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案例课件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241440843 上传时间:2024-06-26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946.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带状疱疹案例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带状疱疹案例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带状疱疹案例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带状疱疹案例王某,女,42岁,农民,庄浪县万泉镇刘家村人。2014年7月4日来诊。主诉:左胸背疼痛7天,起丘疱疹4天。现病史:患者7天前自觉左胸背部疼痛,后疼痛逐渐加重,4天前疼痛部位出现红斑及水疱,不断增多,疼痛加剧,今来诊。刻诊:左胸背可见簇集性丘疹水疱,基底部红,沿胸7、8、9肋骨呈带状分布,自觉胸背部针刺样剧痛,尤以夜间为甚,影响睡眠,局部有痒感,呈游走性。(土不载木,风火相煽,局部郁结)平素自觉疲乏无力;(根气不足,萌芽不力)一、带状疱疹案例王某,女,42岁,农民,庄浪县万泉镇刘家村人1颈后疼痛、腰部疼痛;(根气、元气不足)行走时右腿、足麻木疼痛;(根气不足)上山或行走快时气短促;(中气下陷,劳则气耗)晨起后腿脚肿胀,活动至中午以后肿胀消失;(阳气不足,寒湿之气停聚)几乎每天出现1-2次全身烘热汗出,汗出后全身发冷;(里气虚,元气不敛)2年前有胃病史,平素纳食量少;(中气不足)口不干;大便有时干,有时正常;(里气不足)小便正常;月经正常;颈后疼痛、腰部疼痛;(根气、元气不足)2偶有两胁疼痛;(厥阴横逆)经常夜间出现腿抽筋作痛,尤其睡冷床时明显频发;(风,厥阴风木疏泄失常)舌质淡,苔白中腻,脉沉细数。(阳气不足,寒湿内停,相火离位)诊断:带状疱疹(蛇串疮)辩证:三阴本气不足,厥阴下陷直升,壅阻南方,中气下陷,寒湿浊阴逆上。治则:充实三阴本气,呵护萌芽,敛降相火,益气升陷,降浊阴。方药:三阴寒湿方合升陷汤合娇芽方加减:偶有两胁疼痛;(厥阴横逆)3泽泻30克 茯苓30克 怀牛膝30克山药30克 制附片30克 白术45克 生山茱萸45克 炙甘草60克 党参30克吴茱萸3克 五味子3克 桂枝15克赤芍60克 黄芪18克 升麻6克柴胡6克 桔梗6克 乌梅10克 乳香15克 没药15克 5剂 每剂加凉水1750ML,文火煮取400ML,分3次口服,每日2次饭后服用。泽泻30克 茯苓30克 42014.7.15二诊:药后水疱周围红斑消失,水疱干枯结痂,部分痂皮脱落,疼痛大部分消失,偶尔后背部正中有轻微疼痛,皮损部位偶有轻微痒感;(风火相煽之势减轻,郁热外散,局部郁结好转)大便正常;小便正常;全身烘热汗出及汗出后全身发冷症状明显好转;一周来只出现过一次,且程度不重;(里气虚,元气不敛均有所恢复)颈椎疼痛消失;腰痛减轻;(根气、元气不足减轻)2014.7.15二诊:5腿脚麻木疼痛消失;(根气不足好转)疲乏无力减轻;(根气不足,萌芽不力有所好转)纳食较前增加;(中气增强)两胁疼痛未出现;(厥阴横逆消失)腿抽筋明显减少,一周来只出现过一次;(风,厥阴风木疏泄失常好转)舌质淡红,苔白中略腻,(寒湿之邪未尽)脉沉细略数。(里气仍有不足,离位相火部分归位)证属:三阴本气较前增强。治则:充实三阴里气,托透伏邪,顺势而为。方药:三阴寒湿方合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腿脚麻木疼痛消失;(根气不足好转)6泽泻30克 茯苓30克 怀牛膝30克山药30克 制附片30克 白术45克 生山茱萸45克 炙甘草60克 党参30克吴茱萸3克 五味子3克 桂枝15克赤芍90克 黄芪18克 升麻6克柴胡6克 桔梗6克 乌梅15克 乳香15克 没药15克 麻黄5克细辛5克 炒麦芽30克5剂善后。