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医学宣教课件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241486402 上传时间:2024-06-29 格式:PPT 页数:63 大小:2.7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络医学宣教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经络医学宣教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经络医学宣教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第三节第三节 奇经八脉奇经八脉第二节第二节 十二经脉十二经脉第四节第四节 经别、别络经别、别络第一节第一节 经络学说概述经络学说概述第五节第五节 生理功能和应用生理功能和应用主要内容主要内容第三节 奇经八脉第二节 十二经脉第四节 经别、别1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一、经络学说的概念一、经络学说的概念 经络学说,是研究人体经络系统的概念、构成、循行分布、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形体官窍、精气血神之间相互联系的基础理论,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经络学说的概念 2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二、经络的基本概念二、经络的基本概念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形体官窍,沟通上下内外,感应传导信息的通路系统,是人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经与络的关系:经经络系统的主干;有固定循行路线 络经的分支,网络全身;无固定循行路线 二、经络的基本概念3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经脉经脉络脉络脉含含 义义路径路径经络系统的主干经络系统的主干网络网络经脉的细小分支经脉的细小分支循行部位循行部位人体深部人体深部人体浅表人体浅表循行路径循行路径固定,多为纵行固定,多为纵行纵横交错,网络全身纵横交错,网络全身经脉和络脉的主要区别 经脉 络脉 络脉 络脉 络脉经脉络脉含 义路径网络循行部位人体深部人体浅表循行路径固定4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三、经络学说的形成与发展三、经络学说的形成与发展 (一)经络学说的形成(一)经络学说的形成 1.刺灸疗法的发明刺灸疗法的发明 2.经络感传现经络感传现象的发现象的发现 3.练功过程的体悟练功过程的体悟 4.循经症候群的观察循经症候群的观察 三、经络学说的形成与发展 5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三、经络学说的形成与发展三、经络学说的形成与发展 5.穴位主治功用的归纳穴位主治功用的归纳 6.古代解剖学知识的运用古代解剖学知识的运用 7.阴阳五行学说的渗透和指导阴阳五行学说的渗透和指导三、经络学说的形成与发展 6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二)经络学说的发展(二)经络学说的发展 1.1.黄帝内经黄帝内经成书是中医学经络学说形成的标志。(二)经络学说的发展 7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难经难经首创 “奇经八脉”一词 伤寒杂病论伤寒杂病论六经辨证 是对经络理论的灵活运用。华佗枕中灸刺经枕中灸刺经扁扁 鹊鹊2.2.经络学说自经络学说自内经内经以以后,代有发挥,日趋成熟后,代有发挥,日趋成熟 扁 鹊2.经络学说自内经以8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晋 皇甫谧针灸甲乙经针灸甲乙经 现存最早的针灸学专著。唐孙思邈绘制明堂三人图明堂三人图 最早的彩绘经络腧穴图。3.3.针灸经络学说的总结时期针灸经络学说的总结时期 (晋以后晋以后)晋 皇甫谧针灸甲乙经3.