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文学思潮与运动(二)课件

上传人:29 文档编号:241571934 上传时间:2024-07-05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81.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九章----文学思潮与运动(二)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第九章----文学思潮与运动(二)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第九章----文学思潮与运动(二)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九章 文学思潮与运动(二)第九章 文学思潮与运动(二)1 “普普罗罗文文学学”即无产阶级大众的文学。“普罗”是法语普罗列塔利亚的简称,意思为无产阶级的。“普罗文学”虽然源自法国,却是在苏联繁荣起来的,并增添丰富了“大众”的含义。普罗文学遵循现实主义文学创作原则,强调文学为政治服务,文学是政治经济的产物,左联也宣传他的政治功能,并使之成为当时的主流文学。“拉拉普普”全称为“俄罗斯无产阶级作家联合会”。“纳普纳普”:全日本无产者艺术连盟。“普罗文学”即无产阶级大众的文学。“普罗”是法语2第一节 30年代文艺运动发展的基本线索第一节 30年代文艺运动发展的基本线索3无无产产阶阶级级文文学学运运动动一般又称为左翼文学运动。以“左联”为中心,拥有二批发表园地,包括“左联”成立以前的创造月刊、文化批判、太阳月刊和“左联”成立前后的拓荒者(蒋光慈主编)、萌芽月刊(鲁迅、冯雪峰主编)、十字街头(鲁迅主编)、北斗(丁玲主编)、文学月报(姚蓬子、周起应主编)、光明半月刊(洪深、沈起予编辑)等刊物和秘密发行的文学导报(创刊号名前哨)。无产阶级文学运动一般又称为左翼文学运动。以“左联”为中心,拥4民民主主主主义义、自自由由主主义义文文学学运运动动:著名的刊物有文学(傅东华、王统照主编)、文学季刊(郑振铎、章靳以主编)、文学月刊(巴金、章靳以主编)、文丛(巴金、章靳以主编)、论语(林语堂等主编)、骆驼草(周作人、冯文炳、冯至等编辑)、文学杂志(朱光潜主编)、大公报文艺副刊(沈从文、萧乾主编)、水星(卞之琳、沈从文、李健吾等主编)、现代(施蛰存等主编)、新月(徐志摩、闻一多、饶孟侃、罗隆基等编辑)。此外,开明书店(叶圣陶、夏丏尊等主持)、文化生活出版社(吴朗西、巴金等主持)、生活书店(邹韬奋等主持)等也是文学活动的主要园地;其中开明书店的开明文学新刊、生活书店的创作文库及文化生活出版社的文学丛刊等,都有广泛影响。民主主义、自由主义文学运动:著名的刊物有文学(傅东华、王5第二节 革命文学论争和以“左联”为核心的无产阶级文学思潮第二节 革命文学论争和以“左联”为核心的无产阶级文学思潮61、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兴起的历史背景和原因:早期共产党人对革命文学的倡导;大革命期间,创造社和进步文学阵营的酝酿;大革命失败后,无产阶级单独肩负领导中国革命的现实政治斗争的需要;国际无产阶级文学运动的影响;革命作家相对集中于上海,提供了组织无产阶级革命文学队伍的可能性。一、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倡导与论争一、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倡导与论争72、后期创造社和太阳社成员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基本理论主张:(1928年1月)一方面,他们分析了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产生的社会原因;初步论述了革命文学的根本性质、任务;接触到作家世界观的转变问题。另一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偏颇和错误,具体来看:对中国革命的性质和当时的革命形势作出错误的分析;在文学理论上,提出了诸如夸大文艺作用、忽视文艺特征、轻视生活、主张作家世界观的突变等不正确的观点;否定“五四”文学革命和“五四”以来的新文学运动,把小资产阶级作家当作革命对象;对鲁迅、茅盾、叶绍钧、郁达夫等作家进行了错误的批判。