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断面设计课件

上传人:风*** 文档编号:241485218 上传时间:2024-06-29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2.3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纵断面设计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纵断面设计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纵断面设计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节 竖曲线n n 1 1 1 1定义:定义:定义:定义:n n 纵纵纵纵断断断断面面面面上上上上两两两两个个个个坡坡坡坡段段段段的的的的转转转转折折折折处处处处,为为为为了了了了便便便便于于于于行行行行车车车车用用用用一一一一段段段段曲曲曲曲线线线线来缓和来缓和来缓和来缓和,称为,称为,称为,称为竖曲线竖曲线竖曲线竖曲线。12i1i2i3变坡点:变坡点:相邻两条坡度线的交点。相邻两条坡度线的交点。变坡角变坡角:坡度值之差:坡度值之差 =2 2-1 1tgtg2 2-tg-tg1 1=i=i2 2-i-i1 1凹型竖曲线凹型竖曲线 0 0凸型竖曲线凸型竖曲线 0 0 0凸型竖曲线凸型竖曲线 0 0精选精选pptppti的符号:上坡为i2-i1i2-i1凹型竖曲线凸型2 2n n2 2竖曲线的竖曲线的竖曲线的竖曲线的作用:作用:作用:作用:n(1 1)缓冲作用:消除汽车在变坡点的)缓冲作用:消除汽车在变坡点的突变突变。n(2 2)保证保证公路纵向的公路纵向的行车视距行车视距:n 凸形:纵坡变化大时,盲区较大。凸形:纵坡变化大时,盲区较大。n 凹形:下穿式立体交叉的下限。凹形:下穿式立体交叉的下限。n 3.竖曲线的线形竖曲线的线形n抛物线抛物线、园曲线园曲线二者皆可二者皆可n规范规定采用规范规定采用二次抛物线二次抛物线作为竖曲线的线形。作为竖曲线的线形。n 抛物线的纵轴保持直立,且与两相邻纵坡线相切。抛物线的纵轴保持直立,且与两相邻纵坡线相切。精选精选pptppt2竖曲线的作用:(1)缓冲作用:消除汽车在变坡点的突变。精3 3精选精选pptppt精选ppt4 4采用与地形条件吻合的采用与地形条件吻合的采用与地形条件吻合的采用与地形条件吻合的指标,显得舒展自然指标,显得舒展自然指标,显得舒展自然指标,显得舒展自然精选精选pptppt采用与地形条件吻合的指标,显得舒展自然精选ppt5 5一、竖曲线要素的计算公式一、竖曲线要素的计算公式n1 1基本方程:基本方程:相邻两纵坡坡度分别为相邻两纵坡坡度分别为i i1 1和和i i2 2,抛物线竖曲线,抛物线竖曲线有有两种两种可能的形式:可能的形式:n(1 1)包含抛物线底(顶)部;)包含抛物线底(顶)部;n式中:式中:R R抛物线抛物线顶点顶点处的处的曲率半径曲率半径AB精选精选pptppt一、竖曲线要素的计算公式1基本方程:相邻两纵坡坡度分别为i6 6AB一、竖曲线要素的计算公式一、竖曲线要素的计算公式n1基本方程:基本方程:相邻两纵坡坡度分别为相邻两纵坡坡度分别为i1和和i2,抛物线竖曲线,抛物线竖曲线有有两种两种可能的形式:可能的形式:n(1 1)包含抛物线底(顶)部;)包含抛物线底(顶)部;n(2 2)不含抛物线底(顶)部)不含抛物线底(顶)部。n式中:式中:k k抛物线抛物线顶点顶点处的处的曲率半径曲率半径 ;n i i1 1竖曲线竖曲线顶(底)顶(底)点处切线的坡度。点处切线的坡度。kR精选精选pptpptAB一、竖曲线要素的计算公式1基本方程:相邻两纵坡坡度分别7 7n对竖曲线上任对竖曲线上任一点一点P P,其,其切线的斜率切线的斜率(纵坡)为(纵坡)为n当当x=0时,时,ip=i1;n当当x=L时,时,n竖曲线半径竖曲线半径R R系指系指竖曲线竖曲线顶(底)部的曲率半径。顶(底)部的曲率半径。n若竖曲线包含抛物线顶点,则若竖曲线包含抛物线顶点,则 R=k R=k。n若竖曲线不包含抛物线顶点,则竖曲线若竖曲线不包含抛物线顶点,则竖曲线半径半径指竖曲线的顶指竖曲线的顶(凸竖曲线)或底(凹竖曲线)部的(凸竖曲线)或底(凹竖曲线)部的曲率半径曲率半径。