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病理知识课件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241485538 上传时间:2024-06-29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372.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植物病理知识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植物病理知识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植物病理知识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7年正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冬季培训1 12007年正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1植物病害的基本概念植物病害的基本概念第一节第一节 什么是植物病害什么是植物病害 植物病害就是植物受到其它生物的侵染,或者环境条件不适应时,不能正常地生长发育,并出现各种病态,最终表现为产量下降,品质降低,甚至植物死亡这种现象就叫做植物病害。当植物感染病害后,在生理上、组织上、形态上常发生一系列变化,这是一种逐渐地不断变化的过程叫病理程序,简称病程。植物病害都有病程。植物感染病害后,不仅造成产量降低、品质下降,还有一些病害容易引起人畜中毒,例如:患了黑斑病的甘薯,牲畜吃了这种病薯会引起中毒。农产品收获后,在贮存运输过程中也会发病,如感染了软腐病的大白菜在菜窖中能继续腐烂;感染了绵疫病的黄瓜和茄子,在出售后会出现长长的白毛。与植物病害相比,风、雹、昆虫以及高等动物对植物造成的机械损伤,没有逐渐发生的病变过程,因此不是病害。2 2植物病害的基本概念第一节 什么是植物病害 植3 33第二节第二节 植物病害发生的原因植物病害发生的原因 植物病害按照发病的原因可分为两种类型:非侵染性病害和侵染性病害。一、非侵染性病害 非侵染性病害是由非生物性病原引起的。非生物性病原包括各种不适宜的环境条件,例如:干旱、水涝、日烧、冷冻、营养失调、盐碱等等。这类病害不能相互传染,也不表现病症,因此,又叫生理性病害。例如:缺铁引起的叶片黄化;缺锌引起的小叶病.4 4第二节 植物病害发生的原因 植物病害按照发病的原因可二、侵染性病害 侵染性病害是由生物性的病原寄生在植物上引起的,这些寄生物叫病原物,被寄生的植物叫寄主。侵染植物的病原物主要有真菌、细菌、类菌质体、病毒、线虫和寄生性种子植物寄生性种子植物。除寄生性种子植物外,植物病原物绝大多数都是微生物,需要在显微镜下才能看清。由病原物侵染所引起的病害是可以传染的,能够在田间传播、扩散、蔓延,因而又叫传染性病害。在自然界,无论是植物还是病原物,都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只有当这些条件不利于植物的生长发育,而有利于病原物的繁殖、传播、蔓延和侵染时,病害才会严重发生。在北方大棚蔬菜生产中,灰霉病是一种严重的病害,它侵染番茄、黄瓜、西葫芦等。灰霉病的发生需要高湿度,只有当大棚中的湿度接近饱和时,才会发生。5 5二、侵染性病害 侵染性病害是由生物性的病原寄第三节第三节 病原物的寄生性和致病性病原物的寄生性和致病性在一定的条件下,植物能否被病原物侵染为害,主要决定于病原物的寄生性与致病性。一、病原物的寄生性 在自然界中,一种生物从其他生物体上获得赖以生存的营养物质,这种生物叫寄生物,供给寄生物以必要的生活条件的生物就是它的寄主。植物病原物都是寄生物,病原物从它的寄主植物体内获取营养物质的能力叫做寄生性。