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概述ppt课件

上传人:_impsvz****pswzcf... 文档编号:241332217 上传时间:2024-06-18 格式:PPT 页数:74 大小:653.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概述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概述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概述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本章主要内容一、家庭心理健康的意义 二、家庭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三、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原则和方法本章主要内容一、家庭心理健康的意义第一节 家庭因素与心理健康一、家庭对心理健康的意义二、家庭结构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三、家庭环境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四、家庭功能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五、我国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第一节家庭因素与心理健康一、家庭对心理健康的意义一、家庭对心理健康的意义*什么是家?*家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社会学家说家是社会的最小细胞;婚姻学家说家是风雨相依的两人世界。究竟什么是家,许多人认为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表示与房室有关,最早的房子是用野猪来祭祀祖先或家族开会。家的本义是家庭,人家,住所。一、家庭对心理健康的意义*什么是家?请在此输入您的标题*家庭是个体心理健康教育形成的初始环境,是个体获得早期生活经验、形成最初的道德认识和行为习惯的主要场所。*家庭对个体心理健康的作用是以血缘、亲情为纽带,在经济依托、生存依托的基础上进行的。家庭的所有因素都会给个体心理健康带来影响,如家庭结构、家庭环境、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作用,家长的教育观念、教育态度、教育方法,以及家长的人格特征等都可能影响个体心理的健康发展。请在此输入您的标题*家庭是个体心理健康教育形成的初始环境,是*心理学的主要流派,如精神分析、行为主义等与也都或多或少的强调了家庭对个体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经典精神分析理论,强调在家庭中,儿童早期的生理习惯(如吮吸、排泄等)的养成,对父母角色的认同等经验会进入儿童的潜意识,影响个体成年期的人格、行为习惯,甚至导致某些神经症。*行为主义强调,家庭环境刺激影响个体行为反应。*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认为个体具有自我发展与完善的潜力,家庭是最佳的育苗场所。*心理学的主要流派,如精神分析、行为主义等与也都或多或少的强请在此输入您的标题 *派遣理论强调,父母与子女之间有一条忠诚纽带是派遣理论强调,父母与子女之间有一条忠诚纽带是派遣的基本要素。父母在养育儿女的过程中,强化派遣的基本要素。父母在养育儿女的过程中,强化了建立在血缘关系上的忠诚纽带。由于父母与子女了建立在血缘关系上的忠诚纽带。由于父母与子女之间是一种无条件的忠诚孝顺关系,自然父母要把之间是一种无条件的忠诚孝顺关系,自然父母要把自己认为重要的使命交给子女,形成一种派遣驱力,自己认为重要的使命交给子女,形成一种派遣驱力,子女来完成父母未能实现的愿望。而家庭的意识形子女来完成父母未能实现的愿望。而家庭的意识形态、权力斗争、疗病经验、教育方式、情感关系交态、权力斗争、疗病经验、教育方式、情感关系交流的动力模式对个体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甚至命流的动力模式对个体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甚至命运有重大影响。运有重大影响。请在此输入您的标题二、家庭结构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家庭结构主要指家庭背景、家庭组成(一)家庭背景*家庭背景在我国最显著的是城市和农村的区别。城市和农村的家庭在结构特点、文化观念、经济状况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城市和农村家庭的孩子由于拥有不同的社会资源而有不同的发展道路,甚至经历不同的命运。*众多研究证实家庭来源地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一定的影响。