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免疫功能的药物培训ppt课件

上传人:txadgkn****dgknqu... 文档编号:241445312 上传时间:2024-06-26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5.4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影响免疫功能的药物培训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影响免疫功能的药物培训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影响免疫功能的药物培训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一)概念2.含义(1)广义:含机体对抗原产生免疫应答的全过程,包括抗原对机体的免疫诱导,免疫细胞间相互作用以及免疫效应物质(致敏淋巴细胞,抗体)介导的效应反应。(2)狭义:指免疫应答的效应阶段,即指免疫应答过程中所产生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与相应抗质特异性结合所发生的一系列反应。药理学(第9版)一、免疫应答1.免疫系统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识别、破坏和清除异物,以维持机体的内环境稳定。(一)概念2.含义(1)广义:含机体对抗原产生免疫应答的全1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药理学(第9版)(二)分类免疫反应可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1.非特异性免疫为先天具有,由吞噬细胞、补体、干扰素等组成,参与吞噬、清除异物,介导和参与特异性免疫的杀伤反应。2.特异性免疫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分别由T细胞和B细胞介导,并有多种与免疫系统功能有关的细胞因子参与。药理学(第9版)(二)分类2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三)免疫应答反应过程分期:机体免疫系统在抗原刺激下所发生的一系列变化称为免疫应答反应,可分三期:感应期:是巨噬细胞和免疫活性细胞处理和识别抗原的阶段;增殖分化期:免疫活性细胞被抗原激活后分化增殖并产生免疫活性物质;效应期:致敏淋巴细胞或抗体与相应靶细胞或抗原接触,产生细胞免疫或体液免疫效应。药理学(第9版)(三)免疫应答反应过程分期:机体免疫系统在抗原刺激下所发生3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药理学(第9版)免疫反应的基本过程和药物作用环节药理学(第9版)免疫反应的基本过程和药物作用环节4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二、免疫病理反应药理学(第9版)(一)概念正常的免疫应答反应在抗感染、抗肿瘤及抗器官移植排斥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当机体免疫功能异常时,可出现免疫病理反应,包括变态反应(过敏反应)、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缺陷病和免疫增殖病等,表现为机体的免疫功能低下或免疫功能过度增强,严重时可导致机体死亡。影响免疫功能的药物通过影响以上一个或多个环节而发挥免疫抑制或免疫增强作用从而防治免疫功能异常所致疾病。二、免疫病理反应药理学(第9版)(一)概念5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二)类型药理学(第9版)1.超敏反应(hypersensitivity)即异常的、过高的免疫应答。即机体与抗原性物质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作用,产生致敏淋巴细胞或特异性抗体,如与再次进入的抗原结合,可导致机体生理功能紊乱和组织损害的免疫病理反应。又称变态反应。2.自身免疫性疾病(autoimmunediseases)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产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往往具有以下共同特点:病因大多不明,女性多于男性;血液中存在高滴度自身抗体和(或)自身抗体组织成分起反应的致敏淋巴细胞;常反复发作或呈慢性迁延的过程;有明显的家族倾向性,多与HLA抗原相关。早期诊断,早期对症治疗,防止疾病的进展是治疗的主要策略。(二)类型药理学(第9版)1.超敏反应(hypersen6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药理学(第9版)3.免疫缺陷病(immunodeficiencydiseases)IDD是一组由于免疫系统发育不全或遭受损害所致的免疫功能缺陷引起的疾病。