各种病原物根据它们寄生能力的强弱,可分为专性寄生物和非专性寄生物。6 6第三节 病原物的寄生性和致病性在一定的条件下,植物能否被病原(一)专性寄生物 专性寄生物只能从活的寄主细胞中吸取养分。如果寄主植物死亡,对它们十分不利,如菟丝子,如果寄主死了,它也无法再生活下去。属于这种类型的病原物的有:全部的植物病毒、寄生性种子植物和部分真菌、线虫等。7 7(一)专性寄生物 专性寄生物只能从活的寄主细胞中(二)非专性寄生物(二)非专性寄生物 非专性寄生物除了营寄生生活外,还可以从死亡了的细胞组织中获取养分。它们又可以分为强寄生物和弱寄生物。1、强寄生物 强寄生物的寄生性接近于专性寄生物,但它还能在死组织上生活,例如玉米大斑病菌,在生长季节造成为害,在枯枝败叶上越冬,来年再进行侵染为害。2、弱寄生物 弱寄生物的寄生性接近于腐生物,以腐生生活为主,寄生为辅。它们大多是在侵染寄主后,先杀死寄主细胞,然后在死亡的或者被削弱的细胞组织上生活。如大白菜软腐病菌、苹果树腐烂病菌等。8 8(二)非专性寄生物 非专性寄生物除了营寄生生 病原物对寄主植物具有选择性,每一种病原物只能为害一定的寄主植物,它所能为害的寄主植物就是它的寄主范围。各种病原物的寄主范围不同,有的很广,可以侵染不同科的植物,如黄瓜花叶病毒可侵害45科124的种植物,而烟草花叶病毒的寄主可多达36科的200多种植物;而有的很窄,如番茄叶霉病菌只侵染番茄9 9 病原物对寄主植物具有选择性,每一种病原物只能为二、病原物的致病性 致病性是病原物所具有的破坏寄主,引起病害的能力。病原物对寄主的致病作用,一方面表现在对寄主的养分、水份的大量掠夺;另一方面是病原物的代谢产物,如各种酶、毒素和生长素类物质对寄主的破坏作用。病原物对寄主的破坏作用大,则致病能力强,反之则弱。对于一些寄生能力弱的病菌,由于它必须先破坏寄主,然后从解体死亡的组织内吸收营养,因此,它的寄生性弱但致病力强,如苹果腐烂病菌等多数植物病原真菌及植物病原细菌。而寄生能力很强的病原物,如植物病毒、真菌中的白粉菌、霜霉菌等为害寄主后,不会造成寄主的急剧死亡,因此,致病性弱。1010二、病原物的致病性 致病性是病原物所具有的破坏寄111111第四节第四节 植物病害的侵染过程和侵染循环(植物病害的侵染过程和侵染循环(1)一、侵染过程 病原物的侵染过程也叫病程,是指病原物在寄主植物的感病部位从接触开始,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侵入植物,并在植物体内扩展蔓延,最后引起植物发病的过程。这个过程是连续发生的,但为了便于分析,习惯上把侵染过程分为:接触期、侵入期、潜入期和发病期四个阶段。1接触期 接触期又称侵染前期,是指病原物的繁殖体等以各种方式到达植物体表面,并与植物的感病部位接触的时期。如真菌的孢子、细菌的菌体等可以通过气流、雨水以及各种生物带到植物体表。1212第四节 植物病害的侵染过程和侵染循环(1)一、侵染过程 2侵入期 侵入期是指病原物从寄主体表进入体内,与寄主建立寄生关系的一段时期。病原物在寄主体外,可以直接穿过植物表皮的角质层,或者通过植物的自然孔口以及伤口侵入。各种病原物都有一定的侵入途径:病毒只能从微伤口侵入;细菌能从伤口和自然孔口侵入;真菌可从伤口、自然孔口侵入,也能穿透植物表皮直接侵入;线虫、寄生性种子植物可直接侵入寄主组织。大多数真菌是以孢子萌发后形成的芽管或者以菌丝侵入的。典型的过程是:孢子萌发产生芽管,芽管顶端与寄主表面接触时,可以膨大形成附着胞,附着胞分泌粘液,能将芽管固着在寄主表面,然后从附着胞上产生较细的侵染丝,穿透寄主表皮角质层,侵入寄主体内。1313 2侵入期 侵入期是指病原物从寄主体表进入体 3潜育期 潜育期是指病原物与寄主从建立寄主关系开始到寄主刚刚出现外部症状的一段时间。这一时期是病原物在寄主体内扩展蔓延阶段,症状明显出现时,就是潜育期的结束。潜育期的长短,主要决定于病害种类与环境条件。