针灸经络学说的总结时期 9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宋 王惟一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宋 王执中针灸资生经 元 滑寿十四经发挥 明 李时珍奇经八脉考 明 杨继洲针灸大成 宋 王惟一铜人腧穴针灸图经10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四、经络系统的组成四、经络系统的组成 十二经脉 经脉 奇经八脉 十二经别 别络络脉 孙络 浮络 十二经筋 外连 连属部分 十二皮部 内属五脏六腑 四、经络系统的组成11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第二节第二节 十二经脉十二经脉十二经脉的名称十二经脉的名称 十二经脉的走向交接规律十二经脉的走向交接规律 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 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 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 十二经脉的循行部位十二经脉的循行部位 第二节 十二经脉十二经脉的名称 12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一、十二经脉的名称一、十二经脉的名称(一)命名原则(一)命名原则 1 上为手,下为足:2 内为阴,外为阳:3 脏为阴,腑为阳:一、十二经脉的名称(一)命名原则 13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二)具体名称 前手太阴肺经 内侧 手三阴经 中手厥阴心包经 后手少阴心经 上肢手 前手阳明大肠经 外侧 手三阳经 中手少阳三焦经 后手太阳小肠经 (二)具体名称 14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二)具体名称 前足太阴脾经 内侧足三阴经 中足厥阴肝经 后足少阴肾经下肢足 前足阳明胃经 外侧足三阳经 中足少阳胆经 后足太阳膀胱经(二)具体名称 15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二、十二经脉的走向交接规律二、十二经脉的走向交接规律 头(面)手三阳经 手三阴经 胸 手 足三阳经 腹 足三阴经 足 (一)走向规律灵枢 逆顺肥瘦手之三阴,从脏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二、十二经脉的走向交接规律 16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二)交接规律 1.相表里的阴阳两经在四肢末端相交接 食指末端 手太阴肺经 手阳明大肠经 无名指端 手厥阴心包经 手少阳三焦经 小指端 手少阴心经 手太阳小肠经 足大趾 足阳明胃经 足太阴脾经 足大趾后 足少阳胆经 足厥阴肝经 足小趾 足太阳膀胱经 足少阴肾经 (二)交接规律 17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2.同名手足阳经交接于头面部(“头为诸阳之会”)鼻翼旁 手阳明大肠经 足阳明胃经 目内眦 手太阳小肠经 足太阳膀胱经 目外眦 手少阳三焦经 足少阳胆经(二)交接规律 (二)交接规律18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3.足、手阴经交接于胸部 心中 足太阴脾经 手少阴心经 胸中 足少阴肾经 手厥阴心包经 肺中 足厥阴肝经 手太阴肺经(二)交接规律3.足、手阴经交接于胸部(二)交接规律19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三、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三、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 十二经脉十二经脉头面部头面部的分布的分布 头为诸阳之会头为诸阳之会:手三阳经止于头部手三阳经止于头部,足三阳经起于头部足三阳经起于头部,手、足三阳经在头面部交接手、足三阳经在头面部交接面部面部 手阳明手阳明 额部额部 足阳明足阳明 少阳经少阳经 头侧部(耳颞部)头侧部(耳颞部)少阳在侧少阳在侧面颊部面颊部 手太阳手太阳 头顶、后头部头顶、后头部 足太阳足太阳阳明在前阳明在前太阳经太阳经太阳在后太阳在后阳明经阳明经 三、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 十二经脉头面部的分布阳明在前太阳20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二)十二经脉在四肢部四肢部的分布 阴经阴经分布在四肢的内侧面:分布在四肢的内侧面:“内侧前、中、后,太阴、厥阴、少阴内侧前、中、后,太阴、厥阴、少阴”但足三阴经在内踝尖上八寸以下的分布,但足三阴经在内踝尖上八寸以下的分布,前、中、后部位依次是厥阴、太阴、少阴。