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论著之比较阅读评价题课件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241437302 上传时间:2024-06-25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680.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化论著之比较阅读评价题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文化论著之比较阅读评价题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文化论著之比较阅读评价题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化论著研读之比较评价以论语“孝道思想”为例浙江省舟山中学邹碧艳2017年3月16日文化论著研读之比较评价以论语“孝道孔门孝子子路、曾参、闵子骞百里负米、啮指痛心、芦衣顺母孔门孝子子路、曾参、闵子骞一、找一找一、找一找论语论语中涉及中涉及“孝孝”章句章句一、找一找论语中涉及“孝”章句1 16 6 子曰子曰:“弟子弟子入则孝入则孝,出则弟出则弟,谨而信谨而信 ,泛爱众泛爱众,而亲仁而亲仁,行有行有 余力余力,则以学则以学文。文。”1 12 2 有子曰:有子曰:“其其为人也孝悌,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其为仁之本与?”2 28 8 子夏问孝,子曰:子夏问孝,子曰:“色难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为孝乎?”171721 21 宰我问: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子曰:“食夫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稻,衣夫锦,于女安乎?”曰:曰:“安。安。”“”“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宰我出,子宰我出,子曰: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12 1211 11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父父、子子。”公曰: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课内汇总16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课外参考1 1、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学而)(学而)2 2、孟懿子问孝,子曰:孟懿子问孝,子曰:“生,生,事之以礼事之以礼;死,;死,丧之以礼,祭之丧之以礼,祭之以礼以礼。”(为政)(为政)3 3、子游问孝。子曰: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不敬,何以别乎?”4 4、子曰:子曰:“父母在,父母在,不远游不远游。游必有方(里仁)。游必有方(里仁)5 5、子曰: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以喜,一则,一则以惧以惧。”(里仁里仁)6 6、孟武伯问孝。子曰: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父母唯其疾之忧疾之忧。”(为政)(为政)7 7、子夏曰:贤贤易色,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友交言而有信。(学而)(学而)课外参考1、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二、提炼二、提炼论语论语中孝道思想中孝道思想1、孝是仁之本,是儒家伦理思想核心。2、孝是在“亲亲”基础上,推己及人。3、孝要建立在“敬”基础上,真心实意。4、孝要合于礼,不违礼,以礼节之。二、提炼论语中孝道思想1、孝是仁之本,是儒家伦理思想核心三、以“孝道”为主题的论语题探究三、以“孝道”为主题的论语题探究探究题1阅读下面两段材料,回答问题:阅读下面两段材料,回答问题:1 1、樊迟御,子告之曰: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樊迟曰:“何谓也?何谓也?”子曰:子曰:“生,事之以礼;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2 2、子曰:子曰:“事父母几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劳而不怨。”【注释】【注释】几几j j ,轻微,婉转。,轻微,婉转。违违 触忤,冒犯触忤,冒犯。孔子在回答学生提问孔子在回答学生提问“何谓孝何谓孝”时,分别用时,分别用到了到了“无违无违”与与“几谏几谏”两个词语,这是否矛两个词语,这是否矛盾?结合材料分析。盾?结合材料分析。探究题1阅读下面两段材料,回答问题:1、材料中孔子说的“无违”是指行孝不违礼,合乎礼,强调了孝要受到礼的约束。“几谏”是指孔子教导学生在对待父母错误时应采取的做法,要委婉劝谏,如没被听从,仍要恭敬,不怨恨。2、这说明孔子所说的“孝”不是愚孝,不是对父母毫无原则的绝对服从,当父母有不合乎礼的言行时,予以委婉耐心劝谏,这是子女合乎礼维护礼的表现。3、孔子的这种观点,是对当时“孝”观念的充实与完善,也是家庭民主思想的萌芽。直到今天对我们现代孝道的建立和丰富仍有启发意义。1、材料中孔子说的“无违”是指行孝不违礼,合乎礼,强探究题探究题2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1、“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学而2、“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泰伯.二)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孟子梁惠王上)4、“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寡人之于国也请请对孔子和孟子的孝道进行简要评析对孔子和孟子的孝道进行简要评析。