贫困和富裕对学生心理健康有利也有弊*余国良认为,家庭背景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还通过家庭成员的流动表现出来。家庭成员的流动:儿童的人际、社区环境适应方面易出现问题二、家庭结构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家庭结构主要指家庭背景、家庭(二)家庭组成1、家庭规模目前,家庭的规模越来越小。今天的儿童已经不能自相过去那样,与大家庭的成员,比如(外)祖父母、叔伯、舅母、舅舅以及(表)兄弟姐妹有较强的联系,一般只与父母保持有意义的家庭关系。心理学家认为这种情况会导致各代之间理解的缺乏,因为各代之间的联系减少了。2、家庭类型(二)家庭组成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概述ppt课件请在此输入您的标题(1)传统家庭。传统的一夫一妻制婚姻家庭模式,是人类长期发展中“自然选择的结果”,是人类文明的基础,为儿童的社会化提供了环境,至今仍是最主流的家庭状态。(2)单身家庭。这是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结果,因为福利和保障使人们不再担心生活的经济来源问题和养老等问题,家庭的经济功能、“扶老携幼”的传承功能减弱。请在此输入您的标题(1)传统家庭。传统的一夫一妻制婚姻家请在此输入您的标题(3)单亲家庭。由于离异和单身成年人收养孩子而产生了大量单亲家庭。(4)丁克家庭。指那些“双收入且无子女”的家庭。这样的家庭在京、津、沪等大城市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众多研究,单亲与双亲家庭的中学生比孤儿的心理健康水平要高,孤儿的心理健康水平较差,要引起特别关注。事实证明,不健全的家庭结构,总会不同程度地给子女的心理健康带来伤害。请在此输入您的标题(3)单亲家庭。由于离异和单身成年人收养孩重组家庭。由于夫妻双方离异或者一方伤亡,而导致原有的家庭结构破裂,夫妻双方或者一方与第三者重新建立家庭的情况。空巢家庭。空巢家庭一般是指家庭中因子女外出工作学习老人独居的一种现象。所谓“空巢”,是指子女长大成人后从父母家庭中相继分离出去,只剩下老年一代人独自生活的家庭。重组家庭。失独家庭他们年龄大都大于50岁,疾病或意外却让他们遭遇独生子女丧失生命的命运。在经历了“老来丧子”的人生大悲之后,已失去再生育能力,只能独自承担养老压力和精神空虚。同性恋家庭目前,同性恋在我国被认为是一种变态行为,但是他在美国等某些发达国家是被公开承认的,当前我国也在不断改变对同性恋的看法。在同性恋家庭中,家庭身份与自我身份的认同矛盾可能导致心理问题。失独家庭留守家庭。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许多成年劳动力迫于生计,选择外出务工,将未成年子女留在家中自己照顾自己或者由老人照顾。这些子女处于长身体时期,需要父母亲的关爱、示范和引导,但由于父母亲长期不在身边,他们内心十分孤单、缺乏关心,许多身心问题得不到解决,容易出现问题。这种情况在贫困农村和山区比较常见。留守儿童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产物,他们正处在成长阶段,在不远的将来他们将长大成人,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如何?值得关注。留守家庭。三、家庭环境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一)家庭物质环境 家庭物质环境即家庭经济状况,主要是由父母的经济社会地位决定的。有的研究结果显示:贫困生的心理问题检出率高达33.72%。说明贫困生是发生心理问题的高危人群,也说明了家庭经济状况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二)家庭心理环境 家庭氛围:和谐的家庭氛围有利于形成最佳的亲子关系,并促进儿童的心理健康 家庭成员关系:家庭成员关系(好、中、坏)尤其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三、家庭环境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一)家庭物质环境案例:有一位男生,父亲是一位部队转业的干部,母亲是一位有一位男生,父亲是一位部队转业的干部,母亲是一位贤惠但胆小的妈妈,父亲很少回家,而家中母亲从小对贤惠但胆小的妈妈,父亲很少回家,而家中母亲从小对于儿子的要求有求必应,把儿子培养成为所欲为的习惯,于儿子的要求有求必应,把儿子培养成为所欲为的习惯,在学校不接受老师管教,而在进入青春期以后行为越来在学校不接受老师管教,而在进入青春期以后行为越来越放纵,很多学校不愿意接收他。父亲在孩子犯错误时,越放纵,很多学校不愿意接收他。父亲在孩子犯错误时,则采取了简单粗暴的方式,用皮鞭抽、打骂等强制性约则采取了简单粗暴的方式,用皮鞭抽、打骂等强制性约束,导致孩子反叛越来越严重,最后不得不辍学关在家束,导致孩子反叛越来越严重,最后不得不辍学关在家中。中。思考:该名男生父母一严一慈的教育方式,对该名男生思考:该名男生父母一严一慈的教育方式,对该名男生成长的影响?成长的影响?