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某省机关事业单位工人技术等级理论培训范本课件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241527222 上传时间:2024-07-02 格式:PPT 页数:162 大小:8.7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某省机关事业单位工人技术等级理论培训范本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62页
某某省机关事业单位工人技术等级理论培训范本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62页
某某省机关事业单位工人技术等级理论培训范本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LOGO襄阳市人事局襄阳市人事局主讲教师:刘松(上册)主讲教师:刘松(上册)谢丽霞(下册)谢丽霞(下册)湖北省机关事业单位湖北省机关事业单位工人技术等级理论培训工人技术等级理论培训20152015年年8 8月月2929日日主要内容(上册)主要内容(上册)基本政治理论知识基本政治理论知识 基本法律知识基本法律知识基本经济知识基本经济知识 基本社会学知识基本社会学知识 4123一、基本政治理论知识一、基本政治理论知识主要内容: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新时期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新时期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一)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一)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1.1.基本概念基本概念(P1)(P1)哲哲 学: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学: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世界观:对世界以及与人关系的看法和世界观:对世界以及与人关系的看法和观点观点方法论:认识、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方法论:认识、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方法方法2.2.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P1)(P1)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2.2.哲学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 (P1-2)(P1-2)(1 1)基本问题()基本问题(P1)P1)思维与存在的关系思维与存在的关系(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物质与意识的关系)(2 2)哲学基本派别:)哲学基本派别:(P2)(P2)唯物主义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唯心主义3.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征 (P2)(P2)v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征v 实践性、革命性、科学性实践性、革命性、科学性v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v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4.4.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 (P4)(P4)(1 1)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看待周围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观看待周围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观点不同点不同唯物辩证法: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唯物辩证法: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形而上学:形而上学: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2 2)两个总特征:)两个总特征:普遍联系、永恒发展普遍联系、永恒发展(3 3)唯物辩证法实质与核心:)唯物辩证法实质与核心:根本观点根本观点矛盾的观点矛盾的观点5.5.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P9)(P9)(1 1)实践的观点)实践的观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人类社会的本质是实践人类社会的本质是实践(2 2)人类社会发展基本规律)人类社会发展基本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P10)(P10)v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v文化是人和社会存在的方式文化是人和社会存在的方式v文化的功能:文化的功能:v知识传承、认识功能知识传承、认识功能v教化培育、塑造人的功能教化培育、塑造人的功能v促建设会发展功能促建设会发展功能v建构民族心理、性格,形成民族传统建构民族心理、性格,形成民族传统6.6.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P11)(P11)v马克思劳动价值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v 科学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科学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联系及其发展趋势在联系及其发展趋势v马克思剩余价值论马克思剩余价值论v 科学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条件下科学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条件下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之间的关系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之间的关系马克思最伟大的发现马克思最伟大的发现(P11)(P11)v唯物史观唯物史观v剩余价值论剩余价值论v 这两大发现深刻揭示了科学社会这两大发现深刻揭示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物质基础和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物质基础和社会力量,使社会主义由空想转变为科力量,使社会主义由空想转变为科学学7.7.