有二种类型: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又称先天性免疫缺陷病,与遗传有关,多发生在婴幼儿。继发性免疫缺陷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多因严重感染,尤其是直接侵犯免疫系统的感染、恶性肿瘤、应用免疫抑制剂、放射治疗和化疗等原因引起。4.免疫增殖病(immunoproliferativedisease)是指免疫器官、免疫组织或免疫细胞(包括淋巴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异常增生(包括良性或恶性)所致的一组疾病。这类疾病的表现有免疫功能异常及免疫球蛋白质和量的变化。药理学(第9版)3.免疫缺陷病(immunodeficie7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免疫抑制药第二节免疫抑制药第二节8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药理学(第9版)是一类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药物。临床主要用于器官移植的排斥反应和自身免疫反应性疾病。大多数免疫抑制药主要作用于免疫反应的感应期,抑制淋巴细胞增殖,也有一些作用于免疫反应的效应期。免疫抑制药物可大致分为以下几类:抑制IL-2生成及其活性的药物如环孢素、他克莫司等;抑制细胞因子基因表达的药物如糖皮质激素;抑制嘌呤或嘧啶合成的药物如硫唑嘌呤等;阻断T细胞表面信号分子如单克隆抗体等。免疫抑制药(immunosuppressant)药理学(第9版)免疫抑制药(immunosuppressan9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药理学(第9版)【体内过程】环孢素可口服或静脉注射给药。口服吸收慢而不完全,生物利用度20%50%,34h达峰值。在血液中约50%被红细胞摄取,30%与血红蛋白结合,4%9%结合于淋巴细胞,血浆中游离药物仅5%,t1/2为24h,主要在肝脏代谢,自胆汁排出,有明显的肠肝循环,体内过程有明显的个体差异。一、环孢素药理学(第9版)【体内过程】一、环孢素10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药理学(第9版)【药理作用】环孢素对多种细胞类型均具有作用,与免疫抑制相关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选择性抑制T细胞活化,使TH细胞明显减少并降低TH与TS的比例。2.抑制效应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反应如迟发型超敏反应。环孢素能进入淋巴细胞和环孢素结合蛋白结合,进而与钙调磷酸酶结合形成复合体,抑制钙调磷酸酶活性,从而抑制TH细胞的活化及相关基因表达。3.环孢素还可增加T细胞内转运生长因子(transforminggrowthfactor,TGF-)的表达,TGF-对IL-2诱导T细胞增殖有强大的抑制作用,也能抑制抗原特异性的细胞毒T细胞产生。药理学(第9版)【药理作用】11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药理学(第9版)【临床应用】1.器官移植;2.自身免疫性疾病;3.适用于治疗其他药物无效的难治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银屑病、皮肌炎等。【不良反应】最常见及严重的不良反应为肾毒性作用,其次为肝毒性,多见于用药早期,一过性肝损害。继发感染也较为常见,多为病毒感染。此外还有食欲减退,嗜睡,多毛症,震颤,感觉异常,牙龈增生,胃肠道反应,过敏反应等。药理学(第9版)【临床应用】12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药理学(第9版)【体内过程】口服吸收很快,口服生物利用度在25%左右,达峰时间12h,t1/2为7h,大部分在肝脏中通过细胞色素P4503A4(CYP3A4)酶系统进行脱甲基作用和羟化作用而代谢。小于1%的药物以原形从胆汁、尿液和粪便中排出。【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与环孢素相似。他克莫司结合细胞内结合蛋白(FK506bindingprotein,FKBP)形成复合物,抑制IL-2基因转录,产生强大免疫抑制作用。二、他克莫司药理学(第9版)二、他克莫司13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药理学(第9版)【不良反应】肾毒性及神经毒性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更高,胃肠道反应及代谢异常均可发生。此外,尚可引起血小板生成及高脂血症,在降低剂量时可以逆转。【注意事项】1.孕妇、哺乳期妇女、有细菌或病毒感染者及对本品或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过敏者禁用。2.高血压、糖尿病、心绞痛及肾功能不良者慎用。3.口服吸收不规则,个体差异大,需进行血药浓度监测。4.