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七年级上册复习题纲(知识清单归纳)

上传人:h****9 文档编号:241561273 上传时间:2024-07-0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4-2025七年级上册复习题纲(知识清单归纳)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24-2025七年级上册复习题纲(知识清单归纳)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24-2025七年级上册复习题纲(知识清单归纳)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课 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学习目标:知道北京人的特征,了解北京人发觉的意义。知道化石是探讨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元谋人:(发觉于云南省元谋县、长江流域)生活在距今约170万年,是中国境内已发觉的最为闻名的早期直立人。(是目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化石是探讨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距今约7123万年,)A、体质特征:保留猿的某些特征,能直立行走,上肢基本具备现代人的特征。B、生活特点:能够运用打制石器(旧石器时代);运用自然火;过着群居生活。(群居生活是人类最原始的社会组织形式。)C、遗址特点: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我国出土原始人类遗物、遗骨最丰富的地方,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3、火的运用:A、来源:雷击、太阳的炙烤和自燃。B、用途:以用来烘烤食物、照明御寒,还可以用火驱逐野兽。C、作用:火的运用,提高了原始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实力,促进了体质的发展和脑进化。4、原始人类遗址分布的特点:(我国是目前世界上发觉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原始人类遗址主要分布在大江、大河流域,土地肥沃、水源足够的地区。相宜农业生产,发展农业农业文明。三、山顶洞人1.距今年头:距今约3万年。2.生活地域:北京周口店龙骨山。3.生活状况(1)除了采集和狩猎外,还会捕获水生动物。(2)能够人工取火。第2课 河姆渡聚落和半坡聚落学习目标:了解河姆渡、半坡居民的生活和原始农业的产生。知道考古发觉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一、半坡聚落黄河流域最具代表性的的氏族聚落1、生存年头和地点:距今约6000年的陕西西安半坡村。2、房屋建筑:半地穴式3、原始农业:种植粟、白菜或芥菜等农作物。(我国是最早种植粟的国家之一)4、原始饲养业:饲养猪、狗等。5、劳动工具:普遍运用磨制石器(新石器时代),有石斧、石铲,石镰、石刀。6、陶器特点:懂得制造彩陶,如人面鱼纹盆和四鹿纹盆。二、河姆渡聚落是长江流域最具代表性的的氏族聚落。1、生存年头和地点:距今约7000年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村。2、房屋建筑:干栏式(江南地区的主要建筑形式之一)3、原始农业:种植水稻等农作物(我国是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之一)4、原始饲养业:饲养猪、狗、水牛等5、劳动工具:普遍运用磨制石器(处于新石器时代时期),还用动物骨骼制作工具6、陶器特点:懂得制造黑陶,如刻画猪纹黑陶钵。三、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的异同点:1、相同点: 土地肥沃;家畜饲养(驾驭原始畜牧业);种植庄稼(驾驭原始农业);定居或半定居生活(懂得建立房屋);制作陶器;都运用磨制石器。2、不同点: A、半坡聚落位于黄河流域,气候较干燥,种植粟,住半地穴式房屋;B、河姆渡原始聚落位于长江流域,气候潮湿,种植水稻,住干栏式房屋5早期国家与社会学习目标:了解西周的分封制及其作用。一、西周的分封制、分封目的:巩固对周边地区的统治。、内容:周天子把土地和臣民,分给亲属、功臣和旧贵族的后代(即所谓的“授民授疆土”),并封他们为诸侯。 、受封者义务: 必需听从周王的吩咐,治理诸侯国,保卫周王;定期到周室朝觐、纳贡和服役。4、受封者权利:管理封地,收取赋税等。5、分封制的作用: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和文化联系,亲密了同周边各少数民族的关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周初共分封71国,其中同姓诸侯40国)二、西周的封建等级制度天子为最高一层,下面为诸侯、卿大夫和士,这些是享有各种特权的贵族;士下面就是平民,他们隶属于贵族,是农业和手工业生产部门的主要劳动者;平民下面就是奴隶,主要来源于战俘和触犯刑法的罪徒,他们毫无人身自由,常常被当作祭祀品来陪葬。三、夏商周时期国家统治人民的主要手段 1、礼仪教化:起着调整社会冲突、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2、暴力镇压(军队、刑法):为了对外征战和对内镇压抗拒。第4课 夏商西周的更迭考纲:记住夏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了解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演化;了解西周的分封制。