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原-医学知识课件

上传人:20****08 文档编号:241433024 上传时间:2024-06-25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3.6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抗原-医学知识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抗原-医学知识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抗原-医学知识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一一.概述概述 1 1抗原(抗原(antigenantigen,Ag g)的定义)的定义能与能与T细胞的细胞的TCR/B细胞的细胞的BCR结合,促使其增结合,促使其增殖、殖、分化,产生致敏分化,产生致敏T淋巴细胞或抗体,并与之结合,淋巴细胞或抗体,并与之结合,而发挥免疫效应的物质。而发挥免疫效应的物质。2 2抗原的特性抗原的特性(1 1)免疫原性免疫原性:能剌激机体发生免疫应答,即产生免疫效应能剌激机体发生免疫应答,即产生免疫效应物质(抗体、致敏物质(抗体、致敏T细胞)的能力(或性能)。细胞)的能力(或性能)。(2 2)抗原性抗原性:能与抗体或致敏能与抗体或致敏T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的能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的能力。力。一.概述1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3 3完全抗原和半抗原完全抗原和半抗原(1)完全抗原完全抗原:同时具有免疫原性和抗原性的物质同时具有免疫原性和抗原性的物质(或称为免疫原(或称为免疫原/抗原)。抗原)。(2 2)半半 抗抗 原原:仅仅具有:仅仅具有抗原性的物质抗原性的物质(或称不完全抗原)。(或称不完全抗原)。半抗原半抗原+蛋白质载体蛋白质载体=完全抗原完全抗原机体机体 抗体抗体半抗原半抗原+抗体抗体 特异性结合特异性结合 刺激刺激产生产生3完全抗原和半抗原刺激产生2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半抗原+载体载体抗体抗体BT完全抗原完全抗原BBBT半抗原+载体抗体BT完全抗原BBBT3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二二.抗原的异物性与特异性抗原的异物性与特异性(一一)异物性异物性 抗原免疫原性的本质是异物性。抗原免疫原性的本质是异物性。异物性异物性:机体非己物质。机体非己物质。包括:异种物质包括:异种物质同种异体物质同种异体物质胚胎期未与淋巴细胞接触过的物质胚胎期未与淋巴细胞接触过的物质二.抗原的异物性与特异性4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二)抗原的特异性(二)抗原的特异性 抗原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及其与免疫应答产物抗原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及其与免疫应答产物发生反应时所显示的专一性。发生反应时所显示的专一性。抗原特异性的结构基础为抗原分子中的表位。抗原特异性的结构基础为抗原分子中的表位。(二)抗原的特异性5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1、抗原表位(抗原表位(epitope):又称抗原决定簇(又称抗原决定簇(antigenicdeterminant),是抗),是抗原分子中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的特殊化学基团。它是抗原与它是抗原与TCR/BCR及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基本单及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基本单位。通常由位。通常由517个氨基酸残基或个氨基酸残基或57个多糖或核苷酸个多糖或核苷酸组成。组成。