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P12)(P12)(1 1)创立诞生标志)创立诞生标志 1848 1848年年2 2月,共产党宣言月,共产党宣言(2 2)科学社会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区别区别理论基础(历史唯物理论基础(历史唯物历史唯心)历史唯心)依靠力量(群众史观依靠力量(群众史观英雄史观)英雄史观)选择道路(暴力革命选择道路(暴力革命和平过渡)和平过渡)(3 3)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与探索)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与探索(P14)(P14)v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胜利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胜利v社会主义从单一模式到多种模式实践社会主义从单一模式到多种模式实践v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和剧变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和剧变v 根本原因: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根本原因: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v 直接原因:政治体制改革的失误直接原因:政治体制改革的失误v 外部原因:敌对势力与和平演变外部原因:敌对势力与和平演变v 其他原因:权力过分集中、腐败其他原因:权力过分集中、腐败中国模式的一枝独秀中国模式的一枝独秀(P14)(P14)(1 1)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成果)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成果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2 2)综合国力增强、社会文明进步)综合国力增强、社会文明进步(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P16)(P16)v思想路线论思想路线论v本质论本质论v发展阶段论发展阶段论v改革开放论改革开放论v建设布局论建设布局论v和平统一论和平统一论v外交战略论外交战略论v领导核心论领导核心论v依靠力量论依靠力量论v国防军事论国防军事论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1 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内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内容(P16P16)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2 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要求()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要求(P17P17)尊重客观事实尊重客观事实注重调查研究注重调查研究反对教条主义反对教条主义实事求是,一切从实事求是,一切从实事求是,一切从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实际,坚持实践是检实际,坚持实践是检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这就是我们党的思,这就是我们党的思,这就是我们党的思,这就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想路线。想路线。想路线。我党的思想路线蕴含着精髓我党的思想路线蕴含着精髓(3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精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精髓(P17P17)v实事求是实事求是v 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髓v解放思想解放思想v 它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它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宝v与时俱进与时俱进v 党的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党的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v 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LOGO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内容的演变毛泽东毛泽东实事求是实事求是 邓小平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江泽民江泽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胡锦涛胡锦涛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与时俱进、求真务实2.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P18P18)v解放生产力解放生产力v发展生产力发展生产力v消灭剥削消灭剥削v消除两极分化消除两极分化v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社会主义根本任务(P19-20P19-20)v社会主义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v大力促进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大力促进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v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v社会主义基本目标:共同富裕社会主义基本目标:共同富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0-2320-23)(1 1)特点:)特点:社会性质社会性质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发展性状发展性状不发达阶段不发达阶段(2 2)基本路线:)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个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个基本点:两个基本点: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四项基本原则四项基本原则 改革不是抛弃社会主义,而是为了更好地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改革要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改革要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解放和发展生产力LOGO 紧密联系,辩证统一:紧密联系,辩证统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四项基本原则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治基石。“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泉。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之间的辩证关系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之间的辩证关系49年年56年年2050年年左左 右右基本实现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主义现代化至少至少100年年社会主义改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战略步略步骤三步走三步走 温饱温饱 小康小康 基本实现代化基本实现代化 比较富裕比较富裕1980年年1990年年2000年年2050年年人均人均GNP翻两番翻两番 人均人均8001000美元美元人均人均GNP4000$人均人均GNP500美元美元 初级阶段发展战略初级阶段发展战略 P22-23 P22-23改革、发展、稳定之间关系(改革、发展、稳定之间关系(P22P22)v改革是动力改革是动力v发展是目的发展是目的v稳定是前提稳定是前提 改革是动力 改革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条件。发展是目的 发展是实行改革和维护社会稳定的最终目的。稳定是前提和保障稳定是前提和保障稳定是基础,没有稳定,改革和发展无从进行稳定是基础,没有稳定,改革和发展无从进行3.3.改革开放(改革开放(P23-26P23-26)v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v 如何认识改革?如何认识改革?v 为啥要改革?为啥要改革?v 怎样改革?怎样改革?v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改革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改革v 善于用改革的方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善于用改革的方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v坚持对外开放坚持对外开放v 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第一、改革不是否定社会主义制度,而是否定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具体体制。