前、中、后部位依次是厥阴、太阴、少阴。阳经阳经分布在四肢的外侧面:分布在四肢的外侧面:“外侧前、中、后,阳明、少阳、太阳外侧前、中、后,阳明、少阳、太阳”(二)十二经脉在四肢部的分布 阴经分布在四肢的内侧面:21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内侧(里)内侧(里)外侧(表)外侧(表)内侧内侧(里里)外侧外侧(表表)手手前前太阴经太阴经(肺肺)阳明经阳明经(大肠大肠)足足前前 太太阴阴经经(脾脾)阳明经阳明经(胃胃)中中厥厥阴阴经经(心心包包)少阳经少阳经(三焦三焦)中中 厥厥阴阴经经(肝肝)少阳经少阳经(胆胆)后后少阴经少阴经(心心)太阳经太阳经(小肠小肠)后后 少阴经少阴经(肾肾)太阳经太阳经(膀胱膀胱)内侧(里)外侧(表)内侧(里)外侧(表)手前太阴经(肺)阳明22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十二经脉在十二经脉在躯干部躯干部的分布的分布 手手三阴经从胸部走向三阴经从胸部走向腋下腋下;手手三阳经循经三阳经循经肩部和肩胛部肩部和肩胛部;足足三阴经行于三阴经行于胸腹部胸腹部(前);(前);足足三阳经三阳经:阳明经在前(阳明经在前(胸腹面胸腹面)太阳经在后(太阳经在后(背面背面)少阳经在少阳经在体侧体侧;分布于分布于胸腹面胸腹面经脉,从胸腹正中线(任脉)经脉,从胸腹正中线(任脉)自内向外依次为足少阴、足阳明、足太阴、足厥阴自内向外依次为足少阴、足阳明、足太阴、足厥阴RSPKSTLiv 十二经脉在躯干部的分布RSPKSTLiv23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四、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四、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 表里关系表里关系:手足三阴经、三阳经通过手足三阴经、三阳经通过经别和别络经别和别络 互相沟通组成六对互相沟通组成六对“表里相合表里相合”关系关系表表手阳明经手阳明经手少阳经手少阳经手太阳经手太阳经足阳明经足阳明经足少阳经足少阳经足太阳经足太阳经里里手太阴经手太阴经手厥阴经手厥阴经手少阴经手少阴经足太阴经足太阴经足厥阴经足厥阴经足少阴经足少阴经四、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 表里关系:手足三阴经、三阳经通过24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五、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五、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 十二经脉循行:中焦受气取汁,上注于肺,自手太阴肺开始,依次相传至足厥阴肝经,再复注入手太阴肺经,首尾、阴阳相贯,如环无端。五、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 十二经脉循行:中焦受气取汁,25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五、五、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 表里经 同名阳经 表里经 手太阴手阳明足阳明足太阴 心中 手少阴手太阳足太阳足少阴 胸中 手厥阴手少阳足少阳足厥阴 肺中五、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 26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六、十二经脉的循行部位六、十二经脉的循行部位 六、十二经脉的循行部位 