1、抗原表位(epitope):6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抗原表位抗原表位抗原表位抗原表位(决定基决定基决定基决定基)antigen antigen antigen antigen antigen antigen表位是抗原与特异性免疫反应产物结合的最小单位表位是抗原与特异性免疫反应产物结合的最小单位表位是抗原与特异性免疫反应产物结合的最小单位表位是抗原与特异性免疫反应产物结合的最小单位抗原表位(决定基)antigenantigenanti7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抗原结合价:抗原分子表面能与抗体分子结合的功能抗原结合价:抗原分子表面能与抗体分子结合的功能抗原结合价:抗原分子表面能与抗体分子结合的功能抗原结合价:抗原分子表面能与抗体分子结合的功能性表位的数量。性表位的数量。性表位的数量。性表位的数量。多价抗原多价抗原抗原结合价:抗原分子表面能与抗体分子结合的功能性表位的数量。8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2、抗原表位类型、抗原表位类型顺序表位和构象表位顺序表位和构象表位顺序表位顺序表位由连续性线形排列的短肽构成,又叫线性表位。由连续性线形排列的短肽构成,又叫线性表位。构象表位构象表位短肽或多糖残基不连续排列,在空间上形成特定短肽或多糖残基不连续排列,在空间上形成特定的构象,又称非线性表位。的构象,又称非线性表位。T细胞仅能识别经细胞仅能识别经APC提呈的线性表位,而提呈的线性表位,而B细胞两者均可。细胞两者均可。2、抗原表位类型顺序表位和构象表位9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T表位和表位和B表位:表位:指在抗原分子上分别被指在抗原分子上分别被TCR、BCR识别的表位。识别的表位。T表位表位可以存在于任意部位、但多位于抗原分子内部,必须可以存在于任意部位、但多位于抗原分子内部,必须由由APC将抗原加工处理为小分子多肽并与将抗原加工处理为小分子多肽并与MHC分子结合后,分子结合后,才能被才能被TCR所识别。所识别。B表位表位多位于抗原分子表面,多位于抗原分子表面,BCR能直接识别未经能直接识别未经APC加工加工处理的抗原。处理的抗原。T表位和B表位:10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3、影响抗原特异性的因素表位的性质、数目、位置和空间构象决表位的性质、数目、位置和空间构象决定抗原的特异性定抗原的特异性3、影响抗原特异性的因素11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抗原表位对抗原特异性的影响抗原表位对抗原特异性的影响 Landsteiner抗原表位对抗原特异性的影响Landsteiner12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抗原-医学知识课件13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4 4、共同抗原表位与交叉反应、共同抗原表位与交叉反应1 1)共同抗原表位:)共同抗原表位:*存在于不同抗原物质上的相同或相似的表位称为存在于不同抗原物质上的相同或相似的表位称为 共同抗原表位。共同抗原表位。*共同抗原:带有共同表位的抗原。共同抗原:带有共同表位的抗原。4、共同抗原表位与交叉反应14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2)交叉反应:)交叉反应:抗体与具有相同或相似抗原决定基的不同抗原发抗体与具有相同或相似抗原决定基的不同抗原发生的结合反应。生的结合反应。诊断意义:诊断意义:2)交叉反应:15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三三.影响抗原诱导免疫应答的因素影响抗原诱导免疫应答的因素(一)抗原分子的理化性质(一)抗原分子的理化性质*化学性质化学性质*分子量大小分子量大小*结构的复杂性结构的复杂性*分子构象分子构象*易接近性易接近性*物理性状物理性状三.影响抗原诱导免疫应答的因素16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二)宿主方面的因素1、遗传因素2、年龄、性别与健康状态(三)抗原进入机体的方式皮内注射皮内注射皮下注射皮下注射肌肉注射肌肉注射腹腔注射腹腔注射静脉注射静脉注射(二)宿主方面的因素17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四四.