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和协调能力的评定课件

上传人:29 文档编号:241442414 上传时间:2024-06-26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2.4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平衡和协调能力的评定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平衡和协调能力的评定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平衡和协调能力的评定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平衡和协调功能评定平衡和协调功能评定平衡和协调功能评定1一、一、平衡功能评定平衡功能评定一、平衡功能评定2主要内容(一)平衡的定义(二)平衡的分类(三)维持平衡的条件(四)评定的方法 主要内容(一)平衡的定义3平衡功能评定目的确定是否存在影响行走等功能性活动的平衡障碍确定障碍的水平或程度寻找和确定平衡障碍的原因指导制定康复治疗计划跌倒风险的预测平衡功能评定目的确定是否存在影响行走等功能性活动的平衡障碍4(一)平衡的概念平衡是指在不同的环境和情况下维持身体直立姿势的能力。表现在三个方面:保持体位、在随意运动中调整姿势、安全有效地对外来干扰作出反应。(一)平衡的概念平衡是指在不同的环境和情况下维持身体直立姿势5(二)平衡功能分类静态平衡 又称一级平衡,指人体在无外力作用下,在睁眼和闭眼时维持某姿势稳定的过程,例如坐位和站位时平衡。(二)平衡功能分类6(二)平衡功能分类自我动态平衡 又称二级平衡,指在无外力作用下从一种姿势调整到另外一种姿势的过程,在整个过程中保持平衡状态,例如行走过程的平衡。(二)平衡功能分类自我动态平衡 7(二)平衡功能分类他人动态平衡 又称三级平衡,指人体在外力的作用下(包括加速度和减速度)当身体重心发生改变时,迅速调整重心和姿势,保持身体平衡的过程。例如在行驶的汽车中行走。(二)平衡功能分类他人动态平衡 8动态平衡指身体在空间移动时,维持控制身体姿势的能力 自动动态平衡他动动态平衡动态平衡指身体在空间移动时,维持控制身体姿势的能力 他动动态9平衡功能分级I级:能正确地完成活动;II级:能完成活动,仅需要较小的帮助来维持平衡;III级:能完成活动,但需要较大的帮助来维持平衡;IV级:不能完成活动 根据平衡活动的完成情况,可将平衡功能分为根据平衡活动的完成情况,可将平衡功能分为4级级平衡功能分级根据平衡活动的完成情况,可将平衡功能分为4级10基本条件:正常的肌张力,使人体能支撑自己并能抗重力运动,但又不会阻碍运动。此外人体平衡的维持需要三个环节的参与1、感觉输入:人体站立时身体所处位置与地球引力及周围环境的关系通过视觉、躯体感觉、前庭觉的传入而被感知。(三)平衡的条件基本条件:正常的肌张力,使人体能支撑自己并能抗重力运动,但又11感觉系统包括躯体感觉、视觉以及前庭觉三个系统,在维持平衡的过程中各自扮演不同的角色。前庭前庭(内耳内耳)系统系统 视觉系统视觉系统 躯体躯体 感觉系统感觉系统(三)平衡的条件感觉系统包括躯体感觉、视觉以及前庭觉三个系统,在维持平衡的过12感觉系统感觉系统13人体平衡的维持需要三个环节的参与2、中枢整合:感觉信息在神经中枢中进行整合加工,并形成运动的方案。3、运动控制:中枢神经系统在对多种感觉信息进行分析整合后下达运动指令,使人体能保持身体某些部位的稳定,同时选择性的运动身体其他的部位,将身体重心调整到原来的范围内或重新建立新的平衡。