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监测ppt课件

上传人:94****0 文档编号:241458644 上传时间:2024-06-27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150.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慢性病监测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慢性病监测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慢性病监测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慢性病监测慢性病监测慢性病监测课件1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慢性病监测慢性病监测课件1主要内容主要内容一、死因监测二、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三、心脑血管事件报告慢性病监测课件2主要内容一、死因监测慢性病监测课件2一、死因监测(一、死因监测(4545分)分)具体任务 建立医疗机构死因网络登记报告系统,收集示范区辖区范围内死亡的所有个案及死亡原因相关信息,每年分析数据并撰写监测报告;至少每年开展1 1次覆盖示范区所有街道或乡/镇的漏报调查。慢性病监测课件3一、死因监测(45分)具体任务慢性病监测课件3考评指标考评指标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死亡网络报告覆盖率100%,漏报率小于5%,审核率95%以上。居民粗死亡率原则上不低于6,不明原因疾病死亡构成5%以下,ICD-10编码错误率5%以下。至少每年开展1次覆盖示范区所有街道或乡/镇的漏报调查,出具漏报调查报告至少应当涵盖漏报死亡病例信息等相关重要内容。每年度开展监测综合分析及报告,出具分析报告至少应涵盖监测背景、目的、方法、内容、质控与评价、统计方法、监测结果、主要发现和建议等内容。慢性病监测课件4考评指标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死亡网络报告覆盖率100%,漏报率考评目的考评目的死亡报告的漏报及审核情况是影响死因监测质量的关键指标。为保证监测工作质量,对编码的准确性加以考核。监测的目的是收集数据并及时发布,以便应用于卫生决策和评价效果,所以对监测结果的分析和报告撰写也设立考核指标。慢性病监测课件5考评目的死亡报告的漏报及审核情况是影响死因监测质量的关键指标评分标准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死亡网络报告(15分)医疗机构死亡网络报告覆盖率100%(5分)80%0分80%-89%3分90%-99%4分100%5分漏报率95%以上(5分/0分)慢性病监测课件6评分标准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死亡网络报告(15分)慢性病监测课全人群死亡登记报告(10分)不明原因疾病死亡构成5%以下(5分)编码错误率5%以下(5分)每增加1%减1分漏报调查(15分)覆盖示范区所有乡镇/街道频度:每年1次-10分2年1次-6分3年1次-3分慢性病监测课件7全人群死亡登记报告(10分)慢性病监测课件7监测报告(10分)涵盖背景、目的、方法、内容、质控与评价、统计方法、监测结果、主要发现和建议等内容频度每年1次-10分2年1次-6分3年1次-3分慢性病监测课件8监测报告(10分)慢性病监测课件8计算公式说明计算公式说明医疗机构报告覆盖率=医疗机构开展死因报告工作的个数/示范区内医疗机构总数100%死亡报告漏报率=(漏报调查估计死亡数-报告死亡数)/漏报调查估计死亡数100%死亡网络报告审核率=死亡报告已审核数/死亡网络报告总数100%全人群居民粗死亡率=报告死亡数/平均人口数1000不明原因疾病死亡构成=死因不明的死亡数/总报告死亡数100%ICD-10编码错误率=编码错误的个案数/已编码的个案数100%慢性病监测课件9计算公式说明医疗机构报告覆盖率=医疗机构开展死因报告工作的个依据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死因监测工作规范全国死因登记信息网络报告工作规范(试行)卫生部慢病预防控制规范慢性病监测课件10依据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死因监测工作规范慢性病监测课件10考评方式考评方式通过现场督导、查阅相关文件、工作记录考核各医疗机构死因监测工作开展情况。