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管理信息系统教学课件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241583919 上传时间:2024-07-06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2.3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联网-管理信息系统教学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物联网-管理信息系统教学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物联网-管理信息系统教学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小组 2011.11.1物联网专题展示1物联网的概念2物联网的主要技术目录3物联网的应用4物联网存在的问题5Q&A第三小组 2011.11.1物联网专题展示我们周围的物联网2第三小组 2011.11.1物联网专题展示o“物联网概念”是在“互联网概念”的基础上,将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的一种网络概念。o物联网的定义: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概念。o英文百科WIKIPEDIA对物联网的定义:The Internet of Things refers to a network of objects,such as household application.(一)物联网的概念3第三小组 2011.11.1物联网专题展示(二)物联网的DCM结构模型4第三小组 2011.11.1物联网专题展示o物联网概念,在我国是2019年提出的。在我国,物联网被称为传感网。中科院早在2019年就启动了“传感网”研究,并已建立了一些适用的传感网。o2019年11月27日,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上,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了ITU互联网报告2019:物联网,正式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o发展至今,物联网的内涵与外延与应用领域不断扩。(三)物联网概念的历史溯源5第三小组 2011.11.1物联网专题展示o互联网我们熟知并每天都无法离开的工作、学习、生活、娱乐的工具,已经成为我们这个世界保持联系、发展的必备基础。o物联网n物联网与互联网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互联网是物联网的基础,没有互联网的成熟就不会有物联网实现的可能n我们可以这么理解:物联网是互联网发展的延伸,互联网是物联网的基础,物联网的发展又将极大地促进互联网的发展。(四)物联网与互联网6第三小组 2011.11.1物联网专题展示 1物联网的概念目录2物联网的主要技术5Q&A4物联网存在的问题3物联网的应用7第三小组 2011.11.1物联网专题展示(一)物联网技术概览8第三小组 2011.11.1物联网专题展示o物联网包括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相应的,其技术技术体系框架包括感知层技术、网络层技术、应用层技术和公共技术。o感知层:数据采集和感知主要用于采集物理世界中发生的物理事件和数据,包括各类物理量、标识、音频、视频数据。物联网的数据采集涉及传感器、RFID、多媒体信息采集、二维码和实时定位等技术。o网络层:实现更加广泛的互联功能,能够把感知到的信息无障碍、高可靠、高安全地进行传送,需要传感器网络与移动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相融合。o应用层:主要包含应用支撑平台子层和应用服务子层。其中应用支撑平台子层用于支撑跨行业、跨应用、跨系统之间的信息协同、共享、互通等功能。应用服务子层包括智能交通、智能医疗、智能家居、智能物流、智能电力。o公共技术:不属于物联网技术的某个特定层面,而是与物联网技术架构的三层都有关系,它包括标识与解析、安全技术、网络管理和QoS管理等。(二)物联网技术框架9第三小组 2011.11.1物联网专题展示(二)物联网技术框架10第三小组 2011.11.1物联网专题展示oRFID射频识别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具有快速读写、长期跟踪管理功能。o原理:利用射频信号及其空间耦合和传输特性,实现对静止或移动物体的自动识别。o基本组成:射频识别标签、射频读写器和计算机通信网络。o特点:无须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标签;操作快捷方便;可实现全球范围内物品跟踪与信息共享。(三)关键支撑技术RFID11第三小组 2011.11.1物联网专题展示o无线传感网由部署在检测域内大量廉价微型传感器节点组成,通过无线通信方式形成一个多跳自组织网络。o原理:传感网络通过传感器节点,构建一个可以对数据进行收集,传送和处理相应数据的复杂网络,通过实时的对网络所覆盖的区域进行对象的状态数据的收集,将收集的数据用于跟踪、检测和控制等操作。