例如同样是造成苹果果实腐烂的两种病害,苹果炭疽病的潜育期为5-50天,而轮纹病则为15-150天。另外潜育期的长短也与温度有关,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潜育期越短。4发病期 发病期是指症状出现后病害进一步发展的时期。病害发展到一定的时期,病原物在植物的发病部位产生繁殖体,构成各种具特征性的结构。例如真菌出现出现霉状物、粉状物,细菌出现菌脓等1414 3潜育期 潜育期是指病原物与寄主从建立寄主二、侵染循环 植物的传染性病害,从前一个生长季节开始发病到下一个生长季节再一次发病的过程叫做侵染循环。植物病害的防治措施主要是根据病害侵染循环的特点来设计的,所以病害的侵染循环是病害研究的中心问题。病害的侵染循环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初次侵染与再次侵染;病原物的越冬和越夏;病原物的传播。1515二、侵染循环 植物的传染性病害,从前一个生 1病原物的初次侵染与再次侵染 初次侵染是生长季节田间发生的第一次侵染。在初侵染发生后所产生的繁殖体进行的侵染叫再次侵染。初次侵染的病原物主要来源于越冬越夏场所。再次侵染的病原物来自当年寄主上产生的病原物。有些病害一个生长季节只有一次侵染,而没有再次侵染,如:禾谷类黑穗病等;有些病害在一个生长季节里可以有多次再侵染,如各种锈病、白粉病、霜霉病等。2越冬越夏 当生长季节结束,寄主植物收获或转入休眠,这时病原物的侵染活动也暂时中止,直到下一个生长季节开始,再继续侵染为害。病原物在冬季的休眠就称为越冬,在夏季的休眠称为越夏,那么病原物又在哪里越冬越夏呢?病原物越冬越夏的场所归纳起来可分为6种。1616 1病原物的初次侵染与再次侵染 初次侵染是生 (1)田间病株 田间病株是很多病原物越冬越夏的场所,尤其是那些二年生或多年生的植物,如在华北地区,小麦叶锈病菌是在病叶组织中越冬。(2)种子、苗木及其它繁殖材料 病原物常在种子、块根、块茎或鳞茎内外越冬。小麦散黑穗病菌潜伏在小麦种子里,甘薯黑斑病菌在薯块上越冬;姜瘟病菌在姜种上越冬。(3)病株残体 发病植株或器官死亡后的病株残体也是很重要的初侵染来源。苹果炭疽病菌是在残留树上的僵果或病果苔上越冬。玉米大斑病和小斑病是在玉米秸上越冬的。1717 (1)田间病株 田间病株是很多病原物越冬越夏的场所,(4)土壤 土壤是多种病原物的越冬越夏场所,例如枯萎病菌、小麦全蚀病菌、白粉菌的闭囊壳等等都在土壤里越冬。(5)土杂肥 混有病原物的牲畜粪便,或用病株残体堆制的肥料,未经充分腐熟,也可成为病害的初侵染来源。(6)昆虫和杂草 在寄主作物收获后,病原物可在虫媒体内或杂草寄主上越冬,如小麦丛矮病毒可在灰飞虱体内越冬;黄瓜花叶病毒可在一些蓿根性杂草如反枝苋、荠菜、小蓟等上越冬,并成为来年的侵染来源。病原物在上述场所中度过冬季或夏季后,当新的生长季节开始时,这些场所便成为病害的初侵染来源。1818 (4)土壤 土壤是多种病原物的越冬越夏场所,3病原物的传播 越冬或越夏的病原物,必须传播到植物体上才能发生初侵染,在植株之间也只有通过传播才能引起再侵染。病原物的传播主要通过以下几个途径。(1)气流:风力可以将病菌传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小麦锈病菌的夏孢子可随风传到1000公里以外 (2)雨水和流水:病原物可以借雨水冲刷、雨滴反溅和雨后或灌溉造成的地面流水进行传播。例如苹果炭疽病菌和茄子绵疫病菌等,是通过雨水的飞溅进行传播的;白菜软腐病菌、苹果白绢病菌等,则是靠流水进行传播的。1919 3病原物的传播 越冬或越夏的病原物,必(3)昆虫和其它生物:许多植物病毒都是依靠昆虫传播的,象引起多种蔬菜病毒病的黄瓜花叶病毒是由蚜虫传播的;小麦丛矮病是由灰飞虱传播的;小麦黄矮病是由麦蚜传播的。(4)人类的各种活动,常常帮助了病原物的传播。