抗原的种类抗原的种类 1 1根据诱生抗体时根据诱生抗体时是否需要是否需要Th的参与分类的参与分类 (1)TD-Ag(1)TD-Ag(thymus dependent antigenthymus dependent antigen)(2)TI-Ag(2)TI-Ag(thymus independent antigenthymus independent antigen)2 2根据抗原与机体的亲缘关系分类根据抗原与机体的亲缘关系分类(1 1)异种抗原异种抗原:如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如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刺激机体产生刺激机体产生 外毒素外毒素 抗毒素抗毒素 中和中和 预防接种预防接种 甲醛脱毒甲醛脱毒 刺激机体刺激机体 类毒素类毒素 制备抗毒素制备抗毒素四.抗原的种类18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病原微生物病原微生物 细菌及其结构细菌及其结构伤寒杆菌伤寒杆菌伤寒杆菌伤寒杆菌链球菌链球菌链球菌链球菌痢疾杆菌痢疾杆菌痢疾杆菌痢疾杆菌病原微生物伤寒杆菌链球菌痢疾杆菌19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病毒性抗原病毒性抗原 衣壳:蛋白衣壳:蛋白 包膜:糖蛋白包膜:糖蛋白腺病毒腺病毒腺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流感病毒流感病毒流感病毒口蹄疫病毒口蹄疫病毒口蹄疫病毒口蹄疫病毒狂犬病病毒狂犬病病毒狂犬病病毒狂犬病病毒病毒性抗原腺病毒流感病毒口蹄疫病毒狂犬病病毒20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真菌真菌真菌真菌白色念珠菌白色念珠菌白色念珠菌白色念珠菌(1,000X oil)(1,000X oil)疟原虫疟原虫疟原虫疟原虫其他病原微生物其他病原微生物真菌白色念珠菌(1,000Xoil)疟原虫其他病原微生21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2 2)同种异型抗原同种异型抗原:例如例如ABOABO血型抗原、血型抗原、RhRh血型抗原、血型抗原、HLAHLA等。等。(3 3)自身抗原自身抗原:与免疫系统处于相对隔绝状态的、或改变与免疫系统处于相对隔绝状态的、或改变和修饰了的自身组织的抗原。和修饰了的自身组织的抗原。(4 4)异嗜性抗原异嗜性抗原:与种属无关的,存在于人、动物、植物和微生与种属无关的,存在于人、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A族溶血性链球菌族溶血性链球菌肾小球基底膜、心肌肾小球基底膜、心肌(2)同种异型抗原:22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3 3、根据抗原是否在抗原提呈细胞内合成分类根据抗原是否在抗原提呈细胞内合成分类 1 1)内源性抗原)内源性抗原 在抗原提呈细胞内新合成的抗原。例如,病毒抗在抗原提呈细胞内新合成的抗原。例如,病毒抗原、肿瘤抗原等。原、肿瘤抗原等。此类抗原与此类抗原与MHCIMHCI类分子结合,供类分子结合,供CD8CD8细胞识别。细胞识别。2 2)外源性抗原)外源性抗原 并非由抗原提呈细胞合成,而来源于并非由抗原提呈细胞合成,而来源于APCAPC细胞外细胞外的抗原。例如细菌等。的抗原。例如细菌等。此类抗原与此类抗原与MHCIIMHCII类分子结合,供类分子结合,供CD4CD4细胞识别。细胞识别。3、根据抗原是否在抗原提呈细胞内合成分类23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五、非特异性免疫刺激剂五、非特异性免疫刺激剂(一)(一)超抗原超抗原(superantigenSAg)1、含义、含义只需极低的浓度(只需极低的浓度(1-10ng/ml)即可激活多克隆)即可激活多克隆TL(2-20%),产生极强的免疫应答的物质。),产生极强的免疫应答的物质。化学性质化学性质细菌外毒素,逆转录病毒蛋白细菌外毒素,逆转录病毒蛋白BL超抗原普通抗原普通抗原多克隆多克隆T细胞胞应答答 1:5-1:20单克隆单克隆T细胞应答细胞应答1:104-1:105超抗原超抗原五、非特异性免疫刺激剂普通抗原多克隆T细胞应答1:5-24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无须抗原加工与递呈无须抗原加工与递呈 可直接与可直接与APCAPC细胞表面的细胞表面的MHCMHC分子的分子的肽槽外侧结合肽槽外侧结合。形成形成TCRV-超抗原超抗原-MHC-类分子复合物类分子复合物 2 2、SAgSAg与与T T细胞结合的特点细胞结合的特点无无MHC限制性限制性 同同MHC-IIMHC-II类分子结合,增加类分子结合,增加TCRTCR与与SAgSAg的亲和力。