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的感染和免疫微生物学检查培训ppt课件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241486068 上传时间:2024-06-29 格式:PPT 页数:64 大小:1.2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细菌的感染和免疫微生物学检查培训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细菌的感染和免疫微生物学检查培训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细菌的感染和免疫微生物学检查培训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细菌的感染和免疫微细菌的感染和免疫微生物学检查生物学检查细菌的感染和免疫微生物学检查1学习目的掌握细菌外毒素、内毒素的性状及生物掌握细菌外毒素、内毒素的性状及生物学功能,两者的区别学功能,两者的区别熟悉条件致病菌、机会性感染熟悉条件致病菌、机会性感染了解细菌感染途径及类型了解细菌感染途径及类型细菌的感染和免疫微生物学检查2学习目的掌握细菌外毒素、内毒素的性状及生物学功能,两者的区别第一节第一节 细菌的感染细菌的感染细菌的感染和免疫微生物学检查3第一节 细菌的感染细菌的感染和免疫微生物学检查3基本概念细菌的感染:细菌侵入宿主体内生长繁殖,与宿主相互作用,导致宿主出现不同程度的病理过程。病原菌:能引起宿主疾病的细菌。非病原菌:不能引起宿主疾病的细菌。细菌的感染和免疫微生物学检查4基本概念细菌的感染:细菌侵入宿主体内生长繁殖,与宿主相互作用基本概念毒力:致病菌致病性的强弱程度。半数致死量(LD50):在规定时间内,通过指定的感染途径,能使一定体重或年龄的某种动物半数死亡需要的最小细菌数或毒素量。细菌的感染和免疫微生物学检查5基本概念毒力:致病菌致病性的强弱程度。细菌的感染和免疫微生物一、感染的成因1、病原体2、宿主的免疫防御能力3、环境因素细菌的感染和免疫微生物学检查6一、感染的成因1、病原体细菌的感染和免疫微生物学检查6二、感染的来源感染的来源外源性感染内源性感染病人带菌者带菌动物体内条件致病菌医源性感染细菌的感染和免疫微生物学检查7二、感染的来源感染的来源外源性感染内源性感染病人带菌者带菌动条件致病菌:在正常情况下不致病,但在某种特殊条件下可致病的细菌。机会感染:由各种条件致病菌引起的感染称机会感染。细菌的感染和免疫微生物学检查8条件致病菌:在正常情况下不致病,但在某种特殊条件下可致病的细条件致病菌的致病条件(1)定位转移 大肠杆菌 泌尿道、胸腔、腹腔 (2)菌群失调:是指正常菌群中各菌种的比例失调。(3)免疫功能低下 应用免疫抑制剂、艾滋病细菌的感染和免疫微生物学检查9条件致病菌的致病条件(1)定位转移细菌的感染和免疫微生物学检三、细菌的致病作用细菌的毒力:致病菌致病性的强弱。侵入的数量侵入的部位细菌的感染和免疫微生物学检查10三、细菌的致病作用细菌的毒力:致病菌致病性的强弱。细菌的感染1、细菌的毒力细菌的感染和免疫微生物学检查111、细菌的毒力侵袭力毒素细菌的感染和免疫微生物学检查11(一)侵袭力侵袭力:指病原菌突破宿主皮肤、黏膜生理屏障,进入机体并在体内定植、繁殖和扩散的能力。荚膜类物质 粘附素 侵袭素细菌的感染和免疫微生物学检查12(一)侵袭力侵袭力:指病原菌突破宿主皮肤、黏膜生理屏障,进入1.荚膜类物质抵抗吞噬细胞吞噬抵抗杀菌物质的作用细菌的感染和免疫微生物学检查131.荚膜类物质抵抗吞噬细胞吞噬细菌的感染和免疫微生物学检查12.黏附素引起感染的首要条件具有黏附作用的细菌结构G-菌:菌毛G+菌:菌体表面毛 发样突出物细菌的感染和免疫微生物学检查142.