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征信概论概要课件

上传人:txadgkn****dgknqu... 文档编号:241571902 上传时间:2024-07-05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183.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章征信概论概要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第一章征信概论概要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第一章征信概论概要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01征信概论01征信概论1第一章征信概论第一节第一节 征信征信的概念与理论基础的概念与理论基础第二节第二节 征信的产生与发展征信的产生与发展第三节第三节 征信的相关概念、原则与功能征信的相关概念、原则与功能 2第一章 征信概论第一节 征信的概念与理论基础2第一节第一节 征信的概念与理论基础征信的概念与理论基础一、诚信、信用、征信的定义及区别和联系二、信息不对称理论三、征信与社会信用体系征信与社会信用体系第一节 征信的概念与理论基础一、诚信、信用、征信的定义及区3一、诚信、信用、征信的定义及区别一、诚信、信用、征信的定义及区别和联系和联系 (一)诚信、信用、征信的定义(一)诚信、信用、征信的定义 “诚信”即诚实守信,是一种精神和原则,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与经济活动中认同并遵守的一种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诚”即诚实诚恳,指主体真诚的内在道德品质;“信”即信用信任,指主体“内城”的外化。“信用”是与商品交换和货币流通精密相连的一个经济概念,指经济交易的一方在承诺未来偿还的前提下,另一方向其提供商品或服务的行为。征信是指专业化的机构,依法采集、整理、保存、加工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组织的信用信息,并向在经济活动中有合法需求的信息使用者提供信用信息服务,帮助市场主体判断控制风险、进行信用管理的活动。一、诚信、信用、征信的定义及区别和联系 (一)诚信、4一、诚信、信用、征信的定义及区别一、诚信、信用、征信的定义及区别和联系和联系 (二)征信、诚信与信用的区别(二)征信、诚信与信用的区别 诚信属于道德层面的概念,是人们对事物自律性的主管意识。它既是调整人们社会行为的一种道德规范,也是反映人们社会修养的一种道德品质。诚信与否,是一个人主观上得行为,只能进行道德层面上的定性判断,难以定量评估。信用属于经济范畴,是商品生产、货币流通、市场交易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既是市场主体的一种理性行为,也是一种能力体现,可以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评估、预测。征信的本质特征是专业第三方机构提供的决策参考意见,既不是诚信,也不是信用,仅仅是客观记录市场主体过去的信用信息并帮助预测其未来是否履约的一种信用信息服务活动。一、诚信、信用、征信的定义及区别和联系 (二)征信、诚5一、诚信、信用、征信的定义及区别一、诚信、信用、征信的定义及区别和联系和联系 (三)征信、诚信与信用的联系(三)征信、诚信与信用的联系 征信、诚信和信用虽然分别隶属于不同的范畴,但是三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三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诚信是一切信用形式的共同基础,没有诚信,信用交易难以发展。诚信是每个市场主体都应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是社会文明、进步和发达的标志。市场主体之间的诚实守信和相互信任共同保障了社会信用环境的正常运行。信用则是诚信原则在市场交易规则和交易秩序上的具体体现。征信通过对市场主体信用活动和行为及时、真实、全面的记录,既帮助市场主体积累信用财富,也激励每个人养成诚实守信的行为习惯,进而促进整个社会信用环境的改善。总的来看,诚信是社会信用形成的基础,而社会信用水平的提高又离不开征信活动。诚信和信用是目的,征信是实现目的的手段。一、诚信、信用、征信的定义及区别和联系 (三)征信、诚6一、诚信、信用、征信的定义及区别一、诚信、信用、征信的定义及区别和联系和联系 (四)征信的内涵(四)征信的内涵 征信的内涵非常丰富,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来理解和把握。第一,征信的基础是信用信息。第二,征信的主体是专业化的信用信息服务机构,即征信机构。第三,征信的信息主要来源于信用信息的提供者。第四,征信的服务对象主要是从事信用交易活动的各方主体,即信用信息的使用者。第五,征信的主要目的是促进信用交易活动的开展。第六,征信的核心是建立“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机制。