例如调运种子、苗木是病原物长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嫁接、整枝、打杈、修剪等活动是传播病毒病的主要途径。2020(3)昆虫和其它生物:许多植物病毒都是依靠昆虫传播的,象引起第五节第五节 植物病害的症状植物病害的症状植物感病以后,一切不正常的外部表现称为症状,它包括病状和病症两个方面。一、病状及其类型 病状是指感病植物本身所表现的不正常状态。植物病害的病状归纳起来,有变色、坏死、腐烂、萎蔫、畸形等几种类型。2121第五节 植物病害的症状植物感病以后,一切不正常的外部表现称为 1.变色 变色症状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整个植株、整张叶片或者叶片的一部分均匀地变色,主要表现为褪绿和黄化。这种变色有时局限于叶片的一定部位,如单子叶植物的叶尖或双子叶植物的叶缘。除表现为褪绿和黄化外,叶片变为紫色或红色。另一种形式是叶片不是均匀的变色,如花叶是指叶片黄绿相间,不同部分之间轮廓明显的变色;斑驳是指各部分轮廓不清的变色;沿着叶脉的变色叫作沿脉变色,主脉和次脉为半透明状的叫作脉明。病毒病或缺素症往往表现为变色的症状。2.坏死 坏死是一类常见的病状,它表现为植物局部细胞和组织的死亡。常见的有斑点、穿孔、猝倒和立枯,坏死还表现为溃疡和疮痂的症状。坏死现象一般不改变植物原来的结构。2222 1.变色 变色症状有两种形式。一种 3.腐烂 腐烂是在细胞或组织坏死的同时,伴随着组织结构的被破坏和分解。按照腐败组织的质地分为干腐、湿腐和软腐三种。组织腐烂时,水份能及时消失则形成干腐;如细胞消解的很快,腐烂组织不能失水则形成湿腐;而如果是组织中的中胶层受到破坏,腐烂的组织细胞离析,以后再发生细胞的消解叫软腐。4.萎蔫 萎蔫是指植物由于失水导致枝叶凋萎下垂的一种现象,通常是全株性的。萎蔫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因干旱引起的植株生理性萎蔫,另一种是由于病菌侵染维管束组织引起的病理性萎蔫。5.畸形 植物被侵染后,细胞数目增多或减少,体积增大或变少,导致局部或全株呈畸形,表现类型很多,例如矮化、丛枝,此外还有卷叶、皱叶、蕨叶、扁枝、叶片肥厚、扭曲等。畸形的病状在病毒病中较为常见。2323 3.腐烂 腐烂是在细胞或组织坏死的同时,伴随二、病症及其类型 植物发病后,除表现以上的病状外,在发病部位往往伴随着出现各种病原物形成的特征性结构,叫病症。常见的有下面几种:霉状物、粉状物、粒状物、脓状物。1.霉状物 霉是真菌性病害常见的病症,不同的病害,霉层的颜色、结构、疏密等变化较大。可分为霜霉、黑霉、灰霉、青霉、白霉等。2.粉状物:粉状物是某些真菌的孢子密集的聚集在一起所表现的特征。根据颜色的不同又可分为白粉、锈粉、黑粉等。2424二、病症及其类型 植物发病后,除表现以上的病状 3.粒状物 病菌常在病部产生一些大小、形状、颜色各异的粒状物。这些粒状物有的着生在寄主的表皮下,部分露出,不易与寄主组织分离,如真菌的分子孢子盘、分子孢子器、子囊壳、子座等;有的则长在寄主植物表面,如白粉菌的闭囊壳、菌核等。4.脓状物 这是细菌特有的特征性结构。在病部表面溢出含有许多细菌和胶质物的液滴,称作菌脓或菌胶团。病症一般在植物发病的后期才出现,气候潮湿有利于病症的形成。2525 3.粒状物 病菌常在病部产生一些大小、形状、颜 症状是识别病害的重要依据。多数病害的症状都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症状的表现也不是固定不变的,例如花叶常伴随着器官的畸形;苹果轮纹病菌侵害枝干时,造成瘤突状的病斑,侵害果实时,造成具同心轮纹的腐败等等。因此,对某些病害不能单凭症状进行识别,特别是不常见的病害,更不能只根据一般症状下结论,必要时应进行病原的鉴定。2626 症状是识别病害的重要依据。多数病害的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