夏商西周的更迭一、夏朝: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是我国古代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标记、夏朝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21世纪),禹建立,定都阳城(公元纪年法)(改、辩)、 “家天下”的起先:禹死后,他的儿子启不再经过选举产生而继承父位,从今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国家政权机构的组成:夏朝筑有城堡和宫殿,组建了军队,制定了刑法,设置了监狱,建立起了国家政权机构。二、商朝(殷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商汤灭夏、建立商朝: 由于夏朝最终一个国王桀的暴政(把人当坐骑,把自己比做太阳),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战胜了夏桀,建立商朝,定都亳。 、盘庚迁殷:为了摆脱政治动乱和灾难,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把都城迁到殷,故商朝又称为殷或殷商(今河南安阳)。至此商朝的统治才稳定下来。三、周朝、武王伐纣、建立周朝:由于商朝最终一个国王纣的暴政(炮烙酷刑,酒池肉林),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在牧野之战中战胜了商纣,建立西周,定都镐京。 、东周的建立:西周末年,周幽王昏庸无道,沉溺于酒色(烽火戏诸侯),在公元前771年,西北的犬戎攻破镐京,西周灭亡,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四、夏商灭亡说明白什么?(启示) 统治者要勤于政事,爱惜百姓,政策应当符合人民心愿;用人应做到唯才是用,广纳谏言;荒淫无道、暴虐成性的国君必将被人民所抛弃。第3课 黄帝、炎帝和禅让制学习目标:知道炎帝、黄帝、尧、舜、禹的传闻故事,了解传闻与神话中历史信息。一、炎帝和黄帝(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1、 炎帝(神农氏)的贡献:是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学的创始人,相传他教人农耕,尝遍百草,独创医药,还独创陶器开拓集市等。2、 黄帝(轩辕氏)的贡献:黄帝陵位于陕西省黄陵县 相传造出了宫室、车船、兵器、衣裳,让下属独创了文字、历法、算术和音乐。他的妻子嫘祖独创了养蚕抽丝技术。3、 华夏族(汉族的前身)的形成: 距今约4000多年前,炎帝和黄帝联合战胜蚩尤(涿鹿之战),后来炎黄之间为争夺中原地区,在“阪泉之野”绽开大战,黄帝战胜并统一了炎帝部落,炎黄走向联合,形成了华夏族的主体。故炎帝黄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4、中国早期文化的特点: 龙形图案显明体现了多元发展、相互渗透、融聚一体的特点二、尧舜时期的禅让制1、含义:通过民主推举方法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方式,称之为“禅让”。2、被推选人的条件:必需具备高尚的品德和卓越的才能,能够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宽厚待人。三、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1、方法:接受筑堤堵水和疏导河道相结合的方法。2、“三过家门而不入”说明白什么? 说明白当时黄河水患特别严峻,禹率领人民治水,能与群众同甘共苦。集中体现了炎黄子孙的勤劳、英勇、聪慧、才智以及无私奉献、敢于牺牲的精神和美德。3、大禹的优秀品质: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公而忘私,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4、大禹治水给你的启示(任一点):A、解决问题、处理冲突要敏捷地变换思维角度,不能抱着老一套的做法不放;B、当今是一个创新的时代,这样的时代呼喊具有创新实力的人才,平常学习时,就要留意创新思维、创新实力的训练;C、做任何事情都应有一种坚持不懈、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D、一味向大自然索取,不去爱护,最终会受到大自然的惩处的,人类与环境应当和谐相处,做到可持续发展。6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学习目标:知道“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改变。一、春秋五霸(公元前770前476) 诸侯争霸(政治特点)、诸侯争霸的缘由和目的:(1)、周天子失去了往日的权势。(2)、为了拥有对其他诸侯国的支配权,获得周天子过去享有的政治和经济特权。、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1)、齐桓公首先称霸:(成语典故:老马识途、管鲍之交、一箭之仇)、首先称霸的缘由: 、地近渤海,拥有山海渔盐之利,经济富有;、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国富兵强;、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主动开展对外活动,深得民心。、称霸标记:公元前651年“葵丘会盟”。 ()、晋文公称霸:、关键战役;城濮之战; 、有关成语:退避三舍()、楚庄王称霸:、关键战役;邲之战; 、有关成语:一鸣惊人,问鼎中原;3、争霸的实质:为了获得周天子过去的权威而进行的争夺土地和人口的兼并斗争。4、春秋争霸和兼并的影响(评价):A、争霸斗争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B、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C、在争霸过程中,很多国家都以改革的方式加强了自身的力气;D、华夏族和其他各族频繁接触,促进了民族融合。二、战国七雄(前475前221年) 兼并战,规模更大(政治特点)、七雄并立: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上中下。