一、诚信、信用、征信的定义及区别和联系 (四)征信的7一、诚信、信用、征信的定义及区别一、诚信、信用、征信的定义及区别和联系和联系 (五)征信的外延(五)征信的外延 传统的征信主要服务于借贷活动,旨在缓解借贷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防范和化解信用风险。随着征信业的不断发展,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经济社会领域,在解决信息不对称、扩展市场交易范围、优化商业环境、培育社会诚信意识和提供社会管理平台等方面发挥了促进作用,对经济社会管理有着深远的影响。当前,征信活动以金融领域为核心,扩展到经济领域,并辐射到社会领域。一、诚信、信用、征信的定义及区别和联系 (五)征信的8二、信息不对称理论二、信息不对称理论 信息经济学、数理统计、计量分析等相关理论和学科,为征信提供了基础理论和分析工具。其中信息不对称理论最具有代表性。信息不对称理论是征信产生的重要理论基础,征信则为信息不对称问题的解决提供了重要的途径。(一)信息不对称理论简介(一)信息不对称理论简介 信息不对称理论是指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各类人员对有关信息的了解是有差异的,掌握信息比较充分的人员,往往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而信息贫乏的人员,则处于比较不利的地位。该理论认为:市场中卖方比买方更了解有关商品的各种信息;掌握更多信息的一方可以通过向信息贫乏的一方传递可靠信息而在市场中获益;买卖双方中拥有信息较少的一方会努力从另一方获取信息;市场信号显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信息不对称会导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二、信息不对称理论 信息经济学、数理统计、计量分析9二、信息不对称理论二、信息不对称理论 (二)信息不对称产生的原因(二)信息不对称产生的原因 基于信息经济学的基本原理,造成信息不对称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信息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受时间和空间的双重限制,信息只有在特定的时间、地点并具备特定的条件才有意义;二是在信息的搜集过程中是需要付出相应成本的,这里的成本既包括了有形成本,也包括了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等无形成本,所以在信息的搜集中同样需要进行收益和成本的权衡;三是信息的利用模式受对问题的认知和一定的思维习惯影响,信息的加工、处理和决策需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敏锐的判断能力。二、信息不对称理论 (二)信息不对称产生的原因 10二、信息不对称理论二、信息不对称理论 (三)征信对信息不对称问题解决的作用(三)征信对信息不对称问题解决的作用 1、减轻逆向选择 逆向选择是信贷交易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发生的问题,不良贷款风险往往来自那些积极寻找贷款的人。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那些不良借款者往往可能采用各种手段骗取贷款机构的信任,从而导致贷款机构将贷款投向不良借款者而非优质借款者,即信贷交易中出现了逆向选择问题。例如:当一家企业在一家本地银行发生借贷关系并且信息良好时,则通过信息传递机制的安排(例如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使得这家银行的信息能够为外地的银行所了解,外地银行就像对待自己的长期客户一样来对待这些新的客户。因此,征信有助于改善银行对申请借款者特征的了解和比较准确地预测还款概率,有利于实现对贷款对象的优化和贷款定价的合理化,减轻逆向选择问题。二、信息不对称理论 (三)征信对信息不对称问题解决的作11二、信息不对称理论二、信息不对称理论 (三)征信对信息不对称问题解决的作用(三)征信对信息不对称问题解决的作用 2、减轻对申请借款者的掠夺 例如:征信将各家银行的信息汇集,保证借款者的信息能够及时传递到信贷市场,有助于降低各家贷款机构的信息优势和隐含的租金,迫使每个贷款机构的贷款价格更具有竞争力。利率的降低提高了借款者的净收益,增加了他们还款的动力。通过征信活动,促使信息在银行之间传递,减轻了银行从关系客户中所榨取的信息租金。贷款机构也有动力去组建征信机构,实现信息共享,保证信息在贷款机构之间的传递。当申请高额的潜在借款者的可选择机会多时,贷款机构越有动力去推动借款者的信息在银行间共享。二、信息不对称理论 (三)征信对信息不对称问题解决的作12二、信息不对称理论二、信息不对称理论 3、产生违约披露的纪律约束 即使没有掠夺行为,银行之间也存在共享借款者记录的动力。因为银行共享借款者的违约信息,对借款者而言,会产生一种纪律约束:违约行为变成了较差的信号,其他银行在对其放贷时会考虑到信用风险溢价,执行更高的利率,甚至拒绝贷款。(播放征信应用案例故事集之三,幸福路上绊脚石)4、避免过度借贷 如果每个潜在的贷款机构不能确切知晓借款者从其他贷款机构已经或者能够获得的信贷信息,多银行贷款关系的成本会逐渐加大。站在单个贷款机构的角度看,一个借款者的风险大小依赖于它对该借款者的债权到期时刻借款者的负责总额。然而,如果贷款机构不知此信息,借款者就有动机过度借贷。