案例:有一位男生,父亲是一位部队转业的干部,母亲是一位贤惠但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概述ppt课件(三)父母的教养方式心理学界一般将父母的教养方式分为溺爱型、专制型、放任型、民主型四类。(1)溺爱型。主要特点:对孩子的爱缺乏理智和分寸,过度包容孩子的行为和要求。孩子易形成任性、幼稚、反抗、神经质等心理特征,缺乏坚强意志,凡事以自我为中心,社会适应能力差。(2)专制型。主要特点:家长要求孩子必须一切听从家长,用权利和强制性的训练使孩子听命。孩子易形成幼稚、依赖、神经质的心理,独立牲和自主性较差,有些孩子可能变得更加依赖毫无主见,有些孩子则可能变得更加反抗、暴烈,更有些孩子在家里很听话,一到学校就欺负别人,违反纪律。(三)父母的教养方式心理学界一般将父母的教养方式分为溺爱型(3)放任型。主要特点:对孩子莫不关心,放任自流。家长往往认为“树大自然直”,孩子还小,就不用教育他。其结果是,在大多数情况下,放任的孩子表现出冷酷、攻击性强、情绪不稳定等心理与行为问题。但对于有良好自我管理能力的孩子,“放任”就意味着自由宽松的环境,孩子反而能健康成长。(4)民主型。主要特点:家长尊重孩子,与孩子能相互交流各自的看法,对孩子不成熟的行为进行限制,并坚持正确的观点,使平等尊重与适当限制相结合。有利于儿童独立性、自信心与能动性的养成,孩子大多具有直爽、亲切、爱社交、能与人合作、讲友谊、爱探索等特点。(3)放任型。主要特点:对孩子莫不关心,放任自流。家长往往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家庭的父母教育方式不统一,这不仅造成父母之间的冲突,也会让孩子无所适从,直接影响到子女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健康。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家庭的父母教育方式不统一,这不仅造成父母之请在此输入您的标题(四)父母期望家长的期望对孩子有强烈的暗示、感染和导向作用罗森塔尔效应父母对子女的美好期望是家庭教育中必不可少的,当家长的期望被孩子理解和接纳时,就会对孩子产生极大的激励作用。当然,这种期望要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适合儿童的身心特点。科学合理的期望应该是充分考虑孩子的兴趣和爱好个性特点。将长远目标与阶段目标相结合,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请在此输入您的标题(四)父母期望四、家庭功能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家庭功能理论*家庭的基本功能是为家庭成员生理、心理、社会性等方面的健康发展提供一定的环境条件。为实现这一基本功能,家庭系统必须完成一系列的任务,如满足个体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物质需要,适应并促进家庭及其成员的发展,应付和处理各种家庭突发事件等等四、家庭功能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家庭功能理论*现现有有的的家家庭庭功功能能理理论论认认为为,家家庭庭功功能能是是指指家家庭庭的的关关系系结结构构、反反应应灵灵活活性性、家家庭庭成成员员交交往往质质量量和和家家庭庭亲亲密密度度、适适应应性性来来表表示示一一个个家家庭庭的的功功能能;O Ol ls so on n认认为为,家家庭庭功功能能是是家家庭庭系系统统中中家家庭庭成成员员的的情情感感联联系系、家家庭庭规规则则、家家庭庭沟沟通通以以及及应应对对外外部部事事件件的的有有效效性性。*总总之之,从从心心理理学学角角度度讲讲,家家庭庭功功能能即即家家庭庭在在满满足足家家庭庭成成员员的的心心理理需需要要和和应应对对家家庭庭内内外外事事件件方方面面所所发发挥挥的的作作用用。*家家庭庭功功能能是是衡衡量量家家庭庭系系统统运运行行状状况况的的重重要要标标志志,也也是是影影响响家家庭庭成成员员心心理理发发展展的的深深层层变变量量之之一一,因因此此关关于于家家庭庭功功能能的的研研究究具具有有重重要要的的理理论论和和现现实实意意义义。*现有的家庭功能理论认为,家庭功能是指家庭的关系结构、反应灵请在此输入您的标题(一)麦克麦斯特(McMaster)关于家庭五功能 论与儿童心理健康该理论认为,健康的家庭要实现其基本功能,不需具备下面五个方面的能力1.良好的问题解决能力2.良好的沟通能力3.合理的家庭角色分工4.温馨的情感关系5.行为控制宽严适度请在此输入您的标题(一)麦克麦斯特(McMaster)关请在此输入您的标题(二)奥尔森(Olson)的环状模式理论该理论认为,家庭功能是家庭系统中家庭成员之间情感联系、家庭规则、家庭沟通以及应对外部事件的有效性。它包括3个维度,即家庭亲密度、家庭适应性和家庭沟通。家庭亲密度指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关系。家庭适应性指家庭系统为了应付外在环境压力或婚姻、家庭的发展需要而改变其权力结构、角色分配或家庭规则的能力。家庭沟通指家庭成员之间的信息交流。请在此输入您的标题(二)奥尔森(Olson)的环状模式理论请在此输入您的标题*奥尔森(奥尔森(OlsonOlson)的环状模式理论)的环状模式理论*该理论将家庭划分为该理论将家庭划分为1616种类型,包括种类型,包括4 4种平衡型,种平衡型,8 8种中间型和种中间型和4 4种极端型。