(要区分基本制度和具体体制)正确认识: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正确认识: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正确区分社会制度与具体体制 基本制度是指在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经济、政治、文化制度,它规定该社会形态的本质特征。具有根本性、稳定性和具有根本性、稳定性和原则性的特点,是不能原则性的特点,是不能根本改变的,但需不断根本改变的,但需不断完善。完善。具体体制是体现一定社会基本制度并为实现社会基本制度而建立起来的各种具体运行体制。具有具体性具有具体性和可变性的特点,和可变性的特点,通过变革体制完通过变革体制完善基本制度。善基本制度。把基本制度和具体体制混把基本制度和具体体制混为一谈必然导致两种后果为一谈必然导致两种后果一种是把体制的改革变成一种是把体制的改革变成对根本制度的变革,使改对根本制度的变革,使改革变成革变成“改向改向”。一种是把改革体制误认一种是把改革体制误认为是改变基本制度,反为是改变基本制度,反对对体制作任何改革。对对体制作任何改革。前苏联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前苏联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中国文化大革命的极左路线中国文化大革命的极左路线 第二、改革不是社会制度的重新选择,而是社会主义发展政策的重新选择。(改革要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为前提)第三、改革不是抛弃社会主义,而是为了更好地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改革要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解放和发展生产力)4.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布局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布局理论(26-4126-41)v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理论v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理论v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v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v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建设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建设理论(1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理论v计划与市场是手段,不是制度本质区别(计划与市场是手段,不是制度本质区别(2727)v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2727)v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v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制度:(2929)v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v按生产要素分配具体形式:按生产要素分配具体形式:(2929)v以劳动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以劳动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v以生产要素所有者参与分配以生产要素所有者参与分配v以管理、知识、信息等参与分配以管理、知识、信息等参与分配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30-3130-31)v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v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新型工业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新型工业化;v 优构、提效、降耗、和谐优构、提效、降耗、和谐v推进农村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农村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v 要求: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要求: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村容整洁、管理民主v 方针: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多方针: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多予少取放活予少取放活v统筹区域发展统筹区域发展v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2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31-3431-3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人民民主专政制度人民民主专政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民主自治制度基层民主自治制度(33-34)v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v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究v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民主政治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民主政治v民主民主v自由自由v人权人权3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35-3835-38)(1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理论:马克思主义指导理论:马克思主义价值主题:共同理想价值主题:共同理想价值精髓: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价值精髓: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体系基础: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系基础: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途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途径 v着力宣传教育着力宣传教育,促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促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 v着力融入贯穿着力融入贯穿,促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润物无声促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润物无声 v着力实践养成着力实践养成,促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外化于行促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外化于行 v着力常态长效着力常态长效,促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促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 如何内化于心?