27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六、十二经脉的循行六、十二经脉的循行(一)手三阴经循行(一)手三阴经循行手三阴经手三阴经起于胸中起于胸中体内循行线体内循行线(脏腑络属脏腑络属)出腋下行出腋下行上肢内侧上肢内侧止于手指端止于手指端交手三阳经交手三阳经手太阴肺经手太阴肺经中焦中焦(中府)(中府)属肺络大肠属肺络大肠前缘前缘拇指桡侧端拇指桡侧端(少商)(少商)交手阳明大肠交手阳明大肠经(商阳)经(商阳)手厥阴手厥阴心包经心包经胸中胸中(天池)(天池)属心包络三焦属心包络三焦中线中线中指末端中指末端(中冲)(中冲)交手少阳三焦交手少阳三焦经(关冲)经(关冲)手少阴心经手少阴心经心中心中(极泉)(极泉)属心络小肠属心络小肠后缘后缘小指桡侧端小指桡侧端(少冲)(少冲)交手太阳小肠交手太阳小肠经(少泽)经(少泽)六、十二经脉的循行(一)手三阴经循行手三阴经起于胸中体内循28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手太阴肺经 循行图示循行说明 手太阴肺经 循行图示29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手少阴心经 循行图示循行说明 手少阴心经 循行图示30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手厥阴心包经 循行图示循行说明 手厥阴心包经 循行图示31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二)手三阳经循行(二)手三阳经循行手三阳经归纳表手三阳经归纳表手三阳经手三阳经起于手指端起于手指端循上肢外侧循上肢外侧交交大大椎椎入入缺缺盆盆进入胸腹进入胸腹属腑络脏属腑络脏沿颈上头面沿颈上头面交足三阳经交足三阳经手阳明手阳明大肠经大肠经示指桡侧示指桡侧(商阳)(商阳)前缘前缘属大肠属大肠络络 肺肺止于对侧鼻旁止于对侧鼻旁(迎香)(迎香)足阳明胃经足阳明胃经(迎香)(迎香)手少阳手少阳三焦经三焦经无名指尺侧无名指尺侧(关冲)(关冲)中线中线属三焦属三焦络心包络心包止于目外眦止于目外眦(丝竹空)(丝竹空)足少阳胆经足少阳胆经(瞳子髎)(瞳子髎)手太阳手太阳小肠经小肠经小指尺侧小指尺侧(少泽)(少泽)后缘后缘属小肠属小肠络络 心心止于目内眦止于目内眦(听宫)(听宫)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经(晴明)(晴明)(二)手三阳经循行手三阳经归纳表手三阳经起于手指端循32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手阳明大肠经 循行图示循行说明 手阳明大肠经 循行图示33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手太阳小肠经 循行图示循行说明 手太阳小肠经 循行图示34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手少阳三焦经 循行图示循行说明 手少阳三焦经 循行图示35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三)足三阳经的循行(三)足三阳经的循行 足三阳经归纳表足三阳经归纳表足三阳经足三阳经起于面起于面绕头面部绕头面部下行躯干下行躯干内行属腑内行属腑络络 脏脏沿下肢外沿下肢外侧下行侧下行止于足趾止于足趾交足三阴经交足三阴经足阳明胃经足阳明胃经起于鼻旁起于鼻旁(承泣)(承泣)绕行面部绕行面部下行胸腹下行胸腹属胃络脾属胃络脾沿下肢外沿下肢外侧前缘侧前缘次趾外侧次趾外侧(厉兑)(厉兑)足太阴脾经足太阴脾经(大趾内侧隐白大趾内侧隐白)足少阳胆经足少阳胆经起于目外眦起于目外眦(瞳子髎)(瞳子髎)绕行头侧绕行头侧下行身侧下行身侧属胆络肝属胆络肝沿下肢外沿下肢外侧中线侧中线四趾外侧四趾外侧(足窍阴足窍阴)足厥阴肝经足厥阴肝经(大趾中丛毛际大趾中丛毛际)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经起于目内眦起于目内眦(睛明)(睛明)上巅至后头上巅至后头下行腰部下行腰部属膀胱络肾属膀胱络肾沿下肢外沿下肢外侧后缘侧后缘小趾外侧小趾外侧(至阴)(至阴)足少阴肾经足少阴肾经(足小趾下足小趾下)(三)足三阳经的循行 足三阳经归纳表足三阳经起于36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足阳明胃经 循行图示循行说明 足阳明胃经 循行图示37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足太阳膀胱经循行图示循行说明 足太阳膀胱经循行图示38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足少阳胆经 