种极端型。*该理论的基本假设是:家庭实现其基本功能的结果该理论的基本假设是:家庭实现其基本功能的结果与其亲密度和适应性之间是一种曲线关系,亲密度与其亲密度和适应性之间是一种曲线关系,亲密度和适应性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家庭功能的发挥,平和适应性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家庭功能的发挥,平衡型家庭比不平衡型家庭的功能发挥要好;家庭沟衡型家庭比不平衡型家庭的功能发挥要好;家庭沟通是一个促进性因素,平衡型家庭比不平衡型家庭通是一个促进性因素,平衡型家庭比不平衡型家庭有更好的沟通。有更好的沟通。请在此输入您的标题*奥尔森(Olson)的环状模式理论五、我国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张守臣在10年前曾概括我国家庭心理教育的状况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期望过高 1、考好的期望 2、全才的期望(二)代价太大 1、经济上的代价 2、精神上的代价3、体力上的代价五、我国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张守臣在10年前曾概括我五、我国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三)失望过多 1、自理能力差 2、对父母不礼貌,不知关心父母 3、心理适应能力差,抗挫折能力差 4、学习成绩不理想五、我国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三)失望过多第二节、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原则及方法一、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与方法三、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第二节、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原则及方法一、家庭心理健康一、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一)智力因素的培养智力因素的培养主要是指良好的学习心理品质的培养。主要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等方面能力的培养。要使孩子在认识自己的基础上,确立恰当的学习目标,形成合适的动机水平,保持刻苦学习的态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等。目前,儿童的智力开发尽管广受重视,但发展很不均衡。一、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一)智力因素的培养*首先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落后于城市。*二是开发内容不平衡。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在1983年出版的智力的结构一书中提出“智力是在某种社会或文化环境或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的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有效产品所需要的能力”。每个人都至少具备语言智力、数理逻辑智力、音乐智力、空间智力、身体智力、人际交往智力和自我认知智力按照多元智力理论,许多家长在智力开发方面多失之于片面。*首先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落后于城市。请在此输入您的标题(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1、培养孩子学会做人2、培养孩子广泛的学习兴趣3、培养孩子积极的进取精神。4、扬起孩子自信的风帆5、培养孩子自理的能力和独立的人格。6、教会孩子乐观地面对挫折。7、塑造孩子良好的习惯。8、教会孩子善于交往。9、培养孩子积极健康的情感、意志和品德心理。请在此输入您的标题(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请在此输入您的标题1、培养孩子学会做人A 教育孩子有责任心:对自己负责;对学习负责;对社会负责B 教育孩子善待他人:尊重他人;学会换位思考;走出自我中心的误区C 教育孩子珍爱生命:热爱人生;自己的生命&他人的生命D 激励孩子树立远大的理想。请在此输入您的标题1、培养孩子学会做人2、培养孩子广泛的学习兴趣 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1)保护和培养孩子的好奇心。(2)引导孩子把兴趣和学习结合起来。(3)引导孩子把兴趣和人生理想结合起来。(4)增强孩子的自信。2、培养孩子广泛的学习兴趣请在此输入您的标题3、培养孩子积极的进取精神(1)重要的在于家长的以身作则(2)多给孩子讲一些古今中外的名人积极进取的故事。