的亲和力。针对T应答,其效应并非针对Sag本身,而是通过分泌大量细胞因子参与病理生理过程。无须抗原加工与递呈2、SAg与T细胞结合的特点无25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抗原-医学知识课件26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3 3、SAgSAg的种类的种类 外源性超抗原外源性超抗原 主要为细菌的代谢产物。主要为细菌的代谢产物。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A-EA-E););A A族链球菌族链球菌M M蛋白等。蛋白等。内源性超抗原内源性超抗原 主要为逆转录病毒产物。主要为逆转录病毒产物。如病毒如病毒DNADNA与宿主与宿主DNADNA整合,表达的病毒蛋白质整合,表达的病毒蛋白质 产物。产物。今年来研发发现了今年来研发发现了B B细胞超抗原。细胞超抗原。B B细胞超抗原:细胞超抗原:金黄色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A蛋白、蛋白、HIVgp1203、SAg的种类27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4、生物学意义、生物学意义参与某些病理过程参与某些病理过程-SAg刺激大量刺激大量T细胞激活,产细胞激活,产生多种细胞因子引起某些疾病。生多种细胞因子引起某些疾病。参与某些病理过程-SAg刺激大量T细胞激活28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二)佐剂(二)佐剂 1 1、含义、含义预先或与抗原一起注射给机体内,可增强机体对抗原的免疫预先或与抗原一起注射给机体内,可增强机体对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应答的类型的物质应答或改变免疫应答的类型的物质。2、作用机制作用机制有利于抗原在体内缓慢地释放;有利于抗原在体内缓慢地释放;有利于抗原在体内缓慢地释放;有利于抗原在体内缓慢地释放;刺激单核刺激单核刺激单核刺激单核-巨噬细胞对抗原的处理和提呈能力;巨噬细胞对抗原的处理和提呈能力;巨噬细胞对抗原的处理和提呈能力;巨噬细胞对抗原的处理和提呈能力;刺激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从而增强机体的免疫应答。刺激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从而增强机体的免疫应答。刺激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从而增强机体的免疫应答。刺激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从而增强机体的免疫应答。3.3.佐剂的应用佐剂的应用增强特异性免疫应答:预防接种、抗血清制备;增强特异性免疫应答:预防接种、抗血清制备;增强特异性免疫应答:预防接种、抗血清制备;增强特异性免疫应答:预防接种、抗血清制备;非特异性免疫增强:辅助抗肿瘤、抗感染。非特异性免疫增强:辅助抗肿瘤、抗感染。非特异性免疫增强:辅助抗肿瘤、抗感染。非特异性免疫增强:辅助抗肿瘤、抗感染。4.4.常用免疫佐剂常用免疫佐剂弗氏佐剂,卡介苗等。弗氏佐剂,卡介苗等。(二)佐剂29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三)丝裂原(三)丝裂原(mitogen)一类能在体外非特异性、多克隆激活淋巴细胞的物质一类能在体外非特异性、多克隆激活淋巴细胞的物质TL丝裂原丝裂原-ConA,PHABL丝裂原丝裂原-SPA丝裂原受体丝裂原受体丝裂原丝裂原(三)丝裂原(mitogen)丝裂原受体丝裂原30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T T T T细胞细胞细胞细胞B B B B细胞细胞细胞细胞ConA(ConA(ConA(ConA(刀豆蛋白刀豆蛋白刀豆蛋白刀豆蛋白A)A)A)A)+-PHA(PHA(PHA(PHA(植物血凝素植物血凝素植物血凝素植物血凝素)+-SPA(SPA(SPA(SPA(葡萄球菌蛋白葡萄球菌蛋白葡萄球菌蛋白葡萄球菌蛋白A)A)A)A)-+丝裂原现被广泛应用于体外免疫功能的检测丝裂原现被广泛应用于体外免疫功能的检测丝裂原现被广泛应用于体外免疫功能的检测丝裂原现被广泛应用于体外免疫功能的检测 T细胞B细胞ConA(刀豆蛋白A)+-PHA(植物血凝素)3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