本品注射液中含聚乙烯氢化蓖麻油,可能引起过敏反应。5.注射时不能使用PVC塑料管道及注射器。药理学(第9版)【不良反应】14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药理学(第9版)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alhormones),常用泼尼松、泼尼松龙和地塞米松等,作用广泛而复杂,且随剂量不同而异。生理情况下所分泌的糖皮质激素主要影响物质代谢过程,超生理剂量则发挥抗炎抗免疫等药理作用。【体内过程】口服、注射均可吸收。口服可的松或氢化可的松后12h血药浓度可达峰值。一次给药持续812h。药物吸收后,在肝分布较多。主要在肝中代谢,与葡萄糖醛酸或硫酸结合,与未结合部分一起经肾脏排出。三、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理学(第9版)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al15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药理学(第9版)【药理作用】作用于免疫反应的各期,对免疫反应多个环节都有抑制作用。与环孢素相似,肾上腺皮质激素作为免疫抑制剂主要通过抑制IL-2基因转录从而抑制T细胞的克隆增殖发挥作用。【临床应用】用于器官移植的抗排斥反应和自身免疫疾病。【不良反应】本品较大剂量易引起糖尿病、消化道溃疡和类柯兴综合征症状。药理学(第9版)【药理作用】16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药理学(第9版)硫唑嘌呤(azathioprine,Aza)、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与6-巯嘌呤(6-mercaptopurine,6-MP)等是常用的抗代谢药。其中Aza最为常用,它通过干扰嘌呤代谢的所有环节,抑制嘌呤核苷酸合成,进而抑制细胞DNA、RNA及蛋白质的合成而发挥抑制T、B两类细胞及NK细胞的效应,故能同时抑制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反应,但不抑制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四、抗代谢药类药理学(第9版)四、抗代谢药类17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药理学(第9版)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TX)是一种常用的烷化剂。其免疫抑制作用强而持久,抗炎作用较弱。【体内过程】口服易吸收,服后1h血药浓度达峰值。粪便中有相当量的原形药排出,血浆t1/2约7h。与别嘌醇合用时,t1/2可明显延长。五、烷化剂药理学(第9版)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18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药理学(第9版)【药理作用】它不仅杀伤增殖期淋巴细胞,而且亦影响某些静止细胞,故使循环中淋巴细胞数目减少;对B细胞比对T细胞更为敏感,因而能选择性地抑制B淋巴细胞;还可明显降低NK细胞的活性,从而抑制初次和再次体液与细胞免疫反应。但在免疫抑制剂量下不影响已活化巨噬细胞的细胞毒性。药理学(第9版)【药理作用】19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药理学(第9版)【临床应用】临床常用于防止排斥反应与移植物抗宿主反应和糖皮质激素不能长期缓解的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与其他抗肿瘤药物合用时对一些恶性肿瘤有一定的疗效。【不良反应】不良反应有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出血性膀胱炎及脱发等。偶见肝功能障碍。药理学(第9版)【临床应用】20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药理学(第9版)【药理作用】可抑制T细胞和B细胞的增殖和抗体生成,抑制细胞毒性T细胞的产生;能快速抑制单核巨噬细胞的增殖,减轻炎症反应;减少细胞黏附分子,抑制血管平滑肌的增生。免疫抑制作用的主要机制与MPA选择性、可逆性地抑制次黄嘌呤单核苷脱氢酶,从而抑制经典途径中嘌呤的合成,导致鸟嘌呤减少有关。【体内过程】口服给药吸收迅速,生物利用度较高,血浆药物浓度在1h左右达峰值,有明显的肝肠循环,t1/2为1617h。氢氧化铝能抑制其吸收,而考来烯胺可降低药物血药浓度。六、霉酚酸酯药理学(第9版)六、霉酚酸酯21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药理学(第9版)【临床应用】主要用于肾移植和其他器官的移植。【不良反应】腹泻,减量或对症治疗可消除,无明显的肝、肾毒性。药理学(第9版)【临床应用】22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药理学(第9版)巴利昔单抗和达珠单抗是IL-2受体单链的单克隆抗体,可以阻断TH细胞IL-2受体从而发挥免疫抑制效应。