二、信息不对称理论 3、产生违约披露的纪律约束13二、信息不对称理论二、信息不对称理论 案例:过度负债影响个人信用记录 案情:李某为广东省XX市居民,现年45岁。2011年8月,李某向中国银行XX分行申请办理中银白金信用卡,申请额度为30万元。信用卡审批人员在审查客户提供的资料时了解到李某为国税局干部,其与配偶名下共有四套房产和两部私人轿车,综合条件较好。但通过查询该客户的信用报告发现,李某在两家银行有3笔贷款,贷款余额合计为85万元,此外还持有多家银行的17张信用卡,授信额度超过100万元,并且近3个月连续出现信用卡逾期。通过对个人信用报告的内容进行分析,信用卡审批人员认为李某的综合负债水平过高,并且已出现逾期还款记录,存在一定的授信风险,因此拒绝了该客户的申请。二、信息不对称理论 案例:过度负债影响个人信用记录14 (一)社会信用体系的概念(一)社会信用体系的概念 社会信用体系是以信用关系为主要内容,为促进社会各方信守承诺而进行的一系列安排的总称,包括法律制度安排,信用信息的记录、采集和披露机制,采集和发布信用信息的机构和市场机制,规范监管机制,信用宣传教育机制等各个方面。社会信用体系作为维系社会成员信用、促进社会成员诚实守信的制度安排,其最终目标是形成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二)征信与社会信用体系的关系(二)征信与社会信用体系的关系 征信和信用、诚信,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涉及的基本概念,也是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内容。诚信、信用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目的,征信是建立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手段。征信通过对经济主体信用活动及时、准确、全面的记录,既帮助社会经济信息主体积累财富,也激励每个人养成诚信的行为习惯、进而推动建立社会信用体系,促进整个社会信用环境不断完善。三、征信与社会信用体系三、征信与社会信用体系 (一)社会信用体系的概念 三、征信与社会信用体系15 (三)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内涵(三)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内涵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以法律法规为依据,以信用活动的参与者为主体,以信用活动者的信用记录为基础,规范信用数据的收集和使用,形成激励守信、惩戒失信的机制,是覆盖全社会的诚信系统工程。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涉及社会方方面,内涵非常丰富,可从以下五个方面来理解。1.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目的是构建诚实守信的社会氛围和环境。2.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基础是信用记录。3.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关键是规范信用信息的收集和使用。4.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核心是形成鼓励守信、惩戒失信的社会机制。5.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覆盖全社会的系统工程。三、征信与社会信用体系三、征信与社会信用体系 (三)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内涵 三、征信与社会信用体系16 (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目标(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目标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目标就是要形成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体制相适应的社会信用体系,形成“鼓励守信、制约失信”的氛围和良好的信用环境。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就是要建立健全社会信用基础性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建成以信用信息资源共享为基础的覆盖全社会的征信体系,建立完善的信用监管体制和征信服务市场体系,构建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全面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全面提升社会诚信意识,改善经济社会发展信用环境。(播放征信应用案例故事集之八“绿色信贷”)三、征信与社会信用体系三、征信与社会信用体系 (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目标 三、征信与社会信用体17 (五五)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 1、推进重点领域诚信建设、推进重点领域诚信建设 (1)政务诚信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关键,各类政务行为主体的诚信水平,对其他社会主体诚信建设发挥着重要的表率和导向作用。