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应用说明-孙自镛课件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241355407 上传时间:2024-06-20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2.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生物应用说明-孙自镛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微生物应用说明-孙自镛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微生物应用说明-孙自镛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CNAS-CL42: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在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在临床微生物学检验领域的应用说明临床微生物学检验领域的应用说明CNAS/CL02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20071 范围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4 管理要求5 技术要求附录A 与GB/T19001-2000和15481-2000的对照附录B 实验室信息系统保护的建议附录C 实验室医学伦理学CNAS/CL02 认可准则内容4.管理要求4.1 组织和管理4.2 质量管理体系质量手册、程序文件、SOP、记录4.3 文件控制4.4 合同的评审4.5 委托实验室的检验4.6 外部服务和供应保证质量供应、可追溯4.7 咨询服务CNAS/CL02 认可准则内容4.8 投诉的解决4.9 不符合项的识别和控制4.10 纠正措施4.11 预防措施4.12 持续改进4.13 质量和技术记录便于追溯、持续改进4.14 内部审核4.15 管理评审CNAS/CL02 认可准则内容5.技术要求5.1 人员5.2 设施和环境条件5.3 实验室设备5.4 检验前程序5.5 检验程序5.6 检验程序的质量保证 5.7 检验后程序5.8 结果报告CNAS-CL应用说明nCNAS-CL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在临床血液学检验领域的应用说明nCNAS-CL42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在临床微生物学检验领域的应用说明nCNAS-CL 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在体液学检验领域的应用说明nCNAS-CL 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在临床生物化学检验领域的应用说明nCNAS-CL 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在临床免疫学检验领域的应用说明nCNAS-CL 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在输血医学领域的应用说明nCNAS-CL 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在病理学检验领域的应用说明nCNAS-CL 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在基因扩增检验领域的应用指南nCNAS-CL 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在实验室信息系统的应用说明关于CNAS-CL42 n特点n 质量保证基本要求,降低CNAS认可风险n 注重过程控制结果的不可评估性n 加强实用性、可操作性n 技术要求尽可能明确n 附录A-申请认可项目要求n参考资料n CAP-MICROBIOLOGY CHECKLISTn 国内外行业标准、指南范围范围n规定了CNAS对医学实验室微生物学检验领域的认可要求n微生物专业中涉及到的病毒血清学检验、基因扩增检验、寄生虫检查等应符合相关专业领域应用说明的要求4 管理要求管理要求4.1 4.1 组织和管理组织和管理4.1.14.1.1实验室为独立法人单位的,应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实验室为独立法人单位的,应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为非独立法人单位的,所属医疗机构执业证书的诊疗项目为非独立法人单位的,所属医疗机构执业证书的诊疗项目中应有医学实验室,自获准执业之日起,开展医学检验工中应有医学实验室,自获准执业之日起,开展医学检验工作至少作至少2 2年。年。