o组成:传感器节点、接收发送器、Internet或通信卫星、任务节点等部分构成。o用途:解决物联网中的数据感知问题,对物品的各种状态进行实时的信息收集。其短距、低耗的特点使得但见无处不在的网络变为可能。(三)关键支撑技术无线传感网络技术12第三小组 2011.11.1物联网专题展示o微机电技术是一种全新的必须同时考虑多种物理混合作用的研发领域,相对于传统的机械领域,其尺寸更小,最大不超过1cm,甚至仅仅几个微米,其厚度就更加微小。o组成:完整的MEMS是由微传感器、微执行器、信号处理和控制电路、通信接口和电源等部件组成的一体化的微型器件系统。o用途:把信息的获取、处理和执行集成在一起,组成具有多功能的微型系统,集成于大尺寸系统中,从而大幅度地提高系统的自动化、智能化和可靠性水平。(三)关键支撑技术MEMS技术13第三小组 2011.11.1物联网专题展示o现场总线技术oWIFI技术o蓝牙技术oGPS技术oPLC技术:利用电力线传输数据和语音信号的一种方式(三)关键支撑技术组网技术14第三小组 2011.11.1物联网专题展示o智能技术是为了有效地达到某种预期的目的,利用知识分析后所采用的各种方法和手段。通过在物体中植入智能系统,可以使得物体具备一定的智能性,能够主动或被动的实现与用户的沟通,这也是物联的关键技术之一。总体上可分为两个层次:个体智能和空间智能。o嵌入式智能平台技术:以应用为中心、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软件硬件可裁减、适应应用系统对功能、可靠性、成本、体积、功耗严格要求的专用计算机系统。o智能空间技术:一个嵌入了计算、信息设备和多模态德传感器工作空间,其目的是使用户能非常方便的在其中访问信息和获得计算机的服务来高效地进行单独工作和与他人协同工作。(三)关键支撑技术智能技术15第三小组 2011.11.1物联网专题展示 1物联网的概念目录5Q&A4物联网存在的问题3物联网的应用2物联网的主要技术16第三小组 2011.11.1物联网专题展示o城市运行管理领域n目的:将信息化城市管理部件接入物联网,对城市管理的兴趣点进行统一标示,可以进一步明确网格化的权属责任,加强对城市管理部件状态的实时监控o生态环境领域n目的:通过智能感知并传输信息,在大气和土壤治理,森林和水资源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中,物联网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帮助改善生存环境(一)物联网的应用领域城市、环境17第三小组 2011.11.1物联网专题展示o公共安全领域n通过智能感知并传输信息,在大气和土壤治理,森林和水资源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中,物联网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帮助改善生存环境o交通领域n应用物联网技术,可以节约能源、提高效率、减少交通事故的损失。道路交通状况的实时监控可以减少拥堵,提高社会车辆运行效率;道路自动收费系统可以提升车辆通行效率;智能停车系统可以节约时间和能源,并降低污染排放(一)物联网的应用领域安全、交通18第三小组 2011.11.1物联网专题展示(二)物联网的具体应用应 用 分 类用户/行业典 型 应 用数据采集公共事业基础设施机械制造零售连锁行业质量监管行业石油化工气象预测智能农业自动水表、电表抄读智能停车场环境监控、治理电梯监控物品信息跟踪自动售货机产品质量监管等自动控制医疗机械制造智能建筑公共事业基础设施工业监控远程医疗及监控危险源集中监控路灯监控智能交通(包括导航定位)智能电网等19第三小组 2011.11.1物联网专题展示20(二)物联网的具体应用应 用 分 类用户/行业典 型 应 用日常生活便利性应用数字家庭个人保健金融公共安全监控交通卡新型电子支付智能家居工业和楼宇自动化等定位类应用交通运输物流管理及控制警务人员定位监控物流、车辆定位监控等第三小组 2011.11.1物联网专题展示1、数据采集第三小组 2011.11.1物联网专题展示2、自动控制第三小组 2011.11.1物联网专题展示3、日常生活便利性应用第三小组 2011.11.1物联网专题展示4、定位类应用第三小组 2011.11.1物联网专题展示(三)关于未来物联网的靶心智慧城市25第三小组 2011.11.1物联网专题展示o智慧城市是指充分借助物联网、传感网,涉及到智能楼宇、智能家居、路网监控、智能医院、城市生命线管理、食品药品管理、票证管理、家庭护理、个人健康与数字生活等诸多领域,把握新一轮科技创新革命和信息产业浪潮的重大机遇,充分发挥信息通信(ICT)产业发达、RFID相关技术领先、电信业务及信息化基础设施优良等优势,通过建设ICT基础设施、认证、安全等平台和示范工程,加快产业关键技术攻关,构建城市发展的智慧环境,形成基于海量信息和智能过滤处理的新的生活、产业发展、社会管理等模式,面向未来构建全新的城市形态。