(春秋时晋国一分为三,即赵魏韩)、合纵连横:六国联合抗秦为合纵,秦远交近攻,各个击破为连横。(纵横家代表人物:秦国的张仪和魏国的公孙衍)4、相关成语:朝秦暮楚、围魏救赵、纵横捭阖、远交近攻P32材料阅读结合课文想一想,六国合纵抗秦的谋略为什么没有成功?秦利用六国之间的冲突挑拨离间,致使他们不能同心同德“合纵”抗秦;泰国利用贿赂的手段破坏“合纵”政策;张仪的“连横”政策取得成功。7铁器、牛耕和商鞅变法学习目标:知道铁器牛耕的运用和推广;通过商鞅变法的史实,相识改革使泰国渐渐强大起来。一、铁农具和牛耕(农业生产工具)的运用、铁农具的运用和推广:春秋时期,铁制农具起先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领域,这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牛耕的运用和推广:我国最晚在春秋末年已经运用牛耕。战国时期,牛耕进一步推广,人们起先运用两牛牵引的犁进行耕作。、作用:铁农具和牛耕的运用和推广,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使个体生产成为可能;这是引发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的根本缘由二、从千耦其耘(西周)到个体农耕(春秋战国)的出现 西周时期,农业生产是“千耦其耘”的耕作方式,随着铁器、牛耕的运用和推广,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使个体生产成为可能。战国时期,农业生产出现了“公作则迟,分地则速”的现象,反映个体生产渐渐取代大规模强制性集体耕作,个体小农慢慢成为社会的基本生产单位。新兴地主阶级起先登上历史舞台。(1952年土地改革的完成,标记着地主阶级被歼灭。)三、秦国的商鞅变法战国时期影响最大的变法、变法的缘由:、战国时期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竞相改革,现实的压力。、新兴地主阶级要建立他们的统治,发展封建经济。2、公元前356年,秦孝公时期。3、变法的内容:、编制户口,加强刑罚加强了对人民的限制。、嘉奖生产调动了生产者主动性,促进经济的发展、嘉奖军功触犯了奴隶主旧贵族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反对。、承认土地私有确认了地主阶级的土地全部权。、推行县制加强了中心集权,我国县级行政制度的起先。、统一度量衡便于国家经济的发展。4、作用:经过变法,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为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基础。(改、辩)5、商鞅变法成功的缘由:A、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B、有肯定的社会基础,新兴地主阶级和广阔民众支持变法;C、变法措施得力,内容恰当,进行得比较彻底;D、得到国君秦孝公的支持。6、启示或相识:A、改革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但顺应历史潮流的改革终究会取得成功;B、商鞅勇于改革、勇于创新的精神值得我们大力提倡和学习;7、对当今改革开放的借鉴: 改革必须要有坚持不懈、不怕困难的毅力;改革应当重视选拔有才能的人,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同时也须要制定法律来保障改革的顺当进行,强化依法治国。P34想一想你怎么理解史书上记载这一时期“公作则迟”“分地则速”的现象。“公作”生产的收获物全部上缴,劳动者因没有生产主动性而消极怠工;“分地”是劳动者体耕作,能够支配一部分自己的劳动,占有肯定的生产资料,因而劳动者生产主动性高。8早期中华文化学习目标:了解青铜工艺的成就,知道甲骨文是已知最早的汉字。通过都江堰工程感受中国古代人民的才智和创建力。一、甲骨文:(占卜)出土于“殷墟”(今河南安阳小屯村)、甲骨文的概念:商朝时期,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叫甲骨文,这是我国发觉最早的比较成熟的文字,我们今日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演化而来的。2、内容:主要记录和反映了商王的活动和商朝的政治、经济状况。3、价值或作用:甲骨文对探讨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起先的;4、中国文字的演化甲骨文(商)金文也叫铭文(商周)小篆、隶书(秦汉)草书、行书、楷书(东汉末年)二、商朝的青铜器商朝是我国青铜器的绚丽时期代表作:司母戊鼎A、特点:型制宏伟,气概宏大、纹饰华丽,工艺超群,庄重凝重。B、地位(意义):司母戊鼎是目前世界上已出土的最大的青铜器。反映了商朝工匠的聪慧才智和协同合作的精神,折射出当时的强盛国力。三、都江堰秦国的都江堰: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二王庙)在岷江流域修建的防洪、浇灌水利工程。1、功能(作用):都江堰既防洪又浇灌,有利于成都平原地区(被誉为“天府之国”)农业生产的发展。2、地位(评价):都江堰是我国古代规模最大、效益最好、历时最久的水利工程。代表了我国当时水利工程的先进水平,是古代劳动人民才智的结晶。2000年,都江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附:都江堰在在今日的价值:它至今仍旧发挥着分洪、浇灌和运输的巨大作用,不仅是中国水利史上的一颗明珠,在世界水利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其成功在于:工程的修建重在疏导,维护了生态平衡,爱护了自然环境,是人类折服自然、协调与自然的关系的成功典范。9春秋战国时期思想(百家争鸣)学习目标:概述孔子的主要成就。知道“百家争鸣”的主要史实及其对后世的深远影响;一、孔子:春秋末年鲁国人,我国古代大思想家、教化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1、思想家:其核心思想是“仁”和“礼”两部分。