请在此输入您的标题3、培养孩子积极的进取精神4、扬起孩子自信的风帆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呢?(1)适度赞美是滋养孩子自信的源泉。(2)善于批评,保护孩子的积极性。(3)勤于实践,培养孩子的自信心。4、扬起孩子自信的风帆5、培养孩子自理的能力和独立的人格(1)引导孩子学会独立面对种种困难和挑战。(2)给孩子独立的机会,放手处理自己的事情5、培养孩子自理的能力和独立的人格6、教会孩子乐观地面对挫折如何使孩子养成乐观的性格呢?(1)父母以身作则,在困难面前看到光明。(2)让孩子获得友谊,尽可能多和阳光男或女孩交朋友。6、教会孩子乐观地面对挫折请在此输入您的标题(3 3)能让孩子自做决定的事情就让他自己决策,并)能让孩子自做决定的事情就让他自己决策,并创造条件帮其实现目标,培养其成就感。创造条件帮其实现目标,培养其成就感。(4 4)教会孩子调整心态。)教会孩子调整心态。(5 5)限制孩子的物质占有欲和期望值。)限制孩子的物质占有欲和期望值。(6 6)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7 7)建立一个幸福和谐,充满乐观氛围的家庭。)建立一个幸福和谐,充满乐观氛围的家庭。请在此输入您的标题(3)能让孩子自做决定的事情就让他自己决策请在此输入您的标题注意:首先,家长要辩证地看待挫折,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不经历挫折孩子如何成熟,要教会孩子面对困难和挫折的勇气和信心。其次,父母要学会疏导孩子遭受挫折后的不良情绪,帮助孩子不断地从挫折的阴影中走出来,决不可对遭受挫折时的孩子数落和埋怨。请在此输入您的标题注意:首先,家长要辩证地看待挫折,不经历风7、塑造孩子良好的习惯家长如何帮助孩子纠正坏习惯呢?(1)要宽容、有耐心、逐步进行。(2)抓住时机。(3)发挥榜样的作用。(4)利用故事改缺点。(5)不忽视小事。(6)不带成见。(7)转移注意力。7、塑造孩子良好的习惯8、教会孩子善于交往如何教会孩子交往?(1)做孩子的榜样。(2)创造条件促使孩子与同伴交往。(3)培养孩子与人交往的技能。(4)教育自己的孩子不怕吃亏,慷慨分享。8、教会孩子善于交往请在此输入您的标题9、培养孩子积极健康的情感、意志和品德心理(1)使孩子学会把握情绪,做情绪的主人(2)指导孩子遇到问题时,求助于学校的心理咨询机构,通过心理咨询实现心理健康发展(3)使孩子形成正确的道德伦理观念请在此输入您的标题9、培养孩子积极健康的情感、意志和品德心理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与方法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与方法(一)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 叶一舵主张的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原则:叶一舵主张的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原则:1.1.全面发展原则全面发展原则 在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上,注意对孩子心理品在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上,注意对孩子心理品质和智力品质培养的同时,注意孩子的全面发展。质和智力品质培养的同时,注意孩子的全面发展。2.2.权威与尊重并重的原则权威与尊重并重的原则 在家长与孩子的关系中,既树立家长的威信,又在家长与孩子的关系中,既树立家长的威信,又尊重孩子。尊重孩子。3.3.科学性和疏导性原则科学性和疏导性原则 在实施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上注意科学性。在实施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上注意科学性。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循序渐进。循循善诱,疏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循序渐进。循循善诱,疏通孩子的心理障碍。对于孩子出现的心里障碍,通孩子的心理障碍。对于孩子出现的心里障碍,(一)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叶一舵主张的家庭心理健康教家长要认真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利用各种机会因势利导,将他们沉郁在心中的种种不良情绪宣泄出来。4.预防性和发展性相结合原则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既重预防也重发展。即通过优化孩子心理品质,促进他们心理的健康发展,尽量避免或减少心理问题发生。心理健康教育最根本的还在于防患于未然,全面提高和发展孩子的心理素质,增强其自我调适能力、心理预防能力和承受能力。