、背常用穴位三、胸腹部常用穴位四、上肢常用穴位五、下肢常用穴位82大学课件第四节 常用的穴位一、头、面部常用穴位82大学课件一、头、面部常用穴位(一)1、百会百会 位置: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 主治:头痛、头晕、昏迷。百会百会属督脉2、印堂印堂 位置:两眉内侧端连线的中点 主治:头痛、失眠、鼻炎。印堂印堂属经外奇穴83大学课件一、头、面部常用穴位(一)1、百会83大学课件一、头、面部常用穴位(二)3、人中(水沟)人中(水沟)位置:人中沟上1/3与下2/3的交界处 主治:昏迷、急性腰扭伤、惊风。人中人中属督脉4、太阳太阳 位置:眉梢与外眼角之间的中点向外1寸的凹陷处 主治:头痛、感冒、眼疾。太阳太阳属经外奇穴84大学课件一、头、面部常用穴位(二)3、人中(水沟)84大学课件一、头、面部常用穴位(三)5、下关下关 位置:耳前颧骨弓下部凹陷处 主治:牙痛、面瘫、三叉神经痛。下关下关属足阳明胃经6、颊车颊车 位置:咬肌之中点,下颌角前8分(咬肌隆起处)主治:牙痛、面瘫、三叉神经痛。颊车颊车属足阳明胃经85大学课件一、头、面部常用穴位(三)5、下关85大学课件一、头、面部常用穴位(四)7、四白四白 位置:目下1寸凹陷中 主治:头痛、近视、三叉神经痛、口眼歪斜。四白四白属足阳明胃经8、攒竹攒竹 位置:两眉内侧眉端凹陷中,眶上切迹处 主治:头痛、近视、三叉神经痛。攒竹攒竹属足太阳膀胱经。86大学课件一、头、面部常用穴位(四)7、四白86大学课件一、头、面部常用穴位(五)9、睛明睛明 位置:目内眦旁开0.1寸 主治:眼病、近视、急性腰痛。睛明睛明属足太阳膀胱经10、承泣承泣 位置:瞳孔直下,眼球与眶下缘之间 主治:青光眼、近视、口眼歪斜、目赤肿痛。承泣承泣属足阳明胃经87大学课件一、头、面部常用穴位(五)9、睛明87大学课件二、颈、肩、腰、背常用穴位(一)1、大椎大椎 位置:第七颈椎与第一胸椎棘突之间 主治:发热、颈痛、中暑。大椎大椎属督脉2、天宗天宗 位置:肩胛冈下缘正中与肩胛骨下角连线的上1/3与下2/3的交界处 主治:肩背酸痛、落枕。天宗天宗属手太阳小肠经88大学课件二、颈、肩、腰、背常用穴位(一)1、大椎88大学课件二、颈、肩、腰、背常用穴位(二)3、肾俞肾俞 位置:第二、三腰椎棘突间旁开1.5寸 主治:腰痛、肾炎。肾俞肾俞属足太阳膀胱经4、大肠俞大肠俞 位置:第四、五腰椎棘突间旁开1.5寸 主治:腰腿痛、肠炎。大肠俞大肠俞属足太阳膀胱经89大学课件二、颈、肩、腰、背常用穴位(二)3、肾俞89大学课件二、颈、肩、腰、背常用穴位(三)5、腰眼腰眼 位置: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3.5寸凹陷处 主治:腰扭伤、腰背酸楚、尿频。腰眼腰眼属经外奇穴6、夹脊夹脊 位置:第1胸椎至第5腰椎,各椎棘突下旁开0.5寸 主治:脊柱疼痛强直、强壮作用。夹脊夹脊属经外奇穴90大学课件二、颈、肩、腰、背常用穴位(三)5、腰眼90大学课件二、颈、肩、腰、背常用穴位(四)7、风池风池 位置: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与耳垂相平 主治:头晕、头痛、颈痛、耳鸣。风池风池属足少阳胆经8、肩贞肩贞 位置:腋后皱臂端上1寸 主治:肩周炎、肩背酸痛。肩贞肩贞属手太阳小肠经91大学课件二、颈、肩、腰、背常用穴位(四)7、风池91大学课件二、颈、肩、腰、背常用穴位(五)9、大杼大杼(zhuzhu)位置:第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颈项强直、肩背疼痛等。大杼大杼属足太阳膀胱经10、肩井肩井 位置:大椎穴与肩峰连线的中点,两筋中央凹陷处 主治:头项强痛,肩背痛等。肩井肩井属足少阳胆经92大学课件二、颈、肩、腰、背常用穴位(五)9、大杼(zhu)92大学课三、胸腹部常用穴位(一)1、天突天突 位置:在胸骨上窝正中处 主治:咳嗽,气喘,胸痛。