4.1.5 h)4.1.5 h)应至少有应至少有1 1名具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从事医名具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从事医学检验工作至少学检验工作至少5 5年以上的人员负责技术管理工作。年以上的人员负责技术管理工作。4.2 4.2 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4.3 4.3 文件控制文件控制4.4 4.4 合同的评审合同的评审4.5 4.5 委托实验室的检验委托实验室的检验4 管理要求管理要求4.6 外部服务和供应外部服务和供应4.6.2 试剂质量验证应符合如下要求:试剂质量验证应符合如下要求:新批号及每一货次的试剂使用前,应通过直接分析参考物质、新旧批号平行新批号及每一货次的试剂使用前,应通过直接分析参考物质、新旧批号平行实验或常规质控等方法进行验证,并记录;实验或常规质控等方法进行验证,并记录;新批号及每一货次的试剂、纸片,如吲哚试剂,杆菌肽,奥普托辛,新批号及每一货次的试剂、纸片,如吲哚试剂,杆菌肽,奥普托辛,X、V、XV 因子纸片等应使用阴阳性质控进行验证;因子纸片等应使用阴阳性质控进行验证;新批号及每一货次的药敏试验纸片使用前应以标准菌株进行验证;新批号及每一货次的药敏试验纸片使用前应以标准菌株进行验证;新批号及每一货次的染色剂(革兰染色新批号及每一货次的染色剂(革兰染色,特殊染色,荧光染色),应用已知特殊染色,荧光染色),应用已知阳性和阴性(适用时)的质控菌株进行验证;阳性和阴性(适用时)的质控菌株进行验证;直接抗原检测试剂(无论是否含内质控),新批号及每一货次应用阴性和阳直接抗原检测试剂(无论是否含内质控),新批号及每一货次应用阴性和阳性外质控进行验证性外质控进行验证;培养基外观宜良好(平滑、水分适宜、无污染、适当的颜色和厚度,试管培培养基外观宜良好(平滑、水分适宜、无污染、适当的颜色和厚度,试管培养基湿度适宜),新批号及每一货次的商品或自配培养基应检测相应的养基湿度适宜),新批号及每一货次的商品或自配培养基应检测相应的性能,包括无菌试验、生长试验或与旧批号平行试验、生长抑制试验性能,包括无菌试验、生长试验或与旧批号平行试验、生长抑制试验(适用时)、生化反应(适用时)等,应以质控菌株验证。(适用时)、生化反应(适用时)等,应以质控菌株验证。一次性定量接种环每批次应抽样验证。一次性定量接种环每批次应抽样验证。MH厚度厚度表面光滑表面光滑/湿润湿润血平皿颜色血平皿颜色厚度厚度培养基外观质量培养基外观质量CO2培养环境培养环境4 管理要求管理要求4.7 咨询服务咨询服务4.8 投诉的处理投诉的处理4.9 不符合的识别和控制不符合的识别和控制4.10 纠正措施纠正措施4.11 预防措施预防措施4.12 持续改进持续改进4.13 质量和技术记录质量和技术记录4.13.1 各种培养基(试剂)的制备过程需有记录。内容至少各种培养基(试剂)的制备过程需有记录。内容至少应包括:培养基名称和类型;配制日期和配制人员;培应包括:培养基名称和类型;配制日期和配制人员;培养基养基/溶液的类型、体积;分装的体积;成分、每个成分溶液的类型、体积;分装的体积;成分、每个成分物质的含量、制造商、批号;物质的含量、制造商、批号;pH(最初和最终)值;无(最初和最终)值;无菌措施,包括实施的方式、时间和温度。菌措施,包括实施的方式、时间和温度。4.14 内部审核内部审核4.15 管理评审管理评审5 技术要求技术要求5.1 人员人员5.1.1 有颜色视觉障碍的人员不应从事涉及辨色的微生物学检验。有颜色视觉障碍的人员不应从事涉及辨色的微生物学检验。5.1.4 实验室负责人至少应具有以下资格:中级技术职称,医学、实验室负责人至少应具有以下资格:中级技术职称,医学、医学检验专业背景,或相关专业背景经过医学检验培训,医学检验专业背景,或相关专业背景经过医学检验培训,3年临床微生物工作经验。年临床微生物工作经验。授权签字人应至少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从事申请认授权签字人应至少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从事申请认可授权签字领域专业技术工作至少可授权签字领域专业技术工作至少3年。年。5.1.6 应每年对各级工作人员制定培训计划并进行微生物专业培应每年对各级工作人员制定培训计划并进行微生物专业培训、质量保证训、质量保证/质量管理培训、客户服务培训、安全培训、继质量管理培训、客户服务培训、安全培训、继续教育培训。续教育培训。5.1.11应制定员工能力评审的内容和方法,每年评审员工的工应制定员工能力评审的内容和方法,每年评审员工的工作能力;对新进员工在最初作能力;对新进员工在最初2个月内应至少进行个月内应至少进行2次能力评审次能力评审(间隔为(间隔为30天),保存评审记录。当职责变更或离岗天),保存评审记录。当职责变更或离岗6个月个月以上,或政策、程序、技术有变更,应再培训、再评审。没以上,或政策、程序、技术有变更,应再培训、再评审。没有通过评审人员需经再培训和再评审,合格后才可继续上岗有通过评审人员需经再培训和再评审,合格后才可继续上岗并记录。并记录。