黏附素引起感染的首要条件细菌的感染和免疫微生物学检查143.侵袭素透明质酸酶 产生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气性坏疽杆菌等 作用:分解结缔组织中的透明质酸链激酶:溶解纤维蛋白链道酶:降解DNA共性:使组织疏松共性:使组织疏松 通透性增强通透性增强 利于细菌扩散利于细菌扩散 利于毒素吸收利于毒素吸收细菌的感染和免疫微生物学检查153.侵袭素透明质酸酶共性:使组织疏松细菌的感染和免疫微生物学(二)毒素外毒素 extoxin内毒素 endotoxin细菌的感染和免疫微生物学检查16(二)毒素外毒素 extoxin细菌的感染和免疫微生物学检查外毒素来源:及部分菌产生方式:多数胞内合成后分泌至胞外 少数为菌体裂解后释放成分:蛋白质性质:不稳定,高温破坏结构:两个亚单位亚单位(active)毒性部位亚单位(binding)与细胞结合部位。A A亚单位位B B亚单位位细菌的感染和免疫微生物学检查17外毒素来源:及部分菌A亚单位B亚单位细菌的感染和免疫外毒素细菌的感染和免疫微生物学检查18外毒素细菌的感染和免疫微生物学检查18外毒素的特征抗原性强。类毒素类毒素(毒性消失,抗原性保留)(毒性消失,抗原性保留)抗毒素抗毒素(类毒素诱导产生的抗体)(类毒素诱导产生的抗体)毒性作用强。对组织器官有选择性毒害作用,引起特殊的临床表现。如:破伤风外毒素神经组织肌肉痉挛细菌的感染和免疫微生物学检查19外毒素的特征抗原性强。细菌的感染和免疫微生物学检查19 肉毒杆菌产生的肉毒毒素,毒性比氰化钾强10000倍,毒素结晶1mg可杀2亿小鼠,对人的致死量约0.1ug细菌的感染和免疫微生物学检查20 肉毒杆菌产生的肉毒毒素,毒性比氰化钾强1000外毒素的分类神经毒素:破伤风痉孪毒素、肉毒毒素细胞毒素:白喉毒素肠毒素:霍乱肠毒素细菌的感染和免疫微生物学检查21外毒素的分类细菌的感染和免疫微生物学检查21细菌细菌外毒素的直接分泌外毒素的直接分泌细菌的感染和免疫微生物学检查22细菌外毒素的直接分泌细菌的感染和免疫微生物学检查22细菌细菌外毒素的直接分泌外毒素的直接分泌细菌的感染和免疫微生物学检查23细菌外毒素的直接分泌细菌的感染和免疫微生物学检查23细菌细菌外毒素的直接分泌外毒素的直接分泌细菌的感染和免疫微生物学检查24细菌外毒素的直接分泌细菌的感染和免疫微生物学检查24细菌细菌外毒素的直接分泌外毒素的直接分泌细菌的感染和免疫微生物学检查25细菌外毒素的直接分泌细菌的感染和免疫微生物学检查25细菌细菌外毒素的直接分泌外毒素的直接分泌细菌的感染和免疫微生物学检查26细菌外毒素的直接分泌细菌的感染和免疫微生物学检查26内毒素来源:菌细胞壁成分:脂多糖(LPS)脂质A是其主要毒性部位性质稳定,耐高温抗原性弱细菌的感染和免疫微生物学检查27内毒素来源:菌细胞壁细菌的感染和免疫微生物学检查27内毒素的毒性作用 各细菌内毒素毒性大致相同,可引起:发热(fever)白细胞反应(先减后增)内毒素休克(shock)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细菌的感染和免疫微生物学检查29内毒素的毒性作用 各细菌内毒素毒性大致相同,可引起:细菌的外毒素与内毒素的区别区别要点外毒素内毒素来源革兰阳性菌与部分革兰阴性菌革兰阴性菌存在部分从活菌分泌出,少数菌崩解后释放细胞壁组分,菌裂解后释放化学成分蛋白质脂多糖稳定性热不稳定,易被脱毒、破坏热稳定,抗酸抗碱,不易脱毒毒性作用强,作用部位有较强选择性弱,毒性效应大致相同免疫原性强,甲醛液处理脱毒形成类毒素,可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弱,不能脱毒成为类毒素,刺激机体产生抗体能力弱细菌的感染和免疫微生物学检查34外毒素与内毒素的区别区别要点外毒素内毒素来源革兰阳性菌与部分小结:细菌的毒力细菌的毒力侵袭力毒素荚膜类物质黏附素侵袭素外毒素内毒素细菌的感染和免疫微生物学检查35小结:细菌的毒力细菌的毒力侵袭力毒素荚膜类物质黏附素侵袭素外2、细菌侵入的数量毒力愈强 