(2)商务诚信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点,是商务关系有效维护、商务运行成本有效降低、营商环境有效改善的基本条件,是各类商务主体可持续发展的生存之本,也是各类经济活动高效开展的基础保障。(3)社会诚信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基础,社会成员之间只有以诚相待、以信为本,才会形成和谐友爱的人际关系,才能促进社会主义文明进步,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和长治久安。(4)司法公信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保障。司法公信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树立司法权威的前提,是社会公平正义的底线。三、征信与社会信用体系三、征信与社会信用体系 (五)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三、征信与社会信18 2、加强信用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信用基础设施建设 (1)加强诚信教育与诚信文化建设。诚信教育与诚信文化建设是引领社会成员诚信自律、提升社会成员道德素养的重要途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2)加快推进信用信息系统建设和应用,健全社会成员信用记录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基本要求。发挥行业、地方、市场的力量和作用,加快推进信用信息系统建设,完善信用信息的记录、整合和应用,是形成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的基础和前提。(3)完善以奖惩制度为重点的社会信用体系运行机制。运行机制是保障社会信用体系各系统协调运行的制度基础,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直接作用于各个社会主体信用行为,是社会信用体系运行的核心机制。三、征信与社会信用体系三、征信与社会信用体系 2、加强信用基础设施建设三、征信与社会信用体系19 (六)中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历程(六)中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历程 中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从信贷征信起步。20世纪90年代,在试点基础上,由中国人民银行牵头,联合各商业银行建立贷款证制度和银行信贷登记质询系统,数据库分布于各行、省城和城市三级的银行信贷登记质询系统的稳步运行,有效防范了企业多头骗贷和逃废银行债务。2001年3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在全社会强化信用意识,整顿信用秩序,建立严格的信用制度,依法惩处经济欺诈、逃废债务、不履行合同、侵犯知识产权等不法行为”。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提出“整顿的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健全现代市场经济的社会信用体系”。2003年,国务院正式批准中国人民银行履行“管理信贷征信业,推动建立社会信用体系”的职责,并成立了征信管理局。三、征信与社会信用体系三、征信与社会信用体系 (六)中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历程 三、征信与社会信20 2007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0717号),系统全面地阐述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基本原则的主要内容(包括完善行业信用记录、加快信贷征信体系建设、培育信用服务市场、完善法律法规等),成为这一时期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纲领性文件的重要依据。2011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把诚信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抓紧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加大对失信行为的惩戒力度,在全社会广泛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2014年6月,国务院颁布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 年),针对四大领域提出了34个方面的重点任务,同时在加强诚信教育和诚信文化建设、加快推动信用信息系统建设和应用、完善以奖惩制度为重点的社会信用体系运行机制等方面提出了一些重大举措。