【药理作用】单克隆抗体可通过静脉注射给药,偶可引起严重的超敏反应。单克隆抗体-CD3是利用杂交技术制备的具有专一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是鼠的IgG2的免疫球蛋白,能特异地与在急性排斥反应中起重要作用的T细胞膜上的抗原(CD3抗原)相结合,阻止CD3信号转导及其功能,产生免疫抑制作用及抗排斥反应。七、单克隆抗体药理学(第9版)巴利昔单抗和达珠单抗是IL-2受体单链的单23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药理学(第9版)【临床应用】用于治疗肾移植后的急性排斥反应和预防同种骨髓移植时并发的移植物抗宿主效应,效果较好。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能选择性抑制T细胞亚群,改变自身免疫不平衡的状态。【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寒战、发热、呕吐、呼吸困难等。药理学(第9版)【临床应用】24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药理学(第9版)利妥昔单抗B细胞表面CD20分子单抗利妥昔单抗是一种嵌合鼠/人的单克隆抗体,该抗体与前B和成熟B淋巴细胞膜的CD20抗原特异性结合,并引发B细胞溶解的免疫反应。适用于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自身免疫病。不良反应主要表现在输液相关不良反应,腹泻,消化不良,心脏、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等。药理学(第9版)利妥昔单抗B细胞表面CD20分子单抗25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药理学(第9版)抗淋巴细胞球蛋白(antilymphocyteglobulin,ALG)采用人淋巴细胞或胸腺细胞、胸导管淋巴细胞或培养的淋巴母细胞免疫动物(马、羊、兔等)获得抗淋巴细胞血清,经提纯得到抗淋巴细胞球蛋白,其中用人的胸腺细胞免疫动物得到的制品,又称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ntithymocyteglobulin,ATG)。八、抗淋巴细胞球蛋白药理学(第9版)抗淋巴细胞球蛋白(antilymphocyt26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药理学(第9版)【药理作用】ALG选择性地与T淋巴细胞结合,在血清补体参与下,使外周血淋巴细胞裂解,对T、B细胞均有破坏作用,但对T细胞的作用较强或封闭淋巴细胞表面受体,使受体失去识别抗原的能力。能有效抑制各种抗原引起的初次免疫应答,对再次免疫应答作用较弱。药理学(第9版)【药理作用】27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药理学(第9版)【临床应用】1.防治器官移植的排斥反应。2.临床还试用于白血病、多发性硬化症、重症肌无力及溃疡性结肠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不良反应】常见不良反应有寒战、发热、血小板减少、关节疾病和血栓性静脉炎等。药理学(第9版)【临床应用】28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药理学(第9版)【药理作用】来氟米特具有选择性抑制活化T细胞的功能,此外尚可阻断活化的B细胞增殖,减少抗体生成。不仅有免疫抑制作用,还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半衰期较长,约9天,血药浓度较稳定,生物利用度较高。【临床应用】临床主要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抗移植排斥反应,以及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不良反应】主要有腹泻、可逆性转氨酶升高,皮疹。九、来氟米特药理学(第9版)【药理作用】九、来氟米特29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药理学(第9版)【药理作用】抗炎作用:通过抑制多种炎症细胞因子IL-1、IL-6、IL-8、TNF-的产生而发挥抗炎作用。免疫抑制作用:在细胞免疫方面,大剂量(60mg/kg)TG可使动物胸腺萎缩,治疗剂量TG可抑制T细胞增殖反应和T细胞对刀豆素A的增殖反应。十、雷公藤总苷(tripterygiumglycosides,TG)药理学(第9版)【药理作用】十、雷公藤总苷(triptery30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药理学(第9版)【临床应用】1.RA2.SLE3.肾脏疾病4.其他疾病:治疗重症肌无力、皮肌炎、银屑病、急性前葡萄膜炎、溃疡性结肠炎等。