引起感染所需的细菌数量愈少毒力愈弱 引起感染所需的细菌数量愈多细菌的感染和免疫微生物学检查362、细菌侵入的数量毒力愈强细菌的感染和免疫微生物学检查363、细菌侵入的途径适当部位、途径 例:破伤风杆菌芽胞深部创伤、厌氧环境 伤寒沙门菌经口进入 结核分枝杆菌多途径(呼吸道、消化 道、皮肤创伤)细菌的感染和免疫微生物学检查373、细菌侵入的途径适当部位、途径细菌的感染和免疫微生物学检查四、感染的传播方式和途径呼吸道感染:吸入飞沫或灰尘消化道感染创伤感染接触感染节肢动物叮咬感染多途径细菌的感染和免疫微生物学检查38四、感染的传播方式和途径呼吸道感染:吸入飞沫或灰尘细菌的感染五、感染的类型按是否出现临床症状分:隐性感染 显性感染按病情缓急分:急性感染 慢性感染按感染的部位分:局部感染 全身感染细菌的感染和免疫微生物学检查39五、感染的类型按是否出现临床症状分:隐性感染细菌的感染和免疫常见的全身感染毒血症内毒素血症菌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细菌的感染和免疫微生物学检查41常见的全身感染毒血症细菌的感染和免疫微生物学检查41毒血症毒血症:致病菌侵入宿主体后,只在机体局部生长繁殖,病菌不进入血循环,但其产生的外毒素入血。内毒素血症内毒素血症:革兰阴性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大量繁殖、崩解后释放出大量内毒素;也可由病灶内大量革兰阴性菌死亡、释放的内毒素入血所致。细菌的感染和免疫微生物学检查42毒血症:细菌的感染和免疫微生物学检查42菌血症菌血症:致病菌由局部侵入血流,但未在血流中生长繁殖,只是短暂的一过性通过血循环到达体内适宜部位后再进行繁殖而致病。败血症败血症:致病菌侵入血流后,在其中大量繁殖并产生毒性产物,引起全身性中毒症状。脓毒血症脓毒血症:化脓性病菌侵入血流后,在其中大量繁殖,并通过血流扩散至宿主体的其他组织或器官,产生新的化脓性病灶。细菌的感染和免疫微生物学检查43菌血症:致病菌由局部侵入血流,但未在血流中生长繁殖,只是短暂第二节 机体抗细菌感染免疫细菌的感染和免疫微生物学检查44第二节 机体抗细菌感染免疫细菌的感染和免疫微生物学检查44固有免疫固有免疫屏障作用免疫分子效应细胞皮肤粘膜血脑屏障胎盘屏障补体防御素溶菌酶细胞因子吞噬细胞NK细胞细菌的感染和免疫微生物学检查45固有免疫屏障作用免疫分子效应细胞皮肤粘膜血脑屏障胎盘屏障补体适应性免疫细胞免疫体液免疫粘膜免疫系统细菌的感染和免疫微生物学检查46适应性免疫细胞免疫细菌的感染和免疫微生物学检查46思考题内毒素的主要成分是:A、蛋白质B、肽聚糖C、磷壁酸D、脂多糖E、磷脂答案:D细菌的感染和免疫微生物学检查47思考题内毒素的主要成分是:细菌的感染和免疫微生物学检查47细菌外毒素多在下列部位合成A、细胞壁B、细胞质C、中介体D、核糖体E、细胞膜答案:D细菌的感染和免疫微生物学检查48细菌外毒素多在下列部位合成细菌的感染和免疫微生物学检查48细菌的感染和免疫微生物学检查培训ppt课件49第七章 细菌感染的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原则细菌的感染和免疫微生物学检查50第七章 细菌感染的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原则细菌的感染和免疫微第一节 细菌感染的微生物学检查细菌感染的微生物学检查细菌学诊断血清学诊断病原菌的检测病原菌成分的检测细菌的感染和免疫微生物学检查51第一节 细菌感染的微生物学检查细菌感染的细菌学诊断血清学诊断标本的采集和送检六原则标本的采集和送检六原则不同期不同标本避免杂菌污染用抗生素以前采集病变明显部位运送注意保存标本必须新鲜(一)细菌学诊断1.