家长要认真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利用各种机会因势利导,将他们沉郁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原则(相关链接P573-575):(一)养与教相结合的原则。(二)讲清道理与培养行为习惯相结合的原则。(三)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原则。(四)家长以身作则的原则。(五)正确爱护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六)正面教育和以鼓励为主的原则。(七)寓教于乐的原则(八)直观性、形象性原则。(九)量力性原则。(十)个体与群体相结合的原则。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原则(相关链接P573-575):(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和方法目前的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实际上是从两个层面开展的:家长和学校。因此在讨论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和方法时,我们不妨也从这两个层面来加以阐述。(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和方法目前的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实际1.作为家长如何对孩子开展家庭心理健康教育(1)转变观念是开展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必须改变以往那种只看孩子智力水平,忽略心理健康水平、个性发展水平的陈旧观念。1.作为家长如何对孩子开展家庭心理健康教育(1)转变观念是开(2)蹲下来与孩子交流,才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 现实中许多父母习惯把自己的“教训”“命令”“责骂”等都归于沟通,然而这种沟通方式是消极的,会使孩子封锁自己的心灵,甚至会离间亲子之间的关系。父母教育孩子时,只有从孩子的角度来思考,用孩子喜欢的方式来交流,放下父母的架子,蹲下来与孩子平等地交流,才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2)蹲下来与孩子交流,才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概述ppt课件请在此输入您的标题 (3 3)容严相济才最有效)容严相济才最有效 尊重孩子、宽容孩子并不意味着纵容孩子。不尊重孩子、宽容孩子并不意味着纵容孩子。不少父母或只讲严格不讲宽容,或只讲宽容不讲严少父母或只讲严格不讲宽容,或只讲宽容不讲严格。他们认为严格与宽容是对立不可共存的矛盾,格。他们认为严格与宽容是对立不可共存的矛盾,因此总是走向极端。因此总是走向极端。请在此输入您的标题(3)容严相济才最有效(4 4)身教重于言教)身教重于言教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孩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特别是子的成长,特别是1414岁以下的孩子来说,起着岁以下的孩子来说,起着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4)身教重于言教请在此输入您的标题 (5 5)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物质环境家庭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物质环境必须根据家庭的实际经济收入进行安排,不要一必须根据家庭的实际经济收入进行安排,不要一味追求超前,引起过重的经济负担;精神环境需味追求超前,引起过重的经济负担;精神环境需要家长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追求高尚的精要家长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追求高尚的精神情趣,文明礼貌、生活安排丰富充实,常带孩神情趣,文明礼貌、生活安排丰富充实,常带孩子参加一些有益的社会活动。子参加一些有益的社会活动。请在此输入您的标题(6 6)给孩子一份理智的爱。)给孩子一份理智的爱。溺爱同溺水一样,对孩子的成长是十分危险溺爱同溺水一样,对孩子的成长是十分危险的。有的父母爱子心切,对孩子过度保护,过的。有的父母爱子心切,对孩子过度保护,过度照顾,为孩子包办一切,满足孩子的一切需度照顾,为孩子包办一切,满足孩子的一切需求。实践证明,这样的孩子往往任性、懦弱无求。实践证明,这样的孩子往往任性、懦弱无能、思想幼稚、缺乏独立生存能力。能、思想幼稚、缺乏独立生存能力。(6)给孩子一份理智的爱。(7 7)认可和赞美是对孩子最好的奖励)认可和赞美是对孩子最好的奖励 每个人都需要来自社会或他人的认可和赞美,对成长发育中的孩子来说更是如此,他们更加迫切地希望得到父母和他人的认可和赞美。