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背肌筋膜炎的诊断及手法治疗概况-课件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241494446 上传时间:2024-06-29 格式:PPTX 页数:28 大小:2.1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肩背肌筋膜炎的诊断及手法治疗概况-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肩背肌筋膜炎的诊断及手法治疗概况-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肩背肌筋膜炎的诊断及手法治疗概况-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肩背肌筋膜炎的肩背肌筋膜炎的诊断及手断及手法治法治疗概况概况1 肩背肌筋膜炎的诊断及手法治疗概况1 肌筋膜炎的概念辨析肌筋膜炎又称肌肉筋膜疼痛综合征肌筋膜炎又称肌肉筋膜疼痛综合征(myofascial pain syndrome,MPS)是一种慢性的疼痛性病症,主要是肌肉和筋膜因无菌性炎是一种慢性的疼痛性病症,主要是肌肉和筋膜因无菌性炎症而产生粘连,并有激痛点症而产生粘连,并有激痛点(trigger point,又称触发点或又称触发点或扳机点扳机点)形成,又被称为肌筋膜炎、肌纤维织炎、纤维织炎、形成,又被称为肌筋膜炎、肌纤维织炎、纤维织炎、风湿肌病等风湿肌病等。2 肌筋膜炎的概念辨析肌筋膜炎又称肌肉筋膜疼痛综合征(myof中医对肌筋膜炎的认识肌筋膜炎可归为中医学肌筋膜炎可归为中医学“痹证痹证”“”“经筋痹经筋痹”“”“颈项腰颈项腰背部筋伤背部筋伤”范畴,最早出自范畴,最早出自黄帝内经黄帝内经,如,如灵枢灵枢经筋篇经筋篇日:日:“经筋之病,寒则筋急。经筋之病,寒则筋急。”素问素问长刺长刺节论篇节论篇日:日:“病在筋,筋节痛,不可以行,名日筋病在筋,筋节痛,不可以行,名日筋痹。痹。”此符合肌筋膜炎肌肉痉挛、疼痛麻木的临床表此符合肌筋膜炎肌肉痉挛、疼痛麻木的临床表现。现。灵枢灵枢经筋篇经筋篇对该病症状的描述为对该病症状的描述为“其病及所其病及所过而结者皆痛及转筋过而结者皆痛及转筋”,“结者皆痛结者皆痛”和和“转筋转筋”与与该病特定激痛点体征吻合。该病特定激痛点体征吻合。3 中医对肌筋膜炎的认识肌筋膜炎可归为中医学“痹证”“经筋痹”“肌筋膜炎的发病机制可发生于创伤、劳累、寒冷、潮湿、过度或肌肉长时间维持在收缩状态之后因慢性劳损而使肌筋膜及肌组织发生水肿、渗出及纤维性变体内有白色纤维组织,如筋膜、肌膜、韧带、肌腱、腱鞘、骨膜及皮下组织等发生一种非特异性变化4 肌筋膜炎的发病机制可发生于创伤、劳累、寒冷、潮湿、过度或肌肉肌筋膜炎的诊断诊断要点疼痛起源于肌肉或相关筋膜疼痛起源于肌肉或相关筋膜有明显的有明显的激痛点激痛点或者潜在的扳机点或者潜在的扳机点美国肌肉纤维疼痛综合征诊断标准肌腱的附着点或肌腹上有肌腱的附着点或肌腹上有固定疼痛区及压痛点固定疼痛区及压痛点。按压疼痛点可引发区域。