三、征信与社会信用体系三、征信与社会信用体系 2007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社会信用体系21第一章征信概论第一节第一节 征信征信的概念与理论基础的概念与理论基础第二节第二节 征信征信的产生和发展的产生和发展第三节第三节 征信的相关概念、原则与功能征信的相关概念、原则与功能 第一章 征信概论第一节 征信的概念与理论基础22第二节征信的产生与发展一、征信产生和发展的背景一、征信产生和发展的背景二、中国征信业发展历程二、中国征信业发展历程三、大数据时代征信的发展三、大数据时代征信的发展 第二节 征信的产生与发展一、征信产生和发展的背景23一、征信产生和发展的背景(一)经济发展对信用信息的需求快速增长(一)经济发展对信用信息的需求快速增长 (二)信用信息成为重要的交易商品(二)信用信息成为重要的交易商品(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推动对信用信息产品的(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推动对信用信息产品的 重新认识重新认识 一、征信产生和发展的背景(一)经济发展对信用信息的需求快速增24二、中国征信业的发展历程 19世纪末,受西方市场经济思想的影响,一些华资银行已开始设立调查部,调查和收集客户信用状况资料,建立客户信用档案。1932年,一些华资银行共同发起,在上海设立了会员制征信机构中华征信所。但是由于国内战争,中华征信所发展缓慢。新中国成立后的相当长时间内,我国征信业几乎处于停滞的状态。从20世纪80年代起,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中国现代征信业开始登上舞台,并经历了起步、初期和发展的三个阶段。二、中国征信业的发展历程 19世纪末,受西方市场经济思想25二、中国征信业的发展历程第一阶段是起步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2002年)。为适应改革开放后企业债券的发行和管理,1988年,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成立了第一家信用评级公司上海远东资信评级有限公司。同时,为满足涉外商贸往来中的企业征信信息需求,对外经济贸易部计算中心和国际企业征信机构邓白氏公司合作,相互提供中国和外国企业的信用报告。1993 年,专门从事企业征信的新华信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开始正式对外提供服务。此后,一批专业信用调查机构相继出现,中国征信业的雏形初步显现。1996年,中国人民银行在全国推行企业贷款证制度。1997年,上海开展企业信贷资信评级。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上海市进行个人征信试点,1999 年上海资信有限公司成立,开始从事个人征信与企业征信服务。1999年底,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上线运行。2002年,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建成地、省、总行三级数据库,实现全国联网查询。二、中国征信业的发展历程第一阶段是起步阶段(20世纪80年代26二、中国征信业的发展历程第二阶段是发展阶段(2003年-2012年)。2003年,国务院赋予中国人民银行“管理信贷征信业,推动建立社会信用体 系”职责,批准设立征信管理局。同年,上海、北京、广东等地率先启动区域社会征信业发展试点,一批地方性征信机构设立并得到迅速发展,部分信用评级机构开始开拓银行间债券市场信用评级等新的信用服务领域,国际知名信用评级机构先后进入中国市场。2004年,中国人民银行建成全国集中统一的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2005年,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升级为全国集中统一的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2008年,国务院将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管理职责调整为“管理征信业,推动建立社会信用体系”并牵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部际联席会议,2011年牵头单位中增加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二、中国征信业的发展历程第二阶段是发展阶段(2003年-2027二、中国征信业的发展历程第三阶段是发展阶段(2013年至今)。2013年3月15日,征信业管理条例由国务院颁布实施,确定了征信业务及其相关业务活动所遵循的制度规则,明确中国人民银行为征信业监督管理部门,征信业步入了有法可依的轨道。2013年11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征信机构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了对征信机构的监督管理,有力地促进了征信业的健康发展。