如何内化于心?v首先要在全社会多层次、全方位开展好社会主义核首先要在全社会多层次、全方位开展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心价值观的教育,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要求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要求家喻户晓、人人皆知。v关键是要针对不同群体的特点和实际关键是要针对不同群体的特点和实际,有的放矢地有的放矢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把把“三个倡导三个倡导”纳纳入国民教育总体规划、干部培训和群众普及教育规入国民教育总体规划、干部培训和群众普及教育规划划,坚持不懈地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不懈地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v重点是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节庆、学习、交流、重点是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节庆、学习、交流、纪念、实践等主题教育活动纪念、实践等主题教育活动,增强人民群众的情感增强人民群众的情感认同、理论认同、政治认同认同、理论认同、政治认同,增强人民群众践行的增强人民群众践行的自觉性、自信心、自豪感自觉性、自信心、自豪感,真正让社会主义核心价真正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思想认识。值观内化为人们的思想认识。如何融入贯穿?如何融入贯穿?v核心价值观只有融入国家、社会、个人各个层面核心价值观只有融入国家、社会、个人各个层面,才能真正才能真正收到润物无声之效。收到润物无声之效。v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融入到经济建设、政治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融入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及党的建设的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及党的建设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实现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有机统一。实现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有机统一。v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同各个行业、各个部门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同各个行业、各个部门的职能职责相结合的职能职责相结合,建立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政策、建立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政策、制度、法律法规制度、法律法规,实现制度规范和法律约束的有机统一。实现制度规范和法律约束的有机统一。v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同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同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系起来,融入到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行业规范、学生守则融入到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行业规范、学生守则等行为准则之中等行为准则之中,纳入文明城市、文明县城、文明村镇纳入文明城市、文明县城、文明村镇(社社区区)、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指数测评之中、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指数测评之中,使之成为人们日使之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基本遵循常工作生活的基本遵循,实现传统美德和行为准则的有机统实现传统美德和行为准则的有机统一。一。如何实践养成?如何实践养成?v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观,关键在行动关键在行动,最根本的是要最根本的是要形成自觉行动。形成自觉行动。v各地党委和政府应精心设计载体、搭建实践平台各地党委和政府应精心设计载体、搭建实践平台,引导广大群引导广大群众立足实际众立足实际,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开创人民安努力开创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的生动局面。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的生动局面。v广大党员干部应发挥先锋模范和表率作用广大党员干部应发挥先锋模范和表率作用,争做中国特色社会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社会和谐的积极促进者、公民道德规范主义的坚定信仰者、社会和谐的积极促进者、公民道德规范的自觉实践者的自觉实践者,进一步增强党的凝聚力、政府的公信力、干进一步增强党的凝聚力、政府的公信力、干部的执行力、制度的约束力部的执行力、制度的约束力,起到示范引领的作用。起到示范引领的作用。v各种传播媒介应大力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典各种传播媒介应大力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典型型,使典型楷模和使典型楷模和“凡人善举凡人善举”人人礼敬人人礼敬,使丑恶现象和不良使丑恶现象和不良行为人人鄙视行为人人鄙视,大力营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浓厚舆大力营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浓厚舆论氛围。论氛围。如何落地生根如何落地生根?v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推进业务工作紧密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推进业务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结合起来,制定规划制定规划,完善措施完善措施,明确责任明确责任,扎实推进;扎实推进;v建立督查机制建立督查机制,加强督促检查加强督促检查,完善检查评价推广体系;完善检查评价推广体系;v及时发现、总结和推广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及时发现、总结和推广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v探索基本规律探索基本规律,改进方式方法改进方式方法,指导面上工作;指导面上工作;v不断开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局面。不断开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局面。v建立奖惩机制建立奖惩机制,加强激励驱动加强激励驱动,褒扬一切符合社会主义核褒扬一切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集体和个人心价值观的集体和个人,使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使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得到伸张和推崇行为得到伸张和推崇,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受到批评和惩戒。受到批评和惩戒。