探究题2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1、相同点:、相同点:孔孟的孝道观都把孝悌视为仁爱之根本,孝悌合一,在亲亲的基础上,能推己及人。2、不同点:、不同点:孔子的孝道以家庭伦理为主。孟子的孝道观是对孔子孝悌思想的直接继承与发展,把孝悌作为实现王道的有力措施,上升到政治伦理,使儒家孝道进一步蒙上了浓厚的政治色彩。3、评价:评价:孔孟孝道以孝悌为起点,由亲亲之爱延伸到“泛爱众”,渗透到政治、经济、教育、法律各个领域,血缘关系社会化,确实对整个社会生活方式起着统整调节与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但要防止孝道的泛化、政治化,甚至神秘化,产生消极影响。1、相同点:孔孟的孝道观都把孝悌视为仁爱之根本,孝悌合探究题探究题3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1、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为政)2、为政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3、中国政府在2012年提出了“新二十四孝”。新二十四孝要求子女“教父母学会上网”“支持父母的业余爱好”“仔细聆听父母的往事”“陪父母拜访他们的老朋友”等。对照孔子的孝道观,谈谈你对“新二十四孝”的看法。探究题3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1、符合孔子的孝道观。2、孔子强调“孝”要建立在“敬”的基础上,孝敬父母要真心实意,单纯在物质上满足父母,尚不足以为孝,更重要的是要“敬”,是父母得到人格的尊重和精神的慰藉,“敬”是孝道的精神本质。同时孝敬在实践中要注意细节和方法。3、“新二十四孝”的提出,是希望当代子女更关注关心父母的精神生活,表现出子女对父母的敬重,使父母的生活更具品质,这正是孔子所倡导的“敬”的体现。同时,“新二十四孝”提供了符合时代的新的具体行动指南,让孝心落实到可操作的言行细节中去,很有实际指导意义。1、符合孔子的孝道观。四、对四、对“论语探究题论语探究题”归纳总结归纳总结如何“探究儒家文化”,至少有三个层面:第一层,论语(儒家、孔子)的真实思想是第一层,论语(儒家、孔子)的真实思想是什么?什么?第二层,历代学者对论语做出了什么样的解第二层,历代学者对论语做出了什么样的解读?基于何种立场做出这样的解读?读?基于何种立场做出这样的解读?第三层,通过学习第三层,通过学习,当下的当下的“我我”对论语有对论语有什么看法?什么看法?四、对“论语探究题”归纳总结如何“探究儒家探究题探究题把握三个纬度把握三个纬度一、对儒家观点的阐释(理解)二、对儒家观点的评价(评价)三、对儒家观点的迁移(延伸)探究题把握三个纬度一、对儒家观点的阐释(理解)文化论著研读之比较评价题型文化论著研读之比较评价题型1、对于同一个现象或概念,同一个人有看似“矛盾”的观点,你如何评价?二、(二、(20132013年浙江考试说明年浙江考试说明参考试卷)阅读下参考试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面的文字,完成23242324题。题。(1 1)子曰:)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论语(论语卫灵公)卫灵公)(2 2)子曰:)子曰:“当仁,不让于师。当仁,不让于师。”(论语(论语卫灵公卫灵公)24.24.孔子的孔子的“矜而不争矜而不争”与与“当仁当仁”而而“不让不让”,这两,这两种说法是否矛盾?试作分析。种说法是否矛盾?试作分析。1、对于同一个现象或概念,同一个人有看似“矛盾”的观点,你如参考答案:参考答案:1 1、不矛盾。不矛盾。2 2、“矜而不争矜而不争”是指君子庄重自持而不争是指君子庄重自持而不争强好胜,不因私利与他人争逐;强好胜,不因私利与他人争逐;“当仁当仁”而而“不让不让”是指面临仁义之事就是指面临仁义之事就应当积极主动地去做而不推让。应当积极主动地去做而不推让。3 3、“不争不争”还是还是“不让不让”,关键取决于面,关键取决于面对的事情是否符合对的事情是否符合“仁义仁义”。参考答案:2、对于同一个现象或概念,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主张,你如何评价?(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122题。(6分)一、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论语.微子)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梁惠王上)二、义,利也。(墨子.经说上)今用义为政于国家,人民必众,刑政必治,社稷必安。所为贵良宝者,可以利民也,而义可以利人,故曰:义,天下之良宝也。(墨子.耕柱)21.根据上述材料,指出儒家与墨家对“义”的不同理解。(3分)22.结合材料,简要谈谈你对儒家之“义”或墨家之“义”的看法。(3分)2、对于同一个现象或概念,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主张,你如何评价?参考答案参考答案21.(321.(3分分)1 1儒家认为儒家认为“义义”是君臣父子兄弟等之间的伦理道德规范是君臣父子兄弟等之间的伦理道德规范(或礼法或礼法),),可以维系社会可以维系社会的纲常秩序的纲常秩序2 2墨家认为义墨家认为义即利即利,可以利人利民。可以利人利民。22.(322.(3分分)表明看法给表明看法给1 1分分,说明理由给说明理由给2 2分。言之成理即可。分。言之成理即可。示例示例1 1:儒家之义强调儒家之义强调君臣之义和孝悌之义,君君臣臣君臣之义和孝悌之义,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通过做官实行君臣之义,通过教育实现孝父父子子,通过做官实行君臣之义,通过教育实现孝悌之义,悌之义,这种义在一定程度上能维护社会秩序和谐安这种义在一定程度上能维护社会秩序和谐安定,使人们关系更和谐定,使人们关系更和谐。示例示例2 2:儒家之义是儒家之义是儒家对个人修养和社会责任的要求儒家对个人修养和社会责任的要求的体现,的体现,这种这种“义义”与与“礼礼”一起构成了中国人基本一起构成了中国人基本道德理想和行为规范。对实现社会的和谐有着重要意道德理想和行为规范。对实现社会的和谐有着重要意义。义。参考答案21.(3分)3、对于同一个人的观点,不同时期对此有不同的看法,你如何评价?2012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浙江卷)(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24题。