除除了了上上述述应应该该掌掌握握的的一一些些策策略略外外,营营造造良良好好的的家家庭庭氛氛围围,发发挥挥应应有有的的家家庭庭功功能能,进进而而形形成成健健康康良良好好的的家家庭庭互互动动关关系系对对孩孩子子的的心心理理健健康康更更为为重重要要。为为此此,要要着着眼眼于于两两个个方方面面:一一是是在在家家庭庭成成员员中中建建立立起起一一种种无无附附加加条条件件的的相相互互尊尊重重、民民主主、谅谅解解的的真真诚诚关关系系,这这有有助助于于家家庭庭成成员员自自由由发发表表意意见见并并积积极极接接受受他他人人的的意意见见和和建建议议,从从而而容容易易实实现现相相互互间间心心理理上上的的沟沟通通。二二是是家家庭庭中中应应有有适适当当的的领领导导、组组织织和和权权威威分分配配,既既无无僵僵化化家家庭庭中中的的父父母母独独权权专专横横现现象象,又又无无放放任任化化家家庭庭中中畸畸形形的的联联盟盟关关系系,每每个个成成员员都都有有自自己己的的责责任任和和义务,都不过分依赖或偏袒某人。义务,都不过分依赖或偏袒某人。除了上述应该掌握的一些策略外,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发挥应有的 2.2.作为学校如何开展家庭心理健康作为学校如何开展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教育 学校和家庭相结合,才会有行之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在组织开展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如何做?(1)中立性策略 在对家庭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帮助和引导的过2.作为学校如何开展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程中,学校应注意到,家庭生活和亲子关系状况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动态的、阶段性的发展过程。但是,当家庭中的一方向学校求助时,不论是家长,还是学生,都是把学校和教师当做自己的支持者和同盟军。此时,学校应保持其中立性,切勿卷入其家庭矛盾和是非,只有如此,才有可能发挥学校和教师对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引导和扶持作用。程中,学校应注意到,家庭生活和亲子关系状况并不是一成不变的,(2 2)客观性策略客观性策略 对对于于家家庭庭中中已已经经出出现现的的问问题题,学学校校应应具具体体问问题题具具体体分分析析,始始终终保保持持客客观观性性,引引导导家家庭庭中中矛矛盾盾的的双双方方换换位位思思考考,避免盲目的评价。避免盲目的评价。(3 3)教育性原则。)教育性原则。为了给孩子的成长提供一个广阔的空间,家长们为了给孩子的成长提供一个广阔的空间,家长们 (2)客观性策略(2)客观性策略 对于家庭中已经出现的问题,学校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始终保持客观性,引导家庭中矛盾的双方换位思考,避免盲目的评价。(3)教育性原则。为了给孩子的成长提供一个广阔的空间,家长们(2)客观性策略应该先对自己进行素质教育-首先学习这些新的教育思想和理论,然后将之融入进自己的家庭教育中。在家长学校里,应该开设有关儿童心理发展和家庭教育心里的讲座,或利用宣传栏、报纸,甚至电视等传媒来进行,系统讲授有关方面的知识,使家长了解学生的心理和家庭对学生成长的影响。在了解知识的前提下,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与发展,从而加强其学习和运用科学的教育方应该先对自己进行素质教育-首先学习这些新的教育思想和法的自觉性,增强实施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4)引导性策略 学校可以针对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青少年常见心理卫生问题、等方面的问题,开展一些家长与学生共同参与的活动,鼓励双方在活动中畅所欲言。从而引导和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改善家庭环境。法的自觉性,增强实施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5)辅导性策略 学校应以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和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为指导,对需要咨询和帮助的家长进行辅导,针对家庭教育中所遇到的心理问题,有针对性的实施帮助,提高家长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5)辅导性策略三、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三、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一)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常一)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常用研究工具用研究工具1.1.