5.1.13应提供工作人员对患者隐私及结果保密的声明及签字应提供工作人员对患者隐私及结果保密的声明及签字 人员人员-能力评估方法能力评估方法CLIA88n直接观察常规试验操作过程直接观察常规试验操作过程n检查实验记录及结果报告检查实验记录及结果报告n检查实验过程结果、检查实验过程结果、QC记录、记录、PT结果、预结果、预防性保养记录防性保养记录n直接观察仪器保养和功能检测操作过程直接观察仪器保养和功能检测操作过程n通过检测重复标本、盲样或室间通过检测重复标本、盲样或室间PT标本评标本评估实验能力估实验能力n评估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估解决问题的能力SE Sharp,BL Elder,CMR 2004,17(3):681人员人员-能力水平能力水平1.少有或没有经验2.有一些经验(还需要实践或帮助)3.胜任,能独立操作4.胜任,能独立操作,并能对其他人进行能力评估SE Sharp,BL Elder,CMR 2004,17(3):681人员人员-能力评估内容能力评估内容n平皿及肉汤革兰染色n酶试验n化学试验n葡萄球菌乳胶凝集试验及链球菌鉴定n动力n鉴定过程n敏感性试验过程n计算机录入及结果报告n急诊报告、电话、记录n所有实验记录n特殊年龄-16岁以下不报告FQn能按规程完成鉴定、报告、药敏试验n读平板n解决问题能力SE SharpSE Sharp,BL ElderBL Elder,CMR 2004CMR 2004,1717(33):):6816815 技术要求技术要求5.2 设施和环境条件设施和环境条件5.2.1 足够的办公、文字处理、培养基制备、实验工作空间。宜有适当的水足够的办公、文字处理、培养基制备、实验工作空间。宜有适当的水池、排水管道、电源插座、通风设施,通讯设备池、排水管道、电源插座、通风设施,通讯设备5.2.2应定期根据工作流程及性质实施安全风险评估,根据生物安全理论和应定期根据工作流程及性质实施安全风险评估,根据生物安全理论和技术的新进展制定、修订相应的生物安全操作和防护规程并进行培训,技术的新进展制定、修订相应的生物安全操作和防护规程并进行培训,以减小职业暴露的危险。当工作流程及性质发生变动时,应及时实施以减小职业暴露的危险。当工作流程及性质发生变动时,应及时实施再评估。至少应规定如下安全要求:不同控制区域的防护措施及合适再评估。至少应规定如下安全要求:不同控制区域的防护措施及合适的警告;已知或有潜在经空气、气溶胶传播危险的标本或病原体在生的警告;已知或有潜在经空气、气溶胶传播危险的标本或病原体在生物安全柜内操作;标本安全运送及处理,如工作人员接种疫苗,戴手物安全柜内操作;标本安全运送及处理,如工作人员接种疫苗,戴手套和进行呼吸道防护(适用时),确保容器密封性,嗅平板时的潜在套和进行呼吸道防护(适用时),确保容器密封性,嗅平板时的潜在危害及其防护等;渗漏标本的处理措施;工作环境及设备的消毒措施危害及其防护等;渗漏标本的处理措施;工作环境及设备的消毒措施 5.2.4 照明宜充足,避免阳光直射及反射,如果可能,可在不同区域设置照照明宜充足,避免阳光直射及反射,如果可能,可在不同区域设置照明控制,以满足不同实验的需要。应有可靠的电力供应和应急照明明控制,以满足不同实验的需要。应有可靠的电力供应和应急照明5.2.10 应制定生物安全事故和危险品、危险设施等意外事故的预防措施和应制定生物安全事故和危险品、危险设施等意外事故的预防措施和应急预案,并对全体人员进行培训应急预案,并对全体人员进行培训 设施和环境应与风险评估、实验室服务相适应生物因子的风险评估n识别已知感染、潜在感染因子或物质的危害特性识别已知感染、潜在感染因子或物质的危害特性n识别可能导致人员暴露于以上感染的活动识别可能导致人员暴露于以上感染的活动n识别暴露后导致实验室相关感染的可能性和可能发生识别暴露后导致实验室相关感染的可能性和可能发生的感染的感染n风险评估识别的信息用于制定指南,以指导工作人员风险评估识别的信息用于制定指南,以指导工作人员选择适当的生物安全水平和微生物活动、安全设备、选择适当的生物安全水平和微生物活动、安全设备、安全防护,避免安全防护,避免LAIs的发生的发生n风险评估应根据工作内容、科学发展及时修订。风险评估应根据工作内容、科学发展及时修订。风险评估步骤n第一步:识别风险因子并进行初步风险评估n第二步:识别实验操作风险(主要包括:风险因子浓度、悬液量、产生气溶胶和飞沫的仪器及其操作、锐器的使用)n第三步:确定生物安全水平,根据风险评估选择适当的防护n第四步:评估工作人员的安全操作技能和安全设备的状态n第五步:定期进行风险评估评审相关文件、资料n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24号),2004.11.12.发布并实施n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标准和警示标识规定,环发2003188号n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36号,2003.10.15.