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修辞格简表课件

上传人:9** 文档编号:241335639 上传时间:2024-06-19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366.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用修辞格简表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常用修辞格简表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常用修辞格简表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诗词的表达技巧古诗词的表达技巧一、抒情手法:一、抒情手法:1、直抒胸臆:直抒胸臆: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表明爱憎态度的抒情方式。“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登幽州台歌以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登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古诗词的表达技巧一、抒情手法:、借景抒情、借景抒情:诗人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情感、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之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绝句二首(其二)绝句二首(其二)杜甫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全诗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诗人借清新美好的春光景色的描写,透露出了思归的感伤,以乐景写哀情。、借景抒情:诗人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情感、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3 3、托物言志:、托物言志: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的色彩。从而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颂和高度自信。3、托物言志: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蝉虞世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萧疏梧桐之上,蝉儿低饮清露,蝉声清脆响亮,回荡树林之间。身居高枝之上,可以傲视群虫,不用借助秋风,传声依然遥远。诗中三四句借蝉声远传的独特感受,道出了蕴涵的真理,也就是自身品格高洁的人,不自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蝉4、用典抒情用典抒情:借用典故来抒发自己的感情,讽刺时事。4、用典抒情:借用典故来抒发自己的感情,讽刺时事。踏莎行 秦观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1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驿寄梅花2,鱼传尺素3,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1.桃源:即桃花源。典出陶渊明桃花源记。词中似虚实并用。2.驿寄梅花:典出荆州记:“吴陆凯与范晔善,自江南寄梅花诣长安与晔,并赠诗曰: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词中少游盖以范晔自比。3.鱼传尺素:语出古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尺素,指书信。古人书写多用素绢,长约一尺,故名。踏莎行5、借古讽今:借古讽今:这是咏史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朝。5、借古讽今:这是咏史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台城刘禹锡 台城六代竞奢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前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全诗以台城这一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题,描写了六朝纵情作乐的荒淫生活,和野草丛生的凄凉景象形成了鲜明对比,把严肃的历史教训化做了触目惊心的具体形象,寄托了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作者借六朝旧事,讽喻六朝统治者,不要走六朝破亡的老路。台城二、描写手法:1 1、渲染:、渲染:本是一种国画技法,一般是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使画面形象的某一方面更为突出。用于艺术创作,就是从正面着意描写。二、描写手法:1、渲染:本是一种国画技法,一般是在需要强调的约客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以“家家雨”“处处蛙”渲染一种气氛,衬托夜的深和夜的静。约客赋得暮雨送李胄 韦应物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以“微雨”“暮钟”“漠漠”“冥冥”“浦树含滋”都是在渲染一种离别时的伤感的气氛。赋得暮雨送李胄2、烘托烘托:本是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用于艺术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烘托包括正衬和反衬两种。“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三四句形象鲜明地烘托出了汪伦对诗人的真挚纯洁的深厚感情。2、烘托:本是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诗中写出了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的景物,既使诗显得富有生机而不枯寂,同时又通过动,更加突出了春涧的寂静。鸟鸣涧王维3、白描:本是国画的一种技法,纯用线条勾画,不用渲染烘托的写法。3、白描:本是国画的一种技法,纯用线条勾画,不用渲染烘托的写田家父耕田上原,子斫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寥寥数语勾勒了父子辛勤劳作、官家修筑粮仓的画面,表现封建统治者残酷剥削、压榨农民的深刻主题。田家4 4、动和静、动和静:艺术创作中离不开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或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或一动一静,相辅相成。前者属于烘托手法。后者如:4、动和静:艺术创作中离不开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或以动衬静,兰溪棹歌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前两句山水的明丽动人和月色的清爽皎洁,是静景;后两句写了鱼抢新水、涌上溪头浅滩的调皮,是动景。全诗动静结合,写出了兰溪山水的美好和蓬勃生机。兰溪棹歌5、虚和实:虚和实:在国画技巧中,虚指图画中笔画稀疏的部分或空白的部分。给人以想象的空间诗歌中的“虚”指直觉看不见、摸不清,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的那种虚象和空灵的境界。在国画中,“实”指图画细致丰富的地方。在诗歌中,“实”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5、虚和实:在国画技巧中,虚指图画中笔画稀疏的部分或空白的部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前两句泛写西湖六月的风光自有特色,是虚写;后两句描写满湖莲叶荷花在朝阳的辉映下,无边无际的碧绿和艳红和谐的搭配着,是实写。全诗虚实相生收到相得益彰的效果。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6 6、欲扬故抑、欲扬故抑:不从正面平铺直陈,先从反面着笔,加以贬抑,而后透露出自己的真实意图。6、欲扬故抑:不从正面平铺直陈,先从反面着笔,加以贬抑,而后次萧冰崖梅花韵冰姿琼骨净无瑕,竹外溪边处士家。若使牡丹开的早,有谁风雪看梅花。诗中三四句忽发奇想:如果牡丹花开早于梅花,谁会冲风踏雪顾及梅呢?然而,牡丹毕竟不会开在梅花之前。诗人欲扬先抑,只有冰清玉洁的梅花才能在凛冽的风雪中吐芳争艳,才能受到人们的青睐。次萧冰崖梅花韵三、修辞手法1 1、夸张:、夸张:有用夸张手法单独描写自然景物的,也有用夸张手法单独描写社会生活的,更多的情况则是把二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三、修辞手法1、夸张:有用夸张手法单独描写自然景物的,也有用2、拟拟人:人:把物人格化,可以使描绘生动形象,表意更加丰富。新晴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诗中将南风人格化,通过一系列动作描写,表现了久雨初晴后宁静恬适的心情,以及对南风“恶作剧”的亲切喜爱只情。2、拟人:把物人格化,可以使描绘生动形象,表意更加丰富。3、对对比:比:把不同的人物,不同的生活现象,不同的思想感情,区别的更加鲜明。使美者更美,丑者更丑。陶者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通过陶者和富家的强烈鲜明的对比,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制度的极端不合理,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3、对比:把不同的人物,不同的生活现象,不同的思想感情,区别练习画眉鸟 欧阳修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1)这首诗写了几种画眉鸟?是怎样写画眉鸟的?(2)作者写画眉鸟,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练习画眉鸟(1)这首诗写了两种画眉鸟,一是林中的,一是笼中的。作者用对比的手法写画眉鸟。前者在林中“随意移”、“自在啼”,自由自在;后者锁于金笼之中,完全没有自由。(2)这首诗借鸟咏怀,表达了对自由的赞美之情和对束缚个性、窒息性灵的憎恶之意。(1)这首诗写了两种画眉鸟,一是林中的,一是笼中的。作者用对白 梅 王冕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本诗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及作用是什么?试分点加以简要分析。衬托,以冰雪林衬梅之坚毅耐寒;对比,与混芳尘的桃李对比显梅之高洁守志:托物言志(或“象征”)借梅的形象表达作者的理想追求。白梅王冕村行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第二联“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是历来所传诵的名句,试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分析人们传诵赞叹的原因。村行王禹偁运用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将无情之景赋予人的灵性,显得形象生动;又以听觉写动景,以视觉写静景,动静结合,勾勒出秋日山林的特有美丽。运用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将无情之景赋予人的灵性,显得形象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