2、后期创造社和太阳社成员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基本理论主83、鲁迅、茅盾同创造社、太阳社的争论:鲁迅肯定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提倡,同时批评创造社作家的文艺思想背离了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鲁迅指出他们夸大文艺作用是“爬进唯心的城堡”;反对他们轻视生活和文学技巧;强调文艺特征不可忽视;认为作家世界观的转换不可能突变。茅盾在肯定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同时,主张描写小资产阶级的生活和他们的苦闷,也批评了创造社的革命文学主张和创作实践中的严重缺点。3、鲁迅、茅盾同创造社、太阳社的争论:91、“左联”的成立 1930年3月2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在上海正式成立,简称“左联”。与会者达40余人。大会选举鲁迅等7人为常务委员,在会上,鲁迅做了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重要讲话,并通过了“左联”的行动纲领和理论纲领。“左联”的成立,标志着左翼文艺运动成为有组织的革命运动,也标志着中国文学界统一战线的初步建立。二、左翼文艺运动1、“左联”的成立二、左翼文艺运动102、“左联”的主要文学活动(1)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会的设立;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译介与传播;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的自觉运用;新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提倡与“革命浪漫蒂克”倾向的清算;“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介绍与讨论。(2)外国文学的翻译介绍:国际文化研究会的设立;苏联文学的译介;俄国和西方国家文学的译介。(3)文学大众化的两次讨论及创作的试验。(4)与胡秋原、苏汶的“文艺自由论”及“第三种文学”论之间的文艺论争。(5)鲁迅、茅盾、丁玲、张天翼等创作上的出色成就和大批新作家的培养。2、“左联”的主要文学活动113、左翼文学与革命文学的关系4、左翼文学的成就与局限成就:(1)人的重新思考与题材领域的扩大(2)批判精神与参与意识的高扬(3)“现实主义”的探索与叙事艺术的发展 局限:理性主义与泛政治化的禁锢。具体体现为:文艺思想理论上,照搬外国文学运动和理论,教条主义倾向;文学创作上,在某些作家中存在着轻视艺术规律,公式化、概念化的倾向。:3、左翼文学与革命文学的关系12第三节 自由主义作家文艺观及两大文艺思潮的对立第三节 自由主义作家文艺观及两大文艺思潮的对立13 30年代文艺思想领域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与自由主义两大文艺思想相对立的局面。具体表现在:1、左翼与“新月派”的论争。2、左翼与林语堂等就“性灵文学”发生论争。3、左翼与“京派”作家如朱光潜、沈从文等的论辩。4、自由主义作家的批评活动。30年代文艺思想领域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与自由主义两大14三次大的文艺论争:1、关于“文学基于普遍人性”的论争。发生在左翼作家与新月派理论家梁实秋之间。2、关于“文艺自由”的论争 论争发生在胡秋原、苏汶和左翼作家之间,争论的焦点是文艺与政治的关系。3、关于“大众语文论争”。论争的焦点集中于文学语言问题。三次大的文艺论争:15第四节 文学创作的潮流与趋向第四节 文学创作的潮流与趋向161、产生的时间2、产生的背景和原因(1)五四文学分流的结果(2)社会政治变动的结果3、各具特色的文学内容4、流派中的流派 一、“左翼”、“京派”、“海派”三大文学派别(潮流)之间的对峙与互渗1、产生的时间一、“左翼”、“京派”、“海派”三大文学派别(17(1)运用科学的社会理论剖析中国社会,由文化层面批判社会、探究人生。题材内容空前广泛,涉及中国社会各阶层生活。其中,农村破产、农民的苦难和反抗斗争,表现突出;茅盾、老舍、现代派作家提供的三种都市文学形态,引人瞩目。(2)形式体制:长篇叙事文学,特别是长篇小说形式,日趋成熟;抒情写意小说长足发展;不同文学形式体制及其艺术特征的相互交融、综合,使边缘性文体进一步丰富、发展。(3)创作方法:浪漫主义衰落,现代主义崭露头角;现实主义成为主流,同时又吸收包容浪漫主义、现代主义的方法技巧。二、30年代文学创作的潮流和特点:(1)运用科学的社会理论剖析中国社会,由文化层面批判社会、探1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