起实施n2006年1月11日卫生部发布“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nGB19489: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nWHO: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第二章第七条根据病原微生物的传染性、感染后对个体或者群体的危害程度,将病原微生物分为四类:第一类:引起人类或者动物非常严重疾病;我国尚未发现或者已经宣布消灭 第二类:引起人类或者动物严重疾病,比较容易直接或间接在人与人、动物与人、动物与动物间传播第三类: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一般情况下对人、动物或者环境不构成严重危害,传播风险有限,LAI后很少引起严重疾病,具备有效治疗和预防措施第四类:通常情况下不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第一类、第二类病原微生物统称为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 WHO与NIH:病原微生物分类1WHO与NIH:病原微生物分类2二级生物安全水平实验室5 技术要求技术要求5.3 实验室设备实验室设备-15.3.1 设备配置应与实验室服设备配置应与实验室服务相适应,生物安全柜的务相适应,生物安全柜的类型和安装应满足工作要类型和安装应满足工作要求;孵育箱的数量和种类求;孵育箱的数量和种类应满足诊断需要(如特殊应满足诊断需要(如特殊温度范围和气体要求);温度范围和气体要求);应贮存与诊断相配套的质应贮存与诊断相配套的质控物,以便在染色、试剂、控物,以便在染色、试剂、试验、鉴定系统和敏感性试验、鉴定系统和敏感性试验中使用;无菌体液的试验中使用;无菌体液的显微镜检查应配备细胞离显微镜检查应配备细胞离心机。心机。5.3 实验室设备实验室设备-25.3.2 设备校准、维护及性能等应符合如下要求:设备校准、维护及性能等应符合如下要求:自动化鉴定仪、血培养仪的校准应满足制造商建议;自动化鉴定仪、血培养仪的校准应满足制造商建议;每每6个月检定或校准的设备至少应包括浊度仪;个月检定或校准的设备至少应包括浊度仪;每每12个月进行检定或校准的设备至少应包括:生物安全柜个月进行检定或校准的设备至少应包括:生物安全柜(高效过滤器、气流、负压等参数);(高效过滤器、气流、负压等参数);CO2浓度检测仪;浓度检测仪;细胞离心机;压力灭菌器;卡尺;培养箱;温度计;移液细胞离心机;压力灭菌器;卡尺;培养箱;温度计;移液器、微量滴定管或自动分配器。器、微量滴定管或自动分配器。应保存仪器功能监测记录的设备至少应包括:温度依赖设施应保存仪器功能监测记录的设备至少应包括:温度依赖设施(冰箱、孵育箱、水浴箱、加热块等每日记录温度);(冰箱、孵育箱、水浴箱、加热块等每日记录温度);CO2培养箱(每日记录培养箱(每日记录CO2浓度);超净工作台(定期做浓度);超净工作台(定期做无菌试验);压力灭菌器(至少每个灭菌包外贴化学指示无菌试验);压力灭菌器(至少每个灭菌包外贴化学指示胶带、内置化学指示卡;定期进行生物监测);胶带、内置化学指示卡;定期进行生物监测);应制定预防性维护计划并记录的设备至少应包括:生物安全应制定预防性维护计划并记录的设备至少应包括:生物安全柜;柜;CO2培养箱;自动化鉴定仪;血培养仪;压力灭菌器;培养箱;自动化鉴定仪;血培养仪;压力灭菌器;超净工作台;显微镜;离心机。超净工作台;显微镜;离心机。5.3 实验室设备实验室设备-35.3.4所有试剂应标注或能追溯的信息包括:名称、浓度或滴所有试剂应标注或能追溯的信息包括:名称、浓度或滴度,存放条件,失效期。若试剂启封,改变了有效期和储度,存放条件,失效期。若试剂启封,改变了有效期和储存条件,应记录新的有效期。试剂的储存条件应遵循生产存条件,应记录新的有效期。试剂的储存条件应遵循生产商的建议,并在标明的有效期内使用。商的建议,并在标明的有效期内使用。培养基标签应包含生产日期(批号)、保质期(或失效期)培养基标签应包含生产日期(批号)、保质期(或失效期),适用时包括配方、质量控制、贮存条件等信息。,适用时包括配方、质量控制、贮存条件等信息。药敏用标准菌株种类和数量应满足实验室工作要求,并保药敏用标准菌株种类和数量应满足实验室工作要求,并保存其来源、传代等记录,并有证据表明标准菌株性能满足存其来源、传代等记录,并有证据表明标准菌株性能满足要求。要求。5.3.7如果设备故障影响了方法学性能,在设备修复、校准后,如果设备故障影响了方法学性能,在设备修复、校准后,实验室应对设备性能进行验证,例如检测质控菌株或已知实验室应对设备性能进行验证,例如检测质控菌株或已知结果的标本结果的标本5 技术要求技术要求5.4 检验前程序检验前程序5.4.1 检验申请单应包括标本来源和临床诊断,必要时说明感染类型和检验申请单应包括标本来源和临床诊断,必要时说明感染类型和/或目标微生物,宜提供抗菌药物使用信息。或目标微生物,宜提供抗菌药物使用信息。5.4.3 除通用要求外,微生物标本的采集及运送指南,还应包括以下内容:除通用要求外,微生物标本的采集及运送指南,还应包括以下内容:不同部位标本的采集方法。如:明确说明并执行血培养标本采集的消毒不同部位标本的采集方法。如:明确说明并执行血培养标本采集的消毒技术、合适的标本量。诊断成人不明原因发热、血流细菌感染时宜在技术、合适的标本量。