“仁”就是要爱人,要广泛地理解和爱护别人,自己不情愿做的事,不应强加于人;“礼”就是要求众能够约束自己,加强个人修养,使自己的言行举止符合社会规范。2、教化家:第一个创办私学,主见“有教无类”,留意“因材施教”,激励学生要独立思索,敢于坚持正确的看法,提出“温故而知新”,教化学生要有老醇厚实的学习看法,要虚心好学。3、主要著作:孔子的言行记录在论语中。(由他的弟子整理而成)(改、辩)4、儒家学说作用:(了解)、政治方面:有利于国家的稳定。、经济方面:减轻人民负担,提高人民生产主动性。、文化方面:重视教化,有利于人才的培育和文化教化事业的发展,对后世的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二、百家争鸣(战国时期)-出现根本缘由:社会大变革1、出现的缘由:A、铁器、牛耕的推广,大大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力;B、新兴地主阶级迫切须要一种新的政治理论为他们解决社会大变革中的一系列问题;C、一批士人四处游说、讲学,极大地开阔了视野;D、私人办学盛行,为各派学说的传播供应了阵地。2、学派和代表人物学派代表人物代表作核心主见(主要思想)墨家墨子墨子“兼爱”“非攻”,反对侵略斗争,支持正义斗争儒家孟子孟子“仁政”“民贵君轻”,以“礼”治国道家庄子庄子顺应自然,无为而治法家韩非子韩非子提倡“法治”,主见建立中心集权的封建国家3、影响:有力促进了思想文化的旺盛。P44想一想这件事反映了孔子的什么思想?这个故事反映的是当权者对老百姓施以苛刻的政令、繁重的赋税、劳役,使百姓苦不堪言。表现了孔子希望统治者体恤民情,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随意刑杀的思想。P47自我测评简析“百家争鸣”对后世的影响。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国学术文化、思想首先观念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志向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诸子百家共同构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各家学派相互取长补短,形成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蓄、宽容开放的特点。“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为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10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学习目标:知道秦始皇和秦统一中国。了解秦代的中心集权制度和统一措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一、秦灭六国,统一天下、缘由:1)、统一成为大势所趋,人民苦于斗争、渴望和平;2)、秦国变法比较彻底,实力最强;(商鞅变法)3)、秦嘉奖军功的政策,培育出勇武善战的军队,并装备有的武器。、过程:公元前230前221年,秦国先后兼并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统一天下。、秦朝的建立:(1)、建立:公元前221年,嬴政建立秦朝,定都咸阳。(2)、地位: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心集权的封建国家。、秦统一的意义: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国长期割据争战的局面,将中国历史推动到一个崭新的阶段,为以后中国疆域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秦朝的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达长城,南至南海二、秦始皇建立中心集权的措施1、政治上:建立中心集权的政治制度。(改、辩)、接受皇帝称号,并确立了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在中心,设立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国家政事)、太尉(掌管军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干脆听命于皇帝。、在地方,废分封制,设立郡县制。作用:以后各个王朝基本上都沿用秦朝的中心集权制度。 2、经济上: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圆形方孔钱)。 作用: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3、文化上:统一文字:小篆,后又推行隶书(由奴隶程邈独创) 作用:对于中心集权国家政令的统一、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以及各地区人们的沟通都起到了重要作用。4、军事上: 统一车轨、修驰道;凿灵渠(沟通长江珠江);派蒙恬北击匈奴,修筑长城(秦长城东西起点:西起临洮,东至辽东)。 作用:爱护了中原地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北疆经济的开发。、思想上:焚书坑儒(民间除医药、种树和占卜外)影响:加强思想限制,巩固秦朝的中心集权;但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二、秦始皇建立中心集权措施的影响:建立了中心集权制度,确立了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王朝统治的基本体例,巩固了统一,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三、评价秦始皇:(1)千古一帝:完成国家统一,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统一的中心集权的封建国家,顺应了历史的发展潮流,符合人民的愿望;创立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心集权制度,影响深远。