每剂加凉水1750ML,文火煮取400ML,分3次口服,每日2次饭后服用。泽泻30克 茯苓30克 72014.07.04初诊2014.07.04初诊82014.07.15二诊2014.07.15二诊9二、痤疮案例梁某,男,20岁,学生,庄浪县韩店镇试雨村人。2014年7月15日来诊。主诉:颜面部起丘疹、脓疱1年,加重1月。现病史:患者1年前颜面部散在出现丘疹、脓疱,时多时少,曾服西药(不详),无明显效果,1月前因食辛辣之品,皮疹突然增多,且不断加重,今来诊。二、痤疮案例梁某,男,20岁,学生,庄浪县韩店镇试雨村人。210刻诊:颜面部以额头、两侧面颊为主可见多数红色丘疹(火),部分顶端有脓疱(火、湿),两侧耳下及颌下有大小不等的囊肿,可挤出豆渣样东西及脓血(局部冰、火、湿),散在可见皮色小丘疹;(寒凝)纳食可,有时食凉物胃部作胀;(釜中火不足)食辛辣之品痤疮易加重;(相火离位,下焦有冰)食凉物后容易腹泻;(釜底火不足)小便一直偏黄;(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无发冷发热;出汗正常;口不干;舌质郁红(郁热),苔白厚腻(寒、湿),脉弦细数,两寸部大。(风、虚、火)刻诊:颜面部以额头、两侧面颊为主可见多数红色丘疹(火),部分11诊断:痤疮辩证:三阴本气不足,大气不运,脓毒内郁。治则:温益三阴,温运大气,托透脓毒。方药:五气朝元方合大气托毒方合四君子汤加减:诊断:痤疮12生薏苡仁45克 白芷10克(后下)蒲公英60克夏枯草30克 皂刺12克 黄芪250克当归30克 生山茱萸60克 桂枝15克赤芍90克 乌梅30克 党参30克 白术30克 茯苓30克 炒麦芽30芒果核30克 木香5克(后下)干姜30克制附片30克 生半夏30克(打)炙甘草60克车前子20克(包)4剂,每剂加凉水2000ML,文火煮取400ML,分4次口服,每日2次饭后服用。生薏苡仁45克 白芷10克(后下)蒲公英60克132014.7.25二诊:额头皮疹明显好转,两侧耳下囊肿明显缩小,右侧颌下囊肿破溃,流出豆渣样脓液及血水;(寒、湿、火外排)纳食可,一周来胃部作胀未出现;(釜中火增强)小便偏黄好转;(中气不足好转)无发冷发热;出汗正常;口不干;大便正常,质软,成形,顺畅,日1解;舌质郁红(郁热),苔白腻(寒、湿),脉弦细数,两寸部大。(风、虚、火)治疗有效,续用前法。前方加泽泻30克增强疏导寒湿之力,加肉桂5克以引火归元。2014.7.25二诊:额头皮疹明显好转,两侧耳下囊肿明显缩14生薏苡仁45克 白芷10克(后下)蒲公英60克夏枯草30克 皂刺12克 黄芪250克当归30克 生山茱萸60克 桂枝15克赤芍90克 乌梅30克 党参30克 白术30克 茯苓30克 炒麦芽30泽泻30克 木香5克(后下)干姜30克制附片30克 生半夏30克(打)炙甘草60克车前子20克(包)肉桂5克(后下)4剂。每剂加凉水2000ML,文火煮取400ML,分4次口服,每日2次饭后服用。生薏苡仁45克 白芷10克(后下)蒲公英60克152014.8.11三诊:额头及两面颊皮疹明显好转,有新出小红丘疹,皮色小丘疹减少,(阴证转阳)两侧耳下囊肿明显缩小,右侧颌下囊肿变小,左侧颌下囊肿部分破溃,流出豆渣样脓液及血水;(寒、湿、火外排)纳食正常,胃部无不适;(釜中火增强)小便色转正常;(中气不足好转)无发冷发热;出汗正常;口不干;大便日1解,质软,成形,顺畅;舌质郁红(郁热),苔白腻(寒、湿),脉弦细数,两寸部大。(风、虚、火)治疗有效,续用前法。前方加茯苓至45克增强疏导寒湿之力,胃部不胀故去木香。免耗中气。2014.8.11三诊:额头及两面颊皮疹明显好转,有新出小红16生薏苡仁45克 白芷10克(后下)蒲公英60克夏枯草30克 皂刺12克 黄芪250克当归30克 生山茱萸60克 桂枝15克赤芍90克 乌梅30克 党参30克 白术30克 茯苓45克 炒麦芽30泽泻30克 干姜30克 制附片30克生半夏30克(打)炙甘草60克 车前子20克(包)肉桂5克(后下)4剂。每剂加凉水2000ML,文火煮取400ML,分4次口服,每日2次饭后服用。