【不良反应】主要有皮肤过敏反应、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造血系统、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其他不良反应如还可引起脱发、色素沉着、腰痛等。药理学(第9版)【临床应用】31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免疫增强药第三节免疫增强药第三节32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免疫增强药(immunostimulants)是指单独或同时与抗原使用时能增强机体免疫应答的物质,主要用于免疫缺陷病,慢性感染性疾病,也常作为肿瘤的辅助治疗药物。免疫增强药种类繁多,包括提高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药物如卡介苗等,提高细胞免疫功能的药物如左旋咪唑、转移因子及其他免疫核糖核酸、胸腺素等,提高体液免疫功能的药物如丙种球蛋白等。药理学(第9版)免疫增强药(immunostimulants)药理学(第9版33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药理学(第9版)(一)免疫佐剂【药理作用】1.具有免疫佐剂作用,即增强与其合用的各种抗原的免疫原性,加速诱导免疫应答,提高细胞和体液免疫水平。2.能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促进IL-1产生,促进T细胞增殖,增强抗体反应和抗体依赖性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增强天然杀伤细胞的活性。卡介苗(bacillusCalmette-Guerin,BCG)药理学(第9版)(一)免疫佐剂卡介苗(bacillusCa34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药理学(第9版)【临床应用】除用于预防结核病外,主要用于肿瘤的辅助治疗,如白血病、黑色素瘤和肺癌。【不良反应】接种部位红肿、溃疡形成、过敏反应。瘤内注射偶见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剂量过大可降低免疫功能,甚至可促进肿瘤生长。药理学(第9版)【临床应用】35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药理学(第9版)(二)干扰素干扰素(interferon,INF)【体内过程】口服均不吸收。肌内或皮下注射,干扰素吸收率在80%以上,而及干扰素的吸收率较低。一般在注射后48h达血药浓度峰值。INF-吸收不稳定,全身给药后,可再分布至呼吸道分泌物,脑脊液、眼和脑;INF-、INF-和INF-血浆消除t12分别为2h、1h和0.5h,主要在肝和肾发生生物转化。【药理作用】干扰素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作用。INF-和INF-的抗病毒作用强于INF-。INF-具有免疫调节作用,能活化巨噬细胞,表达组织相容性抗原,介导局部炎症反应。药理学(第9版)(二)干扰素36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药理学(第9版)【临床应用】INF对感冒、乙型肝炎、带状疱疹和腺病毒性角膜炎等感染有预防作用。已试用于人肿瘤的治疗,对成骨肉瘤患者的疗效较好,对其他肿瘤(如多发性骨髓瘤、乳癌、肝癌、肺癌、各种白血病)也具有一定的临床辅助疗效,可改善患者的血象和全身症状。【不良反应】主要有发热、流感样症状及神经系统症状(嗜睡、精神紊乱),皮疹、肝功能损害。大剂量可致可逆性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等。药理学(第9版)【临床应用】37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药理学(第9版)(三)白细胞介素-2【药理作用】与反应细胞的IL-2受体结合后,可诱导Th、Tc细胞增殖;激活B细胞产生抗体,活化巨噬细胞;增强NK细胞和淋巴因子活化的杀伤(LAK)细胞的活性,诱导干扰素的产生。【临床应用】临床主要用于治疗恶性黑色素瘤、肾细胞癌、霍奇金淋巴瘤等。【不良反应】较为常见。全身性不良反应如发热、寒战,胃肠道不良反应如厌食、恶心、呕吐等,皮肤反应出现弥漫性红斑。药理学(第9版)(三)白细胞介素-238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药理学(第9版)(四)左旋咪唑【体内过程】易从消化道吸收,主要在肝内代谢,经肾排泄的原形不到5%口服量。本品及其代谢物的消除t1/2分别为4h和16h。【药理作用】对正常人和动物几乎不影响抗体的产生,但对免疫功能低下者,促进抗体生成。可使低下的细胞免疫功能恢复正常,如增强或恢复免疫功能低下或缺陷者的迟发型皮肤过敏反应,促进植物血凝素(PHA)诱导的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等;还能增强巨噬细胞的趋化和吞噬功能。其机制可能与提高淋巴细胞内环鸟苷酸(cGMP)水平,降低环腺苷酸(cAMP)水平有关。