(四)智慧的城市不仅是先进技术的应用,不仅是先进技术的应用,更代表城市生活品质的提升,更代表城市生活品质的提升,代表一种新的城市的形态代表一种新的城市的形态W We e c ca an n d do o e ev ve er ry yt th hi in ng g o on n w we eb b26第三小组 2011.11.1物联网专题展示让我们共建智慧的城市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 提高到了提高到了 秀才不出门,能做天下事秀才不出门,能做天下事 27第三小组 2011.11.1物联网专题展示 1物联网的概念目录5Q&A4物联网存在的问题3物联网的应用2物联网的主要技术28第三小组 2011.11.1物联网专题展示o物联网产业发展研究(2019)报告对物联网产业链、发展阶段和未来规模进行了具体分析:n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路线图未来10年,中国物联网产业将经历应用创新、技术创新、服务创新3个阶段,形成公共管理和服务、企业应用、个人和家庭应用三大细分市场;n中国物联网产业的总体规模,预计到2019年将超过1万亿、2020年将超过5万亿。据悉,工信部电信研究院也是规划编制组成员单位之一,将锁定十大物联网应用重点领域: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智能家居、环境与安全检测、工业与自动化控制、医疗健康、精细农牧业、金融与服务业、国防军事;建成50个面向物联网应用的示范工程,5到10个示范城市。物联网与中国29第三小组 2011.11.1物联网专题展示o缺乏国家层面的宏观指导。地方政府对物联网积极性高涨,但方向尚不明确,虚火过旺。不少地方缺乏科学规划,盲目投资引进国外系统和设备,分散发展,跑马圈地,一哄而上,乱交学费,重复建设。o没有国家层面战略部署,物联网产业的定位、发展目标、时间表和路线图尚不明确,缺乏统一的规划部署和全面的统筹协调,整体推进速度较为迟缓。o出台相关的可行性产业扶持政策,是中国物联网产业谋求突破的关键因素之一。“政策先行”将是中国物联网产业规模化发展的重要保障。(一)体制不够健全30第三小组 2011.11.1物联网专题展示o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有待突破。不掌握关键的核心技术,就不能形成产业核心竞争力,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就会处处受制于人。o目前,我国处于物联网关键技术研发和规模化应用的初始阶段,关键在于尽快突破核心技术,抢占制高点。其中,传感器核心芯片和传感器网接入因特网的技术,将是今后几年优先攻关的瓶颈(二)技术上处于劣势31第三小组 2011.11.1物联网专题展示o缺乏一个统一、规范的标准。它是制约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物联网在我国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即使在全世界范围内,尚没有统一的标准体系出台。o标准制定难度大。标准的制定通常涉及各方利益的博弈和协调,制定过程极其复杂。据悉,目前我国正处于研究制定物联网标准框架阶段,需要集中力量制定标准化体系、产业链体系、研发与应用项目规范等。o统一协议有待制定。在物联网核心层面是基于TCP/IP协议,但是在接入层面,协议种类很多,如GPRS、短信、传感器、TD.SCDMA等,物联网需要一个统一的协议基础。(三)标准化体系的缺失32第三小组 2011.11.1物联网专题展示o商业模式尚不明晰,有待积极探索。目前物联网发展直接带来的一些经济效益主要集中在与物联网有关的电子元器件领域,如射频识别装置、感应器等等。而庞大的数据传输给网络运营商带来的机会以及对最下游的如物流及零售等行业所产生的影响还需要相当长时间的观察。o没形成规模效应,导致标准化程度低,成本高。物联网产业是需要将物与物连接起来并且进行更好的控制管理。这一特点决定了其发展必将会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而催生出更多的应用。(四)盈利模式33第三小组 2011.11.1物联网专题展示o中国移动通信研究所所长于蓉蓉表示,“要发展成熟的商业模式,必须打破行业壁垒、充分完善政策环境,并进行共赢模式的探索。o”华为战略规划部部长朱广平指出“应用物联网技术让企业面临改造成本问题,新的商业模式将改变改造成本高的现状。”(四)盈利模式34第三小组 2011.11.1物联网专题展示o联网中的物与物、物与人之间互联,使用大量的信息采集和交换设备,信息安全和保护隐私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国大型企业、政府机构,如果与国外机构进行项目合作,如何确保企业商业机密、国家机密不被泄漏?o隐私问题。在物联网中,射频识别技术是一个很重要的技术。在射频识别系统中,标签有可能预先被嵌入任何物品中,而如何确保标签物的拥有者个人隐私不受侵犯便成为射频识别技术以至物联网推广的关键问题。(五)安全和隐私问题35第三小组 2011.11.1物联网专题展示 1物联网的概念目录5Q&A4物联网存在的问题2物联网的主要技术3物联网的应用36第三小组 2011.11.1物联网专题展示o王保云.物联网技术研究综述【J】.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2009,12o李凤保,李凌.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综述【J】.仪器仪表学报,2019,26o王忠敏.EPC与物联网【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9o网络资料参考文献37第三小组 2011.11.1物联网专题展示38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