2014年6月14日,国务院印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提出要建立社会信用基础性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建成以信用信息资源共享为基础的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全社会对征信业的重视程度已经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推动征信业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限的信用信息支持,构建诚信守信的社会氛围和环境成为现在和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任务。二、中国征信业的发展历程第三阶段是发展阶段(2013年至今)28三、大数据时代征信的发展(一一)大数据的含义大数据的含义 目前,对大数据无公认的定义,百度百科认为大数据是指所涉及的资料量规模巨大到无法通过目前主流软件软件工具,在合理时间内到达撷取、管理、处理并整理成为服务于经营决策的咨询。大数据是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反映了企业所能获得的大量数据资源,包括个人和企业的信息,物联网世界中的商品、物流信息,互联网世界中的人际交互信息、位置信息等。大数据最核心的价值就是对海量数据进行存储和分析。互联网金融必须以交易对象的信用信息为基础,这也将催生大量的征信需求。可见征信业将具有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二二)大数据对征信的影响大数据对征信的影响 1、大数据使征信数据来源更加广泛。2、大数据使征信数据存储和处理方式更加多样化。3、大数据使征信产品更加丰富,服务范围更广。三、大数据时代征信的发展(一)大数据的含义29三、大数据时代征信的发展(三三)大数据征信与传统征信的主要区别大数据征信与传统征信的主要区别 1.覆盖人群不同。从服务的人群来说,大数据征信的信用评估体系可以服务没有被传统征信体系覆盖的人群,极大地拓展征信服务的覆盖面。2.数据来源不同。从数据源来说,大数据征信大量采用非传统的信用数据,包括互联网上的行为数据和关系数据,传统的信用数据(银行信贷数据)的比重仅占信用评估体系的一部分。3.挖掘深度不同。从关注的侧重点来看,传统的征信评估模型更关注授信对象的历史信息,致力于深度挖掘。而大数据征信更看重用户现在的信息,致力于横向及多维度拓展。4.评估模型不同。大数据抛弃了传统的只集中了少数变量的信用评分模型,基于大数据技术,不仅采用机器学习的模型,而且使用更多变量,一方面可以使信用评估的决策效率提高,另一方面还明显降低了风险违约率。三、大数据时代征信的发展(三)大数据征信与传统征信的主要区30三、大数据时代征信的发展 (四)大数据时代征信业的发展(四)大数据时代征信业的发展 大数据时代征信业的发展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挑战,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促进征信业健康发展。1、促进大数据与征信业的双向融合。2、建立与大数据特征相匹配的征信业务规则。3、推动征信产品供给,满足大数据时代社会需求。4、提高征信管理水平。5、建立基于大数据的信息主体权益保护机制。三、大数据时代征信的发展 (四)大数据时代征信业的发展31第一章征信概论第一节第一节 征信征信的概念的概念与与理论基础理论基础第二节第二节 征信的产生与发展征信的产生与发展第三节第三节 征信的相关概念、原则征信的相关概念、原则与功能与功能 第一章 征信概论第一节 征信的概念与理论基础32第三节征信的相关概念、原则与功能一、征信的一、征信的相关概念相关概念二、征信的二、征信的原则原则三、征信的三、征信的功能功能 第三节 征信的相关概念、原则与功能一、征信的相关概念33一、征信的相关概念 1.征信业务。指对企业、事业单位等组织的信用信息和个人的信用信息进行采集、整理、保存、加工,并向信息使用者提供的活动。2.征信机构。是指依法设立,主要经营征信业务的机构。3.信用报告。是征信机构提供的关于企业或个人信用记录的文件。它是征信基础产品,系统记录企业或个人的信用活动,全面反映信息主体的信用状况。4.信用记录。是指企业和个人在一定时期内按时间顺序所累积的信用信息。5.信用信息。信用信息是有关信用活动情况的客观记载。一、征信的相关概念 1.征信业务。指对企业、事业单位等34一、征信的相关概念 6.征信数据与数据库。征信数据是经过专业处理的信用信息,反映企业信用状况的信息称为企业信用信息,反映个人信用状况的信息称为个人信用信息。征信数据库,又称为数据仓库,指按照一定的数据模型,在计算机系统中组织、存储和使用的互相联系的信用信息的数据集合。7.资信评级。也称为信用评级或资信评估,是对各类企业所负各种债务能否如约还本付息的能力和可信程度的评估,是对债务偿还风险的评价。8.信用评分。是在信息主体信息的基础上,运用统计方法,对消费者或中小企业未来信用风险的一个综合评估。一、征信的相关概念 6.征信数据与数据库。征信数据是经过35一、征信的相关概念 9.征信体系。被定义为包括征信法律、征信机构、行业标准、征信行业监管、征信市场与培育、征信教育与科研等方面的总和。10.社会信用体系。