天突天突属任脉2、中脘中脘 位置:在前正中线,脐上4寸 主治:胃脘痛,呕吐,反酸和消化不良。中脘中脘属任脉 93大学课件三、胸腹部常用穴位(一)1、天突93大学课件三、胸腹部常用穴位(二)3 3、天枢、天枢 位置:脐旁2寸 主治:腹痛,腹胀,呕吐。天枢天枢属经外奇脉4、气海气海 位置:前正中线,脐下1.5寸 主治:腹痛,便秘,遗尿。气海气海属任脉94大学课件三、胸腹部常用穴位(二)3、天枢94大学课件四、上肢常用穴位(一)1、曲池曲池 位置:屈肘,肘横纹桡侧端与肱骨外上髁的中间 主治:肘痛、肩臂痛、上肢关节痛。曲池曲池属手阳明大肠经2、内关内关 位置:腕掌侧横纹正中直上2寸处 主治:昏迷、手指痛、胸痛、胃痛。内关内关属手厥阴心包经95大学课件四、上肢常用穴位(一)1、曲池95大学课件四、上肢常用穴位(二)3、外关外关 位置:腕背侧横纹正中直上2寸处 主治:腕痛、臂痛、指痛、头痛。外关外关属手少阳三焦经4、合谷合谷 位置:第一、二掌骨之间,靠近第二掌骨体的中点 主治:上肢痛、牙痛、头面痛。合谷合谷属手阳明大肠经96大学课件四、上肢常用穴位(二)3、外关96大学课件四、上肢常用穴位(三)5、十宣十宣 位置:10个指头尖端,距指甲0.1寸处 主治:昏迷、中暑。十宣十宣属经外奇穴6、大陵大陵 位置:腕横纹中央,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主治:心胸疼痛、呕吐、胃脘痛。大陵大陵属手厥阴心包经97大学课件四、上肢常用穴位(三)5、十宣97大学课件四、上肢常用穴位(四)7、后溪后溪 位置:握拳,第五掌骨头后,掌横纹尽头处 主治:落枕、急性腰扭伤、肩臂痛。后溪后溪属手太阳小肠经8、曲泽曲泽 位置: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尺侧 主治:心悸、心痛、胃痛、上肢酸痛。曲泽曲泽属手厥阴心包经98大学课件四、上肢常用穴位(四)7、后溪98大学课件四、上肢常用穴位(五)9、手三里手三里 位置:在阳溪与曲池的连线上,曲池穴下2寸 主治:肘痛、屈伸不利和麻木。手三里手三里属手阳明大肠经10、阳溪阳溪 位置:手背横纹桡侧端,拇短伸肌腱与长伸肌腱之间的凹陷处 主治:头痛、耳鸣、手腕痛。阳溪阳溪属手阳明大肠经99大学课件四、上肢常用穴位(五)9、手三里99大学课件四、上肢常用穴位(六)11、鱼际鱼际 位置:第1掌骨中点,赤白肉际处 主治:胸背痛、手腕疼痛。鱼际鱼际属手太阴肺经12、劳宫劳宫 位置:手掌心横纹中,第23掌骨之间 主治:心痛、面瘫、手腕疼痛。劳宫劳宫属手厥阴心包经100大学课件四、上肢常用穴位(六)11、鱼际100大学课件五、下肢常用穴位(一)1、环跳环跳 位置:股骨大转子最高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与内2/3交界处 主治:腰腿痛、下肢瘫痪。环跳环跳属足少阳胆经2、委中委中 位置:腘窝横纹中点 主治:腰腿痛、膝痛。委中委中属足太阳膀胱经101大学课件五、下肢常用穴位(一)1、环跳101大学课件五、下肢常用穴位(二)3、昆仑昆仑 位置:外踝与跟腱连线中点 主治:踝关节扭伤、腰腿痛、足跟痛。昆仑昆仑属足太阳膀胱经4、足三里足三里 位置:外膝眼直下3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处 主治:下腹痛、膝痛、强身健体的作用。足三里足三里属足阳明胃经102大学课件五、下肢常用穴位(二)3、昆仑102大学课件五、下肢常用穴位(三)5、太溪太溪 位置:内踝与跟腱连线的中点 主治:踝关节扭伤、腰腿痛、足跟痛。太溪太溪属足少阴肾经6、涌泉涌泉 位置:脚底心凹陷处,在脚底正中线上前1/3与后2/3交界处 主治:失眠、中暑、昏迷、跖底肌痉挛。涌泉涌泉属足少阴肾经103大学课件五、下肢常用穴位(三)5、太溪103大学课件五、下肢常用穴位(四)7、风市风市 位置:股骨外侧。膝上7寸处(立正,两手下垂,中指指尖到达处)主治:腰腿痛、坐骨神经痛。