还实行了一些巩固统一的措施,如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促进了经济和文化的沟通与发展。残暴统治:焚书坑儒,摧残文化。徭役繁重,赋税沉重;刑法严酷,统治残暴。附: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区分分封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官职是世袭的;郡县制的官职由皇帝干脆任免11秦末农夫起义与汉朝的建立学习目标:知道秦的暴政和陈胜、吴广起主;知道秦的灭亡和西汉的建立,了解“文景之治”。一、陈胜、吴广起义1、根本缘由: 秦朝的暴政(暴政表现:繁重的徭役、兵役;沉重的赋税;严酷的刑法、秦二世统治更为残暴)2、干脆缘由:遇雨误期3、概况: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等人,在大泽乡“斩木为兵,揭竿为旗”,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起义曾在陈建立张楚政权,但最终还是失败。4、意义:陈胜、吴广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夫斗争,沉重打击(注:不是推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改、辩)二、西汉的建立1、其他秦末农夫起义:公元前207年,项羽以少胜多,在巨鹿之战(相关成语:破釜沉舟、破釜沉舟)(以少胜多)中,大败秦军的主力,与此同时,公元前206年,刘邦率兵直逼咸阳,秦朝灭亡。2、西汉的建立:公元前202年,刘邦(汉高祖)建立,定都长安。三、文景之治1、刘邦:吸取秦亡的教训,“反秦之弊,与民休息”。详细措施(罢兵归田、释放奴婢和轻徭薄赋、嘉奖农耕等。)2、文景之治:西汉初年,经济萧条,统治者实行宽松政策(轻徭薄赋、减轻刑罚、提倡节俭),养精蓄锐,到文帝、景帝统治时期,经济复原发展。史称“文景之治”。P59自我测评强盛的秦帝国,却在陈胜吴广首倡的农夫起义冲击下土崩瓦解,短命而亡。其根本缘由在于,秦始皇在尚未医疗长期战乱的创伤、对关东六国统治未稳的背景下,大兴工程,大规模征战,对百姓苛捐杂税,严刑酷法,使社会生产遭到破坏,百姓无以为生,而背离人民意愿的秦必定会被人民唾弃。12汉武帝(刘彻)推动大一统格局学习目标: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评价汉武帝。1、详细措施:、思想上:接受儒家代表人物董仲舒的建议,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指排斥其他学说,把儒家学说定为治国的指导思想)。(改、辩)A、目的:统一思想、加强中心集权、巩固统治。B、影响:从今儒家学说被确立为封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始于西汉)、政治上:接受大臣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减弱了诸侯王封国力力。(改、辩)A、目的:维护皇帝的权威;巩固统一;加强中心集权。B、奇妙之处:不费一兵,不损寸土,就奇妙地减弱了诸侯王封国力力。强化集权的举措加强监察制度:大主力加强监察制度,在中心设立司隶校尉,监督和检举京师百官以及皇族的不法行为;在地方,设刺史,负责监督地方官员,并抑制和打击地方豪富。设立中朝,减弱相权盐铁官营和废除私铸货币2、历史作用:使得中心集权空前加强,大一统帝国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国家空前强盛。三、评价汉武帝汉武帝“外事四夷,内兴功利”,派人北击匈奴,打通了通往西域的道路,进一步扩大了版图,对内实行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发展和巩固了大一统的事业,对封建社会历史起了推动作用。P64材料阅读对比董仲舒“独尊儒术”建议与秦始皇“焚书坑儒”举措的异同。相同点:都是将一种学说立为独尊,压制其他学说,以统一思想,巩固政治上的大一统局面。不同点:一是董仲舒是将儒家学说奉为独尊,而秦始皇是奉法家学说为独尊;二是董仲舒只是强调朝廷倡行和独尊儒术,并没有以暴力禁止民间传习其他学说,而秦始皇是强令焚烧民间所藏的诗书等其他诸家典籍,百姓偶语者严惩。13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学习目标:学习丝绸之路,相识丝绸之路在中外沟通中的作用。一、匈奴与中原王朝的和战关系1、秦:蒙恬北击匈奴2、大破匈奴:卫青、霍去病(汉武帝时期)3、昭君和亲:汉元帝时,昭君出塞为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文化沟通作出了贡献。二、张骞通西域(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 1、西域地理范围: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2、张骞两次出访西域张骞第一次出访西域:时间:公元前138年目的:联合大月氏共同夹击匈奴。成果:未达成目的,但使汉朝对西域的状况有所了解。公元前133年,汉朝先后设立酒泉、武威、张掖、敦煌四郡,打通了连接西域的要道。其次次出访西域时间:公元前119年3、作用:张骞两次出访西域,开拓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奠定了我国对西域的管辖和开发的基础。4、西域都护的设立:公元前60年,西汉王朝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这标记着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心政权管辖。(改、辩)(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神圣领土的一部分。)