循行图示循行说明 足少阳胆经39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四)足三阴经的循行(四)足三阴经的循行足三阴经归纳表足三阴经归纳表足三阴经足三阴经起于足趾端起于足趾端行于下肢内侧行于下肢内侧入腹属脏入腹属脏络络 腑腑入胸交入胸交手三阴经手三阴经上头面上头面足太阴脾经足太阴脾经起于足大趾内起于足大趾内侧(隐白)侧(隐白)前缘前缘(前前中中前前)属脾络胃属脾络胃注心中交手少阴注心中交手少阴心经心经(周荣周荣)连舌本散舌连舌本散舌下下足厥阴肝经足厥阴肝经起于足大趾丛起于足大趾丛毛际(太冲)毛际(太冲)中间中间(中中前前中中)属肝络胆属肝络胆注肺中交手太阴注肺中交手太阴肺经肺经(期门期门)连目系上额连目系上额交巅交巅足少阴肾经足少阴肾经起于小趾蹠侧起于小趾蹠侧下(涌泉)下(涌泉)后缘后缘属肾络膀胱属肾络膀胱注胸中交手厥阴注胸中交手厥阴心包经心包经循喉咙挟舌循喉咙挟舌本本(俞府俞府)(四)足三阴经的循行足三阴经归纳表足三阴经起于足趾端40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足太阴脾经 循行图示循行说明 足太阴脾经 41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足少阴肾经 循行图示循行说明 足少阴肾经 循行图示42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足厥阴肝经 循行图示循行说明 足厥阴肝经 43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十二经脉的循行部位简表十二经脉的循行部位简表 经脉名称 起点 体表上主要循行部位 终点 主要分支 联系脏腑 联系器官 手太阴肺经 中焦(胃)胸部外上方、上肢屈侧前缘 拇指 末端 从腕后分出,到食指末端与大肠经相接 肺、大肠、胃 气管、喉咙 手阳明大肠经 食指 末端 上肢伸侧前缘、肩关节前缘、颈部前面、挟鼻旁与胃 经相接 大肠、肺 下齿、口、鼻 足阳明胃经 鼻旁 鼻根、前额、胸部(乳中线)、腹部(正中线旁开2寸)、下肢前外侧 二趾(及中趾)从足背分出,到大趾与脾经相接 胃、脾、心 上齿、喉咙、乳、鼻、足太阴脾经 大趾 下肢内侧前缘(在内踝上8寸处以下,行于中线),腹部、胸部 舌下 从胃直上过横膈,注入心中与心经相接 脾、胃、心 咽、舌 手少阴心经 心中 上肢屈侧后缘 小 指 末 端与 小 肠 经 相接 从心系分出,上挟咽,系目系 心、心系、小 肠、肺 咽、目系 手太阳小肠经 小指 末端 上肢伸侧后缘、绕肩胛,交肩上,颈侧部、面颊、目眶下缘 目 内 眦 与膀 胱经相接 从缺盆沿颈上颊,至目外眦,转入耳中 小肠,心、胃 耳、目、咽 十二经脉的循行部位简表 经脉名称 起点 体表上主要循行部位 44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十二经脉的循行部位简表十二经脉的循行部位简表 经脉名称 起点 体表上主要循行部位 终点 主要分支 联系脏腑 联系器官 足太阳膀胱经 目 内眦 额、顶、枕、项、背、腰部(正中线旁开1.5寸及3寸),下肢后外侧 小 趾 与 肾经 相接 从头顶部分出,向两侧下行至耳上角 膀胱、肾、脑 肛门、目 足少阴肾经 小趾 足跟、下肢内侧后缘、腹部(正中线旁开5分),胸部(正中线旁开2寸)挟舌本 从肺中分出,注胸中,与心包经相接 肾、膀胱、肝、肺、心 喉咙、舌 手厥阴心包经 胸中 上肢屈侧中线 中指末端 从掌中分出,到无名指端与三焦经相接 心包、三焦 手少阳三焦经 无 名指 末端 上肢伸侧中线、肩关节后侧、耳周围、颊 目眶下 从耳后分出,入耳中,出耳前至目外眦,与胆经相接 三焦,心包 耳、目 足少阳胆经 目 外眦 头部颞侧、耳周围、胸侧、腹侧、下肢外侧中线 四趾 从足背分出,到大趾,与肝经相接 胆、肝、心 耳、目 足厥阴肝经 大趾 下肢内侧中线(在内踝上8寸处以下,行于前缘)、少腹、胁肋 头顶 从肝分出,贯膈,注肺中与肺经相接 肝、胆、肺、胃 外生殖器、目系、喉咙、鼻、目 十二经脉的循行部位简表 经脉名称 起点 体表上主要循行部位 45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奇经八脉奇经八脉 奇经八脉,是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的总称。奇者,异也。所谓奇经,是指这些经脉与十二经脉不同。它们与十二正经的区别是:(1)它们的分布不如十二经脉那样有规律;(2)它们与脏腑没有直接的络属关系;(3)彼此之间也无表里关系。