通过查阅数据库检查是否所有医疗机构报告覆盖率、审核率、粗死亡率、ICD-10编码错误率,结合漏报调查的结果计算漏报率。查阅相关文件、工作记录及漏报调查报告考核漏报调查开展情况。查阅相关工作过程记录及监测分析报告考核数据分析及报告撰写情况。慢性病监测课件11考评方式通过现场督导、查阅相关文件、工作记录考核各医疗机构死二、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二、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 (4545分)分)具体任务完成能够代表示范区人群的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获得体重、腰围、血糖、血压等核心指标。慢性病监测课件12二、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 (45分)具体任务慢性病监测考评指标考评指标每年完成1次有代表性的慢性病及危险因素核心指标(包括体重、腰围、血糖、血压)监测调查。每3年完成1次辖区全人群抽样调查,调查方案全面、科学、合理,所得数据可反映当地实际情况。撰写监测报告,出具分析报告至少应当涵盖监测背景、目的、方法、内容、质控与评价、统计方法、监测结果、主要发现和建议等内容。慢性病监测课件13考评指标每年完成1次有代表性的慢性病及危险因素核心指标(包括考评目的和意义考评目的和意义从而为评价阶段性和中长期干预效果提供科学依据。监测的目的是收集数据并及时发布,以便应用于卫生决策和评价效果,所以对监测结果的分析和报告撰写也设立考核指标。慢性病监测课件14考评目的和意义从而为评价阶段性和中长期干预效果提供科学依据。评分标准评分标准每年完成1次有代表性的慢性病及危险因素核心指标(包括体重、腰围、血糖、血压)监测调查,满分20分。体重、腰围、血糖、血压这4个核心指标每个为5分。每3年完成1次辖区全人群抽样调查,调查方案全面、科学、合理,所得数据可反映当地实际情况,满分15分。行为危险因素问卷调查、体格测量、实验室检查三类指标各占5分。撰写监测报告,出具分析报告至少应当涵盖监测背景、目的、方法、内容、质控与评价、统计方法、监测结果、主要发现和建议等内容,满分10分。慢性病监测课件15评分标准每年完成1次有代表性的慢性病及危险因素核心指标(包括考评方式考评方式 查看相关文件、监测方案、调查表、数据库及监测报告考核监测工作的开展情况。慢性病监测课件16考评方式 查看相关文件、监测方案、调查表、数据库及监测报告考三、心脑血管事件(三、心脑血管事件(2020分)分)具体任务收集辖区内所有医疗机构报告的心脑血管事件。每年分析监测数据并撰写监测分析报告。考评内容和指标辖区内医疗机构报告覆盖率100%,心脑血管疾病事件发生报告发生率不低于死亡率。每年度开展监测综合分析,出具分析报告。慢性病监测课件17三、心脑血管事件(20分)具体任务慢性病监测课件17指标设置依据指标设置依据理论上心脑血管疾病事件的发生率不应低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如出现此种情况,则存在较为严重的数据漏报。监测的目的是收集高质量数据并及时发布,以便应用于卫生决策和评价效果,所以对监测结果的分析和报告撰写也设立考核指标。慢性病监测课件18指标设置依据理论上心脑血管疾病事件的发生率不应低于心脑血管疾评分标准评分标准辖区内医疗机构报告覆盖率100%,心脑血管疾病事件发生报告发生率不低于死亡率,符合上述要求得10分,辖区内医疗机构报告覆盖率小于80%者不得分,80%-89%得6分,90%-99%得8分。每年度开展监测综合分析,出具分析报告。报告至少应当涵盖监测背景、目的、方法、内容、质控与评价、统计方法、质控和统计调整修正后的监测结果、主要发现和建议等内容,得10分。有报告但报告不完善得5分。慢性病监测课件19评分标准辖区内医疗机构报告覆盖率100%,心脑血管疾病事件发考评方式考评方式 通过现场督导、查阅相关文件、工作记录、门诊和住院记录等考核各医疗机构心脑血管事件报告开展情况。通过查看监测数据分析工作记录、监测分析报告,或抽查纸质报病卡考核相关内容。慢性病监测课件20考评方式 通过现场督导、查阅相关文件、工作记录、门诊和住院记21 谢谢!慢性病监测课件2121 谢谢!慢性病监测课件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