如何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如何加强思想道德建设(38)核核 心心原原 则则基本要求基本要求着力点着力点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服务集体主义集体主义集体主义集体主义“五五 爱爱”“四德四德”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科学、爱社会主义科学、爱社会主义科学、爱社会主义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2 2)深化思想道德建设的措施()深化思想道德建设的措施(3838)v第一,营造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第一,营造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谐的良好风尚;v第二,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第二,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司法公信的司法公信的“四信四信”建设;建设;v第三,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第三,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的社会心态。(3 3)发展教育科学)发展教育科学教育科学文化建设内容教育科学文化建设内容4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39-4139-41、65-6765-67)5.5.构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构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三)新时期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三)新时期党和国家方针政策(P57-75)4 4、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P65)(P65)(1 1)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思路(2 2)保障和改善民生)保障和改善民生(3 3)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创新社会治理体制(1)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1.1.中国共产党和谐社会思想的形成中国共产党和谐社会思想的形成 毛泽东: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毛泽东: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邓小平:开辟新道路邓小平:开辟新道路 江泽民:首次提出社会和谐江泽民:首次提出社会和谐 胡锦涛:全面阐述构建和谐社会胡锦涛:全面阐述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的理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正式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正式提出v十六届三中全会: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十六届三中全会: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会的能力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内容。v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和主要内容。社会的任务和主要内容。v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会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2005200520052005年胡锦涛在专题研年胡锦涛在专题研年胡锦涛在专题研年胡锦涛在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指出和谐社讨班上的讲话中指出和谐社讨班上的讲话中指出和谐社讨班上的讲话中指出和谐社会的六大基本特征:会的六大基本特征:会的六大基本特征:会的六大基本特征:“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2.2.和谐社会思想的特征和谐社会思想的特征(P65)(P65)v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改革收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促进共同富裕,推进社会入分配制度,促进共同富裕,推进社会领域制度创新,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领域制度创新,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化,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3.3.社会体制改革的新要求社会体制改革的新要求(2)保障和改善民生)保障和改善民生 (P66-67)1.1.社会保障机制的目标社会保障机制的目标我国社会保障我国社会保障我国社会保障我国社会保障的基本目标:保的基本目标:保的基本目标:保的基本目标:保证人们最基本的证人们最基本的证人们最基本的证人们最基本的生活需要。生活需要。生活需要。生活需要。完善分配结构和社会保障机制完善分配结构和社会保障机制完善分配结构和社会保障机制完善分配结构和社会保障机制v第一,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第一,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3.3.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保障改善民生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保障改善民生v第二,促进创业就业体制机制第二,促进创业就业体制机制3.3.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保障改善民生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保障改善民生v第三,形成合理有序分配格局第三,形成合理有序分配格局3.3.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保障改善民生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保障改善民生v第四,建立公平持续社保制度第四,建立公平持续社保制度3.3.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保障改善民生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保障改善民生v第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第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3.3.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保障改善民生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保障改善民生如何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如何创新社会治理体制(3)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第一第一改进治改进治理方式理方式坚持坚持系统系统治理治理坚持坚持依法依法治理治理坚持坚持综合综合治理治理坚持坚持源头源头治理治理如何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如何创新社会治理体制v第二,激发社会组织活力第二,激发社会组织活力(3)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创新社会治理体制 (P67)正确处理政府和社会的关正确处理政府和社会的关系,实施政社分开,推进系,实施政社分开,推进社会组织发展社会组织发展如何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如何创新社会治理体制(3)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第三,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第三,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信访制度信访制度信访制度信访制度评估机制评估机制评估机制评估机制保障机制保障机制保障机制保障机制调解体系调解体系调解体系调解体系诉求表达、心理干预、矛盾调处、权益保障诉求表达、心理干预、矛盾调处、权益保障诉求表达、心理干预、矛盾调处、权益保障诉求表达、心理干预、矛盾调处、权益保障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如何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如何创新社会治理体制(3)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第四,健全公共安全体系第四,健全公共安全体系第四,健全公共安全体系第四,健全公共安全体系食药安全监管机构食药安全监管机构隐患排查治理体系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安全预防控制体系安全预防控制体系防灾减灾救灾体制防灾减灾救灾体制五、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五、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v(一)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总体要(一)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总体要求求v(二)树立生态文明理念(二)树立生态文明理念v(三)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三)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国策1.什什么么是是生生态态文文明明v生态文明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生态文明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程度之间的和谐程度v生态文明的核心是正确处理生态文明的核心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v生态文明建设,是指人类在生态文明建设,是指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主动保护自然,积极改善和主动保护自然,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健康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健康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良好的生态环境。(一)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总体要求(一)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总体要求全面全面发展发展持续持续发展发展循环循环发展发展和谐和谐发展发展2.生生态态文文明明总总体体要要求求v总体要求: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总体要求: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v总要求的实质和核心: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总要求的实质和核心: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1.生态生态文明文明理念理念提出提出的前的前提提v资源约束趋紧资源约束趋紧(二)树立文明生态理念(二)树立文明生态理念v环境污染严重环境污染严重v生态系统退化生态系统退化v十八大提出了生态文明理念:十八大提出了生态文明理念:v尊重自然尊重自然v顺应自然顺应自然v保护自然保护自然(二)树立文明生态理念(二)树立文明生态理念2.生态生态文明文明理念理念内容内容(1)生态文明理念)生态文明理念尊重自然尊重自然v尊重自然:人与自然相处的首要态尊重自然:人与自然相处的首要态度,要求人对自然怀有敬畏之心、度,要求人对自然怀有敬畏之心、感恩之情、报恩之意,尊重自然感恩之情、报恩之意,尊重自然界的创造和存在,不凌驾于自然界的创造和存在,不凌驾于自然之上。之上。v人与自然是平等的人与自然是平等的v自然是人生存和发展的条件自然是人生存和发展的条件v一切物种均有生命和价值一切物种均有生命和价值(2)生态文明理念)生态文明理念顺应自然顺应自然v顺应自然:人与自然相处顺应自然:人与自然相处的基本原则,要求人顺应的基本原则,要求人顺应自然的客观规律,按自然自然的客观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规律办事。v人的活动应符合自然规律人的活动应符合自然规律v以制度约束人的行为,防以制度约束人的行为,防止违背自然规律止违背自然规律(3)生态文明理念)生态文明理念保护自然保护自然v保护自然:人与自然相处的保护自然:人与自然相处的重要责任,要求人在向自然重要责任,要求人在向自然界索取生存发展之需时,要界索取生存发展之需时,要呵护自然,回报自然,保护呵护自然,回报自然,保护自然,避免生态灾难。自然,避免生态灾难。v多还旧账多还旧账恢复元气恢复元气v不欠新账不欠新账休养生息休养生息(三)(三)1.1.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优化国土空间优化国土空间生产空间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生态空间集约高效集约高效宜居适度宜居适度山清水秀山清水秀2.2.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方向和重点的方向和重点资源开发中资源开发中环保工作中环保工作中生态修复中生态修复中节约资源节约资源放在首位放在首位源头治理源头治理放在首位放在首位自然修复自然修复放在首位放在首位3.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4.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生态补偿生态补偿制度制度自然资源自然资源资产产权资产产权制度制度资源有偿资源有偿使用制度使用制度国土空间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开发保护制度制度制度制度体系体系五、国防军队建设和祖国统一论(五、国防军队建设和祖国统一论(P67P67)v“党指挥枪党指挥枪”原则原则v“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和平统一、一国两制”v“和平崛起和平崛起”外交战略外交战略v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v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序v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v加强睦邻友好和区域经济合作加强睦邻友好和区域经济合作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与党的先进性建设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与党的先进性建设(70-7370-73,略),略)七、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七、科学发展观的内涵(P74-75)科学发展观可从五方面对其进行认识:科学发展观可从五方面对其进行认识:第一,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第一,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第二,促进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的;第二,促进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的;第三,保持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第三,保持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第四,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重要体现;第四,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重要体现;第五,实行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第五,实行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如何理解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如何理解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v第一,以人为本就是以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第一,以人为本就是以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为本。