人体平衡的维持需要三个环节的参与2、中枢整合:14平衡功能评定适应证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脑外伤、脑血管意外、帕金森氏病、小脑疾患、脑瘫、脊髓损伤等前庭功能损害肌肉骨骼系统疾病或损伤:下肢骨折、截肢、运动性损伤、周围神经损伤等平衡功能评定适应证中枢神经系统损害:15平衡功能评定禁忌证严重的心肺疾病下肢骨折未愈合平衡功能评定禁忌证严重的心肺疾病16(四)平衡评定方法1、评定的程序2、评定方法(四)平衡评定方法1、评定的程序171、评定程序检测个人是否能做到以下几点(1 1)在静止状态下1.1.能独自维持体位2.2.在一定时间内对外界变化发生反应并做出必要的姿势调整.3.3.具备正常的平衡反应.1、评定程序检测个人是否能做到以下几点181、评定程序(2 2)平衡地完成某项运动1.1.能精确完成.2.2.能回到原位或维持新的体位.3.3.完成不同速度的运动,包括加速和减速 突然停下和开始.1、评定程序(2)平衡地完成某项运动191、评定程序(3 3)在一个动态支撑点保持平衡(4 4)在用力时维持平衡(推一个物体)(5 5)在睁眼、闭眼时能控制姿势1、评定程序(3)在一个动态支撑点保持平衡202、平衡评定方法观察法量表法平衡仪测试法2、平衡评定方法观察法21观察法1在静止状态下能否保持平衡。例如:睁、闭眼坐,睁、闭眼站立,双足靠拢站,足跟对足尖站,单足交替站等。2在运动状态下能否保持平衡。例如:坐、站立时移动身体,在不同条件下行走,包括足跟着地走、足尖着地走、直线走、走标记物。3侧方走,倒退走,环行走等。观察法22量表法属于主观评定后的记录方法。优点是不需要专门的设备,结果量化,评分简单,应用方便。信度和效度较好的量表有Fugl-Meyer平衡反应测试、Lindmark平衡反应测试、Berg平衡量表测试、MAS平衡测试和Semans平衡障碍分级等。量表法23 24Berg平衡量表测试、每个动作评分标准为0、1、2、3、4分,最低为0分,最高分为56分检查工具包括秒表、尺子、椅子、小矮凳和台阶0-20分:平衡功能差,患者需坐轮椅21-40分:有一定平衡功能,需在辅助下步行41-56分:平衡功能较好,独立步行40分,提示有跌倒的危险Berg平衡量表测试、每个动作评分标准为0、1、2、3、4分25平衡仪测试法平衡仪测试法26平衡反应的形成规律平衡反应的形成具有一定的规律。通常在出生6个月时形成俯卧位平衡反应,78个月形成仰卧位和坐位平衡反应,912个月形成蹲起反应,1221个月形成站立反应。平衡反应的形成规律平衡反应的形成具有一定的规律。27谢谢 谢!谢!谢 谢!28二、二、协调功能评定协调功能评定二、协调功能评定29二、二、协调功能评定协调功能评定1、协调的定义2、协调的临床评价3、评定程序4、评定方法二、协调功能评定1、协调的定义301、协调定义协调:指人体产生平稳、准确、有控制的运动能力。协调运动: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下,与特定运动或动作相关的肌群以一定的时空关系共同作用,从而产生平稳、准确、有控制的运动。它要求有适当的速度、距离、方向、节奏和力量进行运动。1、协调定义协调:指人体产生平稳、准确、有控制的运动能力。312、协调的临床评价中枢神经系统由三个领域控制协调运动的产生,它们是小脑、基底神经节和脊髓后索。协调运动障碍通常是指以笨拙的、不平衡和不准确的运动为特点的异常运动。2、协调的临床评价中枢神经系统由三个领域控制协调运动的产生,322、协调(失调)的临床评价小脑共济失调 症状以四肢与躯干失调为主,受试者发生辨距不良、动作不稳,行走时两脚分开较宽、步态不规则、稳定性差,即蹒跚步态。基底节共济失调 此类病变的受试者主要是肌张力发生改变和随意运动功能障碍,表现为震颤、肌张力过高或低下、或不自主运动增多。脊髓后索共济失调 此类受试者不能辩别肢体的位置和运动方向,行走时动作粗大,迈步不知远近,落地不知深浅,抬足过高,跨步宽大,而且需要视觉补偿,总看着地走路,闭目或在暗处步行时易跌倒。