诊断成人不明原因发热、血流细菌感染时宜在不同部位抽血不同部位抽血2套,每套套,每套2瓶(需氧、厌氧各一瓶);瓶(需氧、厌氧各一瓶);合格的标本类型、送检次数、标本量。如:痰标本直接显微镜检查找结合格的标本类型、送检次数、标本量。如:痰标本直接显微镜检查找结核杆菌或结核杆菌培养,应送检三份痰标本。最好至少连续核杆菌或结核杆菌培养,应送检三份痰标本。最好至少连续3日,采日,采集每日清晨第一口痰。集每日清晨第一口痰。明确规定需要尽快运送的标本。明确规定需要尽快运送的标本。合适的运送培养基;合适的运送培养基;延迟运送时,标本的保存方法;延迟运送时,标本的保存方法;安全运送标本的方法(如:密封容器、无标本外漏等);安全运送标本的方法(如:密封容器、无标本外漏等);标本标识。标本标识。5.4.8 应制定标本接收标准,如无肉眼可见的渗漏、合适的标本类型/量、正确的保存、预防拭子干燥、适当的运送培养基等。宜评估标本的合格性并反馈。不合格的标本(如:痰标本等)宜尽快通知医生、护士或患者(门诊),以便重新采集标本采集与运送皮肤消毒n皮肤消毒,防止污染 含碘制剂需要足够消毒时间(碘酊、洗必太30s,碘伏1.52m)、次氯化物、葡萄糖洗必太优于聚维酮碘n标本采集:无菌操作静脉采集尽可能不经留置导管采集,避免污染,否则别处再采;轻颠倒混匀防凝固;污染率应小于3%n标本运送:立即;接种后瓶(温度、时间)?血培养标本采集时间、血量血培养标本采集时间、血量n采集时间-使用抗菌药物前;尽可能在寒战、高热前或寒战、高热时立即采集。n 细菌进入血流约1小时出现寒战、高热n 发热被抑制后,随时间延迟,检出率下降n采血量-最重要 成人:每次20-30ml,2-3套 n常规血培养包括需氧/厌氧瓶n血量不足-先需氧瓶,剩余血接种厌氧瓶推荐运送培养基推荐运送培养基 多用途运送系统需氧+厌氧 低氧化环境不会伤害标本 中微生物 拭子深入培养基中保护苛养 菌及厌氧菌 以塑料密封,不透水、不漏气,减少污染和维持缺氧环境棉花纤维+竹/木条 出现抑菌区原因:植物分泌的 脂肪酸 树脂 福尔马林血标本采集与运送采集套数P-positive;1-first culture;2-two cultures;3-three cultures;MBCS-manual blood culture system;CMBCS:continuous-monitoring blood culture system胸腔穿刺诊断结核性胸膜炎标本数Blood Culture Contamination Benchmarks(649 institutions;570,108 blood cultures)nContamination Rate*(percentile)n10th50th90thnHospitalized adults5.42.5.9nHospitalized children7.32.3.7nNeonates6.52.10.0n*percent of cultures contaminatedSource:Schifman RB et al:Q-Probes Study 93-08.College Am Path;1993.武汉四家医院、HKWCH血培养CNS构成比,19914516413086575936713731588720042007各医院血培养分离总菌株数分别为各医院血培养分离总菌株数分别为A:263、317、451、439;B:135、164、214、208;C:25、40、65、58;D:23、66、64、785 技术要求技术要求5.5 检验程序:检验程序:5.5.1 细菌培养和鉴定程序应满足如下要求:细菌培养和鉴定程序应满足如下要求:所选择的涂片、染色技术、培养基应能从标本中分离、识别所选择的涂片、染色技术、培养基应能从标本中分离、识别相应的病原菌;鉴定方法应符合要求(如:通过血清学、相应的病原菌;鉴定方法应符合要求(如:通过血清学、革兰染色、菌落形态、生长条件、代谢反应、生化和酶活革兰染色、菌落形态、生长条件、代谢反应、生化和酶活性、抗菌药物耐药性谱等特性鉴定);应有处理组织标本性、抗菌药物耐药性谱等特性鉴定);应有处理组织标本的能力。的能力。应明确伤口标本培养程序,深部伤口感染应至少包括标本采应明确伤口标本培养程序,深部伤口感染应至少包括标本采集、需氧菌及厌氧菌的培养及鉴定。如果不具备厌氧培养集、需氧菌及厌氧菌的培养及鉴定。如果不具备厌氧培养条件,则应有程序表明,标本置合格的运送系统迅速送有条件,则应有程序表明,标本置合格的运送系统迅速送有条件的实验室。应有适当的方法检测苛养菌(如放线菌,条件的实验室。应有适当的方法检测苛养菌(如放线菌,快速生长的分枝杆菌)。快速生长的分枝杆菌)。厌氧菌培养时间与标本类型、诊断有关,在第一次培养评估厌氧菌培养时间与标本类型、诊断有关,在第一次培养评估之前应有足够的培养时间(至少之前应有足够的培养时间(至少48小时)。应有合适的液小时)。应有合适的液体培养基,有合适的鉴定方法(适用时)。体培养基,有合适的鉴定方法(适用时)。