按压疼痛点可引发区域性的性的不依神经根感觉分布的分散痛不依神经根感觉分布的分散痛气温降低或疲劳时疼痛加重气温降低或疲劳时疼痛加重增加肌肉血流的治疗可使疼痛减轻增加肌肉血流的治疗可使疼痛减轻排除局部占位性或破坏性病变排除局部占位性或破坏性病变5 肌筋膜炎的诊断诊断要点5 肌筋膜炎的临床特点局部疼痛、发凉、麻木、肌肉痉挛和运动障碍局部疼痛、发凉、麻木、肌肉痉挛和运动障碍疼痛常于清晨或劳累后发作,适当活动、热敷后减轻或消失疼痛常于清晨或劳累后发作,适当活动、热敷后减轻或消失有明显的局限性压痛有明显的局限性压痛,触及此点引起放散性疼痛触及此点引起放散性疼痛辅助检查:辅助检查:X线检查无异常,实验室检查抗线检查无异常,实验室检查抗“O”或血沉正常或或血沉正常或稍高稍高6 肌筋膜炎的临床特点局部疼痛、发凉、麻木、肌肉痉挛和运动障碍6激痛点概念Travell于于1942年首次提出年首次提出“触发点触发点”多数学者将激痛点(多数学者将激痛点(Trigger point)定义为:在骨骼肌纤)定义为:在骨骼肌纤维中可触及的紧张性索条上高度局限和易激惹的点。维中可触及的紧张性索条上高度局限和易激惹的点。文献中将其翻译成激痛点、激发点、扳机点、起发点等等。文献中将其翻译成激痛点、激发点、扳机点、起发点等等。目前肌筋膜激痛点(目前肌筋膜激痛点(Myofascial Trigger point,MTrP)的的研究最为广泛和深入。研究最为广泛和深入。7 激痛点概念Travell于1942年首次提出“触发点”7 激痛点的临床特点压痛点压痛点确认的痛感和绷紧的肌带确认的痛感和绷紧的肌带牵涉痛牵涉痛局部抽搐反应局部抽搐反应MRI和和B超显示肌肉影像增强和增厚;超显示肌肉影像增强和增厚;肌电图可见受累肌的自发电位。肌电图可见受累肌的自发电位。8 激痛点的临床特点压痛点8 激痛点和压痛点区别牵涉痛局部肌肉抽搐9 激痛点和压痛点区别牵涉痛9 肩背肌筋膜炎的常见激痛点10 肩背肌筋膜炎的常见激痛点10 肩背肌筋膜炎的常见激痛点11 肩背肌筋膜炎的常见激痛点11 肩胛提肌激痛点肩胛提肌的激痛点引起颈角的疼痛和僵硬,当被激活后,他们会沿着颈部及肩胛骨内上缘传送疼痛。12 肩胛提肌激痛点12 斜方肌激痛点斜方肌是头痛的主要来源,比如典型的“紧张性头痛”。颈部和脑后的紧张感通常来自斜方肌的激痛点。13 斜方肌激痛点13 菱形肌激痛点菱形肌激痛点菱形肌负责肩胛骨的大多数活动。因为每天要大量使用肩胛骨,菱形肌通常超负荷工作、极度疲劳,导致慢性激痛点,背部中央紧张感或者肩胛间区疼痛的主要来源就是菱形肌。14 菱形肌激痛点菱形肌负责肩胛骨的大多数活动。因为每天要大量使用冈上肌激痛点冈上肌有两处可以形成激痛点,一个就是肌腹,另一个在第一个往外一或二英寸处、靠近肩峰下方的肌肉内。15 冈上肌激痛点冈上肌有两处可以形成激痛点,一个就是肌腹,另一个背背阔肌激痛点肌激痛点背阔肌激痛点引起背部中央、肩胛骨下疼痛。它们也牵涉下背和腹部疼痛。另外,它们也引起胳膊内侧疼痛、无名指和小拇指疼痛。不伴麻木的手指疼痛,通常是因为背阔肌。16 背阔肌激痛点背阔肌激痛点引起背部中央、肩胛骨下疼痛。它们也牵常用治疗方法手法治疗(推拿按摩、整脊疗法等)针灸治疗肌肉牵伸技术物理疗法(如超声波法,TDP等)中药外治法(包括熏蒸、热敷等)小针刀其他辅助治疗(多种维生素补充、改善微循环药物和改善免疫状况等)17 常用治疗方法手法治疗(推拿按摩、整脊疗法等)17 肌肉牵伸技术肌肉牵伸作用肌肉牵伸作用1.增加关节的活动范围2.防止组织发生不可逆性挛缩3.调节肌张力4.阻断恶性循环、缓解疼痛5.