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护士的职业防护培训 培训ppt课件

上传人:hknru****knru 文档编号:241409519 上传时间:2024-06-24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132.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护士的职业防护培训 培训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医学护士的职业防护培训 培训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医学护士的职业防护培训 培训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护护士的士的职业职业防防护护护士的职业防护1 护理工作环境是治疗与护理患者的场所,在为患者提供各项检查、治疗和护理的过程中,护士可能会受到各种各样职业性有害因素的伤害。因此,护士应具备对各种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认识、处理及防范的基本知识和能力,以减少职业伤害,保护自身安全,维护自身健康。2职业防护的相关概念及意义1.职业暴露(occupational exposure)是指从业人员由于职业关系而暴露在有害因素中,从而有可能损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一种状态。护理职业暴露(nursing occupational exposure)是指护士在从事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或病原微生物,以及受到心理社会等因素的影响而损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职业暴露。职业防护的相关概念及意义3职业损伤的有害因素(一)生物性因素物理性因素化学性因素心理-社会因素职业损伤的有害因素(一)生物性因素4(一)生物性因素生物因素主要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规范的诊断、治疗,护理及检验等工作过程中,意外沾染,吸入或食入的病原微生物或含有病原微生物的污染物。生物性因素是影响护理职业安全最常见的职业性有害因素。护理工作环境中主要的生物性因素为细菌和病毒。(一)生物性因素生物因素主要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规范的诊断5(一)生物性因素1.细菌 护理工作环境中常见的致病菌有: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及大肠杆菌等,广泛存在于患者的各种分泌物、排泄物及用过的衣物和器具中,通过呼吸道、消化道、血液及皮肤等途径感染护士。2.病毒 护理工作环境中常见的病毒有肝炎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及冠状病毒等,其传播途径以呼吸道和血液传播较为常见。护士因职业性损伤感染的疾病中,最常见、最危险的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及艾滋病均由病毒引起。(一)生物性因素1.细菌 护理工作环境中常见的致病菌有:6化学性因素化学性因素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规范的诊断、治疗、护理及检验等工作过程中,通过多种途径接触到的化学物质。在日常工作中,护土长期接触多种消毒剂、抗肿瘤化疗药物、麻醉废气及汞等,可造成身体不同程度的损伤。化学性因素化学性因素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规范的诊断、治疗、护理7化学性因素1.常用消毒剂如甲醛、过氧乙酸、戊二醛及含氯消毒剂等,可刺激皮肤、眼及呼吸道,引起皮肤过敏、流泪、恶心、呕吐及气喘等症状。经常接触还会引起结膜灼伤、上呼吸道炎症、喉头水肿和痉挛、化学性气管炎或肺炎等。长期接触可以造成肝脏损害和肺纤维化,甚至还会损害中枢神经系统,表现为头痛及记忆力减退。化学性因素1.常用消毒剂如甲醛、过氧乙酸、戊二醛及含氯消毒剂8化学性因素2.常用化疗药物如环磷酰胺、氮芥、阿霉素、丝裂霉素、氟尿嘧啶、铂类药物及紫杉醇等。长期接触的化疗药物,在防护不当的情况下可通过皮肤接触、吸入或食入等途径给护土带来一些潜在危害。长期小剂量接触可因蓄积作用而产生远期影响,不但引起白细胞下降和自然流产率增高,而且还有致癌、致畸、致突变及脏器损伤等危险。化学性因素2.常用化疗药物如环磷酰胺、氮芥、阿霉素、丝裂霉素9化学性因素.3.麻醉废气 短时吸入麻醉废气可引起护士头痛、注意力不集中、应变能力差及烦躁等症状;长时间吸入麻醉废气,在体内蓄积后,可以产生慢性氟化物中毒、遗传性影响(包括致突变、致畸、致癌)及对生育功能的影响等。4.其他 体温计、血压计、水温计等是常用的护理操作用品,其中的汞是医院常见而又极易被忽视的有毒因素。漏出的汞如果处理不当,可对人体产生神经毒性和肾毒性作用。化学性因素.3.