药理学(第9版)(四)左旋咪唑39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药理学(第9版)【临床应用】主要用于免疫功能低下者恢复免疫功能,可增强机体抗病能力。与抗癌药合用治疗肿瘤,可巩固疗效,减少复发或转移,延长缓解期。【不良反应】主要有恶心、呕吐、腹痛等,少数有发热、头痛、乏力等现象,偶见有肝功能异常、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等。药理学(第9版)【临床应用】40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药理学(第9版)(五)依他西脱【药理作用】是由肿瘤坏死因子(tumornecrosisfactor,TNF)受体的P75蛋白的膜外区与人IgG的Fc段融合构成的二聚体。依他西脱与血清中可溶性TNF-和TNF-有较高的亲和力,可结合TNF-和TNF-,并由此阻断二者与细胞表面的TNF受体的结合,抑制由TNF受体介导的异常免疫反应及炎症过程。【临床应用】主要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不良反应主要是局部注射的刺激反应,其他仍有待于进一步观察。药理学(第9版)(五)依他西脱41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药理学(第9版)(六)转移因子转移因子(transferfactor,TF)是从健康人白细胞提取一种多核苷酸和低分子量多肽,无抗原性。可以将供体的细胞免疫信息转移给未致敏受体,使之获得供体样的特异性和非特异的细胞免疫功能,其作用可持续六个月,本品可起佐剂作用。但不转移体液免疫,不起抗体作用。【临床应用】临床用于先天性和获得性细胞免疫缺陷病如胸腺发育不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药理学(第9版)(六)转移因子42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药理学(第9版)(七)胸腺素胸腺素(thymosin)是从胸腺分离的一组活性多肽,少数已提纯,现已成功采用基因工程生物合成。可诱导T细胞分化成熟,还可调节成熟T细胞的多种功能,从而调节胸腺依赖性免疫应答反应。用于治疗胸腺依赖性免疫缺陷疾病(包括艾滋病),肿瘤及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病毒感染。少数出现过敏反应。药理学(第9版)(七)胸腺素43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药理学(第9版)(八)异丙肌苷异丙肌苷(isoprinosine)为肌苷与乙酰基苯甲酸和二甲胺基异丙醇酯以133组成的复合物。具有免疫增强作用,可诱导T细胞分化成熟,并增强其功能;增强单核巨噬细胞和NK细胞的活性,促进IL-1、IL-2和干扰素的产生,恢复低下的免疫功能;B细胞无直接作用,但可增加T细胞依赖性抗原的抗体产生。此外,兼有抗病毒作用。临床用于急性病毒性脑炎和带状疱疹等病毒性感染及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还可用于肿瘤的辅助治疗、改善艾滋病患者的免疫功能。不良反应少,安全范围较大。药理学(第9版)(八)异丙肌苷44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药理学(第9版)(九)免疫核糖核酸免疫核糖核酸(immunogenicRNA,IRNA)是动物经抗原免疫后从其免疫活性细胞,如脾细胞、淋巴结细胞中提取的核糖核酸,作用类似于转移因子,可以传递对某抗原的特异免疫活力,使未致敏的淋巴细胞转为免疫活性细胞,传递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临床应用】主要用于恶性肿瘤的辅助治疗,试用于流行性乙脑和病毒性肝炎的治疗。药理学(第9版)(九)免疫核糖核酸45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免疫抑制药:是一类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药物,临床主要用于器官移植的排斥反应和自身免疫反应性疾病。包括抑制IL-2生成及其活性的药物如环孢素、他克莫司等;抑制细胞因子基因表达的药物如糖皮质激素;抑制嘌呤或嘧啶合成的药物如硫唑嘌呤等;阻断T细胞表面信号分子如单克隆抗体等。免疫增强药:是指单独或同时与抗原使用时能增强机体免疫应答的物质,主要用于免疫缺陷病,慢性感染性疾病,也常作为肿瘤的辅助治疗药物。包括提高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药物如卡介苗等,提高细胞免疫功能的药物如左旋咪唑等,提高体液免疫功能的药物如丙种球蛋白等。免疫抑制药:是一类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药物,临床主要用于器官移46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影响免疫功能的药物培训ppt课件4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