v第二,以人为本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第二,以人为本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的本质要求。v第三,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第三,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v第四,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促进人的全面第四,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发展统一起来。落实科学发展观,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实现“五个统筹五个统筹”统筹统筹区域发展区域发展统筹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经济社会发展统筹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统筹城乡发展城乡发展(6 6)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内容)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内容(P57-75)(P57-75)v坚定不移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坚定不移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v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v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v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进程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进程v推进国防军队建设和祖国和平统一大业推进国防军队建设和祖国和平统一大业v加强党的执政能力与党的先进性建设加强党的执政能力与党的先进性建设二、基本法律知识二、基本法律知识v第一章第一章 法理学(观念)法理学(观念)v第二章第二章 宪法(立法)宪法(立法)v第三章第三章 行政法(执行)行政法(执行)v第四章第四章 民法(司法)民法(司法)v第五章第五章 刑法(司法)刑法(司法)v第六章第六章 劳动法(司法)劳动法(司法)v第七章第七章 经济法(司法)经济法(司法)基本法律常识基本法律常识第一章第一章 法理学法理学法、法律的词义(语源考释)法、法律的词义(语源考释)灋 v左部在中国文字中代表左部在中国文字中代表“水水”,象征法的公平;,象征法的公平;v右上部代表中国古代传说右上部代表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能辨曲直、断疑中的一种能辨曲直、断疑案的神兽案的神兽“廌廌”();();v右下部表示凡被该神兽的右下部表示凡被该神兽的独角顶触的当事人均应败独角顶触的当事人均应败诉。诉。基本法律常识基本法律常识一、法的含义一、法的含义P76P76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以规定当事人权利和义务为内保证实施的,以规定当事人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容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二、法的价值二、法的价值P77P77自由、秩序、正义自由、秩序、正义基本法律常识基本法律常识第二章第二章 宪法宪法 P79 P79一、含义一、含义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特定社会政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特定社会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条件综合作用的产物,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条件综合作用的产物,它集中反映各种政治力量的实际对比关它集中反映各种政治力量的实际对比关系,确认革命胜利成果和现实的民主政系,确认革命胜利成果和现实的民主政治,规定国家的根本任务和根本制度,治,规定国家的根本任务和根本制度,即社会制度、国家制度的原则和国家政即社会制度、国家制度的原则和国家政权的组织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等内权的组织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等内容。容。基本法律常识基本法律常识二、宪法的基本原则二、宪法的基本原则 P79主要有:主要有:人民主权原则人民主权原则基本人权原则基本人权原则法治原则法治原则权力制约原则权力制约原则 基本法律常识基本法律常识理想制度目标理想制度目标三者有机统一三者有机统一 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根本保证根本保证 人民当家作主人民当家作主本质要求本质要求 依法治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基本方略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模式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模式基本法律常识基本法律常识v十七大报告指出:十七大报告指出:“尊重和保障人权,依法尊重和保障人权,依法保证全体社会成员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保证全体社会成员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利。”v20032003年底,中共中央正式建议将年底,中共中央正式建议将“保护公民保护公民人权人权”写进国家的宪法,写进国家的宪法,20042004年年3 3月,全国月,全国人大以高票通过中共中央的这一建议,这一人大以高票通过中共中央的这一建议,这一条款顺利成为宪法条文。条款顺利成为宪法条文。基本法律常识基本法律常识把公权力关把公权力关进笼子进笼子苛政猛于虎苛政猛于虎基本法律常识基本法律常识三、国体三、国体 P81 P81国体指国家的阶级本质,亦即国家国体指国家的阶级本质,亦即国家 的性质。具体说,的性质。具体说,一个国家的国体是指在一个国家中,哪个阶级或哪一个国家的国体是指在一个国家中,哪个阶级或哪些阶级处于统治地位、掌握国家权力,哪些阶级是些阶级处于统治地位、掌握国家权力,哪些阶级是统治阶级的同盟者,哪些阶级处于被统治和被压迫统治阶级的同盟者,哪些阶级处于被统治和被压迫的地位。的地位。中国宪法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体作了如下规定:中中国宪法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体作了如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基本法律常识基本法律常识四、政体四、政体 P82 P82政体指一个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即统治阶级采取何政体指一个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即统治阶级采取何种形式组织反对敌人、保护自己的政权机关,也叫种形式组织反对敌人、保护自己的政权机关,也叫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宪法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政体作了如下规定:中华中国宪法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政体作了如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这就是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体是人民代大会。