奇经八脉 46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二)奇经八脉的生理特点(二)奇经八脉的生理特点奇经八脉与十二经脉的生理特点奇经八脉与十二经脉的生理特点生理特点生理特点十二经脉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奇经八脉循循行行分分布布分布区域分布区域遍布全身遍布全身上肢无奇经上肢无奇经循行规律循行规律内外上下左右循行,内外上下左右循行,有规律有规律与与正正经经比比,较较不不规规律律,除带脉外,皆上下走行除带脉外,皆上下走行络属脏腑络属脏腑直接络属直接络属无特定络属无特定络属表里关系表里关系阴阳表里配合阴阳表里配合无表里配合无表里配合生理功能生理功能运行气血的主要通道运行气血的主要通道调节十二经气血调节十二经气血(二)奇经八脉的生理特点奇经八脉与十二经脉的生理特点生47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一、奇经八脉的主要功能 (一)密切十二经脉的联系 督脉“总督诸阳”(称为“阳脉之海”);任脉“阴脉之海”(称为“阴脉之海”);阴维维络诸阴经,联络所有的阴经而与任脉交会;阳维维络诸阳经,联络所有阳经而与后督脉相合;冲脉通行上下前后,渗灌三阴三阳“十二经脉之海”;带脉约束纵行诸经,沟通腰腹部的经脉;阴跷、阳跷“分主一身左右阴阳”。一、奇经八脉的主要功能 48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二)调节十二经脉气血 除任、督直接参与十四经气血循环外,其他奇经还具有涵蓄和调节十二经气血的功能。(三)与某些脏腑关系密切 奇经八脉在循行分布过程中与脑、髓、女子胞等奇恒之腑以及肾脏有较为密切的联系。从从而加强了某些脏腑之间的相互沟通。一、奇经八脉的主要功能(二)调节十二经脉气血 一、奇经八脉的主要功能49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督脉l循行部位 督脉起于胞中,下出会阴,沿脊柱里面上行,至项后风府穴处进入颅内,络脑,并由项沿头部正中线,以头顶、额部、鼻部、上唇,到上唇系带处(龈交穴)。2基本功能 督,总督、督管、统率。(1)调节阳经气血,为“阳脉之海”。(2)反映脑、髓和肾的功能。督脉l循行部位50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任脉l循行部位 任脉起于胞中,下出会阴,经阴阜(耻骨联合上方肌肉隆起的地方),沿腹部和胸部正中线上行,至咽喉,上行至下颌部,环绕口唇(内侧),沿面颊,分行至目眶下。2.基本功能 任,担任,妊养,故又通“妊”。(1)调节阴经气血,为“阴脉之海”。(2)任主胞胎:任脉起于胞中,任,含妊养之义。任脉起于胞中,具有调节月经,促进女子生殖功能的作用。与女子妊娠有关,为生养之本,故“任主胞胎”。任脉51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冲脉 1循行部位 起于胞中,下出会阴,从气街起与足少阴经相并,挟脐上行,散布于胸中,再向上行,经喉,环绕口唇,到目眶下。2基本功能 冲,有“要冲”的含义。(1)调节十二经气血:有“十二经脉之海”之称。(2)与女子月经及孕育功能有关:有“血海”之称。冲脉 1循行部位 52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带脉1循行部位 起于季胁,斜向下行,交会于足少阳胆经的带脉穴DU26(11肋游离端垂直向下与脐水平相交点),绕身一周,并在带脉穴处再向前下方沿髂骨上缘斜行到少腹。2基本功能 (1)约束纵行诸经:带脉围腰一周,状如束带,以约束纵行的各条经脉,调节脉气,使纵行诸脉之脉气不下陷。(2)主司妇女的带下。带脉1循行部位53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阴阳跷脉1.循行部位 阴跷脉起于足跟内侧足少阴经的照海穴,沿内踝后直上下肢内侧,经前阴,沿腹、胸,进入缺盆,出行于足阳明经的人迎穴之前,经鼻旁,到目内眦,与手足太阳经、阳跷脉会合。2.基本功能 (1)主司下肢运动 (2)主司眼睑开合 阴阳跷脉1.循行部位 阴跷脉起于足54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阴阳维脉 1循行部位 阴维脉起于小腿内侧足三阴经交会处(足少阴肾经的筑宾穴),沿下肢内侧上行,至腹部,与足太阴脾经同行到胁部,与足厥阴肝经相合,然后上行至咽喉,与任脉相会。2基本功能 阳维脉维系联络诸阳经;阴维脉维系联络诸阳经。