麻醉废气 短时吸入麻醉废气可引起护士头痛、10三)物理性因素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常见的物理性因素有锐器伤、负重伤、放射性损伤及温度性损伤。三)物理性因素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常见的物理性因素有锐器伤、11物理性因素1.锐器伤 锐器伤是最常见的职业性有害因素之一,而感染的针刺伤是导致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最主要因素,其中最常见、危害性最大的是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和艾滋病。同时,针刺伤也可对护士造成极大的心理伤害,产生焦虑和恐惧,甚至影响护理职业生涯。2.负重伤 在日常工作中,护士的体力劳动较多、劳动强度较大,特别是在给患者翻身、搬运患者的过程中,当用力不当或弯腰姿势不正确时,容易造成腰部肌肉扭伤,引发腰椎间盘脱出。长时间站立和走动还可引起下肢静脉曲张等。物理性因素12 3.放射性损伤在日常工作中,护士常接触到紫外线、激光等放射性物质,如果防护不当,可导致不同程度的皮肤、眼睛受损等不良反应。在为患者进行放射性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如果护士自我防护不当,会造成机体免疫功能障碍,严重者可导致血液系统功能障碍或致癌。4.温度性损伤常见的温度性损伤有热水瓶、热水袋等所致的烫伤;易燃易爆物品如氧气、乙醇等所致的烧伤;各种电器的使用,如红外线烤灯,频谱仪及高频电刀等所致的灼伤等。3.放射性损伤在日常工作中,护士常接触到紫外线、激光等放射13三、护理职业防护的管理(一)完善组织管理二)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提高整体防护能力(三)加强职业安全教育,强化职业防护意识1.职业安全知识的培训与考核2.增强护士职业防护意识(四)改进护理防护设备三、护理职业防护的管理(一)完善组织管理14三、护理职业防护的管理1防护设备及用品常用的防护设备、设施,如生物安全柜、层流手术室(安装麻醉废气排放管道)及感应式洗手设施:在隔离病房使用的密闭较好的鸭嘴式口罩、围裙、一次性手术衣、无菌手套、手术鞋及手术帽;安全注射装置和符合国际标准的一次性锐器回收盒等;一般用品,如手套、面罩、护目镜、防护罩及脚套等。三、护理职业防护的管理1防护设备及用品常用的防护设备、设152.建立静脉药物配制中心 根据药物特性,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操作环境,并配备经过严格培训的药剂师和护士。严格按照操作程序配制全静脉营养液、化疗药物及抗生素等药物,以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合理性,减少药物对护士的仿害。2.建立静脉药物配制中心 根据药物特性,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16五)强化和推进标准预防可采用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提出的标准预防(standard precaution)进行护理职业防护,即视所有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及排泄物等都具有潜在的传染性,接触时均应采取防护措施,以防止血源性传播疾病和非血源性传播疾病的传播。五)强化和推进标准预防17 标准预防有3个基本内容1.隔离对象 视所有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被污染的物品等都具有传染性。2.防护 坚持对患者和医务人员共同负责的原则,强调双向防护,防止疾病双向传播。3.隔离措施 根据疾病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及微粒隔离等),其重点是洗手和洗手的时机。标准预防有3个基本内容18 标准预防技术包括洗手、戴手套、穿隔离衣、戴护目镜和面罩等,通过采取综合性防护措施,减少受感染的机会。护士必须正确掌握各级防护标准、防护措施及各种防护物品的使用方法,以防止防护不足或防护过度。重视护士的个人保健:定期进行健康查体和免疫接种。标准预防技术包括洗手、戴手套、穿隔离衣、戴护目镜和面罩等,19 四、常见护理职业损伤及预防措施(-)生物性损伤:与针刺伤有关的操作;接触血液与体液的操作2.预防措施(1)洗手:护士在接触患者前后,特别是接触血液、排泄物、分泌物及污染物品前后,无论是否戴手套都要洗手。四、常见护理职业损伤及预防措施20(2)避免直接接触血液或体液:护士应常规实施职业性防护,防止皮肤、黏膜与患者的血液、体液接触。常用的防护措施包括手套、口罩、护目镜及隔离衣等。(2)避免直接接触血液或体液:护士应常规实施职业性防护,防21(3)安全处理锐利器具:大多数锐器伤是可以预防的。(4)医疗废物及排泄物的处理:对使用过的一次性医疗用品和其他固体废弃物,均应放入双层防水污物袋内,密封并贴上特殊标记,送到指定地点,并由专人焚烧处理。排泄物和分泌物等污物倒入专用密闭容器内,经过消毒后排入污水池或下水道内。(3)安全处理锐利器具:大多数锐器伤是可以预防的。22(二)锐器伤锐器伤是常见的一种职业损伤。污染锐器的伤害是导致护士发生血源性传播疾病最主要的职业性因素。