5 技术要求技术要求5.5 检验程序:检验程序:5.5.1 细菌培养和鉴定程序应满细菌培养和鉴定程序应满足如下要求足如下要求细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程序应满足如下要求:细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程序应满足如下要求:应制定常规药敏试验方法(纸片扩散法、琼脂稀应制定常规药敏试验方法(纸片扩散法、琼脂稀释法、微量肉汤稀释法、释法、微量肉汤稀释法、E 试验或其他)的操试验或其他)的操作程序(含各类病原体和作程序(含各类病原体和/或标本的检测药物、或标本的检测药物、质控标准、结果解释等);质控标准、结果解释等);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方法包括纸片扩散法、稀释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方法包括纸片扩散法、稀释法(琼脂稀释法、肉汤稀释法)、浓度梯度扩法(琼脂稀释法、肉汤稀释法)、浓度梯度扩散法(散法(E 试验)或自动化仪器检测;实验室应试验)或自动化仪器检测;实验室应提供与服务相适应的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提供与服务相适应的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方法及结果判断至少应遵循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方法及结果判断至少应遵循上一年的标准。上一年的标准。CLSI近年针对葡萄球菌药敏的修订n 99年苯唑西林纸片检测葡萄球菌MRSn 05年头孢西丁纸片法判断MRSn 修订金黄色葡萄球菌判断标准n 2005年CLSI药敏试验执行标准中增加了耐万古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方法n 2006年CLSI修改了万古霉素药敏判断标准n 09年以MIC确定万古霉素敏感性n5 技术要求技术要求5.5 检验程序:检验程序:5.5.1 细菌培养和鉴定程序应满足如下要求细菌培养和鉴定程序应满足如下要求分枝杆菌标本应置密闭的防渗漏容器内;某些标本(如:尿分枝杆菌标本应置密闭的防渗漏容器内;某些标本(如:尿液、脑脊液)抗酸染色应浓缩,所有标本培养前应浓缩。液、脑脊液)抗酸染色应浓缩,所有标本培养前应浓缩。应以密闭试管置密封的离心架内离心。应以密闭试管置密封的离心架内离心。真菌培养宜使用含和不含抗菌药物的两类培养基。如果在室真菌培养宜使用含和不含抗菌药物的两类培养基。如果在室温下培养,应每天监测并记录室温(温下培养,应每天监测并记录室温(22-26)。经空气)。经空气传播有高度感染性的真菌标本、含菌丝体的真菌应在生物传播有高度感染性的真菌标本、含菌丝体的真菌应在生物安全柜内处理。若采用平皿培养,应封盖。安全柜内处理。若采用平皿培养,应封盖。病毒培养时,应详细记录细胞类型、传代数、细胞来源、培病毒培养时,应详细记录细胞类型、传代数、细胞来源、培养基及生长状况;应检测并记录培养基和稀释剂的无菌试养基及生长状况;应检测并记录培养基和稀释剂的无菌试验和验和 pH;应监测细胞病变效应,以优化培养的最佳时间。;应监测细胞病变效应,以优化培养的最佳时间。应比较未经接种或接种无菌物质的单层细胞与接种临床标应比较未经接种或接种无菌物质的单层细胞与接种临床标本的培养物。本的培养物。对我国法定传染病病原微生物的检验程序应满足如下要求:对我国法定传染病病原微生物的检验程序应满足如下要求:检验程序应至少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检验程序应至少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当培养过程中发现人间传染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依据当培养过程中发现人间传染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依据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时,应按相关法规要求进)时,应按相关法规要求进行处理,或送至相应级别的生物安全实验室进行检验。行处理,或送至相应级别的生物安全实验室进行检验。5 技术要求技术要求5.5 检验程序检验程序5.5.2 应按优先顺序依次选择标准菌株、质控菌株或应按优先顺序依次选择标准菌株、质控菌株或其它已知菌株对商业鉴定系统(包括自动、半自其它已知菌株对商业鉴定系统(包括自动、半自动、手工)每种板(条动、手工)每种板(条/卡卡/管)的鉴定管)的鉴定/药敏结果药敏结果符合性进行验证。符合性进行验证。5.5.3 除通用内容外,检验程序还应包括适宜的培养除通用内容外,检验程序还应包括适宜的培养环境和足够的培养时间;初次分离用非选择性培环境和足够的培养时间;初次分离用非选择性培养基的平板直径不应小于养基的平板直径不应小于9cm,应只接种一份标,应只接种一份标本。本。5 技术要求技术要求5.6 检验程序的质量保证检验程序的质量保证5.6.1 内部质量控制程序应包括整个实验操作过程,如实验分析前、中、后内部质量控制程序应包括整个实验操作过程,如实验分析前、中、后(报告)。(报告)。