三、丝绸之路(西汉)1、名称由来;因为这条交通线上运输最多的商品是中国精致的丝绸。2、路途:中国的丝织品,从长安动身往西经过河西走廊,穿过玉门关和阳关进入今新疆境内,运到中亚、西亚,直到欧洲。(记住起点:长安与终点:欧洲。)3、沟通: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毛皮、汗血马、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等也东来。4、当时所起到的作用: 丝绸之路的开拓,有力地促进了中西方的经济文化沟通,对世界经济文化的发展,对汉朝的兴盛均起到了主动的作用。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沟通的桥梁。5、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和作用: 至今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条重要通道,在我国当今的对外经济、文化沟通中仍旧发挥着重大作用,我们应当很好地加以利用。(习近平:“一带一路“)(2024年6月,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跨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P70自我测评重大举措:派兵攻打匈奴,取得重大成功;移民实边;驻军屯田;设置郡县;派张骞出访西域各国;建立西域都护。缘由:张骞出访西域,建立了中原与西域的联系;丝绸之路开通后,今新疆地区成为东西方文化沟通的枢杻;西域都护的设置为东西方政治、经济、文化沟通供应了保障。影响:促进了西域地区的开发,丰富了西域地区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促进了东西方文明和多种文化的沟通。14东汉的建立与衰亡学习目标:了解东汉的建立,知道东汉外戚、宦官专权造成的社会动荡。一、东汉建立与光武中兴1.新朝建立: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政权,改国号为新,西汉灭亡。2.东汉建立:公元25年,刘秀称帝,沿用汉的国号。不久,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即光武帝。3.东汉政权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有效地促进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史称“光武中兴”。二、东汉后期的社会动荡1.东汉豪强地主势力膨胀(坞堡庄园)表现政治:朝廷新贵,享“累世公卿”的政治特权经济:地方上占有大量土地军事:拥有私人武装影响:豪强地主之间形成不同集团,分别与朝廷中的不同势力勾结,相互争权夺利,使社会冲突日益尖锐。2.外戚与宦官相互倾轧残杀,使社会长期动荡混乱。三、黄巾起义1.缘由:东汉后期,政治极端腐败,皇帝公开卖官鬻爵。豪强地主肆意兼并土地,大小起义连绵起伏。2.时间:公元184年。3.领导人:太平道的首领。4.结果:失败。5.影响:猛烈冲击了豪强地主庄园,缓解了土地兼并的趋势。腐朽黑暗的东汉朝廷,也从今土崩瓦解,名存实亡。P72想一想东汉初年国力“中兴”的缘由是什么?光武帝实行释放奴婢和罪犯、释放流民回乡垦荒、减轻赋税等措施,提高了劳动者的主动性,他造了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的大局;广阔劳动人民主动从事生产,提高生产力水平。P74材料阅读概括导致黄巾起义的缘由是什么?这一段话反映了宦官集团一旦得势专权,就一副政治暴发户嘴脸,将自己的家人、亲戚、同乡、爪牙等安插到各地为官,放纵他们横行乡里,肆无忌惮地搜刮财物,鱼肉百姓。百姓无以为生,无处申冤,奋起抗拒。P74自我测评东汉后期为什么会出现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1)东汉政权是一个豪族地主政权,豪强大族享有政治特权,后妃多娶骄傲强大族。(2)光武帝减弱三公权力,驾驭实权的尚书台诸官官秩、资格卑下,一旦皇帝早死、幼子继位,就没有资格托孤辅政,宦官更无资格,只好由皇太后垂帘听政。皇太后则倚重自己的父兄辅政,出现外戚专权局面。(3)幼帝成年后,依靠身边的宦官夺权,宦官夺权有功,权势日重,又出现宦官专权的局面。15先进的科学技术学习目标:知道造纸术的独创对传播文化的作用;讲解并描述张仲景和华佗的故事。一、造纸术的独创与改进A、独创:西汉前期,劳动人民从“积漂絮成絮片”中得到启发,独创了纸(甘肃放马滩出土的西汉早期麻纸是目前世界上最早的纸)。B、改进:东汉时期,蔡伦改进造纸术。他用树皮、麻头、破布和旧鱼网做造纸原料,扩大了原料来源,降低成本,同时又指高了纸的产量和质量,人们为了纪念他的功绩,把他改进的纸称为“蔡侯纸”。作用:造纸术在12世纪时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造纸术的独创促进了文化的沟通和教化的普及,深刻地影响了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二、医学成就1、“医圣”张仲景:东汉医学家,著有伤寒杂病论,他在书中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奠定了我国中医治疗学的基础。后世尊称他为“医圣”。(人工呼吸等急救方法最早出现于此书)2、“神医”华 佗:东汉医学家,擅长针灸和外科手术,他研制的全身麻醉剂“麻沸散”是医药学史上的创举。三、数学成就1、西汉:周髀算经提出的几何学中勾股定理“勾三、股四、弦五”,比西方早500年。2、东汉:九章算术书中记载了与生产实践亲密相关的田亩面积和谷仓容积的计算方法,还总结出负数运算,一元二次方程解法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运算方法。标记着以计算为中心的中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20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文化学习目标:知道祖冲之的数学成就,初步相识书法艺术。了解北方农业技术的成熟和农历。