这就是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表大会制度。基本法律常识基本法律常识五、基本经济制度五、基本经济制度 P82 P8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在社会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一。这一基本经济制度是我们立国的最基本的经济纲基本经济制度是我们立国的最基本的经济纲领。领。(一)公民的含义(一)公民的含义公民是一个法律概念,是指具有一个国家的国籍,并根公民是一个法律概念,是指具有一个国家的国籍,并根据该国宪法和法律,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的自然人。据该国宪法和法律,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的自然人。根据我国宪法规定,凡具有中国国籍的人,不论其年龄、根据我国宪法规定,凡具有中国国籍的人,不论其年龄、性别、出身、职业、民族、种族、宗教信仰等,都是性别、出身、职业、民族、种族、宗教信仰等,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都依法受到中国法律的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都依法受到中国法律的保护,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法律律规定的义务。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法律不承认特殊公民。不承认特殊公民。(二)基本权利和义务(见教材(二)基本权利和义务(见教材P84-86P84-86)六、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六、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七七 国家机构国家机构 P87-91 P87-91基本法律常识基本法律常识第三章第三章 行政法行政法 P92-93 P92-93一、含义一、含义 行政:是指国家行政主体依法对国家和社会行政:是指国家行政主体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组织和管理的活动。事务进行组织和管理的活动。二、行政的特征:二、行政的特征:强制性强制性(行政处罚、许可、强制,不平等)行政处罚、许可、强制,不平等)限制性(无法律无行政,即明文规定)限制性(无法律无行政,即明文规定)救济性(行政复议、诉讼、国家赔偿等)救济性(行政复议、诉讼、国家赔偿等)三、行政法:见教材三、行政法:见教材P92-107 P92-107 基本法律常识基本法律常识第四章第四章 民法民法 一、含义一、含义现代国家重要的基本法之一,指一定社现代国家重要的基本法之一,指一定社会调整特定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会调整特定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律规范的总和。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主要由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主要由民法通则和单行法律组成。单行法民法通则和单行法律组成。单行法律主要包括合同法、担保法、专利法、律主要包括合同法、担保法、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婚姻法、继承法等。商标法、著作权法、婚姻法、继承法等。二、基本原则(见教材二、基本原则(见教材P108-124P108-124)基本法律常识基本法律常识第五章第五章 刑法刑法 一、含义一、含义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二、基本原则(见教材)二、基本原则(见教材)三、犯罪三、犯罪根据刑法第根据刑法第1313条的规定,条的规定,一切危害国家主权、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四、刑罚(见教材四、刑罚(见教材P125-141P125-141)基本法律常识基本法律常识第六章第六章 劳动法劳动法 P142-167 P142-167一、含义一、含义 第一条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第一条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建立和维护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制度,系,建立和维护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制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根据宪法,制定本法。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根据宪法,制定本法。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适用本法。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动者,适用本法。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依照本法执行。和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依照本法执行。基本法律常识基本法律常识二、劳动合同二、劳动合同(一)劳动合同概述(一)劳动合同概述(二)劳动合同订立(二)劳动合同订立(三)劳动合同效力(三)劳动合同效力(四)劳动合同条款(四)劳动合同条款(五)劳动合同的履行、变更与终止(五)劳动合同的履行、变更与终止(六)劳动合同的解除(六)劳动合同的解除一、含义一、含义经济法是调整国民经济运行中形成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经济法是调整国民经济运行中形成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总称.主要有主要有市场管理法市场管理法,包括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包括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产品质量法、广告法等市场管理法规。护法和产品质量法、广告法等市场管理法规。宏观调控法宏观调控法,包括计划法、预算法、投资法、税法、中国人民包括计划法、预算法、投资法、税法、中国人民银行法、农业法等国家宏观调控法规。银行法、农业法等国家宏观调控法规。社会保障法社会保障法,包括社会保险法、社会救助法、社会福利法、劳包括社会保险法、社会救助法、社会福利法、劳动法等法规。动法等法规。环境保护法环境保护法第七章第七章 经济法经济法三、基本经济常识三、基本经济常识v第一章第一章 经济学基础经济学基础v第二章第二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础v第三章第三章 单位财务管理基础单位财务管理基础基本经济常识基本经济常识第一章第一章 经济学基础经济学基础 P193 P193请大家思考几个问题:请大家思考几个问题:说到经济你会联想到什么?说到经济你会联想到什么?人类的财富从那里来?人类的财富从那里来?为什么有的人富裕、有的人贫穷?为什么有的人富裕、有的人贫穷?如何认识当前我国贫富差距拉大的问题如何认识当前我国贫富差距拉大的问题?基本经济常识基本经济常识一、什么是经济?一、什么是经济?经:是说一个人在织布,就是物质生产。经:是说一个人在织布,就是物质生产。基本经济常识基本经济常识(一)经济(一)经济()()的含义的含义现代汉语词典(现代汉语词典(20022002年增补本):年增补本):1.1.经济学上指社会物质生产和再生产的活动。经济学上指社会物质生产和再生产的活动。2.2.对国民经济有利或有害的:作物、昆虫。对国民经济有利或有害的:作物、昆虫。3.3.个人生活用度:他家比较宽裕。个人生活用度:他家比较宽裕。4.4.用较少的人力、物力、时间获得较大的成果:用较少的人力、物力、时间获得较大的成果:作者用非常的笔墨写出了这一场复杂的斗争。作者用非常的笔墨写出了这一场复杂的斗争。5.(5.(书书)治理国家:之才。治理国家:之才。基本经济常识基本经济常识(二)经济的实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