风市风市属足少阳胆经8、承山承山 位置:腓肠肌肌腹下方“人”字纹处正中 主治:腓肠肌痉挛、腰腿痛。承山承山属足太阳膀胱经104大学课件五、下肢常用穴位(四)7、风市104大学课件五、下肢常用穴位(五)9、悬钟悬钟 位置:外踝尖上3寸,腓骨后缘 主治:踝扭伤。悬钟悬钟属足少阳胆经10、膝眼膝眼 位置:屈膝,髌骨下缘,髌韧带两侧的凹陷处 主治:膝痛。膝眼膝眼属新穴105大学课件五、下肢常用穴位(五)9、悬钟105大学课件五、下肢常用穴位(六)1111、阴陵泉阴陵泉 位置:胫骨内侧髁后下缘凹陷中 主治:腹痛、腹泻、膝关节酸痛、遗精。阴陵泉阴陵泉属足太阴脾经12、阳陵泉阳陵泉 位置: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中 主治:膝痛、黄疸、呕吐、小儿惊风。阳陵泉阳陵泉属足少阳胆经106大学课件五、下肢常用穴位(六)11、阴陵泉106大学课件五、下肢常用穴位(七)1313、三阴交、三阴交 位置:内踝尖直上3寸,胫骨内侧面的后面 主治:月经不调、遗精、膝痛。三阴交三阴交属足太阴脾经14、血海血海 位置:髌骨内上缘上2寸处 主治:月经不调、膝痛。血海血海属足太阴脾经107大学课件五、下肢常用穴位(七)13、三阴交107大学课件五、下肢常用穴位(八)15、解溪解溪 位置:足背踝关节横纹中点两筋之间处 主治:踝关节扭伤、头痛眩晕。解溪解溪属足阳明胃经108大学课件五、下肢常用穴位(八)15、解溪108大学课件第四章 按摩手法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按摩的基本手法第三节 按摩的手法要领第四节 按摩介质109大学课件第四章 按摩手法第一节 概述109大学课件第一节 概述一、按摩手法的定义二、按摩手法的基本要求110大学课件第一节 概述一、按摩手法的定义110大学课件一、按摩手法的定义n按摩手法:按摩手法:用手或肢体的其他部位,或借用器械,按各种特定的动作技巧,在体表上进行操作的方法,称为按摩手法。111大学课件一、按摩手法的定义按摩手法:用手或肢体的其他部位,或借用器械二、按摩手法的基本要求(一)n按摩手法的基本要求是均匀、柔和、持久、有均匀、柔和、持久、有力、深透力、深透的十字方针。1、均匀:均匀:手法操作时,要求动作幅度、频率的快慢,手法压力的轻重,都必须保持相对的一致。2、柔和:柔和:手法操作时,要求动作稳柔而富有节奏感,灵活而不僵滞,缓和而不生硬。3、持久:持久:手法操作时,能够严格地按照手法动作要领和操作规范持久地运动。112大学课件二、按摩手法的基本要求(一)按摩手法的基本要求是均匀、柔和、二、按摩手法的基本要求(二)4、有力:有力:手法操作中必须具备一定的力度和功力,使之具有一定的刺激量。5、深透:深透:是指手法的功力能够深入深层组织。在分层次推拿法中,浅层按摩主要用于皮肤美容,中层主要作用于部肌肉组织,改善肌营养,恢复弹性,深层是指关节及肌腱,主要适用于关节、肌腱、韧带的损伤。113大学课件二、按摩手法的基本要求(二)4、有力:手法操作中必须具备一定第二节 按摩的基本手法(一)主要介绍一下几种按摩手法:一、摩擦类手法二、按压类手法三、揉搓类手法四、提拿类手法五、叩击类手法六、动摇类手法114大学课件第二节 按摩的基本手法(一)主要介绍一下几种按摩手法:11一、摩擦类手法n摩擦类手法摩擦类手法:是以与肌肤表面摩擦的方式作用于机体的一类手法。n主要介绍推法、擦法、摩法、抹法推法、擦法、摩法、抹法等四种方法。115大学课件一、摩擦类手法摩擦类手法:是以与肌肤表面摩擦的方式作用于机体、摩擦类手法推法(一)n推法的定义:推法的定义:指、掌或肘部着力于一定的部位上进行单方向的直线推动,称为推法。n功能作用功能作用:具有镇静止痛,缓和不适感的作用;重推具有疏通经络,理筋整复,缓解痉挛,促进血液和淋巴液回流的作用。116大学课件、摩擦类手法推法(一)推法的定义:指、掌或肘部着力于一、摩擦类手法推法(二)n临床应用临床应用:推法适用于全身。