费立鹏等人修订费立鹏等人修订OLSONOLSON编制的编制的“家庭亲密度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与适应性量表(2 2版)版)(FACES II)”(FACES II)”。该量表为自评量表,由Olson等于1982年编制,包括两个分量表,共有30个项目,大约需25分钟完成。每个项目的答案分为五个等级,参试者的回答代表该项目所描述的状况在其家庭出现的程度。对这30个项目的每个项目参试者要回答两次,一次是对自己家庭现状的实际感受,另一次是自己所希望的理想家庭状况。FACESII有两个稍有不同的版本,一个用于有孩子同住的家庭,另一个则用于无孩子同住的夫妻家庭。(一)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常用研究工具1.费立鹏等人修订OL 2.2.家庭功能评价量表中文版家庭功能评价量表中文版 Shek(FAI-The Chinese Family Assessment Instrument)编制的适合中国文化背景的家庭功能评价量表,由33个题目组成,包括相互关系(Mutuality)、沟通(Communication)、冲突与和谐(Conflict and harmony)、父母关注(Parental concern)和父母控制(Parental Con-trol)5个维度。15级计分,从 1“十分相似”到 5“完全不相似”,得分越低分别表示“相互关系越好”,“沟通越好”,“和谐性越高”,“父母越关注”和“父母控制得越严”;得分越高表示“相互关系越差”,“沟通越少”,“矛盾性越高”,“父母忽视”和 2.家庭功能评价量表中文版和“父母控制得越少”。测量中量表总的系数为0.92,各维度的系数在0.630.93之间,具有较好的信度。和“父母控制得越少”。测量中量表总的系数为0.92,各维度 3.3.家庭功能评定量表家庭功能评定量表(FAD)(FAD)含7个分量表:问题解决(PS)、沟通(CM)、角色(RL)、情感反应(AR)、情感介入(AI)、行为控制 (BC)和总的功能(GF)。每个条目为四级评分,每个量表的各条目得分的平均数即为该量表的得分。得分越高,该量表所代表的家庭功能越差。据苏银花、段功香的研究,该量表具有可以接受的信、效度。4.4.家庭环境量表家庭环境量表(FES)(FES)该表包括90个问题,归为10个因子来评价家庭特征,分别为家庭的亲密度、情感表达、矛盾性、成功性、知识性、娱乐性、组织性、控制性等。由美国心理学家R.Moss与B.Moss于1981年编制,用于描述不同类型的正常家庭的特征和危机状态下的家庭情况,评价家庭干预下的家庭环境变化,并可比较家庭环境和家庭生活的其它方面内容。该量表有90个是非题,答题时间约为30分钟。中文版(简称FES-CV)由费立鹏等人于1991年修订。修订结果显示,该量表效度较好;量表的重测信度在不同的分量表中有所不同。亲密度、矛盾性、知识性和组织性4个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较高,成功性、娱乐性和控制性3个分量表的一致性稍差,独立性、道德宗教观和情感表达3个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很差。5 5儿童对婚姻冲突的感知量表儿童对婚姻冲突的感知量表(CPICCPIC)Grych等人根据认知背景理论为基础编制了一个专门从儿童的视角测量婚姻冲突的量表儿童对婚姻冲突的感知量表(CPIC)在国外已经被广泛使用。池丽萍等人的研究结果表明,该量表也可以用于中国儿童的有关研究。该量表共40个项目,由7个维度组成,分别测量儿童感知的父母冲突的强度、频率、内容、解决以及儿童对婚姻冲突的自我归因、对冲突带来的威胁的认知和对自己应对冲突的效能感的评价。量表采用四级评分,得分高表示冲突的频率高、强度高、冲突解决得差、冲突内容与儿童有关或儿童感知到的威胁多、作自我归因的倾向严重、应对效能感低。量表具有较高的信、效度,各维度内部一致性信度大于0.78,两周后的重测信度为0.680.76,已被广泛应用到婚姻冲突与儿童问题行为的研究中。(二)主要研究内容(二)主要研究内容总的看来,这方面的研究,特别是国内研究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下述几方面:家庭教育观念对青少年心理的影响,家庭教育方法对青少年心理的影响,家庭教育内容对青少年心理的影响,家长素质对青少年心理的影响,家庭关系对青少年心理的影响,家长对心理教育的认识对青少年心理的影响,家长心理健康知识水平对青少年心理的(二)主要研究内容影响,家庭经济状况对青少年心理的影响家庭教养方式对青少年心理的影响,时代背景下家庭变故对青少年心理的影响等。影响,家庭经济状况对青少年心理的影响家庭教养方式对青少年心理请在此输入您的标题思考题*1、为什么要开战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家庭结构、家庭环境和家庭功能分别对人的心理健康有何影响?*2、你认为应该如何开展家庭心理健康教育?请在此输入您的标题思考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