指为促进社会各方信用承诺而进行的一系列安排的总称,包括制度安排、信用信息的记录、采集和披露机制、采集和发布信用信息的机构和市场安排、监管体制、宣传教育安排等各个方面或各个小体系,其最终目标是形成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11.信息提供者。是指向征信机构提供信息的单位和个人,以及向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提供信息的单位。一、征信的相关概念 9.征信体系。被定义为包括征信法律、36一、征信的相关概念 12.信息使用者。是指从征信机构和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获取信息的单位和个人。13.不良信息。是指对信息主体信用状况构成负面影响的下列信息:信息主体在借贷、赊购、担保、租赁、保险、使用信用卡等活动中未按照合同履行义务的信息,对信息主体的行政处罚信息,人民法院判决或者裁定信息主体履行义务以及强制执行的信息,以及国务院征信业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的其他不良信息。14.信息主体。是信用信息针对的对象,包括企业、事业单位等组织和个人。一、征信的相关概念 12.信息使用者。是指从征信机构和金37一、征信的相关概念 15.金融信用信息。是征信机构采集的核心信息,这些信息是基于资金借贷、担保、保险等活动产生的,主要是受信方与商业银行等金融授信机构发生授信业务往来的过程中产生的相关信息,涉及各类贷款、信用卡、贸易融资、贴现、保理、贷款承诺、保证、信用证、保函、票据承兑、其他担保、信用保险等内外授信业务。一、征信的相关概念 38一、征信的相关概念 16.征信业。是市场经济中提供信用信息服务的行业。征信机构作为提供信用信息服务的企业,按一定规则合法采集企业、个人的信用信息,加工整理形成企业、个人的信用报告等征信产品,有偿提供给经济活动中的贷款方、赊销方、招标方、出租方、保险方等有合法需求的信用使用者,为交易一方了解对方的信用状况提供便利。征信服务既可为防范信用风险,保障交易安全创造条件,又可使具有良好信用记录的企业和个人得以较低的交易成本获得较多的交易机会,而缺乏良好信用记录的企业和个人则相反,从而促进形成“诚信者受益,失信者惩戒”的社会环境。在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征信业已成为重要的服务产业之一,在经济发展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一、征信的相关概念 16.征信业。是市场经济中提供信用信39二、征信的原则 1.真实性原则。真实性原则是指在征信过程中,征信机构应采取适当的方法以保证所采集的信用信息的准确、真实、可靠。2.完整性原则。完整性原则是指征信机构应当系统地从所有相关可得到的信息来源处采集数据,并且保存足够的时间。3.及时性原则。及时性原则是指征信机构在采集信息时要尽量实现实时跟踪,确保使用信息主体最新的信用记录,反映其最新的信用状况,避免因不能及时掌握信息主体的信用变动而为信息主体和信息使用者带来损失。4.安全性原则。信用信息涉及信息主体隐私或商业机密,对信息主体信息安全的保护是征信机构最基本的职业道德。二、征信的原则 1.真实性原则。40三、征信的功能 (一)防范信用风险,促进信贷市场发展 通过征信活动,查阅被征信人以前的历史记录,商业银行能够比较方便地了解企业和个人的信用状况,采取相对灵活的信贷政策,扩大信贷范围,特别是对缺少抵押品的中小企业、中低收入者等边缘借款人。(二)服务其他授信市场,提高履约水平 征信活动通过信息共享、各种风险评估等手段将受信方的信息全面、准确、及时地传递给授信方,有效揭示受信方的信用状况,采用的手段有信用报告、信用评分、资信评级等。(三)加强金融监管和宏观调控,维护金融稳定 可以按照不同的监管和调控需要,对信贷市场、宏观经济的运行状况进行全面、深入的统计和分析,统计出不同地区、不同金融机构、不同行业和各类机构、人群的负债、坏账水平等,为加强金融监管和宏观调控创造条件。三、征信的功能 (一)防范信用风险,促进信贷市场发展41三、征信的功能 (四)服务其他政府部门,提升执法效率 通过征信活动,使政府在依法行政过程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为政府部门决策提供了重要的依据,这些依据主要是通过第三方反映出来的,信息的准确性比较强,有效地提高了执法效率。(五)有效揭示风险,为市场参与各方提供决策依据 征信机构不仅通过信用报告实现信息共享,而且,会在这些客观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加工而推出对企业和个人的综合评价,如信用评分等。通过这些评价,可以有效反映企业和个人的实际风险水平,有效降低授信市场参与各方的信息不对称,从而得到市场的广泛认可,做出更好的决策。三、征信的功能 (四)服务其他政府部门,提升执法效率42三、征信的功能 (六)提高社会信用意识,维护社会稳定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培养企业和个人具有良好的社会信用意识,有利于提升宏观经济运行效率。但是,良好的社会信用意识并不是仅仅依靠教育和道德的约束就能够建立的,必须在制度建设上有完备的约束机制。在我国,征信活动有助于金融机构全面了解企业和个人的整体负债状况,从制度上防止企业和个人过度负债,有助于政府部门及时了解社会的信用状况变动,防范突发事件对国计民生造成重大影响,维护社会稳定。三、征信的功能 (六)提高社会信用意识,维护社会稳定4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