质控应满足如下要求:质控应满足如下要求:使用中的染色剂(革兰染色、特殊染色和荧光染色),至少每周(若频率使用中的染色剂(革兰染色、特殊染色和荧光染色),至少每周(若频率小于每周小于每周1次,则实验当日)用已知阳性和阴性(适用时)的质控菌株次,则实验当日)用已知阳性和阴性(适用时)的质控菌株检测染色程序。检测染色程序。凝固酶、过氧化氢酶、氧化酶、凝固酶、过氧化氢酶、氧化酶、内酰胺酶,实验当日应做阴性和阳性质内酰胺酶,实验当日应做阴性和阳性质控,商业头孢菌素试剂的控,商业头孢菌素试剂的内酰胺酶试验可遵循制造商的建议。诊断性内酰胺酶试验可遵循制造商的建议。诊断性抗血清试剂,实验当日至少应做多价血清阴性和阳性质控。定性试验试抗血清试剂,实验当日至少应做多价血清阴性和阳性质控。定性试验试剂每次检测时应至少包括阳性和阴性质控菌株或样本。不含内质控的直剂每次检测时应至少包括阳性和阴性质控菌株或样本。不含内质控的直接抗原检测试剂,实验当日应检测阳性和阴性质控。接抗原检测试剂,实验当日应检测阳性和阴性质控。实验室采用的药敏试验方法应以标准菌株连续检测实验室采用的药敏试验方法应以标准菌株连续检测2030天,每一组药物天,每一组药物/细菌超出参考范围(抑菌圈直径或细菌超出参考范围(抑菌圈直径或MIC)的频率需小于)的频率需小于1/20或或2/30。此。此后,应每周使用标准菌株对药敏试验进行质控。若检测频率小于每周后,应每周使用标准菌株对药敏试验进行质控。若检测频率小于每周1次,则每个检测日应进行质控。采用自动或半自动仪器检测次,则每个检测日应进行质控。采用自动或半自动仪器检测MIC时,应时,应按照制造商的要求进行质控。应保存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资料,并至少按照制造商的要求进行质控。应保存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资料,并至少每年向临床医师报告。每年向临床医师报告。5 技术要求技术要求5.6 检验程序的质量保证检验程序的质量保证5.6.1 内部质量控制程序应包括整个实验操作过程,如实验内部质量控制程序应包括整个实验操作过程,如实验分析前、中、后(报告)。分析前、中、后(报告)。厌氧菌应以有效的方法检测厌氧培养环境(如以亚甲兰试厌氧菌应以有效的方法检测厌氧培养环境(如以亚甲兰试条、厌氧菌或适当的程序检测厌氧系统的厌氧条件)。条、厌氧菌或适当的程序检测厌氧系统的厌氧条件)。分枝杆菌抗酸染色应在实验当日用适当的阳性和阴性质控分枝杆菌抗酸染色应在实验当日用适当的阳性和阴性质控验证;荧光染色应每次以阴性和阳性对照验证。验证;荧光染色应每次以阴性和阳性对照验证。真菌直接染色(如:抗酸染色,真菌直接染色(如:抗酸染色,PAS,吉姆萨染色,墨汁,吉姆萨染色,墨汁染色)检查患者标本时,应实验当日做阴性和阳性质控染色)检查患者标本时,应实验当日做阴性和阳性质控(某些染色如吉姆萨染色,玻片本身作为阴性质控。(某些染色如吉姆萨染色,玻片本身作为阴性质控。KOH制备的玻片不需要质控)。制备的玻片不需要质控)。病毒连续细胞传代时应定期监测支原体污染(宜监测阴性病毒连续细胞传代时应定期监测支原体污染(宜监测阴性未传代的质控株,而不是培养支原体);应监测用于细胞未传代的质控株,而不是培养支原体);应监测用于细胞生长培养液的动物血清的细胞毒性;应具备相应的细胞株生长培养液的动物血清的细胞毒性;应具备相应的细胞株用于病毒培养。用于病毒培养。5 技术要求技术要求5.6 检验程序的质量保证检验程序的质量保证5.6.4 应按照应按照CNAS-RL02能力验证规则的要求参加相应的能力验证能力验证规则的要求参加相应的能力验证/室间质评。室间质评。应使用相同的检测系统检测质控样本与患者样本;应由从事常规检验应使用相同的检测系统检测质控样本与患者样本;应由从事常规检验工作的人员执行;应有禁止与其他实验室核对工作的人员执行;应有禁止与其他实验室核对PT、EQA结果的规定;结果的规定;应能提供参加应能提供参加PT、EQA活动的结果和证书。应对活动的结果和证书。应对“不满意不满意”和和“不合格不合格”的的PT、EQA结果分析和采取纠正措施,并记录。结果分析和采取纠正措施,并记录。实验室负责人或指定负责人应监控实验室负责人或指定负责人应监控PT/室间质量评价活动的结果,并室间质量评价活动的结果,并在结果报告上签字。在结果报告上签字。5.6.5对没有开展能力验证对没有开展能力验证/室间质评的项目室间质评的项目,应至少每,应至少每6个月进行一次性个月进行一次性能评估,方法包括:与参考实验室或其它实验室分割标本检测;与本能评估,方法包括:与参考实验室或其它实验室分割标本检测;与本实验室建立的方法分割标本检测;分析纯物质、地方数据库或临床证实验室建立的方法分割标本检测;分析纯物质、地方数据库或临床证实资料;或其它适宜的和规定的方法。实验室选择的性能评估方法的实资料;或其它适宜的和规定的方法。实验室选择的性能评估方法的标本的检测内容应与患者标本一致。标本的检测内容应与患者标本一致。5.6.6应制定人员比对的程序,规定由多个人员进行的手工检验项目验证应制定人员比对的程序,规定由多个人员进行的手工检验项目验证的方法和判断标准。应至少每年进行工作人员的能力比对,至少包括的方法和判断标准。应至少每年进行工作人员的能力比对,至少包括显微镜检查、培养结果判读、抑菌圈测量、结果报告。显微镜检查、培养结果判读、抑菌圈测量、结果报告。