提高肌肉的兴奋性18 肌肉牵伸技术肌肉牵伸作用18 肌肉牵伸技术牵伸方向牵伸方向牵伸力量的方向应与肌肉紧张或挛缩的方向相反牵伸强度牵伸强度低强度长时间的持续牵伸效果优于高强度短时间的牵伸牵伸时间牵伸时间每次10 15S,也可达30S19 肌肉牵伸技术牵伸方向19 牵伸机理1、快速牵拉,肌梭兴奋,肌张力增高。2、慢速牵拉,抑制反应,肌肉放松,长度变长。20 牵伸机理1、快速牵拉,肌梭兴奋,肌张力增高。20 肌肉牵伸技术牵伸应用牵伸应用1、快速的牵伸反应可用于某些神经瘫痪者,保持肌张力;也用于运动中以增加肌肉收缩力量。2、慢速牵伸反应可阻断疾病引起的反射性肌痉挛、血循障碍、神经压迫等。长时间牵伸练习,可改善关节活动度。21 肌肉牵伸技术牵伸应用21 推拿按摩推拿治疗本病有显著疗效。手法的目的是减轻疼痛,缓解肌肉痉挛,舒筋活血,防止肌筋膜粘连形成。部位及取穴:项背及风池、风府、肩井、大椎、风门、天宗、秉风、曲垣、肺俞、心俞、膈俞等。主要手法:点按、揉拨、滚法、拿法、弹拨、推法、擦法、叩击拍打法等。治疗时整体和局部配合、点面结合、轻重交替。治疗时可配合项背部的被动活动。22 推拿按摩推拿治疗本病有显著疗效。手法的目的是减轻疼痛,缓解肌膏摩疗法最早记载膏摩的文献,当推1973年出土于长沙马王堆汉墓的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著作帛书五十二病方。东汉末年的张仲景所著 金匮要略中也有膏摩的记载:“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适中经络,未流传腑脏,即医治之。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红花、川乌、草乌、川芎、白芷、冰片、威灵仙、杜仲、羌活、独活等。23 膏摩疗法最早记载膏摩的文献,当推1973年出土于长沙马王堆汉壮医经筋疗法摸结:摸结:双手合力,结合腰背部肌筋的形态、厚薄及部位层次、正常肌筋的张力、结构形状等情况,在腰背部的肌筋膜作浅、中、深层次,由浅至深,由轻至重,以按、摸、切、循、弹拔、推按、拑掐、拔刮、揉捏等手法进行摸结。在背部肌肉的起始点、相互交叉点、重叠面等,可触及“痛性筋结点”,呈点、线、面状,以触压疼痛并向周围放散为特点。病变区域可出现皮肤毛孔增粗,肌筋膜增厚等特点。24 壮医经筋疗法摸结:24 壮医经筋疗法松筋解结:松筋解结:先用滚法在腰背部放松肌肉,再用肘尖结合拇指形成的复式手法按、揉、推、点、弹拔、捏拿等松解查到的相关筋结点,分筋理筋。壮医火针法。在火针施术部位用闪火法拔火罐。25 壮医经筋疗法松筋解结:25 颈胸椎小关节紊乱掌按整复法膝顶扩胸扳法又称“胸椎对抗复位法”。旋转整复拔伸牵引法颈椎定位旋转扳法26 颈胸椎小关节紊乱掌按整复法26 结束语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When You Do Your Best,Failure Is Great,So DonT Give Up,Stick To The End结束语感谢聆听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导Please Criticize And Guide The Shortcomings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感谢聆听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