一、祖冲之与圆周率祖冲之是南朝闻名的科学家,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数值算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的人,比欧洲人早了约1000年。1967年,国际天文家联合会把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祖冲之山”。著作有缀术二、贾思勰和齐民要术(农业)贾思勰生活在北魏和东魏时期,是我国古代闻名的农学家。齐民要术书中介绍了农作物、蔬菜和果树的栽培方法等,反映了我国北方农业生产技术的水平,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也是世界农学史上的优秀著作。三、书圣王羲之王羲之是东晋时闻名的书法家,他对隶书、草书、楷书、行书都很擅长,他的字有“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美称,他的代表作是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三、顾恺之与绘画顾恺之是东晋时成就最高的绘画艺术大师,他精于绘画,其中以人物画最为突出,他主见画人物要“以形写神”,所以特殊留意点睛传神和表现人物的特征。他的画有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四、石窟艺术石窟艺术综合了雕塑和绘画的特点,体现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最高的艺术成就。最闻名的石窟艺术有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16兼容进取的秦汉文化学习目标:知道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产生。知道司马迁和史记一、西汉时期:司马迁与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西汉司马迁编写史记一书,书中记述了从传闻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约3000年的主要史事,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二十四史”的开山之作。(改、辩)二、佛教传入和道教爱好1、佛教:起源于古印度,西汉末年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东汉汉明帝派使臣到天竺求取佛法,促进了佛教在我国的传播。佛教宣扬生死轮回,因果报应。2、道教:东汉后期,产生于中国本土的宗教。由民间流行的神仙方术和道家思想相结合而形成。道教宣扬通过修身养性和炼丹服药达到长生不老,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关注现实、重视现实的特点。东汉以后,思想领域渐渐形成了以儒家为主,儒、道、佛三家并立互补的局面。三、秦始皇陵兵马俑:秦始皇陵兵马俑以步卒、车兵、骑兵组成,反映出秦朝雕塑艺术的超群水平,生动呈现出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绚烂明珠,1987年,被除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P84自我测评对比佛教与道教的异同,简析佛、道二教得到广泛传播的缘由。异: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佛教是外来的宗教;道教信任长生不老主见追求今生的华蜜,佛教主见转世轮回,追求来世的华蜜。同:佛教与道教所要解决的都是一个精神上的终极关怀问题,即如何对待生与死的问题。二者都被统治者利用,成为阶级统治的工具。佛教与道教广泛传播的缘由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统治阶级的扶持、宣扬;二是现实生活中,人们找不到摆脱苦痛的出路,便通过宗教信仰寻求精神寄予。19北方的民族融合和孝文帝改革考纲:概述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初步理解民族交往、沟通、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一、少数民族的内迁1、五胡内迁:匈奴、鲜卑、羯、氐、羌2、迁分布区:晋、陕、甘二、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北魏是由鲜卑族建立)1、目的:加强对黄河流域的限制,巩固统治2、内容:迁都洛阳;实行汉化政策(如改穿汉服、学说汉语、接受汉姓、同汉族通婚等)。(改、辩)3、作用:有利于北方经济的复原与发展,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加快了民族融合,也使中原文化得到了丰富和发展。4、 评价孝文帝:北魏孝文帝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改革家。P99自我测评第2题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对中华民族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民族的交融。少数民族在语言、服饰、风俗习惯上和汉族渐渐趋同,同时也丰富了中原文化,促进北方经济和复苏和旺盛。北方民族的沟通和交融,为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为以后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旺盛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对我国各民族渐渐凝合、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17从三国鼎立到南北朝对峙学习目标:知道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知道两晋南北朝的更替。