阴阳维脉 1循行部位 阴维脉55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奇经八脉循行分布和功能表奇经八脉循行分布和功能表名名 称称循循 行行 分分 布布功功 能能任任 脉脉 腹、胸、颏下正中腹、胸、颏下正中总总任任六六阴阴经经调调节节全全身身阴阴经经气气血血,故故称称“阴阴脉脉之之海海”;调调节节月月经经妊妊养养胎胎儿儿督督 脉脉 腰、背、头面正中腰、背、头面正中总总督督六六阳阳经经调调节节全全身身阳阳经经气气血血,故故称称“阳阳脉脉之之海海”;与与脑脑、肾肾、脊脊髓髓有关,主生殖。有关,主生殖。带带 脉脉 起于胁下,环腰一周,状如束带起于胁下,环腰一周,状如束带 约束纵行躯干的诸条经脉约束纵行躯干的诸条经脉冲冲 脉脉 与与足足少少阴阴经经相相并并上上行行,环环绕绕口口唇唇,且与任、督、足阳明等有联系且与任、督、足阳明等有联系涵涵蓄蓄十十二二经经气气血血,故故称称“十十二二经经之之海海”或或“血海血海”,主生殖机能,主生殖机能阴维脉阴维脉 小小腿腿内内侧侧,并并足足太太阴阴、厥厥阴阴上上行行至咽喉合于任脉至咽喉合于任脉维络诸阴维络诸阴阳维脉阳维脉 足足跗跗外外侧侧,并并足足少少阳阳经经上上行行,至至项后会合于督脉项后会合于督脉维络诸阳维络诸阳阴跷脉阴跷脉 足足跟跟内内侧侧,伴伴足足少少阴阴等等经经上上行行,至目内眦与阳跷脉会合至目内眦与阳跷脉会合调节肢体运动,司眼睑开合调节肢体运动,司眼睑开合阳跷脉阳跷脉 足足跟跟外外侧侧,伴伴足足太太阳阳等等经经上上行行,至目内眦与阴跷脉会合至目内眦与阴跷脉会合奇经八脉循行分布和功能表名 称循 行 分 布功 56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第四节第四节 经别、别络、经筋、皮部概念经别、别络、经筋、皮部概念 一、经别一、经别即别行的正经。十二经别是从十二经脉别行分出,深入躯体深部,循行于胸腹及头部的重要支脉。其循行分布特点:离、入、出、合。阴经阳经阴经经别阳经经别第四节 经别、别络、经筋、皮部概念阴经阳经阴经经别阳经经别57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二、别络二、别络 从经脉分出的支脉,大多分布于体表十二经脉和任督两脉各别出一络,加上脾之大络,共十五条,称为“十五别络”。若加上胃之大络又称“十六别络”。三、经筋三、经筋 是十二经脉之气结、聚、散、络于筋肉、关节的体系,分为十二部分,称“十二经筋”。四、皮部四、皮部 是指体表的皮肤按经络的分布部位分区。全身皮肤划分为十二个部分,分属十二经脉,称十二皮部。经络医学宣教课件58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经别 十二经别 体内 别络 十五别络 体表 经筋 皮部经脉分出 的支脉加强了表里 两经之间的 十二经脉的 连属部分经别、别络、经筋、皮部的主要生理功能 连 于 筋 肉约束骨骼,利于关节 分布于体表皮肤抗御外邪,传导病变 经别 十二经别 59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经络的生理功能和应用 一、经络的生理功能 (一)沟通联系作用 (二)运行渗灌作用 (三)感应传导作用 (四)调节作用 经络的生理功能和应用 60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经络的联络作用主要有:1联络脏腑与体表 2联络脏腑与官窍 3联络脏腑与脏腑 (1)表里两经构成脏腑表里相合的关系 (2)某些经脉,还联络多个脏腑 4经脉之间的联系 (1)十二经脉首尾相接,如环无端 (2)奇经八脉加强了十二经脉的联系(一)沟通联系作用 经络的联络作用主要有:(一)沟通联系作用61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二、二、经络学说的应用经络学说的应用 (一)阐释病理变化 1传递病邪 2反映病变(二)指导疾病的诊断(三)指导疾病的治疗 1指导针灸推拿 (1)指导循经取穴 (2)指导推拿按摩 2指导药物治疗(药物归经)二、经络学说的应用62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大雨落幽燕,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知向谁边?往事越千年,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换了人间。浪淘沙北戴河浪淘沙北戴河1954夏夏大雨落幽燕,浪淘沙北戴河1954夏6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