生薏苡仁45克 白芷10克(后下)蒲公英60克172014.07.15初诊2014.07.15初诊18带状疱疹案例课件192014.07.25二诊2014.07.25二诊20带状疱疹案例课件212014.08.11三诊2014.08.11三诊22带状疱疹案例课件23三、血管神经性头痛案例李某,女,37岁,庄浪县水洛镇西关村人。2014年7月21日来诊。主诉:前额左侧跳痛10年,加重2年。现病史:10年前不明原因出现阵发性前额左侧跳痛,一周发作2-3次,后发作次数逐渐增多,近两年来发作次数明显增加,一日发作1-2次,曾服中西药物(不详),无明显效果,遂放弃治疗,而用止痛药维持,服用止痛药后疼痛可消失。2年来几乎每日都要服用止痛药物(不祥),今来诊。刻诊:三、血管神经性头痛案例李某,女,37岁,庄浪县水洛镇西关村人24前额偏左头痛;(内有伏邪,不通则痛)腰痛,腰困;(根气、元气不足)平时疲乏无力;(根气不足,萌芽不力)汗出正常;饮食正常;小便正常;月经正常;大便偏稀,一日2次,排便时间长,有排不尽感觉;(釜底、釜中火不足)无明显怕热怕冷;颜面红斑丘疹,有烧、痒感现象;(以前亦出现过)(土不载木,风火相煽)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数;(阳气不足,相火离位)前额偏左头痛;(内有伏邪,不通则痛)25诊断:血管神经性头痛辩证:三阴本气不足。治则:温益三阴,鼓舞肾气,托透伏邪。方药:五气朝元方合麻黄附子细辛汤合肾四味加减。诊断:血管神经性头痛26 党 参30克 白 术30克 茯 苓30克 干 姜30克 制附片20克 炙甘草40克 生山萸45克 乌 梅10克 桂 枝15克 赤 芍30克 麻 黄5克 细 辛15克 菟丝子30克 枸杞子30克 补骨脂30克 淫羊藿30克 肉 桂5克(后)5剂,每剂加凉水1750ML,文火煮取400ML,分3次口服,每日2次饭后服用。党 参30克 白 术30克 272014年7月29日二诊:药后头痛消失;颜面部红斑消失;腰痛、腰困减轻;(根气、元气较前增强)疲乏无力好转,偶觉疲乏;(根气、萌芽)大便日一解,质软成形,排解顺畅,排不尽感消失;(釜底、釜中火不足好转)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略数。(阳气不足仍有不足,离位相火部分归位)用药有效,继用前法,加吴茱萸5克五味子5克轻挑萌芽。2014年7月29日二诊:28 党 参30克 白 术30克 茯 苓30克 干 姜30克 制附片20克 炙甘草40克 生山萸45克 乌 梅10克 桂 枝15克 赤 芍30克 麻 黄5克 细 辛15克 菟丝子30克 枸杞子30克 补骨脂30克 淫羊藿30克 吴茱萸5克 五味子5克 肉 桂5克(后)5剂,每剂加凉水1750ML,文火煮取400ML,分3次口服,每日2次饭后服用。党 参30克 白 术30克 292014年8月6日三诊:药后头痛未发作;颜面部红斑未复发;腰痛、腰困消失;疲乏无力好转,偶觉轻微疲乏;大便一日一次,质软成形,排解顺畅,排不尽感消失;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左手脉略沉。病情已趋痊愈,续用前法,增附子、炙甘草用量。5剂善后。2014年8月6日三诊:30 党 参30克 白 术30克 茯 苓30克 干 姜30克 制附片30克 炙甘草60克 生山萸45克 乌 梅10克 桂 枝15克 赤 芍30克 麻 黄5克 细 辛15克 菟丝子30克 枸杞子30克 补骨脂30克 淫羊藿30克 吴茱萸5克 五味子5克 肉 桂5克(后)5剂 每剂加凉水1750ML,文火煮取400ML,分3次口服,每日2次饭后服用。党 参30克 白 术30克 31体会:1.凡病皆为本气自病。2.坎中一丝真阳乃人身立命之本。3.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4.要重视先后天两本,火生土,土伏火。5.人之元气,根基于肾,而萌芽于肝,肝为元气萌芽之脏。6.要给邪以出路。7.阳明之降,乃人身最大降机。8.八法不可废,扶阳是真理。体会:32 谢谢!大医精诚 止于至善带状疱疹案例课件3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