(5分)论语乡党:“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这段文字,据唐人陆德明经典释文的句读可以标点为:“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23分别指出上面两种不同标点的引文中孔子对人、马的态度。(2分)(1)(2)24对照孔子的仁爱观,谈谈你对后一种句读的看法。(3分)3、对于同一个人的观点,不同时期对此有不同的看法,你如何评价参考答案:参考答案:23(1)贵人贱马贵人贱马(2)人马并重(或人马并重(或“先人后马先人后马”)241、这种句读体现了后儒对孔子的推崇,、这种句读体现了后儒对孔子的推崇,2、但、但“人马并重人马并重”并非孔子的本意,因为并非孔子的本意,因为孔子的孔子的“仁仁”并非兼爱,他主张在并非兼爱,他主张在“亲亲亲亲”的基础上推己及人。的基础上推己及人。参考答案:23(1)贵人贱马探究题探究题把握三个纬度把握三个纬度一、对儒家观点的阐释(理解)二、对儒家观点的评价(评价)三、对儒家观点的迁移(延伸)探究题把握三个纬度一、对儒家观点的阐释(理解)变者如斯变者如斯 不舍其本不舍其本变者如斯不舍其本2017 2017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模拟卷语文模拟卷(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122题。(6分)一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论语.微子)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梁惠王上)二义,利也。(墨子.经说上)今用义为政于国家,人民必众,刑政必治,社稷必安。所为贵良宝者,可以利民也,而义可以利人,故曰:义,天下之良宝也。(墨子.耕柱)21.根据上述材料,指出儒家与墨家对“义”的不同理解。(3分)22.结合材料,简要谈谈你对儒家之“义”或墨家之“义”的看法。(3分)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模拟卷(三)1、儒家认为“义”是君臣父子兄弟等之间的伦常道德规范,是礼法,可以维持社会的纲常秩序。墨家认为义即利,可以利人利民。2、孔子有言“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墨家之义与儒家对立,认为义就是利。但是墨子所说的利不是个人的私利,而是可以利人、利天下、安社稷的大利。1、儒家认为“义”是君臣父子兄弟等之间的伦常道德规范,是礼法2017浙江高考语文考试说明之题型示例浙江高考语文考试说明之题型示例2 2、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1-2题题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论语论语.里仁里仁)非其义也,非其道也,一介不以与人,一介不以非其义也,非其道也,一介不以与人,一介不以取诸人。取诸人。(孟子孟子.万章上万章上)【注注】不处:不享有。不处:不享有。一介:一点点小东西。一介:一点点小东西。(1 1)请概括上面两个选段主张的共同之处。)请概括上面两个选段主张的共同之处。(2 2)上面两个选段主张的不同之处是什么?请简要分)上面两个选段主张的不同之处是什么?请简要分析。析。2017浙江高考语文考试说明之题型示例2、阅读下面的材料,完1、取得财富不能违背原则(意思对可)2、论语选段立足于“道”,其主张侧重于取得的方式方法要得当;孟子选段立足于“义”和“道”,其主张侧重于取得和给予都要合乎道义。1、取得财富不能违背原则(意思对可)2016学年第二学期浙江名校协作体试题高三年级语文学科(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122题。(6分)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曰:“安!”“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论语阳货)(子桑户、孟子反、子琴张三人为莫逆之交)子桑户死。未葬。孔子闻之,使子贡往侍事(助治丧事)焉。或编曲,或鼓琴,相和而歌曰:“嗟来桑户乎!嗟来桑户乎!而已反其真,而我犹为人猗!”子贡趋而进曰:“敢问临尸而歌,礼乎?”(庄子大宗师)21.概括孔子对丧礼的要求(不得摘引原句),并分析提出这种要求的原因有哪些。(3分)22.孟子反、子琴张在丧礼上的表现有何特点?他们这样做的原因有哪些?(3分)2016学年第二学期浙江名校协作体试题高三年级语文学科(居丧期间,生活上要戒除享受,尤其要停止娱乐活动。理由:亲人去世理应悲伤;响了会导致内心不安。他们临尸而歌,并无悲伤。因为他们认为死亡是返回真境,所以泰然、欣然面对死亡,超脱地看待生死。居丧期间,生活上要戒除享受,尤其要停止娱乐活动。理由:亲人去曾子日:“敢问子从父之令,可谓孝乎?”子日:“是何言与?是何言与!昔者天子有争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诸侯有争臣五人,虽无道,不失其国;大夫有争臣三人,虽无道,不失其家;士有争友,则身不离于令名;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于父,臣不可以不争于君;故当不义,则争之。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孝经谏诤章曾子日:“敢问子从父之令,可谓孝乎?”考纲变化考纲变化 四、四、20132013、20142014年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年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10、传统文化经典(论语选读的理解和评价。五五、20152015、20162016年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年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10.传统文化经典的理解、分析和评价。六六、20172017年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年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10.传统文化经典(如论语)的理解和评价。考纲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