锐器伤是一种由医疗锐器,如注射器针头、缝针、各种穿刺针、手术刀、剪刀、碎玻璃及安瓿等造成的意外伤害。(二)锐器伤23 2.锐器伤的预防措施锐器伤防护的关键是建立锐器伤防护制度,加强安全教育,提高自我防护意识,使用安全工具,规范操作行为,做好预防接种,完善防护措施等(1)建立锐器伤防护制度,提高自我防护意识1)强化与完善制度建设:严格执行护理操作常规和消毒隔离制度,执行普及性防护措施,规范操作行为,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2.锐器伤的预防措施锐器伤防护的关键是建立锐器伤防护制度,24 2)戴手套与洗手:有可能接触患者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手部皮肤如有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患者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3)规范操作:在进行侵袭性诊疗和护理操作过程中,光线要充足;传递器械时要娴熟规范,可以使用小托盘传递锐器(避免直接传递锐器);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及刀片等锐器损伤。4)正确处理使用后的锐器:使用后的锐器应直接放入耐刺、无渗漏的锐器盒内,以防被刺伤。2)戴手套与洗手:有可能接触患者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25预防措施(2)规范锐器使用时的防护:抽吸药液时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抽吸后立即用单手套上针帽;静脉用药时最好采用三通给药;使用安瓿制剂时,先用砂轮划痕后再掰安瓶,掰安瓿时应垫以棉球或纱布;制订完善的手术器械(刀、剪、针等)摆放及传递的规定,规范器械护士的基本操作;手术前充分了解患者情况,并重点做好其围术期和手术期的安全防护工作。预防措施(2)规范锐器使用时的防护:26预防措施(3)纠正易引起锐器伤的危险行为:禁止用双手分离污染的针头和注射器;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禁止用手折弯或弄直针头;禁止双手回套针帽;禁止用手直接传递锐器;禁止直接接触医疗废物预防措施(3)纠正易引起锐器伤的危险行为:27预防措施(4)严格管理医疗废物:应使用符合国际标准的锐器回收器处理使用后的锐器,病区内应配备足够的锐器回收器。封存好的锐器回收器要有清晰的标志,以便于监督执行。严格执行医疗废物分类标准,锐器不应与其他医疗废物混放。预防措施(4)严格管理医疗废物:应使用符合国际标准的锐器回收28预防措施5)加强护士的健康管理:护士在工作中发生锐器伤后,应立即做好局部处理,并根据情况决定是否进行再处理。建立护土健康档案,定期为护土进行体检,并接种相应的疫苗建立损伤后登记上报制度建立锐器伤处理流程:建立受伤护士的监控体系,追踪伤者的健康状况;积极关心受伤护士的心理变化,做好心理疏导,及时有效地采取预防补救措施。预防措施5)加强护士的健康管理:护士在工作中发生锐器伤后,应29预防措施(6)与患者沟通配合:在护理过程中,应体谅和宽容不合作的患者,尽最大可能与其沟通,以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从而达到治疗与护理的目的。必要时请他人协助,尽量减少锐器伤。(7)适当调整护士工作强度和心理压力;(8)使用具有安全装置的护理器材:尽量选用安全性能好的护理用品。预防措施(6)与患者沟通配合:在护理过程中,应体谅和宽容不合30锐器伤的应急处理流程(1)受伤护士要保持镇静,戴手套者按规范迅速脱去手套。(2)处理伤口。立即用手从伤口的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出伤口的血液,但禁止在伤口局部挤压或按压,以免产生虹吸现象,将污染血液吸入血管,增加感染机会。用肥皂水清洗伤口,并在流动水下反复冲洗。采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皮肤或暴露的黏膜处。用75%乙醇或0.5%聚维酮碘(碘伏)消毒伤口,并包扎。锐器伤的应急处理流程(1)受伤护士要保持镇静,戴手套者按规31锐器伤的应急处理流程(3)及时填写锐器伤登记表,并尽早报告部门负责人、预防保健科及医院感染管理科。(4)评估锐器伤。根据患者血液中含有病原微生物(如病毒、细菌)的多少和伤口的深度、范围及暴露时间进行评估,并做相应处理。(5)血清学检测与处理。锐器伤的应急处理流程(3)及时填写锐器伤登记表,并尽早报告32(四)负重伤负重伤是指护土由于职业关系经常需要搬动重物,当身体负重过大或用力不合理时,所导致的肌肉、骨骼或关节的损伤。(四)负重伤负重伤是指护土由于职业关系经常需要搬动重物,当33负重伤的预防措施(1)加强锻炼,提高身体素质(2)保持正确的工作姿势(3)经常变换工作姿势(4)使用劳动保护用品(5)促进下肢血液循环(6)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7)科学合理饮食负重伤的预防措施(1)加强锻炼,提高身体素质34 谢谢!谢谢!3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