一、曹操统一北方(黄河中下游地区)备注:曹操是东汉末年的人,不是三国人物。(改、辩)1、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缘由:、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民不聊生,人民渴望统一;、曹操限制了汉献帝,取得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有利地位;、实行招贤纳士和屯田,实力日益增加。2、关键战役:官渡之战(200年,曹操对袁绍)是东汉末年闻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此战为以后曹操统一北方地区奠定了基础。二、三国鼎立魏1、赤壁之战:208年,孙权、刘备联军战胜了曹操。这是东汉末年闻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此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改、辩)2、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222年政权名称建国年头创建者都城(今名)魏220年曹丕称帝洛阳蜀221刘备称帝吴蜀成都吴222孙权称王建业(今南京)3、评价曹操曹操擅长用兵,取得官渡之战成功,统一北方,为北方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用人方面能做到唯才是举,招贤纳士,可以说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军事家。三、西晋的兴亡与南北朝对峙1.西晋的兴亡(1)建立:266年,司马炎废魏帝独立,改国号为晋,以洛阳为都城,史称西晋。(2)灭亡:316年,西晋被北方少数民族政权所灭。2.东晋建立:317年,西晋皇室残部迁至江南,定都建康,史称东晋。3.南朝:420年,刘裕废晋独立,改国号宋。此后,江南地区宋、齐、梁、陈继更迭,总称南朝。4.十六国:从304年起,北方先后出现十几个少数民族政权,统称十六国时期。5.北朝:北魏、东魏、北齐、西魏、北周。P87想一想东汉名士评论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你认为有道理吗?这名话出自东汉名士许劭对曹操的评价,它的意思是曹操在太平盛世里会是辅佐皇帝治理天下的人才,在分裂乱世里就会成为擅用的危急人物。在统一北方的过程中,曹操“雄才远略,决机无疑,法一而兵精,能用度外之人,所任各尽其力”,体现了不凡的政治表现,有治世之才;同时,曹操在群雄逐鹿之中,独领风骚,快速扩大自己的影响力,“挟天子以令诸侯”,印证了“乱世之奸雄”的说法。至于“奸雄”的贬称,则是时人正统观念的流露。P90材料阅读说说曹操为什么能取得官渡之战的成功。在政治方面,迎汉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获得有利的政治地位;经济方面,实行屯田制,嘉奖农耕,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曹操听从毛玠的建议,也体现了其在用人思想上,重视人才,招贤纳士。18东晋南朝政局与江南地区的开发考纲:知道人口南迁和民族交往促进了江南的开发。一、人口南迁相关成语:祖逖的“闻鸡起舞”1、缘由:(秦汉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在北方。)东汉末年,北方战乱,南方比较安定。为了躲避战乱,北方人口起先南迁。2、经过(阶段):东汉末年,北方人口起先南迁。西晋后期,形成南迁浪潮。南迁移民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一带,部分移民到达岭南一带。3、影响:(P91想一想)A、为南方补充了大量劳动力;B、带来了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工具,生产阅历;C、南北方人民不共同劳动开发,从而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和社会进步。三、淝水之战:相关成语:投鞭断流,风声鹤唳,草木皆兵1、概述:北方十六国中,氐族建立的前秦曾一度统一黄河流域。383年,前秦和东晋在淝水绽开决战,前秦失败。2、影响: 中国古代以少胜多的战役。它再一次阻挡了游牧民族南下,使南方经济发展的进程没有被中断。四、南方经济的发展:1、缘由:南方战乱较少;北民南迁带来先进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主要缘由);南方地理条件优越;南北方劳动人民共同努力开发;南方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2、表现:农业方面,水稻栽培技术提高,江南地区普遍实行麦、稻兼作,五岭以南则种双季稻。南方的纺织业技术进步特别明显;织锦业在长江中下游一带快速发展起来。(蜀锦:双面锦)冶铸业方面,独创了灌钢法,这是我国冶炼技术的一大进步。制瓷方面:江南的青瓷烧制技术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青瓷成为人们日常的生活用具。商业方面:城市更加旺盛,建康城人口达百万,是当时经济最活跃的一个城市;造船技术方面,技术发达。230年,孙权派大将卫温到达过夷洲(今台湾)(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神圣领土的一部分)P95材料阅读汉书所记载的内容反遇了江南当时开发不够充分,生产力水平较低,但由于江南地区本身物产丰富,人民生活有保障却不富有。而宋书所记载的内容则说明江南在这时已得到了充分的开发,出现了跟以前不同的状况,不仅农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而且农业发展还带动了手工业的发展。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江南成为当时全国最旺盛富庶的地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