病原菌的检测细菌的感染和免疫微生物学检查52标本的采集和送检六原则不同期不同标本避免杂菌污染用抗生素以前病原菌的检查方法病原菌的检查方法药物敏感试验直接涂片检查分离培养生化试验血清学试验动物试验明明确确诊诊断断初步诊断初步诊断分子生物学技术其他检测技术细菌的感染和免疫微生物学检查53病原菌的检查方法药物敏感试验标本直接涂片检查分离培养生化试验2.病原菌成分的检测抗原的检测 用已知特异性抗体检测病原菌抗原 优点:特异性高、敏感、快速核酸的检测 核酸杂交 PCR技术细菌的感染和免疫微生物学检查542.病原菌成分的检测抗原的检测细菌的感染和免疫微生物学检查5原理原理(二)血清学诊断(二)血清学诊断 双份血清标本,恢复期血清中抗体效价比急性期血清中抗体效价升高4倍者方有意义 用已知的细菌或其特异性抗原检测患者体液中有无相应特异性抗体和其效价的动态变化,可作为某些传染病的辅助诊断。(抗原未知抗体)标本标本细菌的感染和免疫微生物学检查55原理(二)血清学诊断 双份血清标本,恢复期血清(二)血清学诊断(二)血清学诊断种类种类凝集试验:沉淀试验:补体结合试验:中和试验:梅毒VDRL、RPR试验等抗“O”试验等Q热柯克斯体抗体检测等 肥达试验、外斐试验等ELISA细菌的感染和免疫微生物学检查56(二)血清学诊断种类凝集试验:沉淀试验:补体结合试验:中和试第二节 细菌感染的防治原则免疫学防治 人工免疫:采用人工方法将疫苗、类毒素等或某种特异性抗体、细胞免疫制剂等接种于人体,以增强宿主体的抗病能力抗菌治疗 利用抗菌药物治疗细菌的感染和免疫微生物学检查57第二节 细菌感染的防治原则免疫学防治细菌的感染和免疫微生物学根据输注成分的不同分:主动免疫:经抗原刺激建立起来的主动免疫:经抗原刺激建立起来的免疫免疫被动免疫:输入免疫效应物质(抗被动免疫:输入免疫效应物质(抗体、细胞因子、免疫细胞)体、细胞因子、免疫细胞)细菌的感染和免疫微生物学检查58根据输注成分的不同分:主动免疫:经抗原刺激建立起来的免疫细菌 将疫苗或类毒素接种于人体,使机体产生获得性免疫力的一种防治微生物感染的措施。作用:预防人工主动免疫人工主动免疫artificial active immunity主要生物制品死疫苗活疫苗类毒素亚单位疫苗DNA重组疫苗细菌的感染和免疫微生物学检查59 将疫苗或类毒素接种于人体,使机体产生获得性区别点死疫苗活疫苗制剂特点死,强毒株活减毒株接种剂量与特点量较大,23次量较小,1次保存及有效期易保存,约1年不易保存免疫效果较低维持数月2年较高维持35年甚至更长死疫苗与活疫苗的区别细菌的感染和免疫微生物学检查60区别点死疫苗活疫苗制剂特点死,强毒株活减毒株接种剂量与特点量细菌的感染和免疫微生物学检查61细菌的感染和免疫微生物学检查61抗毒素抗毒素人工被动免疫人工被动免疫artificial passive immunity 注射含有特异性抗体的免疫血清或纯化免注射含有特异性抗体的免疫血清或纯化免疫球蛋白抗体,或细胞因子等免疫制剂,使机疫球蛋白抗体,或细胞因子等免疫制剂,使机体即刻获得特异性免疫,作用及时。体即刻获得特异性免疫,作用及时。作用:作用:治疗,紧急预防治疗,紧急预防主要生物制品主要生物制品丙种球蛋白丙种球蛋白(胎盘,人血清)胎盘,人血清)细菌的感染和免疫微生物学检查62抗毒素人工被动免疫artificial passive im区别要点人工主动免疫人工被动免疫免疫物质抗原抗体或细胞因子等免疫出现时间慢,24周快,立即免疫维持时间长,数年数月短,23周主要用途预防治疗或紧急预防人工主动免疫与人工被动免疫的区别细菌的感染和免疫微生物学检查63区别要点人工主动免疫人工被动免疫免疫物质抗原抗体或细胞因子等抗菌治疗抗生素剂量、疗程、适应症、不良反应、二重感染细菌的感染和免疫微生物学检查64抗菌治疗抗生素细菌的感染和免疫微生物学检查6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