2、协调(失调)的临床评价小脑共济失调 症状以四肢与躯干失332、协调的临床评价临床分级I级:正常完成。II级:轻度残损,能完成活动,但较正常速度和技巧稍有差异。III级:中度残损,能完成活动,但动作慢、笨拙、明显不稳定。IV级:重度残损:仅能启动动作,不能完成。V级:不能完成活动。2、协调的临床评价临床分级343、评定程序运动是否直接、精确、容易反向做;完成动作的时间是否正常;增加速度是否影响运动质量;进行活动时有无身体无关的运动;不看时是否影响活动质量;是否有身体的近侧、远侧或一侧更多地参与活动;病人是否很快感到疲劳。3、评定程序运动是否直接、精确、容易反向做;354、评定常用方法常用方法(1 1)指鼻试验指鼻试验(2 2)指指-指试验指试验(3 3)对指对指试验试验(4 4)轮替试验(前臂旋前轮替试验(前臂旋前/旋后)旋后)(5 5)跟)跟-膝膝-胫试验胫试验4、评定常用方法(1)指鼻试验364、评定常用方法常用方法所有测验应先在 睁眼后闭眼下分别测试.(1 1)手指指鼻:让病人肩外展9090度,肘伸展,用 食指指尖指鼻尖,可以改变开始的体位来评定不同运动切面的动作;(2 2)指)指-指试验指试验:病人和检查者相对而坐,检查者的食指举在病人面前,同时让病人用其食指去指检查者的食指,检查者还可以变化其手指的位置来评定病人对改变方向、距离和速度而做出反应的能力。4、评定常用方法所有测验应先在 睁眼后闭眼下分别测试.37平衡和协调能力的评定课件384、评定常用方法常用方法(3 3)对指试验:让病人用拇指尖连续触及该手的其他指尖,可逐渐加快速度(4 4)轮替试验:让被测试者双手张开,一手掌朝上,一手掌朝下交替翻转;也可一侧手在对侧手背上交替转动。(5 5)跟)跟-膝膝-胫试验胫试验:让被测试者仰卧位,抬起一:让被测试者仰卧位,抬起一侧下肢,将足跟放在对侧下肢的膝部,沿胫骨向侧下肢,将足跟放在对侧下肢的膝部,沿胫骨向下滑动。下滑动。4、评定常用方法(3)对指试验:让病人用拇指尖连续触及该手的39平衡和协调能力的评定课件40平衡和协调能力的评定课件414 4、其他评定、其他评定常用方法常用方法(1 1)手指指手指:两肩外展9090度,两肘伸展。让病人将两食指在中线相触。(2 2)交替指鼻和手指:让病人用食指交替指鼻尖和检查者的手指尖。检查者可变换位置来测验其对变换距离的应变能力。(3 3)握拳试验:从完全屈曲到完全伸直的握拳和开拳之间的变换,可逐渐加快速度。4、其他评定常用方法(1)手指指手指:两肩外展90度,两肘伸424 4、其他评定、其他评定常用方法常用方法(4 4)旋转试验:肘屈曲9090度,并紧紧固定于身体,让病人前臂交替旋前、旋后,可逐渐加快速度。(5 5)拍膝试验:让被测试者一侧用手掌,对侧握拳拍膝。(6 6)用足拍打:让病人用一足掌在地板上拍打,膝不能抬起,其足跟维持接触在地板上,可双足同时或分别做等。(7 7)反弹测验:病人于屈肘位。检查者给予足够的徒手阻力产生肱二头肌的等长收缩,突然去掉阻力,正常时,相反的肌群(肱三头肌)将收缩和阻止肢体的运动。4、其他评定常用方法(4)旋转试验:肘屈曲90度,并紧紧固定43平衡和协调能力的评定课件44试验评分试验评分5 5分正常。分正常。4 4分分轻轻度度障障碍碍,能能完完成成指指定定的的活活动动,但但速速度度和和熟熟练练程度比正常稍差。程度比正常稍差。3 3分分中中度度障障碍碍,能能完完成成指指定定的的活活动动,但但协协调调缺缺陷陷极极明显,动作慢、笨拙和不稳定。明显,动作慢、笨拙和不稳定。2 2分重度障碍,只能发起运动而不能完成。分重度障碍,只能发起运动而不能完成。1 1分不能活动。分不能活动。试验评分5分正常。45谢谢 谢!谢!谢 谢!4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