5 技术要求技术要求5.7 检验后程序检验后程序5.8 结果报告结果报告5.8.3 结果报告应与检验的内容一致,如粪便沙门、志贺菌结果报告应与检验的内容一致,如粪便沙门、志贺菌培养,报告培养,报告“未检出沙门、志贺菌未检出沙门、志贺菌”。血培养阴性结果报告。血培养阴性结果报告应注明培养时间应注明培养时间5.8.7 危急值至少应包括血培养阳性结果、脑脊液显微镜检危急值至少应包括血培养阳性结果、脑脊液显微镜检查及培养阳性结果、国家规定立即上报的法定传染病查及培养阳性结果、国家规定立即上报的法定传染病5.8.9 血液、脑脊液标本的培养鉴定应及时发送分级报告,血液、脑脊液标本的培养鉴定应及时发送分级报告,如标本直接涂片或湿片直接镜检、培养结果的判读等阳性如标本直接涂片或湿片直接镜检、培养结果的判读等阳性发现。其它无菌部位来源标本宜报告直接涂片镜检的阳性发现。其它无菌部位来源标本宜报告直接涂片镜检的阳性结果结果5.8.11 应在收到样品应在收到样品24小时内报告分枝杆菌抗酸或荧光染色小时内报告分枝杆菌抗酸或荧光染色结果结果附录附录A:申请认可项目要求:申请认可项目要求B.1上呼吸道标本培养和鉴定(普通细菌),应与上呼吸道标本培养和鉴定(普通细菌),应与A组链球菌组链球菌(6B070)和流感嗜血杆菌()和流感嗜血杆菌(6BXXX)组合认可。)组合认可。B.2下呼吸道标本培养和鉴定(普通细菌),应与肺炎链球下呼吸道标本培养和鉴定(普通细菌),应与肺炎链球菌(菌(6B075)、流感嗜血杆菌()、流感嗜血杆菌(6BXXX)组合认可。)组合认可。B.3粪便培养和鉴定(普通细菌),应与沙门菌鉴定粪便培养和鉴定(普通细菌),应与沙门菌鉴定(6B085)+血清型分类(血清型分类(6B820);志贺菌鉴定);志贺菌鉴定(6BXXX)+血清型分类(血清型分类(6B825);霍乱弧菌鉴定);霍乱弧菌鉴定(6BXXX)+血清型分类(血清型分类(6B890)组合认可。)组合认可。B.4脑脊液培养和鉴定(普通细菌),应与肺炎链球菌脑脊液培养和鉴定(普通细菌),应与肺炎链球菌(6B075)、脑膜炎奈瑟菌()、脑膜炎奈瑟菌(6B080)和流感嗜血杆菌)和流感嗜血杆菌(6BXXX)组合认可。)组合认可。B.5普通细菌药敏试验自动化仪器检测法应与纸片扩散法和普通细菌药敏试验自动化仪器检测法应与纸片扩散法和/或药敏试验(最低抑菌浓度)(或药敏试验(最低抑菌浓度)(6C205)组合认可;纸片)组合认可;纸片扩散法应与药敏试验(最低抑菌浓度)(扩散法应与药敏试验(最低抑菌浓度)(6C205)组合认)组合认可可2007年武汉四家医院痰标本分离菌 年武汉市四家医院来源于痰标本的非重复分离株,医院做年武汉市四家医院来源于痰标本的非重复分离株,医院做PNSSP 做做PENmic 为为6271,为,为/3(7),为),为/2(4),为),为/0(4)需要检测MIC的细菌/药物n肺炎链球菌 苯唑西林直径19mm,需要明确受试菌对青霉素的敏感性,必须做青霉素的E-试验n革兰阳性球菌 万古霉素不敏感时(中介或耐药),必须测万古霉素的MIC确认受试菌对万古霉素的敏感性(包括替考拉宁、利奈唑胺等)n草绿色链球菌 对青霉素、氨苄西林纸片法药敏结果不可靠,必须测MIC某些情况下,纸片法的分辨率较低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 2007;44:153642投诉的解决投诉的解决认真调查,根本解决问题-操作者?管理者?-管理者!2005年9月-2006年11月,受理投诉35起7起经查排除检验科存在不符合行为28起均得到纠正并采取纠正措施投诉的解决持续改进投诉的解决持续改进-痰痰培养培养儿科医疗主任反应痰培养阳性率太低。不合格标本应退检调查、确认统计近两个月儿科痰培养阳性率为8.7%,低于上一年的21%。标本不合格率65%。当日约70%(8/11)原因分析SOP根据呼吸科医师建议:不合格标本报告“正常口腔菌”,备注白细胞、上皮细胞数。儿科新进护士纠正、纠正措施修改SOP:儿科不合格痰标本退检。培训:细菌室-新SOP;儿科医护人员-微生物标本采集手册;护士-吸痰技术已报告结果评估微生物检验医生评估近期儿科不合格痰标本(报告为正常口腔细菌)结果是否对患者治疗造成影响。临床医生认为对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症状、影像学、细菌学等多方面考虑,痰培养结果未对患者造成不良影响预防措施检验医生定期回顾各类标本培养阳性率跟踪验证核查儿科痰培养检验记录,不合格标本均退检。阳性率回复持续改进:标本质量持续改进:标本质量时间周期时间周期2001.1-2010.122001.1-2010.122011.1-2012.82011.1-2012.8分离菌株总数4599711024流感嗜血杆菌818270肺炎链球菌779308卡他莫拉13585溶血链球菌8752产单核李斯特19类鼻疽伯克霍尔德02布鲁氏菌012马尔尼菲青霉菌38不符合项处理不符合项处理不符合项的处理举例n纠正n纠正措施:核查质量管理体系有无相关规定,若有规定,进行相应培训并记录;若无规定,进行文件修改,最好提供文件修改的申请、审批、发布、培训记录。n预防措施:本科室类似事件的核查、整改(适用时)n跟踪验证:最好提供该事件的正确记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