可按下面的。可按下面的方法计算:方法计算:n抛物线抛物线顶点顶点曲率半径曲率半径:精选精选pptppt对竖曲线上任一点P,其切线的斜率(纵坡)为当x=0时,ip=8 8抛物线上任一点的曲率半径为抛物线上任一点的曲率半径为r r,n抛物线上任一点的曲率半径抛物线上任一点的曲率半径 :n r=kr=k(1+i1+i2 2)3/23/2n切线坡度切线坡度i i1 1较小,较小,故故i12可略去不计可略去不计 ,则,则 n R=r kR=r kn二次抛物线竖曲线基本方程式(通式)为:二次抛物线竖曲线基本方程式(通式)为:精选精选pptppt抛物线上任一点的曲率半径为r,抛物线上任一点的曲率半径:二9 92 2竖曲线诸要素计算公式竖曲线诸要素计算公式n(1 1)竖曲线长度)竖曲线长度L L或竖曲线半径或竖曲线半径R R:n L=xL=xA A-x-xB Bn (2 2)竖曲线切线长)竖曲线切线长T T:n 因为因为T=TT=T1 1=T=T2 2,则,则 i2AB(3 3)竖曲线外距)竖曲线外距E E:精选精选pptppt2竖曲线诸要素计算公式(1)竖曲线长度L或竖曲线半径R:1010i2n(4)竖曲线上任一点竖距)竖曲线上任一点竖距h:n下半支曲线的竖距下半支曲线的竖距h为:为:hL-xh精选精选pptppti2(4)竖曲线上任一点竖距h:下半支曲线的竖距h为:1111n(4)竖曲线上任一点竖距)竖曲线上任一点竖距h:n下半支曲线上的竖距下半支曲线上的竖距h为:为:为简单起见,将两式为简单起见,将两式合并合并写成下式,写成下式,式中:式中:x竖曲线上任意点与竖曲线始竖曲线上任意点与竖曲线始点点或或终点终点的的水平距离水平距离,y竖竖曲曲线线上上任任意意点点到到切切线线的的纵纵距距,即即竖竖曲曲线线上上任任意意点点与与坡线坡线的的高差高差。精选精选pptppt(4)竖曲线上任一点竖距h:下半支曲线上的竖距h为:为1212竖曲线外距竖曲线外距E E:上半支曲线上半支曲线x x=T T1 1时:时:故 T1=T2=T 由于外距是边坡点处的竖距,则E1=E2=E,下半支曲线x=T2时:精选精选pptppt竖曲线外距E:上半支曲线x=T1时:故 T1=T213133 3竖曲线上任意点设计标高计算竖曲线上任意点设计标高计算n(1 1)切线高程)切线高程n 上半支:上半支:H H1 1=H=H0 0-(T-x)i-(T-x)i1 1 n 下半支:下半支:H H1 1=H=H0 0-(T-x)i-(T-x)i2 2 n式中:式中:H H0 0-变坡点高程变坡点高程,m mn H H1 1=计算点切线高程,计算点切线高程,m mn i-i-纵坡纵坡n(2 2)设计高程)设计高程n H=HH=H1 1yyn n式中:式中:H-H-设计高程,设计高程,m m n 凹凹n 凸凸 i2AB精选精选pptppt3竖曲线上任意点设计标高计算(1)切线高程i2AB精选pp1414n (一)竖曲线设计限制因素(一)竖曲线设计限制因素n 1 1缓和冲击缓和冲击n 汽车在竖曲线上行驶时其离心加速度为汽车在竖曲线上行驶时其离心加速度为:二、竖曲线的最小半径二、竖曲线的最小半径 n根据试验,认为根据试验,认为a0.50.7m/s2比较合适。我国标比较合适。我国标准规定的竖曲线最小半径值,相当于准规定的竖曲线最小半径值,相当于a=0.278 m/s2。精选精选pptppt (一)竖曲线设计限制因素二、竖曲线的最小半径 根据试验,1515n 2时间行程时间行程不过短不过短n 最短应满足最短应满足3s3s行程。行程。3 3满足视距的要求:满足视距的要求:满足视距的要求:满足视距的要求:凸形竖曲线:坡顶视线受阻凸形竖曲线:坡顶视线受阻凸形竖曲线:坡顶视线受阻凸形竖曲线:坡顶视线受阻 凹形竖曲线:下穿立交凹形竖曲线:下穿立交凹形竖曲线:下穿立交凹形竖曲线:下穿立交4.4.凸形竖曲线主要控制因素:行车视距。凸形竖曲线主要控制因素:行车视距。凸形竖曲线主要控制因素:行车视距。凸形竖曲线主要控制因素:行车视距。凹形竖曲线的主要控制因素:缓和冲击力。凹形竖曲线的主要控制因素:缓和冲击力。凹形竖曲线的主要控制因素:缓和冲击力。凹形竖曲线的主要控制因素:缓和冲击力。精选精选pptppt 2时间行程不过短3满足视距的要求:1616精选精选pptppt精选ppt171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