轻推法多用于按摩的开始和结束时,以及换用手法之间;重推法常用于按摩过程中。n作用要领作用要领:按照着力部位不同分为指推法、掌推法、拳推法和肘推法。着力部位要紧贴皮肤,用力要稳,速度缓慢均匀。力争做到轻而不浮,重而不滞。117大学课件、摩擦类手法推法(二)临床应用:推法适用于全身。轻推法、摩擦类手法擦法(一)n擦法的定义:擦法的定义:用掌的大、小鱼际或全掌、掌根附着在一定部位,进行直线往返摩擦进行直线往返摩擦,称为擦法。n功能作用功能作用:可在皮肤及深部组织产生温热感,具有温经通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健脾和胃的作用。118大学课件、摩擦类手法擦法(一)擦法的定义:用掌的大、小鱼际或全、摩擦类手法擦法(二)n动作要领动作要领:术者腕关节伸直,肩部放松,手指自然伸开,以肩关节为支点,上臂带动手掌作前后或上下移动。n包括小鱼际擦法或侧擦法、大鱼际擦法和掌擦。操作时用力要稳,往返距离要长,动作均匀连续,做到发力于臂,蓄劲于腕。n临床应用临床应用:擦法适用于全身各部位。其中掌擦法接触面较大,适用于肩背部及胸腹部;鱼际擦法适用于四肢;侧擦法适用于肩背部,腰骶部及下肢。119大学课件、摩擦类手法擦法(二)动作要领:术者腕关节伸直,肩部放、摩擦类手法摩法(一)n摩法的定义:摩法的定义:术者用手指或手掌面轻放于体表治疗部位,作环形而有节奏的摩动作环形而有节奏的摩动,称为摩法。n功能作用功能作用:摩即抚摸。手法要轻柔。120大学课件、摩擦类手法摩法(一)摩法的定义:术者用手指或手掌面轻、摩擦类手法摩法(二)n动作要领动作要领:用力部位不同,分为指摩法和掌摩法。n指摩法是将手指的中节和末节指面部分附着于治疗部位,随腕关节连同前臂作环旋运动。n掌摩法是腕关节微背伸,手掌平放于体表治疗部位,以掌心和掌根为着力点,随腕关节连同前臂作环旋运动。n临床应用临床应用:本法刺激轻柔缓和,是胸腹、胁肋部常用手法。常用来治疗脘腹疼痛,食积胀满,气滞等病症。121大学课件、摩擦类手法摩法(二)动作要领:用力部位不同,分为指摩、摩擦类手法抹法(一)n抹法的定义:抹法的定义:用单手或双手的指腹或掌面紧贴于体表上,略用力作上下左右或弧形曲线的往上下左右或弧形曲线的往返移动返移动,称为抹法。n功能作用功能作用:开窍镇静,醒脑明目122大学课件、摩擦类手法抹法(一)抹法的定义:用单手或双手的指腹或、摩擦类手法抹法(二)n动作要领动作要领:动作与推法相似,但推法是单方向移动,而抹法则根据不同的治疗部位作单向或任意往返移动。用力要均匀,动作要缓和。力争使手法轻而不浮,重而不滞。n临床应用临床应用:抹法适用于头面部、颈项部、胸腹部和掌指部。尤以头面部较为常用。对头痛、头晕和颈项强痛等有很好的治疗作用。123大学课件、摩擦类手法抹法(二)动作要领:动作与推法相似,但推法二、按压类手法n按压类手法按压类手法:一般是用掌指或肢体其它部位从施术部位的表面向深部垂直用力。n主要介绍按法、点法、掐法按法、点法、掐法三种方法。124大学课件二、按压类手法按压类手法:一般是用掌指或肢体其它部位从施术部、按压类手法按法(一)n按法的定义:按法的定义:手指、掌或肢体其它部位着力,按压在被按摩部位或穴位上,称为按法。n功能作用功能作用:可放松肌肉,开通闭塞,缓急止痛,活血通络。125大学课件、按压类手法按法(一)按法的定义:手指、掌或肢体其它部、按压类手法按法(二)n动作要领动作要领:常用的有指按法和掌按法。按压的方向要垂直,且不作移动,用力要由轻到重,稳而持续,逐渐增加,使刺激充分透达组织深部,操作结束时,逐渐减压。n临床应用临床应用:适用于全身各部位,尤以经穴及压痛点部位常用。掌按法适用于腰背部和腹部。还常与揉法结合,形成按揉手法,当按压达到深部,感到酸胀时,辅以小幅度缓缓揉动。126大学课件、按压类手法按法(二)动作要领:常用的有指按法和掌按法、按压类手法点法(一)n点法的定义:点法的定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